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的结局和终点

合集下载

循证医学-一级终点时间和二级终点事件

循证医学-一级终点时间和二级终点事件

通常所说的终点,都是指RCT而言,主要终点是和试验目的(比如药物疗效、支架安全性等)有本质联系的结果,比如一个RCT是以心梗为最终目的,那心梗肯定就是主要终点了。

有时候,我们会说需要以某个特定结果为目的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这个特定结果就是主要终点。

我记得一级终点也就是主要终点。

次要终点包括很多了,也有人叫二级终点的,和试验目的相关的结果都可以列入次要终点,比如肾功能不全,许多高血压试验都包括这项终点,它是和高血压肾脏损害多少有点关系的临床表现,但非本质性的东西,就列入次要终点。

硬终点是指直接来自于病人的结果,比如生存、死亡,再比如功能改变(住院率等)。

而替代终点,顾名思义,是硬终点做不出来的时候,做为一种可替换选择,把实验室得出的结果也作为一种终点。

比如做一个药物的临床研究,发现结果很好,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左等也死不了,右等也死不了,医生都要白了头发,病人可能还活得悠哉悠哉,怎么办啊?弄个替代终点出来,实验室的改变足以说明问题,就不要所谓硬终点了。

替代终点唯一的问题是假阳性可能会略多一些,需要严加控制。

联合终点呢,也是把与实验目的相关的结果统统作为试验目的,因为药物治疗带来的结果肯定不是单一的,所有出现的改变应该都计入统计。

同样是心梗,有时做为硬终点,有时做为替代终点,有时做为联合终点,完全是与试验目的以及实验方法相关的。

再多的实在记不得了。

2006年7月,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肾内科主任Matthew R Weir教授来华,就临床医生对高血压最关注的问题作了专题报告。

介定了:一楼提出的问题A和二楼回复的“硬终点”和“替代终点”之间的关系。

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准确的。

在分析临床试验结果时,首先要看试验设计时是如何确定疗效指标的,这些指标与我们的临床治疗目的是否一致。

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试验中,疗效指标通常分硬指标、中间指标及其他指标三大部分。

心血管事件的硬指标(即主要终点)通常包括心血管病死亡、非致死性心梗、非致死性卒中、全因死亡、心衰住院、心脏性猝死、需要PTCA/CABG、终末期肾病、肾移植等。

如何选择肿瘤临床试验的结果和终点(综述)

如何选择肿瘤临床试验的结果和终点(综述)

如何选择肿瘤临床试验的结果和终点(综述)临床试验的结果和终点应当结合治疗方法和癌症类型,因为这些因素能够影响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期望值。

来自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 Princess Margaret 癌症中心的 Wilson 等联合了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研究者,在综述中探讨肿瘤临床试验结果与终点的问题,文章于 2015 年 1 月发表于 The Lancet Oncology。

作者在综述中就临床试验设计的终点问题展开论述:如何明确终点的重要性、如何使终点为患者所了解、患者报告结局的结果怎样提高使用、如何预测终点发顺应试验设计变化和治疗性干预、以及如何将这些改进整合到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中。

临床试验终点必须反映患者的获益,表明肿瘤大小的变化具有临床相关性,无论是绝对值大小(缓解和进展)或与对照的相对值(进展)。

临床试验设计的改进应同时改进现有终点指标。

临床试验各方需共同决定研究的最佳手段,确定责任并优化现有资源的使用。

背景癌症治疗优先关心的问题是患者生存时间更长或生活质量更好,能够兼顾二者是最理想的。

讨论肿瘤试验的结果和终点,就必须考虑癌症类型和治疗方法,因为这些参数可影响临床医生和病人的期望。

本综述讨论了总生存期作为临床试验终点的长处及挑战,包括交叉的作用、疾病进展后的治疗、支持疗法的采用。

这带来了一些重要问题:谁来决定什么是合适的终点、应该如何向患者解释临床试验所选择的终点、患者报告结局在肿瘤临床试验中是否未受重视也未得到充分利用、应该更好的应用终点指标来反映患者的临床获益、这些终点指标应该如何纳入临床试验的设计和临床实践中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和开发需要可重复的、有效的、合适的终点指标。

