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教学 新浙教版 八下科学 第三章第1节 空气与氧气
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一)教案 (新版)浙
②红磷必须过量,完全消耗掉集气瓶内的氧气;
③不能用木炭、硫粉等代替红磷。
四、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不易溶于水。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五、氧气的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硫燃烧实验
【实验操作】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分别观察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 O2 SO2
【注意事项】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⑤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细铁丝燃烧时放热使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⑥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
【思考】铁丝在空气中与纯氧中点燃的现象差别。
八、氧气的制取
(1)双氧水制氧气:
a.实验原理:
H2O2H2O O2
【化学方程式】3Fe+2O2 Fe3O4
【注意事项】
①用砂纸把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是为了除去细铁丝表面的杂质。
②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把细铁丝绕在火柴上,是为了引燃细铁丝,使细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④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1《空气和氧气》教案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1《空气和氧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1章《空气和氧气》。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气的组成与性质,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空气的组成,了解氧气的性质与用途,学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组成演示仪、氧气瓶、火柴、集气瓶、滴定管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现象。
2. 空气组成的学习:例题讲解: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空气的组成。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空气中氧气、氮气等成分的体积分数。
3.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例题讲解:讲解氧气的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以及氧气的用途。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演示:教师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并解释实验原理。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拓展:让学生探讨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组成2.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空气中氧气、氮气等成分的体积分数。
(2)简述氧气的性质及用途。
(3)描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2. 答案:(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氮气约占78%,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2)氧气具有助燃性、氧化性等,用途包括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利用滴定管、集气瓶等实验器材,通过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根据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的变化计算氧气含量。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第三章第1节 空气和氧气-第2课时
日期周次课时 / 课题 3.1空气和氧气-第二课时教材解读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初步懂得用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通过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广泛用途。
2.了解氧气是空气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和人类生命最息息相关的部分。
重点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
难点各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及实验现象的描述。
学情教学准备课件,教案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1、这个用具有什么用途?这是氧气袋,用来临时急救病人。
2、氧气的用途由什么决定的呢?氧气的性质哪氧气的性质又由什么决定的呢?氧气的结构二、新课教学:我们用什么研究方法来研究氧气的性质呢?实验法、观察法等1、思考讨论:如何从医用氧气袋中分装到集气瓶中呢?1.向上排空气法(瓶口向上)这跟氧气的什么物理性质有关?(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2.排水法这又跟氧气的什么物理性质有关?(氧气不易溶解于水)讨论: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还是倒放在桌上?(正放)2、自主阅读学习,完成任务一氧气1.观察一瓶氧气的颜色和状态。
2. 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氧气飘进鼻孔,闻一闻它的气味。
结论:氧气是一种___色___味的气体3.你能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了吗?氧气的物理性质:①.氧气是一种_无__色_无__味的气体②._不易_溶于水③.密度比空气_略大__④.低温下可液化成_淡蓝__色_液_体,也可凝固成_雪花_状_蓝_色_固_体4.如何检验氧气?a.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产生的现象。
_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你能得出了氧气又具有什么性质?氧气支持燃烧(助燃性)b.如何观察化学反应?反应前物质颜色状态是怎样的?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过程中有哪些现象?反应后生成物质颜色状态又是怎样的?3、仔细观察,完成任务二:磷和氧气反应硫和氧气反应4、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三:1.用镊子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成发红状态,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现象。
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 第1节 空气与氧气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1节空气与氧气1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
3、了解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的利用2学情分析空气的组成作为与生活实际结合较紧密的内容,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主要是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空气中有水、二氧化碳的证据及通过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利用。
【学习难点】:实验测定氧气的体积。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活动1:寻找空气存在的证据:(小组讨论)活动1:寻找空气存在的证据:(小组讨论)1、2、 3、那么你知道或猜测空气中会有哪些成分?活动2【活动】活动2:寻找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证据演示课本P34实验1,学生观察思考:提示:无水硫酸铜的颜色是。
