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三首
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1.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 字词解析。
-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这里是西北边陲的一个重要地标。
- “长云”:层层浓云。
这云啊,就像一块大布,把雪山都给遮暗了呢。
-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
- “孤城”:一座孤零零的城,这城在那遥远的地方,显得特别孤单。
-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从孤城远远地望着玉门关,感觉距离好远好远啊。
- “黄沙百战穿金甲”,“黄沙”就是那漫天的黄沙,在这黄沙漫天的战场上啊,战士们打了好多好多仗。
“百战”可不是真的一百次战斗,就是说战斗很多很多啦。
“穿金甲”,这铠甲都被磨穿了,可见战斗有多激烈,战士们有多辛苦。
-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战士们心里就想着,不把敌人打败,就绝不回家,这决心可真是大得很呢!3. 赏析。
- 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特别壮阔又有点苍凉的西北边疆的画面。
你看啊,青海湖上空的云又浓又长,把雪山都遮暗了,一座孤城在那远远地望着玉门关。
这画面里有湖、有云、有雪山、有孤城、有关口,空间感特别强,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遥远又艰苦的边疆。
- 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更厉害了。
前面描绘了那么艰苦的环境,这两句呢就直接写战士们的决心。
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战士们经历了无数次战斗,铠甲都磨穿了,但是他们不怕,就想着一定要打败敌人才能回家。
这种决心就像一把火,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爱国情怀。
这就好比我们玩游戏,遇到了超级难的关卡,但是我们就是不服输,一定要通关才罢休。
1. 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 字词解析。
- “三万里河”:指黄河。
“三万里”是虚数,形容黄河很长很长。
黄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那气势可壮观了。
六下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六下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一、原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二、字词解析。
1. 大漠。
- 就是广大无边的沙漠。
想象一下,那是一片望不到边的沙地,沙子像雪一样白。
这里诗人一上来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很宏大、很空旷的场景。
2. 燕山。
- 是一座山的名字。
在这个地方,月亮弯弯的像钩子一样。
这个画面感很强啊,沙漠的白和月亮的弯,一静一动,很有韵味。
3. 金络脑。
- 这是一种很贵重的马笼头,一般是用黄金装饰的。
诗人说什么时候才能给马戴上这样漂亮又贵重的笼头呢?这其实是一种借物抒情的手法。
三、诗句赏析。
1.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这两句诗写得超级有画面感。
诗人就像一个大画家,用他的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沙漠月夜图。
你看啊,那沙漠里的沙子白得像雪一样,这得多壮观啊。
燕山的月亮弯弯的像钩子,这个比喻很形象,一下子就把月亮的形状描绘出来了。
这两句诗不光是写景,还营造出一种很苍凉、很孤寂的氛围。
就好像那匹马在这样的环境里,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2.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这匹马心里肯定在想:我什么时候才能戴上那漂亮的金络脑,然后在清爽的秋天里尽情奔跑呢?这里诗人其实是在借马表达自己的愿望。
他就像这匹马一样,渴望得到重用,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大展身手。
就好比我们自己,有一身的本事,也希望有个好机会能发挥出来,不然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心里可不得劲儿了。
一、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字词解析。
1. 千锤万凿。
- 这是说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要经过很多次的敲打和挖掘才能从深山里弄出来。
就像我们做一件事情,可能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很费力气。
2. 烈火焚烧。
- 石灰石开采出来后,还要经过高温的烧制。
这个过程可不容易啊,但是诗人说它就像很平常的事情一样。
这里的石灰石就像一个坚强的小战士,面对烈火一点都不害怕。
3. 清白。
- 这里的“清白”有两层意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PPT
下半部分要写平稳、 端正,“ ”不要 多写一横。
3.观察本课会写字,把它们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每个字写两遍。
络络 锤锤 凿凿 焚焚
活动一:结合学法,理解古诗《石灰吟》。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意思是__吟__诵__, “石灰吟”就是__吟__诵__石__灰____的意思。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
钩
广阔、荒芜
形似月牙的古代兵器
结合图片与注释,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有怎样 的感觉。
塞外茫茫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照耀下像雪一样白,月 牙儿就像弯钩一样高悬在燕山上。我感到了清冷与悲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读一读,想一想:你从哪里看到了怎样的马和秋天?
