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观视角的团队边界工作研究评介_韦慧民

合集下载

社工理论之系统理论

社工理论之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一、系统理论的历史社会工作的系统理论是一般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应用。

1971年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理论,认为生命有机体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系统都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

这个源自生物学的理论被用来分析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也看作是一个系统。

系统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它以整体的视角来看待人和社会,而不是将人和社会分割开来。

在系统论看来,系统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维持稳定和平衡,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联系,而是存在着多元互动或互为因果的循环关系。

系统及子系统与外界的关系是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系统具有主动调适和适应的能力,而不是消极地接受和顺应。

社会工作对系统理论的应用始于美国人赫恩早期提出的全人或全貌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高德斯坦提出统合取向的社会工作实务。

平卡斯和米纳罕以系统的观点介绍整合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和方法,被看作是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的正式运用。

系统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的提出恰逢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出现合并趋势之时,同时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更加专精化。

在这种情形下,系统理论为社会工作实务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和服务框架。

二、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一)结构结构是指个人所面对并能够认知的外在环境,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

微观环境是指个人日常生活于其中,可以直接与其互动,并对个人的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和物质环境。

中观环境是指居于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之间的,一般包括志愿组织、正式组织、社会福利机构、医院、工作场所、工会等组织。

宏观环境是指一个人生长于其中的整个文化系统,诸如语言、住宅、科技、习俗、法律、规章制度等。

平卡斯和米纳罕则将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分成三类,即非正式的或原生的系统(如家庭)、正式系统(如社区)、社会系统(如学校等)。

从系统理论的观点来看,人都生活在系统之中,但是一个人能否与所生活的系统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则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一个人如果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之间没能建立良好的联系,就不能有效地利用生活环境中存在的资源。

教育管理学试题[1]

教育管理学试题[1]

教育管理学题库一、填空题1、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应用性、社会性、权变性、双向多元性。

2、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揭示教育管理规律,阐述教育管理理论的一门学科。

3、影响教育管理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系统性因素,一类是随机性因素。

4、教育管理学的双向多元性是指其纵向连贯性和横向交叉性。

5、教育管理现象的存在是教育管理学产生的直接基础。

6、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教育专著《学记》记载了教育管理的有关内容。

7、泰罗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人们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8、行政就是国家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进行的管理活动。

9、教育行政的功能在于保证教育活动领域内的活动具有目标一致的方向,使与教育有关的每个组织和个人的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10、教育行政功能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建立一个职权划分合理、整体运转有序、行政沟通良好的科学化的行政管理系统。

11、西方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教育管理思想的萌芽时期、教育管理理论的奠基时期、教育管理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

12、西方教育管理学最初只是管理科学特别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伴随物。

13、19世纪后半叶教育管理的发展是沿着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两个方向向前发展的。

14、教育管理理论的奠基时期,其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教育管理“行政理论”的发展阶段、教育管理“效率理论”的发展阶段、教育管理“人际关系理论”的发展阶段。

15、德国著名行政学家施泰因1884年发表了七卷集《行政学》,明确得出国家应当通过立法的方式对公共事务的教育进行干预,以保证国民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力。

16、美国教育家达顿和斯内登1908年发表了《美国公共教育管理》一书,把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中心的标准化管理学说引入教育管理。

17、美国学者阿博特是最早提出学校组织科层化的教育管理专家之一。

1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于1933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际关系学说。

19、教育管理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对其理论影响最大的是行为科学和系统科学。

基于行为动力特征的组织内信任主动启动与发展问题探析

基于行为动力特征的组织内信任主动启动与发展问题探析

第30卷第8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ol 130No 182008年8月Foreign Economics &Management Aug 12008基于行为动力特征的组织内信任主动启动与发展问题探析23 基于行为动力特征的组织内信任主动启动与发展问题探析韦慧民,龙立荣(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收稿日期:20082052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分配不公平感的社会比较偏差机制研究》(编号:70671046)作者简介:韦慧民(1975-),女,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龙立荣(1963-),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摘 要:本文从行为动力特征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影响组织内信任发展的主动性因素。

文章首先提出了基于行为动力特征的组织内人际信任主动启动与发展模型;然后以此为分析框架详细阐述了互动双方可用来促进信任主动启动与发展的可信行为及人际风险知觉管理策略,以及影响信任主动启动与发展的个体心理因素与组织背景因素;最后指出了组织内信任主动启动与发展研究的管理实践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行为动力;信任;主动启动与发展;可信行为;人际威胁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950(2008)0820023208 组织内信任是组织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而普通人际交往“日久见人心”式的信任建立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多变的组织环境。

一般来说,从新关系开始之初就发展基于信任的嵌入关系(em 2bedded ties )比较容易,而要把基于正式契约的非嵌入关系转变为嵌入关系则比较困难。

[1,2]因此,组织及其成员都不应把信任关系的发展看作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缓慢积累起来的被动过程,而是要积极主动地促进信任的启动与发展。

个体通过主动启动信任,即在他人可信度仍不确定甚至很低的时候,慷慨地信任他人,一方面可以主动促进信任发展,加快信任的建立和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从新工作关系开始之初就奠定信任的良好基础,发展双方的嵌入关系,可方便信任的构建。

