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 第三章 设计质量管理
设计质量管理
设计质量管理摘要:设计质量管理是使提出的设计方案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在生产阶段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质量。
在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需要依靠明确的设计程序并在设计过程的每一阶段进行评价。
各阶段的检查与评价不仅起到监督与控制的效果,其间的讨论还能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利于设计质量的保证与提高。
设计成果转入生产以后的管理对确保设计的实现至关重要。
在生产过程中设计部门应当与生产部门密切合作,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实施监督。
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是企业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文主要围绕质量设计管理的发展现状,基本要求和试验设计展开讨论。
关键词:设计质量管理;发展现状;实验设计1引言设计质量管理在国内外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和组织重要的管理理念和实践。
以下是设计质量管理在国内外的现状和与社会发展的关联:1.1设计质量管理在国内外现状国内现状:在中国设计质量管理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重视设计质量,将其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些大型企业和知名设计机构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设计质量管理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改进和创新。
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设计质量管理的发展。
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引入和制定为设计质量管理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还出台了鼓励创新设计和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的政策,促进了设计质量管理的普及和应用。
国外现状:在国际上,设计质量管理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了自己的设计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
这些国家的企业注重设计创新和质量控制,通过设计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1.2设计质量管理与社会发展的关联设计质量管理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设计质量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望,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
2.促进产业升级:通过设计质量管理,企业能够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差异化和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
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一、引言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确保设计成果符合预期的质量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目标、原则、流程以及相关的工具和方法。
二、目标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目标是确保设计成果满足客户需求,并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具体目标包括:1. 确保设计成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中的错误和重复工作;3. 降低设计风险,避免设计中的缺陷和问题;4. 提升设计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协作能力。
三、原则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客户导向: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核心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以客户满意度为导向进行管理和控制。
2. 综合管理: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需要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设计流程、设计人员、设计工具和方法等,需要综合管理。
3. 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设计中的潜在问题,降低设计风险。
4. 持续改进: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方法,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四、流程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设计目标和质量标准:在设计开始之前,明确设计目标和质量标准,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确保设计方向和要求的一致性。
2. 制定设计质量管理计划:根据设计目标和质量标准,制定设计质量管理计划,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内容、责任和时间计划。
3. 设计过程控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控制设计流程、设计文档和设计变更等,确保设计过程的可控性和一致性。
4. 设计质量评估:对设计成果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设计文件的审查、设计方案的验证和设计结果的确认,确保设计成果符合质量标准。
5. 设计问题处理:及时处理设计中的问题和缺陷,包括问题的识别、记录、分析和解决,确保设计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设计质量改进:根据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教训,总结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五、工具和方法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可以借助以下工具和方法来实现:1. 设计文件管理系统:建立设计文件的管理系统,包括文件的版本控制、归档和查阅,确保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三章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四、辅助过程质量管理
1、物资供应的质量管理(物料采购、供应商管理)
2、工具(计量器具)供应的质量管理 3、设备的质量管理(日常维护保养-TPM、定期检修、状态维修、 预测预防维修、智能维修系统-IMS) 4、其它(动力供应、基础设施、工作环境、运输服务、仓库保管、 后勤保障)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50年代中期,费根鲍姆(A.V.Feigenbalm)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 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分的研制质量、 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种有效的体系。”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理解。
1)从组织管理的角度 每个企业都可以划分成上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上层管理:制定方针、目标
—中层管理:分解、执行 —基层管理:执行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作,全体参加质量管理,才能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实现全员的质量管理,应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必须抓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和培训
2)要制订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权,
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以形成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 的系统。 3)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如:与质量相关的劳 动竞赛、QC、合理化建议活动等)。
