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因及影响
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商业银行改革
一、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概述1979年,我国批准第一家外资银行—日本输出人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
1981年,中国批准设立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
1985年,有关部门允许在厦门、珠海、深圳、汕头和海南经济特区设立外资银行。
1991年,配合浦东开发,批准上海对外资银行开放。
1992年,又批准沿海7个城市对外资银行开放。
1998年7月,中国宣布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机构的地域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在任何城市设立机构。
2001年,中国正式加人WTO ,并且承诺入世2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入世5年内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
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灵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人民银行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外资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
此后,外资银行明显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主要的进入方式包括:开设更多的分支机构,参股中资银行以及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其中,参股中资银行成为近年来外资银行进入的最常用方式(见表1)。
截至2005年6月末,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8家外资银行在中国大陆设立了170家分行,24家支行及24家法人机构,其中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机构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李声祥摘要:2001年以来,按照WTO 的相关协议规定,我国逐渐放开了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一系列管制,外资银行趁势纷纷扩大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和业务范围,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日益深化。
本文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的动因及对国内银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对国内商业银行改革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外资银行;中资银行;银行业改革为132家。
外资银行的总资产为6597亿元,占国内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例为1.91%,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二、外资银行进入的动因分析作为企业,银行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利润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这也是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的必然要求。
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
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外资本对中国市场的兴趣越来越高涨。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壁垒的降低、国际贸易的加速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这对中国的经济和商业环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国外资本的进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国外投资者往往具有先进的技术、市场经验和管理模式,通过资本和人才的引入,可以促进中国企业和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例如,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大力投资,为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推动了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崛起;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也使得中国的饮料市场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此外,国外资本的进入也可以刺激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推动市场的迅速发展和逐渐成熟。
另一方面,国外资本的进入也对中国的经济和商业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国外资本的进入可能会带来一些环保和劳动力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如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2012年深圳华为裁员事件等,这些事件让国外投资者重新审视了自身在中国市场上的战略和生产模式。
其次,国外资本的进入也加速了国内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对于一些小企业和中小企业而言,生存竞争的环境也更加艰难;同时,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就业问题。
最后,国外资本的进入还有可能带来一些文化冲击和贸易摩擦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中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应对。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应制定出一系列政策来调整和引导国外资本在中国市场上的投资和经营。
首先,应加强监管,保证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求外资企业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和规定。
其次,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公平竞争的监管机制,保证国内和国外企业的公平竞争权利。
最后,应大力推行自主品牌战略,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避免过度依赖国外资本。
总之,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和商业环境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和负面影响。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外资陆续涌入中国市场。
外资作为一股强大的经济力量,其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可谓是深远而复杂的。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经济、文化和社会。
一、经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首先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外资可以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企业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外资还可以促进中国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增加市场竞争,促进价格竞争,使消费者受益。
同时,外资还可以为中国带来巨大的外汇收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但是,除了带来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也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例如,外资的迅速扩张可能会导致某些行业的垄断,削弱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另外,外资可能会把一些价格竞争力弱的国内企业挤出市场,给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在引入外资的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产业政策和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的公正和竞争。
