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公民行为(课资参考)

合集下载

公民道德建设方案和总结参考

公民道德建设方案和总结参考

公民道德建设方案和总结参考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之一。

如何进行公民道德建设,以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品质,成为每个社会都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提出一种公民道德建设方案,并对其进行总结参考。

一、公民道德建设方案1. 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公民品质的重要场所,应加强道德教育。

通过开设道德课程和举办道德讲座,让学生了解道德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同时,学校应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道德责任感。

2. 社会宣传:通过媒体和广告等方式,加大对公民道德的宣传力度。

可以组织道德讲座、举办道德评比活动等,让更多的公民了解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 家庭教育:家庭是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第一场所,家庭应加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

家长应树立良好的榜样,教育子女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品格和人格修养。

4. 社会机构参与:各种社会机构应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组织道德培训和开展公益活动,培养员工的道德观念;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引导居民参与公益事业,提升社区居民的道德素质。

5.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法律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

应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公民的权责和行为规范。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公民道德建设总结参考1. 重视教育: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学校、家庭和社会机构都要重视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

2. 倡导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上的各个领域都要有好榜样。

政府、企业、社会名流等各领域的精英要自觉做好榜样,引导公民向良好的道德方向发展。

3. 强化宣传:媒体、广告等渠道要加大对公民道德的宣传力度,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社会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关注度。

4. 加强监督: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加强对公民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工作团队领导心理资本对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多层次模型

工作团队领导心理资本对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多层次模型

工作团队领导心理资本对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多层次模型一、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和组织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工作团队领导的心理资本及成员的组织公民行为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探讨工作团队领导心理资本对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多层次模型。

在工作团队中,领导的心理资本对整个团队的运行和成员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资本是指个人在工作中所积累的心理资源,包括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情感管理等方面。

这些资本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组织行为和社会认可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证研究,构建一个更加全面的心理资本分类和测量模型。

本文将从心理资本的角度出发,探讨工作团队领导心理资本对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

具体而言,我们将分析心理资本的形成、积累和转化等方面,并引入多层次模型来更好地描述和解释现象。

在实证研究方面,我们将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工作团队领导和成员的相关数据。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将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心理资本理论来探讨工作团队领导心理资本对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得出工作团队领导的心理资本对成员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

这种影响机制受到多层次模型的调节,包括个体、团队和组织层面。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和组织应注重工作团队领导的心理资本培养,以便更好地激发成员的组织公民行为,从而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工作团队领导心理资本对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多层次模型的研究为企业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1. 研究背景:介绍工作团队领导心理资本和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概念和重要性,阐述研究此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工作团队领导心理资本: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心理状态,包括自我效能感(自信)、乐观、希望和坚韧等维度。

对于工作团队领导而言,心理资本是指领导者在工作中积累的心理资源,包括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和情感管理等方面。

00152—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分析

00152—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分析

题型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分值 25 10 15 30 20
题量 25 5 5 6 2
难度 一颗星 两颗星 两颗星 两颗星 两颗星
绪论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核心考点】(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 美国著名管理学教授、组织行为学的权威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
领导者带领组织成员高效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领导行为研究包括领导理论、激励理论与实务两 大部分。其目的在于掌握领导活动过程的一般规律,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绪论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核心考点】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P30【选择题】
(一)心理学(二)社会学(三)社会心理学(四)人类学(五)政治学
1.使考生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及其规律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对人性假设、人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群体、沟通、团队、领导方式、激励等有较深刻的 理解。
2.使考生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掌握正确观察、分析、引导人的行为的科学方法, 提高对组织问题和人的心理及行为过程的诊断能力。
3.使考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又能提高对人的心理的认识和分 析能力,以及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与控制的能力。 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答方式,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满分 100 分,60 及格
个体心理即个体在组织中因角色地位或不同的情境而表现出的心理现象,个体行为则 是个体在组织环境下的所作所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包括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个 体心理与行为分析。其目的在于揭示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与行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 关系,为管理者认识和掌握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对员工行为的解释、预测 和控制能力,掌握个体动机激发与行为选择、强化的规律,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合理用 人提供理论依据。 (二)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 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归属于某一个或某几个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既具有完成组织目标的作用, 又具有协调人际关系、满足个体心理和行为需求的功能。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群体对个 人行为的影响、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沟通、团队建设、群体冲突及管理等。其目的在于正确处 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管理和沟通水平,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三)组织行为研究 个体及群体行为影响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组织行为也直接影响组织中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 组织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组织学习等问题。其目的在于分 析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及组织效率的影响,以期形成良好的组 织气氛,促进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探索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的原则和模式,促进组织不断完善 和发展。 (四)领导行为研究 领导行为研究主要研究领导者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表现,解释领导活动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以发挥

培养90后高校大学生的组织公民行为

培养90后高校大学生的组织公民行为

培养90后高校大学生的组织公民行为摘要: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的变革,全球化的加速进程,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得90后大学生与60、70后相比,在世界观、价值观和各种行为方式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他们在学校自发产生的利他行为、爱护公物、团结友爱等组织公民行为较少。

本文从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谈起,探讨培养90后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培养策略九十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由于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社会转型期间的各种变化对其影响非常大。

因此,他们在学校自发产生的利他行为、爱护公物、团结友爱等组织公民行为与六、七十年代大学生相比较少。

然而,大学生的学校组织公民行为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生涯发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此,本文欲从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谈起,探讨培养90后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具体策略。