量管理战略方法转变。实际上,之前的质量管理一直致力于在产品 送到市场之前发现并处理其质量问题。这无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方
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
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一、引言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手段,确保设计成果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目标、原则、流程、方法和评估等方面。
二、目标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目标是确保设计成果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满足客户需求,并在设计过程中保持一致性、可追溯性和可持续性。
三、原则1. 客户导向原则: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确保设计成果符合客户期望。
2. 风险管理原则:识别和管理设计过程中的风险,减少不确定性,确保设计质量稳定可靠。
3. 持续改进原则:通过不断的反馈和改进,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四、流程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需求分析阶段:明确客户需求,制定设计目标和指标。
2. 方案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设计方案,并进行初步评估。
3. 详细设计阶段:根据方案设计,进行详细设计,并制定详细设计文档。
4. 设计评审阶段:对详细设计进行评审,确保设计符合规范和标准。
5. 设计验证阶段:进行设计验证和测试,确保设计成果满足预期要求。
6. 设计修改阶段:根据验证结果进行设计修改,消除设计缺陷。
7. 最终设计阶段:完成设计成果,并进行最终评估和验收。
五、方法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需求管理:建立有效的需求管理机制,确保需求明确、一致和可追溯。
2. 设计规范:制定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符合行业和技术要求。
3. 设计评审:定期进行设计评审,发现和纠正设计中的问题和缺陷。
4. 设计验证:采用各种验证方法,包括摹拟、实验和仿真等,验证设计成果的性能和可靠性。
5. 设计修改:根据验证结果进行设计修改,及时消除设计缺陷。
6. 设计记录管理:建立设计记录管理系统,确保设计过程可追溯和可审计。
7. 设计培训:加强设计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六、评估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目标达成度评估:评估设计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和指标。
质量管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质量管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管理系统的要求1.1 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质量管理是一种通过组织、规划、控制及持续改进来达到组织目标的方法。
通过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以及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包括:(1)明确的质量政策和目标:企业需要明确质量的政策和目标,以确保所有员工都了解企业的质量目标,并且以此为基准来进行工作。
(2)明确的组织结构: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确保人员分工明确,各部门之间的任务责任清晰。
(3)合理的资源配置:企业需要确保有足够的物质、人力和财务资源来支持质量管理活动。
(4)有效的过程管理: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过程管理机制,通过监控和改进各个关键过程,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5)持续改进的机制:企业需要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不断地检讨和改进工作,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1.2 管理系统的文件化管理系统的文件化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通过文件化可以确保组织的各项活动和过程得到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管理系统的文件化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这些文件应该被及时更新,以确保其与实际工作相适应。
1.3 基于流程的方法基于流程的方法是一种关注整个过程而不是单个活动的管理方法。
基于流程的方法要求企业首先要明确其主要过程,并对这些过程进行分析和改进。
这样可以有效的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1.4 组织之间的协调在质量管理中,不同的组织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协调和合作。
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客户等相关方保持密切的联系,以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1.5 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是一种通过不断地寻求改善来提高企业绩效的方法。
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制定明确的改进计划和目标,不断地改进工作,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1.6 管理体系之间的协调在实际的运作中,企业的各种管理体系往往是相互关联的。
质量管理学第3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8
质量管理学第3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第3.1节 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1.ISO9000族国际标准的产生 2.国际标准化组织与ISO9000族国际标准的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质量管理学第3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SO9000族国际标准的产生
质量管理学第3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化要求
●ISO9000:2008族标准关于文件化要求 ●ISO9000:2008族标准关于文件控制要求
PPT文档演模板
质量管理学第3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SO9000:2008族标准关于文件化要求
4.2.1 总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PPT文档演模板
质量管理学第3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实施ISO9001:2008标准的积极影响
●突出领导作用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过程方法的应用 ●强调“变化”对组织适宜性的影响 ●建立可测量的质量目标
PPT文档演模板
质量管理学第3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实施ISO9001:2008标准的积极影响
●提出数据分析与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的要求 ●强调内部和外部的沟通 ●将人力作为资源进行管理
质量管理学第3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质量管理原则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永恒目标。
PPT文档演模板
质量管理学第3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质量管理原则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PPT文档演模板
质量管理学第3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质量管理原则
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
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一、引言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确保设计成果符合预期的质量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目标、原则、流程以及相关的工具和方法。
