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免疫应答

合集下载

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概述(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概述(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 记忆性: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免疫记忆细胞(Tm、Bm)可 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而持久的免疫应答。
➢ MHC限制性:抗原的处理、提呈以及TCR对抗原的识别均需要自身 MHC分子参与。
P260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机体针对抗原刺激的应答过程,即免 疫细胞识别、摄取、处理抗原,继而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 疫效应的过程。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逐 渐形成,与生俱来,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又称获得性免疫应 答或特异性免疫应答,由抗原刺激产生,表现为免疫活性细胞对抗 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
微生物与免 疫学
免疫应答
01

02

03
04
概述 免疫应答的类型 免疫应答的过程 免疫应答的特点
概述
第一部分
知识要点
• 机体免疫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可 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 答。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表现为无应答 状态,称为免疫耐受。免疫应答的过程受到不同水平的调 节,以维持免疫应答的适度和有效。
➢ 效应阶段:免疫应答产生的效应产物(抗体、细胞因子和效应T细胞)分别发 挥体液免疫效应和细胞免பைடு நூலகம்效应,清除非己抗原或诱导免疫耐受,维持机体平 衡或诱发免疫相关性疾病。
第四部分
免疫应答的特点
三、免疫应答的特点 P263
➢ 特异性:机体受到特定抗原刺激后,一般只产生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 疫应答,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效应T细胞)只能对该种抗原和表达 此抗原的靶细胞产生作用。

第十章免疫应答

第十章免疫应答
以 YxxL/V 4个氨基酸残基为基本结构的序列
存在于CD3、 IgIg、FcRIII(CD16)、FcRI等 活化性受体的胞内段(T、B、NK、肥大细胞)
其酪氨酸被磷酸化后,可招募含有SH2结构域的 一些游离胞浆分子,参与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
为T、B细胞转导抗原刺激信号所必需
PTK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蛋白酪氨酸激酶
固有免疫屏障:皮肤粘膜屏障和局部屏障结构 主要:补体系统、急性期蛋白、细 胞因子
固有免疫分子 其它:胃酸、蛋白溶解酶(泪,唾 液、血浆、组织液中),乳 酸和脂肪酸(汗液)等。
固有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γδT 细胞、NK细胞、NKT细胞、B1细 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 嗜酸性粒细胞等。
1. CTL对靶细胞的杀伤特点
CD8+CTL特异识别靶细胞表面的MHC-I分子 和结和在MHC-I分子抗原沟槽上的特异性抗 原肽。如果靶细胞上的MHC-I分子丢失或变 异,CD8+CTL细胞则不识别和杀伤靶细胞。
2. CTL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 (1)识别 (2)致死性攻击
①穿孔素依赖性机制 ——破坏细胞膜。 1)CD8+CTL特异识别MHC I-肽复合物(靶细
二、免疫应答类型
1.根据效应机理分为 体液免疫:B细胞活化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特异性T细胞活化发挥免疫效应。
2.根据效应结果分为 生理性免疫应答:清除有害物。 病理性免疫应答: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
3.根据来源分为 天然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
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主要特点
固有性免疫
存在于胞浆中的内源性抗原(如病毒和细菌 感染细胞后,在细胞合成蛋白类物质,及肿 瘤细胞抗原等)首先被宿主APC内蛋白酶类 降解成小肽片段,再与MHC-I类分子形成复合 物, 提呈给CD8+T细胞。

医学免疫学《免疫应答》课件

医学免疫学《免疫应答》课件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T、B淋巴细胞 识别抗原、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 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
免疫应答的类型:
1. 获得方式、识别特点及效应机制
·固有性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
炎症反应
免疫应答的类型:
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
·特异性(抗原 抗体/效应T细胞) ·记忆性(记忆性T细胞/B细胞) ·放大性(放大机制) ·MHC限制性(MHC的一致)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a)
(a)
T细胞激活的双信号:
① TCR与抗原肽-MHC II/I类分子复合 物的结合(第一信号)
些自身免疫病等)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抗原肽:MHC I类分子)
细胞毒 素
FasL
细胞因 子
病毒感染细胞
巨噬 细胞
(抗原肽:MHC II类分子)
CD40L CD40
胞内细 菌
细胞因 子
CD40L
细菌毒素
抗原特异性B细胞
凋亡
细胞毒效 应分子
其他穿Biblioteka 素 颗粒酶FasL活化M的
其他
效应分子
B淋巴母细胞
胞内细 菌
细胞因 子
CD40L
细菌毒素
抗原特异性B细胞
凋亡
细胞毒效 应分子
其他
穿孔素 颗粒酶
FasL
活化M的
其他
效应分子
B淋巴母细胞
活化B细胞的效 其他 应分子
细胞免疫效应:
·抗感染(主要针对病毒、胞内菌、真菌等的感
染)
·抗肿瘤(主要是CTL的直接杀伤,细胞因子的

