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家族为何传男不传女?
【优生秘诀】优生秘诀大盘点5
优生秘诀大盘点5这些病:母传子父传女每个准爸爸、准妈妈都希望生一个健康的宝宝,然而如果父母的基因里存在缺陷,就有可能生出患有遗传病的孩子。
不过,有些遗传病,遗传给男孩的几率和遗传给女孩的几率并不相同。
有些遗传病就像某种功夫,只传男不传女;而有些遗传病,却只“重女轻男”。
对此,专家表示,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病就是随着父母患病不同伴随性别遗传的疾病。
母亲患以下遗传病易传给儿子1、血友病危险指数:★★★★★疾病描述: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它是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的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血友病是典型的性联隐性遗传,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控制因子Ⅷ凝血成分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专家分析:广西区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室副主任蒙达华说,正常男性与血友病女性携带者结婚,其子女中男性50%为血友病患者,女性50%仅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预防:蒙达华称,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如果患者本人及家属懂得优生优育,产前即可进行羊膜穿刺,如果确诊为血友病,应终止妊娠以减少血友病的出生率。
2、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危险指数:★★★★★疾病描述: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以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和支配运动的肌肉变性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群。
患者一般会肌肉萎缩,小腿变粗而无力,几年后逐渐瘫痪。
约90%的患儿有肌肉的假性肥大,多半患儿还伴有心肌损害,约30%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病情多呈进行性加重,多数病人在20岁左右死亡。
专家分析:蒙达华说,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属于隐性遗传病,母体如果患病,其生产的女性中仅可能为异性染色体携带者,不发病。
但如果所生为男孩,则50%会发病。
预防: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如果家庭中有生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则可以做基因检测、产前诊断确诊,如果确有发病,就需要引产。
3、蚕豆病危险指数:★★★疾病描述:因进食蚕豆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溶血性贫血。
因患者体内缺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红细胞膜的稳定性差。
耳聋传女不传男?
耳聋传女不传男?在人们为此惊讶和同情的同时,又产生了各种疑虑:是谁给这个家族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是谁发现了这个耳聋家族?人们能否找到这个耳聋家族的致病元凶?能否改变这个家族的命运……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的卜行宽教授发表论文,解开了这些谜团。
是谁发现了耳聋家族?。
卜行宽教授告诉记者,这项研究是从1983年开始的,而促使研究开展的是寄到相关部门的一封来信,这封来信中称在江苏淮安一个偏僻的农村,有一个大家系很多人莫名耳聋,当地一些普通老百姓将其和迷信联系在一起,并由此引发了一些纠纷。
当时抱着科学的态度,以卜行宽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决定到当地去核实,并试图找到这个家系耳聋的原因。
这的确是一个偏僻的农村,工作人员同时还带去了全套的仪器设备,核实工作开展得很辛苦,而耳聋大家系的情况则更令人惊讶,据卜行宽教授介绍,当时这个大家系有4代人存活,而通过老人回忆追溯到6代人,结果发现,在这个大家系6代507人中,有137人在幼年或成年后耳聋,失去了声音的世界是孤独苍白的,一些人的性格因而发生了巨大改变。
在研究的最初阶段,分子学还远没有发展到如今的程度,但专家们经过研究初步诊断这个家系的耳聋是带有遗传性的,并且以母系遗传方式代代相传,也就是说到男子身上耳聋就可以得到阻断,而到女子身上则会传给她的下一代。
与此同时,这个家系的听力学特征为前庭功能正常的双耳对称发病的非综合征型感音性聋,卜行宽教授解释说,和一些耳聋患者同时伴有失明、肾脏等问题不同,这个家系的耳聋患者没有出现其它症状,仅仅是耳聋。
此外,专家们还发现,这个家系听力障碍程度和发病年龄在代际间及耳聋个体间呈现极大差异性。
家系中母系亲属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高度易感是耳聋的元凶。
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专家们又先后采用候选基因筛查、线粒体全序列分析和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等策略,对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母系成员均存在线粒体DNA(mtDNA)12SrRNA基因的A1555G及961insC双重同质性点突变。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王秋菊;袁永一【期刊名称】《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年(卷),期】2016(024)004【总页数】4页(P421-424)【作者】王秋菊;袁永一【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放军耳鼻咽喉研究所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放军耳鼻咽喉研究所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4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是指与耳聋表型相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此类耳聋只有在两个分别来自父母的等位基因均携带致病突变时才出现耳聋。