从“金络脑”一词中,我知道了这是一匹 戴着黄金装饰的马笼头的马,名贵、矫健、被 人器重。
jìnɡ 坚强有力
竹石
jìn 跟力量有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jìnɡ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试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 石缝中。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 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板书设计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石灰 不畏艰难、坚贞不屈
《竹 石》 竹子 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5.搜集资料,了解作者。
作者 于谦
朝代 明
雅称
其他
—— 爱国忘身,自奉俭约,为官 清正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明代大臣、 军事家。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 姓。他任监察御史及河南、山西巡抚时,曾平反冤狱,赈济灾荒。
第10课古诗三首
第10课古诗三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 诗句解析。
- 第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你看啊,诗人一上来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特别壮阔又有点压抑的画面。
“青海”那是个很大的湖,“长云”就是长长的云彩,这些云彩把雪山都给遮暗了。
就好像是大自然都在为战争的氛围添上一抹沉重的色彩呢。
- “孤城遥望玉门关”,这里有一座孤城,远远地望着玉门关。
这个孤城感觉好孤单啊,在那一片广阔的边疆之地,它就像一个小小的棋子,但是又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是抵御外敌的前沿阵地。
- “黄沙百战穿金甲”,这一句可就很厉害了。
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战士们打了无数次仗,连身上的铠甲都磨穿了。
你想啊,铠甲那可是很结实的,能把铠甲都穿破了,得打多少仗啊,这就说明战斗特别频繁,战士们特别辛苦。
- “不破楼兰终不还”,最后这句就特别有气势。
楼兰在这里就代表着敌人,战士们发誓不打败敌人就不回家。
这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不完成任务就不罢休,这些战士们都有着坚定的信念。
2. 整体赏析。
- 这首诗从景色描写入手,然后写到战士们的战斗生活,最后表达战士们的决心。
就像一部小电影,先给我们看了场景,然后是主角的日常,最后是主角的豪言壮语。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边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也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而且王昌龄写得特别简洁明了,每一句都像一个小炸弹,炸出一个很震撼的画面在我们脑海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 诗句解析。
- “葡萄美酒夜光杯”,这一句一出来就特别有感觉。
想象一下,晶莹剔透的夜光杯里盛着紫红色的葡萄美酒,那画面太美了。
这说明战士们的生活也有很享受的一面呢,在战争的间隙,还有美酒可以喝。
- “欲饮琵琶马上催”,刚要喝酒呢,就听到琵琶声响起,这可不是什么助兴的音乐,而是催着战士们上马打仗的声音。
这就像你正准备好好吃一顿大餐,突然闹钟响了,告诉你得去上班了,特别扫兴。
- “醉卧沙场君莫笑”,战士们说啊,如果我喝醉了躺在战场上,你们可别笑话我。
10《古诗三首》
10《古诗三首》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情感。
在《古诗三首》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带来三首精选的古诗,展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世界。
1.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
诗中表达了人们追求进取的精神和壮美的自然风光。
作者借登楼之景来表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同时也勉励后人不断超越自我,追寻更高的目标。
2.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静夜思》凭借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触动了世人。
诗中以明月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作者用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引起读者共鸣,给人以深深的思索。
3.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创作的《登幽州台歌》。
诗中以幽州台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内心的感怀。
作者感叹自己在人世间的渺小和短暂,用凄凉的语言描绘了人们所面临的无垠的历史长河,引人深思。
总结:
通过《古诗三首》这篇文章,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智慧。
这些古诗既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感悟与表达,又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和故乡的追忆以及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古诗的优美和深刻感染着每一个读者,永远流传下去。
让我们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古诗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们。
部编新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何时将要。 承上启下,希望能为国家做贡献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用黄金装饰的 马笼头。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自 己何时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金络脑”属贵重鞍具, 象征马受重用。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给马配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 头,让它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驰骋,杀敌报 国,建功立业呢?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 锤,锤打。凿,击打、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 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烈火焚烧”与 “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 灰的顽强。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把自己想象成战马,将自己的 感情寄托在马身上。
总结写法
03 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
将某个人之“志”依托 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 是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 征意义,成为诗人的志趣、 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托物言志
课堂小结
李贺的《马诗》让我们领略了诗 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受到诗人 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
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 这首诗呢?