一、高校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涵义国内外文献研究资料显示,国外高校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组织公民行为与大学生发展,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组织公民行为与教师绩效评价等方面。

而国内专家主要从高校教师的角度研究组织公民行为,而对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在目前国内外文献资料中涉及较少。

结合有关研究,为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下一个操作性定义,即在高等学校求学的大学生除履行角色行为之外,自觉自愿表现出来的利他主义、助人行为、殷勤有礼、公民道德、遵纪守法、忠诚乐群、诚实守信、团结互助、自我发展、资源保护等自发性的亲学校行为。

二、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1、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是组织公民行为的主体,学生的个体因素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最大。

目前关于学生个体的因素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角色感知,有研究表明,角色感知和一些组织公民行为与维度显著相关,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都和热情、文明礼貌、集体主义精神显著负相关,但是和尽职尽责与公民美德却不相关。

二是个性特征,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间接影响组织公民行为,Organ和Ryan 利用“大五”人格类型问卷和组织公民行为量表进行研究,元分析结果表明责任性、相容性与组织公民行为并无显著的相关性;George和Brief的研究表明,个性因素是组织公民行为的间接影响因素,而态度指标能对个性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相关性做出解释,即态度变量是两者的中介变量。

组织公民行为_公务员管理的新视角

组织公民行为_公务员管理的新视角

●新思路园地《财政研究》2010年第1期一、公务员的组织公民行为管理述评传统的公务员管理侧重于公务员的“职责内”行为管理,定岗定编、定员定责、绩效考核等工作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公务员的“职责内”行为进行的。

但Katz 和Kahn 指出,任何组织系统的设计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不可能将职责界定得绝对清晰。

尤其在公共行政中,责任的确定历来都表现出极其模糊的性质,片面强调“职责内”行为管理,反而会弱化公务员的内在动机,出现一些本应属于他承担的责任,他却往往推托说“制度或体制没有这样的规定”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官僚主义现象①,在这种背景下,迫切要求公务员主动展现职责之外的组织公民行为。

所谓组织公民行为,是指组织成员自觉自愿表现出来的,与正式的奖励制度没有直接或外显的联系,但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组织效能的职责外行为(Organ,1988),包括利他行为、尽职行为、文明礼貌、运动员精神、公民美德等维度。

组织公民行为理论的提出,彻底打破了以往单纯注重“职责内”行为管理的局限性,顺应了组织变革的潮流。

于是,近年来,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逐渐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热点。

然而,综观国内外关于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我们发现,其研究视角都局限于企业领域,而对公共部门中的组织公民行为问题,却鲜有问律。

笔者以“公务员、组织公民行为”和“公共部门、组织公民行为”为关键词,在国内外较权威的文献中,仅搜索到三篇相关文章。

Thomas 等以美国和中东地区的公务员为样本,研究了文化背景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Jordan 等分析了工作满意度和个人心理因素对公务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台湾学者Cheng-I Chu 研究了工作压力和社会支持感与公共卫生部门中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

这些研究开创性地将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引入到公共部门,拓展了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领域,但是研究的内容局限于组织公民行为的前因变量,没有研究组织公民行为的后果变量(功能),且研究的方法局限于心理学,没有从管理学的视角进行分析,使其应用受到极大的制约。

社会公民意识培养班会教案

社会公民意识培养班会教案

社会公民意识培养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社会公民意识的含义与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会公民行为规范。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利用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的积极态度。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其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社会公民意识概述1. 社会公民意识的定义2. 社会公民意识的重要性3. 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二章:尊重他人1. 尊重他人的含义与意义2. 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实践方法第三章:关心社会1. 关心社会的含义与意义2. 关心社会的具体表现3.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实践方法第四章:积极参与公共事务1. 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含义与意义2. 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具体表现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实践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与社会公民意识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 分别讲解每一章的内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社会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3. 互动环节-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社会公民意识的理解和看法。

- 设计角色扮演或模拟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社会公民行为。

4. 案例分析- 选取一些典型的社会公民行为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5. 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社会公民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公民行为,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其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交流和合作能力。

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摘要: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在组织正式的薪酬体系中尚未得到明确或直接确认的行为,但是就整体而言是有益于组织运作的行为的总和。

对于组织公民行为各个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文章在对现有文献进行结构性梳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影响组织公民行为因素。

关键词: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心理契约1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通常认为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达到Barnard(1938)提出的“想要合作的意愿”。

Katz(1964)提出组织有效运作依赖于员工的三类行为,其中涉及员工的自发行为,包括合作的行为、保护组织系统的行为和提高组织外部形象的行为等。

随后,Kahn、Katz(1966)提出“组织公民”的概念。

Bateman和Organ(1983)根据Katz的观点,将这种自发行为定义为“公民行为”。

Organ(1988)正式将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定义为组织正式的薪酬体系中尚未得到明确或者直接的确认,但就整体而言有益于组织运作的总和。

随后,Organ(1997)对于OCB给予了重新定义,认为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能够对组织的社会和心理环境提供促进和增强的行为,与关系绩效相统一。

Berman(2004)研究认为组织公民行为是员工自主决定的,不与特殊的任务和工作要求相关联的,可以改善消费者与组织员工关系、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以及竞争力的一种员工工作角色以外的行为。

