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系统概述

合集下载

SCADA系统介绍完整版

SCADA系统介绍完整版
RTU旳主要配置有CPU模板、I/O (输入/输出)模板、通讯接口单元,以 及通讯机、天线、电源、机箱等辅助设备。
RTU能执行旳任务流程取决于下载到 CPU中旳程序。应用程序可用工程中常 用旳编程语言编写,如梯形图、C语言等。 有些设备采用C语言编程。
RTU旳特点: (1)同步提供多种通讯端口和通讯机制。 (2)提供大容量程序和数据存储空间。 (3)高度集成旳、更紧凑旳模块化构造设
3、两种构造比较
• (1)B/S模式旳优点和缺陷 • B/S构造旳优点体现在: • 具有分布性特点,能够随时随处进行查询、
浏览等业务处理。
• 业务扩展简朴以便,经过增长网页即可增 长服务器功能。
• 维护简朴以便,只需要变化网页,即可实 现全部顾客旳同步更新。
• 开发简朴,共享性强。
• B/S 构造旳缺陷体现在:
HELP ALPHA
V0 W.X YZ SHIFT
现场人 机界面
现I/O
图1.1 SCADA系统实例-污水处理厂监控系统
1、定义
SCADA系统是一类功能强大旳计算机 远程监督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它综合利 用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与网络 技术,完毕了对测控点分散旳多种过程或 设备旳实时数据采集,本地或远程旳自动 控制,以及生产过程旳全方面实时监控, 并为安全生产、调度、管理、优化和故障 诊疗提供必要和完整旳数据及技术手段。
工作站
数据服务器
WEB服务器
污水泵站
以太网
Profibus
SCADA 服务器
进水泵房
SCADA 服务器
电台
曝气池
污泥处理
配电间
现场I/O
HUB/MAU
NIC
%UTILIZATION

Web系统概述

Web系统概述
2011年3月6日 8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技术系倪玉兴版权2010~2012所有
Web系统的构成
服务器
Web
Web 用户
客户机
Web
通信 平台 传输 协议
Web 系统
Web 网站
Web 页面
核心任务:理 解每个Web系统 构成元素的概 念、功能及在 系统中的地位, 更需要把握各 个系统元素之 间的相互作用 关系以及整个 系统的功能定 位、系统与外 部环境之间的 作用关系。 作用关系 。
静态Web页面文件内容的呈现——服务器和客户机各自干什么? 动态Web页面文件内容的呈现——服务器和客户机各自干什么?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技术系倪玉兴版权2010~2012所有 2011年3月6日 10
Web页面文件的类型
静态页面文件——*.htm *.html *.shtml等 动态页面文件——体现不同的服务器端技术
1、什么是 Web (WWW) 2、Web服务的内容(网页)
3、Web网站(Web Site)
4、Web内容的定位(URL) 5、超级链接(Hyperlink)
6、Web客户机(Web Client)
7、Web服务器(Web Server) 8、Web代理与缓存技术
9、Web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webwebwebweb内容内容页面文件的相关性页面文件的相关性超级链接超级链接hyperlinkhyperlink实现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实现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符合人类思维习惯符合人类思维习惯实现实现webweb服务的核心机制服务的核心机制不同于其他网络服务的灵魂所在不同于其他网络服务的灵魂所在实现实现webweb服务的易用性与可用性的主要手段服务的易用性与可用性的主要手段信息和服务尽信息和服务尽在指尖掌控之下在指尖掌控之下webweb内容内容页面文件的定位页面文件的定位统一资源定位器统一资源定位器urlurlwebweb内容内容页面文件的传输页面文件的传输webweb应用协议应用协议httphttpwebweb内容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内容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数据与格式的集成数据与格式的集成特定的文本文件性质特定的文本文件性质目前也有其他类型目前也有其他类型的内容服务文件的内容服务文件易于处理和传输易于处理和传输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动态数据数据库数据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动态数据数据库数据易用性交互性易用性交互性相关性可扩充性相关性可扩充性生命周期生命周期版权道德与法律问题等版权道德与法律问题等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技术系倪玉兴版权20102012所有27webweb技术诞生于技术诞生于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末早期主要提供静态内容服务年代末早期主要提供静态内容服务随着随着webweb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升在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升在9090年代中期推出了各年代中期推出了各种类型的种类型的webweb动态服务技术大大丰富了动态服务技术大大丰富了webweb服务的内容及其呈服务的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极大地推动了现方式极大地推动了webweb服务的应用和服务的应用和webweb技术的创新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内容辅导课件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内容辅导课件
汽包
LT Fd C
省煤器 给水
图1-2 开环液位控制系统
PAGE8OF144
3、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及方框图
研究控制系统时,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控 制系统各环节的组成、特性和相互间的信号 联系,一般都采用方框图。每个方框表示组 成系统的一个环节,两个方框间用带箭头的 线段表示信号联系,进入方框表示信号为输 入,离开表示信号为输出,输入引起输出变 化,而输出不会引起输入变化,即环节具有 单向特性。
1、自动控制系统
图1-1 加热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PAGE5OF144
➢目标:控制加热炉火的出口温度 ➢实现方式(过程): (1)测量该温度 (2)将该温度与期望值(设定值)比较 (3)根据偏差调节燃料流量,目的是使得偏
差为0 ➢ 特点:
负反馈系统(设定值与测量值相减) 根据偏差调节 闭环控制
PAGE6OF144
过程特性:指当被控过程的输入变量(操纵 变量或扰动)发生变化时,其输出变量(被 控变量)随时间变化规律。 控制通道:操纵变量q(t)对被控变量c(t)的作 用途径, 干扰通道:扰动f(t)对被控变量得作用途径 研究过程特性时,两个通道都要考虑
PAGE40OF144
h(t)
h(t)
h(0) t
自衡的非振荡过程
q(t) 执行机构
扰动
f (t)
被控变量 c(t) 过程
y(t) 测量值
检测元件 变送器
图1-3 控制系统方框图
PAGE11OF144
4、分析控制系统时重要概念
➢信息概念 图1-3中的各个符号变量都是实际的物
理量,然而他们是作为信息来转换和使用的。 每个环节都有信息流入和流出。信息的流入 和流出与实际对象中物料的流入和流出不同。 从整个系统看,设定值和扰动是系统输入, 而被控变量和其他测量值是输出。

