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
【语文】第19课《报任安书》课件(粤教版必修5)
《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报任安书》
中,把《周易》、《诗经》、《离骚》等等,归结为 “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出了“发 愤著书”之说。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 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 《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 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愁闷,这就是我们 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
《报任安书》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全信以申辩自
己为何不能“推贤进士”为主线,倾诉自己无端受宫 刑的冤屈,吐露自己遭受奇耻大辱后的创痛,并述说 自己何以忍辱苟活的深层动因。全文共6个自然段, 可分成五个部分来赏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诉说自己困厄受辱的处境,陈 说无力“推贤进士”的苦衷,倾吐了愤懑的心情,并 表达了对即将离世的朋友的怜念。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对自己写作《史记》
的思想动力,对《史记》的构成作了介绍。第一层列 举了文王、孔子、屈原等名人在厄境中著书立说,被 后世传颂。这些事例,用孟子的话说是“殷忧启圣”, 用现代的话说是“逆境成才”,是符合坏事可以变成 好事的辩证观点的。这八个排比句从此成为激人奋发 的名句。文中所叙述的八件事,虽不能说都是“圣贤 发愤”之作,但作者不过旨在说明“发愤著书”是普 遍现象。第二层紧承第一层,说明自己在效法圣贤, 发愤著书,并介绍了有关情况:方法、篇数、篇目、 特点等,更主要的是说明自己著书的原委和宗旨,以 及忍辱成绩此书后的最大意愿,而这些又都“难为俗 人言也”。
第五部分(第6自然段)司马迁再次倾诉自己遭 受酷刑后产生的深不可灭的耻辱感,答复任安的问题。 具体写了痛苦的原因、表现,说自己已形同宦竖,又 不能引退隐居,只能在世上隐忍苟活,实在无法推贤 进士,也不想用言辞自饰,是非功过,只有死后乃定, 又一次陈说其苦衷。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9课《报任安书》ppt课件
记载英雄 的史书
《廉颇蔺相如列传》
《屈原列传》 《信陵君窃符救赵》
首席的英雄——司马迁
司马迁
文学常识
西汉 时代。他花16年 司马迁,字 子长,生活在_____ 纪传 体通史《史记》。 时间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 记述了从轩辕黄帝到西汉武帝 _______ 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 《史记》按体例可分为五部分:历代掌握政权的帝王 本纪 ”,记叙诸侯王国的兴亡始末及某 在事记——“_____ 些王侯的家世体系的文章——“ 世家 ”记各个不同 列传 ”,记述天文、历 类型、阶层人物的传记——“______ 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的—— 书 ”,各历史时期帝王、诸侯、将相的简单年 “______ 表 ”。其130篇,52万字。 表——“_____ 《史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 迅称誉为“史家之绝唱, _________”。 无韵之《离骚》
指从事的职业和所处的地位。古今异 义
概述第3段第一层:
先说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为世俗 所轻,再说自己假如不选择受腐刑,而 是“伏法受诛”,在周围人眼里,自己 是罪有应得,并不能显示出自己有什么 气节。
②效古之贤人忍辱负重,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 自见”。(第5、6段) ③再次表现自己无可比拟的忧愤处境,点明自己有 负嘱托的原因。(第7段)
太史公牛马 走司马迁再 拜言。少卿 足下:曩 (nǎng)者辱 赐书,教以 慎[于接物], 推贤进士为 务。
太史公:司马迁所任官职。司马迁28岁接 任父亲的职位,担任太史令。古代书信常 在开头先列具写信人的官职姓名。 牛马走:供驱使的人,如牛马一般。这里 是作者的谦称。 再拜:拜两次,表示恭敬。 言:陈述。 足下:古代对人的敬称。 曩者:从前。 辱:委屈 以……为务:把……作应当做的事情。 务:事、任务。当时司马迁任中书令(由 宦官担任,掌管推选人才和文书等),能 较多地接近皇帝,任安希望司马迁利用自 己的条件向皇帝举荐人才。 推:推荐。 进:引荐。 贤、士:有才德的人。
粤教必修五课件:《报任安书》 (共64张PPT)
写作背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
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 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 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 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 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 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 写了这封回信。
汉第武9章帝询扩问声太系统史调令音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 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 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 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 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 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 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 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 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 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 ,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李陵之祸的故事
李陵是名将李广的孙子,骑射技术有乃祖李广之风,谦虚下士 。公元前99年五月汉武帝下达了出击匈奴的动员令。秋九月,李 陵率五千骑兵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于天山。汉武帝派老将路博 德率领骑兵一万为他的后援。李陵终因寡不敌众,粮尽矢绝,在 离边塞仅有一百多里的地方,李陵全军覆没,投降了匈奴。老将 路博德为李陵后援,汉武帝让他别出西河,使得李陵孤军奋战而 无救,这是汉武帝调度失计演出的悲剧。
信题多为“报……书”“答……
书”“与……书”“上……
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
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
粤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精品课件)
19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版权所有:广东教育出版社数字出版部编制
ppt课件,可编辑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以上苏轼语)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 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 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 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曾写信给他,希望他 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 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 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 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 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 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善于叙事,说理透彻;雄辩历史却不至于华而不实; 行文朴素却不粗俗;直书其事,不弄虚作假,文过饰 非;记事详实准确,不妄加赞美,不隐帝王恶行。