2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因素目前,对于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员工个体特征、工作任务特征、组织特征和领导行为特征四个方面进行的。

2.1员工个体特征①工作满意度。

Organ和Bateman(1983)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相关,工作满意度影响组织公民行为中的利他行为;Organ和Ryan(1995)认为工作满意度、公平感和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Berkowitz和Connor(1996)提出员工在积极地情绪状态下出现组织公民行为如利他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大,反之,可能性较小;陈曦(2003)基于文献研究提出,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呈正相关关系。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下面哪些是属于复杂性高、依赖性也高的工作( )。

A、工厂生产B、销售C、高校教研D、高管团队正确答案:D2、激励机制是指激励赖以生存运转的( )等的总称。

A、办法、手段、环节B、办法、手段C、办法、环节D、手段、环节正确答案:A3、能力一般被分为三类,下列各项不属于能力的类别的是( )。

A、一般能力B、普通能力C、创造力D、特殊能力正确答案:B4、激励就是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 )的过程。

A、行为B、特定行为C、任意行为 B.产生行为正确答案:B5、从学习内容看,个人学习包括( B )和( ),组织学习的内涵除了包括组织成员这两个方面的改变外,还应包括组织体系的改变。

A、思想改变B、认知改变C、行动改变D、行为改变正确答案:D6、费德勒的权变模型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风格和领导者所处情境的合理匹配,他将领导风格二分为。

( )A、关系导向型和任务导向型B、目标导向型和任务导向型C、关系导向型和目标导向型D、关系导向型和环境导向型正确答案:A7、随着分权化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将面临新的问题是( )。

A、僵化危机B、资源分散危机C、突发性危机D、领导危机正确答案:B8、( )是组织成员之间共享的价值、信仰、规范及行为方式。

A、组织行为B、组织创新C、组织沟通D、组织文化正确答案:D9、正式群体主要靠_____维系成员之间的关系(A、工作B、结构C、情感D、绩效正确答案:A10、领导权威有两个特点,一是持久性,二是( )。

A、内在性B、系统性C、外在性D、短期性正确答案:A11、马斯洛将人类千差万别的需要归为几类( )。

A、5B、3C、1D、4正确答案:A12、想要调动人的积极性,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 )因素。

A、主要B、次要C、外部D、内部正确答案:C13、最早提出“情绪劳动”的学者是( )。

A、霍克希尔B、弗农C、瑟顿D、迈尔斯-布里格斯正确答案:A14、1916年,( )发表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他把管理分为五项职能。

组织行为学(参考)

组织行为学(参考)

组织行为学一.名词解释1.自我服务偏见162在解释自己的行为表现时,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能力或努力),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运气)。

2.组织公民行为30是指雇员的一种自由的非正式的工作所要求的行为,有效的组织公民行为能够提高组织的有效性。

(对工资群体和组织的建设性的陈述;帮助团队中的其他人;主动承担额外的工作任务;关心组织的财产;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和惯例;能够接受临时的强制性任务)3.工作倦怠136是指个体在过重工作压力下出现的一种身心衰竭、厌弃工作的综合征,就好像个体的身心能量全被工作耗尽而枯竭一样。

(特点:自我感觉糟糕,丧失成就感;待人冷漠,易受激惹;身心疲乏)4.耶基斯—多德森定律136压力强度的最佳水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当工作任务比较简单时,压力强度较高时可到达最佳水平;当工作任务比较困难时,压力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5.集体效能感256是指一个团队中的成员对于他们的团队能够完成某项工作目标的共同的信心。

6.归因158当我们观察人类行为时,总是试图解释“为什么”他以某种方式行动。

这种将观察到的行为归咎于某种原因的过程,称为归因。

7.情绪劳动129指员工在工作中要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状态。

8.工作参与113它测量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程度、认为他的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

9.角色冲突当一个人同时扮演多钟角色时,他就承担了多钟角色期待,如果个体服从一种角色的要求,那么就很难服从另一个角色要求,这时就可能会产生角色冲突。

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包含这样的情境:个体所面临的两个或更多的角色期待是相互矛盾的。

10.折扣性原则179外在奖励越多,内部动机的效果就会越打折扣二、简答1.人格和工作适应性理论关键内容80(1)不同个体在人格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差异(2)工作具有不同的类型(3)当工作环境与人格类型相互协调时,会产生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低的离职意向2.印象管理好还是不好164印象管理作为社会生活与工作生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本身并无好坏之分。

公民行为规范教育班会内容

公民行为规范教育班会内容

公民行为规范教育班会内容班会目标本次班会旨在通过公民行为规范教育,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班会内容1. 公民行为的定义和意义- 介绍公民行为的概念和内涵,强调公民行为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 解释公民行为规范对社会秩序和和谐发展的作用。

2. 公民权利和义务- 解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言论自由、知情权、参与权等。

- 强调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每个公民都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3. 公民行为规范- 介绍一些常见的公民行为规范,如尊重他人、守法纳税、保护环境等。

- 强调合理规范的重要性,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4. 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 探讨公民责任的内涵和方式,如参与公益活动、关心社会问题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5. 公民行为案例分享- 分享一些公民行为良好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 讨论案例中的优点和值得借鉴之处,促进学生对公民行为的理解和实践。

6. 班会总结和反思- 对本次班会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公民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公民行为,提出改进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班会效果评估- 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次班会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和调整未来的班会内容。