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

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
02
突出主要目标原则。在选择目标时不能面面俱到,致使目标数量过度膨涨。这样不仅大大增加总体工作,更主要的还容易冲淡对主要目标的注意力,影响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01
第三,有利决策原则。这在制定复杂大系统发展战略规划时意义更为明显。为使决策者快速而准确地了解不同方案的基本情况,有必要把决策者关心的一些综合性目标列出来,我们把它定义成决策支持信息目标。这样决策者可很快得到决策支持信息,从而增强了战略目标的实用性。
具体讲系统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系统环境分析。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资源潜力、市场情况、投资能力、人口发展等。 方案可行性分析。重点分析方案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经济活动分析。主要包括投入产业分析,投资效益分析等。
系统优化 在满足一组约束条件情况下,使目标函数取得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求解过程。显然,这种解释必须首先建立相应的数学优化模型,然后借助计算实现优化的目的。但是,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光有上面数学优化还是不够的,这是因为现实系统都是复杂的开放大系统,不仅涉及因素众多,而且要求兼顾多目标。
03
要明确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为此要较全面地了解生产急需情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为设计系统目标提供依据。
04
要明确系统的边界,即建立系统与环境的概念,从而为确定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关系提供依据。
要明确为完成该项开发活动可能提供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条件。
总之,明确问题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数,是从多侧面、多层次对问题进行了解的过程,进而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系统优化可概括成如图2-4的形式。
系统优化过程框图
决策 这是领导者的主要工作,也是体现整体性原则不可缺少的环节。系统工程工作者向决策者推出提荐方案意见,但不等于决策,决策者有权选中,也有权不选中。这里要强调说明一点,决策是一项独立性很强的活动,决策者可能在推荐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也可能全部否定。此时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当然,决策结果也会有多种可能,其中两个极端情况是:一是取得极大成功,这说明决策者非常胜任工作,水平很高;二是以失败而告终,此时应由决策者承担全部责任。

基于系统观视角的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_韦慧

基于系统观视角的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_韦慧

2. 观念冲突
观念冲突是所有冲突中最深层次的冲突 。在大学里, 很 多先进的思想观念与一些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发生矛盾和 个性比较灵活者顺势调整自己适应学校的环境, 而一 冲突, 些思想守旧者, 却在价值观念、 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上保守 传统。这种思想观念的冲突加剧了他们对新环境适应的困 难, 也会使少部分人心理出现问题, 他们会憎恨这种冲突, 憎 恨站在他们对立面的人, 使他们更难以尽快接受新生事物, 慢慢就会演变成为一种抑郁或暴躁情绪, 无法与别人进行沟 通和交流, 导致内心孤独和固执, 正常的性格发展受到影响 。 如果心理素质较差, 当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时, 就极容易导 致其对生活失去信心, 走向自杀。
1. 生活压力
压力就是外界环境中的刺激在人体中的心理和生理反 产生过激行为。 高职 应。压力过大会导致一个人精神崩溃, 学生的生活压力是很普遍的 。 有学习竞争压力、 就业压力、 经济压力、 人际交往压力等等。 长期受到过大的精神压力, 会破坏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导致人们抑郁、 焦虑、 烦躁、 不 安、 心悸等不良心理的出现 。在某种人格基础上极易产生精 神障碍, 加上即时强烈刺激, 将导致自杀行为发生。 现在的 有些学 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也给高职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 觉得生活没有盼 生因为学业失败或感觉毕业就等于失业, 头, 也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
2. 认知模式
自杀行为一般都基于一种错误的认识而导致的 。 认知 模式就是要改变个体对一系列事件的错误思维, 通过改变个 体的思维方式, 特别是通过改变认知中的非理性自我否定部 分而获得理性的有利于强化思维中的合理成份, 使他们能够 重新对自己生活中的危机进行控制 。
3.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
干预的要点在于与求助者密切合作, 以了解与自杀者有 关的内外部困难的原因, 帮助他们找到替代他们现有行为 、 态度和利用各种环境资源, 特别是结合个体适当的内部应急 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 以帮助他们获 特点, 得对自己信心的控制能力 。 【参考文献】 [ 1] J] . 高教 肖杏烟. 高职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2009 , ( 5) . 探索, [ 2] M] .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杜尔凯姆. 自杀论[ [ 3] 周忠 琴, 姜 潮. 高 职 学 生 自 杀 意 念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概 况 [ J] . 中国健康心理学志, 2007 , ( 5) . [ 4] J] . 山东社会科 刘杰. 论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 2005 , ( 6) . 学,

团队知识整合机制的实证研究_基于媒介丰富度与联结强度的视角_张鹏程

团队知识整合机制的实证研究_基于媒介丰富度与联结强度的视角_张鹏程

第28卷 第11期2010年11月科 学 学 研 究S t u d i e s i nS c i e n c e o f S c i e n c e V o l .28N o .11N o v .2010文章编号:1003-2053(2010)11-1705-12团队知识整合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媒介丰富度与联结强度的视角张鹏程(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 要:从社会网探讨团队知识整合是一个重要方向,但现有研究忽略了因媒介不同对社会网联结产生的差异,同时关注点更多放在直接效应的检验。

结合媒介丰富度和个体社会网两种视角,推进了对个体社会网多模式形态(面对面、电话、电子和纸质)的认识。

同时整合了社会网的能力观和资源观,提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种理论模型。

通过对知识型团队的问卷调查,采取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个体网不仅对知识整合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知识定位和合作满意度,对知识整合产生间接影响。

其中,面对面的个体网联结模式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知识整合;媒介丰富度;联结程度;专长定位;合作满意度中图分类号:C 91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0-03-16;修回日期:2010-05-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01012);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009) 作者简介:张鹏程(1975-),男,湖北随州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组织理论与知识管理。

随着21世纪的来临,商业环境的动态性以及竞争的不确定性日趋加强,工作团队逐渐成为流行的工作单位。

团队的优势在于能灵活充分地利用成员的各种技能,快速组合组织内部知识,从而更好解决地组织面临的问题。

然而,由于知识密不可分地嵌入在个体和工作团队的活动中[1],如何将团队内高度分散、缺乏完整的个人知识有效整合,至今仍是一个难题。

实际上,根据I D C 的调查,知识工作者90%的所谓“创新工作”其实是重复劳动,因为这些知识已经存在组织内部;而另一份研究报告则显示,知识工作者1/3的时间用在了寻找某些他们永远没有找到的信息上。

