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_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合集下载

存在主义哲学教育思潮

存在主义哲学教育思潮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自由理论:虚无、否定、选择、超越。 自由理论:虚无、否定、选择、超越。 相互关系:虚无是自由的基础; 相互关系:虚无是自由的基础;否定是自由的条 选择是自由的表现;超越是自由的结果。 件;选择是自由的表现;超越是自由的结果。 三个维度:自在、自我和他人。 三个维度:自在、自我和他人。
三、存在主义哲学教育思潮的基本观 点
(一)存在先于本质:教育的人性基础 存在先于本质:
“本质”:传统形而上学中预设的诸如理性、上 本质” 传统形而上学中预设的诸如理性、 本质 本体、第一因等抽象的东西所决定的人性。 帝、本体、第一因等抽象的东西所决定的人性。 存在即自由, “存在”:就是自由,——存在即自由,相对于 存在” 就是自由, 存在即自由 虚无而言。 虚无而言。
人存在的空间、环境、关系、活动都应当 人存在的空间、环境、关系、 受自由所决定、牵引。 受自由所决定、牵引。
对教育的双重意义
积极影响:有助于学生精神的自由发展; 积极影响:有助于学生精神的自由发展;突破 各种限隔和宰制,获得身心的无约束的发展; 各种限隔和宰制,获得身心的无约束的发展;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 消极影响: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选择、 消极影响: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选择、自我实 自我设计;过于注重个人的体验、反思, 现、自我设计;过于注重个人的体验、反思, 导致个人主义、 导致个人主义、非理性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的 泛滥,不能全面把握人形成的本质, 泛滥,不能全面把握人形成的本质,也难以真 正揭示教育之于人的发展规律性。 正揭示教育之于人的发展规律性。
(三)自由选择与自我实现:教育的基本目标 自由选择与自我实现:
存在即是自由 选择 存在过程即自由选择过程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教育哲学作为一门探讨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方法的学科,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诸多重要的流派。

这些流派的观点和理论不仅对当时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当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他认为教育不应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而应关注当下儿童的实际生活。

学校应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让学生在其中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获得经验和知识。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在于:首先,它促使我们重视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育不应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和成长。

再者,实用主义提醒我们关注教育的过程而非仅仅是结果。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最终的成绩和证书,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主张教育要关注人的存在,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自我实现。

它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展个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

存在主义对当代教育的重要启示有:其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育应当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其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其三,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索人生意义的伙伴。

三、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流派永恒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应当关注那些具有永恒价值的知识和真理。

这些永恒的知识包括人类历史上的经典著作和伟大思想。

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包括:重视经典文化的传承。

经典作品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三)师生关系
1、教师与学生是两个主体、两个自由人 、教师与学生是两个主体、 之间的关系。 之间的关系。 2、师生的对话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师生的对话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五、教学评价
1、人性化 、 2、 2、个性化 3、过程性 、 4、发展性 、
接下一个课件


(二)尼采的意志主义与超人哲学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1、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2、权力意志论 超人” 3、“超人”哲学
(三)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出生: 出生:奥匈帝国的摩拉维亚 德国著名哲学家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 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 《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 逻辑研究》 《逻辑研究》 《 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观 念》
(二)重视人文学科 (三)重视学生个人的需要 (四)科学合理的知识观 (五)重视活动课程
四、师生关系
(一)教师作用 1、教师的作用不是控制学生,而是帮助 、教师的作用不是控制学生, 学生能自由的去做出适合于他们自己的 选择。 选择。 2、激励学生去学会如何学习。 、激励学生去学会如何学习。 3、教师作为一个人,也要维护自己的选 、教师作为一个人, 承担选择的责任。 择,承担选择的责任。
(三)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2、现象学还原 现象学还原的几个环节: 现象学还原的几个环节: 第一、 存在的、历史的观点的搁置” 第一、“存在的、历史的观点的搁置” 第二、 第二、本质的还原 第三、 第三、先验的还原
(三)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3、意向性还原 胡塞尔认为: 胡塞尔认为:观念的存在是有意识活动构 成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也是有意识活 成的; 动构成的。 动构成的。
第二节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理论基础、 教育主张
一、理论基础 (一 )存在主义哲学 (二)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我们主要分析存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存在主义视野下的课程改革
基于“存在”与“存在者”的课程改革分析 一、原因:
1.随着各国以及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系 统,而在课程改革中积累的实践、经验不断要求课程改革自身规律的出台。 课程改革有必要实现从“存在者”向“存在”的跃迁。 2.同时,从理论为实践服务的角度看,在各层面上对于课程的系统认识,与 对课程改革“存在”的认识是一个并行不悖的过程。课程理论的认识非常必 要。而各国以往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存在着钟摆现象、矫枉过正等问题。这些 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教训,为对课程改革自身的认识提出了现实性要求。 二、那什么是“的主要论题
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形成的理论基础
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传到法国,并在50—60 年代成为风靡法国的时髦哲学,60 年代又传 播到美国和西方其它国家,成为一种影响颇大的哲学思潮。正是在这个过程 当中,存在主义对教育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断渗透到教育当中。20 世 纪 50 年代以前,存在主义者就论述过一些教育问题。如尼采做过题为《德 国教育制度的未来》的演讲;犹太哲学家布贝尔写出了其教育代表作《我与 你》以及《品格教育》。他们的这些教育思想经常被后人加以借鉴、发挥。 从 50 年代开始,随着存在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及其影响领域的扩 大,它对教育的影响也扩大了。当时,存在主义者对 20 世纪以来流行的教 育哲学思潮极为不满,认为它们都把人置于一个次要的地位,这加剧了处于 工业社会中的人失去个体真实存在的危险。所以,他们认为,教育应关注如 何使人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社会,应强调真实的、人道的个人存在。60 年代 中期开始,存在主义现象学的方法直接运用于教育研究,并出现了一系列重 要的著述。7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一种将存在主义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结合 起来研究教育的趋势。