二、目标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目标是确保设计成果满足客户需求,并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具体目标包括:1. 确保设计成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中的错误和重复工作;3. 降低设计风险,避免设计中的缺陷和问题;4. 提升设计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协作能力。
三、原则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客户导向: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核心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以客户满意度为导向进行管理和控制。
2. 综合管理: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需要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设计流程、设计人员、设计工具和方法等,需要综合管理。
3. 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设计中的潜在问题,降低设计风险。
4. 持续改进: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方法,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四、流程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设计目标和质量标准:在设计开始之前,明确设计目标和质量标准,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确保设计方向和要求的一致性。
2. 制定设计质量管理计划:根据设计目标和质量标准,制定设计质量管理计划,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内容、责任和时间计划。
3. 设计过程控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控制设计流程、设计文档和设计变更等,确保设计过程的可控性和一致性。
4. 设计质量评估:对设计成果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设计文件的审查、设计方案的验证和设计结果的确认,确保设计成果符合质量标准。
5. 设计问题处理:及时处理设计中的问题和缺陷,包括问题的识别、记录、分析和解决,确保设计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设计质量改进:根据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教训,总结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五、工具和方法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可以借助以下工具和方法来实现:1. 设计文件管理系统:建立设计文件的管理系统,包括文件的版本控制、归档和查阅,确保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质量管理学全书
质量管理学全书质量管理学是现代管理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关注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本书介绍了质量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理论和实践,并探讨了质量管理在不同组织和行业中的应用。
第一章引言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质量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并阐述本书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质量管理基础这一章将介绍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我们将讨论质量的定义和特征,以及质量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和应用方法。
第三章质量规划与策划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质量规划与策划的重要性和方法。
我们将介绍质量目标的设定和量化方法,以及质量改进计划和质量策划的过程和工具。
第四章质量控制与改进本章将重点介绍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的原理和方法。
我们将讨论质量控制的基本工具和技术,例如统计过程控制和六西格玛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如何运用流程改进方法来提升质量和效率。
第五章质量管理体系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作。
我们将介绍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和实施方法,以及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特点和应用。
第六章供应链质量管理在现代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的质量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关键问题和方法。
我们将介绍供应商选择和评估的原则和工具,以及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质量管理方法。
第七章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基于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客户导向的质量管理方法。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和实践。
我们将介绍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的工具和技术。
第八章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质量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讨论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介绍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第九章质量管理与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衡量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质量管理学》课程学习指南
《质量管理学》课程学习指南一、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本课程采用由中国计量学院宋明顺等编著的《质量管理学》作为教材。
主教材信息:宋明顺,《质量管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2.3。
辅助教材信息: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焦叔斌译,约瑟夫·M,朱兰著.朱兰质量手册(第5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马逢时.六西格玛管理统计指南-MINITAB使用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参考书目:[1]宋明顺等.质量管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2.3;[2]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3]焦叔斌译,约瑟夫·M,朱兰著.朱兰质量手册(第5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4]马逢时.六西格玛管理统计指南-MINITAB使用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5]马林,何桢.六西格玛管理(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6]唐晓芬.六西格玛核心教程(黑带读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3;[7]陈志田.质量管理基础(第三版),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5;[8]龚益鸣.质量管理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9]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4091—2001常规控制图,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3;[10]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11]韩福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2]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学(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13]韩之俊,许前.