当前基层的共青团工作与决策思维讲义

当前基层的共青团工作与决策思维讲义
基层团建与创新工程、“走进 基层、走进青年”活动、“鲲鹏展 翅”务工青年素质提升计划、扶贫 攻坚大会战、“迎接亚运会、创造 新生活”。
1、组织格局创新
要积极稳妥地创新团的基层组织 格局,努力使基层组织格局服从于 “两个全体青年”的政治目标,探索 在乡镇一级调整团的领导班子结构, 吸收热爱党、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有 热情、有一定影响力的各方面青年能 人,充实乡镇团干部队伍。
青年需求
②青年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尤 其在活跃农村文化体育活动方面,农 村青年既是积极的参与者,还发挥着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作用。有利 于身心健康,能够逐步满足愉快生活 的需求;活动容易组织、开展,参与 者众,影响面广。
青年需求
③青年对外交往的需求。针对当 代青年人际交往的迫切性和青年喜好 聚集的特点,基层共青团组织广泛开 展合作性的工作、活动,既有关联, 又有好处。佛山市南海区团委在农村 探索建立区域联合团工委的做法,已 经尝到了甜头。
经济社会发展
②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共青 团东莞市委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把村级团支部全部升格为团总支部。 着力开展辖区属地“两新”组织的 团建工作,加强了“两新”团组织 的归属管理。
产业致富
①茂名的高州市云潭镇“一条 番薯打天下”,围绕当地农村产业 发展的特点,创出了产业的品牌。
产业致富
②阳江的阳春市三甲镇团委, 充分利用当地种植南菜北运的产业 特点,开办了蔬菜新品种培植基地, 为当地菜农提供示范。
例二
云浮市云安县富林镇团委将学校的老 师、少先队辅导员,退休的老干部、老教 师,农村的党员、团员和村干部组织起来, 从学习帮助、生活帮助、情感帮助、疾病 帮助、预防帮助、法制帮助、思想帮助、 沟通帮助入手,在镇、村和学校建立了农 村留守少年儿童的帮助制度。

从工作中心理解脱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工作-非工作边界融合视角

从工作中心理解脱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工作-非工作边界融合视角

提 升 自己 的 工 作 绩 效 , 更 多 的 员 工 选 择 将 剩 余 的
工作带 到家庭 中去 , 即通过工 作领域 “ 入侵” 家 庭 领域 的方式来完 成工作 。同时 , 互 联 网 时 代 以及
现 代 通 信 技 术 的 普 及 使 得 员 工 在 任 何 时 间 任 何 地 点 都 可 以 通 过 手 提 电 脑 或 者 电 话 等 现 代 通 讯
设 备 参 与 到 工 作 中去 。 在 上 述 情 境 下 , 员 工 的 工
自身带来极 大的危 害 。首先 。 因为在绝 大部分 员 工 的 生 活 中 .工 作 领 域 和 家 庭 领 域 是 紧 密 相 连 、 互 相 影 响 的 。长 时 间 被 工 作相 关 事 务 所 占据 会 使
..— —
6 4 . . — —
之外 。 员工还 扮演着 许 多社会 角色 , 他 们 在 生 活 中有可能是 配偶 、 父母 、 朋 友或者孩 子 的角色 [ , 因 此 员 工 在 下 班 回家 后 还 一 直 想 着 与 工 作 相 关
康, 减少员工 的幸福感 , 降低 工作绩效 等E 2 ] 。除此
基金项 目: 国 家 自然科 学基 金 项 目“ 基 于 AP I M 的创 业 团 队成 员 互依 信 任 动 态 演化 及 其 影 响 因 素研 究” ( 7 1 1 6 2 0 2 6 ) ; 广 西 高等 学校 优 秀 中青年 骨 干教 师 培 养 工 程 项 目 作者简介 : 韦慧民( 1 9 7 5 一) , 女, 广 西柳 州人 , 广 西 大 学 商 学 院教 授 , 研 究 方 向为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与 组 织行 为学 ; 赵 鹤( 1 9 8 9 -) , 女, 辽 宁 鞍 山人 , 广西大 学商学院硕士研 究生 , 研 究 方 向 为人 力 资 源 管理 与 组 织 行 为 学 。