二、文化:外资的进入也会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
外资引进的文化产品和消费模式会对传统的中国文化产生冲击和影响,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转型和现代化。
同时,外国文化也会对中国年轻一代产生影响。
相信许多人都有看过美剧、日剧、韩剧的经历,这些作品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国际文化的交流,加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
然而,外资并不一定是文化的完全功臣。
随着外资的进入,一些国内企业更迭,本土文化渐渐消失。
去年,就有不少网友痛斥国内某热门电影剧院舞台衍生“代开场”,批评这种从外国文化引进、人云亦云、单调埋伏的文化环境。
三、社会:外资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文化上的影响,它还会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外资的进入可以促进员工和企业的素质提升。
在外资公司成长起来的员工,大多是在外资公司学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因此,可以预见,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外资公司逐渐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梦想。
但是,正如刚才所提到的,外资进入也可能导致某些行业的垄断,从而引发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对社会造成影响。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外资的流入对中国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既有积极的贡献,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积极影响1.提升经济实力外资的流入可以带来大量的资金,促进中国的经济实力提升。
外资可以用于各种领域的发展,比如制造业、服务业、能源等。
同时,外资的引入也可以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有助于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增加经济的创新和竞争力。
2.促进就业和人才引进外资的流入不仅可以带来资金,还可以带来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和高素质人才。
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扩大业务规模,需要聘用大量的员工。
此外,外资企业在全球有很多的高级人才,为中国企业带来了高端人才的引进和知识的转移。
3.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外资在中国设立工厂生产出口商品,可以促进中国的贸易发展,扩大中国的出口规模。
外资企业带来的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了中国的产品质量和制造水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更好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二、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挑战和问题1.技术转移不充分尽管外资的流入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但是技术转移仍然存在问题。
外资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竞争优势,通常不会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完全转移给中国企业,这导致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技术瓶颈。
2.竞争加剧随着外资企业的不断进入,竞争加剧。
中国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很难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3.环境和社会问题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带来了一些环境和社会问题。
部分外资企业在华生产过程中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导致环境污染和职工权益遭受侵犯等问题。
三、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对策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保护中国企业的利益和加强技术转移,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对于外资企业的合法技术转移,政府应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同时加强对违反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为的处罚力度。
外资银行的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影响和对策分析
外资银行的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影响和对策分析【摘要】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带来了积极和消极影响。
外资银行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和创新思维,推动了我国银行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市场份额的争夺和监管不平衡等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我国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制度、提高自身竞争力、拓展金融服务领域等方式来有效化解。
建立合作与交流机制也是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重要途径。
在未来,我国银行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与外资银行合作共赢,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建议政府部门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鼓励外资与本土银行开展更多合作,形成良性循环。
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外资银行的进入,实现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外资银行、进入、银行业、影响、机遇、挑战、应对策略、合作、交流、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经历了长足的发展,逐渐走向国际化和市场化。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外资银行开始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对我国银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资银行以其先进的金融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外资银行的进入,不仅丰富了我国银行业的市场格局,提升了银行业的竞争力,还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但与此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也对国内银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应对外资银行的进入成为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应对策略以及建立合作与交流机制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研究,为我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并针对这些影响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分析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市场份额、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外资银行进入及影响的理论综述
外资银行进入及影响的理论综述【摘要】国内外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及影响的文献众多,且基本饱和。
本文从进入动因、进入行为以及进入效应的基本思路出发,对国内外的理论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发现国外对于外资银行进入及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早,且更倾向于理论研究,而国内的文献大多从实证角度出发,在国外理论的基础上具体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及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外资银行进入行为进入效应一、外资银行的进入动因研究1、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较早关于外资银行的进入动因的理论是追随客户理论,1984年Aliber提出外资银行的跨国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是为本国企业的跨国投资和经营继续提供金融服务,跨国公司的发展为外资银行的渗透提供了直接的刺激。