ppt课件,可编辑
■司作马者迁追作求品完美,正因为他作为史官,对历史、时代、
真理的强编烈修责任史感书,使需他要在四受腐种刑素之后养忍辱负重,忘怀所
以,创作《史记》;(历史责任感)
取独 固定句式,表原因 在
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
表转折,却
在
也。
ppt课件,可编结辑合注释阅读第二段
二段译文:按人之常情来说,没有人不贪生怕死,思念父母, 顾念妻子儿女;至于那些被正义和真理所激励的人就不是这样 了,是(因为他们)有不得不如此的缘故。如今我很不幸,早 年丧失父母,又没有兄弟相亲,孑然一身,独自生活,少卿您 也看得出我对于妻子儿女的态度是怎样的吧?况且,真正的勇 士不一定为名节而死,怯懦的人只要仰慕节义,随时随地都可 以勉励自己不受屈辱!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也很懂得舍 生取义的道理,何至于自己甘心遭受被捆绑囚禁的侮辱呢!再 说,奴婢侍妾(一类的人),尚且能够下决心自杀不受屈辱, 何况我已经到了不能不自杀的地步呢?我之所以忍辱存活,被 囚禁在粪土一般污秽的牢狱中而不肯死,是痛惜我的志愿尚未
报任安书粤教版必修五课件
报任安书的人文精神
报任安书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司马 迁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肯定,以
及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司马迁在信中强调人的自由意志 和自我实现,认为每个人都有权
利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报任安书对现代人的启示
坚韧不屈的精神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展现出坚韧 不屈、不屈不挠的精神,启示现 代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保
持顽强的毅力和积之冤后,仍坚 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启示现代 人应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不随波逐流。
追求真理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达了自己 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和坚守,启示 现代人在追求个人理想和目标时, 应始终保持对真理的追求和坚守。
报任安书的内容概述
1 2
3
表达对任安的感激之情
司马迁在信中表达了对任安的感激,感谢他关心自己的不幸 遭遇。
阐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司马迁在信中阐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了人的尊 严和价值。
反映社会现实
司马迁在信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对正义 和真理的追求。
报任安书的影响和意义
对后世的启示
报任安书对后世的启示在于,人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不屈服于权势和压力。
对文学的贡献
报任安书是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历史的记录
报任安书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文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02
报任安书原文分析
报任安书原文段落大意
段落1
司马迁自述身世背景,表达对 先贤的敬仰,以及对撰写史书的
重要词汇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9课《报任安书》word学案及答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9、《报任安书》研学案班级姓名高二语文备课组编一、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重难点:2、3三、背景材料及体裁1.背景资料《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
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
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
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
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
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
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
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2.体裁“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报任安书》可以说是居书信散文之首,为千古压卷之作。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曩.者()阙.然()怯懦..()沉溺.()缧绁..()厄()..()臧.获()倜傥厥()膑.脚()放失.()稽.()愠.色()被戮.()垢弥..()闺閤.()剌.谬()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含义。
粤教版必修5第4单元 第19课 报任安书(节选)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
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
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
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剔掉膝盖骨 像牛马一样
使……流传 为……而死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推贤.进士为务 ②请略陈固.陋.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贤能的人 固塞鄙陋的意见
曩者辱.赐书
犹言降低了身份,使对方蒙受了耻辱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也”表判断) (二)被动句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动) 2.文王拘而演《周易》(语意含有被动意味) 3.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语意含有被动意味) 4.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语意含有被动意味) 5.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语意含有被动意味) 6.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语意含有被动意味) 7.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
二、阅读课文第 4~5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6.结合前文,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司马迁忍辱接受腐刑的原
因的一项是
()
①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②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③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④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⑤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