计算机科学系本科毕业设计查重名单

计算机科学系本科毕业设计查重名单

2012年计算机科学系中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查重情况一览表(20 08届)学院:专业:班级:序号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选题类型题目来源备注1 计科0804 张超刘安丰副教授传感器网络源节点位置隐私保护算法的设计与实现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2 计科0801 李靖轩刘安丰副教授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教学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应用研究生产实际题3 计科0805 文聪刘安丰副教授邮件文件系统的恢复取证技术分析与验证应用研究生产实际题4 计科0805 易力刘安丰副教授一种高效的克隆节点检测方法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5计科0804(0909081509)刘杨沈海澜讲师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视频数据采集策略研究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6计科0809(0909082607)韩玖宁沈海澜讲师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视频数据传输策略研究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7 0909083328 张天峰刘嫔讲师穿过防火墙的远程木马的设计与实现教师科研公司实习8 0909082501 陈思刘嫔讲师基于二维条形码的百货商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教师科研理论研究9 0906070206 纪一丁刘嫔讲师拒绝服务攻击网络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教师科研理论研究10 计科0808 刘洁王国军刘嫔教授讲师教育信息业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实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11 0909080514(计科0801)罗海文陈再良讲师图像中纹理和形状特征权重值对感兴趣区域提取的影响分析与研究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12 0909081816(计科0804)宋健陈再良讲师图像中颜色特征权重值对感兴趣区域提取的影响分析与研究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13 0909081817(计科0804)唐辉陈再良讲师图像中亮度特征权重值对感兴趣区域提取的影响分析与研究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14 计科0804 白哲陈丽萍讲师基于Java的企业即时通信平台设计与实现应用研究生产实际题15 0909082712 李懋肖健宇副教授linux串口鼠标驱动程序的分析与更改应用研究教师科研16 0909082714 马昊肖健宇副教授基于J2EE技术开发的网上订餐商务平台应用研究其它17 0909081923 益西卓嘎肖健宇副教授基于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研究其它18 0909080307 黄文勇(计科0801)王加阳教授基于粗集的决策特性分析理论及应用研究教师科研19 0909080134 卡琳(计科0801)王加阳教授基于粗糙集的信息系统约简理论及应用研究教师科研20 0909080823 王洁(计科0802)王加阳教授时序信息系统的转换计算理论及应用研究教师科研21 计科0807 邓彪周芳芳副教授基于PCA算法的入侵检测日志分析可视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22 计科0807 杨淦富周芳芳副教授基于防火墙日志中主机连接分析的可视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23 0909081516 魏亚运黄芳副教授弹簧内嵌算法关系图可视化软件设计应用研究教师科研24 0909081428 左起同黄芳副教授关系网络结构分析软件设计应用研究教师科研25 0909080313 刘晰晰黄芳副教授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实验平台软件设计应用研究教师科研26 计科08003-9 李天琪郑瑾副教授C++程序代码相似性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研究教师科研27 计科0802-21 唐军郑瑾副教授精品课程教学辅助平台面向系统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工程设计生产实际28 计科0804-19 王洁王国军,郑瑾教授,副教授私有云平台的研究与搭建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29 计科0806-23 王昭阳王国军,郑瑾教授,副教授基于Java的网络教学系统的的研究与实现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30 0909080611 彭巍张伟讲师基于领域本体的教育信息编码技术研究应用研究生产实际题31 0909081521 谢军张伟讲师基于Google地图的WIFI热点查询系统应用研究生产实际题32 0909080530 朱一波张伟讲师基于领域本体的信息通用查询技术研究应用研究生产实际题33 计科0805 谭兴穆帅讲师匿名通信系统原型的设计与实现应用研究生产实际34 计科0806 锁素麻穆帅讲师P2P系统原型的设计与实现应用研究生产实际35 0909080230 庹琼梁毅雄副教授基于云环境的分布式web服务运行系统应用沙盒开发应用研究教师科研36 0909082930 臧慧芝梁毅雄副教授基于依赖注入的MVC框架的设计与实现应用研究教师科研37 0909083119 吴尚梁毅雄副教授基于相似度学习的非限制环境下人脸验证研究应用研究教师科研38 计科0808班0909083203丁易军邹北骥教授电子传真系统设计与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实际题39 信安0801班0909081911凌艺宾邹北骥教授基于Web的科研团队智能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开发工程设计教师科研题40 信安0802班0909083324章通邹北骥教授中文分词系统技术设计与开发应用研究生产实际题41 0909082423 谢清沙莎教授骨骼CT图像三维信息量测理论研究教师科研42 0909083102 陈晰沙莎教授基于属性统计特征的图像分割理论研究教师科研43 计科0803 梁俊坚杨希讲师基于Linux的HTTP服务器分析与设计工程设计生产实际44 计科0802 赵春苗杨希讲师外部设备驱动控制分析应用研究教师科研45 计科0807 刘攀季桂树副教授基于OpenGL的二维图像到三维图像的生成与渲染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46 计科0805 李家豪季桂树副教授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图像纹理特征提取及其应用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47 计科0803 杨洵王磊讲师基于物体跟踪的体感游戏程序的设计与实现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48 计科0809 张蓉王磊讲师基于图像特征的细胞识别程序的设计与实现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49 计科0803 宋鹏赵欢喜副教授动态图像序列中目标的检测算法分析与实现应用研究教师科研50计科0810(0909083307)刘荣霞赵欢喜副教授超限插值曲面实体造型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应用研究教师科研51 计科0807 于刊赵欢喜副教授图像插值算法研究与实现应用研究教师科研52 0909080510 李振东雷向东副教授使用Sniffer设计网络管理系统工程设计教师科研题53 0902070620 王浩雷向东副教授《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设计工程设计教师科研题54 0909083306 李梦甜雷向东副教授移动自组网中基于分簇通用一致性协议研究工程设计教师科研题55 颜楚雄徐德智教授基于云环境的分布式web服务运行系统设计与开发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56 陈露徐德智教授计算理论人机交互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57 0909080130 邹骏杰余腊生副教授基于Android平台手机游戏应用研究教师科研Orions的开发题58 0909081308 刘阳余腊生副教授基于多Agent技术的分布式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59 0909082103 陈明龙余腊生副教授基于Android的GPS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60 0909081118 汤欣张修如副教授GSM技术实现家庭遥控监测系统的研究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61 0909081711 刘勇张修如副教授对等网络存储系统中激励机制的设计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题62 0909082430 张甲田齐芳副教授财务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教师科研题63 0909081402 高利斌齐芳副教授个性化科研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教师科研题64 0909083024 章浪齐芳副教授无线网络漫游威胁中TLS协议的研究与实现65 0909082907 金梦杰汤哲副教授基于样条函数的机器人轨迹规划应用研究教师科研67 0909080827扎西加参汤哲副教授基于CMAC的数据拟合方法应用研究教师科研68 0909083107 胡健汤哲副教授图像边缘检测的应用应用研究教师科研*选题类型: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工程设计、工业艺术设计、其它;*题目来源:教师科研、生产实际(或社会实践)、其它。

