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女性,世界上唯一崇尚男女平等的宗教

合集下载

老子对女人的尊崇

老子对女人的尊崇

《老子》对女人的尊崇内容提要:老子对女人的尊崇思想,来源于老子对道的俯仰察识,体认道犹如母生子般地生养着万事万物,为天地之根。

关键词:老子阴阳柔道教老子的崇尚自然、无为而为为现代人保护环境、进行精神治疗提供了思想资源。

其实,老子哲学中还有一宝贵的思想价值,那就是对女人的尊崇。

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说法,认为老子崇尚阴柔。

近年来有学者进一步研究认为“老子哲学为女性化的生命哲学”[1],因“老子哲学脱胎于母系氏族的宗教崇拜,特别是女性生殖崇拜。

所谓的‘道’,最初建立在对女性生殖力的认知上,然后将这种女性生殖作用扩而充之,用来观察整个宇宙的创生过程,于是形成了‘道’的概念。

《老子》书中常用女性生殖器或母体形容道。

”(同上),如玄牝、谷神等。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谷神,一说为“道”,一说为女性生殖之神。

“牝”指的是一切动物的母性生殖器官,“玄牝”则是巨大深远的而不可见、却又神秘而可以生产万物的生殖器的象征。

玄牝、道之所以值得推崇,就在于她。

老子直接用“母”与“子”来比喻道与万物的关系: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其殆。

[4]“老子是自觉意识到男性智慧的弱点和重新发现女性智慧和品德的伟大作用的第一位哲学家,他正是由于着重提炼和发挥了女性之德,才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主阴哲学”(同1),《老子》“是真正的女性哲学,它推崇的是阴柔之性。

”(同1)“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子的哲学就是一种女性的哲学。

《老子》书中屡有‘母’字,他把‘道’称作‘天下母’,又比之为女阴(‘玄牝之门’)和女性生殖器(‘谷神’),即是女性崇拜的原始宗教遗留意思。

”[5]老子思想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贵柔守雌,他从“弱者道之用” [6]出发,强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7],举起了“柔弱胜刚强”[8]的旗帜。

他所崇尚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就是以柔弱顺自然为主要特征的。

妇女权益与性别平等 中国的宗教与信仰

 妇女权益与性别平等 中国的宗教与信仰

妇女权益与性别平等中国的宗教与信仰妇女权益与性别平等中国的宗教与信仰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妇女一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不平等待遇。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觉醒,中国的女性权益保护和性别平等问题也逐渐得到重视和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宗教与信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妇女权益争取平等地位,为性别平等奠定了基础。

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共存的国家,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这些信仰体系不仅有助于人们寻找自我,也对妇女权益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佛教强调众生平等和慈悲为怀,鼓励人们超越性别差异,实现内在的平衡和和谐。

道教注重自然和谐,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对妇女的保护也很重视。

伊斯兰教倡导男女平等,鼓励妇女接受教育,并有专门的法规保障妇女的权益。

基督教也强调爱的原则,鼓励人们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平等待遇。

宗教信仰对于中国妇女权益的促进,不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更体现在行动中。

中国的佛教寺庙和道教观寺,为女性提供学习和修行的机会,鼓励妇女发挥自身的潜力。

同时,宗教界也积极开展倡导性别平等的宣传活动,通过演讲、讲座、出版物等方式向社会传递性别平等的理念。

伊斯兰教中的妇女组织更是在妇女权益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关注妇女的教育和健康问题,还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和就业培训。

然而,在中国的宗教和信仰体系中,也存在着一些对妇女权益保护和性别平等的挑战。

宗教文化的传统观念和思想禁锢,导致一些妇女仍然承受着不公平的待遇和歧视。

例如,在某些宗教传统中,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被剥夺了平等发展的机会。

此外,一些偏见和歧视仍然存在于宗教组织和社会中,对妇女的参与和领导地位持有保守观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宗教界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行动。

宗教组织开始反思传统观念,并与社会机构合作,推动性别平等的意识和意识形态的变革。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妇女的权益,鼓励女性参与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

例如,中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明确规定妇女的平等权益和保护措施,为妇女争取了更多的权益。

道教为何重视发展女弟子?女道长能做到什么职位?这里有个例子

道教为何重视发展女弟子?女道长能做到什么职位?这里有个例子

道教为何重视发展女弟子?女道长能做到什么职位?这里有个例子最近,有一位90后女大学生钟嗣源毕业后出家,在全真教门下当道长的新闻成为媒体头条:作为拥有1700年历史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基础上,承袭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之说逐渐形成,一般以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创教人张道陵(即张天师)为创立者:道教奉老子为教祖,把《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正因为如此,道教自创立以来就是一个“性别中立”的宗教,因为《道德经》提倡阴阳互补,不可分割,男女平等的观念。

