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导学

合集下载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是高中政治教科书中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有效地教授这门课程,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道德和法律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已经成为教育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一种“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探这种模式:一、概念介绍“五环导学”教学模式是指将学习内容划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前瞻视界、启迪思维、践行体验、归纳总结和策略应用。

在每个环节中,教师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这种模式是一种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方法,适合于道德与法治等实践性课程的教学。

二、具体内容1.前瞻视界:在这一环节,教师会通过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新闻报道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启迪思维:在这一环节,教师会运用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例如提问和思维导图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程内容,加深对道德和法律知识的理解。

3.践行体验:在这一环节,教师会通过小组活动或课堂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课程内容,在实践中深入理解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应用。

4.归纳总结:在这一环节,教师会引导学生对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对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深刻理解,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5.策略应用: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道德和法律知识应用于生活中,通过讨论和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

三、优点分析1.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在“五环导学”模式下,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学习到不同的知识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效果。

2.注重实践体验:在“践行体验”环节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所学知识的应用,增强了对道德和法律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学生来说,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会面临到课程知识繁杂、学生爱好不同等问题,从而难以达到教学效果。

因此,提出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对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非常重要。

“五环导学”模式是一种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高效教学模式。

该模式将课程的学习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前置导学、知识提供、实践探究、案例展示和反思总结。

这个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第一环节:前置导学前置导学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

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通过介绍课程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等,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并激发课程探究的热情。

同时,老师还可以利用工具或活动进行预习,例如有关课程的文本文章、图片、视频等素材,或者是一些课堂角色扮演活动、情景模拟等。

第二环节:知识提供知识提供环节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该环节涉及到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递和知识吸收。

老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例如讲解、课堂讨论、问答互动等,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道德和法律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实践探究实践探究环节旨在让学生将课程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体验和探究,理解课程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效果。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体验式的活动,例如实地考察、实践操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道德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四环节:案例展示案例展示环节是对课堂知识的应用、实践和探究的体现。

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道德法律案例,例如道路交通事故、消防安全事件等,让学生在理论基础上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中总结出有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第五环节:反思总结反思总结环节是课程的抽象与总结。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是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它的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许多学校在教学中存在教材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探索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五环导学”教学模式是由中国教育家朱莉亚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包括了“导入环境、问题导入、知识导入、实践导入、评价导入”五个环节。

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导入知识、进行实践和评价反馈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和动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借鉴“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主动获取知识、进行实践探究,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1. 导入环境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视频、图片或者讲述相关案例等方式,创设一个生动、鲜活的教学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简短的引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认知的预期和期待。

当教师要讲解《道德与法治》中的“公民道德”内容时,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相关的新闻报道或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公民道德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

2. 问题导入在导入环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或者几个贴近学生生活并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慢慢建立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框架。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五环导学”,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力课堂

“五环导学”,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力课堂

“五环导学”,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力课堂作者:潘宇方来源:《师道·教研》2019年第09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着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现象和问题。

而这些现象和问题与教师没有更新教学观念、钻研高效的教学模式颇有关系。

我校针对上述问题,倡导“五环导学”构建活力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课改,为教师们提供了一种参考价值高、操作性强的教与学的载体,使课堂充满活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道德修养和法治水平。

一、“五环导学”、活力课堂概述1.“五环导学”、活力课堂的内涵解读“五环”,指课堂教学的五个教学环节,即前置学习,活力导入;精讲析疑,活力突破;互动交流,活力展示;分层训练,活力点拨;拓展总结,活力升华。

“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学—导”“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活力课堂,应该是目标明确的、多元的课堂;是科学、高效的人本課堂;是有效整合并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课堂;是自主探究的课堂;是合作分享的、开放的课堂。

将“活力课堂”与“五环导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相结合,让活力课堂具备“激情趣、突自主、活思维、重过程”四个基本特征。

学生是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进入课堂,活力课堂不但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尊重差异、坚持真实的本真课堂,是回归教学常态的生本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生命活力得到有效发挥的课堂。

2.“五环导学”活力课堂的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五环导学”活力课堂梯度性、逻辑性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环节一:前置学习,活力导入。