质量管理,科学出版社,2003.3;[14]林荣瑞.品质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1;[15]刘宇.顾客满意度测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8;[16]秦现生.质量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2.12;[17]程爱学,徐文峰.质量总监,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4;[18]孙静.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质量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19]孙静,张公绪.常规控制图标准及其应用,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7;[20]谭跃雄.现代质量管理学(修订版),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21]伍爱.质量管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8;[22]周纪芗,茆诗松.质量管理统计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9;.[23]尤建新,张建同,杜学美.质量管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8.1;[24]于善奇.质量专业常用统计技术,华龄出版社,2003;[25]张公绪,孙静.质量工程师手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9;[26]张公绪,孙静.新编质量管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27]张晓东,安景文,濮津.质量机能展开——质量保证的系统方法,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6;[28]张性原.设计质量工程,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29]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国实验室注册评审员培训教程,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30]梁工谦.质量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31]程国平.质量管理学(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5;[32]董文尧,张熙,张岩.质量管理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33]蒋腊芳,宋敏.质量管理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1;[34]同淑荣.质量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11.6;[35]王明贤.现代质量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2;[36]韩可琦.质量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二、教学目的(课时、先修课程)《质量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边缘学科。
《质量管理学》课程学习指南
《质量管理学》课程学习指南一、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本课程采用由中国计量学院宋明顺等编著的《质量管理学》作为教材。
主教材信息:宋明顺,《质量管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2.3。
辅助教材信息: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焦叔斌译,约瑟夫·M,朱兰著.朱兰质量手册(第5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马逢时.六西格玛管理统计指南-MINITAB使用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参考书目:[1]宋明顺等.质量管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2.3;[2]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3]焦叔斌译,约瑟夫·M,朱兰著.朱兰质量手册(第5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4]马逢时.六西格玛管理统计指南-MINITAB使用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5]马林,何桢.六西格玛管理(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6]唐晓芬.六西格玛核心教程(黑带读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3;[7]陈志田.质量管理基础(第三版),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5;[8]龚益鸣.质量管理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9]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4091—2001常规控制图,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3;[10]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11]韩福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2]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学(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13]韩之俊,许前.质量管理,科学出版社,2003.3;[14]林荣瑞.品质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1;[15]刘宇.顾客满意度测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8;[16]秦现生.质量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2.12;[17]程爱学,徐文峰.质量总监,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4;[18]孙静.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质量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19]孙静,张公绪.常规控制图标准及其应用,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7;[20]谭跃雄.现代质量管理学(修订版),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21]伍爱.质量管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8;[22]周纪芗,茆诗松.质量管理统计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9;.[23]尤建新,张建同,杜学美.质量管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8.1;[24]于善奇.质量专业常用统计技术,华龄出版社,2003;[25]张公绪,孙静.质量工程师手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9;[26]张公绪,孙静.新编质量管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27]张晓东,安景文,濮津.质量机能展开——质量保证的系统方法,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6;[28]张性原.设计质量工程,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29]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国实验室注册评审员培训教程,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30]梁工谦.质量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31]程国平.质量管理学(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5;[32]董文尧,张熙,张岩.质量管理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33]蒋腊芳,宋敏.质量管理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1;[34]同淑荣.质量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11.6;[35]王明贤.现代质量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2;[36]韩可琦.质量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二、教学目的(课时、先修课程)《质量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边缘学科。
