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液体制剂-第六节 混悬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助悬剂:甲基纤维素、羧甲 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卡波姆(卡波普)等。
(3) 硅皂土:天然的含水硅酸铝,不溶于水,但水中 体积膨胀10倍,具高粘度、触变性和假塑性。
(4) 触变胶:静置时成凝胶防止微粒沉降,振摇时为
溶胶可倒出,利于混悬剂稳定。
23
举例说明混悬剂中常用的助 悬剂有哪些?
3. CrEL的副作用: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可产生严 重过敏反应、高脂血症、脂蛋白异常、红血球聚集、 外周神经病变。还影响药物的分布。
27
四、混悬剂的制备
1. 机械分散法 2. 凝聚法 (1)物理凝聚法 (2)化学凝聚法
28
1. 机械分散法
含义:将粗颗粒的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 微粒要求的分散程度,再分散于分散介质 中制成混悬剂的方法。
步骤:粗颗粒→粉碎→分散。 常用设备:乳钵、乳匀机、胶体磨等 分散法制备混悬剂时,可根据药物的亲水
性、硬度等选用不同方法。
29
对于亲水性药物:
“加液研磨法”:药物粉碎时加入适当量的液体进行 研磨。加液研磨使药物粉碎得更细,通常1份药物加 0.4-0.6份液体。
“水飞法” :将药物加适量的水研磨至细,再加入
常用的助悬剂有:
1、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剂等;
2、天然的高分子助悬剂,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 桃胶等;
3、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助悬剂,如甲基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卡波普、聚维 酮、葡聚糖等;
4、硅皂土;
5、触变胶。
24
触变胶
1. 触变胶为凝胶和溶胶的等温互变体系,具有 触变性,只用机械力(振摇等),不需加热就可使 凝胶变为溶胶;不需冷却,只需静置一定时间, 又由溶胶变为凝胶。常用作混悬剂中的稳定剂, 可使微粒稳定地分散于介质中而不易聚集沉降。
第六节 混悬剂
临床常用混悬剂实例
布洛芬悬液
复方磺胺嘧啶 混悬液
源自文库
炉甘石 洗剂
复方硫磺洗剂
钡餐
2
掌握与熟悉
1. 熟练掌握提高混悬剂稳定性的方法 2. 掌握影响混悬剂稳定性的因素 (Stoke’s定律)(次重点) 3. 熟悉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4. 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价。
3
内容提要
1.概述 2. 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3. 混悬剂的稳定剂 4. 混悬剂的制备 5. 混悬剂的质量评价
35
(2)化学凝聚法
含义:是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 物生成难溶性的药物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 中制成混悬剂。化学凝聚法现已少用,如氢氧 化铝凝胶、磺胺嘧啶混悬剂。
制备注意事项:为了得到较细的微粒,其化学 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同时应急速搅拌。
36
举例:磺胺嘧啶混悬剂(Sulfadiazine Suspension)
2. 凝聚法
(1)物理凝聚法
含义: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的药物溶液加入于另一 分散介质中凝聚成不溶性的微粒,再制成混悬剂。主 要指微粒结晶法。
操作过程:药物+适当溶剂→热饱和溶液→另一种泠 溶剂→析晶沉降物→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即得;可得 到10m以下的微粒占80~90%的混悬液。
34
注意事项:
① 本法制得的微粒大小是否符合要求,关键在 药物结晶时如何选择一个适宜的过饱和度。 ② 该过饱和度受药物量、溶剂量、温度、搅拌 速度、加入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通过实 验才能得到适当粒度、重现性好的结晶条件。 举例:醋酸可的松滴眼剂 醋酸可的松+氯仿→汽油→析晶沉降物→滤过, 真空干燥→混悬于水中→即得。
20~25
mV
17
影响混悬剂稳定性的因素
非絮凝
斥力
絮凝
引力
当VA稍大于VR时,可形 成疏松的聚集体,絮凝。
当VR>VA时,非絮凝。 当VA>>VR时,结饼。
结饼
18
(四)结晶微粒的长大
✓ Ostwald Freundlich方程: 微粒小于0.1um时, Log(S2/S1)=(1/r2-1/r1)2M/RT(掌握方程名称与公式的对
温度---溶解度、溶解速度、沉降 速度、絮凝速度、破坏网状结构 破坏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或药效
20
提高混悬剂稳定性的方法
(熟练掌握)
(一) 加入助悬剂 (suspending agents)
