老子二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
一:应用文 1.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2.党政公文和事务文书等基础知识
3.党政公文和事务文书的写作 二:材料作文
真题展现
单选
1. 被视为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孔子语录是( D)。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 焉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2.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下列孔子 语录中,下列句子中体现出孔子的教学思想的是 (D)。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多选
1. 下列文句中,属于被动句的有( A B )。 A.智勇多困于所溺 B.终必不蒙见察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D.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E.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下列文种中,属于下行文的有( ABDE )。 A.决定 B.决议 C.函 D.通知 E.批复
简答
1. 阅读陆游《书愤》,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一堂课
古、现代诗文:(基础)
先秦文学:散文和诗歌(《老子》、《论语》、《蒹葭》) 秦汉文学:汉赋、乐府诗(《陌上桑》) 魏晋南北朝文学:辞赋散文、文人诗(《陈情表》、《饮酒》(其五)) 隋唐五代文学:唐诗(《春江花月夜》、《山居秋暝》、《行路难》、《秋兴 八首》 《赋得古原草送别》、《锦瑟》、《虞美人》) 宋代文学:宋词、散文(《望海潮》、《鹊桥仙》、《声声慢》、《念奴 娇·过洞庭》、 《书愤》《水龙吟》、《扬州慢》、《正气歌》) 元代文学:元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明清文学:明清白话小说(《咏史》) 现当代文学:白话小说、散文、现代诗(《再别康桥》、《雨巷》、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乡愁》) 外国文学:《我院是一条急流》
正文: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注解: 是以:因此;所以 作:兴起 惟:因为
这一句表现了“无为而治”的观点。
翻译: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这是因为丑陋的存在;都知道 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 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倾倚,音与声相互 和谐,前和后互相接随。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永不 言的方式实行教化。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任万物自然 生长而不占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名就而不自我 夸耀。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功绩才不会泯没。
正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注解: 天下:地域范围名称,在此为借代格,以“地”代“人”,理解为“天 下人” 斯:代词;这,这就 恶:作动词时读 wù 做形容词时读 è 做语气词时读 wū
正文: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wenku.baidu.com后相随。
注解: 故:所以 相生:相互对立而生 相成:相互对立而成 相形:相互对立而体现 相倾:相互对立而倾倚 相和:相对立而产生和谐 相随:相对立而产生顺序
翻译:
天道不就像拉弓射箭吗?瞄准时高过箭靶就把弓降低一些,低 于箭靶就把弓抬高一些,弓拉的过满,就把它减少一点,不够满 就把它拉满一些。天之道就是这样的,把多余的拿来补给不足的; 而人之道却不是这样的,减少不足的来增加(供给)有余的。谁 能把多余的拿出来供奉给天下人呢?唯有有“道”的人(圣贤) 才能如此。所以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大(骄矜),立下功勋也不 居功自处,(他)只是不想表现自己的贤能才干。
老子主张人类社会的法则应当效仿“天之道”,也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反对 “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 第二章通过对比,指出自然规律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世则相反,进而赞美了有 道者不同于世俗的行为。
“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并非什么事都不做,无心即没有特别的 意念,顺其自然。老子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不要肆意妄为,扰民害民。
《老子二章》易考题型:
翻译: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孔、孟、庄人物思想比较
孔丘 (前551年~前479年),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核心思想是“仁”“礼”。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人物,著有《孟子》一书。主要思想“性善论”“道德仁义论”。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姓庄名周,字子休。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 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原文: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 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 不欲见贤。
不然:不是这样的 以:来,用来 唯:只有 奉:供奉,供给 是以:所以,因此 为:有所作为 不恃:不自大而固执己见 不处:不居功自处 见贤:“见”通“现”,显现;表现贤能才干 “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作者理想追求与未来的期待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这首诗属于何种体裁? (2)简述全诗前后两部分的写作重点和抒写的思想情感。 (3)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阅读分析及古文翻译题
1. 古文翻译题。
(1)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五代史伶官传序》)
内容评述:
第一层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通 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的存在, 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 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 在前一层的思想基础上,展开第二层意思:处于矛盾对 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于是老子提出了 “无为”的观点。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 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他以 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为。
文登专升本语文
授课老师:冯老师
老子(公元前571~公元前471),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叫老 聃(音读:dān) 。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存世有 《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 其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主张贵柔守雌,无为而治。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总结:
1、说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由对立面相辅相成,一个矛盾由对立面的双方 构成。(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人们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应当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 律。 启示:顺应自然,不居功自傲。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 者损之,不足者与之。
注解: 天之道:自然的规律 犹:犹如,就像 高者抑之:瞄准时高过箭靶就把弓箭降低些 下者举之:瞄准时低于箭靶就把弓箭抬高些;下:低于 此处“高”“低”都是就瞄准而言,就准的而言。 损:减少;放松 与:给予,补给
(2)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前赤壁赋》)
(3)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写作
1. 请代宇通学院拟写一份规定性通告。 宇通学院教学楼内学生随地吐痰,有的带食物进教室,有的穿拖鞋 背心去上课,有的在墙上、桌上乱写乱画,迟到、早退现象也比较 普遍。这些现象很不文明,污染了教学楼的环境。要提高学生综合 素质,建设文明校园,学院就要结合校园管理及学生学籍管理方面 的规定,对这些不良习惯和违规行为进行整治,还要增加教师督导 员,学生督察员对教学楼进行管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检查监督。 (说明:不标注版头和版记部分。标题用完全式。正文主体应分条 列项表达。成文日期为考试当日,不能用XX代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