质量管理学 第三章 设计质量管理
第三章设计质量管理本章要点●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水平不等的正交试验设计●存在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质量功能展开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是企业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阶段可以采用很多的质量管理方法,如试验设计、田口方法、质量功能展开等。
本章主要介绍试验设计和质量功能展开。
科技人员在进行科研开发工作、产品与工艺设计工作时,常常遇到多因素试验分析的问题。
究竟哪些因素与自己设想的方案的目标值关系密切?哪些因素仅仅引起目标值的偶然波动?企业实际工作涉及的系统容量之大,研究对象涉及的因素如此之多,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如此复杂,仅仅依靠直觉经验与专业技术知识,往往是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并得到正确结论的。
从质量管理角度看,上面的问题实际上联系着技术革新、产品开发设计与科学试验等开发性质的领域。
当然人们希望能找到一种实证的方式来进行正确的判断。
实践证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就是达到这些要求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统计技术。
试验设计法,早在1920年就由英国著名统计学家费歇尔(R••A•Fisher)发展起来。
他先在农业试验上采用多因素配置方式,对不同因素的每一种位级组合进行试验,并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因素对指标的影响。
但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试验时,当因素与位级增加时,试验次数将急剧增加。
从而导致试验周期长,成本上升,甚至根本无法进行试验。
20世纪40年代,芬尼(D••J•Finney)提出多因素试验的部分实施方法,奠定了减少试验次数的正交试验设计法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电讯研究所的田口玄一(Taguchi)博士,又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正交试验设计技术,应用一套规格化的正交表来安排试验,采用一种程序化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试验结果。
由于这种方法的试验次数少、分析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靠性高、适用面广,因此在日本获得迅速的普及,成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
以后田口玄一博士又在正交试验设计的基础上,开发了被称为日本式设计质量管理技术的三次设计,充分利用产品或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效应,以取得高质量、低成本的综合效果,因而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
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
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一、引言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是确保设计成果符合预期质量要求的关键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设计质量管理的目标、流程、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二、设计质量管理的目标设计质量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设计成果满足客户需求和预期质量要求,同时提高设计效率和减少设计风险。
具体目标如下:1. 确保设计成果符合客户需求和预期质量要求;2. 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时间和成本;3. 降低设计风险,减少设计错误和纠正成本;4. 提高设计团队的协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设计质量管理的流程设计质量管理的流程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阶段。
1. 质量计划阶段质量计划阶段是设计质量管理的起点,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1 确定设计质量目标和质量要求;1.2 制定设计质量管理计划,包括质量控制的方法、工具和时间计划等;1.3 制定设计质量评估的指标和标准;1.4 制定设计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
2. 质量控制阶段质量控制阶段是设计质量管理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步骤:2.1 设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工具,如设计审查、设计验证和设计测试等;2.2 设计质量控制的流程和标准,确保设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2.3 设计质量控制的记录和报告,及时发现和纠正设计错误;2.4 设计质量控制的培训和沟通,确保设计团队的共识和协作。
3. 质量改进阶段质量改进阶段是设计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3.1 分析设计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3.2 制定设计质量改进的措施和计划;3.3 实施设计质量改进的措施和计划;3.4 监控和评估设计质量改进的效果。
四、设计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设计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是实现设计质量管理目标的关键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设计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1. 设计审查设计审查是通过专家评审设计成果,发现和纠正设计错误和不足之处的方法。
常用的设计审查方法包括设计评审会议、技术评审和设计专家咨询等。
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
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1. 概述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确保设计成果的质量符合预期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流程、方法和关键要素。
2. 流程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2.1 需求分析在开始设计之前,需要对项目需求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
这包括对项目背景、目标、功能要求、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沟通。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明确设计目标,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2.2 设计计划制定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设计计划,明确设计的目标、任务、时间和资源等方面的安排。
设计计划应包括设计阶段划分、设计人员分工、设计工具和软件选择等内容,以确保设计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
2.3 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是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核心内容。
设计人员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满足项目要求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包括设计思路、技术方案、材料选择、构造设计等内容。
设计方案需要经过评审、修改和优化,确保其符合项目要求和设计标准。
2.4 设计审核设计审核是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符合性。
设计审核应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审核团队进行,包括设计师、工程师、技术专家等。
设计审核的结果应记录并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以便进行修改和完善。
2.5 设计交流与协调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与相关的利益相关方进行交流与协调,包括业主、施工方、监理方等。