结语通过本次班会,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行为观念,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公民行为规范,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组织行为学》配套参考文献示例

《组织行为学》配套参考文献示例

参考文献第一章1.张德:《组织行为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斯蒂芬· P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十版), Prentice Hall 1997, 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曾国藩《冰鉴》(上、中、下),吉林文史出版社4.美]迈克儿.L.瓦休等著:《组织行为与公共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5.[美]凯瑟琳.米勒著:《组织传播》,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6.[美]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7.潘天群著:《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8.俞文钊著:《管理心理学》(上、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9.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美)奥特,(美)帕克斯,(美)辛普森编,王蔷,朱为群,孔晏等译,组织行为学经典文献(经典著作选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8第二章1.韦克难:《组织行为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2.(美)索尔索(Solso,R.L.)等著,张奇等译,实验心理学:通过实例入门(第七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3.郭毅等:《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2002年4.徐淑英,中国企业管理的前沿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5.李新春,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与成长[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36.沙莲香,社会心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7.郑伯埙等,组织行为研究在台湾:回顾与展望[M],台湾华泰出版,2007.88.邓桂枝,组织公平性、组织公民行为与服务公平性的关系[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69.赵红梅,组织公民行为与员工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个人特质与个人-组织契合度的调节作用[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110.储小平、王宣喻,职业经理的成长与民营企业的发展[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11第三章1.于斌:《组织行为学》,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2.D.赫尔雷格尔、I.W斯洛克姆等著:《组织行为学》(第九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胡佩诚等译《心理学与个人成长》,中国轻工业出版社4.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学》,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美)坎特威茨等著,杨治良等译,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6.郁建兴、江华、周俊著,在参与中成长的中国公民社会:基于浙江温州商会的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27.邓桂枝,组织公平性、组织公民行为与服务公平性的关系[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68.郑伯埙等,華人組織行為:議題、作法及出版[M],台湾华泰出版,2006.109.吴比著,奔腾入海——30年民企人物风云史[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10.上海文广,百年商海(纪录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第四章1.柏生、顾丽梅主编:《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合订本),人民教育出版社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4.韦恩·卡西欧赫尔曼·阿吉尼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5.董志勇《行为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6.牧之、张震《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新世界出版社7.圣吉,《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第五项修炼续集》8.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主编,管理和组织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9.(美)斯莱特著,郑雅方译,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10.郑伯埙等,组织行为研究在台湾:回顾与展望[M],台湾华泰出版,2007.8第五章1.《组织行为学》,理查德 L.达夫特(美)、雷蒙德 A.诺伊(美)著,2004年1月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澳]欧文· E · 休斯著:《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3.卡斯特等,《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4.钱德勒,《看的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5.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马斯洛,《激励与个人》6.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7.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麦格雷戈,《企业的人事方面》8.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明茨伯格,《经理工作的性质》9.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梅奥,《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10.徐淑英,中国企业管理的前沿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第六章1.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原书第7版)--MBA教材精品译丛》,机械工业出版社2.第七章1.Steven L.McShane;Mary Ann Von Glinow,《组织行为学(英文版)--21世纪经典原版经济管理教材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2.张功,赵泽编著,世界上最大的管理心理学实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3.杨中芳(台湾大学),如何研究中国人(心理学研究本土化论文集)[C],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14.郑伯埙等,组织行为研究在台湾:回顾与展望[M],台湾华泰出版,2007.85.(瑞典)理查德·斯威德伯格著,周长城等译,经济社会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6.沙莲香,社会心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7.《组织行为学基础、现实与挑战》(第3版),2004年4月第4版,黛布拉• L•纳尔逊(Debra L.Nelson)、詹姆斯•坎贝尔•奎克(James Campbell Quick)著,中信出版社8.杨国枢、黄光国、杨中芳,华人本土心理学(上、下) [M] (博雅华人本土心理学丛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69.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菁华[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710.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海南出版社,2001第八章1.卢盛忠等,《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翟学伟著:《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社会学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组织行为学》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下列关于本真型领导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本真型领导也翻译成真诚领导或真实型领导B、本真型领导着眼于领导者积极心理能力与快速发展的组织情景间的交互作用C、本真型领导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D、本真型领导对领导者和下属的自我意识及自我控制行为具有反面的影响正确答案:D2、组织公民行为有哪些特征()oA、组织公民行为属于角色外行为,即这些行为并非工作要求的B、以上都是C、组织公民行为不在奖惩范围内D、这些行为对组织整体产生积极的正向作用正确答案:B3、在组织行为学中,可以被定义为与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的是()oA、品格B、性格C、品质D、人格正确答案:D4、诞生于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研究,后来被移植到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是()oA、实验研究法B、案例研究法C、访谈法D、问卷调查法正确答案:A5、()是团队文化的重要表现。

A、团队绩效B、团队决策C、团队领导D、团队规范正确答案:D6、()是连接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变量,常常解释为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作用机制,也就是自变量通过该变量而对因变量产生作用。

A、调节变量B、中间变量C、中介变量D、连接变量正确答案:C7、有关领导活动的构成要素,其中不包括()。

A、领导者B、领导环境C、领导过程D、追随者正确答案:C8、兴趣对人们的工作态度、钻研程度、创造精神的影响很大,往往与()密切相连。

A、工作作风B、自我效能感C、求知求美和自我实现D、人际关系正确答案:C9、需要层次理论是()提出的。

A、赫兹伯格B、亚当斯C、马斯洛D、洛克正确答案:C10、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