有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的描述最早出现在16世纪,Schenck描述了一个家系中的多名兄弟姐妹均患有先天性重度耳聋,而他们的父母听力完全正常。
1853年,Wilde提出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中前瞻性调查父母血亲关系十分重要。
但在1875年George Darwin否定了这一观点。
1877年,一项匿名研究指出,在Marsha's Vineyard,所有后代均来自共同的祖先,其中60%患有耳聋。
1880年Hartmann提供了耳聋显性及隐性遗传的证据,他也强调在隐性遗传性耳聋中研究父母近亲婚配的重要性。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具有以下特征:①致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因而致聋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即男、女性的患病机会均等;②系谱中通常看不到连续传递现象,往往是散发病例,但同胞中可有多人患病;③患者的双亲一般不患病,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④患者的同胞有1/4的风险患病,患者表型正常的同胞中有2/3的概率为携带者;⑤患者的后代一般不发病,但一定是携带者;⑥近亲婚配时子女的发病风险显著提高,因为共同的祖先可能传递给他们共同的突变基因。
一般所指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多指非综合征型耳聋(autosomal recessive 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ARNSHL),耳聋是其唯一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症状早发且程度较重。
新生儿聋病基因携带者
核子基因科技 综合性•一站式•多元化基因检测服务主要项目:•儿童天赋基因•肿瘤基因检测•产前基因检测•亲子鉴定新生儿聋病基因携带者我国有两千多万聋哑人,其中遗传性耳聋占50%以上。
遗传性耳聋多为隐性遗传病,即夫妻双方均为携带者时,自身听力正常,但子女有25%的机会为聋儿;而仅当夫妻中一方为携带者时,子女听力不受影响。
目前正常人群中携带遗传性耳聋突变基因的比例是5-6%,因此听力正常的夫妻生出聋儿的现象时有发生,新生儿中耳聋发病率已达1-3%。
遗传性耳聋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目前已发现与耳聋相关的基因至少有200-300个,相关突变位点达1000个以上,这给临床检测聋病易感基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对中国人而言,80%的先天性耳聋患者其致病基因为:GJB2基因235delC 、SLC26A4基因919-2 A>G 、线粒体12Sr RNA 基因1555A>G 和1494C>T 。
进行这四种基因的检测,可以明确大部分遗传性耳聋的原因。
为什么看似正常的父母却生育了一个有基因缺陷的聋儿?为什么有的传男不传女?为什么有的是一次偶然的用药而导致的终生遗憾?为什么有的孩子摔倒之后听力就急剧下降?这些“为什么”均可以用耳聋具有遗传性这个特征来解释。
遗传性耳聋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为常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就是家族中每一代人中约50%会出现耳聋患者,男女均可以发病,这种遗传方式的耳聋往往在刚出生时没有表现出来,到青春期或中年出现逐渐加重的听力损失。
这种耳聋很容易被认为是环境因素或偶然因素导致的,而忽略了遗传的作用。
因此,当发现家族中有两个以上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出现听力损失时,应该考虑存在遗传性耳聋的可能。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耳聋则更为常见,其比例占遗传性耳聋的70%——80%。
隐性遗传的耳聋,往往在出生后就被发现为重度或极重度耳聋。
一对听力正常的父母生育了一个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孩子,往往很难想到病因极有可能在于他们是耳聋基因的携带者。
聋哑人的遗传规律
聋哑人的遗传规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聋哑人的遗传规律这个有意思的事儿。
你说这遗传啊,就好像是老天爷在玩一个神秘的游戏。
聋哑这种情况呢,有时候就像是老天爷不小心掷出的一个特别的骰子。
咱先说说,如果爸爸妈妈都是聋哑人,那他们的孩子是不是肯定也是聋哑的呀?嘿,这可不一定哟!就好比说你去抽奖,不是每次都能抽到大奖一样。
有时候,爸爸妈妈虽然都有聋哑的情况,但孩子却有可能是完全健康的,能听得到声音,也能说出美妙的话语呢。
这多神奇呀!那要是只有爸爸或者妈妈是聋哑人呢?这就更有意思啦!这就好像是在一条路上,有一个小小的弯道。
有时候车子能顺利通过,有时候可能会颠簸一下,但也不一定就会翻车呀。
孩子有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健健康康的;当然啦,也有可能会遗传到聋哑这个特点。
这就像是掷骰子,结果是不确定的。
再来说说,如果家族里以前有人是聋哑人,那后面的人会不会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好比是家里有一个特别的“基因宝藏”,也许会传给后代,也许就一直藏在那里不现身呢。
你想想看,这遗传规律多像生活中的那些小惊喜和小意外呀!有时候你期待的事情没有发生,不期待的反而出现了。
就像你满心欢喜地等着吃巧克力蛋糕,结果却拿到了一个水果蛋糕,虽然不一样,但也可能很好吃呀!咱可不能因为担心遗传就整天愁眉苦脸的呀,那多不值得!生活还是很美好的,要开开心心地过。
而且现在的科技多发达呀,就算真的遇到了聋哑的情况,也有很多办法可以帮助大家呀,比如学习手语,通过其他方式来交流沟通。
总之呢,聋哑人的遗传规律虽然有点神秘,但咱不用过分害怕。
就像走在路上会遇到不同的风景一样,不管遇到啥,咱都要笑着面对,积极地去生活,去探索,去发现那些美好的事情!这就是我对聋哑人遗传规律的看法,大家觉得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耳聋基因免费检测提案