免疫应答ppt课件

免疫应答ppt课件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是一组蛋白质,能够 通过级联反应放大免疫应答, 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 调节因子,能够调节免疫细胞 的活化和分化。
粘附分子
粘附分子能够介导免疫细胞之 间的相互作用,参与炎症反应
和组织破坏修复。
细胞因子
干扰素(IFN)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 节等作用,分为IFN-α、IFN-β和 IFN-γ等类型。
免疫应答与疾病
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由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或寄生 虫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免疫应答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控制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通过辨认和清除外来病原体,防止感染扩散,并 促进感染部位的愈合。
疫苗接种是利用免疫应答原理,通过注射含有经过处理的 病原体或其成分的疫苗,激发人体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免 疫力,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产生。
白细胞介素(IL)
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分泌的 调节因子,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 和分化。
肿瘤坏死因子(TNF)
肿瘤坏死因子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 等作用,分为TNF-α和TNF-β等类型 。
集落刺激因子(CSF)
集落刺激因子能够刺激造血干细胞的 增殖和分化,促进白细胞的生成。
CHAPTER 04
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起核心作 用,包括辅助T细胞、调节T
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等。
B细胞
B细胞主要负责体液免疫,产 生抗体以中和病原体。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清道 夫”,能够吞噬并消化病原体
和死亡的细胞。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能够辨认并吞噬抗 原,激活T细胞和B细胞。
免疫分子
抗体
抗体是B细胞产生的蛋白质,能 够特异结合抗原,发挥中和、 沉淀和调理吞噬等作用。

医学免疫学PPT: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PPT:免疫应答
(四)根据获得免疫的方式 1.主动免疫 机体受到外来抗原的刺激产生免
疫应答而获得的免疫力。 2.被动免疫 机体因接受外来免疫物质而产生
的免疫力。
三、效应
(一)保护效应 1.自己——不排己 2.非己——排异 (二)损伤效应 1.自己——排己 2.非己——不排异或高应答
生理性免疫应答
病理性免疫应答
抗原 异己抗原
(1)释放活性溶解颗粒 毒性蛋白质(穿孔素) 形成膜孔道 细胞死亡 ( 2)颗粒酶 进入靶细胞(通过穿孔素在靶细胞 表面所形成的孔道) 降解DNA 靶细胞凋亡 (3)FasL(CTL)与Fas(靶细胞)结合 降解DNA 诱导细胞凋亡
CTL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 特异性结合阶段、致死性打击阶段、
意义:加强BCR传递的信号,使B细 胞对抗原的敏感性增强100~1000倍。
BCR复合物识别抗原后的意义
1)产生刺激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2)mIg-Ag复合物内化,经加工处理
(APC),以MHC II—抗原肽提呈 在B细胞表面,被Th细胞识别,并 诱导Th活化。
B细胞与Th细胞相互作用
Th活化信号
类型 正应答
效应 抗感染免疫
类型
正应答 过强
负应答
效应 超敏反应 免疫缺陷病
自身抗原 负应答 自身耐受 正应答 自身免疫(病)
肿瘤抗原 正应答 抗肿瘤免疫 负应答
肿瘤生长
移植抗原 正应答 排斥移植物 负应答 移植物存活
四、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 感应阶段
2. 反应阶段 3. 效应阶段
APC对抗原的摄取、加工、提 呈;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 T、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 效应细胞(致敏T细胞)和效 应分子(抗体、细胞因子等) 共同发挥效应,产生细胞免 疫和体液免疫。

免疫应答(体液免疫)PPT课件

免疫应答(体液免疫)PPT课件
提供依据。
抗体治疗与诊断
抗体治疗
利用特异性抗体治疗疾病,如免疫疗法、抗体偶 联药物等,直接或间接杀伤病原体或肿瘤细胞。
抗体诊断
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疾病标志物,如抗原、抗体、 细胞因子等,辅助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抗体药物研发
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研发新型抗体药 物,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抗体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02
抗体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因此称 为体液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
01
感应阶段
抗原进入机体后,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加工处理,暴露抗原决定簇,
再呈递给T淋巴细胞。
02
反应阶段
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为致敏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
03
效应阶段
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结合后,释放出各种淋巴因子,吸引、活化吞
免疫应答的类型
体液免疫
是指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 细胞,产生抗体,通过抗体与抗 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
细胞免疫
是指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效 应T细胞,通过直接杀伤靶细胞或 释放细胞因子等方式发挥免疫效 应的过程。
02
体液免疫应答概述
体液免疫应答的定义
01
体液免疫应答是指抗原刺激机体 后,体内B淋巴细胞分化、增殖成 为浆细胞,并产生特异性抗体, 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
免疫应答分为两种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免疫应答的重要性
免疫应答是生物体抵御外来病 原微生物和毒素侵袭的重要手 段,是维持健康的关键因素之 一。
它能够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保 护机体的健康。
免疫应答的强弱直接影响机体 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生物体 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章:超敏反应一.填空题1.超敏反应是一种的免疫应答2.青霉素降解产物和属半抗原,与人体组织蛋白结合可获得免疫原性。

3.表面具有IgE Fc受体的细胞有和。

4.在注射时,如果遇到皮肤反应阳性者,可采用小剂量、短间隔、连续多次注射后,再足量注射的方法,称为。

5.II型超敏反应又称为或。

6.Rh阴性母亲首次分娩Rh阳性胎儿后,为预防再次妊娠时 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可于分娩后小时内给母体注射。