浅谈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浅谈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浅谈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一、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体系概括存在主义哲学对于教育的表述称作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它是一类以存在主义思潮作为其哲学基础的教育思想。

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聚焦个人的自我实现,关注对于品德的教育,倡导“自我的实现”,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每一具体的个人服务,促进人格的完成而不是知识的掌握,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拥有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

以人为本、个性彰显、自我创造、精神成长是存在主义的标志。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对儿童进行塑造的教育是不可取的,教育应当是“协助每个个体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并且使得个人去过自己的生活,作出自己的决定”。

在知识观上,存在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帮助我们取得个人自由的工具,所以它很重要。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加强‘思想的正确性’,而在‘存在的真实性’。

”在关注的风格上,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比传统教育更关注学生的个体,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当下境况。

二、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众所周知,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它对于提升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高度彰显个体的作用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学习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我们必须客观看待存在主义教育的合理内核,使其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发挥应有作用,从而实现教育个性与共性、中人文与科学的统一。

(一)关注以人为本的教育毋庸置疑,人是宇宙中的最可尊贵者,我们解决问题和价值取舍的终极衡量尺度理应是个人本身的存在和需要。

当下教育的以人为本的追求目标,需要我们正视个人的存在,珍视个人存在的权益,关切受教育者的疾苦,尊尚受教育者的尊严。

因此,单纯注重理性的“知”,即“知识中心的灌输”是极不可取的。

教育应当把人生意义,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的意志、信仰、情感、理想、希望等非理性因素,作为教育新的关注点。

这样,教育才能够培养出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凸显个人风采的,并且拥有博大胸怀的人才,教育才能彰显科学与人文的融洽共生。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摘要】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与责任意识,主张教育中的个性化发展和重视目的与意义。

在我国教育改革现状下,这些理念为教育体制带来启示,促使教育更注重学生主体性,突破规范化的教学模式。

通过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引领学校教育向更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理念与我国教育改革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教育改革、个体自由选择、责任意识、个性化发展、重视目的和意义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突破规范化的教学模式、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人文关怀、学生全面发展。

1. 引言1.1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理念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个体自由和责任的重要原则。

存在主义强调每个个体都应当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认为人的存在是由个体自主的选择和决定构成的。

在教育领域中,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呼吁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和需求,促进他们的自我实现和个性发展。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人格。

教育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灌输信息,而应该促进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发掘自己的潜能。

存在主义强调教育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倡导尊重个体的主体性和自由选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实现自我。

在当今全球化和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理念将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1.2 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可以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调整和改革。

现实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存在主义的课程与教学思想存在主义作为西方哲学思潮的主要代表,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并从60年代起开始走向衰落。

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的关系的哲学流派。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存在主义是对19世纪中期以来出现的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特别是理性派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潮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20世纪在西方各国中影响最广的哲学流派之一,存在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正式形成。

存在主义与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危机以及由此加剧的人的异化现象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描述和揭露在充满矛盾和危机的现代社会中人的个性的丧失、人的自由的被剥夺、人之受物以及一切异己力量的支配,论证怎样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摆脱异化状态,恢复人的尊严和个性,成为存在主义者追问的中心问题。