道教尊奉的主要神明包括男性形象的三清道祖:但也有重量级的女性神明,例如西王金母:还有女性凡人修炼成仙的传说,例如何仙姑:神话电视连续剧《东游记》剧照另外,道教思想中的“柔弱不争”观念也非常具有女性意味,总而言之,道教十分重视发展女弟子。

在道教中,“乾”表示“至阳”,“坤”表示“真阴”,所以乾道指男道士,坤道指女道士,道长则是对道士的尊称。

道教徒活动的宗教场所统称为宫观,道教有全真宫观与正一道宫观之分。

全真派的道士出家,在宫观内过丛林生活,不食荤,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读“鹿”),主张“性命双修”,以修真养性为正道;正一派道士一般有家室,不忌荤,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

本文开头提到的90后钟嗣源女道长,就在四川叙永县丹山玉皇观,过着全真派清心寡欲的修炼生活:那么,女道长最高可以做到什么职位呢?这里有一个例子。

在今天的武汉长春观(邱处机门徒所建,以丘处机的道号“长春子”命名),出了一位道教历史上第一位女方丈,她的名字叫吴诚真:在道教中,方丈是全真派宫观执事的最高教职称谓。

1957年出生的吴诚真统领长春观乾道和坤道,广收俗家弟子,大力推广道教文化,有“道教释永信”之称。

抛开其他不谈,吴城真担任方丈,恰恰体现了道教的男女平等,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土生宗教,光这一点就值得点赞。

(文/claypigeon)。

八位有名的女道士

八位有名的女道士

八位有名的女道士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国古代八位著名的女道士,您知道几个呢?“人行大道,号为道士。

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作为道教的神职人员,道士以修行为主,并以追求长生久视为修道的目标。

与其他宗教相比,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教是一个提倡男女平等的宗教。

自古以来就有女子求道修仙的传统,女子在道有所成之后均被冠以“女仙”尊称,而且在道教的神仙体系里有很多地位崇高的女性神明,如大地之母后土皇地祗;女仙之首西王母;月宫之神太阴星君;众星之母斗姆元君等等。

道教将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称为坤道、女冠等,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女性道士,本期就为大家介绍其中的八位著名的女道士。

一、魏华存: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道士魏华存,晋代任城人,字贤安,又被称为紫虚元君、南岳夫人,是道教茅山上清派第一代祖师。

出生于官宦之家的魏夫人自幼性情恬淡,喜欢研读老庄之道,受到祖天师张道陵的天师道影响,魏夫人经常练习吐纳之法,希望可以得道成仙。

在二十四岁之时受父母之命嫁给了官宦刘文,出嫁之后的魏华存道心不改,仍然潜心修道。

同时她还利用所学医术悬壶济世,并结合前人的道家思想编撰了流传千古的《黄庭经》及《上清大洞真经》,被尊为道教茅山上清派的开派祖师。

二、鲍姑:古代四大女医鲍姑是晋代著名道家名家葛洪的结发妻子,他们二人被誉为“名医伉俪”。

鲍姑的父亲鲍靓对道家的养生之术颇有研究,在任职太守的同时也对丹道也很擅长。

受到其父的影响,鲍姑对道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开始了解炼丹之法。

在与葛洪结为夫妻以后,他们二人共同研究医学和炼丹之法,成为志同道合的伴侣,乃是道教修行的典范。

鲍姑一生行医,擅长针灸之术,为百姓解除病痛,被尊称为“女仙”、“鲍仙姑”。

三、谢自然:正史记载的白日飞升女道士谢自然又被称为谢仙姑,唐朝人士,又号“东极真人”。

谢自然从七岁开始研读《道德经》、《黄庭内经》等道教经典,十多岁就开始修道,并用用辟谷、服气等法修行,因此被奉为“童女派”的开宗者。

道教与佛教的区别

道教与佛教的区别

道教与佛教的区别(万景元道长)自宋朝以来,修道之人多言三教之同,少有说佛道之异者。

乃至有伍柳派之《仙佛合宗》,认为佛就是仙,仙就是佛。

援引佛典与金丹之书印证,道教或以伍柳派为正宗,而佛教乃汲汲以柳华阳之徒为异端、为魔民。

足见正统佛教并不认为金丹大道与释迦之原意相符也。

而有些道教乃以此为号,欲以金丹统摄三教,唐突佛祖,又失去了金丹之本意,岂非可笑?道教为东方之教,佛教为西方之学。

道教的长乐世界在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太乙救苦天尊所主掌;佛教之极乐世界在西方,是太阳落山的地方,地藏王菩萨所主掌。

