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常见数量关系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2.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3.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这些关系。

3. 实例讲解:通过讲解实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关系,并学会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运用能力。

3.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3单元 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3单元 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案

3.2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教学内容: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28、p29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1)每支钢笔12元,4支钢笔多少元?每本练习本3元,5本多少元?(2) 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活动1【导入】一、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直观比较认识单价。

1.创设情境,认识单价。

(1)老师在超市买东西时了看到这样几件商品,仔细观察,从标价牌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从标价牌中认识表示单位数量商品价格的方法:3元/支。

(2)练习:用这样的表示方法既简洁又清楚.老师又挑选了几件商品,你能试着也用这种简洁的方法来表示它们的售价吗?你会读吗?表示什么意思?(3)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售价,你有什么发现?他们都有元这个单位,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吗?元后面跟的单位有些一样,有些不一样?有哪些不同的单位呢?预设:有每支的价钱、每盒的价钱、每袋的价钱、每千克的价格。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如总量=部分量+部分量,部分量=总量-部分量,以及倍数关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理解和运用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总量=部分量+部分量,部分量=总量-部分量,以及倍数关系等。

2.培养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运用数量关系。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数量关系。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球、小棒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量关系。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数量关系。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有一天,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苹果,又给了小华4个苹果,那么小明还剩下几个苹果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总量、部分量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生活情境,如购物、做菜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这些数量关系,如总量、部分量等。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讲述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些数量关系,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已经熟练掌握。

但是,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关系,并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关系。

2.操作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总结数量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准备练习题、作业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买一件衣服需要多少钱?” “买两件衣服需要多少钱?” “买三件衣服需要多少钱?”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量关系。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生活场景,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等数量关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常见的数量关系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常见的数量关系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常见的数量关系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表达式计算相关的数值。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 会根据字母表达式计算相关的数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数量关系式的意义。

2. 能根据数量关系式正确计算相关数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那么字母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 探究新知(1)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① 出示例1的场景图,请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② 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③ 提问:如果要求经过5小时行驶的路程,怎样列式?④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⑤ 提问:如果速度是60千米/小时,经过5小时行驶的路程是多少?⑥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计算相关数值。

(2)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① 出示例2的场景图,请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② 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③ 提问:如果要求买7支钢笔的总价,怎样列式?④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总价、单价和数量的关系。

⑤ 提问:如果每支钢笔的单价是25元,买7支钢笔的总价是多少?⑥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计算相关数值。

3.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46页的“练一练”。

4. 总结延伸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1. 教材第47页的“练习八”。

2. 结合生活实际,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量关系,并计算相关的数值。

六、板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常见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计算相关数值。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常见的数量关系1》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常见的数量关系1》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常见的数量关系1》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3 常见的数量关系1》,主要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数量关系。

2.难点: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图片、卡片、实物等。

2.设计好课堂活动和问题,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讲述一个小明买水果的故事,小明买了2个苹果,又买了3个香蕉,问一共买了几个水果?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例子,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通过展示图片、实物或卡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数量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这些数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操练。

例如,给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计算其中的数量关系。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游戏或活动,巩固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设计一个“数量关系接力赛”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量关系。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2.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3.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能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利用实物演示、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数量关系的概念。

3. 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量关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解决问题。

4. 小结: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强调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数量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常见的数量关系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常见的数量关系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常见的数量关系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表达式计算相关的数值。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 会根据字母表达式计算相关的数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数量关系式的意义。

2. 能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速度、时间和路程,进而得出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3)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数量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6页的例1、例2。

(2)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4. 巩固(1)让学生完成教材第36页的“试一试”。

(2)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5.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要注意理解数量关系式的意义,并能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6. 作业教材第37页的练习五。

五、板书设计常见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要注意理解数量关系式的意义,并能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在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环节,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字母表示,得出数量关系式。

在应用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巩固环节,让学生完成教材的“试一试”,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意识。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常见的数量关系1》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常见的数量关系1》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 常见的数量关系1》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3 常见的数量关系1》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感到困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练习题和答案。

4.教学设备和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量关系。

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让学生思考和解答,引出数量关系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

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计算和问题解决练习,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运算规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之间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2.难点:将数量关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

同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小棍等,用于展示数量关系。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做菜等,让学生观察其中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都有哪些数量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运算的?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之间的数量关系,如:加法和减法的关系、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等。

同时,结合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数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可以适当增加,以挑战学生的思维。

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做菜时如何计算食材用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量关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的关系;减数、被减数和差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数量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的关系;减数、被减数和差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数量关系。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每小时骑6公里,问小明骑车去学校需要多少时间?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的关系;减数、被减数和差的关系。