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科学进步的同时,道德价值观严重危机。

教育不是为了发展人自身,它不过是把人当作机器加以寻来。

因此,存在主义教育极力抨击传统教育简单化、划一化和工具化,极力主张个人价值,弘扬个性,重视主体自由。

存在主义,以“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关注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注重现实人生。

窥探其发展轴线,不难发现,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给人类的物质文明带来了空前繁荣,但同时也给人类的精神家园带来了无尽困惑。

人在异化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精神家园更是乏人问津,存在主义正是这样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危机不断迭起时代的产儿。

“人”的问题日甚一日凸显出来,而存在主义以其人文关怀强调重视研究和解决“人”、“主体”、“生存”的问题,俨然一剂良药,回应了当时社会中人类自我反省的强烈呼声,也助其成为20 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马丁·海德格尔,德国的卡尔·雅斯贝尔斯、法国的让—保罗·萨特以及奥地利的马丁·布贝尔等。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特征与意蕴-文档资料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特征与意蕴-文档资料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特征与意蕴一、文化哲学视野下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文化哲学的源头可追溯到19 世纪中期文化哲学鼻祖维科,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伦理学的推动下逐步发展,其中“有柏格森的生命冲动的文化哲学,有舍勒尔的情感文化哲学,有海德格尔与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的文化哲学,有史怀哲的人道主义的文化哲学,有卡西尔德人类符号的文化哲学等等。

文化哲学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文化的主体―一人之存在,人的存在――文化性的存在。

其研究的根本问题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存在为中心”,以人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为对象,探求文化存在的意义与人之生命存在的价值。

文化哲学视域下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体现教育个体身心的自由和解放、关注教育个体存在的完整性和生成性、形成不同教育个体之间平等和谐的“你”“我”关系的教育过程;是一种真正展现以人为本精神、把人看作目的的人、提高教育个体生存能力、关注教育个体存在之意义的教育过程;是一种师生个体在教育活动中相遇――沟通开始、相知――理解获得、相识――情感生成的过程。

二、文化哲学视野下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特征1以人为本: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本质特性。

存在主义文化哲学认为,以人为本的存在是整个世界的着眼点,存在的中心是人与人的活动,各种真理、原则、法规、定律都是围绕人的活动而存在的,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意向性,能够超越自身和创造文化,能够自我实现价值和生成意义。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本质所在是以人为本,以人与人之间的身体交往、心灵沟通为主要特征。

这种教育观的出发点、着眼点以及深层的依据就是人的自我生成和自我实现。

2个性彰显: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关注维度。

存在主义文化哲学强调人之存在的自由和个性的彰显。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中,把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作为目的,教师的主体性地位体现在对学生个体成长的激励与引导上,激励学生形成不同的情感体验,启发和鼓励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引导学生形成与众不同的个性。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想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想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想教育哲学作为一门探究教育本质和价值的学科,有着丰富多样的流派和思想。

这些流派和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教育现象,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

一、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主张教育应该以实际经验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

他反对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学”。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学校应该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生在其中通过参与各种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这种教育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教育改革,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融合,以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关注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它强调教育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理解自己的存在意义,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存在主义认为,人在世界中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存在和选择。

在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不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的伙伴。

学生应该在自由的氛围中,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这种教育哲学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然而,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过于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可能会忽视社会规范和集体价值。

三、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永恒主义教育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永恒的真理和价值。

它认为人类文明中存在着一些永恒不变的核心知识和价值,如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这些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应该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

永恒主义教育哲学强调通过经典的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道德品质。

它反对教育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认为教育应该超越当下的需求,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尽管永恒主义教育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人类文化的精华,但也因其过于强调传统知识,而对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变化的关注不足,受到了一些批评。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教育哲学流派,其核心思想是人的存在优先于任何概念和规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世界和自我实现。

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而言,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可借鉴之处。

一、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自由与创造性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唯一而独特的,个体差异性是人的本质特征。

因此,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异质性,尊重他们的自由和创造性。

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实施差异化教育,创新教育,强调学生主体性和学校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是存在主义教育观念与方法的实践体现。

二、注重值与意义的教育,强调学生的个体贡献和社会影响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意识。

其核心是通过学习与自我体验来寻找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建立自己的人生信仰和价值取向,并能将自己的价值实践在社会中。

这对于我国教育改革来说,意味着注重道德、艺术、体育、志愿服务等非学科领域,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素养与道德观念,强调学生的个体贡献和社会影响。

