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压验方:吴茱萸菊花食醋调糊敷涌泉穴
敷脐疗法 敷涌泉穴巧治高血压

敷涌泉穴疗法巧治高血压
1.吴茱萸散:每晚睡前取20克吴茱萸粉用陈醋调敷双侧涌泉穴,次日取下, 10日为1疗程。
2.桃杏散:桃仁、杏仁各10克,栀子 15克,胡椒7粒,糯米14粒,共研细末,以蛋清或开水调膏敷涌泉穴,每日换药 1次,一般敷药3日后即可见效。
3.蓖麻附子散:将蓖麻仁50克,吴茱萸、附子各20克,共研细末,加生姜 150克,共捣泥,再加入10克冰片和匀调膏贴敷涌泉穴,一般敷药2-5日后即可见效。
4.茱萸肉桂散:吴茱萸、菊花、肉桂各等份研细末,取药末50克水煎泡脚,另取药末10克用蛋清调敷涌泉穴,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所致的眩晕,每晚用药1次。
敷脐疗法巧治高血压
1.吴萸川芎散:吴茱萸、川芎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取5-10克敷神阙穴,外用麝香止痛膏固定,每3日换药1次。
2.萸芎白芷散:吴茱萸、川芎、白芷各30克,共研细末,装入瓶内密封备用,每次取15克,用脱脂棉薄裹成小球紧压于脐窝,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10天为1疗程。
3.附子三七散:附子、川芎、三七各等份,研成细末,每次取5-10克敷神阙穴,3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4.吴萸磁石散:吴茱萸、磁石、肉桂各30克,共研细末,用时每次取药末5- 10克用蜂蜜调和制成两个药饼,分别贴于神阙穴和涌泉穴上,并以胶布固定,然后点燃艾条灸两穴位各20分钟,每日1 次,10日为1疗程。
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的疗效。
方法:将86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在口服降压药物的基础上,治疗组加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
结果:治疗组降压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促使高血压患者血压趋于正常或稳定,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吴茱萸涌泉穴位贴敷高血压【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69-01高血压在目前发病率越来越高,自2009年来我科对于高血压病人除了口服降压药物外,还使用了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高血压病人86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年龄21-90岁。
1.2 临床表现。
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眼花、颜面潮红、舌红苔黄脉洪,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手脚麻木、疲乏无力、易烦躁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为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其轻重与血压增高程度可不一致,中医认为属肝阳上亢。
以后可逐渐累及心、脑、肾器官,严重时可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等病变。
1.3 治疗方法。
中药贴敷涌泉治疗:可用吴茱萸适量(2-3g),研成细末,再用醋调成糊状,备用,使用方法:晚上睡觉前洗净双足,取吴茱萸醋糊适量,敷于两足中心处,敷药面积以1分硬币大为宜,再用足够大的胶布固定,第2天早晨起床后除去。
每天用药1次,连用1个月为一个疗程。
一般1个疗程开始起效,3个疗程显效。
本法一般可降低血压10mmhg左右,对各期高血压均有效。
1.4 疗效评估。
高血压症状或在一个疗程内消失为治愈,明显改善为有效,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治愈和有效两项相加为有效率。
2 结果本组观察病例,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症状消失时间快,血压下降快,效果显著经观察85%病例连续敷药3-5天头晕缓解,15%病例连续敷药5-7天头晕症状改善,在观察病例中中药敷贴无副作用而又不易复发。
吴茱萸粉敷涌泉穴怎么样吴茱萸外用治顽疾

吴茱萸粉敷涌泉穴怎么样吴茱萸外用治顽疾吴茱萸粉敷涌泉穴怎么样吴茱萸粉敷涌泉穴怎么样?吴茱萸粉敷涌泉穴好不好?了解过吴茱萸的人都知道吴茱萸作为一种有利的中草药外用可以治顽疾。
1.治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
高血压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及全身性疾病。
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毫米汞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我在临床工作中以吴茱萸粉贴敷涌泉穴治高血压效果不错。
具体做法:按摩足底涌泉穴,然后将吴茱萸研磨成粉,用醋调捏成小圆饼贴在穴上,用大胶布或伤湿膏封住。
大家不妨一试。