关于免费开展新生儿和高危人群耳聋基因检测的建议根据全国残疾人第二次抽样调查,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其中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4.16%。
据人口调查统计,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重度听力障碍者约占1‰~3‰,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音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新增聋儿3万余名。
我市以2015年12月31日为截止时间统计(市残联办证系统),共有持证听力残疾的有11200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4.3‰,0-10岁持证听力残疾有186人,约占出生数的1‰。
如此高的耳聋发病率,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那么,有没有可能在小孩发病前进行干预呢?目前可针对新生儿和高危人群开展耳聋基因筛查,对筛查的异常结果进行医学干预和指导,将极大减少耳聋发病率,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真正达到提高人口质量和优生优育的目的。
耳聋的致病原因很多,但目前研究表明60%的耳聋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而与耳聋相关的遗传基因突变在正常群体中并不少见,这就是耳聋发病率之所以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看似正常的父母可以孕育一个有基因缺陷的聋儿?为什么有的耳聋传男不传女?为什么有的耳聋是一次偶然的用药而导致的终生遗憾?为什么有的孩子摔倒之后听力就急剧下降?这些均可以用耳聋具有遗传性这个特征来解释。
耳聋基因检测是目前最有效的病因学分析方法,并能为耳聋的治疗、预防和预后作出指导,意义如下:一、预防避免耳聋发生或通过及时治疗延缓听力下降以及做到“聋”而不哑,融入正常社会。
(一)药物性敏感性耳聋(DNA12SrRNA),占听力残疾者的5-12%。
DNA12SrRNA突变基因携带者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敏感,携带此突变的个体中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以导致或者加重耳聋的原因。
如果携带该突变的个体通过基因检测预知自己和家族成员携带这种突变,避免接触氨基糖甙类药物则完全可以避免耳聋的发生,这也正是耳聋基因检测的意义所在。
耳聋能遗传吗
耳聋能遗传吗
儿童的生命来源于父母双亲,从受精卵进入母体的子宫“定居”算起,要经历280天左右的时间与母体相依为命,而后方能降生人间。
机体各个生理器官的生长发育质量的优劣,都要从父母那里接受某些基因(基因——决定人类各种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
因此,听觉器官的好坏也受一定遗传因素的影响。
目前医学上已经知道的遗传性耳聋有以下3种。
(1)单纯性耳聋(就是只有耳聋,不伴有其他疾病者);
(2)耳聋伴有其他异常的综合症;
(3)染色体异常。
其遗传的方式有:
(1)显性遗传若双亲中有一个为异合子,约1/2的后代有耳聋。
另外1/2的后代可能完全正常,且不会再传给后代。
(2)隐性遗传若父母双方都有同一隐性基因,且均不是耳聋患者,在理论上将有1/4的子女出现耳聋,另有1/2的子女无耳聋,但均属耳聋基因携带者。
遗传性耳聋在治疗上比较困难,最理想的办法是预防其发生,杜绝近亲结婚是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
(引用)。
如何预防耳聋遗传给下一代
如何预防耳聋遗传给下一代背景介绍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听力障碍,可以由许多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
遗传性耳聋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大多数情况下是由父母遗传给下一代。
因此,了解如何预防耳聋遗传给下一代对于家庭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预防耳聋遗传的方法和措施。
遗传性耳聋的原因遗传性耳聋主要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这些基因突变可能是由父母一方或双方传递给下一代。
遗传性耳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常染色体遗传和线粒体遗传。
常染色体遗传耳聋又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只要一个父母携带有异常基因,后代就有可能患上耳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需要两个携带异常基因的父母才会传递给下一代。
线粒体遗传性耳聋主要由母亲通过线粒体传递给下一代。
遗传性耳聋可以在婴儿时期就表现出来,也可以在成年后出现。
预防耳聋遗传的方法虽然无法完全消除耳聋遗传的可能性,但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减少遗传性耳聋的风险。
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如果一个家庭已经有耳聋遗传史,建议寻求遗传咨询。
遗传咨询师可以评估家族中的遗传风险,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此外,基因检测也可以帮助明确携带异常基因的风险。
一些基因突变与耳聋有关,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是否携带有这些异常基因。
如果正在计划怀孕,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夫妇评估耳聋遗传风险,并提前采取适当的措施。
采取避免耳聋的行为除了遗传因素外,一些环境和生活习惯也可以导致耳聋。
为了避免耳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行动:1.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过高的噪音环境中。
高噪音环境会对听力产生负面影响,长时间的噪音暴露可能会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害。
如果必须在噪音环境中工作或居住,应该采取适当的听力保护措施,如佩戴耳塞或耳罩。
2.防治感染性疾病。
一些感染性疾病,如麻疹和脊髓膜炎,可以导致耳聋。