三、重视人际互动与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团队精神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人是社会的存在,人际互动与情感体验是人的基本需求。

因此,教育应该重视人际互动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指导者和陪伴者。

这对于我国教育改革而言,意味着重视学生情感课程的开发,善于使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倡导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合作、协商、分享和承担责任。

四、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注重教育过程自主和自我实现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人的存在是自由的,存在的过程应该是自主和自我实现的。

因此,教育过程应该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在教育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在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实现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自由是有责任的,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引言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借鉴和吸收外部经验,以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和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概述存在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于欧洲大陆的一种哲学思潮,以强调人的存在和经验为中心。

其教育哲学主张将学生视为独立自主的存在,并呼吁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理念与传统的积极主义教育有很大不同。

积极主义教育主张传授知识和技能并塑造学生的行为方式,而存在主义教育强调学生需要自己发现自己,并且需要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标。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个性化教育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这与我国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例如学术压力过重、应试教育等。

我们可以通过实施个性化教育来弥补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

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特点,帮助他们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和爱好,同时避免对他们过分的要求和评价。

强调道德价值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学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其道德价值观。

教育需要强调人文关怀、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

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开放性教育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强调开放性教育,认为教育应该开放给社会和学生,让他们自由地接触和探索世界。

这与我国当前强调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相符的。

我们可以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和交流,让他们更广泛地了解社会和文化,避免陷入自我的封闭。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注重学生创造性和探索性思维的发展,鼓励他们自由地思考和表达观点。

结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在个性化教育、道德价值培养和开放性教育等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精髓,并通过实际行动将其落实到教育实践中。

存在主义哲学及课程观对幼儿教育的启示-精品文档

存在主义哲学及课程观对幼儿教育的启示-精品文档

存在主义哲学及课程观对幼儿教育的启示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期,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典型代表。

它以人的存在为出发点,提出人的个性自由和解放,重视人的主观性和独特性,注重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自我生成。

其中以德国的海德格尔、法国的萨特、奥地利的马丁?布贝尔为代表。

虽然人们对存在主义褒贬不一,但存在主义教育的一些观点至今仍对当今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有重要借鉴意义,下面就其哲学观和课程观进行阐述。

一、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1.要从行动的角度去面对人生的永恒话题,如婚姻的冲突、战争、死亡等。

早在20世纪80年代起,美英等西方国家就规定在中小学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在20世纪末,中国台湾地区教育界引介生命教育,并称为“生命教育”。

[1]近年来,生命教育一直是教育关注的热点,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也从不同角度为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依据和理论基础。

然而,对于幼儿来说,由于教师、家长甚至不少学者一直对死亡和生命教育的态度处于矛盾之中,尤其是对生命教育功能的认同和对生命教育方法内容的质疑。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中国的文化背景。

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时,我们可以以幼儿生命启蒙教育为着手点,探究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开展生命启蒙教育,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运用人们熟悉的且符合幼儿特点的方法实施关于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从而提高幼儿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质量。

2.“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原理。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阶段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两三岁起,儿童的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起来。

所以,培养孩子认识自我、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杜绝如今一些独生子女面临的包办代替现象,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下文同)精神:“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第十章-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第十章-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第十章-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第十章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第二节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主张一、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我们主要分析存在主义哲学。

(一)存在主义哲学——存在本体论1、在他们看来,万物的本原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存在”。

2、存在主义者认为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荒诞的。

他们所说的存在,是指人的存在,故被称作人本主义;但他们所说的人的存在并不是自然的、生物的或社会的人的存在,而是一种意识的存在,故它又是一种唯心主义。

但这是一种特殊的唯心主义,他们和传统哲学上的唯心主义不同,他们所强调的人的意识不是那种逻辑的、抽象的思维,而是一种心理体验或感受,它是非理性的。

这种非理性的体验或感受不同于传统唯心主义的那种普遍的、绝对的精神,它只属于个人。

因此存在主义的“存在”是指一种非理性的个人的纯粹意识的存在。

存在主义者认为,包括人的存在在内的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是偶然发生的事物,这并不是说,物质的宇宙杂乱无序,毫无规律,法则可言,也不是说科学对物质世界研究所发现的规律完全虚幻,不可信赖。

所谓偶然,是指物质世界的存在是没有理由的,也不是根据某种绝对的观念、思想或精神演绎出来预先具有一定意义的。

所以,无论对于人还是物质的宇宙来说,都没有任何先定的东西。

既然所有的存在都不是决定的,而是偶然的,所以存在是不确定的。

所以从根本上讲,存在是荒诞的。

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事先决定事物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同样,我们也没有理由事先决定人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