能够最好地利用现有资源以及有临床获益的明确终点,在设计临床试验时同等重要。

如采用中间或替代终点,需评估以确保有效的替代性。

替代终点的有效性可能随时间而改变,新治疗方法临床试验中使用替代终点需要不可测的假设。

CKD临床试验方案终点事件的确定

CKD临床试验方案终点事件的确定

动物试验过程中,进行性肾脏病指的主要
是肾脏失去功能肾单位,表现出GFR的下降; 但是,由于SNGFR可以因为肾小球毛细血管 压力的提高和滤过面积的提高(如糖尿病 肾小球肥大)而表现出高滤过,这些SNGFR 的提高抵消了因为肾单位数的减少而导致 的GFR的下降,从而影响到采用GFR作为临 床试验方案的起点和终点的敏感性。(纳 入时间的基础治疗或洗脱期)。
在医学领域,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越 来越多的生物学新的手段被用来检测或监测 疾病,这就导致了临床试验或事件中出现了 大量的生物学标志物(临床指标); 同时,临床医生也越来越意识到对这些生物 学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进行严格的测试或评价 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更为复杂的生物统计 学要求和手段的出现,以便评价生物学指标 和替代终点。
这种情况在mdrd试验曾经出现过实际上降压治疗的效果在大量蛋白尿患者很明显的fasterprogressors由于许多临床干预可能导致短暂的血流动力学急剧改变从而影响到gfr的短时间内的急剧波动可能引起的gfr变化有5mlmin172m2这对于一个进展较快的临床疾病试验中所表现出的gfr变化可能占进展较慢者gfr变化的较大比例对于疾病进展较快者其引起的gfr比例相对较低
与临床工作有关的研究


零散的(不是大样本的)临床观察报告:是最基础 的临床研究,是各种诊断、预防、治疗新研究的开 端。但是,由于样本量小,观察不够系统(往往根 据病程中几项化验指标的变化),其结论重复性较 差,各家报道意见矛盾,参考价值较低;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又 称实证医学,其含义为:“有目的、正确地运用现 有最好的科学依据来指导对每位病人的治疗”。它 是一门通过正确利用及合理分析临床资料来制定医 疗卫生决策,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从而能够提供经 济高效医疗服务的科学。

临床试验GCP汇总

临床试验GCP汇总

临床试验GCP汇总临床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医学治疗手段、药物和医疗器械等是否具备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科学研究方法。

与临床试验相关的GCP(GoodClinical Practice)是一组国际性的伦理和科学质量标准,旨在确保临床试验的可靠性和保证受试者权益的保护。

GCP汇总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伦理原则和患者权益保护:GCP要求临床试验必须符合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的权益和自主选择权;试验参与者必须经过知情同意,并有权随时撤回同意;试验设计应确保试验参与者的生命、健康和隐私不受伤害。

2.试验设计和伦理审查:GCP要求临床试验的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试验应由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试验方案应明确规定研究目标、方法、受试者数量、试验时长、安全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3.受试者招募和入组:GCP要求试验招募过程应公正透明,受试者选择应基于确定的标准,并符合伦理和科学原则;受试者入组前应进行适当的筛选和评估,确保其符合试验的纳入标准,并排除潜在的干扰因素。

4.安全监测和数据管理:GCP要求试验期间需进行安全监测,及时评估试验导致的不良反应和意外事件;数据收集和管理应符合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试验数据应及时记录并妥善保存。

6.终点评估和结果报告:临床试验的终点评估是判断治疗效果的关键指标,GCP要求终点评估必须严谨科学、准确可靠;试验结果应按照预定的分析计划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详细的研究报告,包括试验设计、方法、结果和结论等方面的内容。

7.试验数据和知识产权保护:GCP要求试验数据应得到妥善保护,以防止数据丢失、泄露或滥用;试验结果的知识产权应得到合理的保护,确保试验参与者和研究者的权益得到尊重。

总之,临床试验GCP是一套确保临床试验质量和保护受试者权益的伦理和科学质量标准。

遵守GCP标准对于保证试验的可靠性和结果的科学性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医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临床研究终点事件

