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
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4.1对传染病或无传染病原的疾病的分类
4.1.1目前国家对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 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
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 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 热病、疟疾、登革热。
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 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 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 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4.1.2无传染病原的疾病
分为员工一般病情及突发性传染病。4.2生病员工的管理
生病员工,可以请病假;每天上班,组长注意观察员工健康状况。
如突发群体性疾病,行政部立即将生病员工送到医疗机构医治,并报告主管部 门。4.3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疾病,公司行政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控制措施。原 则:确保员工健康及产品安全为第一要务。
居菌减少1000倍,用普通肥皂和清水擦揉15s以上,可清除暂居菌或降低其
在皮肤上的密度,搓洗15s,手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下降77%洗2分钟可降
低85%;对铜绿假单胞菌效果更好,搓洗12s便可去除92%,洗2分钟可去除97.8%。
c.增强全体人员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全体人员 应主动地从多
对传染病或无传染病原的疾病的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疾病监测非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
疾病监测非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非传染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非传染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其发病原因复杂,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环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非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报告对我国非传染病的监测和风险评估进行了详细分析。
二、非传染病监测现状1.监测体系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非传染病监测体系,包括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肿瘤登记报告、心血管病监测等。
这些监测系统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为政策制定和疾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2.监测内容非传染病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发病和死亡情况:收集和分析全国范围内的非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数据,了解各类疾病的发病趋势和死亡率变化。
(2)危险因素流行情况:调查和分析人群中的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等非传染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
(3)疾病负担:评估非传染病对人群健康、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三、非传染病风险评估1.风险评估方法非传染病风险评估主要采用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包括生态学研究和队列研究等。
通过对人群数据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非传染病发病风险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风险评估结果(1)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研究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2)肿瘤风险评估:肿瘤发病风险与年龄、遗传、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通过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活习惯等措施,可以降低肿瘤发病风险。
(3)糖尿病风险评估:糖尿病发病风险与肥胖、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控制体重、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等措施,可以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四、非传染病防控策略与措施1.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非传染病防控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非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2024年上半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传染病的风险评估报告
2024年上半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传染病的风险评估报告概述在2024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人们对传染病风险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这些事件进行梳理和评估,以提供对未来风险的洞察和建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1. COVID-23疫情2024年上半年,COVID-23疫情在亚洲多个国家迅速蔓延,出现了多起聚集性疫情。
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传播速度快,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各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措施、口罩强制佩戴和疫苗接种等。
2. 登革热疫情登革热在南美洲多个国家暴发,造成大量感染和死亡病例。
该疾病由蚊虫传播,威胁着当地居民的健康。
政府加强了蚊虫防控和公众宣传工作,以遏制疫情的蔓延。
3. 霍乱爆发非洲部分地区发生霍乱疫情,对当地民众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政府组织了抢救和疫苗接种等救援措施,积极阻断疫情传播链。
传染病风险评估COVID-23风险评估COVID-23病毒传播速度快、致病性强,与COVID-19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在未来,如果病毒变异或扩散到其他地区,可能会引发新的疫情。
因此,各国应加强监测和早期警报系统,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登革热风险评估登革热由蚊虫传播,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预计随着气温升高,登革热疫情可能在更多地区暴发。
应加强蚊虫防控和公众教育,降低疫情的发生风险。
霍乱风险评估霍乱疫情主要受到卫生设施和饮用水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应提升卫生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水质安全,减少霍乱的发生率。
结论与建议2024年上半年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醒全球各国需要保持警惕,增强卫生系统的弹性和救援能力。
建议各国加强卫生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抵御传染病风险。