根据导学案创设的问题情境,独立思考、完成相应问题,找出疑难,做出标识。

活力素材导入,情感渲染,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环节二:精讲析疑,活力突破。

高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环节一的基础上,学生对上课内容有了大致了解,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疑难问题,把力用在刀刃上,避免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上,学生为解决预习时发现的疑难问题,听课的专注力提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和教师可以采用“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五环导学”主要包括五个环节:导入、概念澄清、知识扩充、实践演练和归纳总结。

首先是导入环节,即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个道德或法治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导入环节要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程内容上来,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下来是概念澄清环节,即对课程中的概念进行解释和澄清。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概念是学习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或者使用图表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解释,让学生能够将概念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第三个环节是知识扩充环节,此环节是深入学习课程内容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相关知识,介绍相关案例,或者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学习效果。

实践演练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意识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境任务或者案例来让学生实践运用所学的道德和法治知识。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演绎法庭审判等活动,让学生在场景中体验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最后一个环节是归纳总结环节,此环节是对整个课程学习进行归纳和总结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或布置作业等方式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所学内容,并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导和建议,以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所改进。

通过“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教师也需要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为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做好铺垫。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学生对这门课程往往缺乏兴趣,效果不佳。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出了“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第一个环:激发兴趣。

道德与法治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但很多学生对此缺乏兴趣。

在教学中应该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故事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道德与法治的电影片段,或者进行互动游戏,让学生参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第二个环:强化记忆。

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常常容易忘记所学的知识。

为了加强记忆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通过不断的反复强化,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增加记忆的深度。

第三个环:培养分析能力。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需要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的学科。

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情境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进行合作和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第四个环:提升应用能力。

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为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问题解决,从而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五个环:评价反馈。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从而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其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帮助其理解社会规则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然而,这门课程往往被学生视为枯燥无味的课程。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一位教师提出了“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五环导学”主要包括五个环节:预热环节、导入环节、拓展环节、实践环节和反思环节。

在预热环节,教师通常通过漫画、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某一话题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在导入环节,教师会引导学生思考某一问题,并展示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在拓展环节,教师通过文献阅读、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挖掘某一话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实践环节,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如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活动。

最后,在反思环节,学生需要再次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注重启发式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展示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融合多种教学手段。

预热环节采用漫画、图片、视频等形式,导入环节则采用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拓展环节则采用文献阅读、案例分析等形式,实践环节则采用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得到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再次,贴近学生实际。

通过实践环节的设计,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反思环节则让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经验出发,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总之,基于“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可以使《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更加生动、有趣、实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不断的成长和提高。

高中课堂教学模式参考

高中课堂教学模式参考

一、“五环导学”的课堂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一种品质1.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

3.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4.教学的效益在课堂,要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做到“堂堂清”。

5.靠课下“抢时间、压作业”来提高成绩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

二、“五环导学”的基本要求:全力推进课改,打造高效课堂1.统一两个认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出路;只有改革才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成为高效劳动。

2.抓住两个关键:加强“课堂教学设计”,将其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加强“学案编写的设计”,使学案成为学生活动的载体。

3.明确三个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落实”为基本模式;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以“提高成绩”为落脚点。

4.保证三条最低线:教师纯讲授的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最后2分钟必须留给学生自我整理、消化、吸收。

5.落实三个必须:必须有学生自学的环节;必须有明晰的课堂教学设计(环节);必须进行当堂训练(当堂清)。

三、“五环导学”的基本程序:定向自学——合作研学——展示激学——精讲领学——反馈固学(一)定向自学1.目标: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2.操作:教师展示本课题学习目标(投影或黑板),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学习任务和所要达到的要求,把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问题,指导学习自学“问题”,调控学生自学的行为。

3.要求:(1)指导学生自学,要让学生“五明确”。

①明确学习的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无论是一次性自学,还是分几次自学,每次自学前都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或范围)。

②明确自学的方法。

例如;看书,是围绕问题看书,独立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与邻位讨论或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③明确用多长的时间完自学内容。

④明确自学应达到的标准。

⑤明确自学完后的考核办法是什么。

小学数学“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流程

小学数学“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流程

2014年第12期“目标管理、自主质疑、互助探究、交流提升、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简称“五环导学”数学学习模式。

