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PPT
合集下载
高中新课标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复习幻灯片
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陷入空前严重。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
思想: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表现?)
清政府 维新派 革命派 农民阶级 进行军事改革(建新军) 戊戌变法 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义和团运动
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求强,造炮成 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掷金黄。”与上 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2010福建漳州)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 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 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 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 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 于( ) • 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 • 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 • 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
结合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 带来的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不
政治上 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
战后中 国社会 经济上 的变化
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 供应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使 中国的早期工业化得以开展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打开中国市场,夺取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导火线)虎门硝烟:1839年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对不对,为什么?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
落 政治 后 挨
国
英
国
封建制度腐朽 自然经济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闭关锁国 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
思想: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表现?)
清政府 维新派 革命派 农民阶级 进行军事改革(建新军) 戊戌变法 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义和团运动
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求强,造炮成 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掷金黄。”与上 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2010福建漳州)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 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 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 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 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 于( ) • 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 • 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 • 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
结合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 带来的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不
政治上 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
战后中 国社会 经济上 的变化
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 供应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使 中国的早期工业化得以开展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打开中国市场,夺取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导火线)虎门硝烟:1839年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对不对,为什么?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
落 政治 后 挨
国
英
国
封建制度腐朽 自然经济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闭关锁国 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等奖优秀课件
西装流行的原因?
中山装
你知道中山装里包含有哪 些信息么?
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 义、廉、耻)。 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 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 法、司法、考试、监察)。 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 一之大义。
中 西 合 璧
宋 氏 家 族 合 影 ( 一 九 一 七 年 )
“韩流”现象
小组热议:
怎么看待韩 流现象?
‘国服’”引热议
服历 饰史 还还 在在 变发 迁展 , ………
小结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原因
外因: 西方冲击
表现
衣 食 住
趋势
影响 丰富生活 改变思想
封闭到开放
内因:
政治变革
传统到现代 近代化
经济发展
思想解放
习俗
鸦片战争后至 新中国成立
土洋并存 中西合璧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1949年之后,旗袍 在大陆渐被冷落。 从五十年代到改革 开放前,旗袍被说 成“四旧”、“封 、资、修”。国家 主席刘少奇夫人王 光美出国访问穿了 一身旗袍,在“文 革”中竟成了一大 罪状。
革命的象征;中苏关系友好;艰苦朴素的思想观念
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 生如此大的变化? 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变化的原因
鸦片战争(改革开放)后,西方的 西方冲击: 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 外因 涌入; 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变革是社会
内因
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原因;社会生活和习俗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 政治变革: 的变化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变革的表 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 现,又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近代工商业发展、吸收三次科技革命
历史必修2第4单元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公开课优质课件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高中历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 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 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 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 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 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 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外开放格局。其中闽东南地区(厦、漳、泉三角区)在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上属于( D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D.沿海经济开放区
高中历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 [ 2019•山东日照高一检测 ] 1985年1月,国家决定把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
Hale Waihona Puke 开放区,1988年4月又决定扩大该开放区的范围。国家作出该决定的主要目的
是( D )
A.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B.配合浦东开发的进程,发挥其龙头、辐射作用
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树立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D.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并带动内地开发
4. [ 2019•湖北宜昌高一检测]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
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做出的决定是( B )