本报告仅对2024年上半年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评估,未来仍需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和传染病风险的变化,以保障全球公众健康。
以上是对2024年上半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传染病的风险评估报告的内容总结。
BSCI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表4
霍乱
2 3 4
甲肝 伤寒/副伤寒 细菌性疾病 Nhomakorabea高 高 高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较常见的有沙门菌、致泻性大肠杆菌,致泻 性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引起的 水源/食源 肠炎等。夏秋季腹泻发生率较高,病原持续存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十分常见,可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 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肺炎球菌 气候变化剧烈,阴雨和晴热天气交替 急性呼吸道感 、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及金葡菌等多种病原引起,主要表现 呼吸道/密 5 出现,温差变化大,容易引起急性呼 染 为发热,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炎 切接触 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症可向下呼吸道发展,引起支气管炎及肺炎,全身症状亦随之 加重。 麻疹为传播力极强的传染病,强化免 疫并不能完全阻断麻疹的流行,当工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5d内, 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 呼吸道/密 作条件简陋时,发生麻疹传播的风险 6 麻疹 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特征为淋巴结肿大、发热、食欲异 切接触 将加大,甚至不排除在免疫达标人群 中发生小范围传播的可能。总体分 常、恶心与呕吐、肝肿大、脾肿大 析,发生麻疹较大规模暴发和流行的 可能性部大 传染性肺结核的传播危险较大,一些 疾病症状: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结核 非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传 性变态反应。患肺结核时,肺部体征常不明显且没有特异性。 染性肺结核病人。同时人口密度高, 肺部体征常与病变部位、性质、范围及病变程序相关。肺部病 呼吸道/密 居住环境卫生条件不善,营养不良及 7 肺结核 变较广泛时可有相应体征,有明显空洞或并发支气管扩张时可 切接触 一些心理因素改变导致人群抵抗力降 闻及细湿啰音。若出现大面积干酪性肺炎可伴有肺实变体征, 低等,一些潜伏性结核菌感染者易发 如语颤增强,叩诊呈实音或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生结核病,人群中的传染性肺结核患 者也极易传染周围人群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风险评估成果分享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风险评估成果分享在进行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风险评估过程中,我们的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现在,我想与大家分享这些成果,以期为今后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让我们来看看传染病风险评估的成果。
通过对各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成功识别出一批高风险传染病。
针对这些疾病,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率。
我们还对传染病防控策略进行了优化,提高了防控效果。
在非传染病风险评估方面,我们重点关注了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常见非传染病。
通过深入分析疾病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我们揭示了非传染病的发病规律,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非传染病防治政策的制定,推动了相关政策体系的完善。
1. 成功预测了新型传染病的爆发,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
2. 发现了多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为切断传播链提供了重要依据。
3. 明确了非传染病的高风险人群,为制定个性化干预策略奠定了基础。
4. 提出了针对性的非传染病防治措施,降低了疾病的发病率。
5. 参与了国内外多个风险评估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6. 发表了大量相关学术论文,提升了我国在疾病风险评估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7. 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推动了疾病防控政策的实施。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风险评估体系,为我国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贡献更多力量。
在此,我要感谢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感谢合作伙伴的支持与信任。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健康中国、实现全民健康贡献力量!我们的研究还揭示了传染病流行的一些新趋势,如耐药性菌株的增加和新型病毒的出现。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包括强化病原体监测、完善抗生素使用政策和推广疫苗接种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我国的传染病防控能力,降低了疾病的传播率和死亡率。
BSCI专用风险评估记录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表
水源/食源 环境卫生差,粪便,垃圾难以及时妥 当处理,苍蝇大量孪生。这些因素将 水源/食源 显著增加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发生的 风险,而且一旦发生,控制难度较大 水源/食源 。 水源/食源
2 3 4甲肝 伤寒/源自伤寒 细菌性疾病高 高 高
5
急性呼吸道感染
气候变化剧烈,阴雨和晴热天气交替 呼吸道/密 出现,温差变化大,容易引起急性呼 切接触 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麻疹为传播力极强的传染病,强化免 疫并不能完全阻断麻疹的流行,当工 呼吸道/密 作条件简陋时,发生麻疹传播的风险 切接触 将加大,甚至不排除在免疫达标人群 中发生小范围传播的可能。总体分 析,发生麻疹较大规模暴发和流行的 传染性肺结核的传播危险较大,一些 非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传 染性肺结核病人。同时人口密度高, 呼吸道/密 居住环境卫生条件不善,营养不良及 切接触 一些心理因素改变导致人群抵抗力降 低等,一些潜伏性结核菌感染者易发 生结核病,人群中的传染性肺结核患 该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 普遍易感,此段时间雨水较多,气候 潮湿,气温较高,适合肠道病毒存 呼吸道/密 活,人口密度高,人员之间接触频 切接触 繁,卫生条件较差,一旦有病例发 生,极易造成传播流行。虽然既往我 厂所在地区病例数较少,但部能排除 该病发生暴发、流行的可能。
XX有限公司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表