20世纪70年代,Buckley、Cason和Rugman等人提出了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是在市场不完全性(主要是信息的不完全性)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交易费用理论来分析金融机构的扩张行为。
金融机构为降低交易费用,通过扩大经营范围来创造内部交易市场,从而导致内部化市场的不断扩大,其直接表现为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
1976年邓宁首次提出了生产折中理论(OLI理论),该理论将金融机构跨国经营所要考虑的因素分为三类,即所有权优势(O)、内部化优势(I)和区位优势(L),只有具备了这三种优势,金融机构才有动力进入海外市场。
目前OLI 理论是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动因的重要工具。
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动因的另一个理论是规避风险理论。
该理论认为外资银行之所以选择海外市场,是为了通过资产的多国分布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国内的相关文献主要研究的是影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宏观和微观因素,一般是从实证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理论研究相对较少。
2、国内外实证研究综述作为研究外资银行进入的经典理论,OLI理论(生产折中理论)经常被作为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
Papaioannou(2005)的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规模同东道国的制度性因素呈正相关,准入制度的放宽是外资银行大量进入的重要原因。
外资银行研究报告
外资银行研究报告外资银行研究报告概述外资银行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外国金融机构控股或独资经营的银行。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也逐渐增强。
本报告将从外资银行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历史背景外资银行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上海,当时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外国银行的进驻。
20世纪初,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外资银行被国有化,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发展现状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范围涵盖了零售银行、公司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总资产规模达到了2.5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2.4%。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虽然不大,但其在高端客户和跨境业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优势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全球资源优势:外资银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和业务网络,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金融服务。
2. 高端客户优势: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客户主要集中在高端客户和跨境客户,这些客户对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和个性化要求较高,外资银行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3. 跨境业务优势:外资银行在跨境业务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性,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跨境金融服务。
挑战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份额不足: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与国内银行相比存在一定的劣势。
2. 法律法规限制: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受到一定的法律法规限制,例如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数量和业务范围都受到限制。
3. 人才引进难度大: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人才引进难度较大,这对外资银行的业务发展和竞争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结论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外资进入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与挑战
外资进入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与挑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国资本逐渐涌入中国金融市场。
外资进入对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外资进入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和挑战,并分析我国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以实现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一、影响1. 促进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推动了中国金融市场向世界开放的步伐。
外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参与,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2. 引入先进的金融理念和技术外资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金融理念和技术,这些经验和技术的引入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外资进入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向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借鉴并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
3. 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外资金融机构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中国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外资进入促使本土金融机构提高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推动金融市场向着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挑战1. 风险管控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可能带来跨境风险传导的问题。
如何有效管控这些风险,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是中国面临的首要挑战之一。
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金融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2. 经济颠簸的外溢效应外资进入可能会加剧中国金融市场对全球经济的敏感性,外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冲击。
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减少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
3. 竞争压力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无疑会对本土金融机构带来竞争压力。
本土金融机构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应对挑战1. 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提高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和监管要求,加强对其经营行为的监督,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外国控股中国银行详解
外国控股中国银行详解
外国控股中国银行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多个方面的影响和因素。