遇水变成。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
原因。
你还有另外的证据: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中含有。
活动3【活动】活动3:寻找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的证据活动3:寻找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的证据演示课本P34实验2,学生观察思考:通过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打气,观察到的现象是。
变浑浊的速度怎么样?。
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中含有。
含量较。
(多/少)你还有另外的证据:活动4【活动】活动4:寻找空气中含有氧气的证据活动4:寻找空气中含有氧气的证据演示课本P34实验3,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两根线香燃烧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你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中含有,而且含量较你还有另外的证据:除了上述物质以外,空气中还有没有其他物质,空气的成分还有哪些?阅读P35空气的成分:、、、、等思考: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那么,氧气在空气中占有多大的比例呢?活动5【活动】活动5: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活动5: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演示课本P35实验1、2、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思考:(1)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观察到:(2)火焰熄灭后,振荡集气瓶,打开夹子,观察到,瓶内水位;消耗的气体跟剩下的气体的体积比约;(3)实验说明经过科学家们的精确测定:(体积比例)活动6【讲授】空气的组成:活动7【练习】2.1《空气》课内检测1、空气的成分(占)、(占)、除此之外还有:、、。
新浙教版八下科学3.1空气与氧气
氧气的制取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分解过氧化氢(H2O2)[加入二氧化锰 (MnO2)] 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 (MnO2)的混合物 加热高锰酸钾(KMnO4)
探究:过氧化氢(H2O2)溶液制取氧气
步骤一: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 是否复燃? 现 象: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能燃烧
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 气燃烧
探究
为什么燃烧的程度不一样
• 问题:学完氧气的性质后,为加深 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 如下实验,根据实验你能回答有关 问题吗? • 实验:(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氧气 (原理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 ),正放 在桌上备用。 • (2)取一瓶氧气,倒立过来后再拿 走玻璃片,并立刻把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瓶内(如图A所示),发现木条 复燃,说明氧气具有 助燃 性。 (3)取另一瓶氧气,按图B的方式把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也复 燃了,且比A中更 燃烧更旺 说 明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所以盛 氧气瓶应瓶口向 放置。 上
霓虹灯的颜色
灯色 气 体
玻璃管颜 色
大红
深红 金黄
氖
氖 氦
无
淡红 淡红
蓝
绿
体积分数:氩80% 氖20 %
体积分数:氩80% 氖20 %
淡蓝
淡黄
紫
体积分数:氩5% 氖50 %
无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3、氧气的用途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态) 颜色:
状态: 无色 气体
气味: 无味 水溶性: 不易溶于水,1L水只能溶解30ml氧气 密度: 比空气大,为1.429g/L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节空气与氧气知识点详解、题型、练习
空气与氧气一、空气的主要成分(一)空气的主要成分(1)空气组成成分探究:(2)空气的利用:(1)O2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也叫助燃,常用于焊接、切割金属等方面。
(2)N2:a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较稳定。
b用途:灯泡中充氮气可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充入氮气可防腐;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液氮可以做冷冻剂,医疗上用液氮冷冻麻醉或冷藏人体细胞组织等。
(3)稀有气体:a氦、氖、氩、氪、氙和氡等气体的总称,是混合物。
b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
c用途:常用作保护气;做光源(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测定原理:在一个密闭容器内,用一种足量的易燃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固体,使容器内压强减小。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倒吸入密闭容器内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装置图3、实验现象:A 、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有大量白烟产生。
B 、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4、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5、化学方程式: 4P + 5O 22P 2O 56、注意事项:a.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b.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c.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在实验前,导管应预先注满水,(否则测量结果偏小)e.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f.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2、可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体 点燃积。
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
7、实验拓展:改进教材实验的弱点,使实验结果更精确,使实验更环保:如下面的这些装置,图①可以通过凸透镜聚光点燃集气瓶内的白磷,避免空气污染;图②~⑥都是在装置内点燃红磷或白磷,且容器有精确的刻度,能更精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节-空气与氧气(第三课时)
氯酸钾
1种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1.判断下列反应中,哪些属于化合反应? ①④
哪些属于分解反应?③⑤ ①氢气+氧气 点燃 水
②木炭+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铁管夹夹在试管口1/3处
导管伸入不宜太长,大概1cm左右
便于气体排出
先用酒精灯外焰 均匀加热,后将 火焰集中在药品 处加热
防止受热不均 使试管 破裂
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 后再收集
以防收集到的 气体不纯
导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1、为什么加热前,试管外壁要保持干燥。 2、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灯芯不 能碰到试管。 3、结束时,热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③水 通电 氢气+氧 气
④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钙
碳酸氢钙
⑤碳酸氢铵 加热 氨气+水+二氧化碳
⑥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水
将糖放入水中形成糖水,这是不是化合 反应?为什么?