通过接种疫苗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避免使用有害的药物和化学物质。
一些药物和化学物质,如某些抗生素和重金属,对听力有损害作用。
耳聋,与遗传有很大关系
84快乐养生 2020.04耳聋,与遗传有很大关系⊙成都凡迪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刘 方果母亲是该基因的突变患者,那么无论父亲的基因型是什么情况,他们的子女都是该基因的突变患者。
患者所生女童会将基因突变传递给下一代,男童则不会传递给下一代。
这类基因突变携带者需禁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庆大霉素),因他们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异常敏感,很可能一针下去耳朵就永远听不见了,通常称为“一针致聋”。
GJB3 这是我国克隆的首个遗传病基因,又称后天高频致聋基因。
携带者可能青少年时期听力正常,当发育至青壮年期间(20~30岁)时,听力逐渐下降,直至发生重度耳聋。
做好耳聋基因检测,保障优生优育临床通过耳聋基因检测,提前预知所携带的基因类型,并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可减少耳聋的发生,保证携带者生活质量,降低家庭经济压力,提高人口素质。
检测过程分为样本采集(静脉全血2ml)、DNA提取、PCR扩增、导流杂交、结果显色、出具报告。
耳聋基因筛查适用于大部分人群,如听力状况欠佳者;有耳聋家族史的家庭成员;家中有药毒性致聋患者的家庭成员;因感冒、头部受击打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听力下降的患者;已生育先天性聋儿的夫妇;疑似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等。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人都可能携带耳聋基因,但携带耳聋基因并不代表一定会耳聋。
即夫妇听力正常可能会生下聋儿,有耳聋病史的夫妇也可能生下听力正常的孩子。
因此我们认为,在有生育要求但无耳聋家族遗传史的听力正常育龄夫妇中,也应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
若发现双方均带有相同的突变耳聋基因,通过对其生育进行全程的指导和干预,可以预防性的减少近1/3~2/5的先天性耳聋患者出生。
耳聋易感基因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耳聋,针对不同的基因有不同的措施:先天性耳聋基因(GJB2)对于携带有先天性耳聋基因的人,如果能在孕前发现,可以避免耳聋宝宝的出生;对于患者(即携带基因且表现为耳聋的人群)则需及早安装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避免由聋致哑。
耳聋家族史
耳聋家族史
【原创版】
目录
1.耳聋家族史的概述
2.耳聋家族史的遗传方式
3.耳聋家族史的预防与治疗
4.耳聋家族史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一、耳聋家族史的概述
耳聋家族史是指在家族中有多个成员患有耳聋的情况。
耳聋家族史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对下一代造成遗传风险。
因此,了解耳聋家族史的特征、遗传方式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耳聋家族史的遗传方式
耳聋家族史的遗传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只需从父母双方分别继承一个异常基因即可患病。
这种遗传方式下,家族中多个成员可能患病,且患者子女的发病率较高。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需要从父母双方分别继承两个异常基因才能患病。
这种遗传方式下,家族中可能存在多个携带者,但不一定表现出症状。
携带者的子女有 1/4 的发病风险。
三、耳聋家族史的预防与治疗
1.预防:对于有耳聋家族史的人群,应尽量避免近亲结婚,以降低遗传风险。
此外,孕妇在怀孕期间应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存在
的听力问题。
2.治疗:针对耳聋家族史患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但对于某些类型的耳聋,如传导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可以通过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等方法改善听力。
对于药物性耳聋,早期发现和治疗可能减轻病情。
四、耳聋家族史的意义和影响
耳聋家族史对患者及其家庭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包括心理、社交、教育、职业等方面。
如何发现和预防遗传性耳聋
86
2 0 . 中国医药指南 0 73
维普资讯
G UI F C HI A EDI I DE O N M C NE
遗 传 性 耳 聋 , 顾 名 思 义 就 是 指 掌 控 听 觉 系统 功 能 的 遗 传 物 质 出 了 问题 而 导 致 的 听 力 障 碍 ,这 种 问 题 不 仅 要 影 响 患 者 本 身 , 而 且 还 可 以 遗 传 给 后 代 ,犹 如 一 个 隐 性
声 音 迟 钝 , 越 来 越 不 愿 意 对 家 长 的 指 令 产 生 快 速 的 反 应 ,但 仍 然没 有 意 识 到 孩 子 的 听 力 出现 问题 。 因 此 对 于 一 个 刚 出 生 的 新 生 儿 , 我 们 要 为每 一 个 孩 子 进 行 听 力 筛 查 ,随 着 孩 子 的成 长 ,每 年 直 到 6岁 为 止 ,均 进 行 一
杀 手 在 人 类 的 群 体 中 代 代 相 传 。 遗 传 性 耳 聋 的 患 儿 ,其
疾 病 的 根 源 来 源 于 有 基 因缺 陷 的父 母 ,是 父 母 亲 的基 因
还 有 一 种 值 得 关 注 的 耳 聋 ,是 与 跑 跳 、 摔 倒 和 头 部
传 递 给 患 儿 ,使 其 发 病 , 而 父 母 亲 的 听 力 可 以 是 正 常
次 听 力检 测 是 很 有 必 要 的 ,这 样 可 以 避 免 孩 子 随 后 的 听 力 损 失 影 响 言 语 的 发 育 而 导 致 孩 子 言 语 障 碍 ,使 得 孩 子
相 关 的遗 传 基 因 的 突 变 在 正 常 群 体 中并 不 少 见 ,这 就 是
耳 聋 发 病 率 之 所 以 高 居 不 下 的 重 要 原 因 之 一 。 遗 传 性 耳
传男不传女 男人患五种病不宜生男孩
传男不传女男人患五种病不宜生男孩
其实有现在还有很多的男性朋友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总认为生男孩才算传宗接代,可是大家知道吗?有些种遗传疾病是传男不传女,如果男人患有这五种遗传病,是不宜生男孩的。
