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四、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四、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一、能量的定义和单位能量是物体的势能和动能的总和,是指物质所具有的做功能力。
通常用符号 E 表示,单位是焦耳(J)。
二、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可以在物体之间转化,能量转化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1. 动能转化当一个物体发生运动时,它就具有了动能,当物体停止运动时,动能就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声能、热能等。
2. 势能转化当一个物体处于高处时,它具有了势能,当它下落时,势能就转化成了动能,或者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热能。
3. 热能转化热能是指物体分子内部和分子之间的运动能,当热能向外放出时,就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机械能、电能等。
能量转化的总和应该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例如,当物体从高处下落时,它的势能会转化成动能,但是其总能量应该保持不变。
三、热能的传递热能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传递方式传递到其他物体中。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方式: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相邻的物体中。
它是通过介质中的分子或电子的碰撞传递热能。
2. 热对流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
当热气体或热液体在介质中流动时,它们会将热量带走。
3.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通过空气或真空中的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
它不需要介质来传递热量。
四、能量的利用与保护能量的利用和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节约能源我们可以通过节约用电、用水和用汽油等方式来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 新能源我们可以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来替代传统的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开发和利用更多的能源来满足人类的需要。
例如核能、燃料电池等。
五、小结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是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热能可以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方式传递。
保护能源和利用新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九年级物理下册《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使他们认识到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培养节能减排的观念。
4.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交流分享: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和答案,分享解题心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2.知识梳理:通过提问、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能量转化的过程、方法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情感升华:强调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态度。
2.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他们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实例。
3.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四)课堂练习
1.练习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如计算物体下落过程中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分析电路中能量的转化等。
2.学生解答: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能量转化的视频,如风能发电、水力发电等,激发学生对能量转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能量是如何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的。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视频中展示了哪些能量转化现象?”“能量在转化过程中遵循什么规律?”
3.目标引导:通过这些问题,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掌握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教案 (公开课专用)2022年苏科版教案

第四节能源革命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能源的四个文明的讲解,引导学生对未来能源的憧憬。
三维教学目标:●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为人类带来的便利.●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开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效劳于人类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同学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2、培养创新和环保意识。
难点:培养创新和环保意识。
教学器材:植物生长挂图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通常要做转化才能被我们所用.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这就是所谓的能源革命.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让我们先来了解这一人类进步的阶梯吧.二、新课教学1.人类索取能源的历史如图17.4-1所示,各图按能量转移的先后顺序串联起来为: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兔子吃草吸收草的能量,人或其他动物吃兔子吸收兔子的能量,猎人通过吸收食物的能量才能进行各种运动.图1〔1〕柴薪马车——农业文明柴薪是人类第一代主体能源.钻木取火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当时的人类用树枝、杂草等作为燃料,用于燃烧、煮食和取暖,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能源革命.〔2〕煤炭蒸汽机——工业文明蒸汽机的创造是人类利用能量的新里程碑.人类从此逐步以机械动力大规模代替人力和畜力,它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人类的主要能源由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19世纪以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得由蒸汽机作为动力的发电机开始出现,煤炭作为一次能源被转换成更加便于输送和利用的二次能源——电能.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二次能源.它最终还要转化为光能、内能、动能等其他形式的能,才能为人类所用.电能被广泛应用,是由于它的优势是便于输送和转化.〔3〕石油内燃机——现代文明公元前250年,中国人首先发现石油是一种可燃的液体.1854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州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石油工业由此发端.19世纪末,人们创造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奥托内燃机和狄塞尔内燃机.1908年,福特研制成功了第一辆汽车.此后,汽车、飞机、柴油机轮船、内燃机车、石油发电等,将人类飞速推进到现代文明时代.到20世纪60年代,全球石油的消费量超过煤炭,成为第三代主体能源.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创造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响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几十年来,核电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技术.由于核电比火电更清洁、平安、经济,核能在许多经济兴旺国家已经成为常规能源.〔4〕绿色能源革命——未来文明60年代以来,“能源革命〞的呼声日渐高涨.“能源革命〞的目的,是以绿色能源,包括新能源〔如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氢能等〕逐步代替矿物能源.绿色能源将有望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开展提供持久的动力.2.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7中豆子生长的过程,按顺序应为B、A、C、F、E、D.我们在电影、电视中看到,可以通过技术处理使植物生长、花开的次序逆向,但在现实世界中这是不可能的.自然界的实际过程是有方向性的.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能够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起来,来年再用吗?显然不能.一般情况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否那么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能.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变成了地面、空气的内能,这些能量能够自动地用来再次开动汽车吗?显然不能.这些能量虽然没有消失,但是我们不能利用它.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有的东西可以成为能源,有的却不能.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1、人类索取能源的历史2、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板书设计:第四节能源革命一、人类索取能源的历史:〔1〕柴薪马车——农业文明〔2〕煤炭蒸汽机——工业文明〔3〕石油内燃机——现代文明〔4〕绿色能源革命——未来文明二、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教学后记:电功率教教学目标: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
《能量的转换》备课教案