7.抗ABO血型物质的天然抗体属类 Ig ,抗Rh血型物质的天然抗体属类 Ig8.补体不参与和型超敏反应。

二.单项选择题1.Ⅰ型超敏反应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被动转移A致敏淋巴细胞B患者的血清C特异性转移因子D生物活性介质E 特异性IgE形成细胞2. 释放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细胞是A巨噬细胞B单核细胞C肥大细胞DB淋巴细胞E中性粒细胞3.Ⅰ型超敏反应炎症以哪种细胞浸润为主A中性粒细胞BT淋巴细胞C单核细胞D肥大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4.Ⅰ型超敏反应又称为A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B迟发型超敏反应C速发型超敏反应D细胞毒型超敏反应E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5. 下列哪些细胞表达高亲和力的FcεRⅠA单核细胞,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C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6. 介导Ⅰ型超敏反应晚期反应的最主要介质是A组胺B白三烯C肝素D腺苷环化酶E血小板活化因子7.可以被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的是A激肽酶B5-羟色胺C白三烯D前列腺素E ECF-A8. 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是A磷脂酶DB组胺酶C IgED LTsE 以上都不是9. 下列哪项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A过敏性休克B特应性皮炎C新生儿溶血症D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E肺出血肾炎综合症10. 下列哪项属Ⅳ型超敏反应的机制A过敏性休克B血清病C类风湿性关节炎D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E系统性红斑狼疮11. 关于Ⅳ型超敏反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B能通过血清Ig被动转移C补体参与炎症的发生D抗原注入后4小时达到反应高峰E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12. 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AⅠ、Ⅱ、Ⅳ型超敏反应BⅠ、Ⅱ、Ⅲ型超敏反应CⅠ、Ⅲ、Ⅳ型超敏反应DⅡ、Ⅲ、Ⅳ型超敏反应EⅡ、Ⅳ、Ⅴ型超敏反应13. Ⅳ型超敏反应又称为A迟发型超敏反应B速发型超敏反应C细胞毒型超敏反应D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E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14.Ⅱ型超敏反应又称为A迟发型超敏反应B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C细胞毒型超敏反应D速发型超敏反应E过敏反应15. Ⅲ型超敏反应又称为A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B细胞毒型超敏反应C速发型超敏反应D血管类型超敏反应E 迟发型超敏反应16. 引起Ⅲ型超敏反应的始动因素是A细胞因子B单核吞噬细胞系统C补体D免疫球蛋白E免疫复合物17.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血清过敏性休克C血清病D接触性皮炎E系统性红斑狼疮18. 免疫复合物病引起的血管炎的主要原因是A组胺和白三烯B攻膜复合体C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D细胞因子E中性粒细胞的溶酶体酶19. 预防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症的方法是A用抗Rh血清给新生儿注射B给胎儿输母亲的红细胞C用过量的抗原中和母亲的抗Rh抗体D用免疫抑制剂抑制母亲产生抗Rh抗体E分娩72小时内给产妇注射抗Rh免疫血清20.临床上药物过敏性休克,以哪一种药物最常见A链霉素B先锋霉素C维生素B1D青霉素E普鲁卡因21. Ⅱ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是A 巨噬细胞直接吞噬靶细胞BCTL特异性杀伤靶细胞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D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E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ADCC22. 关于Ⅰ型超敏反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有IgG抗体介导B以释放大量细胞因子为特征C只发生人类D白三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迟缓相E24小时反应达高峰23.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是A小血管壁内外IC沉积B中性粒细胞浸润C嗜酸性粒细胞浸润D单个核细胞浸润E小血管扩张、水肿24.引起Arthus反应的主要原因是释放的淋巴因子的作用A TDTHB单个核细胞引起的炎症C肥大细胞脱颗粒D IgE抗体大量产生E IC引起的补体活化25.下列哪种因素与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发生无关A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B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C激活补体活化产生大量C3a、C5aD大量IC形成E大量淋巴细胞局部浸润26. 一般不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A琢草花粉B镍C化妆品D青霉素E结核菌素27.关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需要补体参与B有致敏淋巴细胞参与C需要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D最后引起靶细胞溶解E由IgG和IgM介导28.关于Rh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补体参与该病的发生B分娩后72小时内给母亲注射抗Rh血清,可成功预防该疾病C母亲在孕育第2 胎Rh+胎儿时发生D引起溶血的抗体为新生儿体内的IgM抗体E引起溶血的抗体为母体IgG抗体29.不能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抗原是:A.花粉B.螨C.同种异型抗原D.青霉素E.真菌30.不属于II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类风湿性关节炎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血清病D.全身性红斑狼疮E.,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31.无需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A.重症肌无力B.Goodpasture综合症C.皮肤荨麻疹D.类Arthus反应E.传染性超敏反应32.与II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A.补体B.抗体C.