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解析:选 B 据文中“则仆偿前辱之责”可知 B 项中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教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教案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报任安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富于抒情性的长篇书信,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版教材里面的一篇文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案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2、《报任安书》重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有关文学常识,写法上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行文反复曲折,跌宕生姿的特点,思想上深刻的内涵。
多诵读多领悟。
3、《廉颇蔺相如列传》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三个故事,体会文章结构和人物刻画的精妙之处。
4、《屈原列传》重在引导学生与所学过的屈原的作品进行对照阅读,以领会屈原的精神及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还有屈原的遭遇与作者的相通之处。
5、《信陵君窃符救赵》重在引导学生列出结构提纲,举出集中表现信陵君、侯嬴性格的言论和行动,进一步了解《史记》纪传作品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三、教学难点:《报任安书》的阅读理解。
四、教学设想:本单元的教学是新教材的安排体例,将司马迁的作品编排在一起集中学习,并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初中、高一、高二所学过的司马迁的作品沟连到了一起,连同《读本》共13篇作品。
将《报任安书》放到本单元的第一篇进行阅读,有利于了解司马迁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将初中、高一、高二学过的作品进行回顾,重在了解《史记》写人物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一篇知识短文,重在概括了司马迁《史记》的史学性与文学性。
其他三篇的传记文学重在诵读,并引导学生领悟司马迁传记文学的特点。
还可引导学生在网上查找一些资料,以拓宽学习的渠道,最后让学生以司马迁的文学及精神的某一点,举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报告会。
粤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word教案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
2、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教学方法漫谈、讨论、交流学法指导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设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解说: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直奔文章主题,为阅读指向;二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解题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二、研习课文师生共同探讨以下内容:1、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受到了哪些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司马迁受宫刑后的感受是什么?明确:司马迁下狱之后受尽酷刑,“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自然现象和政治社会的 关系,通晓古今历史变革的 进程,成就自己的一家学说。
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宗旨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第四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内容,说明 自己著书的宗旨和意愿。
△二、三、四段议论的基本路径是:
①受辱——引决(一般人的态度);
②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 (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
作者作品
《史记》
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探究自然现象和政治社会的关系, 通晓古今历史变革的进程,成就 自己的一家学说。
结合注释阅读第一段。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 拜言,少卿足下:曩 . .
司马迁自谦之词 用 在 对人的敬称 责任
者 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意 . . .
通“已”,已经 通“债”
诚以 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 .
连词表承接,就
之责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 . 也。
固定句式, 难道……吗
四段译文: 我私下里不自量力,近年来,寄托于自己粗劣的文笔, 搜集天下散乱失传的史籍文献,略加考证前人的所作所为, 统观事情的始末,考察他们成败兴衰的规律。上起黄帝轩 辕,下至当今,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篇,世家 三十篇,列传七十篇,总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凭借此来 探究天地自然与人类政治社会的关系,通晓古今历史变革 的进程,成就自己一家的学说。此书刚刚起草,尚未完成, 适逢遭遇这场灾祸,我十分痛惜书还没写成,因此宁愿接 受最残酷的宫刑也没有露出怨怒的脸色。我确实希望著成 此书,把它珍藏在名山之中,传给志同道合之人,以至广 泛流传到四通八达的大城市,这样就补偿了我以前下狱受 刑的侮辱,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难道还有悔恨吗!然而 我这番苦心,只能说给有见识的人听,难以对一般人说啊。
非;记事详实准确,不妄加赞美,不隐帝王恶行。
作者作品 ■司马迁追求完美,正因为他作为史官,对历史、时代、
真理的强烈责任感,使他在受腐刑之后忍辱负重,忘怀所
编修史书需要四种素养
以,创作《史记》;(历史责任感)
1. 史德(“不虚美,不隐恶” ) ■司马迁追求完美,正因为他通习六艺经传,读万卷书,
行千里路,才有了丰富的史学材料,他用最诚挚的治学态 2. 史学(材料丰富)
结合注释阅读第三段。
千古流传的名句 仲尼厄而作《春秋》
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 受辱后“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终于成功。 第三段:进一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
信 题 多 为 “ 报 „„ 书 ” “ 答 „„ 书 ” “ 与 „„ 书”“上„„书”“寄„„书”等。
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 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司马迁
司 马 迁 , 字 子长。 西汉( 朝 代 ) 史学 家 , 文学 和 思想 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 ,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 《史记》, 是我国最早的 纪传体通史,对后代史 学有深远的影响。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 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就义的道理,何至于自己甘心遭受被捆绑囚禁的
侮辱呢!