序 传染病/非传染病名称 号 1 霍乱 病症特性 霍乱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也 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检疫传染病,以发病急, 传播快,病情重为特征。如不及时治疗可致严重脱水 、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等而死亡 甲肝是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粪 口途径传播,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日常生活接触是常 伤寒、副伤寒典型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性高热、玫瑰 疹、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及表情淡漠等。发病人群多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较常见的有沙门菌、致泻性大肠杆 菌,致泻性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轮状病毒、 诺如病毒等引起的肠炎等。夏秋季腹泻发生率较高,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十分常见,可由流感病毒,副流感 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支原体、 衣原体、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及金葡菌 等多种病原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等上 呼吸道感染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向下呼吸道 发展,引起支气管炎及肺炎,全身症状亦随之加重。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 疹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 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特征为 淋巴结肿大、发热、食欲异常、恶心与呕吐、肝肿大 、脾肿大 疾病症状: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 难、结核性变态反应。患肺结核时,肺部体征常不明 显且没有特异性。肺部体征常与病变部位、性质、范 围及病变程序相关。肺部病变较广泛时可有相应体 征,有明显空洞或并发支气管扩张时可闻及细湿啰音 。若出现大面积干酪性肺炎可伴有肺实变体征,如语 颤增强,叩诊呈实音或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 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 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 泌物粘住,不易睁开.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 出血斑,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 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 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传播途径 影响因素 风险程度 高、中、低 高 降低风险的因素和有效措施 确保提供足量,安全的饮用水是 降低水源性疾病暴发风险的首要 措施,同时要加强饮用水源的保 护,防止和减少污染的发生。同 时要注意饮食卫生,要吃熟食, 尽量少吃冷食和未熟透的食品, 特别是水产品要煮熟,煮透再 吃,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食用 瓜果时必须用安全饮用水洗净, 使用方便食品时,尽量不要用手 直接接触食物,碗筷要求煮沸或 因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主要包 括: 1、经常开窗透风,保持 室内空气新鲜 2、搞好家庭环境 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 3、养 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 痰,勤洗手。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 水、不吸烟、不酗酒。 5、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 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 病能力 6、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 服,避免着凉。 7、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 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 的公共场所。8、如果有发热、 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 搞好个人卫生,保护眼睛,免受 感染。病人用过的手帕、毛巾、 洗脸的盆应该分开。人口密集的 单位发现病人,应该及时的隔 离,并且快速进行治疗。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表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表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表1.介绍本文档旨在评估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风险,并提供评估结果的数据和分析。
通过对风险的全面评估,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2.评估目标该评估表的主要目标是对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包括以下方面:- 疾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 相关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和知识水平- 社会心理因素和社会对该疾病的反应3.评估内容3.1 传染病风险评估3.1.1 传染病病原体特性评估- 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 病原体的病理学特征和变异情况- 病原体的稳定性和抗药性3.1.2 传染病防控措施评估- 预防接种的覆盖率和效果- 个人防护用品的供应和使用情况- 医疗机构的应急响应能力和疫情监测体系3.1.3 人群暴露与感染风险评估- 人群聚集场所的疫情传播风险- 人群之间的接触频率和紧密程度- 统计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3.2 非传染病风险评估3.2.1 非传染病发病因素评估- 遗传和生理因素- 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 社会经济因素和心理压力3.2.2 非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评估- 健康教育和宣传的覆盖率和效果- 动态监测和早期筛查系统- 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4.结果分析与报告根据评估内容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数据,进行结果的深入分析和解读,并撰写评估报告。
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风险等级和趋势- 目前的防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对风险的评估结果的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5.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详细介绍了评估所采用的方法、数据来源、分析过程等细节。
6.法律名词及注释- 传染病防治法:防治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威胁公共卫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法律。