《能量的转换》优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能量转换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判断能量的转换形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能量转换的基本概念2. 常见能量转换实例3. 能量转换的原理与规律4. 能量转换在生活中的应用5. 能量转换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量转换的基本概念、常见能量转换实例、能量转换的原理与规律。
2. 教学难点:能量转换的原理与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能量转换的实例和原理。
3.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4.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能量转换的实例,如太阳能电池,引发学生对能量转换的思考。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能量转换的基本概念,解释能量转换的定义和特点。
3. 分析实例: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换实例,如燃料燃烧、电动机工作等,让学生理解能量转换的过程。
4. 讲解原理与规律:讲解能量转换的原理与规律,引导学生掌握能量转换的内在联系。
5. 应用与拓展:探讨能量转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等,强调能量转换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能量转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2. 重点关注学生对能量转换基本概念的理解、实例分析的能力以及能量转换原理与规律的掌握。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能量转换的实例、图片、动画等,用于辅助教学。
2. 实验器材:如电池、灯泡、电动机等,用于展示能量转换的实验。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设计意图】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物理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深化和再认识.教材首先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能量,并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指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最后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实验规律,列举能量转化的实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知识,对这些实例中的能的转化进行具体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守恒.另外还要强调该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可列举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史对学生进行教育.〝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时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介绍,并帮助他们初步了解有关知识.教材中是以〝水往低处流〔黄果树瀑布〕〞〝热水中的冰块〞等引入〝自发过程〞及其方向性问题的,其中功热转换过程、热传导过程以及气体自由膨胀过程的方向性问题,在教学中应通俗且不违背科学地解释有关问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3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4、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合理利用能源与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3.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_教案

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教学目标】(1)知道能量是可以转移和转化的。
(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来解释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难点:对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的认识。
【教学准备】脸盆、毛巾、清水、棉纱。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在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能源的一些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火力发电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我们是在能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中利用能量的。
同学们能不能找到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由于能源在生活和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历史上曾有人设想,如果能设计出不需要消耗能量而能自动运转的机器该有多好!你有过这种想法吗?二、合作探究1.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看教材活动“滴水实验”。
仿照课本图(a)、(b)利用棉纱吸水提高水位。
看一看什么情况下棉纱带能使杯中的水滴下?现象:(a)图中的水能地下,(b)图不能。
小姐:“永动机”失败的原因说明自然界存在一条法则:我们不可能无中生有地获得能量。
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终于发现: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转移的守恒定律。
自然界的一切变化过程,只要有能的变化,都无一例外地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思考:既然能量是守恒的,能量就不会消失,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能源危机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的内容。
猜想:自然界中水自动从高处流向低处,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反过来,水能自动从低处流向高处,热量能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吗?讨论:烧开水时,燃烧的煤、天然气的化学能转化为水的内能。
当水渐渐凉下来时,水减少的内能会不会全部恢复为煤或天然气的化学能?行驶中的汽车克服摩擦阻力,使地面和车轮变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地面和车轮的内能能否推动汽车行驶呢?电能可以使点灯发光,同时产生内能散失在空气中,这些内能能自动转化为电能吗?小结:显然,上述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三、课程小结以上事例说明在能量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是有方向的。
能量的转化教案初中物理