①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_高___科__技___产业和_现___代__工___业__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___革_ 开__放___的重点和标志。
高中历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 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 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 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 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 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 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外开放格局。其中闽东南地区(厦、漳、泉三角区)在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上属于( D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D.沿海经济开放区
高中历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 [ 2019•山东日照高一检测 ] 1985年1月,国家决定把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
Hale Waihona Puke 开放区,1988年4月又决定扩大该开放区的范围。国家作出该决定的主要目的
是( D )
A.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B.配合浦东开发的进程,发挥其龙头、辐射作用
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树立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D.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并带动内地开发
4. [ 2019•湖北宜昌高一检测]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
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做出的决定是( B )
①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_高___科__技___产业和_现___代__工___业__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___革_ 开__放___的重点和标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优秀教学课件(27张)(共27张PPT)
4
其中一种变化趋
势并说明形成的
历史原因
选 择 题
201 4其 他
经济特 区、世 贸组织
4
解读历史材料中的
主要是基于
信息,调用所学知 识,,正确解析历
材料 它主要包括
引用、直接原因是 图表
史现象。
学案反馈
小
Hale Waihona Puke 表扬小表扬
小
表扬
组
组
组
一 组
曲彦妤、李华讯 于青青、张世东
四 组
于忠义、戴雨 朱雪婷、傅蓉媛
七 组
前提 原则 做法 目的
实质
知识梳理、合作探究 、展示点评
梳理组
展示组
点评组 全体
1组 3组 5组
梳理:3分钟 ① 指出重点 ② 标清序号 ③ 划出关键
7组 8组 9组
展示:3分钟 ① 运用知识 ② 简练术语 ③ 总结方法
2组
4组 6组
点评:2-3
① 字迹结构 ② 评判对错 ③ 总结方法 ④ 打分 ⑤ 征求意见
补充质疑 订正学案 总结方法 自我反思
请进来
走出去
经济腾飞 国力强盛
深圳
汕头
海南
珠海
厦门
大连 广州
上海 天津
拓展延伸
1、上海浦东的开发为什么成为重点?它 为什么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浦东开放定邓位小:平曾如此解释“出 (1)以牌浦东顺开序放”为:龙“头为, 什进么一我步开考 发(长2)江带沿虑动岸长深城江圳市三开;角放洲?和因整个它长对江着流香域 经济的新港飞;跃开;放珠海,是因为它 (3)把对上海着建澳成门国;际开经放济、厦金门融,、因贸 易中面心向之世为一界它、。对面着向未台来湾、;面开向放现海代化南、 是浦东的汕使头命,。因为它们对着东南 意义: 亚。 ((12))成开为创高了浦科多东技个就产全不业国一和第样现一代,了工成,业为浦基上东地海 新的经济面增对长的点是。 太平洋,是欧美, (3)成是为中全国世9界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PPT课件
C
.
16
.
17
三、居室建筑的变化
四合院 传统建筑(北方)
上海滩老洋房 中西合璧
.
别墅 新式住宅
18
.
19
.
20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
21
•
• 第二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 基本要求:了解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了解电报、电话等 通讯工具的发展,认识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对人 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
12
四、原因: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
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的侵略,
外因
西学东渐:
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 活方式的涌入;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 政治变革: 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
事件的推动;
经济发展: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
内因
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 1.发展历程
• (1)传统工具:轿子、马车
• (2)近代交通发展:
• A.人力交通工具:洋车、三轮车、自行车
• B.机械交通工具:电车、汽车、火车、
•
轮船、飞机
(3)新中国现代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多层次性
2.特点:(1)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
(2)各地发展不平衡
(3)各层次交通. 工具并行应用
体会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 会的发展为前提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感受改 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22
• 第二节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 一、交通工具更新 • (表现、特点、原因、影响)) •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 (邮政通信、电报、电话的发展)
.
16
.
17
三、居室建筑的变化
四合院 传统建筑(北方)
上海滩老洋房 中西合璧
.
别墅 新式住宅
18
.
19
.
20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
21
•
• 第二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 基本要求:了解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了解电报、电话等 通讯工具的发展,认识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对人 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
12
四、原因: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
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的侵略,
外因
西学东渐:
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 活方式的涌入;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 政治变革: 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
事件的推动;
经济发展: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
内因
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 1.发展历程
• (1)传统工具:轿子、马车
• (2)近代交通发展:
• A.人力交通工具:洋车、三轮车、自行车
• B.机械交通工具:电车、汽车、火车、
•
轮船、飞机
(3)新中国现代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多层次性
2.特点:(1)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
(2)各地发展不平衡
(3)各层次交通. 工具并行应用
体会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 会的发展为前提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感受改 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22
• 第二节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 一、交通工具更新 • (表现、特点、原因、影响)) •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 (邮政通信、电报、电话的发展)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共87张PPT)
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 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 著名人物如蒋介石、毛泽 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 穿着中山装。由于中(Mao Suit),但中国却 从未有如此称呼。
在封建社会、服饰紧密联系着 每个人的身份与社会等级。服 饰的式样、颜色、质地必须符 合穿用者身份的高低贵贱
等级森严、礼治规范
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 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9世纪,帝国主义的炮舰强 行打开了清朝国门。为了“变 法图强”大批中国青年留学欧 美,从此,近代西方思想与科 学技术大量传入中国,作为一 种社会思潮的直接表现,在中 国的社会上层和占风气之先的 学界首先出现了服饰改革运动。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人们穿西服的状况(态度)发
生了什么变化?