“五环”是指数学学习中的五个环节,分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完成。

这种学习模式能够有助于促进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这与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课中学习的具体流程图如下:“五环导学”数学学习模式是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前提下,以学生学习为主的一种数学学习模式,它重在学生自学、课堂互助探究、交流提升、教师点拨和当堂训练。

“导学”是指借助学案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数学学习运用“五环导学”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学案”平台以导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实现高效教学向高效学习的转化。

在“五环导学”模式中,学案的质量和使用是关键的因素。

教师课前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彻底把握教材、把握学生,注重搜集多种资料,在尊重学生实际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分层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写要精细且容量要适中。

一、目标管理环节导学案要提前一天下发。

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指导,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在学案导学的帮助下,开始初步自主学习。

下面以《复式折线统计图》(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为例,说说“五环导学”的流程与要领,明确教师课前准备事项及学习卡的内容(如图1、2)。

教师课前要抽查学案,了解学情,小学数学“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流程■程凤图1图2高效课堂44All Rights Reserved.2014年第12期二次备课,以学定教,制定出课堂学习的新目标。

课堂上出示课堂学习目标,在学案导学的帮助下,学生开始进一步的自主学习。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卡内容可以如图3所示。

学习目标还将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最后让学生对课堂表现和效果进行评价。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课,通过学习道德和法律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采用“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五环导学”模式包括教前导学、教中导学、教后导学、延伸导学和评估导学。

教前导学是指在教学前引导学生预习,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和要点。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阅读相关文章或让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中导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教后导学是指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或写一篇课后小结等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一些扩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拓宽学习面。

延伸导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有关道德和法治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警察局等地方,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加深对道德和法律的理解。

评估导学是指通过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评估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了师生互动和学生主体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延伸导学和评估导学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环导学打造高效课堂

五环导学打造高效课堂

“五环导学”打造高效课堂近年来,峰峰矿区职教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新课程改革为抓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立足点,以有效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深化新课程改革,以“五环导学”课堂模式规范课堂教学,全面有序推进了职业高中课程改革。

所谓“五环导学”高效课堂模式,即: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合作交流;展开思维、点拨提升;课堂总结、形成网络;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此模式突出两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以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

构建六项有效教学策略:先学后讲、三讲三不讲(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及时矫正反馈、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删除无效教学环节。

在“五环导学”高效课堂模式引领下,新课程理念日益被教师所认同并逐步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追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学校被评为邯郸市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区青年教师岗位技能练兵竞赛先进单位。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校被教育局授予“教育教学先锋旗”、“教育科研先锋旗”。

教师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评比,成绩颇丰:张贵艳被评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张丽敏荣获“河北省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刘雁被评为邯郸市师能标兵;王会云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说课比赛二等奖、邯郸市中等职业学校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张亚军获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康跃勇获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说课比赛一等奖,安新强、曹彦斌获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说课比赛二等奖;赵月哲、王彦彦、王晓娟、梁月霞参加邯郸市教学技能大赛获邯郸市教学标兵。

贺石桥中学五环导学新课堂

贺石桥中学五环导学新课堂

贺石桥中学“五环导学”新课堂教学模式简介一、课堂理念:以“学”为中心:围绕“学”基于“学”设计“学”教为“学”二、课堂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创建快乐、高效课堂。

三、课堂要求:目标明、过程优、活动实、反馈勤、讲练精、效果好。

四、课堂原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学教互动、精讲多练。

五、教学流程:(一)导学(3分钟):即确立目标、引导学习。

就是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问题或明确学习任务。

采用多种方式激情导入,指导学生认知、理解,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最求心智的渴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自学(10分钟):独学即带疑自学,合作探究。

1、学生带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会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最后由师生共同解决。

2、教师深入学生,加强指导,最大限度的发现并记录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从而确定“教”的针对性。

(三)助学(20分钟):对学1、学生展示(12分钟):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的交流互动,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

2、点拔助学,释疑解难(8分钟)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切入,有效点拨,注重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做到“学生的主动构建”与“接受学习”的有机结合,对所学知识渗透理解,全面掌握。