通过交流与协调,可以及时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和矛盾,确保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
2.6 设计文件管理设计文件是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文件应具备完整、准确、规范的特点,包括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设计计算书等。
设计文件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编制、审查和归档,以便后续的设计使用和工程施工。
3. 方法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标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以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设计质量管理(范文)
设计质量管理(范文)设计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关键环节。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优秀的设计质量管理不仅能够确保产品满足用户需求,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一、设计质量管理的概念1.1 定义设计质量管理是指在产品设计阶段,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以确保设计输出符合预期的质量标准。
它涵盖了设计理念、设计流程、设计评审、设计验证等多个方面。
1.2 核心要素设计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1. 用户需求分析:准确理解并转化用户需求为设计要求。
2. 设计标准化:制定和执行设计标准和规范。
3. 过程控制:对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控。
4. 质量评审:定期对设计成果进行评审和验证。
5. 持续改进:通过反馈机制不断优化设计流程和质量。
二、设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2.1 提升产品质量设计阶段是产品质量形成的源头,良好的设计质量管理能够有效预防潜在的质量问题,确保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达到预期标准。
2.2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在设计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减少后期生产中的返工和修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2.3 提高市场竞争力高质量的设计能够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满足用户需求,增强品牌形象。
2.4 促进创新设计质量管理鼓励在设计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创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
三、设计质量管理的实施步骤3.1 用户需求分析3.1.1 需求调研通过市场调研、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收集用户需求信息。
3.1.2 需求转化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指标,确保设计方向与用户期望一致。
3.2 设计标准化3.2.1 制定设计标准根据行业规范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3.2.2 标准执行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标准,确保设计输出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3.3 过程控制3.3.1 设计流程优化优化设计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接口,确保设计过程的顺畅。
3.3.2 质量监控通过设计评审、阶段性检查等方式,对设计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
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一、引言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手段,确保设计成果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目标、原则、流程、方法和评估等方面。
二、目标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目标是确保设计成果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满足客户需求,并在设计过程中保持一致性、可追溯性和可持续性。
三、原则1. 客户导向原则: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确保设计成果符合客户期望。
2. 风险管理原则:识别和管理设计过程中的风险,减少不确定性,确保设计质量稳定可靠。
3. 持续改进原则:通过不断的反馈和改进,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四、流程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需求分析阶段:明确客户需求,制定设计目标和指标。
2. 方案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设计方案,并进行初步评估。
3. 详细设计阶段:根据方案设计,进行详细设计,并制定详细设计文档。
4. 设计评审阶段:对详细设计进行评审,确保设计符合规范和标准。
5. 设计验证阶段:进行设计验证和测试,确保设计成果满足预期要求。
6. 设计修改阶段:根据验证结果进行设计修改,消除设计缺陷。
7. 最终设计阶段:完成设计成果,并进行最终评估和验收。
五、方法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需求管理:建立有效的需求管理机制,确保需求明确、一致和可追溯。
2. 设计规范:制定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符合行业和技术要求。
3. 设计评审:定期进行设计评审,发现和纠正设计中的问题和缺陷。
4. 设计验证:采用各种验证方法,包括模拟、实验和仿真等,验证设计成果的性能和可靠性。
5. 设计修改:根据验证结果进行设计修改,及时消除设计缺陷。
6. 设计记录管理:建立设计记录管理系统,确保设计过程可追溯和可审计。
7. 设计培训:加强设计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六、评估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目标达成度评估:评估设计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和指标。
教案《质量管理学》
教案《质量管理学》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1.1 质量管理的定义1.2 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系统的概念1.3 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1.4 质量管理的演变与发展趋势第二章:质量管理的工具与技术2.1 质量策划2.2 质量控制2.3 质量保证2.4 质量改进2.5 质量管理工具与技术的作用和应用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3.1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与结构3.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3.3 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与评审3.4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3.5 案例分析:某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践第四章:质量策划与控制4.1 质量策划的概念与过程4.2 质量目标的设定与分解4.3 质量策划的工具与技术4.4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4.5 质量控制的工具与技术第五章:质量保证与改进5.1 质量保证的概念与作用5.2 质量保证的实施与评估5.3 质量改进的概念与过程5.4 质量改进计划的制定与实施5.5 案例分析:某公司质量改进的成功实践教案《质量管理学》第六章:统计质量控制6.1 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6.2 控制图的应用6.3 过程能力分析6.4 抽样计划的设计与实施6.5 案例分析:统计质量控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第七章:六西格玛质量管理7.1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7.2 六西格玛项目的选择与管理7.3 DMC方法论与实施步骤7.4 六西格玛工具与技术7.5 