不是化合反应。因为化合反应一定是 化学反应,而糖溶于水形成糖水时并没有 生成其他物质,是一个物理反应。
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请回答: ⑴指出编码仪器的名称: A 酒精灯 ,B 试管 ; C 铁架台 ,E 水槽 。 ⑵如果反应物是高锰酸钾,则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其作用是 防止高锰酸钾晶体进入导管,引起堵塞 。 ⑶加热反应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刻是气泡冒出均匀时, 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正 放,原因是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⑷反应结束时,应先 撤去导管,后 熄灭酒精灯 ,其目的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1节 空气与氧气
2.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保鲜;
3.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4.用作致冷剂,医疗上常用液氮冷冻麻醉或 冷藏人体细胞组织
稀有 化学性
气体
质不活 泼
1.霓虹灯内充气,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 出不同颜色的光;
2.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氦气)用 于医疗麻醉(氙气)等
O2
切割或焊接金属的焊炬
N2
充入氮气食品包装袋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总体积的1/5。
其他实验装置:
19世纪末,科学家又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空气里还有氦、 氩、氙等稀有气体。
交流讨论
1.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红磷,用木炭代替红磷是否可行? 为什么?
不可以。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瓶内 气压有效减小。
2.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呢? 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思考:你能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了吗?
氧气的物理性质: 1.氧气是一种_无___色_无___味的气体;
2.不__易__溶于水;
比空气密度(1.293克/升)略大;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
-218℃ 此温度下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 -183℃(在1.01×105帕下) 此温度下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实验探究
1.观察一瓶氧气的颜色和状态。 2. 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氧气飘进鼻孔, 闻一闻它的气味。 氧气是一种_无__色_无__味的气体。
1.向上排空气法(瓶口向上)。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2.排水法。 (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3.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还是倒放在桌上? 正放。
化学式 结构 溶解性
密度 熔点 沸点
O2
分 类 非金属单质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1《空气和氧气》教案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1《空气和氧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1章《空气和氧气》。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气的组成与性质,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空气的组成,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学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与用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如集气瓶、燃烧匙、火柴、水槽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铅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燃烧的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提问:“蜡烛为什么能在空气中燃烧?”2. 知识讲解:(1)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课本,了解空气的组成。
(2)氧气的性质与用途:讲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支持燃烧等,并介绍氧气的用途。
3. 例题讲解:讲解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如红磷燃烧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单的填写。
5. 实验演示: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数据。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组成2.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实验报告单,内容包括实验现象、数据记录与分析。
2.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性质,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规范2. 数据分析与处理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引导4.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验操作规范1. 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应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强调注意事项,确保学生了解实验原理。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 第一节 空气与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空气与氧气(第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②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②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③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④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⑤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空气的成分【教学难点】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导学案2. 教学仪器:集气瓶、烧杯、玻璃管、橡皮软管、弹簧夹、燃烧匙、橡皮塞、胶头滴管、酒精灯、水槽、火柴、红磷、蜡烛。
【教学预设】【师】:我给大家带来一瓶宝贝,这里面是什么?猜猜!(【生】:空气)【师】:你身边有空气吗?(【生】:有空气。
)【师】:口说无凭。
你能用一只塑料保鲜袋或用一个集气瓶来证明我们身边是有空气的。
······【师】:举手!身边的塑料袋,想想办法。
【师】:有同学证明出来了吗?【生】:打开塑料袋,……鼓起来了。
【师】:鼓起来的就是空气。
你把看不见的空气转化成了一种鼓起来的现象,从而证明空气的存在,对吗?很好!请坐。
板书:空气→ 存在 →(转化)现象证明【师】:空气真的存在!刚才这位同学把空气转化成一种可以看到的现象,从而得以证明。
这就是我们证明空气存在的一种思路!——转化。
你能用这个集气瓶收集一瓶我们教室的空气吗?想办法。
可以动用你身边的所有材料帮助自己收集教室内的空气。
动脑筋,看自己桌上的器材。
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装满水,倒出来,盖上毛玻璃片。
……【师】:想出办法来了吗?来,你们刚才是怎么收集的?说说思路。
【生】:我们先把集气瓶灌满水,把里面的可能是其它地方的空气先排掉,再把水倒掉,那么里面就是教室里的空气了。
【师】:很好!也就是说,你们认为这瓶空气是从我们教室外面带来的,并非这个教室内的空气,而我们要求收集的是我们教室内的空气,所以利用装满水的办法(教【师】动手操作演示),接着把这一瓶水倒出来,结果里面收集到的是一瓶我们教室内的空气,是吧?(【生】:是!)【师】:这实际上利用了一种替换的思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空气与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规律。
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碳、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同时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实际,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三、难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四、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因为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他们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刚刚开始,处于盲目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做到系统、准确的描述,是需要老师逐步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讲义:第3章-第1节-空气与氧气(1)-空气成分、氧气测定、空气利用