(四)测学(7分钟):即归纳练习,检测学情。

教师出示训练题,要求学生独立按时完成。

注意设计练习有针对性,有梯度,典型性,注重对当堂所学内容的检测、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确保优等生得到提高,中等生得到发展,学困生不掉队。

(五)延学(5分钟):即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教师设计的拓展练习,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以达到延伸学习的效果。

课堂主要活动形式: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点拨助学——当堂测验——拓展延伸“五环导学新课堂”模式操作要求一、备课要求备课中把握如下环节:1、熟悉课标对各年级段的具体要求。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引言《道德与法治》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难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名为“五环导学”的高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初探,并探讨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五环导学”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特点,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能动性为出发点,通过“知识导入、概念讲授、案例引导、问题探究、思想总结”五个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这一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采用“五环导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对“五环导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二、“五环导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1. 知识导入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事例或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一些涉及到道德和法治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这些议题的思考和讨论,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概念讲授在进行概念讲授环节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案例或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在讲解法律的概念时,可以通过一个案例来阐释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理解所学内容。

3. 案例引导在进行案例引导环节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现实问题,引发学生对道德和法治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在讲解“公民的法律义务和权利”时,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案例,如交通事故、邻里纠纷等,让学生对相关的法律问题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一、什么是“五环导学”教学模式?“五环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由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提出的教学方法,它是基于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研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该模式以“导学”为核心,分为“前学准备”“自主学习”“导学检测”“导学辅导”“后学总结”五个环节,形成了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教学方式。

二、“五环导学”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1.前学准备“五环导学”教学模式中的“前学准备”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正式学习前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课前对相关的道德问题或法律知识有所了解,从而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2.自主学习在“五环导学”教学模式中的“自主学习”环节,学生将以小组形式或个人形式进行知识的主动获取和整合。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来深入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并从中感悟、领悟相关的准则和法治精神。

3.导学检测“导学检测”环节是“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之一,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检测。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堂测验、问答等形式,检测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导学辅导提供依据。

4.导学辅导在“五环导学”教学模式中的“导学辅导”环节,教师将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导学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明确认识。

5.后学总结1.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五环导学”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和实践者,能够主动去获取、整合和应用相关的知识。

对“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思考“五环导学”教学模式,是在教师引导的前提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设计学习过程,通过“定向自学、合作研学、展示激学、精讲领学、反馈固学”五个环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则作为助学者,给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构建学习的平台,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调整教学,并且鼓励和支持每个学生的学习。

“五环”分别是“定向自学---合作研学---展示激学---精讲领学---反馈固学”五个教学环节,那么,每个环节的内涵是怎样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一、定向自学——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心向,通过自主学习,初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此环节可以分为“定向”和“自学”两个部分,其中,“定向”可以理解为明确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向。

“自学”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新知的过程。

(一)定向教师通过提问、追问、讲解、观察、指导等方式,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或学习经验,评估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学生则通过回忆、思考,调动已有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与新知建立联结。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复习旧知,创设情境,为新知识的学习进行衔接铺垫,同时导入新课,出示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复习旧知,衔接铺垫。

教师通过提问、追问或讲解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起到过渡、铺垫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复习内容时要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复习内容与新内容之间的联系要密切,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通道,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的学习是需要情境的,因此新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创设恰当的情境,在情境的作用下激活学生的思维,酝酿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 出示目标,明确内容。

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状态。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让学生明确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摘要】本文初探了《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然后在我们详细讨论了“五环导学”模式的提出、具体内容、应用案例、效果评价以及优势。

在我们总结了“五环导学”模式的启示和发展前景。

通过对这一高效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教学模式、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提出、具体内容、应用案例、效果评价、优势、启示、发展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道德和法治问题,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准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法治观念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完全满足这一需求,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课堂效率较低。

有学者提出了“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道德和法治课程的优化升级,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深入探讨“五环导学”模式的提出、具体内容、应用案例、效果评价和优势等方面,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该模式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和发展该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意义道德与法治是当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教育领域也一直关注着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法治教育的推广。

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传授道德和法治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选择和法治观念,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研究“五环导学”模式的意义在于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丰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法论,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通过对该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五环导学”模式的提出“五环导学”模式是一种旨在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的高效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目前很多学校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单一、学习方式呆板、教学效果不佳等。