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 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 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 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透过 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 分明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 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书写指导
注意右边“垂” 的第三笔是竖。最后 一横要短一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
总结
抓住节日中的典型事 物来写诗歌,让诗歌 更加凝练有韵味。
诵读诗歌。
白天:春城飞花图 晚上:走马传烛图
任务一:读诗歌,想画面。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春天的京城 东风:春风 汉宫:用汉代的皇宫来借指唐代的皇宫。(这是唐诗中常见的 以汉喻唐)
东风:春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当时的皇帝(唐德宗)很喜欢这首诗, 他觉得这首诗是在称赞自己, 唐德宗:这一定是在赞美我啊!赞美我的 恩泽就像这火种一样传递到家家户户。
但是朝廷上有一些皇帝宠幸的官员觉得 韩翃是在借诗讽刺自己。 宠臣:寒食禁火,是沿袭已久的习俗, 但我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这是在讽刺 我们搞特权,讽刺我们腐败啊!
借助注释, 说说古诗 的意思;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亮:思念 桂花:“八月桂花香
诗的前两句渲染了冷清的环境。请尝 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我们来读一 读,读出冷清的感觉。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照在庭 院中,地上一片洁白,好像铺 了一层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 夜深了,万籁俱寂,清冷的秋 露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都是通过抓取节日中的典 型事物来写节日。 写景铺陈的目的都是为了 抒情。
活动一: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语言特色。
动词很生动。
如……
灰冷色 调的词语
很多。
叠词很
有特色。
品味诗歌语言。我发现……
活动二:借典型事物,发现诗人匠心。
六下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笔记
第一首古诗《登鹳雀楼》1. 此诗为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的诗篇。
2. 诗中通过描绘登高远眺,表达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3. 诗中“白发空垂”的形象深刻地描绘了时光流逝对人的影响,引发读者对人生和时光的思考。
4. 王之涣以壮美的场景和深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人生哲理。
第二首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 此诗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是一首送别诗。
2. 诗中借洞庭湖的壮阔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3. 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波涛壮阔和远处山峦的景象,刘禹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和不舍之情。
4. 诗中“远送从此别”的最后一句,表现出诗人深切的离别之情,令人感到诗人内心的苍凉与沉重。
第三首古诗《江雪》1. 此诗为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诗篇。
2. 诗中通过描绘江边的冰雪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
3. 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描写手法,展现了江雪的美丽和神奇。
4. 通过对雪景的描绘,柳宗元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展现了诗人的感性和浪漫情怀。
结语以上三首古诗各自有着不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透过诗人的笔墨,展现出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这些古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高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些古诗,感受诗人的雅致情怀,感悟人生和自然的魅力。
古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这些古诗既是艺术精品,也是文化瑰宝,深刻影响着后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在读懂这些古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领略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更能品味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
回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人通过登高远眺的场景,勾勒出一幅宏大壮美的画卷。
在其诗中,“白发空垂”的形象深刻地描绘了时光流逝对人的影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08张PPT)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停顿。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jìnɡ 任尔/东西/南北/风。
齐读诗的前两句,这两句诗中 有两个动词很生动形象,你能找出 来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写出了竹子坚 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借助注释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
把竹拟人化
实写竹子,暗喻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实写竹子扎根, 暗喻人立场坚定
诗意:竹子抓住青 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 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突出边疆战场的辽阔,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 有用武之地。
齐读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 解诗句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怀?