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
1. 外国投资中国银行业的背景和目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外国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兴趣逐渐增强。
一些外国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通过收购、参股或合作等方式进入中国银行业,旨在分享中国经济的增长机会、拓展业务范围、提升品牌影响力等。
2. 外国控股中国银行的影响:外国控股中国银行可能会带来一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积极影响包括引入外资、增强银行资本实力、推动银行业务创新和提升服务水平等。
消极影响包括可能对国家金融安全构成威胁、影响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加剧银行业竞争等。
3. 监管政策:中国政府对外国投资中国银行业有一定的监管限制和审批程序。
例如,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需要经过银保监会的审批,并符合相关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等方面的监管要求。
此外,外资银行还需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规经营。
4. 实践情况:目前,一些著名的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已经在中国银行业取得了重要的地位。
例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都已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并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与中国本土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
此外,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如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也通过参股或合作等方式进入了中国银行业。
总之,外国控股中国银行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话题,涉及多个方面的影响和因素。
政府、监管机构和业界需要密切关注其发展动态,
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外资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外资可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带来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和创新,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外资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两方面展开探讨。
一、外资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1、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可以为国内经济带来更多的投资和资金,提高了投资规模和水平,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外资企业还可以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为中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外资企业的进入为中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外资企业的高薪和福利待遇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加入到外资企业中,而且随着外资企业产业链的扩大,带动了更多的中小企业和就业岗位的产生,从而缓解了中国就业压力。
3、对中国市场进行了优化和升级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不仅为中国带来了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也带来了先进的产品和服务。
外资企业通过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可以对中国市场进行优化和升级,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追求,推动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
二、外资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1、挤压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往往会与国内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挤压了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特别是在某些行业中,外资企业往往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导致国内企业难以与之竞争。
2、对国内经济的掌控权有所影响某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会对国内经济的掌控权产生一定的影响。
他们掌握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且在中国市场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从而导致了对国内经济的掌控力度减弱。
3、环境和社会影响一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可能会对当地环境和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一些行业中,外资企业对环保和公共利益问题的态度等问题与国内企业不一致,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结语: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样的,它既带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1、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呈上升态势2001年外资银行总资产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为2.38%,2016年外资银行总资产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为1.29%,将近下滑1.09%。
虽从2009年到2011年有上升趋势,但近几年整体呈下滑走势。
我国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整体呈上升走势。
2007年,在华的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为12525亿元,直到2015年底,在华的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增长到26820亿元。
由此可看出,我国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平均每年增长率高达20%,2010年的同比增幅达到了29.13%,2011年的同比增幅达到了23.60%,2015年同比下降3.94%,其余各年均处于增长态势。
2、外资银行的营业性机构的数量与分布地域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营业性机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且完全取消对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及对象的约束以后,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涌入了中国市场,这使得外资银行的竞争环境更加自由。
2006年,外资银行在华的营业性机构就总数仅为224家,2016年,外资银行在华的营业性机构就总数为1044家,短短十年时间,就增加了820家。
且呈不同程度的增长。
对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地域分布,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成功设立了27家外商独资银行、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和1家中外合资银行,其中包括了14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有68家分别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121家分行,我国的27个省份的70个城市都设立了外资银行的营业性机构。
由于大多数外资银行都想要扩大在华金融服务的范围及区域,在中西部、东北及二三线城市都设立了分支机构。
尽管如此,外资银行地域分布的整体趋势还是倾向于上海、深圳、北京、广州等经济条件发达的地域。
(3)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较稳定据统计结果,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性比较稳定,并且符合我国银监会划定的标准,从2014年至2017年每年波动幅度较小。