能量的转化教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 了解能量的概念和不同形式的能量。
2. 掌握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实例。
3. 能够运用能量转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能量的概念和不同形式的能量。
2. 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实例。
教学难点:1. 能量转化的原理和方向的判断。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PPT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个滚摆上升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滚摆在不同位置时的能量变化。
2. 提问:滚摆在不同时刻具有哪些能量?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二、能量的概念和不同形式的能量(10分钟)1. 讲解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是物质运动的度量。
2. 介绍不同形式的能量: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光能等。
3. 通过PPT展示各个能量形式的特点和转化过程。
三、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10分钟)1. 讲解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 强调能量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四、常见能量转化实例(10分钟)1. 讲解机械能转化的实例:滚摆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 讲解热能转化的实例:烧水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散热时,热能转化为内能。
3. 讲解电能转化的实例: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 展示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
五、能量转化的方向的判断(10分钟)1. 讲解能量转化的方向性:能量转化有一定的规律,如机械能转化有向上的趋势,热能转化有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趋势。
2. 让学生举例说明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六、巩固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填写空白或选择答案。
2. 讲解答案,巩固所学知识。
七、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能量的概念、不同形式的能量、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实例。
初中物理能量转换规律教案

初中物理能量转换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能量转换的基本概念;2. 掌握能量转换的规律;3. 能够运用能量转换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能量转换的基本概念;2. 能量转换的规律。
教学难点:1. 能量转换规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2.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能量形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2. 提问:这些能量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换?转换规律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能量转换的基本概念,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能转化为光能等;2. 讲解能量转换的规律,即能量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 通过实例讲解能量转换的过程,如摩擦生热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 强调能量转换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等。
三、实验演示(10分钟)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摩擦生热实验、电路中灯泡亮灭实验等;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能量转换的过程;3. 总结实验结果,验证能量转换规律。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能量转换规律解决问题;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3. 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纠正错误答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能量转换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 强调能量转换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等问题;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使学生掌握了能量转换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够运用能量转换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能量转换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同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能量转换规律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4 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设计意图】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物理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深化和再认识.教材首先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能量,并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指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最后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实验规律,列举能量转化的实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对这些实例中的能的转化进行具体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守恒.另外还要强调该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可列举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史对学生进行教育.
“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时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介绍,并帮助他们初步了解有关知识.教材中是以“水往低处流(黄果树瀑布)”“热水中的冰块”等引入“自发过程”及其方向性问题的,其中功热转换过程、热传导过程以及气体自由膨胀过程的方向性问题,在教学中应通俗且不违背科学地解释有关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4、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合理利用能源与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3.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重点难点】
1、能量转化与守恒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有一定的方向性
【教学器材】
演示用玻璃毛细管一套、适量红墨水、烧杯两只、水、少量棉花。
【课前准备】上网查询有关历史上的永动机方案,能大概说明它不能永动的原因。
【教学过程】
事实上,它是不可能永动的,为了说明这一现象(演示实验3),请注意上右图所示的实验,你观察到什么?要想使水从棉纱的另一端滴出来,必须
自然界中许多
..的过程都是有方
..自发
向性的。
请学生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转移有什
【小结】略
【板书设计】
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1、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2、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永动机是指那些不需要消耗能量,又能源源不断地向外做功的机器)
3、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能量保持不变。
4、自然界中许多
..的过程都是有方向性的,或者说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也是有方向性的。
..自发
5、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过程都是有方向性的。
【教学资源】《9年级物理教学参考资料》(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评价】
1、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活动,本节课通过学生活动和教师演示实验,会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对历史上的几个永动机的分析,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上一些人花了很大精力在永动机上是徒劳的。
2、能源对于当今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通过分析“既然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那么,为什么还会产生能源危机?为什么还经常说要节约能源呢?”这段话,使得学生认识到每一次能量转化都存在能量耗散,在日常生活中使得学生养成节约能源与合理利用能源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