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我们提出了“五环导学”教学模式,以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这门课程。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教学《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和故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以及错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理解什么是道德,为什么需要遵守道德规范,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除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我们还要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通过讲解宪法、法律和法规,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的重要性,知道法律对于社会的作用,知道违法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我们还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法治精神,明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作用,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实地参观、案例研究等方式,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真实的事例和现场的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主动学习。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四、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在教学《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社会视野。

通过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现状,感受社会风情。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为将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了巩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成果,我们可以采取小测验、作业、考试等方式,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指导。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初探《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高效的教学模式1. 引言1.1 背景介绍《道德与法治》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课堂教学呆板、教材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界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中“五环导学”模式备受关注。

“五环导学”模式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理论的高效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学习过程。

这种模式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五个环节,即问题导入、知识铺垫、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和问题解决,使学生在不断实践中耳濡目染,提高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实践中,“五环导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好评,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面临着如何有效传授这些知识和理念的难题。

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五环导学”高效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模式,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分析,有助于揭示其中的机制和原理,为教师们提供更科学、更系统的教学指导。

通过研究“五环导学”模式,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认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着重探讨“五环导学”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旨在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促进教师们在这一领域的专业发展和提升。

【研究意义】2. 正文2.1 “五环导学”模式介绍“五环导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结合了道德与法治领域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该模式以“五环”为框架,分别是“道德要求、主体责任、行为规范、法律规定、制度保障”这五个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环导学”新课堂基本操作流程贺石桥中学肖胜强“五环流程导学”新课堂模式,简称“五环导学”新课堂,在学校“竞和”文化理念的引领下,注重教学环节的宏观调控,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

其基本的操作流程是:情境导入,认定目标→方法指导,自主学习(独学)→合作交流(对学、群学),探求规律→点拨诱思,质疑解惑→课堂评价,拓展巩固。

课堂的基本环节和教学中的师生活动如图所示:一、情境导入,认定目标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导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并通过诊断学情与学生共同明确本堂课堂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1.情境导入五环导学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优质的导课正是激发学生良好状态的开始。

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性的提问,鲜明直观的实验模型和精彩的游戏、图表、幻灯等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来创设新、趣、奇、疑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达到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和学习动机的目的。

优质高效的情境导入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针对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使之与教学内容构成有机的内在联系,不可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同时,创设的教学情境还要符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兴趣差异等实际情况。

(2)重视关联性。

运用导课的各种方法时,要注意各学科教材本身的系统性。

要以旧知识为前提,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使导课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结合,揭示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旧知识通过新授加以扩展和深化。

(3)突出直观性。

情境导入时要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为基础,引入新知识,要让学生从浅显简明的事例中发现问题,进而从问题着手,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其积极思维和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4)富有趣味性。

新课的导入不仅要新颖独特,引人入胜,使其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令学生耳目一新,而且要有风趣,通过充满情趣的导课,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认定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本节课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是每一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制定教学目标前必须做好对学生预习效果的诊断,以充分把握好学情,确保教学目标能够准确地反映本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二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有层次性,要适合全体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

三是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注意知识的掌握,还应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发展。

四是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简明扼要,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

(2)目标的设计和投放方式。

在目标的具体制定方法和向学生的投放方式上,教师应当灵活把握,不宜过于呆板。

教学目标可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提前设计,也可以根据对课堂预习的诊断随堂生成;可以由教师自行设计,也可以师生共同研究制定。

目标展现的方式也应该要灵活,既可由投影展示,也可以口述;既可以由教师向学生展现,也可以让学生归纳出示;既可以是问题式的,也可以是提纲式的。

二、方法指导,自主学习-独学、对学这一教学步骤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并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回指导,督促学生自学并了解自学的效果。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选择恰当的方法,或阅读文本,或演算例题,或自主实验,或查阅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自学,并记录自学中的收获和疑点。

1.方法指导在自主学习这个环节中,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

方法选择恰当合理,操作过程就会事半功倍,如果方法选择不当,可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走不少弯路。