外资流入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外资流入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外资流入是指外国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国内的经济活动中。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资流入对国内经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外资流入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外资流入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1. 促进经济增长外资流入可以带来更多的投资和技术,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外资企业通常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同时,外资流入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就业增长,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进而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加,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2. 扩大出口市场外资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销售网络,通过与国内企业合作或直接投资设立生产基地,可以帮助国内企业打开更广阔的出口市场。
外资流入不仅可以提高国内企业的出口能力,还可以带来更多的外汇收入,增加国内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3. 促进技术创新外资流入通常伴随着技术转移和创新活动。
外资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或与国内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这对于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外资流入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1. 资源外流外资流入可能导致资源外流,即一些关键资源被外资企业掌控和占用。
这可能会导致国内企业在资源获取方面受限,影响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外资流入还可能导致国内产业结构失衡,过度依赖外资企业。
2. 不平等竞争由于外资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技术优势,他们在与国内企业竞争时往往处于不平等地位。
这可能导致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甚至被迫退出市场。
不平等竞争还可能导致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受限,影响国内经济的长期发展。
3. 金融风险外资流入可能带来金融风险。
外资投资的流动性较高,一旦外资撤离,可能导致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不稳定。
此外,外资流入还可能导致国内经济过度依赖外资,一旦外资减少或撤离,可能对国内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的影响及我国银行业的对策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的影响及我国银行业的对策作者:h 点击次数:1123摘要: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银行加快了进入我国市场的步伐,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着重探讨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外资银行; 挑战; 对策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大多是基于两种动因,一是大量外资公司来到中国投资,外资银行为了更好地服务其客户而追随其的脚步来到中国;二是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外资银行基于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能够提供差异性服务,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而进入中国市场。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的速度也随之加快。
根据二零零八年中国银监会年报和二零零八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所提供的数据,截止到二零零八年年末,中国已经有来自全世界46个国家和地区的196家银行开办了237家代表处,12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28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157家分行),2家合资银行(下设5家分行和1家附属机构)和2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
此外,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75家银行也在华设立了116家分行。
同二零零四年末只有188家营业性机构数相比,零八年末已经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到了311家,四年间增长了165%,资产则从零四年末的5823亿元增长到零八年末的13448亿元,增长了231%,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比则从零四年末的1.85%增长到零八年末的2.16%,各项相关的主要指标均高于银监会的监管要求。
由此可见,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在短短的几年间可以说是完成了初步的布局。
二、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挑战1、在业务方面外资银行的进入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
中资银行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较为同质化,相比较之下,外资银行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多样化的服务和金融产品,能够做到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个性化服务,吸引了众多的客户。
用SWOT方法分析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
用SWOT方法分析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正在以多元化的手段争相进入我国市场。
面对中资银行强大的竞争力,外资银行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宏观环境下的机遇威胁,才能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标签:外资银行优势劣势机遇威胁一、外资银行发展现状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纷纷涌入我国,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从2007年4月起,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北京分行正式向本地居民开办人民币业务。
外资银行机构逐渐增多,业务不断扩大。
在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和金融服务需求面临广阔发展空间的背景下,外资银行正在多元化融入中国金融体系。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2009年4月到5月对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四地的外资银行进行了调查,发现一些较早在境内设置法人机构的外资银行正在扩大规模,发展势头良好,并且已经在人民币储蓄业务中获益,但是也有一些银行表达了对市场份额会下降的担忧。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有优势也有劣势,有机遇也有挑战。
本文主要用SWOT方法对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二、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优势分析1.特色的业务经营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外资银行普遍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较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混业经营,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与一身,在技术手段创新和衍生金融产品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其业务种类丰富,包括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个人理财业务、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电子银行等多项业务。