(即完全抹杀了必然性的存在)(二)存在主义哲学——认识论1、在认识论问题上,存在主义哲学有其独特性,即认识论与本体论是直接统一的。

存在主义的作为世界之本体的“存在”,同时,也就是认识的主体;他们所强调的“存在”,具有的、非理性的个人意识的特征,同时也就是主体所具有的认识的形式;个人体验怎样,他的世界也就怎样。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想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想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想教育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个主要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思想,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主张教育应该以实际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代表人物约翰·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他反对传统教育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和形式化的教学方法,提倡“做中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设置方面,实用主义主张打破学科界限,以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这种教育思想在当时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过于强调经验和实用,可能会忽视知识的系统性和基础性;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的过度关注,可能导致教育的随意性和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

二、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流派永恒主义教育哲学则强调人类永恒的价值和真理,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理性和智慧,传承人类文明的经典。

其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哈钦斯和莫蒂默·阿德勒。

永恒主义者认为,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着一些永恒不变的真理和价值,如正义、善良、美等。

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认识和追求这些永恒的价值。

在课程内容上,他们主张以经典名著为核心,让学生通过研读古代和现代的经典作品,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高尚的品格。

这种教育思想的优点在于重视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积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经典的过度依赖可能会使教育与现实生活脱节,忽视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

三、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流派要素主义教育哲学强调教育要传授人类文化的基本要素,主张学校应该按照严格的学术标准和规范来组织教学。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作者:张玉静来源:《学理论·下》2017年第03期摘要:存在主义是以个人为研究对象的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流派,是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对传统教育发起了诘难。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将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精髓与我国教育相结合,发展学生个人意识,形成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学生责任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而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更丰富的理论体系和更明确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203-02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是西方典型的人本主义教育的代表,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它重视个人自由,崇尚人的选择权,强调人的责任,倡导人的主体性,鼓励个体的创造性,反对传统机械性、灌输式、模式化、理性化的教育,强调个性解放、自由选择,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其倡导的崭新的思想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极大的改善作用,使传统教学课堂变得更有活力。

基于此,探讨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将对我国的教育改革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教育主张存在主义有两个基本的命题。

一是“存在先于本质”。

对于这句话,萨特曾做过相应的解释:“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声,后来才说明自身。

假如说人,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是不可能给予定义的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成他自身。

所以说,世间并无人类本性,因为世间并无人类本性的上帝。

人,不仅是他自己设想的人,而且还只是他投入存在以后自己所志愿变成的人。

”[1]二是“人是绝对自由的”。

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充分享有绝对的自由,但无论如何选择,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即承担责任的绝对性。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课件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课件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也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认为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培养个体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和理解。
海德格尔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引导个体探索自我和世界的过程,帮助个体发现自 己的潜力和价值,同时教育也应该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强调教育的过程和体验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不应 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应注重个 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教育过程应关注个体的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者应创设富有挑战性和意义 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和动力,使其在主动参与中获
得成长和发展。
02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的主要代表人物
萨特
萨特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也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萨特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自由选择 的过程,个体应该为自己的选择和行 动负责,同时教育也应该尊重个体的 差异和多样性。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个体自由和责任, 认为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创造 性,培养个体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 能力。
鼓励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对教育评价的启示
重视过程评价而非仅关注结果
01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人发展
,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等结果性指标。
强调多元评价方式
02
存在主义认为评价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自我评价、同伴
提倡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
存在主义提倡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既定观念和传统进行质疑和反思 ,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育哲学》习题与答案

《教育哲学》习题与答案

《教育哲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领域基本问题的学科,它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方法和过程等根本性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2. 教育目的论:教育目的论是指关于教育最终目标或理想状态的学说体系,涉及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等问题。

不同的教育目的论反映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同期待和要求。

3.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不论其性别、种族、民族、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等因素,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并在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上得到公正对待。

4. 教育本质观:教育本质观是对教育内在属性和特性的哲学思考,通常包括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其与个体、社会、文化关系等方面的根本性认识和把握。

5. 自我实现教育理论:自我实现教育理论源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开发,主张通过满足学生自我实现需求的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非指导性教学法。

二、填空题1. _________是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它关注教育活动应当培养具有何种品质和能力的人。

(答案:教育目的)2.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体现了_________的教育理念。

(答案:教育公平)3. _________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每个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答案:人本主义教育哲学)4. 在教育过程中,_________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