- 慢性病防治条例: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具体法规。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表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表范本: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表1. 简介本文档为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表,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详细的评估框架,帮助机构或组织对传染病和非传染病风险进行评估,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 评估对象2.1 传染病风险评估2.1.1 评估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潜在风险2.1.2 评估传染病扩散的可能性2.1.3 评估人群易感性和风险暴露程度2.1.4 评估传染病传播途径和动力学2.2 非传染病风险评估2.2.1 评估非传染病暴发的潜在风险2.2.2 评估非传染病扩散的可能性2.2.3 评估人群易感性和风险暴露程度2.2.4 评估非传染病因素和动力学3. 评估方法3.1 数据收集3.1.1 收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历史数据 3.1.2 收集相关研究和案例报告3.1.3 收集人口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数据3.2 评估指标3.2.1 确定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评估指标 3.2.2 设计评估指标的测量方法3.2.3 制定评估指标的权重和阈值3.3 评估过程3.3.1 确定评估的时间范围和地域范围 3.3.2 收集和整理评估所需数据3.3.3 制定评估计划和流程3.3.4 进行评估指标的测量和计算3.3.5 分析和解释评估结果3.3.6 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和措施4. 附件4.1 数据收集表格样本4.2 评估指标权重和阈值表格样本4.3 评估过程流程图样本5. 法律名词及注释5.1 《传染病防治法》:指定了传染病的监测、报告、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5.2 《非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法》:规定了非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环境改善等。
5.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响应等方面作出规定,并明确了相关责任和义务。
6. 结束语本文档提供了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的详细框架和方法。
通过全面评估风险,机构或组织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保护公众健康。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风险评估案例分享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风险评估案例分享案例一:传染病风险评估某年,我国某地区爆发了一种不明原因的传染病,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为确保病情不进一步恶化,我国卫生部门迅速启动了传染病风险评估机制。
评估团队对病例进行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了大量有关病例的个人信息、发病时间、活动轨迹等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评估团队确定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感染源及高风险人群。
在评估过程中,评估团队不断调整防控策略,根据疫情变化进行动态风险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传染病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患者数量逐渐减少,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案例二:非传染病风险评估某年,我国某地区发现了一种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出现心脏病、高血压等症状。
为探究该疾病的发病原因,我国卫生部门委托我进行了非传染病风险评估。
我收集了大量患者的病历资料、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发现该疾病与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接着,我针对不同风险因素制定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对于遗传因素,建议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提前了解患病风险;对于生活方式,提倡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良好生活习惯;对于环境因素,建议改善生活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暴露。
在评估过程中,我不断跟踪调查,评估风险因素的改变对疾病发病的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发病风险降低。
案例一:传染病风险评估某年,我国某地区出现了一种不明原因的传染病,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面对这一情况,我国卫生部门迅速启动了传染病风险评估机制,以确保病情不进一步恶化。
评估团队开展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了大量病例的个人信息、发病时间、活动轨迹等关键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评估团队确定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感染源及高风险人群。
这一步骤是风险评估的基础,它帮助团队掌握了病情的核心信息,为后续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在明确了风险因素后,评估团队针对不同风险人群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表
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低
及时开展鼠类、蚊子、苍蝇等病媒生物 的监测工作,要根据情况结果以及有关 疾病发生情况,指导职工科学,合理地 做好有害病媒生物的防范与控制,以有 效降低经病媒生物传播传染病的发生和 流行的风险。对职工聚集的环境可进行 科学正确的防护手段,避免血液暴露, 是不会被传染的。这也是卫生部出台关 于入职入学体检时部允许查乙肝相关指 标的科学依据。面对于已经用上抗避毒 治疗的患者,定期复查,与医生建立良 好的医患关系更为重要。观察抗病毒的 疗效,及时发现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 应,如干扰素治疗的副作用和核苷类口 服药的耐药发生,及时调整和更改治疗 方案,延长生命的目的,携带者只要有 生育条件,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育 出健康的宝贝,但千万记住一定要去妇 1.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 、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 2.要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 毒性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 医院感染和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 3.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 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勤洗手,养成良 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养成早晚洗鼻的良好卫生习惯,保持 呼吸道健康,增强呼吸道抵抗力。
目前已知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在 潜伏期既有传染性,症状期传染性 最 强,极少数患者刚有症状时即有传 染 空气传播/ 性,少数“超级传染者”可感染数 密切接触 人至 数十人。恢复期粪便中仍检出病 毒,此 时是否有传染性,仍待研究。共同 暴露 人群中,部分人不发病。
低
一控制传染源 SARS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因此在疫情 流行期间及早隔离患者是疫情控制的关 键。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 治疗。 二切断传播途径 SARS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传 播,因此切断这一途径是控制SARS的关 键。应选择合格的专科医院作为定点收 治医院。建立健全预防院内感染制度, 避免医务人员的感染。合理使用预防用 具。 三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灭活疫苗正在研制中,已进入临床 实验阶段。医护人员和其他人员进入病 区时,应注意做好防护工作。 一、传染源的管理:高危人群应定期检 测HIV抗体,医疗卫生部门发现感染者 应及时上报,并应对感染者进行HIV相 关知识的普及,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应进行消 毒。 二、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不安全的性行 为,禁止性乱交,取缔娼妓。严格帅选 供血人员,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推广一 次性注射器。严禁注射毒品,尤其是共 用针具注射毒品,不共用牙具或剃须刀 。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