何时将要。
承上启下,希望能为国家做贡献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用黄金装饰 的马笼头。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 何时自己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金络 脑”属 贵重鞍 具,象 征马受 重用。
请你鉴赏一下!
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 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 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 种愤慨之情。
文章结构
马 诗
写景 抒情
月光下大漠如雪
燕山上弯月如钩 佩戴金络脑
驰骋沙场
主题归纳
《马诗》借马的形象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不被赏识,但又热切期望 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为 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石 灰 吟 【明】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以下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包括诗文内容、主题、名句和鉴赏等部分,供您参考:
1.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①诗文解释
春天的京城里,到处都是风吹花落的景象。
寒食节的春风吹拂着皇宫御花园里的柳枝。
傍晚时分,汉宫里传出了阵阵蜡烛的火光,轻烟首先飘入了贵族家庭。
②名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③鉴赏
这是一首写寒食节风俗的诗。
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白天的景色,后两句写的是夜晚的景色。
整首诗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长安城春天的特点,让人感到温暖。
2. 《迢迢牵牛星》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①诗文解释
遥远的牵牛星和明亮的河汉女相对而望。
纤细的擢出白皙的手指,却札札地摆弄着织布机织不出布匹。
终日里泪如雨下不成布匹,银河看起来清浅又浅。
看似相隔只有几许距离,却隔着一水之间无法言语。
②主题
本诗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相思之苦。
③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景物描写和象征手法,通过描写河汉女纤细的手指和泪如雨下的场景,表达了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
同时,诗人也通过对银河和水的描绘,暗示了牛郎织女之间的距离和隔阂,更加突出了主题。
整首诗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了古老的爱情传说和相思之苦。
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共23张PPT)
诗的开头,作者就点明了主题:“咬定青山不放松”。这里的“咬”字,形象地描 绘了竹子在生长过程中,紧紧抓住青山的情景。而“不放松”则表达了竹子对于生 存环境的坚定和顽强。竹子在山石中扎根,不畏风雨,不怕严寒,始终保持着坚韧 不拔的精神。
新课导入(二)
接下来,“立根原在破岩中”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竹 子的生命力。即使是在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地生长 ,证明了它的坚韧和毅力。这里的“立根”和“破岩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突显了竹子的顽强和勇敢 。
主题概况
《竹石》这首诗借赞美在艰难、恶劣 环境中的岩竹,抒写了诗人坚忍不拔、顽 强不屈的高尚品质,说明做人要有骨气, 不能随风倒。
知识梳理
竹石
特 咬定青山不放松 状
点 立根原在破岩中 物
正
直
倔
强
精 千磨万击还坚劲 言 神 任尔东西南北风 志
高 傲
风
骨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抒写了诗人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高 尚品质。
译文:哪怕遭受了千万次的磨难和打击,它还是 那样的坚韧和强劲,也不管刮的是东风西风,还 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都不能让它屈服。
古诗赏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前两句写竹子扎根坚实,后两句写竹子坚韧 不拔。“破岩”写出它扎根的艰难和顽强,“千 磨万击”“东西南北风”表明它承受着巨大的外 界压力。诗人用“咬定”“立根”“坚劲”等拟 人化且有力的词语,充分表现了竹子在艰难、恶 劣的境遇中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抒写了 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 和高尚节操。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掉 也可编辑修改
课后总结(二)
个人感受与启示:通过学习这首诗,我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无论 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应该像竹子一样,不畏困难,坚定信念,保 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10 古诗三首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
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他七岁能辞章,十五岁工乐府,一 生体弱多病,仕途困厄。有《雁门 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燕山:指燕然山。 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 形似月牙。