从不接受西装到接受西装;
2、为何西服会在民国初期流行?
思想解放;民国的剪发易服政策;西服本身的魅力 3、西服传入对我国服饰变化有何影响?
促使中国服饰的改革,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2、现代服饰变化(新中国) (1)概况:
材料一: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 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 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 材料二: 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 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 发不可收之势。
思考: —— 新华文摘 《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
现在的婚纱照更上一层 楼,在追求个性与独特的 今天,新人不再满意于商 场出售的成品婚纱,开始 迈向订制的个性年代。化 妆技术的进步也让新人更 加愿意面对镜头露出自信 的笑容,留下美好的回忆。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 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 著名人物如蒋介石、毛泽 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 穿着中山装。由于中(Mao Suit),但中国却 从未有如此称呼。
在封建社会、服饰紧密联系着 每个人的身份与社会等级。服 饰的式样、颜色、质地必须符 合穿用者身份的高低贵贱
等级森严、礼治规范
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 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9世纪,帝国主义的炮舰强 行打开了清朝国门。为了“变 法图强”大批中国青年留学欧 美,从此,近代西方思想与科 学技术大量传入中国,作为一 种社会思潮的直接表现,在中 国的社会上层和占风气之先的 学界首先出现了服饰改革运动。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人们穿西服的状况(态度)发
生了什么变化?
从不接受西装到接受西装;
2、为何西服会在民国初期流行?
思想解放;民国的剪发易服政策;西服本身的魅力 3、西服传入对我国服饰变化有何影响?
促使中国服饰的改革,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2、现代服饰变化(新中国) (1)概况:
材料一: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 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 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 材料二: 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 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 发不可收之势。
思考: —— 新华文摘 《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
现在的婚纱照更上一层 楼,在追求个性与独特的 今天,新人不再满意于商 场出售的成品婚纱,开始 迈向订制的个性年代。化 妆技术的进步也让新人更 加愿意面对镜头露出自信 的笑容,留下美好的回忆。
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同步课件:必修2第4单元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共计72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的高潮)
分布:
沿海多、 内地少
纺织业 面粉业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1、行业:轻工多、重工少
材料2:
30.1% 60.9%
2、中外: 比重小
3、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
在抗日战争以前,近代工业大约占10%左右, 农业和手工业大约占90%左右。...
思考:根据材料,19世纪末荣氏兄弟投资于实业的目的是什 么? ①目的:实业致富,使国家强大。 整合课内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其他有利条件? 有利条件:①帝国主义进一步入侵,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清政府为解决内忧外患谕令设厂。 从荣氏投资实业的目的,你看到荣氏兄弟具有怎样的精神?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萌芽没有长成大树,而是被扼杀
X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江南制造总局
大办 教育: 首批 三十 名留 美幼 童
詹天佑——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 吴仰曾——中国第一位矿冶工程师; 蔡绍基——北洋大学校长; 张广仁——第一位在美开业的华裔律师; 梁敦彦——晚清外交家、民初交通总长; 唐绍仪——民初国务总理
猜一猜,议 一议:这些 娃娃的未来 如何?
1、“春天”短暂,昙花一现 2.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方面 带有半殖地半 封建的特征。
3.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4.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分别于13和14岁到上海 当学徒白手起家。 1896年与人合资4500 元创办广生钱庄,1903 年与人合资3万元创办了 一个面粉厂,有了一些 积蓄。 兄弟两人决定寻找时机, 专注于发展实业。……
⑥
一战
1919年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_第四单元
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1906年天津创办)
--精品--
图说历史
公共汽车1924年出 现上海,1935年出 现于北京。
1902年3月,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
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
怪物,这就是汽车。
--精品--
图说历史
意义:标事业志的中开国始航。空 思考题:民及航发事展业概开况始如的何标?志
1909年9月,冯如终于完成了
①趋势:渠道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方便。 ② 新的方式出现,但旧的联系方式并没有废止,都在发挥着 各自的不同作用;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活在不断地丰富; 沟通联系的方式越来越便捷--精,品世-- 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自由讨论
结合前面所学,归纳中国近代以来交 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主要由哪些因素 促成的?