专业同一性与学生的心理认同和自我认同

专业同一性与学生的心理认同和自我认同

WenZhaiZhiChuang㊀ 文摘之窗的影响ꎬ也有国家实施不平衡政策和资源虹吸效应的原因ꎮ教育本就是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外围装置ꎬ在社会发展变迁中更被不断边缘化ꎬ其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ꎮ农村教育并非导致农村衰落的主要原因ꎬ因此ꎬ发展农村教育对挽救乡村社会式微命运的作用相对有限ꎮ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ꎬ可以通过树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观㊁正视相对有限的教育作用论和坚守"为农而教"的价值本体性等方式ꎬ寻求农村教育变革ꎬ可为振兴乡村积蓄力量ꎮ葛新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专业同一性与学生的心理认同和自我认同对于专业课程设置之合理性及其后果的反思"专业同一性"乃是"专业课程设置"之科学性㊁同质性及合理性的一种内在表征ꎮ专业的"同一性"程度ꎬ如何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知与感受ꎮ而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同一"不仅会造成学生的认知失调ꎬ而且更容易使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困惑与苦闷ꎮ长此以往ꎬ不仅会导致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度下降ꎬ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同"ꎮ如是之故ꎬ在大学本科的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尤应重视"专业同一性"ꎬ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消极后果ꎮ奚彦辉«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3期高校教师组织变革认知与组织沉默的关系研究:上级支持感的调节作用高校组织的变革必定引起教师们心理和行为的变化ꎮ在组织变革情境下ꎬ教师的变革认知类型可以分为无所谓者㊁支持者㊁矛盾者㊁抵制者4类ꎻ支持者的组织沉默倾向显著地低于抵制者ꎻ上级支持感在组织变革认知与组织沉默倾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ꎬ上级支持感缓解了无所谓者和支持者的组织沉默倾向ꎬ却增加了抵制者和矛盾者的组织沉默倾向ꎮ宋凤宁㊀黎玉兰㊀廖姣宁«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2期集体备课促发教师PCK的逻辑理路与实践启示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ꎬ学科教学知识(PCK)又是教师知识的重要构成ꎮ集体备课的知识支撑映射了PCK的构成要素ꎬ备课过程中的知识改组与改造暗合了PCK的构筑规律ꎬ其价值指向正是PCK的有效生成ꎮ可从"教师共同体"对PCK的触发㊁"专业反思"对PCK的深化㊁"专家引领"对PCK的升华等方面理解集体备课促发教师PCK的内在机制ꎮ从PCK的视阈审视集体备课ꎬ可在"备课共同体"的有效建设㊁专业反思的有效开展㊁集体备课的"问题"意识的有效凝练等方面给我们以重要启示ꎮ发掘集体备课促发PCK的内在机制ꎬ对于PCK的领域拓展㊁集体备课的实践优化以及教师内隐知识的外化与明晰化ꎬ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ꎮ石耀华㊀张㊀良«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年第01期名著导读怎么 导关于分享式阅读教学的探索语文课程内容中的诸多"学习任务群"都聚焦在"名著"ꎮ"名著导读"从课程的边缘而进入核心地位ꎮ"名著导读"怎么"导"?分享式阅读教学便是一个重要选择ꎬ有其必要性ꎮ分享式阅读教学ꎬ需要对阅读和教学的"双流程"ꎬ以及师生"双主体"进行整合ꎬ从而把基于共同阅读而形成的教师经验㊁学生经验ꎬ名著流传中不同时期多方读者的经验ꎬ以及作者所传达的经验等都以分享机制来呈现ꎬ供学习选择和实现学生经验的内化ꎮ分享式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在:要聚焦在具体话题ꎬ要设计出合理流程ꎬ要充分发挥主体性ꎬ要重视发挥主导性ꎬ要体现多样化分享ꎬ要拓展分享的时空ꎮ分享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也给我们以启示ꎮ赵福楼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年第01期生成性教学:教学哲学还是教学范式?与程良宏博士商榷无论是从杜威的教育哲学出发ꎬ还是从罗素对哲学的定义来看ꎬ生成性教学都不符合哲学的特征ꎮ将一种自认为"正确"的东西称为"哲学"是不严谨的ꎮ教学中的生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ꎬ但还无法取代预设的地位ꎬ因此它只能作为预设的补充ꎮ主张教学应走生成路线的观点具有片面深刻性ꎬ将其定位为一种教学范式较为妥当ꎮ实现有效的生成ꎬ不在于选择何种教学方法ꎬ而在于对某种教学方法的技术性掌握程度ꎮ任何方法只要掌握得好ꎬ都是实现生成的手段ꎮ段会冬«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1期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以西部某综合型高校为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ꎬ如何将大数据技术与研究生教育管理新思维相结合ꎬ进而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水平ꎬ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ꎮ本文在阐述大数据技术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影响的基础上ꎬ重点探讨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ꎬ并以我国西部某综合型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为例ꎬ展示了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的应用成效ꎬ为大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体智能方法 -回复

群体智能方法 -回复

群体智能方法-回复群体智能方法——集思广益,引领智慧未来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种种可能性,其中群体智能方法作为一种集体协作的智能模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中括号内内容,探讨群体智能方法及其应用领域,为未来的智慧社会指明发展方向。

一、群体智能方法的概述(群体智能方法是什么?)群体智能方法是指通过多个个体之间的协作与合作,达到比单个个体更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及智能表现的方法。

它基于集体智慧的理论,将多个个体的知识、经验和判断相结合,突破了单个个体探索解决难题的局限性,进而实现协作集体的智能化。

二、群体智能方法的原理与方法(群体智能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实现?)群体智能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集思广益”,即通过众多个体的合作与信息共享,获得更精确、全面的结果。

实现群体智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之间信息共享:个体通过信息传递与共享,将各自所持有的信息与知识汇总,从而形成更全面、综合的解决方案。

2. 分工与协作:群体中的个体根据各自的专长与特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分工合作,实现协同工作的目标。

3. 社会学习与适应:个体通过共同探索、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不断适应与改进自身的行为,从而提高群体整体的表现能力。

4. 复杂网络结构:群体智能方法常常以复杂网络结构作为信息交流和协作的平台,通过构建合适的网络结构,使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并实现知识的互补与整合。

三、群体智能方法的应用领域(群体智能方法在哪些领域有应用?)群体智能方法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涵盖以下几个领域:1. 社交媒体分析:通过对社交媒体上的海量数据进行群体智能分析,可以提炼出关键信息与趋势,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2. 交通管理与智能运输:利用群体智能方法对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测与优化,提高道路利用率及交通系统效率。