2.治口腔炎a.吴茱萸18g、肉桂12g,研成细末,醋调,捏成小饼状敷於双足底涌泉穴,用绷带固定,1天1次.治疗小儿口腔炎70例,全部治愈,其中用药3次以内痊愈者50例,最长不超过1周.3.治肩周炎吴茱萸、薏苡仁、莱菔子、菟丝子、紫苏子、食盐各30g.先将食盐在铁锅内炒黄,再将以上中药拌炒至微变色为度,然后倒入布袋内,热熨患肩,同时作肩关节上举后伸等活动,日3次,连续治疗2天,第3天将上药水煎熏洗患肩2次.治疗64例,痊愈57例,好转5例,无效2例.4.治黄水疮吴茱萸粉1g,凡士林9g,制成10%的软膏.温水洗净患处后涂药膏,每日1~2次.治疗12例,全部治愈.一般用药4~6次即愈.5.治湿疹炒吴茱萸30g,乌贼骨21g,硫磺6g,共研细末,渗液多者撒干粉,无渗液者,用蓖麻油或猪板油化开调抹,隔日1次,纱布包扎.治疗1100余例,有效率在95%以上.此外吴茱萸还可以治晕眩、小儿腹泻等顽疾,最常见的是吴茱萸敷涌泉穴。
常用中药外敷治高血压

常用中药外敷治高血压中药贴敷某些特定穴位{如神阙},可增加高血压病患者每搏心输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对高血压病有很好的降压作用。
常用中药外敷配方:1、吴茱萸细末15―30克,用醋或生理盐水调制做成小药饼,贴敷双侧涌泉穴,用胶布固定,晚上睡前贴敷,次日晨起取下,10天为一疗程。
2、胆汁制吴茱萸100克、龙胆草60克、土硫磺20克、朱砂15克、明矾30克,共为一料,制成细末,装瓶密封备用。
用时取药粉适量加少许米醋调成糊状,分别贴敷于神阙(即肚脐)、トǎ翰脊潭āC客硭疤螅纬咳∠拢1个月为1疗程。
3、马钱子12克(去壳,取仁),白丑2克,黑丑2克,鸡苦胆12克(鲜用),取前三味混合捣碎,然后加入鸡苦胆共捣成膏状,装入瓶中备用。
用时取配好的药膏敷于涌泉穴,用胶布固定。
睡前贴敷,次日晨起取下,隔日一次,4次为一疗程,4、川牛膝、川芎等份,制成细末,置干燥处备用。
贴药时取仰卧位,将“神阙”穴擦干净,取药末3―5克放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3~4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贴敷治疗一般应坚持1~2个疗程后方能见效,病人在血压下降的同时,头痛、眩晕、四肢麻木等症状亦有所减轻。
另据有关报道,贴敷治疗对高脂血症、肥胖亦有治疗作用。
三、中药足浴:中药足浴是指将单味或复方中药水煎待温后浸泡双足的治疗方法。
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往往表现为头痛头晕,这些病症按中医病位分类属“病在于上”。
脚位于人体下部,实施足浴疗法时刺激了足部密集的穴位,体现了中医治疗中“上病取下”的原则,而中药足浴更是发挥了中药和足浴的双重作用,是中药与足浴疗法的有机结合,所以中药足浴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是有理论依据的。
有报道称,中药足浴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率可达90%以上。
常用足浴配方:1、磁石30克、钩藤20克、石决明、独活各15克、桑枝、枳壳、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牛膝各10克,党参、黄芪、当归、乌药各6克。
2、明矾50克、钩藤60克、茺蔚子60克、糯米粉30克。
吴茱萸临床运用

吴茱萸临床运用古今传奇话中药--吴茱萸关于茱萸,还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据说东汉时,汝南人桓景随道士费长房学道。
一天,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一场大祸降临,全家人必须在那天迅速离开,每人都要用红色的袋子装满茱萸系在臂上,到一个高处饮菊花酒,才可躲过这场灾祸。
”桓景依言而行,全家人于农历九月九日那一天,在胳膊上系上装有茱萸的红色袋子,到城外的高处饮菊花酒。
过后回家,恒景发现家中鸡犬牛羊全部暴死,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这件事情传开后,大家纷纷效仿,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绛袋,登高饮菊花酒,劝重阳登高,效桓景之避灾”之义。
这个习俗至今仍流传在民间,人们相信登高佩戴茱萸能趋吉避祸,使自己逢凶化吉。
这种传说虽不足信,但茱萸确是一味作用很好的中药。
茱萸的药用茱萸分吴茱萸和山茱萸,故事中的茱萸,应为我们今天常用的中药——吴茱萸。
吴茱萸很早就被中医作为药用,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着作《神农本草经》就有收载。
中医认为,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的功能。
中医在临床上常用吴茱萸治疗多种痛证,如治疗厥阴头痛(主要痛在头顶部,牵及头角,自我感觉有一股气向上冲腾,或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妇女下腹部寒冷、经闭痛经、寒湿脚气肿痛,以及胃寒呕吐、呃逆,胁痛口苦,呕吐吞酸,五更泄泻(每天天将亮时即肠鸣、腹痛、泄泻,泻后疼痛即止或减轻)等。
现代研究表明,吴茱萸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等,还含有多种生物碱,有镇痛、升高体温、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调节子宫兴奋性、抗肿瘤、抗炎等作用。
治病案例:治腹泻取吴茱萸研细粉,用白酒调成糊状,稍加热后敷于脐部。
然后用纱布包裹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
用该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特别是口服抗生素类药无效的患儿,多于应用后3日内见效。