第1节空气与氧气---空气的成分、氧气测定〖要点整理〗一.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 21% 0.94% 0.03% 0.03%二.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空气内压强减少,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文字表达式:磷(P)+ 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2.装置如右图:3.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4.实验结论: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5.操作不当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不当的操作对测定结果的影响1.装置气密性不好,反应结束后有部分空气进入广口瓶(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小于1/5体积(偏小)2.红磷的量不足小于1/5体积3.烧杯中的水不足小于1/5体积4.未冷缺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小于1/5体积5.实验前导管内未充满水,使导管内空气进入广口瓶小于1/5体积6.广口瓶内的燃烧匙及红磷占据一定体积小于1/5体积7.氧气未耗尽,红磷就停止燃烧小于1/5体积8.点燃红磷后燃烧匙伸入缓慢,导致瓶内部分空气逸出大于1/5体积9.弹簧夹没有夹紧乳胶管,燃烧时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大于1/5体积10.用Mg代替红磷大于1/5体积11.用蜡烛、C、S、Fe、Cu等代替红磷水不流入,无法测定。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例题解析〗例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C.该实验可以说明N2难溶于水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分析与解答: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错误;B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错误;C实验中当装置内进入水以后,氮气依然能够存在,说明氮气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D红磷的量不足时,燃烧时就无法将瓶内氧气全部消耗掉,进入水偏少,无法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1《空气和氧气》教案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1《空气和氧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1课《空气和氧气》。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气的组成与性质,氧气的性质与作用,以及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物质世界的空气》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理解氧气的性质和作用,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与作用,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计算,氧气性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组成模型,氧气瓶,火柴,集气瓶,滴管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单,计算器,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登山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呼吸困难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分析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3. 随堂练习:(1)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实验方法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实验操作:用滴管和集气瓶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1)介绍空气的组成,解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讲解氧气的性质和作用,阐述氧气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5. 知识巩固: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空气组成和氧气性质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他气体:0.03%2. 氧气的性质与作用支持燃烧促进呼吸维持生命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空气的组成及其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解释氧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 答案:(1)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水蒸气和其他气体占0.03%。
八年级科学下册 3.1 空气与氧气(第1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空气【教学目标】1.根据经验了解空气的常见成分。
初步判断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2.了解二氧化碳、氧气、水的检验方法,感受物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规律。
3.初步学习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能运用旧知识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组成、三种气体的检验及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因。
【教学准备】ppt课件药品:无水硫酸铜粉末、冰块、澄清石灰水、木条、氧气、红磷、器材:滴管、表面皿、烧杯、打气筒及皮管、锥形瓶、酒精灯和火柴、燃烧匙、集气瓶、导管及止水夹、水、记号笔【设计说明】从知识结构来看,空气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从能力培养来看,从生活经验入手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设计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看,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科学,进一步激发了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培养了观察现象、设计方案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即使没成功或没条件完成实验也应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接观察到实验现象,还要通过一串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提供思考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本节课包含了两部分,即“空气的成分——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氧气含量的测量”、“空气的利用——几种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第一节:空气与氧气1.常见气体和物质的检验①二氧化碳(CO2)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氧气(O2)的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水(H2O)的检验:能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2.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3.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 21% 0.93% 0.04% 0.03%特点相对固定成分可变成分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测量原理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红磷(P)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O2),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集气瓶内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3)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广口瓶加入少量水,将剩余瓶子容积用记号笔分成5等份。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并观察现象。
③分燃烧后(等火焰熄灭),振荡广口瓶直至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①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5)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6)注意事项:(1)装置不漏气(2)红磷应足量(3)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7)思考与讨论:(1)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红磷,用木炭代替红磷是否可行?为什么?答:不可以。
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
而红磷燃烧生成的是固态的五氧化二磷(P2O5),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
(2)在这个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①红磷的量不足或燃烧不充分,没有完全消耗掉氧气。
②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基教育个性化教学授课教案
教师:居建忠学生:时间:
,放热,生成物是白色
双氧水分解制氧气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
:适合制取固体加热或者固体和固体混合加热型。
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目的:防止冷凝水倒适合制取固体和液体或者液体和液体反应生成的气体,试管可换成锥形瓶或者圆底烧瓶,
装置2:固液制气装置
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
【注意】导管应尽量伸到烧瓶底部,目的:排尽空气
实验操作(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有气泡冒出,或者手撒开后导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大,
装置收集硫化氢
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晶体制取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填序号)。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O2)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它在土豆块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