外资银行的成本管理严谨,有完善的内控制度、成本管理核算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其成熟完善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服务设施、高质量的服务质量必定会吸引国内客户,抢占国内市场。
2.金融创新能力强金融创新是提高银行竞争力的关键。
外资银行金融工具种类繁多,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金融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强。
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对金融产品的客户结构、客户需求进行深入了解,设计差异化服务和产品,取得差异化优势。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跨国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跨国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跨国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崛起引发了广泛讨论。
本论文旨在研究跨国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对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银行纷纷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
这不仅会给中国的金融体系带来新的机遇,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挑战。
本论文将详细探讨跨国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跨国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1.市场竞争加剧跨国银行的进入增加了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
他们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金融技术,能够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使得中国本土银行被迫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加快推进金融创新,以吸引更多客户。
2.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跨国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对中国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跨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更为敏感。
因此,中国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学习借鉴跨国银行的先进经验。
3.人才竞争加剧跨国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将为中国银行业带来更多国际化的人才,并与本土银行进行激烈的人才争夺。
中国银行业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以应对跨国银行的竞争。
三、对策研究1.提升金融创新能力为了应对跨国银行进入带来的市场竞争,中国本土银行需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利用科技手段,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2.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中国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借鉴跨国银行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建立更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控机制,提高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中国银行业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聘请国际专家和引进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因分析——外资银行管理分析之二
外资银行管理分析之二
■郑 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要】 摘 在全球金 融 日趋 开放 的大
背景 下 ,跨 国银 行 不断扩 张 自己的 阵
场 缺 陷 , 国 银 行 必 须 通 过 其 信 息 和 客 跨
( l n l wig ” 论 等 等 。这 些 理论 Ci tol n )理 e f o
是 邓 宁 的 “ 衷理 论 ”IO 理 论 ) 折 ( L 。这 一
理 论 最 早 产 生 并 应 用 于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需 要 , 随 客 户 进 入 中 国 市 场 , 其 客 跟 为
户提 供 比 中 资银 行 更 加 完 善 的服 务 , 以
领 域 , 来 有 关 学 者将 这 一 理 论 延 伸 到 后 跨 国公 司领 域 和 跨 国 银 行 领 域 。根 据 这
户 资 源 优 势 的跨 国 界 延 伸 . 织 内 部 市 组 场 来 保 存 其 特 有 优 势 。商 业 银行 跨 国经 营 与 整 个 国 家 经 济 的 对 外 战 略 有 着 紧 密 的 关 系 , 行 业 作 为 一 种 虚 拟 程 度 较 银 高 的经 济 形 式 , 论 如 何 对 实 体 经 济 都 无 存 在 着依 附 关 系 , 体 经 济 对 外 投 资 的 实 增 长 必 然 会 带 动 商 业 银 行 跨 国 经 营 的
银 行 往 往 出 于 为 其 所 在 国 客 户 服 务 的
、
跨国银行进 入东道 国动因 的一
般分析
对 跨 国 银 行 进 入 一 般 动 因 的 研 究 很 早就 在理 论 界 展 开 。最 主 要 的成 果就
源 、 泛 而 高 效 的 银 行 网 络 、 国 经 营 广 跨
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政策调整
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政策调整外资是指来自国外的投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就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调整进行探讨。
一、外资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1. 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外资的大规模流入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资金资源。
这些资金被投向了各个领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外资的引进不仅填补了国内投资的不足,还促进了国内消费、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2. 增强了中国产业竞争力引进外资为中国企业带来了重要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外资企业以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了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提升。
这种技术借鉴和交流促进了中国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 促进了就业和收入增长外资的引进对中国就业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外资企业的进入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中国的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外资企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供应链的扩大,促进了产业链条上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
4. 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外资的引进加速了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更加现代化、环保、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由传统制造业向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转变。
二、政策调整和支持外资发展1. 改善了外资准入环境中国政府逐步放宽了外资准入限制,鼓励外资企业在更多领域投资和合作。
减少了外资企业的审批手续,提高了办理效率,给予了更多的市场准入权限。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中国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了更加健全的法律体系,加大力度打击侵权行为,提升了外资企业的信心和保护措施。
3. 提供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为了鼓励外资的投资和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比如提供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外资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强了其竞争力。