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 皑皑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何当今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何时将要
快走:驰骋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清秋:清爽的秋天
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头带上金络头。飞快奔 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通过感叹马的命运, 表达诗人保家卫国
的远大抱负,怀才 马诗
不遇的感慨。 (唐)李贺
李贺年少成名,一生仕途失意, 却有“世上英雄本无主”的英雄 气概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 关山五十州”的愿望与雄心。
“千磨万击”
可以读得慢一些、重 一些,“还坚劲”语 调略微上扬,表现出 环境的恶劣和竹子的 坚韧。最后一句可以 读得舒缓、从容一些, 把顽强自信的态度表 现出来。
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吟咏对象
表达志向
共同特点
《马诗》 《石灰吟》
《竹石》
马 石灰 竹子
远大的抱负,怀才
千锤万凿出深山, 石灰坚强坚韧 烈火焚烧若等闲。 的品格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 又指诗人自己高尚的情操。
“千锤万
凿”“烈火焚 烧”可以读得 稍有力度一些, “若等闲”可 以读得平稳、 舒缓,读出其 中的从容之意。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课件(共38张PPT).ppt
诗的后两句中“何”字写出了什 么?“金络脑”指什么?
“何”字写出了诗人渴望驰骋疆场、 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金络脑”指用黄金装饰的马龙头, 象征着马受到重用。
后两句诗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体现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资料链接
于谦少年时期即刻苦读书,志向高远。
于谦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成语“两袖清 风”就与于谦有关。
于谦行事章奏,悉合机宜,号令明审,且爱国忘 身,自奉俭约,中外威服。景泰八年正月,于谦遭 诬陷以谋逆罪被杀,籍没时家无余资。
悟诗情
整首诗以石灰自喻,通过 赞美石灰不怕磨难,清白在 世的形象,抒发了自己不畏 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破岩”一词写出了什么?
“破岩”一词写出了竹子 的生长环境非常艰险恶劣。
再读后两句,说一说竹子给你 留下了什么印象?
写出了竹子经历诸多磨难, 依旧挺拔,刚正不阿的坚韧 品格。同时也表现出诗人无 惧无畏、慷慨潇洒、积极乐 观的精神风貌。
资料链接
郑燮出身寒士子家庭,幼年丧母。乾隆七年出任山东 范县知县,一年后调任潍县,十三年,乾隆皇帝弘历东巡 至泰山,封他为书画史,十八年因饥荒为民请愿得罪大吏 而被罢官。郑燮为政有干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同情底 层百姓。他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 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他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 阔论,臧否人物,当时即被人称为“狂”和“怪”。罢官 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解诗题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 <<马说二十三首>>中的一首,马 诗的意思是咏叹马的命运的诗。
知作者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咏物抒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纵马驰骋渴望报国石灰吟特征情操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坚强不屈堂堂正正特点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忍不拔顽强斗争主题
10 古诗三首
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 阳)人。其诗作想象极为丰富,他也因此有“诗鬼” 的美誉。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 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雁门 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坚强不屈 堂堂正正
结构图解
竹石
特点 精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状物
千磨万击还坚劲 言志 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忍不拔 顽强斗争
主题归纳
主题:《马诗》中,诗人以丰富的想象,通过 咏马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含蓄表达出自 己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渴望。
主题归纳
《石灰吟》中,诗人通过对石灰不畏“千锤万 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 “清白”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的品质,抒发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借马来抒情,表达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 施展抱负的迫切心情。
诗词大意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 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金钩似的新月,高 悬夜空。什么时候将要戴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驰骋,建功立业呢?
文本解读
3.哪些词语写出了石灰经受了诸多磨难?石灰 又有着怎样的态度呢?
