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定量表的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定量表的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

一、施过程

评定量表具体的实施应按其使用手册规定的步骤严格进行。概括起来评定量表的实施有准备阶段、量表的填定、评定结果换算及结果解释报告这四个步骤。

1.准备阶段

在采用量表对某一人群实施评定之前,通常需要对评定者进行系统训练,选择适合的评定工具及评定场地的准备。

评定者的训练就是组织量表的使用者(也称评定员)对有关所使用的量表理论基础、量表的内容进行全面地学习,并就量表的具体操作方法和结果解释进行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所使用的量表评定方法,并能较准确地分析解释评定结果的目的。一般经过一定的训练后,正式使用量表前最好要求预试,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符合要示者才能正式成为合格的评定者(一致性检验方法见后面内容)。训练方式有两种,一种为集中训练,这种方式受训者人数较多(一般每个组最好为5-10人),虽较经济,但受训者易相互干扰;另一种为个别指导,即一对一训练,虽效果较好,但不经济。因此二种方式相互结合最为理想。

评定工具的准备就是要选择适合评定对象情况的评定量表,具体选择方法在本章第四节已有详述。量表选择正确与

否,直接影响了评定的质量。评定量表一般均为纸笔形式,即一些表格和填表用笔,但少量他评量表有时还要求准备一些评定用道具,尤其是评定儿童时,有时需要一些辅助器材如玩具等,以备评定行为能力或特征性反应之用。

评定通常无需特别的场地,一般在一安静的房间进行即可。有些特殊人群(如住院病人等)的评定量表尚需到受评者经常活动的地方(如病房)进行评定,以使评定结果更加准确。

2.量表的填表过程

评定量表填表过程中,首先应填写受评者的一般背景资料,如姓名、年龄、性别、职业、通讯处等;如果是临床用量表,尤其要注明病种,有的还要求对受评者申请评定的理由及健康或疾病史作一简要描述。量表的各项目记录或填写方法,自评量表与他评量表不同。

(1)自评量表各项目填写前应有一简短指导语,说明评定主要目的、评定内容的范围、评定的时间界定(如评定一周内出现的现象,还是一年内出现的现象)、频度或程度标准、以及记录方法与其它要求等,这一指导语虽用文字写明,但评定者最好口头加以说明。量表的项目由受评者自己填写,独立完成填表过程。如果受评者文化程度低,对一些项目不理解,评定者可逐项念题,并以中性态度把项目本身意思告诉受评者。此外,自评量表常作团体评定工具,受评者人数

不应太多,以10-20人为宜。人数太多,受评者之间相互干扰,不易管理。

(2)他评量表评定者一般都为专业工作者。评定的依据来源,大多数通过知情者提供。所谓知情者是指最了解受评者日常生活及学习、工作情况的人,一般为受评者父母、兄弟姊妹等亲属;或是在生活和健康方面给予长期照顾的人,如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等;或是了解情况的邻里、同事、老师等。这种通过知情提供资料的评定方法亦称间接评定法。有些量表,尤其是临床用量表,常常是通过评定者自己的观察印象直接记录量表各项目的评分,这类评定者常常对受评者进行过较系统地观察,如病房医师、与受评者接触密切的心理学工作者等,这种评定法称直接评定方法。不管是直接评定或间接评定,评定者最好应与受评者现场见面,并有所晤谈,以取得某些项目评定的准确证据,或判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最后,评定者对各种来源的依据材料,对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3.结果换算

量表各项目评分需要累加为因子分(或分量表分)和总分,这些分数均为原始分,很多量表要求作进一步转换成各种形式的标准分或百分位,或者作加权处理,一般而言,转换分更有比较意义。有些量表使用手册上提供了各种转算表,使用者只需查表即可。

4.评定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为了达到评定量表的使用目的,需要对各种评定结果进行分析综合,提出结论,并对其意义进行解释。量表的种类、功能不同和评定的原因不同,其解释的深度而异。一般而言,如果只打算了解受评者某方面总的状况,总分即可,以郑延平等(1988)编制的紧张性生活事件评定量表(SLERS)为例,如果总分T分(划界分)大于70,则认为受评者总的心理紧张程度高,发生心身障碍可能性很大,如果还想了解某方面内部成份特征,则需在因子分(分量表分)水平甚至项目分水平进行分析。仍以SLERS为例,SLERS包括了学习问题、婚烟恋爱问题、健康问题、家庭问题、工作、经济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环境问题、法律问题这八个因子,只要对这些因子T分进行分析,便可了解受评者心理紧张源主要来自那一方面或其分布特征如何。

将评定主要结果、结论及解释用文字或口头形式表达即报告。对某一人群的评定结果报告类似于一科研调查报告,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大量的统计学处理,如果这类报告可靠,则对心理卫生工作有指导意义;对个体评定结果的报告,用语要精确明了,解释合理,才有科学性。一般提交报告的对象多为专业人员,报告中应采用专业术语,如均数、标准分、百分位等,结论和解释要适度,因为任何评估方法都有一定局限性,结果有程度不一的误差(详见后面内容),故不能

绝对化。有时受评者个人或者家属(评定者认为有必要告知)需要了解评定结果,则多以口头形式报告,一般把专业性术语用较通俗化用语表达,但要注意其科学性。

二、评定结果的常见误差

一般认为评定量表较心理测验容易掌握,其实不然,如果对评定使用不当,或量表本身编制不合理,则评定的结果误差要较心理测验大得多,从而使量表效用大大降低。由证定量表本身所致的误差,评定时较难避免,如果误差过大,只有选用其它性质相似但质量较好的量表,这里仅就与评定者使用有关的误差及其来源进行介绍。

1.参照标准不统一

不同的评定者,限于自己专业知识角度,对一些专业名词有不同理解,或一些术语本身概念就不统一,以自己熟悉的概念为参照,以致使评定结果不一致。俗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有的量表没有客观的标准或者只有一些简单的词语描述。此时,评定者对这些描述语的理解标准不一,或者在评定一现象时常以评定者自己作标准,于是不同评定者得出不同结果,例如,在观察某一现象出现的频度时,常用“经常”,“时常”,“偶然”和“从未”等一些时间副词。如果量表对它们未作严格界定,不同评定者的理解很可能不同,所以评分结果不一。由于评定者本身的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