临床研究终点事件

临床研究终点事件临床研究是为了评估新药或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终点事件(endpoint)则是研究的最终目标和结果。

终点事件在临床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性的关键指标。

本文将对临床研究终点事件进行探讨,介绍其定义、分类和重要性,以及在不同类型研究中的应用。

一、终点事件的定义和分类终点事件是研究中预先确定的特定事件或结果,用于评估研究干预措施的效果。

它们能够提供关键的临床信息,帮助研究者判断干预措施的疗效和安全性。

终点事件可以是疾病的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生存时间延长等。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特点,终点事件可以分为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

主要终点是研究的主要结果,通常与研究假设直接相关,能够直接反映干预措施的效果。

次要终点则是对主要终点的补充,能够提供更多有关干预效果的信息。

另外,终点事件还可以按时间分为临时终点和最终终点。

临时终点是在研究过程中提前评估效果的指标,最终终点则是在研究结束后评估效果的指标。

最终终点通常是研究的主要目标。

二、终点事件的重要性终点事件在临床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首先,它们是评估研究干预措施效果的关键指标,能够提供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信息。

通过观察和统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可以判断干预措施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优势。

其次,终点事件对于研究结果的解读和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临床医生和决策者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判断治疗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患者群体,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最后,终点事件的选择和评估需要考虑临床可行性和研究效益。

合理选择终点事件,能够提高研究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减少研究成本和时间。

三、终点事件在不同类型研究中的应用1. 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金标准,在临床研究中广泛应用。

在随机对照试验中,主要终点通常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特定疾病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例如,对于一种新的抗癌药物,主要终点可以是疾病进展的时间,可以通过统计分析两组疾病进展的发生率和治疗时间的差异来评估治疗效果。

一次搞懂6大肿瘤临床试验终点

一次搞懂6大肿瘤临床试验终点
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如药品费用、检查费用、住院费用等)和间接成本(如因病误工、交通费用等)。
效果通常采用临床指标、生存期、生活质量等指标来衡量。
成本-效果分析的应用
在肿瘤临床试验中,成本-效果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比较不同治疗方案 的经济效益,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成本-效果分析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 质量。
02
肿瘤临床试验的生存期终点
总生存期(OS)
总结词
总生存期是指从随机化开始到患者死亡的时间,是评估抗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详细描述
总生存期是肿瘤临床试验中最常用的生存期终点之一,它反映了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整体生存情况。通过比较不同 治疗组之间的总生存期,可以评估治疗方法的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获益。总生存期的延长通常意味着治疗方法的改 善和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生物标志物突变类型变化
在某些肿瘤中,基因突变可以影响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检测生物标志物突变类型 的改变,有助于了解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和耐药机制。
生物标志物突变类型与疗效关系
如果抗肿瘤药物能够改变生物标志物的突变类型,可能表明治疗有效。同时,了 解突变类型的改变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和耐药管理。
05
肿瘤临床试验的毒性与安全性终 点
药物相关死亡率
• 药物相关死亡率:药物相关死亡 率是指在使用新药后一定时间内, 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死亡比 例。药物相关死亡率是评估药物 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如果新药的 死亡率较高,则可能意味着该药 物的毒性较大,需要进一步评估 和改进。
06
肿瘤临床试验的成本-效果终点
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成本-效果分析是一种经济评估方法,用于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从而确定最具有成本-效 果的治疗方案。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第三部分 临床试验 (征求意见稿)》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第三部分 临床试验 (征求意见稿)》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1第三部分:临床试验2(征求意见稿)3一、概述4(一)临床试验的定义5临床试验被定义为,为评价医疗器械的安全性、临床性能6和/或有效性,在一例或多例受试者中开展的系统性的试验或7研究。

8(二)临床试验的目的9临床试验旨在评价产品在其适用范围或特定适应症下的安10全性、临床性能和/或有效性。

11(三)如何开展临床试验12《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规定了开展临床试验13的相关要求。

临床试验必须考虑临床数据收集的科学原则以及14围绕受试者使用的公认伦理标准。

15二、范围16本文件旨在以下方面提供以下指导:17(一)何时需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以论证产品对相关18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则的符合性;19(二)关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一般原则。