需指出的是,本品为辛热之品,只能用于虚寒腹泻(如手足不温,舌淡苔白,大便清稀,食物不消化,腹部喜温),否则会延误病情。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茱萸贴敷的传统疗法茱萸贴敷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茱萸,又称山茱萸或五味子,具有温肾固精、降血压、调理心脏等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茱萸具有温中祛寒、散寒止痛、活血化痰的作用。
茱萸贴敷是将茱萸研成粉末,加入适量的药材和药物,涂抹于特定的穴位或部位,达到调理身体功能的目的。
茱萸贴敷的传统疗法在民间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被认为可以清热降压、调理气血、改善心脏功能。
患者通过长期坚持茱萸贴敷疗法,可以有效减少高血压引发的并发症,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虽然茱萸贴敷的传统疗法在治疗高血压中已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其具体机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茱萸贴敷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正在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与应用。
1.2 涌泉穴与高血压的关系涌泉穴是人体经络穴位中的一个重要点位,位于足底部内侧凹陷处。
根据中医理论,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点,具有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的作用。
在中医学中,涌泉穴被认为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穴位之一。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长期不加控制,会导致心脏、脑血管等器官受损,影响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按摩涌泉穴可以促进体内气血畅通,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降低血压水平。
涌泉穴的按摩可以刺激肾脏功能,增加尿量,减轻体内水液潴留,有利于降低血压。
涌泉穴按摩还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涌泉穴在中医治疗高血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茱萸贴敷,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将更详细地探讨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具体机理和临床研究结果。
2. 正文2.1 茱萸贴敷对高血压的影响茱萸贴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贴敷茱萸药物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茱萸贴敷被认为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茱萸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酚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通过皮肤吸收后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强心脏功能等,从而对高血压患者产生积极影响。
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护理

急 性有 机磷 中毒 患者 临床 综 合 口, 治 口 7 ’ 序 J 分 析
韩 军4 1 5 4 0 0 )
【 摘要 】 目的: 探讨 急性有机磷 中毒中间综合征 ( I M S ) 的临床观察要点和护理 。方法 : 回顾性 分析 1 3例 I M S的 临床 表现和 护理。结果 : I M S发 生干急 性重度有机 磷 中毒 后
【 关键词 】 有机 磷化合物; 有机硫磷化合物 ; 中毒; 护理 【 中图分类号 】 R 5 9 5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 0 0 4 — 4 9 4 9 ( 2 0 1 5 ) 0 2- 0 2 9 4一 O l
加强 口腔护理 , 对其 中 8 例患者给予鼻饲饮食 ; 出现呼吸 肌麻痹者 , 立 即给予 急性有机磷 中毒胆碱能危 象后 , 至迟发 性周 围神经病 之前 , 可发生 中间期 综合征 保护眼睛 , (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s y n d o n n e I M S ) , 其 发病突然 , 主要表现为肌无力 , 可累及肢体近端 肌肉 , 屈 机械通气 , 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颈肌 , 部分 颅神 经支配肌 , 严重 者可 因呼吸肌麻 痹而致 死。现将我 院 收治的 1 3例 I MS 2 . 2建立人工气道 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人工气 道包括气 管内插 管和气管切 开置管 两种类型 。本 组 2例 I M S死亡 患者 , 均 因突然发 生呼吸肌麻痹未 能及时建立人 工气道机械通 气, 而致 缺氧, 后虽 经插管为时 已 1 临床资料 晚, 最终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对于突发的呼吸肌麻痹 , 应 立即气管插 管, 给予机 械通气 , 1 . 