案例分析: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在某公司的实践第八章: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8.1 顾客满意度的概念与测量8.2 顾客忠诚的重要性与培养策略8.3 顾客关系管理的实施与优化8.4 顾客反馈与投诉处理8.5 案例分析:某公司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提升实践第九章:供应链质量管理9.1 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9.2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9.3 供应链中的质量控制与改进9.4 供应链协同管理9.5 案例分析:供应链质量管理在某电子产品制造商的应用第十章:持续改进与创新10.1 持续改进的概念与原则10.2 PDCA循环与持续改进10.3 创新的重要性与激发方法10.4 质量管理与创新的关系10.5 案例分析:持续改进与创新在某公司的实践教案《质量管理学》第十一章:质量成本管理11.1 质量成本的概念与分类11.2 质量成本分析与控制11.3 质量成本管理的方法与工具11.4 质量成本与质量管理的关系11.5 案例分析:质量成本管理在某汽车制造商的应用第十二章: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12.1 风险管理的概念与过程12.2 质量风险的识别与评估12.3 质量风险控制与缓解策略12.4 质量风险管理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12.5 案例分析: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在某制药公司的实践第十三章:质量管理中的法律法规13.1 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框架13.2 产品质量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13.3 认证认可制度与监管13.4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合规性要求13.5 案例分析:质量管理中的法律法规在某食品企业的应用第十四章:国际质量标准与认证14.1 国际质量标准概述14.2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14.3 其他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14.4 质量认证的过程与要求14.5 案例分析:某公司国际质量标准与认证的实践第十五章:质量管理的前沿议题15.1 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15.2 数字质量管理及其应用15.3 可持续质量管理与环境保护15.4 质量管理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15.5 案例分析:质量管理前沿议题在某高科技公司的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1. 质量管理概述: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掌握质量管理的定义和演变趋势。
《质量管理学》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
2.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 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 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二) 9001和9004标准的异同
1. ISO9001和ISO9004标准的共同点 2. ISO9001和ISO9004标准的区别和联系
虽然两项标准具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虽然两项标准具有不同的使用范围,但由于具有相似的 结构, 结构,有助于使用者将它们作为协调一致的一对标准加以 应用。当它们一起使用并得到全面实施时,组织将获得比 应用。 当它们一起使用并得到全面实施时, 仅使用一个标准更大的收益。 仅使用一个标准更大的收益。
2. 关于国际标准的采用 国际标准主要是指ISO/IEC所制定的标准。目前国 所制定的标准。 国际标准主要是指 所制定的标准 际标准中约有60%是ISO制定的,20%是IEC制定 制定的, 际标准中约有 是 制定的 是 制定 是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 的,20%是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 是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 在国际贸易与交往中, 在国际贸易与交往中,一切需要制定技术规范或标 准的地方,均应以国际技术规范或标准为依据。 准的地方,均应以国际技术规范或标准为依据。 等同采用:可用idt或 表示, 等同采用:可用 或IDT、也可用“—”表示,是 、也可用“ 表示 指国家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相同, 指国家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相同,但在编写上不完全 对应于国际标准。我国对ISO9000组标准是等同采 对应于国际标准。我国对 组标准是等同采 用。
3. 统计技术的作用 (1) 寻找最佳的方法以有助于解决现存问题; 寻找最佳的方法以有助于解决现存问题; (2) 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组织的工作效率; 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组织的工作效率; (3) 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决策; 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决策; (4) 证实产品或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证实产品或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5)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设计质量管理本章要点●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水平不等的正交试验设计●存在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质量功能展开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是企业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阶段可以采用很多的质量管理方法,如试验设计、田口方法、质量功能展开等。
本章主要介绍试验设计和质量功能展开。
科技人员在进行科研开发工作、产品与工艺设计工作时,常常遇到多因素试验分析的问题。
究竟哪些因素与自己设想的方案的目标值关系密切?哪些因素仅仅引起目标值的偶然波动?企业实际工作涉及的系统容量之大,研究对象涉及的因素如此之多,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如此复杂,仅仅依靠直觉经验与专业技术知识,往往是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并得到正确结论的。
从质量管理角度看,上面的问题实际上联系着技术革新、产品开发设计与科学试验等开发性质的领域。
当然人们希望能找到一种实证的方式来进行正确的判断。
实践证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就是达到这些要求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统计技术。
试验设计法,早在1920年就由英国著名统计学家费歇尔(R•A•Fisher)发展起来。
他先在农业试验上采用多因素配置方式,对不同因素的每一种位级组合进行试验,并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因素对指标的影响。
但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试验时,当因素与位级增加时,试验次数将急剧增加。
从而导致试验周期长,成本上升,甚至根本无法进行试验。
20世纪40年代,芬尼(D•J•Finney)提出多因素试验的部分实施方法,奠定了减少试验次数的正交试验设计法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电讯研究所的田口玄一(Taguchi)博士,又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正交试验设计技术,应用一套规格化的正交表来安排试验,采用一种程序化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试验结果。
由于这种方法的试验次数少、分析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靠性高、适用面广,因此在日本获得迅速的普及,成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
以后田口玄一博士又在正交试验设计的基础上,开发了被称为日本式设计质量管理技术的三次设计,充分利用产品或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效应,以取得高质量、低成本的综合效果,因而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