第一种、红绿色盲由于这种病不会危及生命,但是对下一代的生活和就业还是有影响的。
夫妻双方同时带有致病基因生育的下一代,特别是男性的患病几率大一点。
第二类、X-连锁隐性遗传病。
例如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症、遗传性耳聋、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等。
对于这些疾病,至今没有解决的方法,有上述遗传病的家族史或生育过患病子女的妇女,怀孕前要做诊断,一般只保留女胎,以免患儿出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同时也杜绝近亲结婚。
第三、血友病。
病人血中缺乏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抗血友病球蛋白,如由各种原因造成创伤出血时,血液不能凝固,最终因出血过多而死亡。
耳聋基因的遗传特性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在两组染色体中,只要有一组有聋的成分,就会表现出耳聋。
1.父母双方有一方是聋人,他(她)们的子女出现耳聋的可能性为50%;如果父母均是聋人,则子女出现耳聋的可能性为75%。
2.耳聋子女的下一代仍可能是聋人,不聋子女的下一代不会再出现遗传性聋。
3.这种遗传性聋,没有性别差异。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这种遗传性聋的特点是:只有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均含有致聋信息时,才表现耳聋。
如果只有一组染色体有问题,并不出现耳聋,而成为携带者。
1.如果父母双方不聋,但均为携带者,那么,其子女出现耳聋的可能性为25%,成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50%,完全正常的可能性为25%。
如果一方是聋人,另一方为正常人,则其子女均不出现耳聋,但均是携带者。
如果双方均是聋人,则其子女出现耳聋的可能性为100%。
2.耳聋的子女如果同正常人结婚,其下一代不会出现耳聋,但均是携带者。
不聋的子女的下一代是否会出现耳聋,则要看他(她)本人是否为携带者,同时还要看他(她)的配偶的情况,也就是说,不聋的子女的下一代,也可能会有聋儿产生。
3.这种耳聋没有性别差异。
三、伴性遗传性聋前面曾提到过,在人的23对染色体中,有一对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如果致聋因素位于这一对染色体上,当然也会向下传递,这种遗传性聋称伴性遗传性聋。
这种耳聋的特点是,在一个家族中,耳聋的发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在整个遗传性聋中,这种耳聋所占的比例较少,大约为1%左右。
四、多基因遗传性聋与染色体异常性聋多基因遗传性聋与环境因素造成的聋不易区分。
链霉素中毒性聋具有明显的家族易感性。
有人认为,这种家族易感性就属于多基因遗传。
染色体异常性聋多伴有智力和其他方面的发育障碍,在临床上易于发现,另外,这种耳聋可以通过化验检查发现。
以上四种情况,前三种占遗传性聋的绝大部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也可以了解近亲结婚出现耳聋子女的可能性较大的原因,那就是由于男女双方有较近的血缘关系,出现相同特征染色体的可能性比非近亲结婚者大得多,有害染色体相组合的机率也高得多。
耳聋基因遗传规律
耳聋基因遗传规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耳聋基因遗传规律这个事儿。
你说这耳聋基因啊,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在遗传的世界里蹦蹦跳跳。
咱就拿常见的隐性遗传来说吧,就好比是一场“隐藏的游戏”。
如果爸爸妈妈都带着这个小小的“耳聋隐患”,但他们自己可能好好的,就像表面平静的湖水,底下却藏着小秘密呢。
那他们的孩子可就得小心了,说不定就被这个小精灵给“逮住”啦,有可能就会出现耳聋的情况呀。
再说说显性遗传吧,这就像是一个大大咧咧直接现身的家伙。
只要家里有一个人带着这个显性的耳聋基因,那可就明显多啦,后代就有比较大的可能遗传到。
你想想,这多直接呀,就好像大白天的太阳,明晃晃地在那呢!还有啊,有的基因还会捣乱呢,一会儿显性一会儿隐性的,真让人捉摸不透呀!这不就跟那天气似的,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阴天。
咱可得多长几个心眼,好好研究研究它们的脾气。
有人可能会问啦,那咋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些基因呢?这就得靠专业的检测啦!就好像给身体做个全面“检查”,把这些小精灵一个个都找出来。
要是发现了有问题,那咱就得早做打算,提前想好应对的办法呀。
咱中国人不是常说“未雨绸缪”嘛,对待这耳聋基因遗传规律也是一样的道理呀。
别等到问题出现了才着急,那可就晚啦!要是咱能早早了解,那不是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嘛。
你说要是家里有了个耳聋的宝宝,那该多让人心疼呀。
所以呀,咱们得重视起来,可不能马虎。
想想看,如果因为咱们的不了解,让孩子受了委屈,那咱心里得多难受呀。
咱要把这耳聋基因遗传规律弄清楚,就像熟悉咱自己的手掌纹路一样。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让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
别觉得这事儿离你很远,说不定就在你身边呢。
就像那句话说的,“防患于未然”,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呀!总之,咱可得把这耳聋基因遗传规律当回事儿,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多上点心吧!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男性耳聋发病率比女性高吗
男性耳聋发病率比女性高吗简介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听觉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耳聋的病因复杂多样,其中性别因素可能对其发病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男性耳聋患病率是否比女性高,并介绍可能的原因和预防建议。
数据分析根据多个研究和统计数据显示,男性耳聋的发病率确实相对较高。
具体数据显示,在世界范围内,男性耳聋患者占总耳聋患者的比例约为60%至65%。