文本解读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描绘 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描绘了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平沙 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 的燕山山岭上,有一弯像金钩的新月当空挂着。这 两句创设了一种悲凉、肃杀的场面,为后两句的抒 情秋。”这两句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介绍: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李 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马诗二十三首》《梦天》《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著有《昌谷集》。 主题: 《马诗》通过写骏马希望套上金络脑,任意驰骋,抒发诗的心情。 译文: 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明 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 注解: ①燕(yān)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鉴赏: ①前两句描写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 ②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种愤慨之情。 《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介绍: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暮春遇雨》《于忠肃集》等。 主题: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击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常的事。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 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注解: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鉴赏: ①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 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 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②最后一句一语双关,诗人借石灰之口,表达了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和绝不向世俗低头、绝不同流合污的坚贞精神。“粉身 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竹石》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介绍: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 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主要作品:《新竹》《山中雪后》《 墨竹图题诗》等。 主题: 《竹石》描绘了竹子坚忍、刚直、不屈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刚烈、不屈不挠和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高风亮节。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 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注解: 【任】任凭。 【尔】你。 【咬】这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鉴赏: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将竹拟人化,表现出了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还显示出了无穷的韵味和奇妙的意境。以“咬”字 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一个“咬”字,一个“定”字写出竹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出意志之坚定。 ②“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可见竹遭受的打击之大。 “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表现出诗人无惧无畏、慷 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课堂笔记)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知识单-部编版
(课堂笔记)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知识单-部编版◎易错读音坚劲.(jìng)金络.脑(luò)千锤.万凿(chuí)焚.烧(fén)◎多音字yān(燕山) jìng(坚劲) hái(还有)燕劲还yàn(燕子) jìn(用劲) huán(归还)◎近义词如——似等闲——平常◎反义词快——漫清白——污浊◎注释解析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译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
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金络(luò)脑,快走踏清秋。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何当:什么时候。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译文】千锤(chuí)万凿(záo)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译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yán)中。
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上课课件
平常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 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全,全然。
指高尚的节操。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 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再读《石灰吟》,品悟诗情
石灰面对的环 境是怎样的?它是 怎样来面对的?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
10 古 诗 三 首
第第一1 课 时
单元 主题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篇章页概括了这个 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 体会人物品质。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
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 达。
语文要素
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诗人在咏叹战马 的同时抒发了自 己怎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石灰吟》和《竹石》又在诗中表达了怎 样的人生志向呢?
于谦(1398—1457),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大臣、军 事家。于谦行事章奏,悉合机宜, 号令明审,且爱国忘身,自奉俭 约,中外威服。
景泰八年正月,武清侯石享、太监曹吉祥与左 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乘景泰帝病危,发动夺门之变, 迎英宗复位。于谦遭诬陷以谋逆罪被杀,籍没时家 无余资。弘治二年(1489)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 太傅,谥肃愍,万历中改游忠肃。著有《于忠肃集》 十三卷,系其被害约二十年后汇集而成。
再读《竹石》品悟诗情
竹子生活在怎样的环境 之中?它是用怎样的态度来 面对这样的生活环境的?