20鉴于医疗器械及其风险的广泛多样性,本文件不为特定医21疗器械的临床试验提供全面的指导。

22本文件适用于医疗器械,不包括体外诊断器械。

本文件致23力于解决使用临床试验支持上市的相关问题,某些方面可能适24用于器械上市后研究。

25三、是否需开展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原则26(一)何时需开展临床试验27当其他数据来源(如文献或非临床测试)不能论证产品对28于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则的符合性时(包括安全性、临床性能及29受益/风险的可接受性)时,需要开展临床试验。

开展临床试30验时,获得的数据用于产品临床评价过程且为临床证据的一部31分。

32考虑是否需要开展临床试验时,需考虑对于特定器械在其33适用范围下,是否存在需在临床试验中解决的安全性、临床性34能和/或有效性的新问题。

通常,此类问题更多见于高风险和/ 35或新器械。

36新技术要求的临床试验数据,对于成熟技术可能是不需要37的。

在没有识别出新的风险,且适用范围未改变的情形下,对38于成熟技术,原则上,已有的临床数据(如已发表的文献、临39床经验报告、上市后报告和不良事件数据等)可能已可充分确40认其安全性、临床性能和/或有效性。

临床试验的结局和终点

临床试验的结局和终点

临床试验的结局和终点(Primary、Secondary end point差别)疾病对于人健康的影响叫结局,英文为outcome;而用于测量结局的指标称为终点,英文endpoint。

临床试验设计常讲主要终点(primary endpoint)和次要终点(secondary endpoint),实际上就是要设计者根据研究目的确定主要(次要)结局指标(测量/变量),primary(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variable)。

而我们有时会混淆上述概念,说成试验的主要结局是什么,次要结局是什么,而实际想表达的是主要结局测量选用的指标是什么。

结局是带有方向和判断的结果表达,如恶化、加重或好转,它是通过选择的终点测量比较得出的结果。

写标书时应写成primary endpoint is ...,secondary endpoint is ..., 不能写成primary outcome is ...和secondary outcome is ...其它相关概念,clinical endpoint(临床终点), surrogate endpoint(替代终点), biomarker(Biological Marker)(生物标志)。

终点有时被我们误解为只是死亡等终极事件,生存分析时要求对事件(event)有明确的定义,即如果发生此事件,该病例的研究即告结束,更常用的表达是failure event,有时也用end event,但不是endpoint。

End event和endpoint翻译时可能会造成混淆。

进一步阅读:1. Considerations in the Evaluation of Surrogate Endpoints in Clinical Trials: Summary ofa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Workshop,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22:485–502 (2001)2.DESIGN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 Copyright ? 2004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临床试验用语主要终点(primary endpoint)次要终点(secondary end point)判别如下:试验终点1.主要终点(primary endpoint):主要终点是判断药物疗效和主要毒副作用最重要的观察指针,也是一项研究主要欲达到的目标或回答的问题。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方案拟定指引1.题目2.前言2.1.背景和原理(描述研究问题,说明进行试验的理由、及对照组选择的解释)2.2.受益/风险评价3.研究目的和终点3.1.目的主要目的次要目的3.2.终点主要终点及定义次要终点及定义(包括特定的连续型变量/分类变量,转化值( 如从基线开始的改变值、最终值、至终点事件发生的时间等) ,统计量( 如中位数、比例) 及每个结局指标的时间点等;应解释所选有效性/安全性结局指标与临床的相关性)4.研究设计4.1.总体研究设计(试验设计的描述,包括试验设计类型( 如平行组、交叉、析因以及单组) ,分配比例及研究类型( 如优效性、等效性、非劣势性、探索性等)。

例如可这样描述, ***人群 ***干预***多/单中心、随机、双盲、平行组对照研究)4.2.研究简要流程图5.研究人群筛选5.1.入选标准5.2.排除标准5.3.退出标准6.研究治疗分组• A 组:• B 组:6.1.随机化分组6.1.1产生随机序列分配的方法(详述采用何种随机方法。

