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学与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书目
亚里士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人民

文学出版社,1979年。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理论批判传统》,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贝西埃、库什纳、莫尔捷、韦斯格尔伯主编:《诗学 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Raman Selden,1985. 王国维:《人间词话》。 周扬:《文学的真实性》。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1950年代开始文学“反映论”的定于一尊。以群主编的《文学的
基本原理》社会生活对文学起最终的决定作用,同时,文学能动 性地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生活背后的规律和本质。 1980年代作为工具论文艺学反拨的“审美论”的兴起。批判‚工 具论‛的文艺学,强调文艺学学科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调文学 对心灵世界的表现。 90年代,“能动反映论”走向了审美论与反映论的某种辩证综合。 正命题: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再现生活;反命题:文学是作家的心 灵或本能表现;合题: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 审美反映,是表现与再现的有机结合。文学既是‘反映’,又是 ‘创造’。
第一节 什么是广义的文学“再现”
文学: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
世界:人类的所感受的整体
生活。 文学与世界。 文学与生活。 文学再现生活。 (1)文学侧重于再现客观的外 在现实生活。摹仿,狭义的 再现。 (2)文学侧重于再现作家的主 观心灵世界。言志缘情。表 现。 (3)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新历史主义” 的文学“再现” 观念
理论假设:“没有任何一种
话语可以引导我们走向固定 不变的真理,亦没有任何一 种话语可以表达不可更改的 人的本质。” 历史不过是一种真实性的幻 想,它也是一种文本因而也 是可以阐释的。 历史与文学具有互为文本的 关系。 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权力、 文学与身份、文学与意识形 态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再现”作为文学基本问题的机 制
“文学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包括几个方面:
其一,文学是否以及能否“再现”世界(外 在的与内在的,客观的与主观的)? 其二,文学应该“再现”哪个世界:客观的 物质世界、社会现实,还是主观经验?两者的 关系又是如何的? 其三,文学通过什么与世界建立联系? 文学之所以能“再现”世界,在于这二者之间 存在着“异质同构”性。
第三节 中国文学思想中的文学-世界关系
一、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的文学-世界关 系论 二、中国近现代文学思想中的文学-世界 关系论 三、中国当代文学思想中的文学-世界关 系论
一、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的文学-世界关系论
“言志说” :《毛诗序》 :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 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 而形于言”。情——志—— 言”形成了诗性触发的前后 相续环节,“情”要经由 “志”的中介才能形于“言” 从而成为“诗”。 “缘情说”:诗歌是“吟咏 情性”的产物,它所能“再 现”的是“物我合一”语境 之中的情感性能和状态。诗 歌抒情既要“随物以宛转”, 也要“与心而徘徊”,追寻 “物我交融、和谐默契的最 高境界”。
“为人生而艺术”与“为艺术而艺术 ”
文学研究会主张“为人 创造社主张“为艺术的
生的艺术” ,以写实的 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积 极探索人生的意义和社 会的出路。以茅盾、叶 圣陶等为代表。这种主 张与当时救亡图存的历 史情境是不可分的。这 是西方现实主义在“五 四”时期中国的变形延 续。
艺术” ,以郭沫若、郁 达夫等为代表。强调 “艺术所追求的是形式 和精神上的美” ,“艺 术总要先打破一切客观 的束缚,在自己的内心 中找寻出一个纯粹的自 我来”。这种文学主张 是西方近代浪漫主义文 论的中国翻版 。
“语言论”转向与文学“再现”观的质 变
西方的语言论转向:世界的
本质是语言。 结构主义者否定文学与世界 的对应关系。文学(语言) 不能再现和表现自然世界和 社会世界,也不能表现心理, 文学(语言)构成、建构了 世界与经验。 解构主义:语言符号实际上 完全是自我指涉的,它不可 能指涉它之外的东西,这就 是所谓“能指的游戏”的真 正内涵。
自然主义要求原原本
“浪漫主义”与“现代派 ”的文学“再现”观 念
浪漫主义作家偏重于
现代主义文学是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世纪
抒发自己强烈奔放的 主观感情,着重描写 自己对事物的内心反 应和情绪体验 按照作者理想中的样 子反映生活。写奇人、 奇事、奇境。崇尚自 然。
末兴起于西方文坛艺术 观点和方法并不完全一 致的许多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强调表现主体 的深层心理真实,包括 直觉、梦幻、下意识、 无意识、变态心理等, 并把此种表现推向极端, 使生活本身的形态和时 空顺序变得无足轻重。
第二节 西方文学思想中的文学-世界关系
古希腊时期的文学‚再现‛观念
西方近代文学思想中的文学‚再现‛观
念 西方现代文学思想中的文学-世界关系 论 西方当代文学思想中的文学-世界关系 论
摹仿说
德谟克利特 :艺术是对
自然之摹仿。 柏拉图 :摹仿自然的艺 术是“影子的影子”。 亚里斯多德:“史诗和 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 及大部分双管萧乐和竖 琴乐——这一切实际上 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 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 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 所采的方式不同。”
文学再现社会现实