第一节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试验设计的方法很多,例如单因素优选法,多因素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多因素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水平不等的正交试验设计,存在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等,由于在生产实际中经常遇到的是多因素试验设计的问题,因此单因素优选法就不在这里介绍,本节将介绍多因素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
一、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正交试验设计法,就是利用规格化的正交表合理地安排试验,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分析试验结果,从而通过代表性很强的少数次试验摸清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情况,并根据影响的大小确定因素主次顺序,找出较好的生产条件或较优参数组合。
1.试验指标试验中用来衡量试验结果的特征量叫试验指标。
产品的质量、成本、产量等都可以作为试验指标。
能够用数量表示的指标为定量指标,如尺寸、合格率等;不能用数量表示的为定性指标,如颜色、光泽等。
在正交试验中,总是把定性指标定量化,以便于分析试验结果,一般采用的定量化方法是评分法。
2.因素对试验指标有影响的参数称为因素,又叫因子。
在试验中,可进行人为地调节和控制的因素是可控因素,如温度、时间等;由于试验技术限制暂时还不能人为地加以调控的因素是不可控因素,如机床的振动、刀具磨损等。
正交试验中所考察的因素都是可控因素,一般用英文字母A、B、C…表示因素。
3.水平因素在试验中所处的状态和条件的变化可能引起指标的变动,把因素变化的各种状态和条件称为因素的水平,又叫位级。
一个因素往往要考察几个水平,如采用不同的淬火温度、不同的反应时间等,一般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水平,如A1表示A因素1水平。
二、正交表1.正交表的格式正交表是一套已经制作好的规格化表格,是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工具。
正交表的表示形式如图3-1所示。
图3-1 正交表表示形式例如,正交表L9(34)的含义为做9次试验,最多可以安排4个因素,每个因素有3个水平。
常见的正交表有L4(23)、L9(34)、L8(27)、L18(25)、L27(313)、L8(41×24)等等。
其中L8(41×24)表示可以安排水平不等的正交试验设计的正交表,可安排1个4水平的因素和4个2水平的因素,试验次数为8次。
2.正交表的特点正交表的特点我们可以从正交表L9(34)中看出,如表3-1所示。
表3-1 L9(34)这张正交表有9个横行,(1)每个纵列的字码“1”、“2”、“3”各出现三次;(2)任意两个纵列当中,每一行都形成一个有序数对,如(1,1)、(1,2)等出现的次数相等,说明任意两列的字码“1”、“2”、“3”间的搭配是均匀的。
这些特点对于其它任何正交表来说也是具备的。
因此,概括起来正交表具有以下特点:(1)均匀分散性:是指正交表中不同因素之间的水平搭配均匀;(2)整齐可比性:是指各个因素的水平由于搭配均匀而可以直接对比。
三、用正交表安排试验本节用一个实例说明正交试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和基本原理。
例3-1 提高某化工产品转换率的正交试验设计。
1.试验方案的设计(1)明确目的、确定指标试验目的:提高转换率。
试验指标:转换率,越大越好。
(2)制定因素水平表根据生产实践和专业知识,影响该化工产品转换率的因素有A—反应温度;B—反应时间;C—用碱量。
每个因素都取三个水平,其因素水平表见表3-2所示。
表3-2 因素水平表因素水平的间隔要适当,在可能范围内尽可能拉大差距。
(3)选择正交表首先根据水平数的多少选择正交表的类型,因为本例三个因素都有三个水平,所以选择水平相等的正交表。
本例有三个因素,所以选择的正交表至少有三列。
综上所述,在常见的正交表中选择L9(34)来设计试验方案。
(4)用选好的正交表安排试验可以把三个因素分别放在三个纵列,每列放一个因素,第四列没有放置因素,可用来估计误差。
然后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将实际水平填入正交表L9(34)中,便得到试验设计方案表,见表3-3所示。
试验方案一经确定,试验的先后顺序可以改变,不必按表中的试验号进行,有条件时可以将各号试验同时进行,但各次试验的因素水平组合不能改变。
每一号试验都有化工产品的转换率y,填写在表3-3中的最后一栏。
表3-3 试验设计方案表2.(1)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就是比较正交表中9次试验当中的好的试验条件,本例考察的是化工产品的转换率,要求转换率越高越好。
第9号试验的转换率为64%,是9次试验当中最高的,这样就得到好条件A3B3C2。
但是该试验条件只是这9次试验当中最好的,三个因素各有三个水平总共可以安排27次试验,通过直观比较只能找到这9次试验当中最好的试验条件,会不会有更好的试验条件就需要通过更详细的分析。
(2)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所谓极差分析,就是通过极差的大小来判断因素的主次,并探索最佳试验方案的过程。
其具体步骤如下:①计算各因素不同水平的指标和本例中共安排了9次试验,每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各做了三次试验,分别计算各因素的不同水平指标和。
例如,对于A因素第一水平的指标和是第1号、第2号、第3号三次试验的指标和,因为这三个试验都采用A因素的一水平进行试验,但因素B的三个水平各参加了一次试验,因素C的三个水平也各参加了一次试验,所以有T1=31+54+38=123其它的依次类推。
同时计算各因素三个水平试验结果的极差,例如A因素三个水平的极差是A因素三个水平各三次试验当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R=183-123=60其它的依次类推,计算的结果见表3-4所示。
表3-4 试验结果极差分析表本例中,只有一个指标,而且不考虑存在交互作用的情况,所以选取好的试验条件只需要考察各因素不同水平试验结果的指标值的大小。
由上面的计算结果可知,对于A因素来说,T1、T2、T3之间的差异只反映因素A的三个水平之间的差异,因为这三组试验条件除了因素A的水平有差异外,因素B与因素C的条件是一致的,所以可以通过比较这三个平均值的大小看出因素A的水平的好坏。
A因素中三个水平的指标和中,第三水平的指标和最大,也就是第三水平的转换率最高,所以A因素应该选取第三水平。
同理,B因素应该选取第二水平,C因素应该选取第二水平。
综上所述,可以使转换率指标最高的试验条件是A3B2C2,即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20分钟,用碱量6%。
③判断各因素的影响大小极差R的大小可用来衡量试验中相应因素对指标作用的显著性。
极差R大的因素,意味着它的三个水平对于转换率所造成的差别大,是显著的重要因素。
极差R小的因素则往往是次要因素。
本例中,R A>R C>R B,所以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从主到次分别为A→C→B。
故影响转换率的重要因素是反应温度,当温度为90℃时转换率得到提高,若再要提高转换率,则应对反应温度再作详加考察。
而反应时间与用碱量的极差相近,均较小,可不对这两个因素的作用再作进一步的考察,而分别取水平2,即反应时间120分钟,用碱量6%。
④画趋势图预测下批试验的适宜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指标转换率,以每个因素的实际水平为横坐标,其试验结果总和为纵坐标,画出各因素的趋势图,见图3-2。
图3-2 趋势图从趋势图上可以大致看出试验结果随水平变化的关系,为进一步试验提供了新的信息。
⑤确定适宜生产条件从直接比较看,提高转换率的好条件是A3B3C2,这个条件的转换率为64%。
通过计算知道,提高转换率的好条件是A3B2C2。
这个条件是否一定就比A3B3C2好呢?当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时,一般来说直接比较不如通过计算。
但存在交互作用时,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所以不能肯定哪个更好。
为了慎重起见,在确定适宜的因素水平组合时,应当通过工艺验证。
对两个好的试验条件进行对比验证性试验。
工艺验证表明:A3B2C2的转换率为74%,A3B3C2的转换率为64%。
从而可以确认适宜的因素水平组合为A3B2C2。
把适宜的因素水平组合转化为适宜的生产条件时,对显著的重要因素一定要按照有利于试验指标要求来选取因素水平;对不显著的次要因素则应该综合考察工艺性、成本等因素后选取适当的因素水平,再将这些水平组合在一起,就得到适宜的生产条件。
(3)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极差分析法虽然直观明显,计算简单。
但是,由于整个试验只考虑因素水平对指标的影响,完全忽视了试验误差。
因而,不能把试验中由于试验条件的改变引起的数据波动同试验误差引起的数据波动区分开来。
不能区分因素各水平对应的试验结果的差异,是由因素的水平不同引起,还是由试验误差造成。
同时,对影响试验结果的各因素的显著性,也不能给出精确的定量估计。
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其具体步骤如下:①对试验结果的偏差平方和进行分解进行方差分析需要从试验结果出发,由于试验条件的不同与试验中存在误差,导致各试验结果不同,我们可以用总偏差平方和S T 去描述试验结果的总波动:()()()∑=-=-++-=9122921i i T y y y y y y S造成试验结果波动的原因可能是因素所取水平的不同,也可能是试验误差,当然也可能两者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