A、价值准则B、最高目标C、文化指引D、基本制度正确答案:B11、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情境因素B、群体因素C、个体因素D、个性因素正确答案:C12、1960年()在他所著《企业的人的方面)一书中总结了人性假设对立的两种观点即X理论与Y理论。

探析组织公民行为的管理价值及其构建

探析组织公民行为的管理价值及其构建

组 织 绩 效 的行 为 。许 多研 究 者 都 认 为 组 织 公 民 行为能持 久提 升组 织的 整体绩 效。文章在揭 示
组 织公 民 行 为 实 质 及 价 值 的 基 础 上 , 讨 有 效 探 激发 员 工展 现 出组 织 所 期 待 的 公 民行 为 的 管 其 建 析 织 民 为 管 价 及 构
关 键词 : 色 外行 为 周 边 绩 效 组 织 公 角 民 行 为 管 理 价 值 中 图 分 类 号 :=1 . ( 21 9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4 1 (0 6 10 9 4 2 0 2一O 1 2 J 1 l 一O
员工的工作行 为表 现 一直是 研究 组 织行 为 的学 者们 所关 注 的课 题。过去人们 在探 讨组 织成 员工 作表现 时 , 大都 将焦 点放 在员工 所表 现出来的与工作相关的内角 色行 为(n—rl B hvo ) I o eair 上。然 而, e 任何 组织的成功仅仅依靠员工 在工作 职务 上的尽 职尽力 是不 够的 , 其面 尤 对越来越多变的外部环境 , 织 的变革或 者创新 均需 依赖 员工 在工作 组 外 的 自动 自发 地 从 事 有 益 于 组 织 、 求 报 偿 的 行 为 。 这 些 内 角 色 行 为 不 之 外 的 行 为 , 研 究 者 予 以概 念 化后 , 后 为 Ora 名 为“ 织 公 民行 经 最 gn定 组 为 ”Orai t nl tesi eair ( gnz i a CizrhpB h v ,简 称 O B) 许 多 研 究 者 都 认 ao i L o C 。 为组织公 民行为对组织运 作的重 要性 与内角 色行 为不分 轩轾 , 对于 它 组织效能的提升有很大 的帮助 。因此 , 如何通 过人力 资源 管理 的各种 活动 , 有效激发员工的组织公 民行为 , 应该引起 人们 的重视。 组 织 公 民行 为 的 内 涵 及 特 征 分 析 根据 Ora gn等人的解 释, 组织公 民行为是指那些并未规定在员工正 式 的角色义务中 , 或不受员工与雇主劳动契约 的约束 , 且组织的 正式报 酬制度也并未直接承认的员工行为 , 是超越 了职责要 求的 , 但却 是有利 于组 织 绩 效 的员 工 自发 性 行 为 。 组 织 公 民行 为具 有 以下 的 特 征 : ∞ 1组 织 公 民行 为是 一 种 外 显 的 行 为 。组 织 公 民 行 为 不 是 组 织 成 员 . 种主观 的认定 , 而是形诸于外 , 可以客 观观察的行 为。例如在 工作 中 热心助人 、 团结协作 ; 同事 不在座 位而代 为接 听电话 ; 主动协 助 同事 解 决 问题 ; 爱护公物及打 扫工作 场所等 等。组织 公民行 为都 是以外 显的 行 为出现 的。 2 组织公民行为是组 织 中的 一种 周边绩 效。通 常, . 组织 中的绩 效 可 以区分 为任务绩效 ( akP r ml c ) T s ef a e与周边绩 效( o t ta P r r o n C ne ul ef — x o mac ) n e两类。任务绩效是基 于组织规定 , 限定在职务说 明书中规定 的 并 职责和作业范围内的绩 效。周边 绩效 则更 多涉及组织 责任 感 、 作主 工 动性 、 首创精神 等与特 定工 作任 务无关 , 但有 利 于组 织工 作 完成 的绩 效。对于组织公 民行为 , 组织并没有详细说 明的要 求事项 , 也就 是说组 织公 民行 为和组织 的职务描述 与工作 要求 没有直 接的 关 系。因此 , 组 织公民行 为是超越 员工 正式角 色要求 的行 为, 属于组 织周边 绩效 的范

组织公民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组织公民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colfEoo i n ngmn 。s gu n ei 。ei 004 Ci 1Sho o cnmc adMaae et Ti haU irt Bq g 108 ,hn s n vsy n a;
2 S ol c o i n aaee . ho o o mc ad ngm m, c fE n s M
第五。提高预订部 工作人员 的素质 和业务 能力。 从事预订业务的工作人员可能是饭店接待客人 的第一
预订不仅满足了客人的需 要 ,也给饭店带来了保 障和收益。在信息时代 ,预订部 门将发挥越来越大的
作用。为适应这一发展 ,使饭 店在市场竞争中更具竞 争力,饭店 管理层 应看 清 目前 预订业务 中存在 的问 题 ,与时俱进 。围绕提升预订率 ,不断改进和完善相 关措施和办法 ,使预订意义最大化 。
第四。加强对价格手段 的研究 ,要在与现行销售 体系配套的基础上 ,针对各种预订客源市场,建立一
订部 ,配合预订部 门搞好销售工作。
五 、 结论
套预订价格体 系和营销策略 ,预订价必须低于现场入 住价。适时搞一些针对预订的促销活动来加强预订的 宣传力度 ,扩大预订的影响力 ,引导客人做预订 ,吸 引客人做预订。