巨噬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Nk细胞33.与类风湿因子特异性结合的是:A.自身IgG分子B.自身IgM分子C.自身变性的IgE分子D.自身变性的IgM分子E.自身变性的IgG分子34.能使支气管平滑肌发生持久而强烈收缩的物质是:A.激肽原酶B.前列腺素C.血小板活化因子D.白三烯E.组织胺35.在I型超敏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抗体类型是:A.IgGB.IgAC.IgMD.IgEE.IgD36.与II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A.NK细胞B.吞噬细胞C.补体D.致敏淋巴细胞F.中性粒细胞37.可经血清抗体转移的超敏反应是:A.I 、 II 、 III型超敏反应B. II 、 III型超敏反应C. I 、 III型超敏反应D. I 、 II 、型超敏反应E. III、IV型超敏反应38.可细胞被动转移的超敏反应是:A.I型超敏反应B.II型超敏反应C. III型超敏反应D.IV型超敏反应E.III、IV型超敏反应三、多项选择题:1.抗毒素脱敏疗法的机制是A小剂量变应原只引起微量的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B少量介质迅速被灭活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C短期内小剂量、多次注射逐渐消耗肥大细胞上的IgE D IgE耗尽,机体处于暂时脱敏状态E此时接受大量变应原,不引起超敏反应2.免疫复合物导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机制是A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释放过敏毒素和趋化因子B CKs激活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C中性粒细胞聚集并释放溶酶体酶D溶酶体酶激活T淋巴细胞产生CKsE巨噬细胞被激活释放IL-1等加重炎症反应3.Ⅰ型超敏反应中,肥大细胞有哪些特性A广泛分布于皮肤粘膜下结缔组织中B肥大细胞膜上相邻的FcεRⅠ桥联导致脱颗粒C肥大细胞释放的介质按作用分三类D肥大细胞能释放CKsE胞质颗粒内含组胺、ECF-A、LTs等介质4.关于血清病的特点,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B初次一次性注射大量抗毒素而出现的反应C补体大量消耗D通常在注射后7-14天发病E是Ⅱ型超敏反应的一种临床表现5、Arthus反应的发生机制包括A淋巴细胞在局部浸润B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基膜C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在局部聚集D补体被激活E肥大细胞脱颗粒5.Ⅰ型超敏反应有哪些特点A由IgE介导B有明显的个体差异C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D补体参与反应E反应多在24h内消退6.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是A甲状腺功能亢进B氨基比林导致的粒细胞减少症C新生儿溶血症D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7.与补体有关的超敏反应性疾病是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重症肌无力C肾小球肾炎D甲状腺功能亢进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Ⅲ型超敏反应中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的因素有A C5a直接作用于血管B C3a C5a引起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C血小板活化,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D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导致局部缺血、出血E中性粒细胞浸润四、名词解释1.脱敏疗法2.超敏反应五、问答题2.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3.脱敏注射的方法及其作用机制4.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机制5.III型超敏反应的机制六.论述题论述花粉过敏症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原则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异常或病理性2.青霉噻唑青霉烯酸3.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4.抗毒素脱敏注射5.细胞毒型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6.72 抗Rh抗体或抗D抗体7.IgM IgG8.I IV二.单项选择题1 B2 C3 E4 C5 D6 B7 C8 D9 D 10 D 11 A 12 B 13 A 14C 15D 16E 17 B 18 E 19 E 20 D 21 C 22 D 23 D 24 E 25 E26 A 27 B 28 D 29 C 30 B 31 E 32 D 33 E 34 D 35 D 3 D 37 D38 D三、多项选择: 1 ABCDE 2 ABC 3 ABCD 4 ABCD 5 BCDE 6 ACD 7 ABCDE8 ABCE四、名次解释1.脱敏疗法:用相同变应原小量、多次、间隔时间较长反复皮下注射,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G抗体的方法。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2)鉴定T细胞亚群(CD8)的标志。
CD8与MHC I类抗原结合
三、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参与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主要是 CD28--CD80/86,CTLA4--CD80/86给予已活 化T细胞抑制信号。CD40-CD40L结合与B细 胞的活化、记忆性B细胞形成和阴性、阳性 选择有关
CD2(LFA-2)——CD58(LFA-3)
第十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T淋巴细胞
T细胞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 发挥重要作用
基本内容
T细胞膜表面分子 T细胞亚群 T细胞的功能
第一节 T淋巴细胞的表 面分子及其作用
T细胞受复合体:识别抗原
协同受体
协同刺激受体
参与T细胞活化
其它膜辅助分子
ζ链: 同质二聚体 组成特点: 每条ζ链含有三个ITAM序列; 胞外区较短(9个氨基酸残基), 胞浆区较长(113氨基酸残基)。 功 能:
有助于TCR-CD3复合体启动的信号的最大转导。
TCR- CD3复合分子
TCR-ab
Va Vb
糖 基
Ca Cb
胞膜
-S-S-
CD3 复合体
g
e
d
e z z zh
CTLA-4分子 --- 表达于活化T细胞。
结构
•细胞分布
功能:CD28分子与表达在APC上的B7分子结合, 为初始T细胞提供协同刺激信号(costimulatory signal),促使T细胞活化和增殖。 CTLA-4分子同B7分子结合提供抑制信号 给活化T细胞,阻止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限 制T细胞分泌IL-2。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受体。 (3)鉴定T细胞亚群(CD4)的标志。