4. 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平竞争环境中国政府加强了市场监管和公平竞争环境建设,保障了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近年来,中国的外商投资备受关注。
外资的到来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外国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
一、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1. 促进经济发展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
对于企业来讲,外资带来的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早在1980年代末期,中国在吸收外资方面就已成为亚洲之最。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领域比较广泛,不仅涉及到制造业、房地产业等传统行业,也开始进入新兴的金融、科技、医疗等领域。
2. 增加就业机会外资的到来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有数据显示,在外资企业中就业人数已经超过50万人。
另外,外资企业的用工方式和用工环境比较规范和人性化,对于提高中国的劳动力素质也有很大的帮助。
3. 打造现代化产业链外资的到来与中国现代化产业链的建设密不可分。
这是指,外企参与到了各级、各类生产环节中来。
例如:西门子在中国完善了自己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将中国纳入全球采购战略,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供应链。
二、影响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因素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不是一帆风顺的,适应中国的商业环境需要付出比较大的代价。
以下是影响外资在中国市场落户的几个因素:1. 宏观经济因素外资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关注的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政策环境是否稳定。
例如国内经济政策调整的幅度、影响的大小等等都会对外商投资有较大的影响。
2. 行业因素外资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需要考虑当前所要进入的行业。
对于规模较小的行业,对外资的门槛较高,使其难以生存;而对于规模较大的行业,有些可能需要和中方企业进行合作,对外资来讲也有不利影响。
3. 政策环境因素政策环境也是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例如,中央政府更推崇内资企业的发展,优先给予内资企业发展的支持。
目前,中国对外资限制的措施已经减少了,但有些领域仍然需要研究政策和法律环境是否适合自己进入。
国外跨国银行并购中国商业银行的动因及影响
5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O .25SC I ENCE &TECH NO LOG Y I NFOR M A TI O N 学术论坛1跨国银行并购概念跨国银行并购是指跨国银行通过收购股权、直接出资等方式取得目标(被并购)银行的所有权,使其失去法人资格,或使其成为并购银行的分支机构,或合并成一个新的跨国银行的行为。
在一定条件下,目标(被并购)银行可以拓展为其他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等。
本文所提到的国外跨国银行即指外资银行。
2新一轮跨国银行并购的特点从2005年开始,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跨国银行并购浪潮。
从发生并购的数量和频率上看,这一时期的跨国银行并购活动远不及前几个时期。
但这一时期跨国银行并购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的特点,最重要的是这些新特点将对今后跨国银行并购趋势乃至世界金融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2.1股权收购成为跨国银行并购的最主要形式跨国银行并购有多种形式,而近几年跨国银行并购的形式主要以股权收购为主。
如2005年6月,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以每5股公司股票置换1股裕宝银行股票的换股形式收购德国裕宝银行,金额为154亿欧元;2006年2月,法国巴黎银行收购意大利国民劳工银行48%的股份,价值约为90多亿欧元。
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经过几十年跨国银行并购浪潮的洗礼,各国的跨国银行都积攒了雄厚的实力,加上政治等非市场经济因素,并购银行没有能力改变被并购银行或者目标银行的法人地位。
并购的结果多为并购银行获得被并购银行的经营权;或者不获得经营权,仅仅是以参股的方式进入目标银行。
因此,股权收购成为了最适应当前并购现状的形式。
2.2并购的领域不断拓宽先前的跨国银行并购一般是商业银行之间的同业并购,而近年来的银行跨国并购往往是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混业并购、实现银行业务全能化[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因及影响摘要:中国自1979年批准第一家外资银行—日本输出入银行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就此拉开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序幕。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方面开放和中国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浪潮的兴起,中外资银行的竞争越发的激烈。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形成严峻的挑战,对我国的金融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动因及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探讨应对策略,为银行发展战略和国家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外资银行;客户追随策略;核心竞争力一、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历程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9-1993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限制中谋求进入。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4年到我国加入wto前,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期待中谋求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我国加入 wto 至今,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迅速扩大推进发展。
1979年我国允许外资银行设立非营业性代表处。
1981年我国允许外资银行在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机构,从事外汇金融业务。
1983年允许外资银行在北京和经济特区设立代表处。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扩大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宽外资银行客户的地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的规模限制,增加同业拆借业务。
2001年,我国进入wto,并且承诺入世两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
2002 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统一境内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存贷款利率管理政策。
2008年美洲银行入股中国建设银行。
2010年高盛集团、安联集团、美国运通公司入股中国工商银行。
二、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动因分析1.客户追随策略的作用“客户追随”指国际银行在进行跨国经营活动时,出于追随本国客户的防御性目的,外资银行跟随大的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以它们作为业务对象,双方相互非常了解,则它们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就可以得到改善。
外资银行进入动因可从两个方面来说:当国内客户寻求海外投资机会时,国内的银行将会在海外设立相关的分支机构继续为他们提供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看作是一种防御性的扩张行为。
如果银行不这样追随客户对外扩张的话,不仅会失去外国市场的业务,还可能失去这些客户在国内的业务,因为那些在多国或者地区开展经营活动的客户总是倾向于与那些能在多地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合作;另外,银行业的对外扩张在一定程度上与为国内客户的对外贸易活动提供服务相关的。
通过在多地设立分支机构,银行可以为那些对外扩张的国内客户提供更为便利的跨国结算以及贸易融资。
与服务于客户的对外投资行为相比,银行服务于客户的对外贸易需要的对外扩张同样具有防御性的特点。