这一趋势在不同年龄段都得到了验证,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群都存在明显的男性耳聋高发比例。
可能的原因虽然具体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几个可能的因素可以解释男性耳聋患病率较高的情况。
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某些类型的耳聋与遗传基因有关。
男性有一种特殊的X 染色体,这种染色体携带了更多的耳聋相关基因。
因此,男性在遗传上更容易受到耳聋相关基因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2. 雄性激素的影响雄性激素(如睾丸激素)对内耳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男性在青春期和成年期分泌的雄性激素水平更高,这可能有助于减少耳聋的发生。
相反,女性的雌性激素水平在更年期后逐渐下降,使其更容易发生耳聋。
3. 学习和工作环境男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决定了他们更容易接触到一些噪音和环境污染。
例如,男性更多地从事噪音环境下的工作,如建筑工人、机械工程师等。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会增加患耳聋的风险。
4. 健康意识和就诊率男性在健康意识和就诊率方面通常较低,他们倾向于忽视或推迟寻求医疗帮助。
因此,在耳聋早期,他们可能没有及时接受诊断和治疗,导致疾病恶化。
这也可能导致统计数据中男性耳聋患病率的提高。
预防和治疗建议不论性别,在预防和治疗耳聋方面都需要采取一些关键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1. 保护耳朵无论男女,保护耳朵是预防耳聋的关键。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佩戴耳塞或耳罩,限制音量过大的耳机使用等都是保护耳朵的有效方法。
2. 注重健康饮食饮食中的一些营养素可以促进听力健康,例如维生素A、C和E,锌和镁等。
先天性耳聋和后天耳聋他们的孩子会不会遗传(1)
先天性耳聋和后天耳聋他们的孩子会不会遗传先天性耳聋和后天耳聋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先天性耳聋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听力障碍,大多数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而后天耳聋是指在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听力损失。
两者在治疗、预防和注意事项上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对两种耳聋的遗传、治疗和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
一、先天性耳聋的遗传、治疗和注意事项1.遗传先天性耳聋是由遗传原因引起的。
这种遗传方式有两种类型:(1)单基因遗传这种遗传方式是在一种基因发生突变时引起的,父母中只要有一人携带该基因,就会传递给孩子。
单基因引起的先天性耳聋最常见的类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在一对染色体中携带的突变基因没有表现出来。
只有当两个携带该基因的人生下子女时,该基因才会在新生儿中突现出来。
(2)多基因遗传这种遗传方式是多个基因的互相作用引起的,除了在基因水平上,还可能受到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多基因引起的先天性耳聋可能是由许多基因的突变携带所引起的。
2.治疗目前,先天性耳聋可以使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设备来改善听力。
此外,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于一些先天性耳聋的患者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另外,针对单基因突变的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的研究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3.注意事项①孕期保健:孕妇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病原体、化学物质和环境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
②新生儿筛查:新生儿应接受听力筛查,以便及时发现耳聋,进行早期治疗。
二、后天耳聋的遗传、治疗和注意事项1.遗传后天耳聋多数不是由遗传原因引起的。
但特定的遗传缺陷可能使得个体更容易发生后天耳聋,如先天性颅骨缺陷、惠勒氏综合征等。
此外,一些基因可能增加个体在发生噪声、化学物质和药物等因素的暴露之后出现后天耳聋的风险。
2.治疗后天耳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药物治疗:一些药物可以促进听觉恢复,如糖皮质激素、利福平和维生素B族。
②外科手术:如鼓室成形术、中耳造影等。
当心“重女轻男”的低频耳聋
当心“重女轻男”的低频耳聋
作者:暂无
来源:《健康博览》 2016年第2期
浙江省中医院于伟
低频性耳聋是一种突发性耳聋,这种耳聋主要是低频段的声音听不清楚。
男人的声音相对
低沉,属于低频段的声音,所以低频性耳聋多对男性的声音不敏感,而女人、儿童的声音都比
较尖细,频率高,所以能够听到。
低频性耳聋的发病率较高。
过去这类突发性耳聋在老年人中很常见,主要是一些老年病
(如颈椎病)导致椎动脉压迫,反射性地引起椎动脉痉挛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内耳动
脉血流减少所致。
近些年,中青年白领低频耳聋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患病人群的特点是工作忙,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饮食、起居无规律。
咽鼓管狭窄、梅尼埃病、听神经病、分泌性中耳炎、外伤性鼓膜穿孔等都会导致低频性耳聋。
预防低频性耳聋首先要注意预防各种病毒、细菌等病原菌对耳部的炎症作用。
比如感冒后
应尽快对症用药,以避免炎症通过咽鼓管到达中耳,尤其孕妇、婴幼儿要避免病毒、寄生虫等
感染。
其次,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家族性遗传疾病的人如果出现低频听力下降,要警惕梅尼埃