1一般资料 我院1 9 7 8 -2 0 0 0年收住院 的有机磷 中毒患 者 3 7 9例。按《 中华内科学 》 【 1 』 中的方 必要 时气管切开。此为唯一 有效 的救治方法。 2 .2 . 1气管插管 : 本组呼吸肌麻痹者均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器械需麓 于患者床旁 , 法进行分级 , 轻度 中毒 l 1 1 例, 中度 中毒 7 6例 , 重度 中毒 1 9 2 例, 其 中死亡 l 8例 , 发 生 位 置 I M S 者1 3例 , 占中毒 的 3 . 4 3 % 。1 3例 1 M S患者 中 , 男 2例 , 女1 l例, 年龄 l 5 —6 8 岁。 以备随时使用。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机械 通气 的基 础。插管后 观察管 道是否通 畅 , 侵人途径均 为口服 , 就诊后全部立即进行洗 胃, 服毒 时间至洗 胃时间 l O m i n 一3 h , 患 者接 是否合适 、 有无位移 , 套囊的充气 程度 , 并定时护理 , 吸出管腔 内分 泌物及痰液 等。轻 度 M S呼吸肌麻痹者数小时至数天后 呼吸功能 即恢复 , 待 呼吸肌功能 恢复后 , 呼 吸频率 、 触有机磷 品种 为敌敌畏 4例, 氧化乐果 3 例, 乐果 4例 , 甲胺磷 l 例。服毒剂 量为 2 O 一 I 血 氧饱 和度正常 时拔管 。 1 5 0 m l 。发生时间在急性中毒后 9 ~l 0 8 h , I M S 者 的死亡 2例, 占发生 I MS 者的 1 5 . 4 %。 胸廓活动度 , 2 . 2 . 2气管切开 : 重度 I M s 呼吸肌麻痹时 间较 长 。 需气管 切开机 械通气 。实 行气管 患者 人院后均给予阿托品及解磷定( 氯磷定 ) , 以及对 症支持治疗 。 切开时 , 继续 气管插 管机械通气 。对气 管切开 者按常规 进行护理 , 取 平卧仰头 位 , 调整 1 . 2 I M s的临床特 点 在 急性有机磷 中毒发病 后 l —4天 , 急性胆 碱能危 象后 出现屈 颈肌及 四肢近端 肌 气管套管系带的松紧度 , 保 证套 管位 置适 中, 定 时吸除 套管 内分泌 物, 保 证套 管通 畅。 减少刺激 , 吸痰管插人一定深度后 , 旋转 抽吸拔 出。注意无菌操作 , 定 肉、 颅神经支配肌 肉、 呼吸肌力弱或麻痹的 3组表现。 j 患者多意识清醒 . 胆碱醋酶活力 吸痰时动作轻柔 , 时清洗套管 。注意套管意外脱出造成 的呼吸 困难 、 出血 、 皮 下气肿 、 气胸 、 感染、 气管食 均降低。 M S患 者。气管 插管 3天后 行气 管切开 1 . 2 , 1屈颈肌及 四肢近端肌 肉症状 : 该组患者 出现平卧时抬 头困难 ( 1 1 / 1 3 ) ; 上下 管痰等并发症 。本组其 中有 1例 口服乐果 致 I 共 机械 通气 2 6天 , 呼 吸肌功能恢复后脱机而治愈 。 肢对称 性肌力减弱 , 抬举 困难 、 双手握力下降 , 持物无力 、 不能使用筷子 ( 1 0 / 1 3 ) ; 四肢肌 术 , 2 . 3机械通气 张力减低( 6 / 1 3 ) , 键反射减 弱或消失 ( 6 / 1 3 ) ; 无感觉障碍 。 机械通气应用呼吸机 , 手工挤压气囊 等方法进行 。其前 提是建立人 工气道 。因 I MS 1 . 2 . 2颅神经 支配的肌肉无力 : 该组患者 有第 3 —7和 9 一l 2对颅 神经支配 的部分 在机械通气 时可保 证供氧 , 如无 其他并发 症预后 良好 。I Ms 肌肉力援减弱表现 。出现面神经支配 的睁 眼及鼓腮 困难 ( 3 / 1 3 ) ; 动眼 、 滑车 、 外展神经 缺氧是呼 吸肌麻痹引起 的, V C V ) 模式 , 待 患者 自主呼吸有所恢 复 可改用 同步间歇强 支配的眼球运动受限( 2 / 1 3) 、 眼震颧 ( 3 / 1 3 ) ; 三叉 神经支 配的咀 嚼肌无力 ( 6 / 1 3) ; 舌 机械通气多用容量控制通气 ( S I M V) 或压力支持通气 ( P s V) 。以逐渐脱机 , 机械通气时重点控制 和观察呼 吸 咽、 迷走神经 支配的吞 咽困难 、 呛咳 ( 7 / 1 3 ) ; 副神 经支配的转头困难 、 耸肩 无力( 8 / 1 3) ; 制通气 ( 频率 , 潮气量 , 供氧浓度 , 气道阻力 , 血 氧饱和度 ; 患 者呼吸是 否平稳 , 有无 紫组 , 胸廓活 舌下神经支配障碍 的发音不清 ( 3 / 1 3 ) 等 。患者表现不一 , 轻重 程度不同。 定期测血气分析 , 调整酸碱平衡 。手工挤压气囊辅 助通气在无 呼吸机的条件 1 . 2 . 3呼吸肌麻 痹 : 患者 出现胸 闷、 气憋( 9 / 1 3 ) , 发给 ( 4 / 1 3) , 呼吸运动减 弱( 9 / 1 3 动度情 况; 下 同样 可以取得 良好 的治疗效果 。本组 呼吸肌麻痹者除 2 例死 外全部治愈 。 ) , 呼吸肌麻痹( 8 / 1 3 ) 。部分患者迅速出现呼吸衰竭。 小结 : 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 自首 例报 道至今 已 2 0余年 , L 4 J 发 生机制 尚不 清楚。 以上 3组表现单独或同时 出现 , 第3 组 表现多继发 于第 1 , 2组 表现之后 , 是护理 观 察的重点 。 但治疗护理方法 已有 了较 大进步 。重度 I MS 救治成功的关键是迅速建立人 工气道机 械 通气 , 综合治疗 和护 理是 救治 成 功 的基础 。如能 保证 以上 措施 , 中 间综 合 征 的预 后 2 抢救 与护理 良 好。 2 . 1严密观察 , 尽早 发现 , 及时处理 I M S 多在急性 中毒后 l —4天发生。临床护士与患者接 触最密切 , 可随 时观察患 者 参考文献 的言谈举 止和起 居细节 , 此 时出现 的乏力 , 抬头 、 持物 困难 , 吞咽及 发音 障碍, 胸闷 、 气 [ 1 ] 陈敏章主编. 中华内科学. 北京 : 人 民卫生出版社. 1 9 9 9 . 3 7 1 7— 3 7 2 2 . 憋, 呼吸频率改变 、 呼吸时胸 廓的活 动度减弱 , 口唇 发给 , 血氧饱 和度 降低等 , 提示 I M S 2 ] 何风生. 急性有机 磷 中毒 “ 中间期肌 无力 综合征” , 中华劳动 卫 生职业 病杂 志, 早期症状体征 。对 呼吸、 心 电、 血 氧饱 和度 等进行监 护也是发 现 I M S的得力措施 。 目前 [