高中生物第十章免疫应答

高中生物第十章免疫应答

高中生物第十章免疫应答第十章免疫应答Chapter 10Immune Response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目的要求·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T、B 细胞活化的双信号要求,T细胞应答的主要效应机制,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熟悉: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内源性与外源性抗原加工提呈的基本过程,免疫应答调节的基本内容;了解:黏膜免疫应答,T、B细胞活化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内容1.固有性免疫应答的概念、组成及特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发生的部位及基本过程。

2.抗原的加工与提呈:内源性及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途径。

3.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T细胞应答的效应;NK T细胞和γδ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4.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B细胞对TD抗原和TI抗原的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5.T、B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抗原识别信号的转导过程,第二信号的转导过程。

6.黏膜免疫应答:黏膜免疫感应部位与效应部位,分泌性IgA及其转运。

7.免疫应答的调节:抗原、抗体和补体成分的调节,抑制性受体及信号转导水平的调节,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免疫细胞间的调节,独特型网络的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二部分测试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都带有A.抗原受体B.SmIgC.SRBC受体D.丝裂原受体E.MHC分子2.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作用不包括A.使B细胞增殖B.使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C.使记忆性B细胞形成D.使Ig轻链V、J基因片段连接E.使抗体产生类别转换3.高亲和力IL-2受体存在于A.活化的巨噬细胞表面B.初始T c细胞表面C.静止的巨噬细胞表面D.活化Th细胞表面E.初始Th细胞表面4.下列哪些分子组合可产生协同刺激信号A. CD28—B7B. MHC—Ag—TCRC. MHCⅡ—CD4D. SmIg—AgE. MHC I—CD85.下列哪种分子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A.C9B.C3bC.IL-2D.IgGE.IgA6.CD4+T细胞活化增殖过程中、提供第一和第二信号的细胞A.APC B.CD8+ T细胞C.巨噬细胞D.DC细胞E.NK细胞7. 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由哪种细胞提供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A. DC细胞B. Th细胞C..巨噬细胞D. NK细胞E.Tc 细胞8.下列哪一病理过程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无关A.移植排斥反应B.胞内菌感染C.接触性皮炎D.血型不合的溶血反应E.肺结核空洞的形成9.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征是A.IgM显著增高B.IgG显著增高C.IgD显著增高D.抗体特异性改变E.抗体亲和力下降10.再次应答时,引起抗体形成特点变化的原因是A.存在记忆T细胞B.IL-2含量增高C.IL-4、IL-5含量增高D.大量预存抗体存在E.APC功能加强11.下列哪一过程不能列入免疫应答活动A.APC对抗原的处理、递呈B.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T细胞由双阳性细胞转为单阳性细胞D.B细胞活化、增殖形成浆细胞E.Tc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12.下列哪项不属再次应答的特点A.抗体亲和力增高B.以B细胞为主要的APCC.潜伏期延长D.抗体维持时间延长E.IgG水平显著升高13.下列哪项不是引起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水平下降的原因A.B细胞表面Fc受体B.Th1亚群比值增高C.Th2亚群比值增高D.特异性循环抗体E.抗独特型抗体14.在下列细胞中,哪个是受MHC分子限制的杀伤细胞A.巨噬细胞B.NK细胞C.ThD.中性粒细胞E.Tc15.哪项不是初次应答的规律A.潜伏期长B.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C.抗体水平低D.抗体亲和力高E.抗体维持时间短16.机体初次感染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IgAB.IgMC.IgGD.IgEE.IgD17. 下列哪项是TI抗原诱导抗体产生的条件A. 接受抗原刺激B. 接受共刺激信号C. 发生Ig类别转换D. 依赖IL-4、IL-5、IL-6的作用E. 受Th细胞辅助(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1.在抗原诱导的Th细胞活化过程中,下列哪些分子是必须的A.TCR-CD3B.MHC分子C.CD4D.CD28E. CD82.下列哪些分子在T细胞识别抗原时形成免疫突触A. TCRB. CD28C. CD2D. CD40LE. CD453.成熟的B2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变化A.促进IL-6的作用B.激活的抗原作用C.抑制B7分子的功能D.可发生Ig的类别转换E.可发生亲和力成熟4. 下列哪些是记忆性T细胞的特点A. 已接受过抗原刺激B. CD45RO+C. 表达低水平的粘附分子D. 寿命较短E. 再次接触抗原时不需要第2信号即可被激活5. 下列哪些情况出现于TD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中A. 抗体产生受MHC基因控制B. 可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C. 不形成记忆B细胞D. 发生Ig亲和力成熟E. 不发生Ig类别转换6. 下列哪些分子存在独特型A. IgB. TCRC. MHC分子D. 补体E. BCR7. 下列哪些受体可以出现在淋巴细胞表面A. 神经递质受体B. 激素受体C. 丝裂原受体D. 抗原受体E. 补体受体8. CD4+细胞严重缺乏者可能出现A. 抗体水平下降B. 补体水平下降C. IFN- 水平下降D. IL-2水平下降E. 巨噬细胞功能下降9.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外源性抗原被蛋白酶体降解成肽B. 外源性抗原在体内被降解成肽C. 内源性抗原被蛋白酶体降解成肽D. 内源性抗原在体内被降解成肽E.外源性抗原肽由TAP转运至内质网腔内10. B细胞活化的辅助受体由哪些分子组成:A. CD40B. CD19C. CD21D. CD86E. CD8111.体液免疫形成再次应答的原因是A. 形成记忆B细胞B. 形成记忆Th细胞C. 形成记忆T c细胞D. 形成记忆巨噬细胞E. 形成记忆DC二、填空题1. Th细胞接受抗原信号后,可表达,接受第2信号后可表达。