CH1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概述

CH1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概述

二、存储器
• 存储器(memory)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对存储器既可以进行“读”(取数)、“写” (存数)操作。 • 衡量存储器的性能指标有: 存储容量 存储速度 价格 • 存储器技术在不断发展,存储器容量越来越大、 存取速度越来越快、价格越来越低、体积越来越 小、耗电越来越省,就连使用寿命也越来越长。
?有的电磁感应笔其基板能感应出用户写字过程中在笔尖上用力的变化并将压力的大小例如分为512级传送给主机主机就能在荧屏上显示出笔迹的粗细这样就更接近于真正的笔在书写时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压力感应笔它在签名识别绘画中很有用
第1章 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概述
1.1 计算机系统组成
• 硬件系统 • 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
安腾(Itanium)处理器: 64位开拓者 瞄准高端企业市场,运行的系统一般是UNIX系统 高性价比,性能卓越,更低功耗
Itanium 2被大量用在需要计算的超级电脑上, 以及大型公司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据库系统
Intel Atom是Intel历史 上体积最小和功耗最小 的处理器。 下一代ATOM芯片: 进军移动通讯领域
取 出 指 令
操 作 信 号
反 馈 信 号
一、 CPU
•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 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 CPU的具体任务是执行指令,它按照指令 的要求完成对数据的基本运算和处理。 • 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和高 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组成。
三、输入设备
• 输入(Input)设备能把程序、数字、图形、图像、 声音、控制现场的模拟量等数据,通过输入接口 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收的电信号。 •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操纵杆、卡片 输入机、纸带输入机、光笔、语音识别装置、数 字化仪、扫描仪、条形码阅读器、磁墨水字符阅 读机、光学字符阅读机(Optical Character Reader,OCR)、调制解调器(modem)及各种模/数 (A/D)转换器等。

Ch1-微惯性系统理论与应用

Ch1-微惯性系统理论与应用
脏,是决定武器精度的关键。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 盟的空袭也证明了这一点。
微惯性系统理论与应用
• 弹道导弹要发挥其威力,必须射程远、爆炸威力大、命
中精度高。 • 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使用比例
项目 总投弹量(发) 精确制导武器 (枚) 百分比(%) 1991 年 海湾战争 265000 20450 8 1999 年 科索沃战争 23000 8050 35 2001 年 阿富汗战争 22000 12500 56 2003 年 伊拉克战争 28397 19146 68
量技术、惯性元件、惯性系统与元件测试技术的总称。 惯性导航 导航:正确地引导载体沿预定的航线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目 的地的过程。比如使船舶或飞机按预定航线到达预定目的地。 惯性制导 制导:是指自动控制和导引飞行器按预定轨道或飞行路 线准确到达目标的过程。
微惯性系统理论与应用
司南,汉(公元前206-公元220 年)。盘17.8×17.4厘米,勺长11.5, 口径4.2厘米。司南由青铜地盘与磁 勺组成。地盘内圆外方;中心圆面下 凹;圆外盘面分层次铸有10天干, 十二地支、四卦,标示二十四个方位。 磁勺是用天然磁体磨成,置于地盘中
微惯性系统理论与应用
微惯性系统理论与应用
微惯性系统理论与应用
数字光学控制器(DLP)

1987年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发明
优点: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响应速度快、带宽等。 应用:数字相机、高频天线阵列、新一代外层空间望远镜、全息照
相、数字图像处理等,目前,DMD广泛应用于数字光处理器件(DLP), 用于数字投影显示(DPD)、高清晰度电视(HDTV)、微型显示。
其中开发强大火箭的重担就落在前德国专家冯.布劳恩身上;

信号与系统-ch1

信号与系统-ch1

差分方程求解, z 变换
• 新工具:Matlab软件
1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6课时) 2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4课时) 3 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4课时) 4 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12课时) 5 6 7
连续系统的S域分析(12课时)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8课时)
系统函数(4课时)
8 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4课时)
0, 0 直流 0, 0 升指数信号 0, 0 衰减指数信号
0, 0 等幅 0, 0 增幅振荡 0, 0 衰减
在实际中不能产生复信号,引入复信号能简化运算
复指数信号的实部与虚部
离散周期信号f (n)满足:f (n) = f(n + mN),m = 0,±1,±2,…
满足上述关系的最小T(或整数N)称为该信号的周期
连续周期信号:
f (t )
1 -3 -2 -1 0 1 -1 2 3 4 t
T=4s
离散周期信号:
2 1 ... -4 -3 -2 -1 0 1
f (n)
2 1 1 1
• 抽样信号(Sa(t) 信号)
sin t Sa(t ) t
抽样信号特点
1. 偶函数, Sa t Sa t 2. 在t 的正负两端衰减 tlim Sa(t ) 0 3. 4.