结合注释阅读第二段。
文句翻译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按人之常情来说,没有人不贪生怕死, 思念父母,顾念妻子儿女的;至于那些被正 义和真理所激励的人就不是这样,那是因为 他们有不得不如此的缘故。
文句翻译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直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
不为父母妻子 不是因为缺乏勇气 使“文采表于后世”
第2段:说明自己忍辱不死,是为了使自己的著 述能留传后世。
文句翻译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 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却也很懂得舍生
③“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 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 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19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版权所有:广东教育出版社数字出版部编制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以上苏轼语)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后人续)
报任安书
司马迁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 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
使动用法 情意诚挚恳切
气 勤勤恳恳,若望 仆 不相师 ,而用流俗人之言, . . . .
怨恨 我 效法 转折,却 世俗的人
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 。阙 然久不报,幸 .. . . 勿为过 。 . 责备
固塞鄙陋(的意 (时间)隔了很 希望 见)(形作名) 久。阙通缺
第一段:提出了任安来信要点,说明了自己此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方式记叙史实。与编年体相对。 中国官方正史——二十四史——都依照《史记》体例。
《史记》地位评价
■《汉书》刘向称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
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善于叙事,说理透彻;雄辩历史却不至于华而不实;
行文朴素却不粗俗;直书其事,不弄虚作假,文过饰
就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 空文以自见。 .
使……流传
被动句
三段译文: 古代拥有财富、地位尊贵而姓名埋没无闻的人,数也 数不尽,只有卓异超群、洒脱不拘的特殊人物才能被后世 称道(名扬后世)。周文王被拘禁在羑里而推演出《周 易》;孔子在困窘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 后,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才写出了《国语》; 孙子被砍去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谪到蜀 地,《吕氏春秋》才流传于世;韩非子被囚禁在秦国,写 下了《说难》、《孤愤》;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都 是圣人贤者抒发郁愤之情而创作出来的。这些人都是内心 抑郁不舒畅,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才记述以往的史 事,期望将来有理解他们的人。就像左丘明眼睛失明,孙 子被砍掉膝盖骨,终归不被当权者重用,(于是他们就) 回家著书立说,用来抒发他们的愤懑之情,想使自己的著 作留传后世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志趣。
“子长多爱,爱奇也。” (《法言》)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 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 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 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曾写信给他,希望他 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 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 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 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 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 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度,追求史料的完美,创作“史家之绝唱;(史料价值)
3. 4.
史识(善于决断)
■司马迁追求完美,用他如椽大笔,增删十四载,完成上
至轩辕,下至汉武大帝的动人历史,成就“无韵之离骚”。
史才(“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学价值)
作者作品
司马迁
他因李陵事件而遇祸,也 是一场性格的悲剧。因为无 论从私交还是从官职来说, 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 务。从《报任安书》和《史 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 于同情心、感情强烈、正义 凛然的性格特点。 西汉末的扬雄说: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 后也。
我之所以苟且偷生,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 狱之中不肯去死的原因,是痛惜我的志愿尚未完 成,(如果)平平庸庸地了结一生,我的文章就 不能显扬于后世。
结合注释阅读第三段。
通“磨”
卓越超群,洒脱不拘 非同寻常
• 古者富贵而名摩 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
文句翻译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 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就如左丘明眼晴瞎了,孙子被砍了膝盖骨, 终归不被当权者重用,(于是)他们就回家著 书立说,以抒发他们的愤懑之情,想让自己的 著作传留后世来显示自己的理想志趣。
结合注释阅读第四段。
谦词,私下 不谦虚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 旧闻,略 .
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
在
在
表转折,却
也。
中而不辞者,恨私心 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 于后 .. .
结合注释阅读第二段
二段译文:按人之常情来说,没有人不贪生怕死,思念父母,
顾念妻子儿女;至于那些被正义和真理所激励的人就不是这样
了,是(因为他们)有不得不如此的缘故。如今我很不幸,早
通“佚”,散失 考订 通“记”,历史记录
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 其成败兴坏之纪 。上计轩辕,下至 . . 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
现在 总共
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 成一家之言。 .
是以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 起草稿 因此 传给可传的人 怒
年丧失父母,又没有兄弟相亲,孑然一身,独自生活,少卿您
也看得出我对于妻子儿女的态度是怎样的吧?况且,真正的勇 士不一定为名节而死,怯懦的人只要仰慕节义,随时随地都可 以勉励自己不受屈辱!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也很懂得舍 生取义的道理,何至于自己甘心遭受被捆绑囚禁的侮辱呢!再 说,奴婢侍妾(一类的人),尚且能够下决心自杀不受屈辱, 何况我已经到了不能不自杀的地步呢?我之所以忍辱存活,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