如有分层,则要详述分层因素及其例数分配)6.1.2随机分配的隐藏(详述用于执行随机分配的方法,如中央随机、密封不透光的信封法等)6.2.盲法及揭盲(实施干预措施后对谁设盲( 如受试者、医护提供者、结局评估者、数据分析者) 、如何实施盲法、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揭盲,以及试验过程中紧急揭盲的程序)7.研究程序7.1.研究治疗期(描述每组的干预措施,包括怎样及何时给予该干预措施;强烈建议附上研究日程表,应包含筛选期、治疗期和随访期等)7.2.研究性药物/治疗的供应7.3.给药方法及剂量调整(阐述对受试者治疗方案中止或者方案调整的的标准,及相关不良事件的处理)7.4.伴随治疗、随访访视(描述在试验期间允许或禁止使用的相关干预措施)7.5.患者依从性及退出(描述提高干预方案依从性的策略)8.评价8.1.疗效评估8.2.安全性评估8.2.1.基线体征和症状。

临床试验中患者报告的终点指标与结果

临床试验中患者报告的终点指标与结果

临床试验中患者报告的终点指标与结果在临床试验中,患者报告的终点指标是评估药物或治疗方法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患者的自我报告可以提供宝贵的信息,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病情改善程度等关键指标。

临床试验是评估新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疗效与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在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通常会设定一系列终点指标,以评估治疗对患者的影响。

其中,患者报告的终点指标尤为关键,因为它直接反映了患者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患者报告的终点指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症状:患者可以自行报告疾病的症状变化,如疼痛、瘙痒、咳嗽等。

这些主观感受能够有效地衡量治疗的效果,因为只有患者自己才能真实地体验到症状的变化。

2. 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终点指标。

患者可以报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工作能力、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治疗方法对患者整体健康和福祉的改善程度。

3. 心理状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也是重要的终点指标之一。

他们可以主动报告自己的情绪、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

这些指标对于评估治疗方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4. 治疗满意度:患者还可以报告他们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和反馈。

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评估治疗方法的可接受性和可靠性,以及对患者的投入和参与程度。

综上所述,患者报告的终点指标在临床试验中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应该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并将其纳入到试验结果的综合评估中。

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反馈,才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治疗的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因此,在临床试验设计和实施中,应该充分尊重和重视患者报告的终点指标。

【临床试验】终止、中止和脱落的区别

【临床试验】终止、中止和脱落的区别

【临床试验】终止、中止和脱落的区别申办者决定暂停或者终止临床试验的,应当在5日内通知所有临床试验机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并书面说明理由。

临床试验机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知相应的研究者、伦理委员会。

对暂停的临床试验,未经伦理委员会同意,不得恢复。

临床试验结束后,申办者应当书面告知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当然,还值得一提的是,临床试验中终止和脱落各自的区别。

终止:一般地说如果在临床试验进行过程中,全部盲底一旦泄密,或者应急信件拆阅率超过20% 时,意味着双盲实验失效,需要终止并重新安排另一个新的临床试验。

另外:伦理委员会有权利终止或者暂停已批准的试验;研究者不遵从已批准的方案或有关法规进行临床试验时,申办者应指出以求纠正,如情况严重或坚持不改,也应终止研究者参加临床试验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中止:在试验方案的设计内容中即应明确设定中止临床试验的标准。

例如受试者经过X药X周治疗,X指标达到/未达到X要求,应中止试验,可/不可纳入X统计等等。

一般来说,筛选后,随机入组成功的受试者,不能完成试验的现象,都称为脱落。

当然不同方案不同SOP对脱落的定义可能会有不同的划分。

脱落的一般情况有:中断试验、撤回知情退出、失访、AE或SAE退出等。

脱落:有受试者在试验期间未能按照方案要求在窗口期内完成相应实验要求,视为脱落;或在双盲治疗期间发生了紧急情况且必须紧急揭盲时,应急信件一旦打开,该用药编码的受试着将被视为脱落病例。

比如X试验要求女性受试者必须妊娠试验阴性,然而试验进行期间,某受试者的妊娠(+)了,那么应该是中止她试验,属于中止;如果是由于她未能按时服药或者按时取血且超过了方案规定的窗口期(主客观原因不论),则应该算脱落。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治疗终点指标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治疗终点指标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治疗终点指标临床终点是用于评估与药物动力学参数、药效学测定、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等药物作用有关的效应变量。