0

Sa(t )dt Sa(t ) dt
0


2



Sa(t )dt
业技术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后续专业课(通 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也是上述各类 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
• 课程特点:
应用数学知识较多,与电路分析关系密切,用数学 工具分析物理概念。

new《CH1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小结

new《CH1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小结

时限信号 周期信号
①有界时限信号为能量信号。
②有界周期信号为功率信号。 ③ 一些信号,为非功率非能量信号。
例2: 判断“所有非周期信号都是能量信号”叙述的正确性
解: 错误,因非周期信号与能量信号无任何关系。

第 5页
《信号与系统》 Ch11.概论 单位阶跃、冲激和冲激偶信号 南航空大学 二、典型信号
解: 因为 x(2t ) 表示将 x(t ) 压缩2倍,即时间缩 短一半,放音速度提高一倍。 所以选B项。
▲ ■ 第 11 页
《信号与系统》 Ch1 概论 四、系统特性
南航空大学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1.线性系统判断
①激励(含初始状态) 系统微分 ②响应 方程中 ③及其导数或积分 只能是一次项 而不能是它们的 ①绝对值 ②三角与指数函数 更不能含常数项
f (t ) (t ) f (0) (t ) f (0) (t ) 解:
(t )sin( t ) sin 0 (t ) cos 0 (t ) (t )

第 7页
《信号与系统》 Ch1 2. 序列δ(k) 和 ε(k) 概论
k
x(t ) x() 3 (t 2k ) (t 2k 1)
k

x(t)的一种可能图形为:

第 8页
《信号与系统》 Ch1 概论总结
南昌航空大学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三、信号波形变换
反转 平移 展缩 (尺度变换) t→–t f (t ) → f (–t ) t → t –t 0 f (t) → f (t – t0) t→at f (t) → f (a t) f (· )以纵坐标为轴反转180o 若t0 >0,则f (t)右移; 否则左移。 若a >1 ,则沿横坐标压缩; 若0< a < 1 ,则扩展 。

计算机网络概述 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概述 ppt课件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ARPANET分解为两个独立运行的网络,其一专门服务 于美国军事领域,命名为MILNET,该网络历经技术更迭一直服务至今;其一 主要服务于科研领域,仍然称为ARPANET。但随着更多的科研人员等提出对网 络使用的需求,ARPANET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了,因此8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会NSF牵头,依托其掌握的全美重要的超级计算中心和通信资源建立 了覆盖全美的NSFNET。到80年代末期NSFNET基本取代了ARPANET,成为美国最 主要的公共服务网络,ARPANET正式谢幕推出历史舞台。
IBM S/360
IBM S/370
DEC PDP小型机
体积庞大价格昂贵 高额的计算成本 数据资源不能共享 无法为更多的使用
者提供服务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倪玉兴2008-2012版权所有
6
计算机网络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物 质


主要需求因素
: 电
1、军事需求——指挥系统等

2、社会需求——数据共享等
技 术
量的处理时间和系统资源,更专心于数据处理业务。
2020/9/25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倪玉兴2008-2012版权所有
11
网络技术的雏形
集中器(Concentrator)的使用有效地解 决密集型终端接入主机的线路浪费现象, 同时也可以实现一部分的通信控制功能。
2020/9/25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倪玉兴2008-2012版权所有
4
第1节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Section1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CH1 计算机网络概述
2020/9/25

《管理学基础》CH1 管理概述

《管理学基础》CH1 管理概述
二、管理系统
(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环境)
管理系统的总结与回顾
管理系统的组成: 管理主体(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环境
管理主体
管理系统
管理对象
管理环境
反思1:自身发展意愿与团队价值观不符时怎么办… 反思2:工作中的本位主义、内部争斗、各自为战 …
关于组织的静态和动态概念: 1、作为n.可理解为一个实体,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 经由分工与协作以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 的人的集合。(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2、作为v.是一种管理职能,是指创造、维持和发展组 织结构,并使组织结构发挥作用和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定义*
管理就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 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 目标的过程。
1、管理的对象; 2、管理的手段; 3、管理的目的。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人力资源
资金资源
物质资源
信息资源
管理概念示意
组织目标 的达成
管理