(答案:因材施教)5. _________从存在主义视角出发,强调个人自由与责任,主张教育应培养独立自主、能批判反思的人。

(答案: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C)A. 康德B. 赫尔巴特C. 杜威D. 卢梭2. 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 教育公平既包括机会公平也包括结果公平B. 教育公平涉及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C. 教育公平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权益D. 教育公平意味着所有学生必须获得相同的教育资源和成果3. 以下哪种教育观念强调知识的主观建构,而非被动接受?(B)A. 知识传授观B. 建构主义观C. 实用主义观D. 理性主义观4. 提出“教育的任务在于引导儿童自然发展”的教育家是:(D)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斯宾塞D. 卢梭5. 下列哪一种教育哲学流派特别重视道德教育和个人品性的培养?(A)A. 人文主义教育哲学B.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C. 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D. 技术理性主义教育哲学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教育哲学的研究范畴?(ABCD)A. 教育目的与价值取向B. 教育制度与政策C. 教育伦理与道德D. 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E. 教育经济效益分析2. 下列哪些教育哲学流派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AC)A. 人本主义教育哲学B. 理性主义教育哲学C.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D.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E. 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3.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ABCD)A. 机会均等B. 资源配置公平C. 过程公平D. 结果公平E. 所有学生获得完全相同的发展水平4. 以下哪些教育家的观点有助于理解教育的本质?(ABC)A.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B. 卢梭的“回归自然”C. 康德的“人是目的本身”D. 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论”E. 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5. 教育哲学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体现在:(ABCD)A. 指导教育改革的方向B. 影响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C. 审视和评价教育政策的价值合理性D. 培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信念和价值观E. 直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五、判断题1. 教育哲学是一门纯理论性学科,与实际教育工作无关。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研究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研究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研究摘要存在主义是当今世界影响广泛的一种哲学流派,其对教育的影响引申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笔者主要阐述了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对现代教育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B087 文献标识码:A1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当今世界影响广泛的一种哲学流派。

它是20世纪初期西方工业文明繁荣、科技迅猛发展的产物。

伴随着工业文明发展,西方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失业、破产、落魄、情感无处寄托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人们对理性、物质的热衷逐渐淡然,取而代之的是对他们自身的审视与安抚。

存在主义一反传统哲学,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存在上。

由于存在主义自始至终以人为研究对象,把对人的研究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没有哪一个哲学流派能像存在主义一样那样关心人的存在,所以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坚持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2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存在主义强调人的主观性,强调人的自由选择,使它很难形成一个囊括所有的哲学体系。

但“存在主义是一种关于个人生活的哲学,它一定会对教育表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因为教育是一种个人塑造自己或被塑造的过程”,所以作为关注人自身命运的哲学,存在主义自然就对教育投以审视的目光,其对教育的影响引申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是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的典型代表,它重视个人的自由和选择权,强调人的责任,倡导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认为人的存在就是人不断超越、完善以及自我实现的过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世界各地的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与传统的过分强调社会价值却忽视人的存在的教育哲学背道而驰,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师生关系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

3.1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目的观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宣称,人的存在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我存在这个事实要比我是谁更加重要,即“存在先于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第二节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主张一、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我们主要分析存在主义哲学。

(一)存在主义哲学——存在本体论1、在他们看来,万物的本原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存在”。

2、存在主义者认为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荒诞的。

他们所说的存在,是指人的存在,故被称作人本主义;但他们所说的人的存在并不是自然的、生物的或社会的人的存在,而是一种意识的存在,故它又是一种唯心主义。

但这是一种特殊的唯心主义,他们和传统哲学上的唯心主义不同,他们所强调的人的意识不是那种逻辑的、抽象的思维,而是一种心理体验或感受,它是非理性的。

这种非理性的体验或感受不同于传统唯心主义的那种普遍的、绝对的精神,它只属于个人。

因此存在主义的“存在”是指一种非理性的个人的纯粹意识的存在。

存在主义者认为,包括人的存在在内的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是偶然发生的事物,这并不是说,物质的宇宙杂乱无序,毫无规律,法则可言,也不是说科学对物质世界研究所发现的规律完全虚幻,不可信赖。

所谓偶然,是指物质世界的存在是没有理由的,也不是根据某种绝对的观念、思想或精神演绎出来预先具有一定意义的。

所以,无论对于人还是物质的宇宙来说,都没有任何先定的东西。

既然所有的存在都不是决定的,而是偶然的,所以存在是不确定的。

所以从根本上讲,存在是荒诞的。

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事先决定事物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同样,我们也没有理由事先决定人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