常见传染性疾病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评估记录表
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
经鼠蚤人传播方式传播,经皮肤、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厂区各部门人员
进行鼠害控制,在车间、仓库等鼠害易发点设置捕鼠器等设施
3、其他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名称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公司易发生场所
预防措施
乙肝
乙肝病毒
经血液传播
乙肝患者密切接触者
一般不易发生
员工健康意识培训
性传播疾病
常见传染性疾病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评估记录表
一、水源性及食源性疾病
传染病名称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本公司易发生场所
预防措施
霍乱
由霍乱弧菌引起,传染源是病人或带菌者。
经水、食物、苍蝇及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
大众普遍易感
日常工作生活中
(1)提供清洁的水源;
(2)教育员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和清洁
甲肝
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
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加强通风设施;对咳嗽发烧等员工适当隔离。
肺结核
由结核分歧杆菌引发,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通过呼吸道传染
人员密集区域工作人员,及生活日常密切接触
生产车间等人员密集区域
生产车间加强通风设施;对咳嗽发烧等员工适当隔离。
2、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播病
传染病名称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本公司易发生场所
预防措施
儿童及中青年发病几率高
日常工作生活中
(1)提供清洁的水源;
(2)教育员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和清洁
1、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疾病
传染病名称
传染源
传播途径
疾病风险评估: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疾病风险评估:传染病与非传染病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面临各种风险,其中疾病风险是最为常见和影响深远的。
疾病风险可以大致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两大类。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非传染病则是指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也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这两种疾病风险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探讨这两种疾病风险的特点、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让我们来看看传染病。
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影响大量人群。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食物传播等。
根据传染病的病程进展,可以将其分为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传染病。
急性传染病病程短,病情重,如流感、天花、霍乱等。
慢性传染病病程长,病情进展缓慢,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历史上,传染病曾多次导致大规模的死亡和恐慌,如14世纪的黑死病、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等。
即使是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传染病依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例如,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及最近的COVID19疫情,都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危机和社会经济影响。
非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同样构成了巨大威胁。
据统计,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死因。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普及,非传染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预防非传染病的方法主要包括: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2)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发现、早治疗;3)注重心理健康,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4)加强疾病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在人生的旅途中,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然而,生活中总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尤其是疾病风险,它如同影随形,时刻提醒着我们珍爱生命,关注健康。
疾病风险大致可分为传染病与非传染病两类,它们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各有不同。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风险评估要点解读(2)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风险评估要点解读 (2)在现代社会,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始终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我们需要对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风险进行评估。
本文将详细解读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风险评估要点。
一、传染病风险评估要点1. 病原体特征在评估传染病的风险时,我们需要了解病原体的特征,包括病原体的种类、传播途径、感染后引起的疾病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病原体的传播特性和对人群的危害程度。
2. 宿主特征宿主是传染病传播的关键环节,因此评估传染病风险时,我们需要关注宿主的易感性、免疫状态、年龄、性别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影响宿主对病原体的感染和传播能力。
3. 传播途径了解传播途径对于评估传染病风险至关重要。
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针对不同的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传染病风险评估中占据重要地位。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地理、居住条件等,这些因素会影响病原体的生存和传播。
例如,蚊媒传播的疾病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更容易流行。