“管人 和理事”
管理的目的: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
总结:
管理故事与启发,三十六计与管理 “势”决定了“事”,学会“顺势而为”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研讨:关于人的管理,既往小组部分观点共享: ▲人是复杂的,人性本善也本恶 ▲人是需要尊重的,同时也需要被管理 ▲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当其长、用当其愿 ▲管理就是对人性的探求 ▲人是自觉的但需要控制 ▲人最重要也最昂贵 ▲人需要尊重也需要管理 ▲人人皆是缺点人才 ▲人力资源是可以无限开发但却只能有限利用 ▲人的管理是一门复杂而多样的管理科学
强调人际关系和谐和组织稳定,乐于助人, 安静随和,与每一位组织成员都能保持友好关系, 冷静有耐心,说话得体,遵守纪律,喜欢在稳定 有序的环境中工作,忠实于伙伴和组织。

CH1操作系统概论

CH1操作系统概论

二、共享性
三、虚拟性
四、异步性
35
一、并发与并行
并发:Concurrence 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并行:Parallel 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单处理机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技术后,可以实现硬 件之间的并行操作和程序之间的并发执行。
36
多道程序并发执行示意图
程序A请求I/O 程序A 程序B请求I/O 程序B 程序C请求I/O C完成I/O C再次被调度 程序C 调度程序 时间轴t B完成I/O A完成I/O A再次被调度 A完成
微机操作系统、并行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网络操 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等相继产生。
操作系统的使用界面也从字符界面变成了图形界面。操作 系统的结构除了有序分层的模块化结构外,还出现了客户 /服务器加微内核结构等。 DOS、OS/2、Windows和Linux等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19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23
1.分时的概念与实现
分时:指若干并发程序对CPU时间的共享,通过系统
软件实现。 指多个用户分享使用同一台计算机。两个或多个事 件按时间划分轮流使用计算机系统中的某一资源。 实现分时的基本方法是设立一个时间分享单位——
时间片(time slice)。它是系统规定进程一次使用
处理机的最长时间。时间片的长短可以因不同系统 而异,通常100ms左右。
软件是由计算机硬件执行以完成一定任务的所有程序及 其数据 。
2.软件的分类
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其中,系统软件由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 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系统和常用服务系统等组成。 应用软件是指专门为某一应用目的而 的软件系统。 用系统软件编制

ch.1数据库系统概述

ch.1数据库系统概述

2014年5月22日星期四
数据库教程(沈--06.8)
1.15
15
为什么使用数据库?
使用数据 库减少冗 余,避免 不一致
2014年5月22日星期四
数据库教程(沈--06.8)
1.16
16
为什么使用数据库?
数据共享 减少冗余 避免不一致
提供事务支持:如银行转帐
保持完整性
增强安全性
1.2
2
课程目的
1。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相关概念 2。熟悉和掌握关系数据库理论 3。熟练掌握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SQL
4。基本掌握关系数据库的模式设计方法
5。熟练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方法
6。基本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内部实现机制:存
储结构 、查询处理与优化 、故障恢复与并发控制 、完整性和安全性 、分 布式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访问技术
计)
3。第三部分系统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内部实现机制:存储
结构 、查询处理与优化 、故障恢复与并发控制 、完整性和安全性 、分布 式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访问技术 )
4。第四部分新技术篇(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Internet环境
下的数据库技术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2014年5月22日星期四
数据库教程(沈--06.8)
2014年5月22日星期四 数据库教程(沈--06.8)
1.20
20
ch1.
(1)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结构
2.数据库系统
DBS(DataBase System),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了数据库后的系统,
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三部分组成:DB,DBMS,UI(应用程序、终端用户、 DBA) DBMS

复习-Ch1 通信网络概述

复习-Ch1 通信网络概述

1.2 通信基本概念
1.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幅值连续、时间上也是连续的信号。其 特点是幅度连续 (连续的含义是在某一取值范围内可以取 无限多个数值)。
2. 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是指幅值和时间两个方面都离散的信号。其 特点是幅值离散(离散的含义是在某一取值范围内可以取 有限多个数值)。如常见的脉冲信号。
1.2 通信基本概念
在具体介绍PCM 30/32路系统前先了解几个基本概念: 1.时隙: 很小的时间片断,在PCM 30/32路系统中每个时隙 长度为3.9微秒,每个时隙中可以传输8个bit。 2. 帧: 由若干个时隙所组成的结构,在PCM 30/32路系统 中每个帧的时间长度是125微秒,每帧中有32个时隙。 3. 抽样频率: 在PCM中每秒抽样次数。在PCM 30/32路系统中抽 样频率为8000次/S,每次抽样间隔为125微秒。
1.2 通信基本概念
1.2 通信基本概念
七. 通信模型
具体通信系统中涉及大量具体设备,但所有通信系统可 以抽象为一个通信模型,其涵盖了所有通信系统的特征。
噪声源
信源
变换器
信道
反变换器
信宿
1.2 通信基本概念
八. 通信网络结构
1. 通信网的组成 通信网是由若干用户终端A,B,C,…,并通过传输 系统链接起来。用户终端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节点链接, 在节点处提供交换、处理网络管理等功能。
三. 多路复用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是通信系统常用的技术,通常在有线通 信中使用。 1. 概念 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使多路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而 互不干扰,称多路复用。 最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 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 另外还有统计时分多路复用和波分多路复用技术。
1.2 通信基本概念

ch1概述

ch1概述

20世纪50年代前的基地式气动仪表就是把控制 三要素就地安装在生产装置上,在结构上形成一 种地理位置分散的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仪表分散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特点:

按地理位置分散于生产现场,自成体系,实现一种自 治式的彻底分散控制。 危险分散,一台仪表故障只影响一个控制点。 只能实现简单的控制,操作工奔跑于生产现场巡回检 查,不便于集中操作管理,而且只适用于几个控制回 路的小型系统。
4.监控计算机站(SCS)

监控计算机站为16位或32位微处理机、作为过 程控制站(PCS)的上位机,除了进行各PCS之间 的协调之外,还可实现PCS无法完成的复杂控制 算法,提高控制性能。
5.局域网(LAN)



第二代DCS采用局域网(LAN),传输介质为同轴 电缆,传输速率为1~5Mbps,传输距离为 1~10km。 由于LAN传输速率高,并且有丰富的网络软件, 从而提高了DCS的整体性能,扩展了集中管理的 功能。 LAN是第二代DCS的最大进步。
4 种常用的计算机集中监控系统
(a) 操作指导控制
(b) 设定值控制
计算机集中监控系统优、缺点

优点:

便于集中监视、操作和管理,既可以实现简单控制和 复杂控制,也可以实现优化控制,适用于现代化生产 过程的控制。 危险集中,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影响面比较广,轻 者波及1台或几台生产设备,重者使全厂瘫痪。 如果采用双机冗余,则可提高可靠性,但成本太高, 难以推广应用。
1.2 DCS的发展历程

DCS综合了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 屏幕显示(CRT,cathode ray tube)和控制(control)技 术,简称“4C”技术。 DCS的发展与“4C”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自从20世纪 70年代中期诞生DCS至今,已更新换代了3代DCS,目 前新一代DCS,即FCS (field bus control system,现 场总线控制系统)。

矿山供电技术ch1.1 矿山供电系统

矿山供电技术ch1.1 矿山供电系统
山东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 8
1. 电力系统概述
电力系统的主要环节-变电站(所)
变电站(所)按地位分:
➢ 枢纽变电站(所):位于电力系统的枢纽点,连接电力系统多个电压等 级,汇集多个电源的变电所,称为枢纽变电站(所)。
➢ 中间变电站(所) :起到系统交换功率的作用,或使长距离输电线路分 段,同时有降压给当地用户。这样的变电所主要起中间环节的作用,所 以叫中间变电站(所)。
1. 主要电气设备符号
线路、母线(W)
➢ 母线的着色: ➢ 直流:正极——红色;负极——蓝色 ➢ 交流:A相——黄色;B相——绿色; C相——红色 ➢ 中性线:不接地中性线——白色;接 地中性线——紫色
山东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 8
1. 主要电气设备符号
说明: • 电力变压器三斜杠表示A、B、C三相 • 变压器有双圈和三圈之分 • 电流互感器有单次级和双次级两种
1. 绪论前的绪论
如果将矿山供电系统比作一台计算机,则它的
软件包括
➢负荷计算
➢短路电流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
硬件包括:
➢电力线路
➢高压电器设备
➢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
山东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
CH1 矿山供电系统
学习要求 一般掌握:典型电力系统的组成及有关的基 本概念、矿山供电系统中的电气设备额定电压 的确定 熟练掌握:电力负荷的分级及对供电系统的 要求、供电系统的连接方式
✓ GB156-80规定的额定电压等级,见表1-2。 ✓ 1.2kV以下的为低压,3-220kV为高压,330-750kV为超高压,
1000kV以上为特高压。 ✓ 我国目前的最高电压等级为1000kV。 ✓ 3kV及以上的高压用于发电,配电及高压用电设备;110kV及以上

ch1 数据库系统概念(第6版)第一章介绍

ch1 数据库系统概念(第6版)第一章介绍
数据库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张忠能
zhang-zn@
1
数据库系统
教材:
Abraham Silberschatz 等著,杨冬青等译《数据库系统概念》,机械工业出版 社 (VER 5.0以上 不是本科版) Hector Garcia-Molina Jeffrey D.Ullman Jennifer Widom著 《数据库系统全书》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 王珊、陈红 编著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1998
关系模型 实体-联系数据模型(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面向对象和对象关系) 半结构化数据模型(XML) 其他旧式模型
网络模型 层次模型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第2章) 范例:用关系模型表示的表格数据


关系数据库示例
数据操纵语言(DML)
用于访问和操纵由适当的数据模式组织起 来的数据
数据库设计?
这种设计有问题么?
设计方法
规范化理论(第8章)
形式化哪些设计是不好的,并且对他们进行测 试
实体联系模型(第7章)
将企业模型化为实体和联系的集合
实体:在企业当中可区别于其他对象的“事情”或 者“物体”
用一系列属性来描述
联系:几个实体之间的关联
通过实体-联系图解法来表示
实体-联系模型
应用程序通常通过以下途径之一来访问数据库
数据库设计
设计一般结构的数据库的过程: 逻辑设计 - 取决于数据库模式。数据库设 计需要找到关系模式的一个“良好”集合 。
商业决策 - 数据库中应该记录什么属性? 计算机科学决策 - 应该采用何种关系模式?在 多种关系模式中如何分配属性?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郭谋发——CH1概述 19页PPT文档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郭谋发——CH1概述 19页PPT文档