2.全球布局,抢占市场如果东道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高,而且预期经济增长率、社会平均资本收益和股票市场资本化程度较高,但银行业税率、东道国国内银行的平均效率较低,跨国银行就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竞争优势,利用高效率的经营在东道国取得高额利润。
因此,外资银行正是在看好中国市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潜力的情况下,利用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银行业经营效率低且不良资产率高,难以与外资银行形成有力竞争的机会,抢占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以延续其盈利的增长期。
3.分散经营风险随着跨国银行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投资范围的扩大,原先在一国经营时的某些系统风险在国际范围内可以通过国际投资组合变为风险系数有效降低的非系统风险。
考虑到银行本质上经营风险的特征,降低风险水平显然有利可图。
中国持续了二十余年的稳定发展造就的经济和政治的稳定态势,无疑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这种信息的提升对于跨国银行选择中国作为全球风险战略的重要环节无疑非常具有影响力。
外资银行在技术、管理、服务网络、资产质量、资金能力方面的优势将逐步扩大。
外资银行可能不会耗费最大的成本来建立庞大的机构网点,而是更多的通过外资并购的形式入股中资银行,这样一方面可以绕过政府的政策限制,规避对外资银行网点和业务领域的限制,更快的抢滩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中资银行积累的客户资源,通过入股、从地域、业务范围和客户群三个方面更广泛地深入中国市场,既快速扩张网络,又消灭竞争对手。
4.客户服务的需要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吸引外资进入,外资银行迅速地进入中国市场。
银行业作为一种虚拟程度较高的经济形式,无论如何对实体经济都存在着依附关系,实体经济对外投资的增长必然会带动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发展。
银行业是一个信息敏感性行业,在银行业市场开放初期,外资银行往往出于为其所在国客户服务的需要,跟随客户进入中国市场,为其客户提供比中资银行更加完善的服务,以维护其长期所形成的客户关系。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取决于其在中国潜在市场的大小,潜在的市场份额主要来自于其所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企业数量和规模。
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及全球产业经济的调整,使得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我国对外市场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对外国资本进入的地域、数量和股权的限制逐步取消,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国际资本大规模进入中国,成为国际银行抢滩中国最为直接的动因。
三、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1.导致中资银行高素质人才的流失外资银行在国际声誉、工资福利、晋升制度、出国培训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利用这些吸引有银行工作经验、熟悉国内经济、社会环境的国内中资银行管理人员。
中资银行若不克服目前人才发展体制弊端,会造成大量银行业务骨干的流失,优秀人力资源不仅意味着较高的金融专业技能,也意味着优秀的客户资源和人际关系网络。
因此,才争夺战的结果势必给国内银行带来更大的影响。
中资银行如果不创造环境,让骨干才尽其用,他们流失到外资银行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大,这种现象在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尤为明显。
人才的竞争使国内银行业中具有较高的金融专业技能、优秀的客户资源和人际关系网的优秀人力资源外流,从而造成中资银行优秀人才短缺的局面。
2.加大了我国银行业的脆弱性外资银行进入会使一个国家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加大,更容易发生银行安全问题。
发展中国家银行业风险高于发达国家最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对银行业开放准备不足。
外资银行进入后有可能会有大量外资流入我国,因为未来若干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推进人民币可兑换,向市场发出了强烈的结构性改革信号,这将增强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主要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的经济低迷,我国经济一枝独秀,境内本外币正向利差、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将刺激国际资本流向中国。
大量资本流入会导致实际汇率上升,可能损害实际经济部门,并进而危及国际收支平衡。
大量资本流入可能表现为对外过度借贷,为风险的累积和随后的投机性冲击埋下祸根,增加了银行业的脆弱性。
外国资本的流入进入银行体系,导致银行可贷资金增加,出现信贷膨胀。
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方法,银行的财务披露容易超过可承受的水平。
资本账户开放使得国内企业和个人可以容易地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投融资,由于巨额不良资产和大量冗员,我国银行业缺乏竞争力,最终导致金融脱媒。
3.削弱了我国政府的经济控制能力外资银行的进入是各国政府放权于市场的结果。
外资银行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高度独立性的金融巨人,它拥有的金融资源足以与一个国家相媲美,它在金融市场的呼风唤雨足以拖垮一个国家。
外资银行不仅给一个国家的权威带来巨大的挑战,而且外资银行也拥有对国家政治过程施加影响的条件与能力。
拥有经济资源的利益集团迟早会提出有利于自身的政治要求,对此外资银行也不例外,因为这是一个以赢利作为经营目标的经济主体,它所拥有的“超国家”身份往往使其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利用各种政治经济手段去影响母国或东道国的各种决策。
并且,外资银行也有条件来实施这种影响。
因为强大的财力为其“俘获监管者”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银行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又为实现“俘获”提供了方便。
4.增加国内银行的短期经营成本,冲击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我国银行面对实力雄厚、装备精良、声誉卓著的外资银行,必须提高竞争力,国内银行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调整,加大对经营管理、技术改造、产品创新等的投入,这就增加了它们的短期经营成本。
外资银行的进入可能降低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我国银行业的短期经营将更加艰难,可能导致我国银行业的动荡。
外资银行进入虽会带来竞争压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银行业的各项改革成效将逐渐显现,经营效率的提高最终会消除外资银行进入所带来的短期冲击,使我国银行的整体经营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实质上是一种改革的推动力,它带来的危害是短期的,收益是长期的。
四、结论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首先是采用全局观点制定长远的规划和目标,然后各大外资银行在业务设置的地理位置和业务领域上相对集中,最后在引进外资银行进程当中,实际涉及到的是我国金融业各监管当局、外资银行及其母行、中资银行、我国政府、外国政府、世界贸易组织或个体的多方博弈。
参考文献:[1]陈伟光.外资银行进入效应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09(3):96-102[2]蒋楠.外资银行入股中国银行业的动机和效应研究[d]硕士论文.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15-18[3]阎淬.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j].世界经济,2011(6):47-53[4]苗启虎.外资银行在华投资动因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09(8):9-11[5]土啸.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j].金融研究,2009 (8):63-71[6]张旭.金融深化、经济转轨与银行稳定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23-125[7]熊性美. 当代国际经济与国际经济学术流[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56-59[8]叶欣.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则经问题研究,2009(3):23-25[9]肖华荣.外资银行进入对上海银行业的影响研究[j].金融研究,2009(4):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