因此,在学生自主独学、对学学习之前,教师对其进行恰当的方法指导是必要的。

教师在方法指导上的操作一般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明确性原则。

教师对于学生做出的指导,要讲清讲明。

用哪一种方法去学习,用哪种方法去探究,用哪种方法去计算,都应当使学生理解透彻,不可以教师讲了半天,学生仍然是一头雾水。

(2)开放性原则。

指导要明确,并不是要求学生必须使用哪一种单一而具体的方法。

我们提倡学习方法具有多样性。

因此,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可以提出明确的思路,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

也可以指出明确的思考方向,让学生自己定思路、选方法。

(3)实时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并不一定完全放在自主学习之前,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做出实时的指导。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整合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不同的形式,根据学习的内容或其它因素的作用可以选择思考、探究、实验、讲座、做习题、实践感悟等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这里既包含了学生对未知的探索,也允许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知识记忆或能力训练。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可要求学生边看书边思考,通过做标记、划线、批注、摘要、归纳等明确重点,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作学习笔记。

自学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能自己解答的问题由自己解答,能自己归纳的问题由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作好记录,以备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发现、分析、比较、概括、记忆、想象、探索等,解决问题。

三、合作交流,探求规律-小组学习这一教学步骤的主要任务是学生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展开组内和组际间以及全班的互动交流。

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学困生的质疑和优秀生的帮扶进行求异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对自学中的认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在这一步骤中的主要作用是参与到小组交流中,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展,并引导学生开展全班交流。

这一教学步骤又可分为两个环节:1.组内交流按既定的组员职能分工开展组内讨论,由一人作自学成果汇报,然后由组长组织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讨论,达成共识,同时由小组记录员整理记录讨论结果,准备小组汇报。

此时教师深入其中一两个小组参与合作讨论,监督组员的发言是否均等,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否协调等。

2.小组展示在充分进行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定3—5个学习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

其它小组可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

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要尽可能把不同的观点、做法呈现出来。

四、点拨诱思,质疑解惑-群学这一步骤中,教师对合作学习中尚存在的疑点、难点和遗漏点进行整理归纳,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文本、观察、操作,并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碰撞,再次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达成教学目标。

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这一步骤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和讨论后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以及遗漏的主要知识点。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已经掌握的问题,即使是教师认为是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也不需要再次重复,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注重探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知识点的教学,而是注重教给学生逻辑思维方法,从联想和思维迁移中,归纳和演绎推理中,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设计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再次思考、探索、分析矛盾,找出已知与未知,现象与本质,新与旧之间的矛盾。

释疑时,还可根据需要,组织学生讨论,把讲解的内容转为讨论题。

这样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开阔思路,加深印象,深入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并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表独立见解的胆量和表达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课堂评价,拓展巩固这一教学步骤中,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课堂学习的过程和目标的达成度,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强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1.课堂评价这里所说的课堂评价不等同于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而是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态度、方法及知识达成度的总结反思。

这一环节中,应当运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得失,使之体验成功,建立自信。

进行课堂评价时注意以下几点:(1)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课堂评价的主体。

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态度、兴趣、毅力、方法以及思维能力等进行总结反思,使之学会正视自己,既看到成绩,又看到不足,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评价,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学习更加具有持久性。

另外,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适当的点评,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我反思,从而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参与学习活动。

(2)激励评价与挫折评价相结合。

激励评价对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发挥自身能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评价中,教师应当注重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亮点,以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满意的点头、会意的微笑、亲热的手势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充分的肯定。

但也应当针对具体情况适当指出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让学生在感受到挫折的同时发现、纠正错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整体评价与个别评价相结合。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整体评价。

同时,课堂评价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尤其是课堂上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提高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拓展巩固这一教学步骤旨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有梯度的变式练习,充分考虑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习题的设计应当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层次性。

习题的设计应当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优秀生和学困生的能力,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呈坡度,出层次,既要设计基础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习题,又要设计对基本题有较大变化的习题,还要设计思考性、创造性方面要求较高的习题。

同时可以根据习题的难度,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还可以设计开放性较强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有所收获,以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强烈探求新知识的愿望。

(2)实践性。

知识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因此,教师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设计应用性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趣味性。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强化的作用。

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主动持久地投入到练习中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