病或听神经病等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一旦发生,必须尽快到医院进行抗免疫治疗,往往会有效,否则很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害。
基因系列:传男不传女
基因系列:传男不传女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基因诊断课程在继续,这回讲到“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也就是常说的“神经肌肉疾病”的一种。
学生们很好奇,为什么这种病“传男不传女”...好吧,故事继续讲...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里,家有传承,‘传男不传女’,这大概属于让男同胞们颇为得意的一件事,或者说是男权主义的一个象征吧。
不过在医学领域,这可不是什么好词哦。
医学或者遗传学里的传男不传女,传承的不是什么万贯家财或者祖传秘方。
医学嘛,总是和疾病相关。
没错,传承的当然是疾病。
记得念小学时,有一位长得很可爱的男同学,是家里的老幺,上有三个姐姐。
据说全家特别宠爱他。
宠爱他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更主要的是他有一种奇怪的病,一旦身体上有微小破损,就会流血不止。
当时大人们还很神秘地说:这是一种只有男生才会患的病!后来大学里学习遗传学,记得那位老师有三寸不烂之舌,很幽默,喜欢给我们讲和遗传学有关的小故事。
他给我们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著名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身上所携带的那个著名的血友病基因。
从那里,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X连锁隐性遗传病’,也第一次知道了原来上帝是公平的,传男不传女的,原来不只是祖传秘方哦(玩笑话)。
按照专业的说法:由于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当隐性致病基因在杂合状态(XAXa)时,女性为表型正常的致病基因携带者。
在男性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Y染色体上缺少同源节段,所以只要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XaY)就发病。
90年代曾有一部红极一时的电视剧《过把瘾》。
男主女主爱情坎坷,历尽艰辛终得相聚,男主却被告知患有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表现为全身肌肉进行性萎缩直至呼吸衰竭而亡),而医学对此类疾病尚无能为力。
那部剧我看过好多次, 每当剧中主题曲《糊涂的爱》音乐响起, 我总会情不自禁地遐想,糊涂的岂止是爱。
医学啊,还有多少至今仍糊里糊涂的课题等待着科学的解密。
当然,科学家们总是在不懈地努力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为许多医学问题的解决展开了蓝图。
遗传耳聋患者中 竟然有70%为近亲结婚
遗传耳聋患者中竟然有70%为近亲结婚【导语】遗传耳聋患者中,竟然有70%为近亲结婚!专家介绍:刘畅博士,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主管技师。
关于“全国爱耳日”,你不得不知以下常识:爱耳日的由来: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提案。
提案最终通过,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今年的全国爱耳日活动主题是“防聋治聋,精准服务”。
据报道,中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占全国人口16.79‰。
◆耳聋影响原因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刘畅博士对耳聋常见的发病原因有以下解释:一般认为,由环境素所致的耳聋约占耳聋总数的20%,这里所指的环境因素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耳毒性药物、声损伤等。
另外,由遗传素所致的耳聋约占耳聋总数的60%。
此外,还有约20%的耳聋患者人群致病原因尚未明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提示遗传因素在这部分患者人群中扮演重要作用。
具有关文献报道,在正常群体中,近亲结婚率仅为2%,而在遗传耳聋患者中,70%为近亲结婚。
可见近亲结婚是并发遗传耳聋的主要因素。
另外,遗传耳聋发病还多集中于福利工厂,因其相互通婚者甚多。
他们的后代又多数成为遗传聋或耳聋基因携带者。
因此,先天遗传聋人的婚育问题应引起社会重视。
先天遗传聋应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做到:【1.严格执行婚姻法,绝对禁止近亲结婚。
】【2.两名先天遗传聋人之间不应结婚,如各种原因非结婚不可者,婚前一定绝育。
】【3.先天遗传聋人可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正常人结婚。
】【4.如果先天遗传聋人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正常人结婚,第一胎为先天聋儿,绝不能再生第二胎。
】【5.耳聋青年男女,通过耳聋遗传咨询,判定其是否具有家族遗传性。
】耳聋的发病,具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重度聋在新生儿的发生率约3—4%;0—6岁中度聋和轻度重聋约占5%,多由中耳炎引起,并认为婴幼儿中耳炎可能影响其语言的发育。
面对这样众多的耳聋患者,除了采取必要的医疗、康复对策外,积极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普及、宣传听力保健知识,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开展耳聋遗传咨询,加强医学监护及科学用药,是预防耳聋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mtDNA)12SrRNA基因的 A1555G及 961insC 双
重同质性点突变。卜教授介绍说,在此基础上, 基本阐明了该家系成员耳聋发生及对氨基糖甙
类药物遗传易感的分子机制。 卜教授告诉记者,氨基糖甙类药物作为一种
抗生素,包括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为 代表的常用药物,这类药物因为便宜、效果又好,
回忆追溯到 6 代人,结果发现,在这个大家系 6 代 507 人中,有 137 人在幼年或成年后耳聋,失
去了声音的世界是孤独苍白的,一些人的性格因
而发生了巨大改变。
耳聋传女不传男?