1933年,周扬在《文学的真实性》一 文奠定了文学反映论的现实主义文论 基石。他指出“文学,和科学、哲学 一样,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和认识,所 不同的,只是文学是通过具体的形象 去达到客观真实的”,这是一种“社 会的真实”,因此,现实主义之路就 是“文学的真实之路”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召 开,次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他提出: “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 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 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文艺作品 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 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 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 带有普遍性。”“文艺来自于生活又 高于生活”确立了现实主义文论的主 导性地位。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 的文学“再现” 观念
现实主义文学反映论。
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本地复制生活现象, 呈现和复制。 ‚真实感就是如实地 文艺能揭示社会生活的 感受自然,如实地表 内在本质。使用典型化 现自然‛。 的方法,塑造典型环境 中的典型人物。 反对任何想像、艺术 加工和修饰和主观性 作家的思想倾向一般通 过形象与情节自然地流 用生物学观点看待人, 露出来。再现中有表现。 研究人和人生。 文艺能显示真理。
文学与世界:对话性的交往
生活世界
(主体间性的) 读者们
(文化间性的) 文化历史 互 文 性 (文本间性的) 文本群
(主体间性的) 作者们
符号· 语言· 话语
“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类运用符号构建起来文化 体系,文学只是人类运用符号的特殊方式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生活世界是语言建构而 成的(生活世界——语言),语言是文学的物质媒材 (语言——文学),人又是运用语言符号的动物 (人——语言),如此一来,语言也就必然成为文学 “再现”世界所必经的中介。 文学就是一种“话语的艺术” 。文学作为话语活 动是指一定的“说话者”与一定的“受话者”,通过 “本文”在特定“语境”中所展开的“沟通”活动。 文学与世界之间的“对话交往”也就被充分展开。 “文学话语”要通过语言而达到“超语言性”,从而 进入审美的自由境界。
第三章
文学与世界
本章学习要点
(1)理解广义的文学“再现” 观念。 (2)了解古今中外与文学“再 现”观念范畴密切相关的学 说:“摹仿说”、“镜子 说”、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唯美主义、自然主义、“作 者中心范式”、“文本中心 范式”、“读者中心范式”; “言志说”、“缘情说”、 “有我之境”(“写境”)、 “无我之境”(“造境”)、 “为艺术的艺术”、“为人 生的艺术”;“主体间性”、 “文本间性”、“复合间 性”。
意象说:《周易》“立象尽
意”。王弼《周易略例》: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 言。”意——象——言的再 现层次。 意境说:刘禹锡 :“境生于 象外”。司空图提出“象外 之象,景外之景”、“味外 之味”、“韵外之致”等, 虚实相生、以实生虚的“意 境”。 “言”的意义。“尽意莫若 言”“得意需忘言”。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
我之色彩。冯延巳《鹊踏枝》: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 千去’,秦观《踏莎行》: “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 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 者为我,何物为物。陶渊明“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元好 问《颖亭留别》: “寒波澹澹 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 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 必邻于理想 。“情与景、意与象、 隐与秀的交融与统一”.
思考和练习
1.文学再现 2.摹仿说的再现观 3.镜子说 4.现实主义的再现观 5.浪漫主义的再现观 6.自然主义的再现观 6.现代主义的再现观 7.能动反映论 8 文学话语 9 文学间性
1.什么是广义的文学 “再现”? 2.从古代到近代西方 文学再现观是如何发 生和发展的? 3.如何理解文学与世 界的对话性关系? 4.语言在文学再现中 占据何种重要的地位
弹歌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
镜子说
艺术师法自然。达· 芬奇: “画家应该就像一面镜子,
经常把反映的事物的色彩摄进来,前面摆着多少事物, 就摄取多少形象”。塞万提斯:作家“所有的事都是 摹仿自然,自然便是它唯一的范本;摹仿得愈加妙肖, 你这部书也愈见完美。” 艺术胜过自然。“画家应研究普遍的自然,就眼睛所 看到的东西多加思索。”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 借主人公来教导演员要“拿一面镜子去照自然”,他 认为“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 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 展的模型” “镜子说”坚信文学能够如实地反映世界,达到真理。
中西文学“再现”观的差异
中国文论追求‚物我合
一‛与西方文论‚主客 两待‛的特质形成某种 对称性。 东方的文学艺术还是 ‚带有伦理、宗教成分 的综合的文化价值领 域‛,与西方自律性文 学和独立文学场域的特 定形态形成对比 。 西方文学所‚再现‛的 总要落到外在现实或内 在现实的‚实处‛,而 中国古代文学所‚再现‛ 的则最终蹈于神秘底蕴
唯美主义的“再现”观
提倡‚为艺术而艺
术‛,以装饰、韵味 为特征的形式美高于 一切。 不是艺术摹仿生活而 是生活摹仿艺术。根 本颠倒了传统文论关 于‚原本‛和‚摹本‛ 关系的界定。
“作者中心”范式 的文学“再现” 观
“作者中心‛范式中的现代文论,大致包括象
征主义、表现主义、直觉主义、精神分析文论 等若干文论类型。 ‚作者中心‛范式文论的共同特质在于:从 ‚作者中心‛的角度出发来考察‚文学-世界 关系‛问题,主要倾向是将文学视为一种幻象、 直觉或白日梦境,把主体的直觉、表现、乃至 原欲作为文学的根本动源,认为文学的正是这 种人的本能冲动的产物,文学所能‚再现‛东 西也不过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