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 包括查抄用户电能表、监视记录变压器运 行工况、监测配电站的负荷、记录断路器 分合状态、投入或退出无功补偿电容器。
• 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 客户呼叫服务系统的应用。 • 停电管理系统应用
国外配电网自动化发展
• 第一阶段:基于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馈线 自动化系统,其主要设备为重合器和分段器,不 需要建设通信网络和主站计算机系统。代表:日 本东芝公司,美国Cooper公司。
• 2019年,县级电网调度/配电/集控/GIS一体 化系统,在四川省双流县成功应用。
• 2019年开始,上海电力公司在所辖13个区 供电所全面开展了采用电缆屏蔽层载波为 主要通信手段、以两遥(遥信、遥测)为 主要功能的配电网监测系统的建设工作。
国内配电网自动化发展
• 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许多原因,大多数早 期建设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没有达到预期 的效果,没有怎么运行就被闲置或废弃了。
• 从2019年开始,国内许多电力公司和供电 企业都对前一轮的配电网自动化进行反思 和观望,慎重地对待配电网自动化工作的 开展。
国内配电网自动化发展
• 国家电网公司近期颁布了 Q/GDW 382-2009《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 513-2019《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 Q/GDW 514-2019《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Q/GDW 436-2019《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技术规范》 Q/GDW 567-2019《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技术规范》
• 三个阶段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目前在国外 依然同时存在
• 日本、韩国侧重全面的馈线自动化 • 欧美的配电网自动化除了在一些重点区域
实现馈线自动化之外,在配电主站具备较 多的高级应用和管理功能

CH1 现代调制解调技术1

CH1 现代调制解调技术1

M 2
N
与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相类似,若用多进制数字基 带信号去调制载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则可相应 地产生多进制数字振幅调制、多进制数字频率调制 和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
11
1.1 多进制数字振幅调制系统(MASK)
M 进制数字振幅调制信号的载波幅度有M 种取值,在 每个符号时间间隔 Ts 内发送M 个幅度中的一种幅度 的载波信号。 一、时域表达式
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是利用载波的多种不同相位来表 征数字信息的调制方式。
M 进制数字相位调制信号可以表示为:
其中 g(t )为信号包络波形,通常为矩形波,幅度为1;
n 为第n 个码元对应的相位,共有M 种取值。
23
M 进制数字相位调制信号也可以表示为正交形式:
令A= 1
式中 同相分量 正交分量
24
主要特点: 微蜂窝小区结构 数字化技术---语音信号数字化 新的调制方式---GMSK、QPSK等 TDMA、CDMA 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 便于实现通信安全保密 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3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历史回顾:1995年,美国的高通公司(Qualcomm)提出了一种采用码 分多址(CDMA)方式的数字蜂窝系统技术解决方案(IS-95 CDMA), 目前已分别在中国香港、韩国、北美、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投入使 用,用户反映良好。 CDMA系统的主要特点:
导频/TPC/业务信道/信 令/分组业务码时分复用
扩频因子
4-512(3.84Mcps) 4-256 (3.6864Mcps)
反向信道结构
9
采用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原因:
在信道频带受限时,为了提高频带利用率,通常其代 价是增加信号功率和实现上的复杂性。 由信息传输速率 Rb 、码元传输速率 RB 和进制数M 之 RB 间的关系 B 频带利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系统概述内容简介一个SDH网络由许多网元组成。

WaveStar ADM16/1网元具有复用和线路传输功能。

本章将着重对WaveStar ADM16/1系统的外观、特性、内部结构、网络应用、单元盘组成以及网络管理进行介绍,让读者能够对系统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主要内容1.1WaveStar ADM16/1系统简介1.1.1系统外观:机架与子架1.2WaveStar ADM16/1系统结构与网络应用1.2.1WaveStar ADM16/1基本结构1.2.2WaveStar ADM16/1网络应用1.3WaveStar ADM16/1系统子架与单元盘简述1.3.1子架设计1.3.2单元盘描述1.3.3用户面板(UPL)1.3.4输入/输出接线盒(I/O Box)1.4WaveStar ADM16/1系统特性1.5WaveStar ADM16/1系统技术参数1.6WaveStar ADM16/1与朗讯科技网络管理体系1.6.1ITM网管系列1.6.2ITM-CIT技术参数1.1WaveStar ADM16/1系统简介WaveStar ADM16/1系统是为了将同步信号(G.703)和准同步信号(G.702)灵活地复用进2.5G(STM-16)等级的信号而设计的。

WaveStar ADM16/1可以用作STM-16等级分插复用器、终端复用器和小型本地交叉连接系统。

WaveStar ADM16/1特别适用于建设高效灵活的大容量的网络。

1.1.1 系统外观:机架与子架WaveStar ADM16/1子架可安装在标准的ETSI机架上,也可安装在抗地震的机架上,每个机架可安装两个子架。

机架标准尺寸如下:ETSI机架:高x宽x深=2200mm/2600mmx600mmx600mm抗地震的机架:高x宽x深=2200mmx600mmx600mm图1-1 一个ETSI机架可安装两个WaveStar ADM16/1系统图1-2(a)是WaveStar ADM16/1子架前视图,子架尺寸为:高x宽x深=1000mmx500mmx545mm从图中可以看见系统的底板(背板),底板上有许多槽位可用于安插各种单元盘。