1.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传入; 2.洋务运动的影响;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社会经济的发展。
--精品--
自由讨论
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①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了信息的交流; 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④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⑤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 ⑦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标志着中国铁路事业的诞生
--精品--
合作探究
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为何能进入一 个快速发展时期?
缓慢的原因: ①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 ②政局动荡; ③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性质所决定。
发展的原因:收回利权运动的蓬勃发展。
--精品--
图说历史
自由讨论
下列有三段关于“古往今来人们与远方亲朋沟通联系的变迁” 的材料:
--精品--
图说历史
公共汽车1924年出 现上海,1935年出 现于北京。
1902年3月,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
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
怪物,这就是汽车。
--精品--
图说历史
意义:标事业志的中开国始航。空 思考题:民及航发事展业概开况始如的何标?志
1909年9月,冯如终于完成了
①趋势:渠道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方便。 ② 新的方式出现,但旧的联系方式并没有废止,都在发挥着 各自的不同作用;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活在不断地丰富; 沟通联系的方式越来越便捷--精,品世-- 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自由讨论
结合前面所学,归纳中国近代以来交 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主要由哪些因素 促成的?
1.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传入; 2.洋务运动的影响;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社会经济的发展。
--精品--
自由讨论
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①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了信息的交流; 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④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⑤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 ⑦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标志着中国铁路事业的诞生
--精品--
合作探究
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为何能进入一 个快速发展时期?
缓慢的原因: ①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 ②政局动荡; ③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性质所决定。
发展的原因:收回利权运动的蓬勃发展。
--精品--
图说历史
自由讨论
下列有三段关于“古往今来人们与远方亲朋沟通联系的变迁” 的材料: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4单元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59张PPT))
(3)特点:村落建有 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 (4)影响:为人们的定居 、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 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知识点二 集镇的出现 1.兴起
(1)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 ①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 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
批注:
7.阅读教材 P57“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雅典城市布局有哪 些功能?
提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 批注:
8.阅读教材 P57“历史纵横”:古罗马的城市有什么特点?对 后世有何影响?
提示:特点:有完善的城市供水排水系统。影响:成为后来西 方国家城市建设的标准。
批注:
9.阅读教材 P58“史料阅读”:我国远古时期存在什么严峻问 题?人们如何解决居住问题?
批注:
5. 拉文纳姆小镇
拉文纳姆小镇是英国最小的小镇,别看它娇小,但它是英国保 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小镇。这一小镇在当时兴起的主要原P56“学思之窗”:上述材料对城市的布局有何规 定?
提示:规定:周朝建造城市的基本制度,对城市面积、道路数 量及宽狭、宫室种类、市场分布都有规定。
批注:
3.阅读教材 P60“问题探究”:观察图片,查阅相关资料,探 究古代村落的选址特点。
提示:依山傍水,有充足的水源;适宜农耕和放牧;交通便利。 批注:
4.阅读教材 P55“历史纵横”:分析明清时期的集镇有什么特 点。其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特点:以经济功能为主,市场规模扩大,专业分工明显。 兴起的原因:地处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人口增加迅速。
城市的道路 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 建设的标准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高一历史课件 人教新课标必修二 第四单元 单元总结
3. ( 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 19) 1980 年 12月, 我国颁 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这表明( ) 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 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2. 第二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内容: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 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 从 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的经济。 (2)原因: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 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特别是吸取了“文革”的 教训, 并借鉴了外国经验, 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 (3)结果: 增强了企业活力, 解放了生产力, 工业开始 腾飞, 成就举世瞩目。
2. ( 2012年安徽文综, 18)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 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 表反映出( )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 增长率 农村( 家庭收入) 17. 6% 收入 城镇( 职工货币工资) 8. 0% 农村 8. 9% 消费水平 城镇 4.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 第一次: 新中国成立初到 1956 年。 (1)内容: 从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 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 划经济体制转变。 (2)原因: 照搬苏联模式、 主观上急于追求实现现代 化。 (3)结果: 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对恢复国民 经济,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 严 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③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新中国成立初的农民 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 而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 原则。④发展结果不同。新中国成立初的农民 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 生产难以满足社会 需要, 人民生活困苦, 大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 极性, 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 有利于我国 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
2020版高中历史人民必修二课件:第4单元
(2)丧葬礼俗。①近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统丧礼和 带有强烈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并存,传统丧礼趋于简化。 ②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改为 火葬。