助悬剂的定义:能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微 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21
助悬剂的作用(掌握)
12
影响混悬剂物理 稳定性的因素
(一) 沉降速度
13
(二)混悬微粒的荷电与水化
混悬剂微粒因自身解离或吸附分散介质中的离子而 荷电,具有双电层结构与ζ电位(主) 双电层中离子因水化形成的水化膜,阻止了微粒间 的相互聚结 (疏水性药物弱) 向混悬剂中加入少量的电解质,可改变双电层的构 造和厚度,使混悬剂聚结并产生絮凝。
应)
S1和S2分别为半径为 r1、r2的药物的溶解度,为表面 张力,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
✓ 混悬剂体系中,微粒的半径相差愈多,溶解度相差愈 大,混悬剂中的小微粒逐渐溶解变得愈小,大微粒变得 愈来愈大,沉降速度加快,致使混悬剂的稳定性降低。
19
(五)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
同一分散介质中分散相浓度增加 ,混悬剂稳定性降低。
4
混悬剂的定义
混悬剂(suspensions)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 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
分散相微粒一般0.5μm~10 μm,也可达50μm
干混悬剂是按混悬剂的要求将药物用适宜方法制成粉 末状或颗粒状制剂,临用前加水振摇,即可迅速分散 成混悬剂。
为动力学和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混悬剂中微粒的沉降速度要比计算结果 小的多。
10
由Stoke’s定律得出
提高混悬剂稳定性的方法
1. r (最有效),但r值不能太小, 否则会增加其热力学不稳定性。
2. 或(1- 2),要求加入助悬剂。
11
影响混悬剂物理 稳定性的因素
沉降速度 微粒的荷电与水化 絮凝与反絮凝 结晶微粒的长大 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
再与其它液体研磨,最后加其余的液体至全量。 润湿剂:↓界面张力,↑疏水性药物的亲水性,
促使疏水微粒被水湿润。常用HLB值在7~11之
间的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泊洛沙姆、聚 氧乙烯蓖麻油类等
31
举例:复方硫磺洗剂(compound sulphur lotion)
【处方】沉降硫磺
30g (主药一)
大量水搅拌,稍加静置,倾出上层液体,研细的悬浮颗
粒随上清液被倾倒出去,余下的粗粒再加水研磨,如此
反复至完全研细,达到要求的分散度为止。将上清液静
置,收集其沉淀物,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即得。“水飞法”
可使药物粉碎到极细的程度对于一些质硬或贵重药物可
采用。
30
对于疏水性药物: 应先将其与润湿剂(如表面活性剂)研磨,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主要是不同价数的 电解质
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 中加入电解质( ζ电势升高,增加微粒 间的电荷的排斥力), 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 凝状态的过程,称反
絮凝
在混悬剂中加入适量 电解质,使ζ电位降 低到一定程度后,混 悬剂中的微粒形成疏 松的絮状聚集体的过
程,称絮凝。
絮凝特点: ➢沉降速度快 ➢沉降体积大 ➢振摇后能迅速恢复均匀 混悬状态
2. 实例:2%硬脂酸铝在植物油中可形成触变胶; 六偏磷酸钠与柠檬酸钠以适当比例(1:0.8~1:1.2) 配合成的溶液可得触变胶。
注:触变胶:(凝胶 振摇溶胶),与温敏性凝胶不同
静置
提高混悬剂稳定性的方法
(掌握)
(二)加入润湿剂; (三)加入絮凝剂和反絮凝剂:酒石酸盐,枸橼酸盐,
氯化铝; (四)加入抑制剂,阻止结晶的溶解和生长; (五)提高分散相的温度; (六)降低分散相的浓度。
7
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本节重点,p153)
混悬剂属动力学和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1. 动力学不稳定性的原因 混悬剂中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沉降现象
2. 热力学不稳定性的原因
混悬剂中的分散微粒比较小,相界面比较大,
分散度大,因此微粒间易出现相互聚结,以降低
微粒表面的自由能,使体系趋于稳定。
8
(一)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
26
润湿剂---聚氧乙烯蓖麻油类 (Cremophor EL,CrEL)
1. 聚氧乙烯蓖麻油聚合物CrEL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作为难溶药物的增溶剂静脉给药。常见的含CrEL的注 射剂有克兰氟脲、紫杉醇、丙泊酚等。
2. 增溶机理(以紫杉醇为例):CrEL通过形成团将紫 杉醇包裹在高疏水的胶团内部增大其溶解度。
① 增加分散介质黏度,降低微粒的沉降 速度; ② 被微粒表面吸附,形成机械性或电性 保护膜,防止微粒聚集或晶型转变; ③ 对疏水性药物,可增加微粒的亲水性。