图1-2(b)是WaveStar ADM16/1子架后视图,包括了进出背板的电缆。

图1-2(a) WaveStar ADM16/1子架前视图图1-2(b) WaveStar ADM16/1子架后视图1.2WaveStar ADM16/1系统结构与网络应用数字同步体系定义了标准的速率、帧结构和复用方法,产生了一系列速率等级,在标准光接口上传输。

SDH帧结构提供了这样的功能,可以从高速信号中识别独立的AU或TU信号,这就可以方便地从一个帧中的某个时隙提取单个VC信号放入另一帧的某个时隙,实现时隙交换功能。

这套设备可以从STM信号中提取或插入VC信号,组成SDH上下电路复用器。

上下电路复用器和交叉连接功能使网络具有灵活的结构,网络操作者因此可增强网络性能,提供新业务。

这套设备提供的标准接口集成了线路、复用和交叉连接功能,使拥有者得到极大的利益。

这是SDH的重要特点。

SDH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能够监控网络中点对点通道。

这可以使操作者监控网络传输质量,对故障更快地作出反应。

由于网络极高的灵活性,无论接入网还是主干网操作者都可以改造网络以适合难以预料的未来业务的需要。

网络操作者可以通过WaveStar ADM16/1 ITM-SC集中控制网络,灵活地安排业务。

以下几段将简要描述一些典型的网络拓扑和这些网络的主要特性,并阐明如何应用WaveStar ADM16/1实现这些网络拓扑。

1.2.1 WaveStar ADM16/1基本结构本节将详细描述WaveStar ADM16/1系统组成和子架配置。

WaveStar ADM16/1的基本概念是一个上下电路复用器和交叉连接设备。

WaveStar ADM16/1提供灵活的接口单元盘、通过F 接口和Q 接口以及嵌入数据通信通道管理本地和远端设备。

在STM-16 ADM 应用中,交叉连接允许信号在任何支路和支路,线路和线路,支路和线路间进行时隙分配(TSA),另外,还能支持线路间VC 的交叉连接(TSI :时隙交换)。

WaveStar ADM16/1既可作为终端复用器,也可用作小型的本地交叉系统。

图1-3表明了WaveStar ADM16/1的基本结构。

系统整体由传输部分、控制部分、定时部分与电源部分组成。

其中传输部分包括各种线路接口、支路接口以及交叉连接模块。

图1-3 WaveStar ADM16/1的基本结构控制部分电源与定时部分1.2.2 WaveStar ADM16/1网络应用∙ 终端应用(TM)图1-4 0x1终端应用图1-5 1+1 MSP 保护终端应用图1–6 0x2终端应用∙ 上下电路应用(ADM)图1-7 线性上下电路应用Linear ADM STM-1Linear ADM Linear ADM STM-1STM-12Mbit/sSTM-1图1-8 STM-16环形上下电路应用 小型交叉连接应用(DXC)32x STM-1or 504x 2Mbit/s图1-9 小型交叉连接应用1.3WaveStar ADM16/1子架及单元盘描述1.3.1 子架设计WaveStar ADM16/1子架有以下类型:高密度或9TAD子架,9TAD子架可插9个支路单元盘,子架属于D700型,它主要用于安装WaveStar ADM16/1的单元盘(电路板),每个子架由机械部分、背板、指示灯和输入/输出接线盒组成。

下面是9TAD子架正面的示意图,该子架包括:∙1个槽道安装系统控制器(SC)∙2个槽道安装交叉连接单元盘(CC)∙2个槽道安装线路单元盘(LS)∙9个槽道安装支路单元盘(TS)(带保护)∙2个槽道安装电源和定时单元盘(PT)∙输入输出接线盒(I/O Box)∙3个风扇(FAN)图1-10 WaveStar ADM16/1高密度9支路子架设计1.3.2 单元盘描述以下将具体描述WaveStar ADM16/1的所有单元盘。

电源和定时系统通常是双份的。

系统控制器则没有,因为该单元盘并不直接影响业务。

∙线路接口单元盘WaveStar ADM16/1可以配备几种STM-16线路单元盘,有1310nm/1550nm(长途、高性能、特高性能)等。

所有单元盘都支持激光器自动关闭功能(ALS),都有通用的FC/SC接口。

∙交叉连接单元盘交叉连接单元盘是WaveStar ADM16/1系统的核心,在线路端口和支路端口之间提供交叉连接功能。

交叉连接功能由两部分组成,高阶连接(HO)和低阶连接(LO),两部分是通过16个或32个双向的VC4内部交叉连接总线实现互相连接。

高阶连接处理VC4等级的信号,低阶连接处理VC12或VC3等级的信号,线路和线路,线路和支路,支路和支路之间都可以自由灵活的实现交叉连接,交叉连接单元盘对接收到的信号预处理以实现这些功能。