5. 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评估传染病风险时,我们需要考虑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如疫苗接种、消毒、隔离等。
这些干预措施对于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二、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要点1. 病因学特征非传染病的风险评估同样需要关注病因学特征,包括疾病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易感人群等。
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2. 病程和预后3. 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是非传染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饮食、运动等。
在评估非传染病风险时,我们需要关注这些生活方式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4. 环境与遗传因素非传染病的风险评估还需要关注环境与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而遗传因素则影响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
5. 公共卫生政策与干预措施在评估非传染病风险时,我们需要考虑公共卫生政策与干预措施的效果,如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
评估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风险
评估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风险一、传染病风险评估1. 病原体传播途径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食物传播等。
例如,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手足口病通过接触传播,而霍乱则通过食物和水传播。
2. 易感人群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广泛,包括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等。
例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更容易感染水痘、麻疹等传染病;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流感、肺炎等疾病。
3. 疫情现状当前,全球范围内仍存在多种传染病疫情,如新冠疫情、登革热、埃博拉等。
新冠疫情更是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危机,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4. 防控手段针对传染病的防控,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如疫苗接种、隔离治疗、早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麻疹、流感等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二、非传染病风险评估1. 病因及影响因素非传染病通常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因素引起,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都是非传染病的危险因素。
2. 发病特点非传染病通常具有潜伏期长、病程进展缓慢、治疗难度大等特点。
例如,癌症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发现往往已到中晚期,治疗难度较大。
3. 现状与挑战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非传染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主要的死因。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加强预防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4. 防控手段传染病和非传染病都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降低这两种疾病的风险,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们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疫情现状等,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手段。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望降低疾病风险,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一、传染病风险评估1. 病原体传播途径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空气传播如流感病毒,飞沫传播如新冠病毒,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食物传播如霍乱。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重点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一)水源性及食源性疾病常见的经水和食物传播的传染病有霍乱、甲肝、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等。
霍乱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检疫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病情重为特征,如不及时治疗可致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等而死亡。
甲肝是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日常生活接触是常见的传播方式。
伤寒、副伤寒典型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性高热、玫瑰疹、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及表情淡漠等,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较常见的有沙门菌、致泻性大肠杆菌、致泻性弧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引起的肠炎等。
夏秋季腹泻发生率较高,病原持续存在。
2.影响因素及疾病发生风险环境卫生差,粪便、垃圾难以及时妥当处理,苍蝇大量孳生。
这些因素将显著增加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而且一旦发生,控制难度较大。
综上所述,发生细菌性痢疾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的风险很高(++++),同时霍乱、甲肝、伤寒及副伤寒发病人数上升甚至发生局部暴发的风险较高(++~+++)。
(二)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疾病人员之间的密切接触,从而加大了某些传染病发病和传播的风险。
如在免疫覆盖率低人群中容易发生麻疹暴发。
工作环境拥挤,则可能促进肺结核及脑膜炎等疾病的传播,也可导致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其他通过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疾病的大量发生。
1.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十分常见,可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及金葡菌等多种病原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向下呼吸道发展,引起支气管炎及肺炎,全身症状亦随之加重。