常用的助悬剂
(suspending agents,熟练掌握)
1.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等。 2.高分子助悬剂
(1) 天然的高分子助悬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海 藻酸钠、琼脂、淀粉浆等。
14
影响混悬剂物理 稳定性的因素
(三) 絮凝与反絮凝
常用的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酒石酸盐,枸橼酸盐,氯化铝
15
吸附层和扩散层构成的电性相反的电层称 双电层,两层之间的电位差为ζ-电位 (势),进入吸附层离子越多,留在扩散 层离子越少, ζ-电势越小。
溶液为中性
负电反离子
吸附层 扩散层
16
(三)絮凝与反絮凝
【处方】磺胺嘧啶 100 g (主药)
氢氧化钠 16 g (化学反应剂)
枸橼酸钠 50 g (化学反应剂)
枸橼酸
29 g (化学反应剂)
单糖浆
400 ml (矫味剂、助悬剂)
4%尼泊金乙酯乙醇液 10 ml (防腐剂)
蒸馏水 适量加至1000 ml (溶剂)
【制法】将磺胺嘧啶混悬于200 ml蒸馏水中,将氢氧化钠加适量 蒸馏水溶解,将氢氧化钠溶液缓缓加入磺胺嘧啶混悬液中,边 加边搅拌,使磺胺嘧啶成钠盐溶解,另将枸橼酸钠与枸橼酸加 适量蒸馏水溶解,过滤,滤液慢慢加入上述钠盐溶液中,不断 搅拌,析出细微磺胺嘧啶。最后加入单糖浆和尼泊金乙酯乙醇
微粒 密度
介质密 度
Stoke’s定律:
分散介 质的黏

V = 2 r2( 1- 2)g / 9
沉降 速度
微粒 半径
重力 加速 度
(一)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
Stoke’s沉降速度定律意义 (掌握) 由Stokes沉降速度定律可知,微粒沉降 速度V与微粒半径平方r2、微粒与分散 介质的密度差ρ1-ρ2成正比,与分散 介质的粘度η成反比。
高度分散等—胰岛素锌混悬液; 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使用。
注意
6
三、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或贮存 期间含量应符合要求;
混悬剂中药物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 同要求;
粒子的沉降速度应缓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 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
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 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举例:红霉素混悬剂、氢氧化镁铝混悬剂、头孢拉定
干混悬剂
5
适合制备混悬剂的药物
难溶性药物或在给定溶剂体积内药物剂量超过溶解度 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醋酸氢化可的松;
在水中易水解或具有异味难服用的药物可制成难溶性 的盐或酯等形式应用-提高稳定性;
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药物; 为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或使难溶性药物在胃肠道表面
硫酸锌
30g (主药二)
樟脑醑
250ml (主药三)
甘油
100ml (润湿剂)
羧甲基纤维素钠 5g (助悬剂)
蒸馏水
适量加至1000ml (溶剂)
【制法】
【注解】① 沉降硫磺为强疏水性质轻药物,甘油为润湿剂,使 硫磺能在水中均匀分散。
② 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助悬剂,增加混悬剂稳定性。
③ 樟脑醑系10%樟脑乙醇液,加入时应急剧搅拌,以免樟
液,并加蒸馏水至1000 ml,摇匀,即得。
37
备注: 磺胺嘧啶混悬剂(Sulfadiazine Suspension)
【作用与用途】磺胺类抗菌药。用于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 菌、肺炎球菌等感染。
【注解】①本品系用化学凝聚法制成的混悬剂,粒子大小均在 30um以下。 ② 若 直 接 将 磺 胺 嘧 啶 分 散 制 成 混 悬 剂 , 其 粒 子 在 30100um的占95%,大于100um的占10%,从沉降容积比 看,前者1小时为1,96小时为0.92,后者分别为0.93、 0.61 。 两 者 在 家 兔 体 内 相 对 生 物 利 用 度 有 显 著 差 异 (P<0.0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脑因溶剂改变而析出大颗粒。
32
[制法]
沉降硫磺洗剂 甘油
硫酸锌 溶液
羧甲基纤维 素钠胶浆
樟脑醑
制法:取沉降硫磺置乳钵中,加入甘油研磨成细腻糊状; 硫酸锌溶于200ml水中;另将CMC-Na溶于200ml蒸馏水中, 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乳钵内研匀,移入量器中,慢慢加入 硫酸锌溶液,搅匀,在搅拌下以细流加入樟脑醑,加蒸馏水 至全量,搅匀,即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