临床终点及其分析计划应在设计方案中预先特别指明。

主要终点反映临床相关作用,是一个可信有效的变量,与研究的主要目的直接相关。

次要终点评价药物其他作用,是一个与主要目的相关的支持性指标或与次要目的相关的指标。

总生存期(OS)从随机化开始到因各种原因导致病人死亡之间的时间,且是按意向治疗人群(ITT)计算。

对于死亡之前就已经失访的受试者,通常将最后一次随访时间计算为死亡时间。

试验设计:随机对照、不需盲法。

优点:最可靠、易于定量。

缺点:可能需要大型长期临床研究、易受交叉治疗、后续治疗和非癌症死亡的影响。

无进展生存期(PFS)从随机分组开始至出现肿瘤客观进展或死亡之间的时间。

肿瘤进展的定义应在试验方案中详细描述。

试验设计:随机盲法。

优点:所需病例少且时间短、反映了肿瘤的生长、包含对疾病稳定期的测定、不受交叉治疗和后续治疗的影响、通常基于客观定量评估。

缺点:非精确定量、评价存在偏倚、需频繁进行影像学和其他评估、包含各治疗组之间评估的时间平衡、通常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PFS和OS 的相关性。

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从随机分组开始到出现肿瘤复发或由任何原因引起死亡之间的时间。

最常用于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后的辅助治疗的研究。

目前已成为乳腺癌辅助性激素治疗、结肠癌辅助治疗、以及乳腺癌的辅助性细胞毒治疗的主要审批基础。

试验设计:随机盲法。

优点:所需病例少且时间短。

缺点:不易精确测量,存在偏倚。

客观缓解率(ORR)肿瘤体积缩小达到预先规定值并能维持最低时限要求的患者比例。

缓解期通常指从开始出现疗效至证实肿瘤进展的这段时间。

一般定义客观缓解率为完全缓解加上部分缓解之和。

通常使用扫描或X射线测量肿瘤尺寸变化评价抗肿瘤治疗效果。

常用国际认可的RECIST v1.1(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指南评价缓解率。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治疗终点指标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治疗终点指标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治疗终点指标临床终点是用于评估与药物动力学参数、药效学测定、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等药物作用有关的效应变量。

临床终点及其分析计划应在设计方案中预先特别指明。

主要终点反映临床相关作用,是一个可信有效的变量,与研究的主要目的直接相关。

次要终点评价药物其他作用,是一个与主要目的相关的支持性指标或与次要目的相关的指标。

总生存期(OS)从随机化开始到因各种原因导致病人死亡之间的时间,且是按意向治疗人群(ITT)计算。

对于死亡之前就已经失访的受试者,通常将最后一次随访时间计算为死亡时间。

试验设计:随机对照、不需盲法。

优点:最可靠、易于定量。

缺点:可能需要大型长期临床研究、易受交叉治疗、后续治疗和非癌症死亡的影响。

无进展生存期(PFS)从随机分组开始至出现肿瘤客观进展或死亡之间的时间。

肿瘤进展的定义应在试验方案中详细描述。

试验设计:随机盲法。

优点:所需病例少且时间短、反映了肿瘤的生长、包含对疾病稳定期的测定、不受交叉治疗和后续治疗的影响、通常基于客观定量评估。

缺点:非精确定量、评价存在偏倚、需频繁进行影像学和其他评估、包含各治疗组之间评估的时间平衡、通常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PFS和OS 的相关性。

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从随机分组开始到出现肿瘤复发或由任何原因引起死亡之间的时间。