免疫应答概述和基本过程

免疫应答概述和基本过程

免疫应答概述和基本过程(Immune Response)一、概述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并产生一定免疫效应的过程。

主要包括抗原递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递呈,以及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效应细胞或产生效应分子,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能力是受遗传基因所控制,并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免疫应答过程实质上是抗原选择性刺激能识别它的特异性淋巴细胞,从而触发一系列变化和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

广义的免疫应答包括机体非特异性的和特异性的识别,并排除异已成分,以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全过程。

一般而言,免疫应答多指抗原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其重要的特征是识别自己和异己,特异性和记忆性。

多数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物质表现为正常免疫应答,即特异性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被诱导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分子(抗体、淋巴因子等)和效应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表现为排异反应,发挥免疫保护作用,此过程为正免疫应答。

在某些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也可对自身抗原表现特异性不应答(anergy),又称为负免疫应答(不产生效应分子和效应细胞),这种负应答也可称为自身免疫耐受。

上述二者均属于生理性免疫应答(免疫保护)。

而由于免疫机能失调所导致的超敏反应、免疫缺陷、免疫增生以及自身免疫等,则为病理性免疫应答(免疫损伤)。

若根据抗原接触机体免疫系统的次数与时间,免疫应答又可分为初次应答、再次应答和回忆应答。

免疫应答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细胞系统协同完成,根据介导效应的主要免疫细胞不同,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本章主要阐述针对异己抗原的正免疫应答。

二、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和场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细胞系统是免疫应答产生的物质基础。

免疫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识别能力,并清除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或使其处于不应答状态,成熟的淋巴细胞转运至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一、基本概念(一)免疫应答概念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殖、分化,并发挥以清除抗原为主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某些情况下,免疫应答也可能对机体造成损害,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或其他免疫相关性疾病。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概念机体在遇到病原体后,迅速发动的非特异性的具有初级防御作用的免疫应答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针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参与细胞吞噬细胞、NK、DC T/B细胞、抗原提呈细胞(三)免疫应答的过程基本过程识别阶段:抗原处理和抗原提呈后进行活化阶段: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效应分子效应阶段:效应分子和效应细胞将抗原物质清除发生部位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例题】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A.识别、活化、效应三个阶段B.识别、活化、排斥三个阶段C.识别、活化、反应三个阶段D.识别、活化、增殖三个阶段E.识别、活化、应答三个阶段『正确答案』A二、固有免疫应答(一)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特点1.模式识别受体(PRR)(附表)指存在于固有细胞表面和血清中,可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共有分子结构的受体。

如: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Toll样受体。

2.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是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结合的配体分子。

如G-菌脂多糖(LPS)、热休克蛋白(HSP)等。

膜型PRRTLR2与TLR6/TLR1CD14与TLR2TLR3(胞内器室膜上)TLR5TLR7/TLR8(胞内器室膜)甘露糖受体(MR)清道夫受体(SR)分泌型PRR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C-反应蛋白(CRP)脂多糖结合蛋白(LBP)(二)固有免疫分子包括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抗菌肽和具有抗菌作用的酶类等。

组织屏障皮肤黏膜的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等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易发生CSF感染,孕妇风疹病毒易感染胎儿)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NKT、γδT、B1、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三)固有免疫的功能(A1型)A.非特异性抗肿瘤、抗感染,人体第一道防线。

