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重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重点总结
古代文学重点总结( 一 )
神话
根据马克思的科学概括,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
会形态”。引申来说,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神话在后世仍然具有文学魅力,同时也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三家诗、四家诗
《诗经》在秦时遭火焚毁,但由于学者的讽诵,到汉时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矛苌。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其中,齐、鲁、韩三家武帝时已立学官,毛诗晚出,未得立。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称为古文,其余三家则称今文。自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
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
汉儒传《诗》,使《诗》经典化,固然有对《诗经》的曲解、附会,但汉代形成的诗教传统和说诗体系,不仅对《诗经》的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赋比兴
指的则是《诗经》中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赋:即不加修饰,直接地铺陈叙述。比:比喻。兴:借助其它事物作为开头,以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为后代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风雅颂
《诗经》的三种分类。风:各地的土风歌谣,地方音乐;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用于宗庙祭祀或重大典礼时的乐曲。
《春秋》三传
即《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富有文学性。《公羊传》、《榖梁传》均作于汉代,前者为齐人公羊高所作,后者为鲁人榖梁赤所作,主要阐述《春秋》的微言大义,叙事很少,文学、历史价值不高。
“春秋笔法”
据说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扬。
如今春秋笔法已经成为一句成语,就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尚书》
《尚书》本称《书》,汉代称《尚书》,意为“上古之书”。后儒家尊之为经,故又称《书经》。《汉书·艺文志》谓原有百篇,曾经孔子删定并为之作序。现存五十八篇。全书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上起唐尧,下迄秦穆,有典、谟、训、诰、誓、命六体,基本内容是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其中《虞书》和《夏书》是后世儒家根据古代某些传闻编写的,而《商书》和《周书》则基本上是当时史官的实录。《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自汉以来,《尚书》即立于学官,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且有今古文之分。
《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汉人以为它是一部解说和阐述《春秋》的著作,改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亦称《春秋左传》、《左氏传》。
全书约十八万字,以鲁国十二宫(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顶、哀)的世次纪年,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711—前468)共254年间个诸侯国的重要史实。《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记述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它完善和发展了由《春秋》开创的编年体史书题材,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保存了大量春秋时期的历史资料,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还引证了春秋以前的一些古史传说,史料价值极高。《左传》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巨著,对中国的语言文字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其记载系统条理,有分析和评论,有追叙和附叙,首尾完整,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尤其是描写战争和辞令两个部分相当精彩。
《战国策》
《战国策》简称《国策》。原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西汉刘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
为之策谋”,故定名为《战国策》。其作者无考,当是战国策士的集体创作,由刘向整理编订而成。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策,记录了春秋以后到汉以前共245年(前454—前209)间诸侯各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一些重大事件,保存了战国时期的许多重要史料。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散文作品,其绝大部分篇章是记载战国时的谋臣、策士、纵横家之类人物的言行和事迹的,虽不乏后人增饰、虚夸的东西,却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很强的感染力。它的出现,标志着各种散文文体的创造、发展和日趋成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国语》
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载周、鲁、齐、晋等八个国家春秋时代的历史,相传是左丘明所作。
《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曾做过漆园吏。庄子“其学无所不窥”,其思想受到老子的影响,却又与老子有很大不同。哲学上以“有情有信”却又“无为无形”的“道”作为本体,认为“道”先天地生,无所不在,不可闻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无常的。主张通过“心斋”、“坐忘”的修养方法,进入齐玩物、外生死、无是非、无所待、“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境界。他抨击当时的社会现实,向往回归原始朴素的社会。
《庄子》的散文极富文学色彩,想象丰富而奇特,善于夸张,行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运用厄言、重言、语言等手法,“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将玄奥的哲理与生动的形象及诗意的境界融为
一体。《庄子》一书现存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7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外、杂篇的作者说法不一。
楚辞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在江汉一带的南方崛起的一种新的诗体。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即后人所说“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其代表作家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他在出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楚辞这一新诗体,这对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体是一次解放,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楚辞”之称,始见于西汉。刘向收集编辑屈原、宋玉诸作及后人模拟之作作为一书,题为《楚辞》,东汉王逸又继作《楚辞章句》,于是《楚辞》又作为这一诗歌总集的书名流传于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个人专著诗集。
九章
《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颂》、《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9篇作品。“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九章》的内容与《离骚》基本接近,主要是叙述身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