(即完全抹杀了必然性的存在)(二)存在主义哲学——认识论1、在认识论问题上,存在主义哲学有其独特性,即认识论与本体论是直接统一的。

存在主义的作为世界之本体的“存在”,同时,也就是认识的主体;他们所强调的“存在”,具有的、非理性的个人意识的特征,同时也就是主体所具有的认识的形式;个人体验怎样,他的世界也就怎样。

2、存在主义的认识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但和传统的唯心主义认识论不同,它所注重的不是逻辑推理、理性思维,而是非理性的体验和感受。

是一种把主观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紧密结合起来的哲学。

尤其是非理性主义非常突出地表现在它的认识观上。

3、存在主义的非理性主义表现在,它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非理性的、杂乱的、盲目的、险恶的力量的体现,它认为这种不可克服的、非理性的力量在统治着人,社会过程不是被客观物质要求所决定,而是被种种非理性力量所决定,因而社会存在无意义,历史过程无前途。

同时,也表现在它强调情绪感受这一基本特征上。

他们认为,存在是某种不合理的,不可捉摸的,非理性的东西,而且是只有直觉才能想象的某种非物质的存在。

所以,存在主义认为,存在是自我反思着的意识,但这种自我意识却并不是通常所说的感知、思维,而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体验。

(三)存在主义哲学——真理观:存在主义的认识观决定了他们把主观性、把表现为人的情绪,感受,情感的那种不可言传的意识、个人主观性,看作是真理的最可靠的见证,在他们看来:1、所谓真理,并不是人们借助自然科学、客观方法所获致的关于自然的知识,而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道路进行热情探索的产物,是指个人自己的有关现实2、一个人只有通过个人的主观经验才能真正认识现实,接近真理,只有通过个人存在的思维,才能把握真实的东西。

要是企图对人类及其问题进行非个人的客观思考,这只能是一种对现实的歪曲。

3、任何一个人认识真理的程度总是与他的感受性和所受痛苦相适应,因为一切真理都是有关“存在”的真理,这就总免不了有风险,掌握真理的程度,依赖于生活感受的深度。

4、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特存在着的个人,所以没有任何人性一般的范畴能够恰如其分地解释一个人自己的经验的事实。

(经验、存在都是个体的,不具有一般性)(四)存在主义哲学——自由观1、“存在在先于本质”“存在在先于本质”的含义,萨特在自已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有过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声,后来才说明自身。

假如说人,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是不可能给予定义的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成他自身。

所以说,世间并无人类本性,因为世间并无人类本性的上帝。

人,不仅是他自己的设想的人,而且还只是他投入存在以后自己所志愿变成的人。

”存在主义认为,人先存在着,然后才试图给自己下定义。

人是无缘无故地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是偶然的,所以人的本质也不是预先给定的。

人的本质,也就是人将要成为什么样子,要由他自己负责,由他自己选择。

如果人放弃了自己的主观性,让别人替自己选择自己的本质,这也是一种选择。

归根到底,人的本质是人自己通过自己的选择而创造的,不是给定的。

萨特把人描述为至高无上的,只有他自己才可以回答他自己的问题并对他的行为负责。

萨特说“懦夫是自己造成懦夫,英雄是自己造成英雄”。

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对于人来说,人首先存在着,然后通过自由的选择去决定自己的本质,所以,人的存在同人的选择以及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是分不开的。

2、人的自由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选择和行动。

只有通过自己的选择的行动,人才能认识到自由,因为人的本质是由自己选择的所作所为来决定的。

(1)实在是人的自我选择存在主义者强调个人的存在乃是客观世界存在的依据。

如果没有人的存在,不通过人对这些事物的关系的考察,这些事物就毫无意义。

无论自然物质、工具或科学规律,它们的存在、功用或真理性,都是由于人的存在才得到揭示、说明或证明的。

人以外世界的存在依据于人的存在,所以,人的存在是第一性的,其它存在是第二性的。

然而,人的存在首先是由于人的主观性,说到底,人以外的世界乃是个人主观的经验的存在。

没有人的主观性,没有个人的经验,实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和统一性。

所以,实在乃是人的实在。

(2)真理是个人的选择存在主义者认为选择同行动是互相联系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就是行动,就是决定做什么事情。