免疫应答10PPT幻灯片

免疫应答10PPT幻灯片
活跃的免疫应答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当免疫应答逐渐减弱时,肿大的淋巴结也 将恢复正常。
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可表现为局部,也可 表现为全身性反应。
Ag
B细胞
浆细胞
Ab
APC
Ag肽-MHC分 子
T细胞
Th细胞 Tc细胞
(二)分为3个阶段(为便于理解):
[1]抗原识别和递呈阶段(感应阶段) 对抗原的摄取、加工、递呈的一系列过程; [2]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反应阶段) T、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的阶
– Th1分泌IL-3、GM-CSF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为 单核细胞;Th1分泌TNF-,诱导黏附分子ICAM-1 的高表达,促进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黏附。
活化的Th1细胞激活巨噬细胞
辅助CTL活化
产生IL-2等,促进CD8+T细胞活化增殖
2.Th2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辅助体液免疫:Th2细胞通过分泌IL-4、 5、6、10、13等诱导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 ,并合成不同类别的抗体。
三、效应性T细胞的效应
1.Th1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多途径发挥作用。 活化巨噬细胞
激活巨噬细胞
– Th1释放IFN-和TNF-; Th1表达CD40L激活M – 活化的巨噬细胞高表达B7、MHC-II类分子,增强提
呈能力,并分泌IL-12,促进Th0向Th1分化。
诱生并募集巨噬细胞
一、免疫应答概念:
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 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自身活化、增 殖与分化或失去分化潜能,表现出一定 的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根据介导的细胞不同分类
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 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
根据效应不同分为 正免疫应答 负免疫应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免疫应答Chapter 10Immune Response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目的要求·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T、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要求,T细胞应答的主要效应机制,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熟悉: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内源性与外源性抗原加工提呈的基本过程,免疫应答调节的基本内容;了解:黏膜免疫应答,T、B细胞活化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内容1.固有性免疫应答的概念、组成及特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发生的部位及基本过程。

2.抗原的加工与提呈:内源性及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途径。

3.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T细胞应答的效应;NK T细胞和γδ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4.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B细胞对TD抗原和TI抗原的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5.T、B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抗原识别信号的转导过程,第二信号的转导过程。

6.黏膜免疫应答:黏膜免疫感应部位与效应部位,分泌性IgA及其转运。

7.免疫应答的调节:抗原、抗体和补体成分的调节,抑制性受体及信号转导水平的调节,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免疫细胞间的调节,独特型网络的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二部分测试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都带有A.抗原受体B.SmIgC.SRBC受体D.丝裂原受体E.MHC分子2.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作用不包括A.使B细胞增殖B.使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C.使记忆性B细胞形成D.使Ig轻链V、J基因片段连接E.使抗体产生类别转换3.高亲和力IL-2受体存在于A.活化的巨噬细胞表面B.初始Tc细胞表面C.静止的巨噬细胞表面D.活化Th细胞表面E.初始Th细胞表面4.下列哪些分子组合可产生协同刺激信号A. CD28—B7B. MHC—Ag—TCRC. MHCⅡ—CD4D. SmIg—AgE. MHC I—CD85.下列哪种分子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A.C9B.C3bC.IL-2D.IgGE.IgA6.CD4+T细胞活化增殖过程中、提供第一和第二信号的细胞A.APC B.CD8+ T细胞C.巨噬细胞D.DC细胞E.NK细胞7. 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由哪种细胞提供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A. DC细胞B. Th细胞C..巨噬细胞D. NK细胞E.Tc 细胞8.下列哪一病理过程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无关A.移植排斥反应B.胞内菌感染C.接触性皮炎D.血型不合的溶血反应E.肺结核空洞的形成9.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征是A.IgM显著增高B.IgG显著增高C.IgD显著增高D.抗体特异性改变E.抗体亲和力下降10.再次应答时,引起抗体形成特点变化的原因是A.存在记忆T细胞B.IL-2含量增高C.IL-4、IL-5含量增高D.大量预存抗体存在E.APC功能加强11.下列哪一过程不能列入免疫应答活动A.APC对抗原的处理、递呈B.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T细胞由双阳性细胞转为单阳性细胞D.B细胞活化、增殖形成浆细胞E.Tc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12.下列哪项不属再次应答的特点A.抗体亲和力增高B.以B细胞为主要的APCC.潜伏期延长D.抗体维持时间延长E.IgG水平显著升高13.下列哪项不是引起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水平下降的原因A.B细胞表面Fc受体B.Th1亚群比值增高C.Th2亚群比值增高D.特异性循环抗体E.抗独特型抗体14.在下列细胞中,哪个是受MHC分子限制的杀伤细胞A.巨噬细胞B.NK细胞C.ThD.中性粒细胞E.Tc15.哪项不是初次应答的规律A.潜伏期长B.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C.抗体水平低D.抗体亲和力高E.抗体维持时间短16.机体初次感染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IgAB.IgMC.IgGD.IgEE.IgD17. 下列哪项是TI抗原诱导抗体产生的条件A. 接受抗原刺激B. 接受共刺激信号C. 发生Ig类别转换D. 依赖IL-4、IL-5、IL-6的作用E. 受Th细胞辅助(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1.在抗原诱导的Th细胞活化过程中,下列哪些分子是必须的A.TCR-CD3B.MHC分子C.CD4D.CD28E. CD82.下列哪些分子在T细胞识别抗原时形成免疫突触A. TCRB. CD28C. CD2D. CD40LE. CD453.成熟的B2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变化A.促进IL-6的作用B.激活的抗原作用C.抑制B7分子的功能D.可发生Ig的类别转换E.可发生亲和力成熟4. 下列哪些是记忆性T细胞的特点A. 已接受过抗原刺激B. CD45RO+C. 表达低水平的粘附分子D. 寿命较短E. 再次接触抗原时不需要第2信号即可被激活5. 下列哪些情况出现于TD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中A. 抗体产生受MHC基因控制B. 可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C. 不形成记忆B细胞D. 发生Ig亲和力成熟E. 不发生Ig类别转换6. 下列哪些分子存在独特型A. IgB. TCRC. MHC分子D. 补体E. BCR7. 下列哪些受体可以出现在淋巴细胞表面A. 神经递质受体B. 激素受体C. 丝裂原受体D. 抗原受体E. 补体受体8. CD4+细胞严重缺乏者可能出现A. 抗体水平下降B. 补体水平下降C. IFN- 水平下降D. IL-2水平下降E. 巨噬细胞功能下降9.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外源性抗原被蛋白酶体降解成肽B. 外源性抗原在体内被降解成肽C. 内源性抗原被蛋白酶体降解成肽D. 内源性抗原在体内被降解成肽E.外源性抗原肽由TAP转运至内质网腔内10. B细胞活化的辅助受体由哪些分子组成:A. CD40B. CD19C. CD21D. CD86E. CD8111.体液免疫形成再次应答的原因是A. 形成记忆B细胞B. 形成记忆Th细胞C. 形成记忆Tc细胞D. 形成记忆巨噬细胞E. 形成记忆DC二、填空题1. Th细胞接受抗原信号后,可表达,接受第2信号后可表达。