最常用于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后的辅助治疗的研究。

目前已成为乳腺癌辅助性激素治疗、结肠癌辅助治疗、以及乳腺癌的辅助性细胞毒治疗的主要审批基础。

试验设计:随机盲法。

优点:所需病例少且时间短。

缺点:不易精确测量,存在偏倚。

客观缓解率(ORR)肿瘤体积缩小达到预先规定值并能维持最低时限要求的患者比例。

缓解期通常指从开始出现疗效至证实肿瘤进展的这段时间。

一般定义客观缓解率为完全缓解加上部分缓解之和。

通常使用扫描或X射线测量肿瘤尺寸变化评价抗肿瘤治疗效果。

常用国际认可的RECIST v1.1(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指南评价缓解率。

一次搞懂6大肿瘤临床试验终点

一次搞懂6大肿瘤临床试验终点

1
定义:肿瘤体积缩小达到预先规定值并能维持最低时限要求的患者比例,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比例之和。
3
ORR 是一种直接衡量药物抗肿瘤活性的指标,在单臂试验中进行评价。
2
缓解期通常是指从开始出现疗效直至证实出现肿瘤进展的这段时间。
客观缓解率 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
THANKS FOR WATCHING
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
缺点:大型试验随访期较长。 临床试验中常常会用到 5 年生存率,即——某种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患者比例。 肿瘤患者治疗后,一部分复发转移、一部分死亡,一部分生存。80% 复发转移常发生在根治术后 3 年内,10% 左右发生在 5 年内,5 年后再次复发概率很低。因此以 5 年为节点,这是有一定科学性的。 当然,也有用三年生存率和十年生存率表示疗效的。
无病生存期 Disease-Free Survival,DFS
定义:从随机化开始到肿瘤发生(任何方面)进展或(因任何原因)死亡之间的时间。
01
与 OS 相比,增加了「发生恶化」这一节点,而「发生恶化」往往早于死亡,所以 PFS 常常短于 OS,却也能在 OS 之前被评价,因而随访时间短一些。
02
DFS: Disease-Free Survival, 无病生存期
5
ORR: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客观缓解率
6
TTP: Time To Progress, 疾病进展时间
7
TTF: Time To treatment Failure, 治疗失败时间
8
……
9
不同的终点服务于不同的研究目的。

临床研究终点指标

临床研究终点指标

临床研究终点指标
临床研究终点指标是指用于评估药物或治疗干预效果的特定指标,通常是在临床试验中使用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取决于研究的具体情况和目标。

一些常见的临床研究终点指标包括:
1. 生存率:是指接受特定治疗的患者在一定时间内生存的比例。

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并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成功率进行比较。

2. 反应率:是指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肿瘤缩小或病情改善的比例。

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并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反应程度进行比较。

3. 疾病进展时间:是指患者接受治疗后,从首次出现疾病进展到死亡或最后一次评估的时间间隔。

这通常用于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

4. 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是指患者接受治疗后,从首次出现疾病进展到死亡或最后一次评估的时间间隔。

这通常用于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肿瘤控制情况。

5.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是指患者接受治疗后,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

这通常通过问卷调查、量表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估。

这些指标的选择取决于临床试验的目标和研究类型,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类型。

选择合适的终点指标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研究的结果与结论解读

临床研究的结果与结论解读

临床研究的结果与结论解读临床研究是指在临床医学领域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人类患者进行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旨在寻找并验证新的治疗方法、药物、诊断工具等。

临床研究的结果和结论的解读对于医学界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临床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成果。

一、结果的呈现与数据分析临床研究的结果应该清晰地呈现在论文或报告中,通常采用数据表格、图表或描述性文本的形式。

数据的分析是解释结果的重要步骤,统计学方法和数据解读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使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整理和呈现原始数据的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等,同时还可以采用推论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的显著性检验,以判断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二、结论的解读和讨论结果的呈现之后,需要对结论进行解读和讨论。

在解读结论时,首先要明确临床研究的目的和研究问题,判断结果是否能够回答研究问题。

如果结果与研究目的一致,可以得出积极的结论,并进一步分析结论的临床意义。

如果结果与研究目的不一致,需要仔细分析可能的原因,比如实验设计的缺陷、样本量偏小或选择偏倚等。

三、结果与现有研究的比较在解读研究结果时,还要将其与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

通过对照文献、寻找同类研究的结果,可以判断当前研究的创新性和独特之处。

如果研究结果与现有研究一致,可以进一步验证已有结果的可靠性;如果研究结果与现有研究有差异,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并进行进一步研究。