竹石 郑燮(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的生活环境很恶劣,但它仍然具有 “咬定青山”的坚定意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本篇文章将按照题目要求,逐个对《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课后练习题进行回答,并附上相应的答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描述《夜泊牛渚怀古》的意境。
《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泊船在牛渚江畔的景象,通过对江面的描绘以及古代人物的回想,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和诗人个人情感。
读者读来仿佛进入了历史画卷,感受到了深深的忧思与沉思。
2. 你喜欢《夜泊牛渚怀古》吗?是的,我喜欢《夜泊牛渚怀古》。
这首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让读者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诗人的情感。
诗中的句句都具有深厚的意境和情感内涵,让人读来怀着一种敬畏之情。
这使我对这首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深深地被其所吸引。
答案:1. 古人所泊之地风景如何?答:牛渚江面如镜,月光倒映其上。
2. 古人在夜晚的景象是怎样的?答:江面寂静,船只停泊,寒风低吹。
3. 古人在夜晚停泊在哪里?答:古人停泊在牛渚江畔。
4. 古人为何会“倍思”?答:古人倍思古人,悼念一代又一代的先贤。
5. 古人是怎样怀念先贤的?答:古人通过回忆、思考,怀念先贤的丰功伟绩。
6. 诗中所说的“子胥塚”是指谁?答:子胥塚指的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名臣范蠡。
7. 诗中所写的长江是哪条江?答:诗中所写的长江指的是现今的长江。
8. 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答: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先贤的怀念之情。
3. 你可以将《忆江南》这首诗的内容简述一下吗?《忆江南》描绘了诗人对江南美丽景色的怀念。
诗人通过描绘江南地域的风光、特色的建筑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饱满的感情,将江南的美景和情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答案:1. 诗人通过怎样的方式感受江南的美景?答:诗人通过听琴曲、赏画作和读书等方式感受江南的美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
马诗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三、四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 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马诗 思考与练习
马诗
D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 连绵的 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皓的霜雪。
B.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 首田园诗。
C. 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 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D.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 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 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 萧风竹之中。
竹石
(2)说说你对此词主旨理解。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 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 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马诗
创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805)、元和(806~820)之际, 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 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作者希望能 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对马有所偏爱的 作者或许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带 着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大漠沙如雪,
广大的沙漠。 此指西北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古诗三首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译文:塞外大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 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10 古诗三首
大漠沙如雪
10 古诗三首
燕山月似钩
10 古诗三首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0 古诗三首
自由读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0 古诗三首
(5)后来,瓦剌入侵,当时的皇帝明英宗被俘虏了, 于谦领导了著名的北京保卫战,率兵打败了敌人,使 人民免遭生灵涂炭 。 后来明英宗重新回来当皇帝,加 上其他官员的陷害,就以“谋反”罪把于谦杀害了。 抄没家产时,于谦家除了书籍,没有值钱的东西。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10 古诗三首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平常。
看着“千锤万凿”这四个字,你眼前仿佛出 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石灰石把什么当作很平常的事呢?
“若等闲”写出了石灰的态度,不论“千锤 万凿”,还是“烈火焚烧”都被看作平常、轻 松的事。同时也是诗人的心声:无论面对怎样 的严酷考验,都能从容自如,处之淡然。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0 古诗三首
何时将要。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用黄金装饰 的马笼头。
“金络 脑”属 贵重鞍 具,象 征马受 重用。
10 古诗三首
“金络脑”“快走”,这两个词形
象地写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寄托了 诗人自己渴望能像马儿一样被人重用、 一展抱负、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何当” 即“何时将要”,表达出一种遥遥无期的意 味,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这 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 出的悲叹。
于谦(1398年-1457年),字 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 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 人。明朝名臣、军事家、民族 英雄。
10 古诗三首
解诗题 石灰吟:吟诵、赞美石灰。 吟:吟诵,赞美的意思。 指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10 古诗三首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 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这两个女孩子长得很相似(sì),就像亲 姐妹似(shì)的。
学习字词
多音字
jìng (刚劲 强劲)
yān (燕山 燕国)
劲
燕
jìn (使劲 手劲)
yàn (燕子 燕窝)
络
__l_u_ò_脉络
__l_à_o_络子
骨
__g_ǔ__骨头 __g_ū__骨碌
小狗一骨(gū)碌从地上爬起来,叼起 骨(gǔ)头就跑了。
络(网络) 锤(锤子) 焚(焚烧) 洛(洛阳) 捶(捶打) 婪(贪婪)
铁匠每天都用锤子捶打铁块。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10 古诗三首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 注意读准字音、读 通诗句、读出节奏。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0 古诗三首
读古诗前两句,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意思,思考: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0 古诗三首
沙漠的景象
看到燕山秋月联想到武器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此指西 北沙漠地带。
指燕然山, 今蒙古国境 内杭爱山。
古代的一 种兵器, 形似月牙。
10 古诗三首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边塞战场的景色,“大 漠”“燕山”一下子就把人带到了寂寥、冷峻
10 古诗三首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背诵《石灰吟》并默写。 2、有兴趣的同学背诵《咏煤炭》。 3、推荐阅读《明朝那些事》。
10 古诗三首
金乡实验小学 纪允
马 诗 【唐】
10 古诗三首
“没有金银带些地方特产嘛!”手下人着急地说。“地方 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去讨好上司?” 于谦说着,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人说:“你看,这就是我 要带的东西。”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 解 地问: “你带的是什么?”“两——袖——清——风!”于谦说 完哈哈大笑起来。于谦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看,我一 年只有这些傣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多余金银去 巴结上司啊!”