涌泉穴实用方法集锦

涌泉穴实用方法集锦涌泉穴(即两脚心)是临床上常用穴位。
将药物敷贴涌泉穴,用橡皮膏或伤湿止痛膏等固定,使药物通过穴位而作用于体内,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本法治法简便,操作简单,病人容易接受,疗效可靠,尤适用于老年人、儿童及术后患者。
现介绍几则有效的治病妙方。
高血压病取蓖麻仁50克、吴茱萸20克、附子20克、冰片10克、生姜150克。
前四味药各研细末。
生姜捣烂如泥,加入药末调和成膏状,每晚贴双足涌泉穴,7天为1个疗程,连用3~4疗程。
贴药期间停用一切降血压药。
神经衰弱酸枣仁9克,柏子仁9克,高度粮食酒适量。
将二味中药研成末,用酒调拌成泥状,分别涂于手表大小的两块纱布上,然后贴敷于双足涌泉穴,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每晚睡前贴上,翌日早起取掉,连续7~10次,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头痛、头昏有良效。
咯血鲜大蒜12克去皮,捣成泥状,加硫磺末6克、肉桂末3克、冰片3克,研匀后,分别涂于两块纱布上(手表大的面积),然后贴敷于双脚涌泉穴,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隔日调换1次。
为避免局部皮肤发红起泡等反应,可先在涌泉穴皮肤上涂一层薄石蜡油或凡士林等,一般贴敷3~4次,咯血应好转。
另外,这种方法治疗鼻蛆,疗效亦佳。
小儿赤眼黄连适量打粉,水调贴双足涌泉穴。
每天一换,宜连用3~5天。
小儿恶心呕吐胆星(炒黄)、朱砂各等份为末,白胡椒粉1克,加葱适量,共捣为膏,做成两小饼,贴双足涌泉穴。
隔日一换,宜贴2~3次。
胎气及寒气上逆引起的呕吐用吴茱萸15克、鲜姜30克,捣烂贴双足涌泉穴。
小便不通,少腹急胀水仙头2个、蓖麻子30粒,共同捣烂,贴双足涌泉穴。
一夜一换,宜贴2~3次。
肾虚腰痛、夜尿频肉桂15克、附子9克,捣为细末,酒调贴双足涌泉穴。
一夜一换,宜连贴3~5天。
口眼喎斜半夏、天南星、附子各9克,研细,加葱头20个,共同捣烂,于睡前贴双足涌泉穴。
小儿流涎可用天南星研为细末,以食醋调成糊,涂敷双足涌泉穴,用纱布固定,每日1次,过夜即洗去,连敷数日。
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

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中药贴敷疗法是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传统医学疗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相应的药物,制成膏糊制剂,贴敷于相应的腧穴或病变部位上,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药物通过经络,激发经气,促进气血运行,调整人体脏腑功能,将体内寒湿邪气拔除出来或攻而散之,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配方:1.慢性乳腺增:大黄、芒硝、乳香、没药各3克,消炎痛6片。
湿帖痛点。
2.治早泄:吴茱萸、五倍子各等份研末,用陈醋调糊,睡前贴脐部,7-14天即有明显疗效。
3.发烧退热方:三棱针点刺大椎穴,药方:柴胡、黄芪、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蜂蜜调和备用。
每次取适量的药物加到湿贴上,湿贴。
20分钟退热,持续24小时不复发。
4.口腔溃疡:黄连3克、大黄3克、芒硝3克、吴芋3克、胆南星3克,醋调湿贴双涌泉。
甲硝唑针剂嗽口。
5.脚后跟疼的病人:红花、川芎各4克,冰片少许,消炎痛12片,六味地黄丸二十柆,湿帖。
6.尿床:五味子、五陪子、菟丝子、益智仁、炙麻黄各3克,贴神阙穴。
7.化脓感染伤口:先用干贴把伤口内的脓拔干净,再用苯妥英钠加干贴,再用去腐生肌散+干贴。
8.卵巢囊肿:大黄、芒硝、川芎、乳香、没药各3克,三七、消炎痛各8片。
贴神阙或关元穴。
9.慢性咽炎:用药六神丸、黄连、冰片、地米、清开灵贴两贴明显见效。
天突穴。
10.骨折后遗症:芒硝、牛膝、续断、生川乌各3克+创愈散,湿帖患处。
11.骨质增生:抗骨增生片5片,根痛平5片,XXX或消炎痛酌情添加。
12.卵巢囊肿:消炎痛6片,当归、川芎、大黄、芒硝、乳没各3克,贴神阙或关元穴,缓释液调和或加香油。
13.小儿感冒腹泻:中药粉茯苓、白术、肉桂、黄芩各1克+B12、复合B、鞣酸蛋白粉、缓释液不够加香油。
14.胃胀不想吃饭:消胀片、西沙比利B12、B1、COB、颠茄片6片,香附3克,丁香2克调和湿贴或用正气口服液湿贴。
15.疖子、痈用药:青黛2克、大黄、川穹、芒硝各3克,冰片两贴见效。
吴茱萸穴位贴敷涌泉穴及指压降压沟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21投稿邮箱:sjzxyx88@140·中西医结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涌泉穴及指压降压沟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疗效观察曹玉琴,张生凤,成璇(高邮市中医医院,江苏 高邮 225600)0 引言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范畴,以头晕眼花、行走不稳、头痛、血压升高为主症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主要与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有关。