然而,选择的意义不限于此,在存在主义者看来,选择还包括决定相信什么,也就是说,决定将什么当作真理加以接受。

所以,选择的自由还包括选择真理的自由,每个人都是判断真伪这个认识论最高法院的法官。

把真理看作是个人的选择,并不意味着存在主义者不承认有一般的真理。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无论是感觉、知觉,科学的证明,还是逻辑的证明、直觉,所有知识的真伪,最终必须由个人作出判断,主观性即真理,在我为真者即真理。

(3)价值存在于选择之中在价值的领域里,存在主义认为,价值是主观的,它存在于个人的选择之中。

他们认为,如果我们认为存在着绝对的价值,那就意味着我们放弃选择的自由和权力,这样,我们将失去选择的能力,失去我们自己,失去我们的价值。

在价值的领域里,任何有关绝对价值的说法都将有损于人性和人的选择的自由,都意味着放弃人的道德自主性。

他们坚持认为,无论上帝还是社会,都不能给我们规定价值,价值由我们的选择组成。

上帝、社会可能会坚持某种东西,但这并意味着我们必须服从,如果人放弃自己的选择,那将成为另一种低级的存在,一种等同于动物的存在。

即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不存在任何对个人有指导作用或规范作用的价值观,个人的选择就是最高的价值,至于个人具体选择什么,那是次要的,关键在于你的选择是不是自由的,主观的。

(4)责任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存在和自己将要成为的样子负责,而且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因为当我在自由选择、塑造自己的形象时,也是在选择和塑造人的形象。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既然人有绝对的选择的自由,这就意味着人没有理由不选择,即使你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力、顺从外在的权威或势力,这也是一种选择。

所以,绝对的选择的自由就是绝对的负责。

存在主义者认为,绝对自由的人在这个荒诞的世界里独立无依。

唯一能决定他的是他的主观性,他必须对自己的主观性和自由选择负责。

他不仅要决定什么是真,什么是伪,还要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之间做出选择。

所以,当一个人争得自己的绝对自由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时,他就会产生焦虑、苦恼,甚至恐惧和绝望。

所以,焦虑、苦恼等是人意识到自己责任的一种表现,也是自由选择无法回避的一方面,只有通过对这些状态的体验,人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责任。

二战期间,萨特宣扬存在主义的自由观,用以强调人的至高无上的价值,针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为人的生存大声呐喊,同时,强调人们自己要对世界的状况负责,声讨那些借口环境恶劣,无法反抗而逃避法西斯的责任,甚至随波逐流地充当叛徒的行径。

由于存在主义自由观曾被萨特用来反映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抗议被异化受奴役的处境,力图摆脱外部力量的摆布,而掌握自己命运的愿望,因此,存在主义的自由观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五)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存在主义是一种个人主义哲学。

1、在集体中、社会中,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强调个人要对一切价值原则,道德标准做出自己的选择,萨特还强调个人要对自己选择的后果负责,认为只有这样,个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的存在而不至于沉沦于芸芸众生之中,变成物的存在。

存在主义者只注重个体的自由、个人的创造性、自我的设计,根本不顾及客观条件。

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它把个人看作是独立于社会的孤立的封闭体系,而把社会看作是束缚人的个性的桎梏,并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作在本质上是一种冲突的关系。

因此一旦当个人面对现实,触及到客观条件时,它们便把环境,社会,集体,他人等统统视为自我实现,个人存在的障碍而予以否定。

因而存在主义的这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往往表现出一种对他人,对人类的不信任的情绪。

2、二战结束后,个人与他人关系的认识也发生的转变,承认每个人都有主观性的存在,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自由而奋斗,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奋斗目标,相互之间必然发生碰撞,在碰撞中,每个人都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所以,为了保证个人的自由目的的实现,个人在进行自由选择的时候必须要考虑他人的自由问题。

换言之,考虑他人的自由,目的在于实现自己的自由,所以,自己同他人最终还是对立的。

存在主义把个人与社会绝对对立起来,不可避免地导致敌视一切社会的无政府主义和绝对个人主义。

二、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教育主张一、教育目的论(一)对传统教育目的的批判1、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存在主义者批判自古希腊以来的传统理性主义教育把世界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的生活意义都归结为理性。

他们认为理性占主导的教育目的。

而理性强调思维的逻辑性、抽象性。

这忽视了人的主观性,抹煞了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个性。

2、批评传统教育的工具化倾向抨击传统教育简单化、划一化和工具化。

导致了教师和学生的异化,这种异化的学校教育现实,使课程和教学成为培养政治人和经济人的工具。

这样,学生自我决定和自我选择的权力就减少了,教学目的就完全被工具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