3. 金融风险控制:通过建立群体智能模型,对金融市场的波动与风险进行预测与控制,提高风险管理的精确性和效果。

2852719_以用户为中心的WFB信息架构设计研究

2852719_以用户为中心的WFB信息架构设计研究

2016年第5期新闻前哨信息架构概述莫维尔(Peter Morville )和罗森菲尔德(Louis Rosefeld)认为,信息架构能帮助人们在网络和Web 环境中更成功地发现和管理信息,有效地解决用户的信息需求。

[1]周晓英将信息构建定义为:信息构建是组织信息和设计信息环境、信息空间或信息体系结构,以满足需求者理解和获取信息需求,实现他们的目标的一门艺术和科学。

[2]北京大学赖茂生教授把信息构建归纳为五个方面:(1)一个空间,信息空间,信息空间中包括各个要素(用户、内容和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形成信息生态圈;(2)两种方法,指信息构建过程采用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方法;(3)三个阶段,指完成信息构建所经过的调查分析、设计建模和实施测试三个阶段;(4)四个系统,指信息构建内容中组织系统、标识系统、导航系统和检索系统四个核心系统。

(5)五个强调,指信息构建强调用户体验、强调使信息可理解、强调体系结构、强调可用性、强调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3]此外还有很多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定义可以看出,学术界的认识尚未完全达成一致。

所有的网站都有信息架构,就好像所有的房屋都有建筑结构一样。

在只有小木屋的年代,盖房子不需要建筑师。

同样的,在Web 发展的初期,网站也没有信息架构师。

但是,就像需要有人确定“这些木头放在哪个位置”、“哪里要留出窗户”等问题一样,网站中需要有人来安排将导航条放在哪里,或者是这里有没有必要放置一个导航条。

这些选择都是需要仔细考虑的,这就是网站信息架构师所要做的。

网站信息构建是组织信息环境,帮助用户便捷地找到所需信息的一门科学和艺术,信息构建的缺乏对网站来说是致命的,对用户来说是让人沮丧的。

Nielsen 指出,在未来的5年内大约会新增长1.96亿个网站,其中90%的网站面临不能提供足够的可用性,并且严重缺乏专业的用户界面设计,从而使网站变得不可用。

信息构建的缺陷而会导致用网站有效性、易用性的降低,用户使用过程中难免遭到精神挫败,影响对网站的满意度。

新生创业者象征行为研究评介

新生创业者象征行为研究评介

1 象征与象征行为 的内涵
象征 ( S y m b o 1 )指 的是 可 以传递 意义 的任 何
新生创业者 的象征行为可 以帮助构建创业模
糊 性 环境 下 的一 种 社 会 认 知 框 架 。这对 于新 生 创 业 者 和新 创企 业 都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新创 企 业 常 常 缺 乏 各种 资 源 ,包 括 投 资 者 、员 工 、客 户 等 ,也
Ma y . 01 2 3
非常 重要 的方 式 [ 5。在 5 ] 组织 背 景 中 ,象征 指一 个
组织 的成 员用 以展 现或 外 化 组 织潜 在 的未 被他 人
B e d n r( a 2 0 1 2 ) 也 明确 指 出 ,管 理 者 在 公 司 治 理 中可 以采用 象征 行 为影 响和 引 导 外 部利 益 相 关 者 对 于组 织及 其 C E O的评 价 。象征 行 为 寻 求传 递 的
[ 中图分 类号]F 2 7 0 [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创业企业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所拥有的技 术优势和商业创意 ,很多新创企业是因为非技术
性的因素而难 以得 到市场 的认可 ,最终导致创业 的失败… 1 。创新性 的技术优势和商业想法虽然重 要, 但是其仅仅提供了创业的一张入场券。为保障
行为的内涵, 分析新生创业者象征行为与新创企
业发展 的关 系 ;为 提 高新 生 创 业 者 象征 行 为 的积
极影响效应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 了 新生创业者象征行 为的有效管理 ;最后 结合对相
关研究 的评 析 ,指 出 了未 来 研究 的方 向 ,期 望 能
企业是合法的 ,以获取资源 ,在市场竞争 中生存
新 创企业 的生存 与发展 ,新生 创业者必 须关 注创业 过程 中 的行 为 表 现。 D e l m a r 和 S h a n e( 2 0 0 4 ) [ 0 ] 指

基于系统观视角的团队边界工作研究评介

基于系统观视角的团队边界工作研究评介

基于系统观视角的团队边界工作研究评介摘要:有关团队边界的研究表明团队有效性是团队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识别团队边界所承担的多种角色,采取系统观,强调团队边界工作的内部导向与外部导向维度有助于整合团队过程研究与团队开放观研究。

团队边界工作是团队所从事的旨在建立和维持团队边界,以及管理跨团队边界的互动行为。

本文在对团队边界研究内部观与外部观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系统观指导下团队边界工作的研究同时重视内部导向与外部导向团队边界工作的发展趋势;梳理团队边界工作的内涵与分类,考察了团队边界工作的影响效应及其背景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了团队边界工作的综合影响模型,指出内部导向与外部导向协调发展的团队边界工作对于组织管理实践的启迪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团队边界工作;边界跨越;边界缓冲;边界强化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Review on Team Boundary Work Based on Systematic ViewWEI Hui-min(School of Busines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Abstract:The researches about team boundary showed thatteam effectiveness was the combined effect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f teams. Based on systematic view, identifying the multiple roles of team boundary, the present paper emphasized that team boundary work with two dimensions of internal-based & external-based helped to integrate the researches of team processes and team open view. Team boundary work included a series of interaction behaviors aiming to construct and maintain team boundary, as well as manage boundary-spanning. Grounded on the analys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viewpoint on team boundary, the present paper proposed the latest developmental trend of study on team boundary work based on systematic view. That is, recognizing both internal-oriented and external-oriented boundary work. After the conception, classification and effects of team boundary work were introduced, as well as the moderating factors for team boundary work effectiveness, the integrated influencing model of team boundary work was produced. Then the implications of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theoretical study were discussed.Key words:team boundary work; boundary spanning; boundary buffering; boundary reinforcement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客户需求的不断提高,组织日益依靠团队去解决复杂、不确定和变化的任务。