视虽工所做出的超越工作职责要求的对组织有利的行 为,即组织公 民行为 ( r n aoaCtespBhvr。 Og itnl i n i eai) a zi i h z o
+ - + - t 一 - 卜- t- t - 一 - t 一 - t- t--" 一 t - 一 + - -" + — -" -" + - - - -" - -" -" t - - - - -" ” - +
维普资讯
商 业研 究
文章编号 :10 —18 (06 7 00 — 4 0 1 4X 20 )0 — 15 0

公民行为规范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公民行为规范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公民行为规范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主题概述主题:公民行为规范教育目标:- 提高学生对公民行为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遵守公民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二、班会内容第一部分: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公民行为规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守公民行为规范,以及这些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第二部分:公民行为规范知识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公民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包括:- 遵守法律法规- 尊重他人权利- 爱护公共财产-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保持公共卫生环境- 礼貌待人,友善交流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公民行为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第三部分:互动讨论(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或多个公民行为规范,讨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实践方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可进行点评和补充。

第四部分:宣誓和承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公民行为规范宣誓,承诺自己将遵守公民行为规范,做到言行一致。

2. 学生签字确认,并将宣誓书张贴在班级显著位置,以提醒自己时刻遵守公民行为规范。

三、班会总结1. 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公民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遵守公民行为规范,做到言行一致。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后续跟进1. 教师定期检查学生遵守公民行为规范的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2. 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公民行为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变革型领导、组织公民行为与心理授权关系研究

变革型领导、组织公民行为与心理授权关系研究

变革型领导、组织公民行为与心理授权关系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索变革型领导、组织公民行为与心理授权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为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提供新的见解。

变革型领导作为一种重要的领导方式,能够通过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和潜力,推动组织变革和创新。

组织公民行为则反映了员工对组织的自发贡献和积极参与,对组织效能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授权作为员工对自我工作能力和影响力的感知,是影响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关键因素。

本文首先将对变革型领导、组织公民行为和心理授权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梳理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

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探讨变革型领导如何通过影响员工的心理授权水平,进而激发组织公民行为的发生。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本文将对变革型领导、组织公民行为与心理授权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并探讨不同情境下这种关系的适用性和变化。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变革型领导、组织公民行为和心理授权关系的理解,还将为组织提供有效的领导策略和管理手段,促进员工的积极参与和组织效能的提升。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将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在组织管理领域,变革型领导、组织公民行为和心理授权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主题。

它们各自在塑造组织文化、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则构成了理解组织内部动态机制的关键。

变革型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超越个人利益的愿景,以及个性化的关怀来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过程。

变革型领导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愿,还能在组织面对挑战和变革时提供有力的引导。

多项研究证实,变革型领导能够显著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绩效水平。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超出职责范围,自愿为组织利益服务的行为。

这种行为体现了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和责任感,对于提升组织效能和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公民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组织文化、领导风格、员工满意度等。

组织行为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组织行为学网上作业题(2015更新版)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43)一、名词解释1、组织2、组织行为学3、管理4、自变量5、因变量6、中介变量二、填空1、人的行为具有适应性、____、____、_____。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采用______的方法,并综合运用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为手段。

3、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叫做______。

4、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______。

5、关系是指企业组织中___以及___之间的相互关系。

6、组织行为的层次包括____、____、____。

三、单选题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基础和出发点是()。

A.群体B.组织C.环境D.个体2、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什么?()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B.霍桑试验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3、工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 )A.人与事的关系B.人与机器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4、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 )A.20-30年代B.30-40年代C.50-60年代D.70-80年代5、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 )中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A.社会B.家庭C.组织D.机关6、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A.人的心理活动B.人的行为反应C.人的心理和行为D.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7、某公司的中层干部认真学习了组织行为学之后,工作能力有所提高,相应地公司的绩效水平大大改善,这说明组织行为学具有( )。

A.边缘性B.实用性C.综合性D.两重性8、人类学中,与研究组织行为学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体质人类学B.文化人类学C.考古学D.生物人类学9、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B.一切人的行为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10、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 ( )A.法约尔B.麦格雷戈C.梅奥D.泰勒11、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外显行为的规律性,最为必须的理论基础是 ( )A.社会学B.人类学C.心理学D.伦理学1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A.面谈法B.电话调查法C.问卷调查法D.案例研究法四、多选题1、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

组织公民行为与绩效的关系探讨

组织公民行为与绩效的关系探讨

组织公民行为与绩效的关系探讨组织公民行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领域中深受关注的内容之一。

本文从组织公民行为的理论研究出发,对其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高组织公民行为与高绩效的相互促进提出了建议。

标签:组织公民行为绩效关系绩效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一直关注着员工的工作行为表现,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组织绩效目标的实现。

组织在管理上一方面更多强调员工的创新性、主动性和自发性,使得员工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另一方面,绩效考核从重视与工作有关的绩效转向了重视任务之外的自发工作行为。

Borman和Motowidlo于1993年提出,应将职务绩效划分为作业绩效和关系绩效,其中关系绩效所考核的内容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大量实证研究。