为提高可靠性,交叉连接单元盘实行1+1保护。

∙支路单元盘支路单元盘提供SDH/PDH支路接口,有以下几种支路单元盘:∙传输连接板传输连接板提供阻抗转换、保护倒换和光电转换功能。

连接板安装在支路单元盘的背板上,下表列出了几种连接板:∙电源和定时单元盘WaveStar ADM16/1配备两块时钟和电源盘,1+1保护。

电源和时钟盘完成滤波功能,使电源达到ETSI的要求,为保证在PT盘发生故障后系统正常工作,滤波器也是有双份的。

DC/DC转换电路位于每块独立的单元盘上,PT和每块单元盘之间的电源接口是双份的。

PT盘同时完成时钟同步功能,内部晶振能同步于一时钟参考源。

有两种类型的PT单元盘,一种符合ITUG.813规范,另一种符合ITU G.813规范Stratum-3保持模式。

∙定时和同步连接板定时和同步接口连接板(TI)能够提供额外特定格式的时钟输入输出接口,一般在国内不使用。

TI连接板可以将外部64+8KHz的混合时钟信号转变成内部2MHz的站时钟信号,也能够将内部2MHz的站时钟信号转变成外部6312KHz的正弦波时钟信号。

每块TI有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接口,这些连接板必须安装在电源和定时单元盘的背板上。

∙系统控制盘系统控制器通过双份的LAN总线控制和配置所有单元盘,也控制用户面板(位于SC单元盘前面板上),提供外部操作接口。

系统控制盘还包括数据包交换功能块(DPS),DPS功能块为网元间网管信息的通信提供了通道。

1.3.3 用户面板(UPL)用户面板集成在系统控制盘(SC)的前面板上,给维护人员提供系统运行的概况。

通过用户面板上的RJ45接口,集中传输管理系统人机接口(ITM-CIT)可以和WaveStar ADM16/1相连,下图是用户面板示意图:FAIL:SC失效指示灯(红色) PWR:电源指示灯(绿色)PRPT:紧急告警指示灯(红色) DEF:延迟告警指示灯(黄色)INFO:信息告警指示灯(黄色) ABN:异常状态指示灯(黄色)SUPP:抑制告警按键SUPP:抑制告警指示灯(黄色)DISC:断开站告警按键DISCLED:断开站告警指示灯(黄色)CITLED:人机接口指示灯(黄色) CIT:人机接口连接器图1-11 用户面板设计1.3.4 输入/输出接线盒(I/O Box)每个机架的每个子架有一个输入/输出接线盒,这个输入/输出接线盒所提供的接口用于:∙STAT CLOCK两路站时钟输入(IN)输出(OUT)∙STAT ALM为站告警∙MDIO为杂项输入输出∙EOW1至EOW4为公务接口(G.703接口)∙F1-1,F1-2为用户接口∙QLAN1,QLAN2为ITM-SC接口∙ITM-CIT(CIT-F)接口连接PC机实现ITM-CIT管理∙CITQ作为将来ITM-CIT连接(未使用)∙10BT 10M以太网用于连接ITM-SC图1-12 输入输出接线盒1.4WaveStar ADM16/1系统特性WaveStar ADM16/1具有以下特性和优点:线路接口-SI-L 16.1/1C (1310 nm,满足 ITU-T G.957 L 16.1标准)-SI-L 16.2/1C (1550 nm, 满足 ITU-T G.957 L 16.2 及L 16.3 标准)-SI-L 16.3/1B (1550 nm, 比 ITU-T G.957 L 16.2 及L 16.3 标准提高4 dB)-SI-L 16.3/1Y (1550 nm, 比 ITU-T G.957 L 16.2 及L 16.3 标准提高6 dB)-SI-EML U 16.2/1 (1550 nm, 配合光功率或前置放大器使用, 达到ITU-T G.691 U 16.2 及 U 16.3标准)-LPBA-U 16.2/1 光功率或前置放大单元,实现超长距离传送 (最长 160 km)-LBA V-16.2光功率放大单元,实现长距离传送 (最长 120 km)-SI-16EML80.x/1 (DWDM, ITU-T G.692, x=16)-SI-16EML 9xxx/1 (DWDM, 波长范围从191.90 Thz (1530 nm) 至195.85 THz (1565 nm)支路接口- 1.5Mbit/s, 100欧姆接口,需通过连接板(PaddleBoards)转换,每块单元盘提供63个接口,整个系统最多提供504个接口;-2Mbit/s,75或120欧姆接口,需通过连接板(PaddleBoards)转换,异步或比特同步映射,每块单元盘有63个接口,整个系统最多提供504个接口;-34Mbit/s或45Mbit/s接口,可通过连接板转换,每块单元盘有12个接口,有两种单元盘:6x34Mbit/s+6x45Mbit/s,整个系统最多提供48个34Mbit/s接口和48个45Mbit/s接口;12x45Mbit/s, 整个系统最多提供96个45Mbit/s接口;-STM-0(51.8Mbit/s)光或电接口,需通过连接板转换,每块单元盘有12个接口,整个系统最多提供96个接口;-以太网10/100Base-T接口;-1GE(千兆以太网接口),每盘2个接口,由于底板容量限制,最大带宽为4个VC4(600Mbit/s),如果同时使用两个接口,将共享该最大带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