由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高压力的工作、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等因素,其发病年龄呈逐年低龄化。
当前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以口服降压药为主,且需长期口服,患者疗效并不全佳。
寻找新的治疗途径以减少降压药种类、数量、给药次数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意义非凡。
我科自2017年1-12月随机选取高血压性眩晕患者60例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涌泉穴及指压降压沟治疗,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60例我科2017年1-12月收治的高血压性眩晕患者。
按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 =30例)和对照组(n =30例)。
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63±5.9)岁。
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1.3±6.1)岁。
两组患者对比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
均符合2005年WHO 高血压诊断标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6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眩晕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降血压、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口服药物联合方案治疗。
予日常生活护理 饮食低盐低脂,忌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起居有常,喜怒有节。
环境安静舒适,睡眠充足,避免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避免头部突然剧烈运动。
1.2.2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穴位贴敷涌泉穴及指压降压沟治疗。
吴茱萸外用能“辟邪”

吴茱萸外用能“辟邪”吴茱萸,民间称辟邪翁、茶辣,因茱萸入药以产于吴地(历史上的吴国,今江浙一带)的为最佳而得名。
在传统民间风俗中,九九重阳日折茱萸插于发际,辟恶气御初寒;这天还有登高、佩戴茱萸囊、食蓬饵、饮菊花酒等风俗。
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的干燥未成熟的果实,性热,味辛、苦,入肝、脾、胃经,有温中散寒、止痛燥湿、疏肝下气、降逆止呕之功效。
多内服治疗脘腹冷痛、呕吐腹泻、头痛、痛经等病症。
临床上发现,吴茱萸外用治病,有用药量少,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且疗效较好的特点。
今辑录数款,供择用。
治痢疾吴茱萸6克,六一散9克。
将吴茱萸研成细粉末与六一散混匀,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神阙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12小时后取下,每天1次。
连用3~5次。
治湿疹吴茱萸30克(略炒一下),乌贼骨20克,硫磺6克,共研为细末,外撒或用蓖麻油调成稀糊状外敷患处,外用消毒纱布包扎固定,12小时后取下,每天1次,连用3~5次即显疗效。
治阳痿吴茱萸30克,桂枝12克,细辛6克,共研细末,调匀入瓶备用。
用时取药末5克加少许食盐拌匀,置于神阙穴,外敷纱布,胶布固定,用手掌按摩5~10分钟,每天换药1次,一般15天见效。
或取吴茱萸30克,巴戟天20克,细辛10克,共研细粉,贮好备用,用时取适量加温水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于脐部,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次日取下,10~15天可见效。
治疗期间忌房事。
治高血压吴茱萸60克,研为细末备用。
每次取20~30克,用醋调成糊状,睡前敷贴两足心,外用纱布包扎。
一般用药12~24小时血压即可下降。
治癫痫病吴茱萸20克,研末,加少许冰片与凡士林适量调成糊状。
癫痫大发作者,将药膏敷于神阙穴;精神运动性发作者,敷贴肝俞穴。
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12小时后取下,隔日1次,1个月为1疗程。
一般连用2~3个疗程即有明显效果,或可痊愈。
治肠粘连吴茱萸60~90克,用锅炒烫;取生姜30克,捣烂取汁,涂于患者腹部,然后用纱布包裹炒熟的吴茱萸,从右下至上腹,再至右下腹,反复热熨30分钟左右。
吴茱萸加醋外敷涌泉穴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

t ametgo pw slw r h ht ot l o pa dtebodpesr eeb t r o t l dta h tntecnrl ru (ohP <00 ) r t n ru a o e a ta o cnr u n h lo rsuew r et nr l nta ot o p bt e tn f og r e c oe h i h og .5 .