一、组织公民行为与绩效的理论概述为确保组织的有效运作并提高组织效能,对员工行为进行划分最基本的理论框架之一是Katz和Kahn于1978年提出的三维分类法。

他们把员工行为分为三个方面:1.维持行为,加入组织并留在组织中为组织工作;2.顺从行为,以可靠的方式完成角色内规定的工作任务;3.主动行为,自发地进行对员工规定之外的活动,如与其他成员合作,保护组织免受伤害,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建议、自我发展等。

在这个模型中,前两种是组织所要求的对组织很重要的行为,即角色内的工作行为,而第三种对组织同样重要,但却是自愿的,即角色外工作行为。

员工如果有第三种行为,那么整个组织系统就比较稳定和完善了。

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Bateman和Organ1983年正式将Katz 和Kahn 所提出的第三种组织成员的角色外行为称之为“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rgan 在1988 年正式提出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即员工自觉自愿表现出来的,不被正式的报酬系统认可的、但能够从总体上提高组织效能的个体行为。

同一时期,与OCB相近的概念被提出,如1986年Brief和Molowidlo 提出的亲组织行为、George和Brief提出的组织奉献精神以及与特定作业无关的绩效行为。

组织公民行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组织公民行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民行 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模 式。
管理 模 式
决 策是在科 学程序指 导下理性 研究 的 在达 到 目的之后 组织公 民行为水 平就
源 ” 只有 给 予 良好 的激 励 , 能进 行 充 有限的 。 , 才 这一类的组 织公 民行为不应该 分 的开 发 ; 是 着 眼 于人 是 企 业 一 切工 受到鼓励。 四 为了避免高估 印象管理动机

基 于 组 织公 民行 为 的 人 力 资 源 工组织公 民行为 , 企业应该在人力 资源 性等方面令人满意的范围。 这些范 围的
管 理 模 式
目前 我 国 企 业 现 存 两 种 典 型 的 人 境 , 以提高 管理绩效 。
力资源管理模式 。
第一 , 自我 中心式 , 非理性 化家族 机制是 强化个体 组织公 民行为 的文化
文 管理 的一 个 发 展 趋 势 。

信任感 和忠诚感 。所 以, 为提 升企业 员 该工作 的员工在 知识 、 能力 、 经历 和个 管理 中有所 改进 ,营 造一个 良好 的环 确定使 企业在人 员甄选 、 任用 、 酬福 薪 利、 晋升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 活动 中找 ( ) 三 实施“ 全面薪 酬战 略” 。所谓 ( ) 一 全方位评价机制。 全方位评价 到决策的依据 。
进 取 的员 工 。 工 的努 力 程 度 和 主 动精 对公司 的经营绩 效有 着积极 的影 响 , 员 由 信息。这不仅有利于管理决策 , 可为 也
神对组织 的绩效将产生深远影响。 企业 于员工 在感受 到来 自组织 的关心 和支 进 一步 的绩 效辅导 提供更为 周严 的背
管 理 者 的重 要 职 责 之 一 就 是 激 励 员 工 持以后产生 回报组织 的强烈愿望 , 这种 景信息 。