气候变化剧烈,阴雨和晴热天气交替出现,温差变化大,容易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疾病预防控制非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非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非传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非传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其发生和发展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环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非传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本报告对非传病的风险评估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我国非传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非传病流行现状1.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超过2.9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
2. 肿瘤肿瘤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380万,肿瘤死亡人数约220万。
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长较快。
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是我国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据《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我国COPD患者已超过1亿,哮喘患者约3000万。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4.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报道,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1.2%,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35.7%。
糖尿病并发症可导致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后果。
三、非传病风险评估1. 生活习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非传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据研究显示,吸烟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较非吸烟者增加1倍,肿瘤的发病风险增加30%。
过量饮酒可导致肝脏损伤、心血管疾病等。
(完整版)029传染病及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记录表.doc
XXX 有限公司社会责任管理系统文件文件编号: XXX文件编号 -COC-029版本号: XXX版本号生效日期: XXX生效日期传染病及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记录表一、水源性及食源性疾病传染病名称传染源由霍乱弧菌引霍乱起,传染源是病人或带菌者。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本公司易发预防措施生场所( 1)提供清洁的水源和食物;经水、食物、苍食物加工、烹( 2)食品加工过程大众普遍易饪及餐饮过注意卫生管控,防止蝇及日常生活感程,及日常工蚊虫苍蝇等害虫。
接触而传播作生活中( 3)教育员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和清洁经过粪 - 口途径传播,被污染的( 1)提供清洁的水源食物或水、日常食物加工、烹和食物;生活接触是常( 2)食品加工过程注由甲型肝炎病毒集体单位发饪及餐饮过甲肝见的传播方式,意卫生管控,防止蚊引起病率较高程,及日常工铁别是水生贝虫苍蝇等害虫。
作生活中类是流行爆发教育员工注意个人卫的主要传播方生,勤洗手和清洁式由痢疾杆菌引起病原菌随病人儿童及中青( 1)提供清洁的水源的,痢疾病人及粪便排除,直接年发病几率食物加工、烹和食物;带菌者是传染或通过苍蝇污高( 2)食品加工过程注饪及餐饮过细菌性痢疾源。
染食物、生活用意卫生管控,防止蚊程,及日常工品或手。
虫苍蝇等害虫。
作生活中教育员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和清洁二、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疾病传染病名称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本公司易发预防措施生场所可由流感病毒、通过含有病毒生产车间加强通风设急性呼吸道的飞沫、雾滴,人员密集区肺炎球菌等各种生产车间施;对咳嗽发烧等员感染或经污染的用域工作人员病原引起工适当隔离。
具进行传播。
由结核分歧杆菌通过呼吸道传人员密集区生产车间等生产车间加强通风设肺结核引发,阳性的肺域工作人员,人员密集区施;对咳嗽发烧等员染结核患者。
及生活日常域工适当隔离。
修No. 日期修订内容批准审核编定订记录——版本所有 * 未经书面认可* 不得复制 * 违者必究——第 1 页共 3 页版本号: XXX版本号生效日期: XXX生效日期传染病及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记录表密切接触三、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播病传染病名称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本公司易发预防措施生场所经鼠蚤人传播进行鼠害控制,在食由鼠疫耶尔森菌方式传播,经皮人群普遍易厂区各部门鼠疫堂、仓库等鼠害易发引起肤、消化道及呼感人员点设置捕鼠器等设施吸道传播四、其他传染性疾病传染病名称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本公司易发预防措施生场所乙肝乙肝病毒经血液传播乙肝患者密一般不易发员工健康意识培训切接触者生性传播疾病梅毒和淋病经由血液、体液密切接触一般不易发员工健康意识培训等致病病毒等传播生五、非传染性疾病名称来源易感人群本公司易发生场预防措施所触电工作及生活中接机器操作员工一般不易发生员工健康意识培训,个人触电源保护用品使用创伤工作中受伤机器操作员工一般不易发生员工健康意识培训,个人保护用品使用高温工作或室外室外工作人员、高温天员工健康意识培训,减少中署高温天气室外操作,高温工作气全厂员工一般不易发生天气室内增加降温设施修No. 日期修订内容批准审核编定订记录——版本所有*未经书面认可*不得复制* 违者必究——第2 页共 3 页版本号: XXX版本号生效日期: XXX生效日期传染病及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记录表气体中毒喷漆工序喷漆操作员工一般不易发生员工健康意识培训,个人保护用品使用,定期体检食物中毒食堂食物食堂进食员工一般不易发生员工健康意识培训,加强食堂卫生监督苯系物、粉尘、化学品、粉尘噪音接触员工健康意识培训,个人职业病员工(喷漆车间、背板一般不易发生噪音保护用品使用,定期体检车间)修No.日期修订内容批准审核编定订记录——版本所有*未经书面认可*不得复制*违者必究——第3页共3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
重点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
(一)水源性及食源性疾病
常见的经水和食物传播的传染病有霍乱、甲肝、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等。
霍乱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检疫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病情重为特征,如不及时治疗可致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等而死亡。
甲肝是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日常生活接触是常见的传播方式。
伤寒、副伤寒典型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性高热、玫瑰疹、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及表情淡漠等,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较常见的有沙门菌、致泻性大肠杆菌、致泻性弧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引起的肠炎等。
夏秋季腹泻发生率较高,病原持续存在。
2.影响因素及疾病发生风险
环境卫生差,粪便、垃圾难以及时妥当处理,苍蝇大量孳生。
这些因素将显著增加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而且一旦发生,控制难度较大。
综上所述,发生细菌性痢疾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的风险很高(++++),同时霍乱、甲肝、伤寒及副伤寒发病人数上升甚至发生局部暴发的风险较高(++~+++)。
(二)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疾病
人员之间的密切接触,从而加大了某些传染病发病和传播的风险。
如在免疫覆盖率低人群中容易发生麻疹暴发。