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 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 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 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 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10 古诗三首
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 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0 古诗三首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0 古诗三首
(3)的确,于谦自小就有远大志向。传说于谦小 时候,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于谦非常 钦佩文天祥,就把那幅画挂在书桌边,表示一定要向 文天祥学习。
(4)后来于谦长大了,他和文天祥一样做了官。 现在大家看一下他做官的故事。
10 古诗三首
诗人简介
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 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 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 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 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留下了 《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10 古诗三首
10 古诗三首
互动课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自由读诗,把古诗读 正确、读流利。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10 古诗三首 诗人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 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 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 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 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 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 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 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
古诗按内容可分为边塞诗、山水田 园诗、送别诗、怀古诗、 咏物诗等。 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 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 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 描摹的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感情。
字词学习
luò
chuí
záo
fén
网络 铁锤 凿井 焚烧
络锤 凿 焚
造句 1.这片叶子的脉络很清晰。 2.人要经得起艰苦生活的锤炼。 3.他用凿子在墙上凿了一个洞。 4.圆明园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焚毁了。
10 古诗三首
译文:即使石 灰石粉骨碎身 也毫不惧怕, 因为它甘愿把 一身清白留在 人世间。
10 古诗三首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歌颂了石灰不怕牺牲 的精神。暗喻诗人不管要经历多少磨难,哪怕粉 身碎骨,也要做清白的人。这两句借石灰之口, 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 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10 古诗三首
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赞美石灰,而是在——抒发自 己的志向,用石灰来比喻自己。像这种写法就叫做—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也成了咏物诗的一大特点。
文章结构
石灰的开采
石 灰 吟
石灰的品格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不怕粉身碎骨 要留下清白
主题归纳
《石灰吟》一诗中,借 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 身,一心想把清白留在人间, 表达诗人坚贞不屈的精神和 清白正直的崇高气节。
10 古诗三首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 捶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是很平 常的一件事。
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 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 的精神。
10 古诗三首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10 古诗三首
齐读第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 理解诗句意思,说一说:诗句表达
10 古诗三首
金乡实验小学 纪允
第四单元
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 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 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从不同 侧面展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的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培养 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读古诗 二、知作者 三、解诗题 四、明诗意 五、悟诗情
10 古诗三首
一、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平__常__。____________ 浑:___全__,__全__然__。______ 清白:_指__高__尚__的__节__操__。____
10 古诗三首
二、将《石灰吟》补充完整。 千锤万凿 出深山,烈火焚烧 若等闲 。 粉骨碎身 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一诗是于谦少年时的誓言,伴随了于 谦的一生,是于谦一生的写照。五百多年过去了,于 谦似乎从未离开过我们,他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 “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就是后人对于谦的高度评 价。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了诗人怎样的追求?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0 古诗三首
碎成粉末
不怕牺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全,全然。
指高尚的节操
暗指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想一想:
石灰不惧千锤万击,不怕烈火焚烧, 不畏粉身碎骨,那它是为了什么呢?
为的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就是石灰的信念,这就是诗人于 谦的信念。为了理想,勇于自我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