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

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
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
2023-11-05
目录
• 组织公民行为概述 • 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表现 • 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培养途径 • 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实证研究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组织公民行为概述
组织公民行为的定义
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自愿的、积极的、超出工作职责范围的行为,这种行为有助 于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目标达成。
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表现形式
主动学习
大学生在课堂外主动寻找学习机会,如参加学术讲座、自 学或参与科研项目等。这些行为体现了他们的求知欲和进 取心。
助人为乐
大学生在校园内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如提供学习辅 导、心理疏导或生活上的照顾等。这些行为体现了他们的 友善和乐于助人。
环保节能
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注重环保和节能,如垃圾分类、节约 用水、用电等。这些行为体现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如果学校和教师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那么学生更可能表
现出组织公民行为。
03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也会影响大学生的组织公民行为表现。如果社会
和校园文化强调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那么学生更可能表现
出组织公民行为。
03
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培 养途径
营造积极的组织氛围
建立良好的团队关系
研究展望
1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 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如个人职业规划、组织战 略等。
2
未来研究可以深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学生 组织公民行为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为跨文化管 理提供参考。
3
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培养 机制和干预措施,如何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大 学生的组织公民行为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遵从 从内心接收接受组织规章制度组织程序和文化习俗。
个体主动性 组织成员的行动超越了本职要求,主动与其他组织 成员沟通以提高个体和组织的效能
自主进取 自觉增进知识技能和为组织做贡献的能力。
公民美德 组织成员作为公民,所承担的责任。
课堂借鉴!
11
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
组织公民行为充当了组织运行的润滑剂,减少人际矛
运动员精神 员工在非理想化的环境下毫无抱怨坚守岗 位
责任意识 严肃认真,尽心尽责地对待工作
公民美德 积极参加和自觉关心组织各项活动。
课堂借鉴!
10
组织公民行为维度
维度
主要内容
助人行为 包括自愿帮助他人,预防工作有关问题的发生
运动员精神 毫无怨言地容忍工作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不方便和 负担的一种意愿
组织忠诚 维护组织声誉,保护组织资源,提高组织魅力,推 动组织发展等。
组织公民行为
课堂借鉴!
1
组织公民行为概念形成
目录
组织公民行为的理论基础 组织公民行为维度
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
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
课堂借鉴!
2
组织公民行为概念形成
20世纪30年代后 期巴纳德提出:对整 个组织系统而言,组 织中的每一个个体的 合作意愿是不可或缺 的。
课堂借鉴!
3
组织公民行为概念形成
施恩定义了心理契约理论:在组织中,每 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 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 心理契约的违背会对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为造 负面的影响,例如离职率的 提高,工作业绩的降低。
课堂借鉴!
7
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基础
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 基本观点: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 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取得报酬的绝对 量,而且也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 相对量。程序公平有利于强化公 民组织行为。
支持性领导、变革型领导特征与组织公民行为 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此外,领导—下属交换也与组 织公民行为存在相关性。领导者的率先垂范作用对 下属的组织公民行为表现也十分重要。
课堂借鉴!
14
组织公民行为实例
重庆市拥有一家2000多名职工的第五棉纺厂,厂里 的黄厂长办事果断,敢罚敢管。起初虽然起到了一定的 效用,但时间长了,对工人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工人的 生产效率越来越低,经营状况越来越差,上级主管部门 免去了黄厂长的职务,调一个姓李的新厂长接替他。李 厂长进厂后首先到车间跟班劳动。征求车间干部和普通 工人的意见。工人们说:“谁不希望把五棉搞上去啊, 但厂长应信任我们,不要把我们当犯人一样待!”“这 样狠罚工人,比资本家还资本家!”干部们说:“职工 收入低,困难很多,领导应关心他们的疾苦,把严格管 理与感情激励相结合。”李厂长召开厂长书记办公会, 随后又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宣布自己的施政方针—“严 格管理加微笑管理。在五棉让工人做安排,让五棉充满 爱。”他说到做到。
能提升同事和管理者的生产力。 自愿合作行为能使组织更有效率的利用资源,减少不
促进团队成员之间及跨团队的工作协调沟通。
过创造一个使人更加愉快工作环境,从而吸引和保留 高素。
质的员工提升组织绩效的稳定性,增强对环境变化的 适应能力。
课堂借鉴!
12
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
研究者们普遍发现的是五大人格中的因素--责任 感因素对某些形式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预测作用。研 究证实个体的态度变量中有一些变量与组织公民行为 之间存在着较为强烈和稳定的关系。
课堂借鉴!
15
组织公民行为实例
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同时,每天早晨上班时他 和其他厂领导在厂门口迎接厂职工,下班后进行家庭 访问,了解各层职工的困难和要求。工厂规定:坐班 车,干部自带板凳,把座位让给一线工人;分房子, 一线工人加两分;分煤气罐的标准,工人10年工龄, 干部12年工龄。中秋节时,组织单身职工赏月晚会, 每个单身宿舍都装上了吊扇;春节时,又召开退休工 人座谈会。与此同时,在全厂开展了“爱党、爱国、 爱人民、爱劳动、爱公物”的五爱竞赛,党员带头, 群策群力,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私拿公 物的现象大为减少,年终时不仅还清了260万欠款,而 且盈利480万元!
卡茨 和 卡恩提出一个组织要高效的工作,员 工的行为必须满足下列三种情况: 1.员工必须参与并且留任在组织中 2.员工的行为必须符合组织特定角色的要求 3.员工在获得超越角色要求的组织目 标时,必须具有创新及自发性行为
课堂借鉴!
4
组织公民行为概念形成
1983年美国学者奥根基于上述的第三种行为 提出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即把这种员工自愿作 出的行为,这些行为没有直接而明确的获得组织 报酬系统认可,但从整体上提高了组织的效能。
课堂借鉴!
5
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基础
基于亚当.斯密的交换学说,乔治.霍曼斯 认为,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不论是物质还是 非物质生活,都是一种交换活动。
个体与组织存在一种社会 交换关系,而非单纯的物质经 济交换,有些行为会超出工作 角色的要求来回报组织,信任 是社会交换的必要条件。
课堂借鉴!
6
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基础
课堂借鉴!
8
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基础
1.需求是有层次的
2.只有在满足低层的需求之后才能晋升为高 层次的动机。
例:铁人王进喜,雷锋等,他们是组 织公民行为的最好例证,这种行为定不是 交换为目的,而是为了实现自己对价值的 追求。
课堂借鉴!
9
组织公民行为维度
维度 利他行为
主要内容 助人行为
文明礼貌 对别人表示尊重的礼貌行为
在工作特征因素方面,研究者们主要发现的是 任务反馈、提供内在满意度的工作任务与组织公民 行为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工作任务的重复单调性与 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负向关系。
课堂借鉴!
13
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
有研究表明员工感知到工作情境中具有符合社会 期望的价值观以及激励性的工作特性与组织公民行为 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这些组织价值观包括尊重员工、 注重质民行为实例
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劳动积极性更加高涨,干 群之间、职工之间形成了和谐、融洽、宽厚、团结的 气氛。12月6日停电,中班停产。下午2:15提前供电, 工厂来不及通知,工人们自动来厂上班,有些不当班 的工人也来了,不到半小时全厂3万多纱锭全部转动起 来。 工人搞气流纺纱生产线,缺100万元资金,工人 们自动集资,有的职工为此卖掉了高档电器。结果第 二年利税突破千万元大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李厂 长把这种工作方法概括为“以爱为核心的第一要素工 作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