在研究的最初阶段,分子学还远没有发展到 如今的程度,但专家们经过研究初步诊断这个家
这一次他戴着那个银白色的耳机。对于他的违纪,老师从不过问,似乎班上没
普通老百姓将其和迷信联系在一起,并由此引发
了一些纠纷。
当时抱着科学的态度,以卜行宽教授为首的
课题组决定到当地去核实,并试图找到这个家系 耳聋的原因。 这的确是一个偏僻的农村,人员同时还带去 了全套的仪器设备,核实开展得很辛苦,而耳聋 大家系的情况则更令人惊讶,据卜行宽教授介
绍,当时这个大家系有 4 代人存活,而通过老人
在江苏淮安一个偏僻的乡村,有一个庞大的
“耳聋家族”,6 代 507 人中,有 137 人在幼年或 成年后耳聋,迄今为止,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耳聋
家族。 耳聋家族为何传女不传男?
在人们为此惊讶和同情的同时,又产生了各 种疑虑:是谁给这个家族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是谁发现了这个耳聋家族?人们能否找到这个
耳聋家族的致病元凶?能否改变这个家族的命
合征型耳聋基因位点 121 个,其中 42 个被克隆。
尽管如此,由于听觉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与耳聋 相关的基因估计有数百个之多,因此,努力寻找
遗传聋家系,定位与克隆新的致研究所
涉及的家系是全世界目前有报道的最大的一个 耳聋家系,同时随访时间之长在国内外都非常罕
这一次他戴着那个银白色的耳机。对于他的违纪,老师从不过问,似乎班上没
见,研究中新发现的 mtDNA 双重突变的遗传学特
征为该家系所独有。
该研究成果不但为深入阐明遗传聋的分子
发病机制积累了珍贵的科学资料,同时也具有预 期的应用价值:有望大规模用于耳聋的基因诊断
以及氨基糖甙类药物易感人群的群体筛查,从而
增强此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降低药物性耳 聋发生率;可直接应用于氨基糖甙类药物致聋案
例的医学和司法鉴定。
耳聋让许多孩子生活在无声世界 · 预防耳聋,从胎儿抓起· 小儿耳聋多由抗 生素导致· 吃药,别把孩子耳朵吃聋了· 产前测 试基因可防孩子耳聋· 乳母服药不当可引起 BB 耳聋
1cc0f9ca1 易博
卜行宽介绍,课题组除从致聋机制进行研究
外,还对家系的耳聋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干预措 施,而在避免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后,家系中新
生代先天性聋哑及语前聋发生率由调查之初的
28%降为目前的零。为保存珍贵的遗传资源,专 家们还成功建立了家系的永生细胞株,以便于以 后发病者对比。 截至 2005 年 1 月,国际上已经定位了非综
运„„近日,江苏省人民耳鼻咽喉科的卜行宽教 授发表,解开了这些谜团。
是谁发现了耳聋家族?
卜行宽教授告诉记者,这项研究是从 1983 年开始的,而促使研究开展的是寄到相关部门的 一封来信,这封来信中称在江苏淮安一个偏僻的 农村,有一个大家系很多人莫名耳聋,当地一些
这一次他戴着那个银白色的耳机。对于他的违纪,老师从不过问,似乎班上没
系的耳聋是带有遗传性的,并且以母系遗传方式
代代相传,也就是说到男子身上耳聋就可以得到 阻断,而到女子身上则会传给她的下一代。
与此同时,这个家系的听力学特征为前庭功
能正常的双耳对称发病的非综合征型感音性聋, 卜行宽教授解释说,和一些耳聋患者同时伴有失
明、肾脏等问题不同,这个家系的耳聋患者没有
出现其它症状,仅仅是耳聋。此外,专家们还发
现,这个家系听力障碍程度和发病年龄在代际间
及耳聋个体间呈现极大差异性。
家系中母系亲属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高度 易感是耳聋的元凶
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专家们又先后采用候 选基因筛查、线粒体全序列分析和全基因组扫描 /连锁分析等策略,对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 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母系成员均存在线粒体
这一次他戴着那个银白色的耳机。对于他的违纪,老师从不过问,似乎班上没
这一次他戴着那个银白色的耳机。对于他的违纪,老师从不过问,似乎班上没
在农村很受欢迎,普通人使用正常剂量的这类药
物可能没事,但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易感的这个家
系成员一旦使用此药物,就可造成无可挽回的后 果,那就是耳聋。
不过,卜行宽教授也指出,目前这个家系的
耳聋之谜虽然已基本解开,但还有一些疑点需要 进一步研究。 干预后耳聋家系发病降低
这一次他戴着那个银白色的耳机。对于他的违纪,老师从不过问,似乎班上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