(3)其他习俗。 ①民国成立后,开展了_剪__辫__易__服__、迫令放足等活动。 ②_公__历__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 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③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女子在获得_受__教__育__权__利__的同 时,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2.《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 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表明 ( ) 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 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 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 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
【解析】选B。由题干关键信息“年来瘦”“渐仿洋装 显细腰”,这体现了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
3.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
3.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 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推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 进步,同时也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主题一 影响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因素 【问题探究】 1.阅读课本第一目第一至三自然段及其下“民国初年 的流行服饰: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思考:为什么西式服装能够被中国人接受并得以流行? 提示:西式服装穿着适体潇洒,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影响; 民国建立后,开展剪辫易服活动,旧式服装不适应时代的 发展,成熟的中式服装又未出现。
3.社会经济的发展。如自然经济的解体、近代民 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等。
4.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 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 进社会生活的演变;如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 派主张“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 制度。辛亥革命前后,这一主张得到进一步实施。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村落的产生与集镇的出现 【任务驱动·基础认知】 1. 在原始社会,人们聚居在一起,形成了村落。村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生根壮大, 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古代的村落是如何产生的?有何影响? (1)居住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2)村落的产生及影响。
2.集镇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集镇产生于商品交换开始发展的 原始社会末期。古代集镇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形成的?古代中国集镇的发展 情况是怎样的? (1)兴起。 ①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发展。 ①目的: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
③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 ④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_专__业__分__工__。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嘉 善干家窑镇“民多业陶”,江苏吴江盛_泽__镇____丝织业兴盛。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其(西周城市)经济地位也十分重要,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手工业、 商业由官府控制,主要是为贵族统治者服务的。”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思维交互1】依据材料,说明西周时期城市的发展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早期的城市主要是政治性的城市,军事职能突出,经济地位重要,工商业主要 为贵族服务。 【情境二】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 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 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 【思维交互2】材料中西周城市建造体现了什么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提示:营建城市形成制度,等级定制分明。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村落的产生与集镇的出现 【任务驱动·基础认知】 1. 在原始社会,人们聚居在一起,形成了村落。村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生根壮大, 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古代的村落是如何产生的?有何影响? (1)居住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2)村落的产生及影响。
2.集镇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集镇产生于商品交换开始发展的 原始社会末期。古代集镇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形成的?古代中国集镇的发展 情况是怎样的? (1)兴起。 ①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发展。 ①目的: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
③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 ④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_专__业__分__工__。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嘉 善干家窑镇“民多业陶”,江苏吴江盛_泽__镇____丝织业兴盛。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其(西周城市)经济地位也十分重要,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手工业、 商业由官府控制,主要是为贵族统治者服务的。”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思维交互1】依据材料,说明西周时期城市的发展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早期的城市主要是政治性的城市,军事职能突出,经济地位重要,工商业主要 为贵族服务。 【情境二】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 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 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 【思维交互2】材料中西周城市建造体现了什么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提示:营建城市形成制度,等级定制分明。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共62张ppt)
• 毛泽东有一段给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 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这反映了什么?
一五计划
• 背景
•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 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 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按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联系的程度和社会主义因 素的多少,分为低级形式和高级形式。1953年以前, 我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放在工业中的委托加 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 销等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上。国家资本主义的 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1954年,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发展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从 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原来单个企 业公私合营的公私共有,转鬼国家支配。资本家虽 然还对生产资料有所有权,但已不能买卖,只是在 定息的形式上被保留着。这时的企业基本上属于社 会主义性质。到1966年9月,随着定息的停止,全 行业公私合营企业的性质就转变为完全社会主义性 质的企业了。
为何出现大跃进?