Co cu i n F cu ls vn g i Yu g h n a u on y lwe e bo d p e s r o y etn ie pain s n e uc te i cde c f n lso s m t s pu ie a ol r n c ua c p itma o r t lo r sue f h p r sv t t a d rd e h n i n e o h e e
[ 摘要 ] 目的 观察 吴茱萸 加醋 外敷 涌泉 穴在 高血压 病患 者 中的应用 效果 。方法 选择 10 患者 采用 随机数 字表 法分 为治疗 组 0例
和对 照组 , 每组各 5 例 , O 两组 患者均采用 常规 的护 理措施 , 治疗组 在此基础上 实施吴茱 萸加醋外 敷涌泉穴 治疗 。比较两组 患者治 疗前后 并
3 4
现代 临床护 t Mo e Cii l us g 2 1 .1 3  ̄( d m l c r n ) 0 21 ( ) - n aN i
吴茱萸 加醋外 敷涌泉 穴在高血 压病患者 中的应 用
昊 少霞 , 刘真真 , 丽 霞 李 ( 东省 中 医院 , 广 广东 广州 ,1 0 6 500 )
Wu S axa h oi,Uu Z eze ,L ii∥ Moe Ciia rig 2 1 ,1 ( ) 3 h nh n iLxa d m l cl sn ,- 0 2 1 3 : 4 n Nu
复方吴茱萸散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106例

阴阳失调,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阴不维阳,阳亢于上,或气火暴 升,上扰头目。针对高血压的阴虚阳亢的病机,治疗上采用平肝 潜阳、引火归元治疗原则。我所采用的复方吴茱萸散具有平肝 潜阳、引火归元的作用,其中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具有温中散 寒、引火下行的作用,且吴茱萸入肝经,可引起肝气下降,气降火 亦降,火随气降与肾水相交,阴阳协调而平衡,从而起到降压之 效;而牛膝则有补肝肾、活血通经、引血下行作用;涌泉穴为足少 阴肾经的井穴,具有滋肾水、引火下行的作用;白醋味酸性敛,调 吴茱萸以其酸收之性,制约吴茱萸的辛散,因此复方吴茱萸散敷 贴涌泉穴通过充分发挥药物和经络的作用使阴阳失调、气血逆 乱得到调整达到治疗效果H J。由于本法属中医特色治疗项目。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操作简单,容易掌 握,可方便在病房和家里使用。本疗法通过药物以及穴位的双 重刺激达到治疗效果,且该疗法用药量小,成本低,具有节约药 物的优点。本研究的观察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依 从性好,在临床中对于轻中度高血压效果良好,与常用的降压药 治疗效果相当,因此,复方吴茱萸散敷涌泉穴治疗轻中度高血压 具有推广的可行性、安全性、科学性,特别适合在基层推广。然 而,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长效平稳安全 的降压药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由于本研究的观察时间较短,本 疗法的长期疗效尚不肯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2] 钟艳波.60例老年顽固性高血压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效 果探讨[J].吉林医学,2012,33(6):1183—1184. 中国高血压防治委员会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 南(2010)[J].中国高血压杂志,2011,19(8):70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2002:77. [4] 石刚.高血压病中医治疗进展[J].甘肃中医,2004,17 (5):6—7. 作者简介: 方奇(1981一),男,2004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中医系。 本科学历,中医内科主治医师。现在广东省新丰县中医院内二 科工作。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收稿日期:2015一02一07 修回日期:2015—03—02 本文编辑:朱庆文
吴茱萸敷脚心治疗高血压

吴茱萸敷脚心治疗高血压•吴茱萸与黄连相伍名曰左金丸,二药的用量为1:6,重用黄连清肝泻火,少佐辛热之吴茱萸以制黄连之苦寒,寒热并用,治疗肝火犯胃引起的胁肋胀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脘痞嗳气,舌红苔黄,脉弦数有较好疗效,余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胃病而见上述症状者。
吴茱萸研粉醋调敷脚心,能引热下行,治疗口舌生疮,并且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唐朝大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说起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句,很多人都诵上口来,但是其中的茱萸恐怕很多人不完全知道。
实际上它就是我们常用的中药吴茱萸,它除了表达人们思念之情,祈求平安的良好愿望外,在治疗一些疾病上也是一味良药。
据《中国药典》记载: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疏肝下气,温中散寒,燥湿助阳的功能;用于厥阳头痛、寒疝腹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等症。
我在临床上除了频繁用于上述病证外,还常用于治疗高血压,收效颇速。
高血压一般易表现为肝阳上亢,治疗起来内服中药常用平肝潜阳法,菊花勾藤、石决龙牡大剂频投,收效颇为不易。
病人常常抱怨中药来的太慢,不如西药快速,这确实是事实。
那中药里有没有能与西药媲美的呢?有!这就是吴茱萸,当天用当天就能起效,毫不逊色于西药。
即便宜又安全。
其用法简之又简,吴茱萸打粉外敷涌泉穴即可。
现举一例示之:我曾治一中年男性高血压患者,物业经理,常年高血压,BP:160/110mg,经常头昏失眠,两腿酸软,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用方为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加减,一周后能基本恢复正常,但低压始终下不了90mg汞柱,又嫌中药不好喝,要求给予中成药,余又给予杞菊地黄丸常服,亦是时好时坏。
颇为苦恼,无奈又加服西药代文之类,服之一段时间又找到我说西药副作用太大,长期用伤肝肾,最近报纸上登了一份广告,药贴肚脐治高血压,一个疗程300多元,问我行不行?我说恐怕不行,我历来不相信广告。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茱萸贴敷涌泉穴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
涌泉穴位于脚底,是人体经络的起点,对于人体的平衡和调节有重要作用。
茱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具有祛风除湿、温补肝肾等功效。
茱萸贴敷涌泉穴能够促进血流循环、降低血压,长期坚持可以帮助控制高血压病情。
实验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天晚上睡觉前在涌泉穴处敷贴茱萸,对照组则不进行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
每周复查一次血压,并记录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
