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典之代表:“北京212”吉普的前世今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产精典之代表:“北京212”吉普的前世今生!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心中,关于汽车的记忆可谓点滴琐碎,直至80年代后,人们印象中除了“老解放”,还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经典形象。如果说“解放”代表着凝重和宽厚,那么这种汽车则更像是一个顽皮、轻盈的精灵。在无数的电影、电视剧中,在大院的孩子们爬上它发动机前盖的欢声笑语中,在共和国几十年汽车工业的发展之路中,它的形象早已被定格,它就是中国自产的第一代轻型越野车中最辉煌的杰作—北京212(BJ-212)。除了“212”这个亲切的乳名之外,人民还给它起过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北京吉普”。想当年,凡是刚刚有了点儿积蓄,又做着汽车梦的车迷,都会把拥有一辆BJ-212作为一个美好的梦……
传奇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军酝酿用汽车装备军队,并专门制定了越野车的标准:为便于隐藏,车身高度不超过850毫米;为了对付泥泞路和进行牵引用途,选用低压轮胎、四轮驱动等。当时总共有三家公司投标设计,经过测试后,军方决定采用仅重250千克的四轮驱动越野车,由威利斯公司设计制造,这就是美国大兵引以为傲的“威利斯”吉普。解放战争期间,美国曾经向蒋介石提供了大批援助,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威利斯”吉普。当然,托“运输大队长”的福,这些“威利斯”吉普有相当一部分都到了解放军官兵的手中,很多人就是从那个时刻知道了“威利斯”MA、“威利斯”MB等一代经典车型。自此,这支红色的队伍开始了与美制轻型越野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连毛主席在南苑机场阅兵的时候,乘坐的也是美制“威利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放战争的继续和抗美援朝前线作战的迫切需要使新生的共和国开始大量进口汽车。这一时期主要以苏式汽车为主,截至1957年底,军队的汽车装备总数已达92000余辆,其中苏式汽车占70%以上。当时部队的轻型越野车除缴获的美制产品之外,基本以苏联制“嘎斯”69为主。大量进口的苏式汽车在解决了军队和国家的燃眉之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完
全依赖进口的汽车工业能否担当起国防的重任?此时,自行生产军用汽车和军用越野车已经刻不容缓。自1956年“解放”CA—10下线之后,新中国结束了不能自行生产汽车的历史,但对于0.5—1吨级的轻型越野车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空白。这一次,创造历史的变成了重庆456厂(国营长安机器厂的前身)。工厂在对几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缴获的美国M38A1(后来发展为民用的CJ—5)进行了详细的测绘之后,针对当时的生产条件进行改进设计,终于在1958年5月生产出了第一辆样车。工厂在进行了2.5万千米的道路试验后开始定型生产,同时新车被正式命名为“长江”46型。作为我国自己生产的第一种0.5吨级越野车,在1959
年国庆十周年阅兵式上,“长江”46首次亮相,和“解放”卡车同时出现在天安们广场上的群众面前,极大地振奋了国人。值得一提的是,到1963年停产并将技术资料转交北京汽车制造厂为止,“长江”46型越野车实现了1390辆的生产量,并装备部分部队。它积累的资料和成功经验为北京汽车制造厂日后的越野车设计与生产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初,新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扔出了那份震惊世界的“秘密报告”。随后中苏关系开始急剧恶化,最终破裂。在再也无法引进苏式装备的情况下,我军战术指挥车一下子失去了供应来源。于是,中央军委发出指示:一定要尽快开发出部队装备用车,以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呈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同志,建议以研制成功“东方红”轿车的北京汽车制造厂为基地,生产轻型越野车。1961年元月,国防科委批准了上述建议,确定新越野车的生产车型型号为210(第一个数字“2”代表越野车)。该车在外部结构上明显模仿了美制MB/GPW,只是水箱护罩格栅改为横条,引擎盖改为弧型线条,车辆底盘和车身布置和MB/GPW类似,在车门处也只有一个缺口。引擎已改为仿“伏尔加”的直列4缸51.5千瓦的发动机。驱动桥的结构和“东方红”轿车相同,使用左右两部分半桥在中间拼合。方向机/变速器/分动器结构和“嘎斯”6 9相似。
1963年4月,北汽先后试制出300多辆BJ-210轻型越野车,后经部队试验和使用得到一致好评。1964年,在全国新产品展览会上获得一等奖。但部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部队首长和高级将领观看并试坐了BJ-210后提出一些意见:BJ-21 0只有两个门,上下车不方便,而且车身偏小,不符合军用指挥的实战要求。时
任我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上将指示,在BJ-210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车身稍大、四门、双排座、宽畅舒适的军用指挥车,其性能指标不能低于“嘎斯”69。六个月后,便试制出了BJ-211和BJ-212两型样车。在试制BJ—212时,正好赶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大军区的司令员都来京开会。会议期间,他们对BJ-210、BJ-211和BJ-212进行综合评定,最终大家一致认为BJ-212各项性能比较突出。于是,罗瑞卿总参谋长拍板定案,决定选用BJ-212。1966年初,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和国家科委的代表和专家对BJ-212进行了全面鉴定。结果认为,BJ-212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甚至超过了苏联“嘎斯”69的水平。1965年,BJ-212系列越野车正式定型,分为两种型号BJ-2 12和BJ-212A型。
BJ-212为五座乘用车,双侧车门的布置和形状,车后座紧接与车身后侧壁同高的货台,行李箱布置在货台下,于车后开门,主油箱布置于行李箱下,副油箱布置于驾驶员座位下,通过驾驶员座位旁的转换开关切换供油。这些特点和“嘎
斯”69相似。BJ—212A后座顺车身侧壁布置两排折叠座椅,定员8人,和“嘎斯”69M相似。从此,北京212登上了历史舞台,行驶在我国的城市、乡村、公路、矿山。1966年8月后,毛泽东在北京多次接见“红卫兵”,其中1966年11月10日和11月26日是乘北京212沿东西长安街和西郊机场的跑道行驶,“检阅”了汇集在街旁的百余万“红卫兵”。于是,拥有历史烙印的北京212,在领袖和红卫兵的身影中,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也开始了它40多年的传奇。从上世纪70
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全国数以千计的汽车厂都在生产以BJ-212为原型车的各种乘用车。使用BJ-212底盘,加上手工敲制的车壳,取了各种牌号的产品更是充斥全国的各条公路。
后继与发展
在BJ—212装备解放军部队后,该型车的主要用途是做指挥员的乘用车,也有一些用于武器运载平台和其他用途。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75式105毫米无后座力炮炮车:使用BJ-212A为底盘,后轴后部车身被缩短,并形成一个向下的斜面,避免火炮射击时尾焰被后车体阻挡。搭载1门75式10 5毫米无后座力炮和炮组人员。一些车辆还在风挡上开出一个下凹狭缝以容纳放低后的炮管。
63式多管火箭炮车:使用BJ—212底盘,在后部货台上装1门63式多管火箭炮。1968年中国大规模援助阿尔巴尼亚军事装备时,该车便是其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