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这些数量关系。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2小时行驶了多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继续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件衣服单价50元,买2件需要多少钱?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案)第三单元 常见的数量关系-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 常见的数量关系-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能够运用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发现和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能够运用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进行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量关系的欲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速度、时间和路程相关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

3. 讲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的关系。

4. 练习与应用:设计一些与速度、时间和路程,以及单价、数量和总价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合作交流情况等,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价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以及单价、数量和总价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3. 常见的数量关系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3. 常见的数量关系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3. 常见的数量关系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量关系的概念,能正确使用数量关系的术语描述大小或分配关系。

2.通过图形、表格等形式感性认识数量关系。

3.初步掌握数量关系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数量关系的概念和术语。

2.通过图形、表格等形式感性认识数量关系。

3.理解和应用数量关系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3.1 教学内容1.数量关系的概念和相关术语。

2.用图形、表格等形式感性认识数量关系。

3.数量关系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3.2 教学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配合举例,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的概念和相关术语。

2.利用PPT、实物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性认识数量关系。

3.课堂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数量关系的问题,以促进个人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挥。

3.3 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通过简短的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本节课内容,让学生感受数量关系的存在并引发兴趣。

2.讲解(10分钟):介绍数量关系的概念和相关术语,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感性认识(15分钟):利用PPT展示图形、表格等形式,让学生感性认识数量关系。

4.案例分析(20分钟):老师提供实际问题,让小组合作解决数量关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5.总结(10分钟):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展示学生的思考成果。

四、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作业:老师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小组合作解决,让学生体验并应用数量关系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2.课堂回答问题:通过向学生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提供帮助。

3.平时测验:在平时课堂中适当安排测验,以检查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五、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2.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

3.模型:实物模型、纸片等一些物理模型,用于教学中的实验和演示。

4.其他:网络教学资源,如在线学习平台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常用的数量关系,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这些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正确地运用数量关系,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2.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生活实例。

2.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题和学习工具,如计算器、纸张等。

3.教学场地: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学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呈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让学生观察和总结这些数量关系,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

3.操练(10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数量关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3.2 常见的数量关系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3.2 常见的数量关系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3.2 常见的数量关系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以及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各个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量关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出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

(2)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的关系。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关系。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常见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常见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常见数量关系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2.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3.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数量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举例、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

3.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 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3 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包括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的关系,以及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这些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2.将数量关系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数量关系。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数量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生活中的情境图片、数量关系公式等。

2.教学素材:包括故事书、题目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小明和小华赛跑”,引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其他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的关系,以及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数量关系。

如让学生计算两个同学赛跑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以及购买商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等。

4.巩固(10分钟)通过故事书和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数量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包括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于简单的数量关系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复杂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2.难点: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教学课件、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中的数量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和教学课件,呈现本节课要学习的数量关系,如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数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一些有关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思考和解答,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数量关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常见数量关系-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常见数量关系-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常见数量关系-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2.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例如:小明去超市购物,他想知道买一些商品需要多少钱,我们应该怎么帮他计算呢?2. 探究新知(1)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购物小票,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通过举例、验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一关系。

(2)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小明骑自行车去公园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通过举例、验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

3. 实践应用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1)小明买了一支铅笔,单价是2元,他买了5支,一共花了多少钱?(2)小明骑自行车去公园,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他骑了3小时,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让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倍数、约数、质数等。

2.理解和掌握倍数与约数之间的关系。

3.能够用计算器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一个数的所有倍数。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倍数与约数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计算器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一个数的所有倍数。

三、教学难点能够用计算器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一个数的所有倍数。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例如公交车班次、电影票价等。

2.概念讲解1.倍数:如果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例如,6是3的倍数,因为6能够被3整除。

2.约数:如果一个数能够整除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约数。

例如,3是6的约数,因为3可以整除6。

3.因数:能够整除某个数的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例如,1、2、3和6都是6的因数。

4.质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就是质数。

例如,2、3、5、7、11等都是质数。

3.例题演练老师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找出这些数字的倍数和约数,同时让学生计算这些数字的因数和倍数。

4.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理解和掌握倍数与约数之间的关系。

在计算方面,学生能够用计算器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一个数的所有倍数。

5.作业1.计算以下数的因数和倍数:–12–24–362.自行查找并记录10个质数。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现,让学生理解了倍数、约数、因数和质数的概念,同时通过例题演练让学生掌握了如何计算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发现有部分学生对于计算因数和倍数仍有些困难,需要在后续的练习中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第 2 课时
良马乡英寨小学刘芳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
(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
(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
(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
(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
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

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总价=单价×数量
(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4.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

(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

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
(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

(3)认识时间和路程。

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
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

教师巡视,发
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路程=速度×时间
(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4.小结。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3题。

第1题:练习单价和速度的写法。

第2题:运用例题3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的问题。

第3题:运用例题2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8、9题。

第8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

第9题: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