• 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 不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加之毛泽东等人在胜 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 主观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之后, 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5 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要使中国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 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在十年内超过英国、十五年内赶 上美国(所谓“超英赶美”)。毛泽东号召大家要破除迷信, 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会后,全国各条战 线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342人民版PPT课件
古代的交通工具-—— 木船、马车、轿子
我国古代交通地域特点:
南方舟楫, 北方马车; 百姓步行!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 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 交通工具的发展 基本史实可从“三运”来概括:
水 1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1872上海);2南京国民政府逐渐垄断全国 运 轮船业:3新中国成立获较快发展;4 20世纪90年代呈现萎缩
互联网风靡全球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互联 网的 功能 特点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影响:课本第75
互联网的优势使它较之其他媒介更具发展潜力,但它 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
思维拓展
1.“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 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 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请回答:歌词中的“天路”指的是什么? 点拨:青藏铁路。 2.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 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 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蒸汽机车
火车机车演变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
最早传入中国的汽车
汽车在上海租界道路上行驶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 厂生产出第一批 “解放牌”
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 工业的诞生。
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 首次超过200万辆。中国终于 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京九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江阴长江大桥
我国古代交通地域特点:
南方舟楫, 北方马车; 百姓步行!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 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 交通工具的发展 基本史实可从“三运”来概括:
水 1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1872上海);2南京国民政府逐渐垄断全国 运 轮船业:3新中国成立获较快发展;4 20世纪90年代呈现萎缩
互联网风靡全球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互联 网的 功能 特点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影响:课本第75
互联网的优势使它较之其他媒介更具发展潜力,但它 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
思维拓展
1.“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 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 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请回答:歌词中的“天路”指的是什么? 点拨:青藏铁路。 2.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 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 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蒸汽机车
火车机车演变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
最早传入中国的汽车
汽车在上海租界道路上行驶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 厂生产出第一批 “解放牌”
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 工业的诞生。
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 首次超过200万辆。中国终于 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京九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江阴长江大桥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50人民版PPT课件
互联网+
• 马化腾 : “互联网+”是一个趋势,加的是传统的各行各 业。过去十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很清楚地显示 了这一点: 加媒体产生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影响很大; 加娱乐产生网络游戏; 加零售产生电子商务,已经很大; 互联网金融非常热,互联网将让金融变得更有 效率,更好地为经济服务,符合“普惠金融” 的精神。
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 的改变,从不同角度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互联网更是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 式,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我 们应该合理利用,服务发展。
电视
网络
手机
报纸
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时期 1915年《新青年》
中国近代报纸的发展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 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 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 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 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 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 报高潮。
被大众所接受; ……
与政论性、新闻性比较强的报纸相比,通俗性报纸具 有更大的吸引力: (1)语言通俗易懂,取材世俗,贴近生活; (2)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3)种类繁多,读者选择空间较大;
…… 作为青年人,我们应不应该关注一下政论性、新闻性 比较强的报纸呢?为什么?
传递时政要闻,了解国家大事,要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利: (1)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扩大自己视野; (2)便于人际交流,缩小时空距离; (3)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
弊: (1)依赖、沉溺于网络,损害身体健康,人 际交往冷淡; (2)青少年容易受不良信息误导,导致犯罪; (3)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四单元(共32张PPT)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
(1)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工 业化是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 是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2)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有机统 一; (3)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 并举。
(二)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中共八大(1)时间:1956年 (2)内容:①基本形势:社会主义 制度基本 建立。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 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 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文 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 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或者先进的社 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先进的工业国 (3)作用: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 功探索;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 蓬勃开展起来。
3、实施:一五计划 (1)时间:1953—1957年 (2)内容:集中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交通、 轻、农、商业;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重、轻、 农的关系;变革生产关系和 发展生产力 同时 并举; (4)成果及意义: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 额完成 ①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②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③社会主义Fra bibliotek业化全面展开。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0---1952.12) 过渡时期 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1953.1--1956.1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1966.5)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