四、结果的局限与进一步研究方向在解读临床研究的结果时,还要明确结果的局限性。

临床研究通常存在一定的局限,如样本量有限、研究设计上的限制、患者的特殊情况等。

作者在论文中应该明确指出这些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进一步研究可以填补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探索更多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五、结果的影响与应用临床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对医学界和患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应用价值。

解读结果时,要考虑到研究结果的影响范围和实际应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试验的结局和终点(Primary、Secondary end point差别)
疾病对于人健康的影响叫结局,英文为outcome;而用于测量结局的指标称为终点,英文endpoint。

临床试验设计常讲主要终点(primary endpoint)和次要终点(secondary endpoint),实际上就是要设计者根据研究目的确定主要(次要)结局指标(测量/变量),primary(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variable)。

而我们有时会混淆上述概念,说成试验的主要结局是什么,次要结局是什么,而实际想表达的是主要结局测量选用的指标是什么。

结局是带有方向和判断的结果表达,如恶化、加重或好转,它是通过选择的终点测量比较得出的结果。

写标书时应写成primary endpoint is ...,secondary endpoint is ..., 不能写成primary outcome is ...和secondary outcome is ...
其它相关概念,clinical endpoint(临床终点), surrogate endpoint(替代终点), biomarker(Biological Marker)(生物标志)。

终点有时被我们误解为只是死亡等终极事件,生存分析时要求对事件(event)有明确的定义,即如果发生此事件,该病例的研究即告结束,更常用的表达是failure event,有时也用end event,但不是endpoint。

End event和endpoint翻译时可能会造成混淆。

进一步阅读:
1. Considerations in the Evaluation of Surrogate Endpoints in Clinical Trials: Summary of
a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Workshop,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22:485–502 (2001)
2.DESIGN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 Copyright ?2004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临床试验用语
主要终点(primary endpoint)
次要终点(secondary end point)
判别如下:
试验终点
1.主要终点(primary endpoint):
主要终点是判断药物疗效和主要毒副作用最重要的观察指针,也是一项研究主要欲达到的目标或回答的问题。

不论机制如何,不论作用于哪个环节,药物治疗最终的目的是降低病死率,提高远期生存率、减少重要的心血管事件和改善生活质量,因此不论治疗药物为哪类或者哪种,评价药物疗效或安全性的终点事件必须基于以上几个方面。

现代大规模临床试验必须采用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all-cause mortality)或者总死亡率(total mortality)作为试验的主要终点,任何药物或者疗法,都不能以增加总死亡率为代价。

一种药物在降低心血管死亡的同时,也可能会增加非心脏原因导致的死亡。

2.复合终点(composite end point):
如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需紧急血运重建和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难以控制的心绞痛,也被一些大规模多中心试验采用。

但同样应引起注意的是,复合终点中各事件的重要性并不一致;有些事件的判别(adjudication)有时往往带有主观成分,如难治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血运重建。

亦可将主要的副作用列入复合终点中,如溶栓疗法的伴随的大出血事件。

在一些亚组研究或附属研究(substudy)中,风险和获益(risk and benefit)、费用和效果(cost and effectiveness)评价成为分析的主要复合终点。

3.次要终点(secondary end point):
次要终点的规定不一,可随观察或研究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有些带有很大的主观
性,如顽固心绞痛;有的与主要终点在时间方面不同,例如,将治疗30日内死亡或者心肌梗死作为主要终点,将治疗1周内同样的心血管事件作为次要终点;也可是一些替代终点(surrogate end point)。

替代终点如冠状动脉造影、心律失常的发作、血液动力学变化等有时与主要终点事件如死亡不一致,应引起注意。

ps .也有人将终点事件分为疗效终点(efficacy end point)和安全性终点(safety end point);而且疗效终点又可分为主要疗效终点和次要疗效终点。

如在抗栓药物对脑血栓栓塞事件影响的研究中,可以将脑血栓栓塞事件作为主要疗效终点,而将因栓致残作为次要疗效终点。

终点事件按其重要性和客观性可分为硬终点(hard endpoint)和软终点(soft endpoint),如死亡和心肌梗死是硬终点,而难以控制的心绞痛和紧急血运重建等则为软终点。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