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的疗效。
方法:将86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在口服降压药物的基础上,治疗组加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
结果:治疗组降压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促使高血压患者血压趋于正常或稳定,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吴茱萸涌泉穴位贴敷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69-01
高血压在目前发病率越来越高,自2009年来我科对于高血压病人除了口服降压药物外,还使用了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高血压病人86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年龄21-90岁。
1.2 临床表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眼花、颜面潮红、舌红苔黄脉洪,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手脚麻木、疲乏无力、易烦躁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为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其轻重与血压增高程度可不一致,中医认为属肝阳上亢。以后可逐渐累及心、脑、肾器官,严重时可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脑血管
意外等病变。
1.3 治疗方法。中药贴敷涌泉治疗:可用吴茱萸适量(2-3g),研成细末,再用醋调成糊状,备用,使用方法:晚上睡觉前洗净双足,取吴茱萸醋糊适量,敷于两足中心处,敷药面积以1分硬币大为宜,再用足够大的胶布固定,第2天早晨起床后除去。每天用药1次,连用1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开始起效,3个疗程显效。本法一般可降低血压10mmhg左右,对各期高血压均有效。
1.4 疗效评估。高血压症状或在一个疗程内消失为治愈,明显改善为有效,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治愈和有效两项相加为有效率。
2 结果
本组观察病例,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症状消失时间快,血压下降快,效果显著经观察85%病例连续敷药3-5天头晕缓解,15%病例连续敷药5-7天头晕症状改善,在观察病例中中药敷贴无副作用而又不易复发。
3 讨论
吴茱萸来源于芸香科植物、石虎或梳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见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性味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呕吐吞酸,外治口疮,高血压。眩晕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又是其它疾病所伴发的一种症状。中医学认为眩晕的发生多与肝关系密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在中医学中有内风和外风之分。此条中的
“风”,当指内风所致的动摇抽搐等症状。“掉”,摇也,指头面肢体动摇振颤不定的病症。“眩”,指眩晕,即头晕目眩的症状。内风导致的抽搐、掉眩、眩晕大都与肝有关。刘完素认为,眩晕为风火。《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云:“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谓之旋转”。朱震亨认为,眩晕为痰。《丹溪心法·头眩六十七》云:“无痰则不作眩。”张介宾认为,眩晕为虚。《景岳全书·杂病谟》卷十七云:“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笔者根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理论认为,眩晕的发生,属于虚者居多。阴虚则易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精亏则血海不足,均可导致眩晕。总之,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病情有轻有重,在临床上以虚证或本虚标实证较为多见。应详察病情,给予调治。中医认为,头晕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膏粱厚味,化湿生痰,痰浊蒙蔽清阳;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根据具体病情,常予补益肝肾、滋阴潜阳、之法治疗。涌泉穴位于人体的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涌泉。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主治疾病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4 结论
中药外敷法在临床上使用广泛,主要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将药物研成细末,调成糊状,敷于穴位上,让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根据中医学的辩证论治,高血压可分为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肾阳虚衰型,阴阳两虚型等,涌泉穴为足少阴之井穴,具有滋肾水、引火下行的作用。吴茱萸药性辛、苦、热。李时珍曾云:“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吴茱萸调糊贴敷涌泉穴,可引火下行,引阳归根,补阳助阴,由阳生阴,正中高血压的病因,所以在临床上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治萍,刘淑茹.复方吴茱萸穴位外敷对高血压的保健治疗pj].职业与健康,2007,23,1638
[2] 钟仲义,谢秋莲,钟文英,中药吴茱萸贴敷足部肾反射区临床应用探讨[j].双足与保健,2000(1):7
[3] 周永锐,涌泉穴敷贴中药治疗机制探讨[j].中医外治杂志,1993,2(3):1-2
[4] 顾月珍,刘旭玲,高血压的辩证治疗[j].黑龙江中医药,2007(2)27
[5] 龚一萍,肝阳上亢与高血压关系的探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6(2):1
[6] 刘少娟,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的健康宣教[j],护理学
杂志,2006,15(3):
[7] 张国青,张晶,足心疗法简介[j].中国民间疗法,2003,11(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