中 国 现 代 史
4、三大改造 (1)目的: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 ,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 ①农业改造:初级社(特征: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到 高级社; ②手工业过程跟农业大体相似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途径:国家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 策略,运用加工订货、统购报销和经销代销等形式,将其 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轨道;过程: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公 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创举:和平赎买) (3)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4)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 赎买 政策 (5)结果: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6)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 化发展开辟了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
第一部分 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的曲折发展
2
一、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实现
3
【知识梳理】
1、工业化开展条件和特点及原因;
(1)条件: A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1949-1952年; B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1953年,两大任务。 (2)特色:优先发展重工业 (3)原因: A借鉴苏联的经验; B西方国家的封锁。
4
【知识梳理】
2:合作化运动,合作社; B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资本主义,赎买;
(2)实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3)意义: A计划经济基本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5
二、中共八大和全面建设的开展
6
【知识梳理】
1、中共八大召开背景、任务和意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和意义。
(1)背景 A文化革命的结束; B真理标准的讨论。 (2)内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C停止阶级斗争为钢;D明确实事求是思想。 (3)意义: A明确了经济建设的中心;B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12
【知识梳理】
2、改革的必要性、内容及其实质。
(1)必要: A第三次科技革命 B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C计划体制的束缚 D要求改变生活状况 (2)内容: A农村:包产到户,乡镇企业,税费改革。 B城市:增强活力;国企改革,现代公司。 C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背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 (2)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意义: A经济建设全面开展: B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7
【知识梳理】
2、建设中左的错误、原因和教训;
(1)错误: A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B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2)原因: A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B严峻国际形势的影响。 (3)教训: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C正确对待人民矛盾; D主动融入世界大潮。
(1)确立: A1984年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1992年十四大明确市场经济目标; C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 D1997年十五大非公有制经济重要地位; E21世纪初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意义: A解放中国的生产力;B实现了与世界接轨; C促进了经济大发展;D加快了现代化步伐。
8
【知识梳理】
3、三年经济困难原因和八字方针实质;
(1)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年 A左的错误影响: B严重自然灾害。
(3)八字方针提出: A方针: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 C实质:纠正左的错误。
9
第二部分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0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
11
【知识梳理】
16
【知识梳理】
2、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战略;
(1)进程: A工业化推动; B城市群涌现; D农民工进城。
(2)战略: A积极的; B协调发展; C多样化道路。
17
13
【知识梳理】
3、开放的目的、步骤和格局的特点。
(1)目的: A引进技术资金管理;B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步骤: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特点: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14
二、市场经济体制与生活巨变
15
【知识梳理】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意义。
1
第一部分 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的曲折发展
2
一、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实现
3
【知识梳理】
1、工业化开展条件和特点及原因;
(1)条件: A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1949-1952年; B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1953年,两大任务。 (2)特色:优先发展重工业 (3)原因: A借鉴苏联的经验; B西方国家的封锁。
4
【知识梳理】
2:合作化运动,合作社; B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资本主义,赎买;
(2)实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3)意义: A计划经济基本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5
二、中共八大和全面建设的开展
6
【知识梳理】
1、中共八大召开背景、任务和意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和意义。
(1)背景 A文化革命的结束; B真理标准的讨论。 (2)内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C停止阶级斗争为钢;D明确实事求是思想。 (3)意义: A明确了经济建设的中心;B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12
【知识梳理】
2、改革的必要性、内容及其实质。
(1)必要: A第三次科技革命 B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C计划体制的束缚 D要求改变生活状况 (2)内容: A农村:包产到户,乡镇企业,税费改革。 B城市:增强活力;国企改革,现代公司。 C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背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 (2)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意义: A经济建设全面开展: B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7
【知识梳理】
2、建设中左的错误、原因和教训;
(1)错误: A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B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2)原因: A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B严峻国际形势的影响。 (3)教训: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C正确对待人民矛盾; D主动融入世界大潮。
(1)确立: A1984年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1992年十四大明确市场经济目标; C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 D1997年十五大非公有制经济重要地位; E21世纪初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意义: A解放中国的生产力;B实现了与世界接轨; C促进了经济大发展;D加快了现代化步伐。
8
【知识梳理】
3、三年经济困难原因和八字方针实质;
(1)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年 A左的错误影响: B严重自然灾害。
(3)八字方针提出: A方针: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 C实质:纠正左的错误。
9
第二部分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0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
11
【知识梳理】
16
【知识梳理】
2、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战略;
(1)进程: A工业化推动; B城市群涌现; D农民工进城。
(2)战略: A积极的; B协调发展; C多样化道路。
17
13
【知识梳理】
3、开放的目的、步骤和格局的特点。
(1)目的: A引进技术资金管理;B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步骤: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特点: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14
二、市场经济体制与生活巨变
15
【知识梳理】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