工作环境拥挤,则可能促进肺结核及脑膜炎等疾病的传播,也可导致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其他通过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疾病的大量发生。
1.急性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十分常见,可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及金葡菌等多种病原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向下呼吸道发展,引起支气管炎及肺炎,全身症状亦随之加重。
气候变化剧烈,阴雨和晴热天气交替出现,温差变化大,容易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发生和流行的风险较高(+++),特别是以细菌和普通感冒为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麻疹
麻疹为传播力极强的传染病,强化免疫并不能完全阻断麻疹的流行,当工作条件简陋时,发生麻疹传播的风险将加大,甚至不排除在免疫达标人群中发生小范围传播的可能。
总体分析,发生麻疹较大规模暴发和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3.肺结核
肺结核是我国报告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肺结核的传播危险较大,一些非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
同时,人口密度高,居住环境卫生条件不善,营养不良及一些心理因素改变导致人群抵抗力降低等,一些潜伏性结核菌感染者易发生结核病,人群中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也极易传染周围人群,因此,肺结核病传播增强的风险较高(+++)。
4.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该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
此段时间雨水较多,气候潮湿,气温较高,适合肠道病毒存活;人口密度高,人员之间接触频繁,卫生条件较差,一旦有病例发生,极易造成传播流行。
虽然既往我厂所在地区病例数较少,但不能排除该病发生暴发、流行的可能。
综合分析认为,该病的流行风险为较高(+++)。
(三)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人若暴露于虫媒的机会增加,虫媒传染病的发病机会随之增加,从而导致动物死亡、迁移或行为异常。
这些宿主、媒介及易感人群等因素的较大变化,综合影响着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生,引起流行的主要风险取决于当地是否是疫源地及其活跃程度。
与啮齿类动物接触及被跳蚤叮咬的机会。
我司所在区域虽未发现鼠疫疫情,但仍应对鼠疫保持警惕。
综合分析,发生原发人间鼠疫疫情的风险较低(+)。
1. 狂犬病
2.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3. 钩端螺旋体病
4.肾综合征出血热
5. 疟疾
6. 血吸虫病
近年来报告病例有所减少,且部分为输入性病例,表明目前当地传染源数量少。
但疟疾具有易反复、传播快的特点,因人群聚集,防蚊设施再无保障,则仍有发生疟疾的风险。
发生疟疾流行的传播风险为低至中等(+)-(++)。
(四)其他疾病发生风险
1.乙肝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遭受严重心理、精神创伤,遭受重大财产损失,心理高度应急状态之后,机体抵抗力将会下降,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会出现乙肝急性发作。
若人体受伤,接受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机会大大增加,感染机会随之增加,环境拥挤,日常生活接触密切,但乙肝主要为经血传播疾病,至今我司未见生活接触造成疫情爆发。
综上分析,乙肝发病水平升高或发生高强度流行的风险较低(+)。
2.破伤风
破伤风是一种创伤感染性疾病。
破伤风芽孢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可通过微小的创伤、破损处感染。
风险等级:中等(++)。
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由于禽流感病毒可在环境中循环而持续存在,因此不排除发生人禽流感的风险。
但是,结合近期当地的人禽流感和动物禽流感疫情的发生情况,此种风险较低(+)。
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我司所在区及中国甚至全球其他国家没有SARS病例报告。
因此,发生SARS 疫情的风险极低(+)~(-)。
5.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主要由性接触传染引起,不安全的性行为,如多性伴、无保护的性交是传播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常见的性病有梅毒、淋病、AIDS/HIV、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等,其中梅毒、AIDS/HIV也可经血液传播。
应急期发生性传播疾病疫情升高的风险较低(+)。
但进入稳定期后,应对重点人群的性活动及性病诊疗服务状况对性病传播的影响开展进一步评估。
(五)传染病监测与防控的策略和措施
要及时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等卫生服务体系功能的评估,并将卫生体系的恢复重建纳入重建的整体规划中,以保证相应的卫生工作正常运转,并科学、有序、扎实地开展。
传染病防控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和科学防治的指导思想,重点做好饮水、饮食、环境和个人卫生及预防接种等工作,降低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风险。
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恢复和加强常规检查,对聚集性病例和不明原因疾病及时进行调查、核实,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置传染病暴发疫情、食物中毒等突发卫生事件。
(一)加强水源保护及饮用水卫生
确保提供足量、安全的饮用水是降低水源性疾病暴发风险的首要措施。
同时,要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防止和减少污染的发生。
(二)加强食品供给,注意饮食卫生
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
要吃熟食,尽量不吃冷食和未熟透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要煮熟、煮透再吃,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
食用瓜果时必须用安全饮用水洗净,食用方便食品时,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
碗筷要求煮沸或用消毒剂消毒,生熟食品及其加工工具应该分开。
运送和提供的食品要有完整包装,避免污染。
(三)加强病媒生物的监测与控制工作
及时开展鼠类、蚊子、苍蝇等病媒生物的监测工作,要根据情况结果以及有关疾病发生情况,指导职工科学、合理地做好有害病媒生物的防范与控制,以有效降低经病媒生物传播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的风险。
对职工聚集的环境可进行滞留喷洒,减少蚊媒孳生。
(四)加强健康教育
采用多种方式,对职工进行卫生防病知识宣教,要普及洗手卫生知识,宣传饭前便后彻底洗手。
不吃生冷食品,不剥食病死牲畜,不生食肉、乳制品。
不随地大小便,不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生活用品。
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
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诊,注意休息,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
若为群体性发病,需立即向卫生机构报告相关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疾病的进一步扩散。
(五)加强疾病监测和暴发控制
及时发现、调查和处置疾病爆发苗头。
要做好暴发疫情处置的药物、应急接种疫苗等物资的储备。
(六)加强病例管理
要根据我司条件,尽可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提供规范化的治疗与管理,减少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要根据国家法规采取标准的传染病控制方法。
注意加强破伤风的预防,并防止发生交叉感染或医源性感染。
不能忽视气性坏疽等其它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