基于系统观视角的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基于系统观视角的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基于系统观视角的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韦慧
【期刊名称】《成人教育》
【年(卷),期】2011(031)003
【摘要】高职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宏观和微观、内部和外部等方面系统分析了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
干预的具体对策.
【总页数】2页(P91-92)
【作者】韦慧
【作者单位】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系,广西,柳州,545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5
【相关文献】
1.中职生性格优势在应激状态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优势潜能视角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干预对策 [J], 李婷婷;刘晓明
2.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及干预策略 [J], 朱和慧;郝金魁
3.大国工匠视域下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析——基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混合教学视角 [J], 何云辉; 张晓磊; 陈丽萍
4.大国工匠视域下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析——基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混合教学视角 [J], 何云辉; 张晓磊; 陈丽萍
5.基于监管视角的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孙少勤;邱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系统视角对智慧警务的若干思考

基于系统视角对智慧警务的若干思考

On Intelligence Polic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作者: 方韦明[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北京100038
出版物刊名: 昆明学院学报
页码: 72-77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物理系统;社会系统;技术系统;智慧警务;人工智能;耦合
摘要:智慧警务作为现代警务工作发展的创新模式,是涵盖物理系统、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三者构成的三重耦合系统结构。

物理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技术系统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则为物理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联动作用发挥良好的中介作用。

基于系统理论视角,结合智慧警务系统的三重耦合属性,从智慧警务的主体层、技术层、应用层、保障层四个层级对智慧警务的新业态系统把握,能够进一步明确智慧警务系统内部构成和整体逻辑。

基于知识工作团队的领导信任与团队有效性研究

基于知识工作团队的领导信任与团队有效性研究

基于知识工作团队的领导信任与团队有效性研究
韦慧民;龙立荣
【期刊名称】《研究与发展管理》
【年(卷),期】2009(021)002
【摘要】从团队层次分析领导信任对知识员工行为及团队绩效的影响作用.对来自高科技组织59个知识工作团队共计426份上下级配对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知识工作团队领导的信任可以显著提升团队的有效性,包括团队成员知识分享等人际公民行为的增加以及团队绩效的提高;团队领导信任还可以通过增加团队人际公民行为,进而显著提高团队绩效.
【总页数】8页(P48-55)
【作者】韦慧民;龙立荣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1
【相关文献】
1.企业员工对团队领导的信任结构研究——基于IT企业团队的研究 [J], 霍荣棉;马剑虹
2.基于知识共享调节的临时团队中团队情绪智力、团队快速信任与团队绩效的作用机制分析 [J], 王渊
3.知识工作团队的领导信任对团队学习的影响机制研究 [J], 王天凤
4.变革型领导与团队交互记忆系统:团队信任和团队反思的中介作用 [J], 王端旭;武朝艳
5.变革型领导与团队交互记忆系统:团队信任和团队反思的中介作用 [J], 王端旭;武朝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领域的系统性文献综述:本质、价值与实现

教育领域的系统性文献综述:本质、价值与实现

教育领域的系统性文献综述:本质、价值与实现
胡晓玲;韦慕春;袁民;张惠
【期刊名称】《电化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4(45)1
【摘要】系统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研究主题下的研究成果进行标准化的筛选评价和系统化的分析综合,从而实现知识整合并获得更客观的结论的研究方法。

近年来,系统性文献综述已成为国际上主流的综述研究方法,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但我国教育领域对系统文献综述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应用的规范性和程序性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本文通过追溯系统性文献综述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历史缘由和历程,探析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定义、类别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多重价值,并因循该方法的科学步骤提出其在教育领域规范应用的具体方法步骤,以期助力教育领域系统性文献综述的科学性发展与实践。

【总页数】9页(P43-51)
【作者】胡晓玲;韦慕春;袁民;张惠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应急办公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由综述、述评的本质想到的——兼析近十年目录学研究领域的综述、述评文献
2.休闲教育在大学领域的价值及运作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3.数字人文在我国档案领域
的综合应用研究:基于CNKI的系统性文献综述4.数字孪生在教育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思考——2017—2022年系统性文献综述5.干预个体选择职业教育的影响因素探析——基于1996~2022年中文文献的系统性文献综述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11总第415期商业研究COMMERCIAL RESEARCH文章编号:1001-148X (2011)11-0133-07基于系统观视角的团队边界工作研究评介韦慧民(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210093)摘要:有关团队边界的研究表明团队有效性是团队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识别团队边界所承担的多种角色,采取系统观,强调团队边界工作的内部导向与外部导向维度有助于整合团队过程研究与团队开放观研究。

团队边界工作是团队所从事的旨在建立和维持团队边界,以及管理跨团队边界的互动行为。

本文在对团队边界研究内部观与外部观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系统观指导下团队边界工作的研究同时重视内部导向与外部导向团队边界工作的发展趋势;梳理团队边界工作的内涵与分类,考察了团队边界工作的影响效应及其背景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了团队边界工作的综合影响模型,指出内部导向与外部导向协调发展的团队边界工作对于组织管理实践的启迪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团队边界工作;边界跨越;边界缓冲;边界强化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Review on Team Boundary Work Based on Systematic ViewWEI Hui -min(School of Busines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es about team boundary showed that team effectiveness was the combined effect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f teams.Based on systematic view ,identifying the multiple roles of team boundary ,the present paper emphasized that team boundary work with two dimensions of internal -based &external -based helped to in-tegrate the researches of team processes and team open view.Team boundary work included a series of interaction be-haviors aiming to construct and maintain team boundary ,as well as manage boundary -spanning.Grounded on the ana-lys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viewpoint on team boundary ,the present paper proposed the latest developmental trend of study on team boundary work based on systematic view.That is ,recognizing both internal -oriented and external -ori-ented boundary work.After the conception ,classification and effects of team boundary work were introduced ,as well as the moderating factors for team boundary work effectiveness ,the integrated influencing model of team boundary work was produced.Then the implications of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theoretical study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team boundary work ;boundary spanning ;boundary buffering ;boundary reinforcement收稿日期:2011-07-24作者简介:韦慧民(1975-),女,壮族,广西柳州人,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后,广西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16202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项目编号:10XJC630010。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客户需求的不断提高,组织日益依靠团队去解决复杂、不确定和变化的任务。