实验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血压平均下降10mmHg以上,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仅有50%的患者血压下降。
治疗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心情舒畅,对血压的控制更加稳定。
结论:茱萸贴敷涌泉穴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提高睡眠质量,舒缓精神压力,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应在现代医学治疗和科学饮食的基础上,积极推广茱萸贴敷涌泉穴,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孙静;于玲【摘要】目的分析吴茱萸穴位贴敷涌泉穴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本院住院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痛血压控制欠佳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吴莱萸贴敷涌泉穴,每日1次晚9点贴敷,早6点取下,共9h,治疗周期为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吴茱萸穴位贴敷涌泉穴可以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所有患者用药期间未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结论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年(卷),期】2015(036)011【总页数】2页(P26-27)【关键词】吴茱萸贴敷;涌泉穴;高血压【作者】孙静;于玲【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疾病,广泛存在于中老年人群中,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心悸、胸闷、乏力等,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全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其知晓率为60%,服药率为40%,控制率仅25%,2010年以来3率分别达70%,59%和34%[1],因此,持续平稳的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能有效减缓和减少对靶器官的损伤,控制血压可使总体病死率下降11.7%[2]而一些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需长期联合应用多种降压药,这使患者经济负担加重,服用药物过多,副作用大,患者也容易产生排斥心理。
吴茱萸穴位贴敷作为一种辅助降压手段,其疗效确切,治疗痛苦小,操作简便又经济实惠简单易行,易被患者接受。
现笔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配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中药敷足降血压处方6则

1 . 怀 牛 膝 、川 芎 、三棱 各 5 0 克, 共 研 极 细 末 ,装 瓶 。 用 时 取 药 末 l 0 克 ,用 陈醋调 成糊 状 ,敷 于双 足脚 心 涌泉 穴 ,外用 绷带 包扎 固定 ,隔 日换 药1 次 ,连用 1 0 次为 1 个疗程 。 2 . 吴茱 萸 3 O 克 ,研末 ,用 白酒 调 成糊 状 ,临 睡前贴 敷 双足 涌泉 穴 ,次 晨取下 。1 0日为 1 个疗程 ,可 连用 2 个 疗程 ,效果显著 。 3 . 蓖麻仁 8 粒 ,捣烂 ,加少 许面粉 制 成饼 状 ,敷 于双足 涌 泉穴 ,每 日换
一 一 萄
眠。过去笔者对该病 采用香蕉皮涂搽或 l l l 蠢 篓 。 泥鳅煲红枣 ,黄芪大枣汤等疗法 ,效果 不理想。后从民间获得治疗春季皮肤瘙 痒 良方 ,经临床实践很有效 ,现介绍如
下。
治愈 ,1 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笔者近年来 义务收治春季皮肤瘙痒 患者 6 例 ,采用本方 5—1 4日全部 治愈 。
.
鳝
凝~
,
一 春季皮 肤瘙 痒是 一种常见病 、多发
I ;
一
病。初 二 . 起皮肤瘙 痒 ,用手抓挠后症状愈 来 愈 重 ,甚 至 出现血 迹 ,以致彻 夜 难
:
,
岁 。每 年春 季患皮 肤瘙 痒达 8 年之久 , 经当地医院治疗 多次未 见好转 ,由他人 介绍投 医笔 者 ,遂义务献 本方 ,7日即
霹
罗林 钟 )
一
鸯
一 娃。 一
6 l 】
中
采用 中药外敷双足涌泉穴 ( 位 于脚 掌的前 1 / 3 与后 2 / 3 交界处 )降血压 ,疗 效独特 。以下 6 5 1 1 处方可供选用。
吴茱萸外敷降血压

龙源期刊网
吴茱萸外敷降血压
作者:王海亭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3年第08期
吴茱萸15克,菊花15克,食醋适量。
前两味药共研细末,加适量食用醋调成糊状,于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翌晨去除,每天一次。
14天为一疗程,间歇7天后再
敷贴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
吴茱萸10克,川芎10克,辛夷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
用药前将神阙穴(肚脐)擦洗干净,取散粉4~5克纳入脐中,外敷敷料胶布固定,3~4天换药一次,30天为一疗程。
天麻10克,白芥子30克,胆南星、苍术、川芎各2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治疗时取药末20克,用生姜汁适量调成膏状,睡前敷贴于中脘穴及双侧内关穴,并用胶布贴牢,翌晨去除洗净。
每天一次,两周为一疗程,可连续使用5~6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本方具有化湿、祛痰、熄风等功效,适用于痰浊型高血压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血压验方:吴茱萸菊花食醋调糊敷涌泉穴
1.吴茱萸15克,菊花15克,食蜡适量。
前两味药共研细末,加适量食用醋调成糊状,于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翌晨去除,每天一次。
14天为一疗程,间歇7天后再敷贴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
2.吴茱萸10克,川芎10克,辛夷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
用药前将神阙穴(肚脐)擦洗干净,取散粉4~5克纳入脐中,外敷敷料胶布固定,3~4天换药一次,30天为一疗程。
3.天麻10克,白芥子30克,胆南星、苍术、川芎各2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治疗时取药末20克,用生姜汁适量调成膏状,睡前敷贴于中脘穴及双侧内关穴,并用胶布贴牢,翌晨去除洗净。
每天一次,两周为一疗程,可连续使用5~6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本方具有化湿、祛痰、熄风等功效,适用于痰浊型高血压病。
4.黄芩30克,牡丹皮60克,当归9克,枳壳24克,桑白皮24克,丹参24克,牡蛎24克,白芍24克,台乌药24克,独活12克,磁石10克,牛膝10克,首乌10克,石决明12克。
上药加水1500~2000毫升煎沸,20分钟后倒入盆中待温后,浸洗双足20~30分钟左右。
每晚一次,7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