2. T c释放的可在靶细胞膜上形成离子透过通道,分泌的可使靶细胞内的DNA降解酶活化,引起靶细胞的。

3. 与初次应答相比,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快,高,长。

4. 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以为主,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以为主。

5. 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由Th2细胞表达的分子和B细胞上表达的分子提供。

6. TCR-CD3复合体中TCR功能是,CD3功能是。

7.表达在细胞上的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结合,为T细胞活化提供。

8.分泌片由细胞产生,是的辅助成份,功能是。

9. T细胞活化时,T细胞表面提供第一、第二信号的分子分别是和,T细胞的辅助受体是。

10. 内源性抗原在(部位)被降解成肽,在(部位)与分子结合,递呈给细胞识别。

11. T细胞激活过程中,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最终激活的三个重要核转录因子是、和。

12. 根据起主要作用的免疫活性细胞不同,可将免疫应答分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和细胞介导的免疫两大类。

13. 如果T细胞只接受抗原刺激信号而缺乏,则可被诱导凋亡或进入状态。

14. 在黏膜免疫中能摄取和转运黏膜腔内抗原,将之输送给巨噬细胞和DC的是细胞,能主动转运sIgA至黏膜表面的是细胞。

15.活化的T细胞表达CTLA-4,可与竞争,并通过其胞内段的传递抑制信号,抑制T细胞的功能。

三、名词解释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e response)2.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3.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4.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5.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6.独特型网络(idiotype networke )7.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immune 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 ITIM),8.抗体的亲和力成熟(antibody affinity maturation)9.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10.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ation)11.协同刺激信号(costimulatory signal)12.Ig类别转换(Ig class switch)四、问答题1.简述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规律。

2.简述Th与Tc细胞在免疫应答效应阶段的主要作用。

3.在一个设计好的实验系统中,已知有一段抗原肽,可激活相应的T细胞克隆。

如果在不去除该抗原的情况下,希望能阻制其T细胞克隆的活化,可考虑采取哪些方法?4.一实验系统中存在来自于同一动物个体的三种细胞:正常肝细胞、肝癌细胞和CD8+Tc细胞。

实验结果表明CD8+Tc细胞能特异性杀伤肝癌细胞。

请回答:(1)CD8+Tc细胞如何区分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并特异性杀伤后者?(2)CD8+Tc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效应机制。

5.一患者确诊为肺炎球菌感染,血清中测出抗肺炎球菌抗体,类别为IgM;三周后复查,仍检出抗肺炎球菌抗体,但类别为IgG为主。

请回答以下问题:(1) 免疫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什么?(2)上述两种不同类别的抗体特异性有无不同?为什么?第三部分参考答案与题解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 E2. D3. D4. A5. A6.A7.B8. D9. B 10. A11. C 12. C 13. C 14. E 15. D 16. B 17。

A(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1. ABCD2. ABCE3. DE4. AB5. ABD6. A、BE7. ABCDE8. ACDE 9. BC 10. BCE 11. AB二、填空题1. IL-2受体、IL-22. 穿孔素、颗粒酶、凋亡3.产生、产量、维持时间4. IgM、IgG5. CD40L、CD406. 识别MHC-抗原肽、传递抗原识别信号至细胞内7. APC、B7、细胞活化的第2信号8. 黏膜上皮细胞、sIgA、保护IgA免受蛋白水解酶的分解9. TCR-CD3、CD28、CD4/CD810. 蛋白酶体、内质网腔、MHC-I类分子、CD8+Tc11. NF-A T、NF- B、AP-112. B、体液、T、细胞13. 协同刺激信号、无能14. M、黏膜上皮15. CD28、B7、ITAM三、名词解释1.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在接触抗原后,特异性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增殖分化,并表现免疫效应的过程。

2.体液免疫:是指由B细胞介导为主,产生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3.外源性抗原:是指在抗原提呈过程中,APC从细胞外摄入的抗原。

4.初次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首次接触某个抗原时所产生的免疫应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