团队在组织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组织的一种重要工作方式。

虽然团队常被认为有助于提高成员的创造性和工作效率,是解决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的任·134·商业研究2011/11务的最好的方式。

但是实践却表明,并非所有的团队都能够自动发挥其潜能。

如何发挥团队工作的最佳效果,提高团队的有效性成为组织管理和团队研究的重要问题。

对于团队有效性的研究,管理学者们最初仅仅关注于团队成员构成和互动特征的影响,如团队成员的性别和年龄等表层人口学特征、知识和能力等深层特征及其异质性构成、团队互动冲突等因素对于团队有效性的影响。

随着无边界组织的发展,管理学者和实践者逐渐意识到团队与组织内外环境的密切关系,开始关注团队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与协调的作用。

在这一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普遍认可了跨越团队边界可以带给团队在信息和资源方面的好处[1-2]。

但是,随着团队边界(team boundary)变得更有渗透性。

团队及其成员面临着更高的要求[3]。

一方面,团队必须跨越边界以获得关键的资源,处理自己的产出;另一方面,团队必须缓冲自己以免受到来自于外界环境的干扰;必须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边界以划分出自己的团队空间,建立团队认同感和明确自己的独特使命。

正如Hackman(2002)[4]所指出的,对于一个团队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创建一种边界,使得外部资源和信息可以顺利进入团队,但是又足以避免团队成员构成的不确定性以及团队成员对团队结果所负责任不明确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团队边界工作不应仅仅强调开放性观点,不应仅仅强调对外的团队边界跨越活动。

正是基于此,本文从系统观视角分析,结合团队边界研究的内部观和外部观,指出团队边界工作包括外部导向和内部导向两个维度共三种不同类型,结合团队边界工作的影响效应及其中可能存在的背景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团队边界工作影响效应的综合权变模型。

有关团队边界的研究主要有两大传统。

第一类传统是基于小群体基础之上的团队工作观研究,强调团队内部的运作过程对于团队有效性的重要意义[5]。

传统的团队内部过程模型主要关注于团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作为一个背景环境影响团队成员的态度和行为[6]。

第二类传统是基于外部观的研究,即通过一个开放的视角去看待团队,关注于外部环境与团队的边界划分问题,强调跨越团队边界活动的必要性。

团队边界的研究表明,团队的有效性是团队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部因素包括团队内部特征和内部流程;外部因素则是由团队所处的组织和环境决定的背景因素[7]。

内部过程和外部过程可能实现协同增效的结果,共同作用,提高团队的有效性[8]。

所以,团队边界研究的内部观和外部观均为团队有效性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理解。

Choi (2002)[8]指出,外部观是对传统团队内部聚焦研究的一种拓展。

组织中的团队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必须积极主动响应外部环境的需求,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客户。

研究发现,团队边界跨越对于团队获取必要的信息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

Ancona (1990)[6]指出,组织中的团队具有开放性,采用面谈和问卷调查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团队外部活动的研究,识别出了团队成员所承担的外部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不同的团队边界管理策略,包括相对孤立于环境的内部建设型团队、被动环境观察的阅兵型团队以及主动投入外部环境的探测型团队。

他们发现,探测型团队绩效最高,但是团队成员的满意度和凝聚力则会受到损害。

可见,外部导向的团队边界跨越活动有助于团队获取必要的资源,给外部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反馈,但是开放观强调团队与外部环境的接触,而对团队向内的边界管理较少关注,外部导向的团队边界活动有可能导致团队凝聚力和满意度的降低。

实际上,在识别团队边界本身所承担的多种角色的基础上,采取团队边界工作的整体观将会更为有益。

本文将从系统观视角进行分析,强调团队边界工作的内部导向与外部导向维度。

这一系统观分析将有助于整合团队过程研究与团队开放观研究。

一、团队边界工作的内涵及其分类(一)团队边界工作的内涵边界(boundary)是一个多学科使用的概念。

组织管理学者常常讨论系统边界,如组织边界。

心理学家谈及心理边界,认为边界是解释自我开始和终止的地方,可以用以诊断人际关系的健康状态。

边界常被用来界定不同实体(entity)间相互分离的界限,包括物理、时间、情感、认知以及关系等方面的界限[9]。

边界理论(boundary theory)指出,个体创造和维持边界,是使环境得以简化和秩序化的一种有效方式[10]。

团队边界包括物理边界与心理边界。

团队物理边界主要强调的是团队成员的实际构成、团队工作的物理环境等。

而团队边界对于团队有效性产生更为重要影响的是团队的心理边界。

团队心理边界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渗透性。

团队心理边界的构建与强化需要建立在团队成员相互信任与沟通的基础之上,通过团队共同价值观与使命的明晰而形成的“我们团队”的认知界定。

团队边界工作(team boundary work)是团队总第415期韦慧民:基于系统观视角的团队边界工作研究评介·135·所从事的旨在建立和维持团队边界,以及管理跨团队边界的互动行为[11]。

团队边界工作的实施主体正日益由团队外部的组织管理层转到团队自身[12]。

团队开展边界工作的主要目的可以分成两个方面:第一,对外而言,获取信息和资源,管理团队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第二,对内而言,保护包括团队成员的时间与精力在内的团队内部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13],同时,维持团队内部的边界,以保证团队成员对于自己所承担任务的持续承诺以及团队归属感[14-15]。

(二)团队边界工作的分类Faraj和Yan(2009)[11]指出,团队边界工作是一个多维度的构念。

根据团队边界工作的目的和行动内涵的不同,团队边界工作主要包括三种不同的类型,即边界跨越、边界缓冲以及边界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