是以道教是生发之阳气,故注重乐生、贵生、爱身、宝身,认为人生是快乐的,有许多值得留恋的东西,所以追求长生不死。

道教的神仙有天仙、地仙之分,所谓地仙者,就是长住人间,云游三山五岳、十洲三岛的,他们在人间逍遥自在,享受快乐的生活。

佛教则是太阳落山的阴气,是以其以人世为婆娑世界,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是不圆满的,故追去寂灭。

其所谓罗汉果者,即是不再来到这个婆娑世界。

道教追求的是不死,佛教追求的是不生。

也可以这样说,道教的极乐世界,其实是立足现实的。

佛教的极乐世界是彼岸的。

道教承认形而下的现实社会,认为人的肉体是真实存在的,神仙就是肉身不坏,所以道教非常注重保养自己的身体、维护自己的健康。

而佛教则认为肉体是臭皮囊,是累赘,是障碍,所以并不怎么注重身体的养护。

而一味追求心性的超脱,和彼岸世界的快乐。

道教讲承负;佛教讲因果。

承负者,就是祖宗积德,则子孙受到荫蔽。

自己造孽,则儿孙受到谴责。

因果者,就是上辈子积德,这辈子享福。

上辈子造孽,这辈子受罪。

所以佛教认为一切都是宿世的因果,是宿命,教人要认命,接受现实。

纵然是暴君,也是他的福德,你生身下贱,你是活该,是报应。

道教则勉励人,这辈子多做好事,道士好为帝王师,勉励君主多做好事。

如果君主不贤明,那么就会遭到百姓的反抗,这个也是承负。

佛教教人做温顺的良民,非常适合统治者的愚民政策。

道教与女性崇拜

道教与女性崇拜

作者: 詹石窗
出版物刊名: 宗教学研究
页码: 17-20页
主题词: 女性崇拜;道教;西王母;九天玄女;重大影响;神仙;中国古代小说;中国文化史;女子;道德经
摘要: <正> 道教作为传统宗教之一,近两千年来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将其与女性相提并论,则不免为某些人感到奇怪。

道教与女性,表面看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若稍读经、史、子、集,则自可发现,原来这两者早有不解之缘。

让我们先读一下中国古代小说、故事等作品对女性崇拜的一些描写吧。

清朝咸丰年间问世的《笔生花》第一回中谈到姜近仁之妾生女之事谓:姜近仁之妾柳氏生有两女,前女系“玉女”投胎降世;后一女为仙子转变而成。

这里姑且不说“投胎降世”的问题,只讲“玉女”的性质。

“玉女”并非一般的女子,而是天上的女性神仙,是女性的神化。

在《梦影。

论中国哲学中的女性观念(一)

论中国哲学中的女性观念(一)

论中国哲学中的女性观念(一)——弘扬道家、道教尊崇女性的思想内容提要:儒家能否解读出男女平等关乎其能否在二十一世纪之复兴。

而道家、道教却对妇女抱有一种尊崇的态度,老子哲学为道教尊重女性、提升女性意识,提高女性地位,起了理论上的先导作用。

女道士跻身道教领导地位,为女性地位的提高做出了实际的贡献。

道教戒律保护妇女不受侵犯。

道教的成仙理论及修炼功法,为女性打造了追求精神超越、自由自主地决定人生命运的钥匙。

佛教讲究普度众生,女性自然成为关心对象。

关键词:男尊女卑男女平等儒家道教道家女道士女性女权弁言2001年7月21-24日,我应邀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中国哲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

报到后,拿到了会议手册和大会论文提要。

手册上说会议主题为“中国哲学与二十一世纪文明走向”。

希望与会学者能从四个方面作番宏论或个案研究。

从编辑成册的论文提要以及二十多场分组讨论来看,关于儒、道、佛、墨、易等中国传统哲学资源,如何经过创造性诠释和转换,在二十一世界充分体现其积极价值;比较东西方文明和哲学思维方式之异同,阐明二十一世纪多元文化互补的文明对话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方式和途径;以及中国当代哲学与世界哲学的交融趋势,在二十一世纪将会表现出哪些新的特点?中国哲学的自身价值和特性如何得到保持并进一步突显;这三方面的研究和讨论非常热烈。

与以上三方面的研究相比,关于“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将面临一些什么重大问题?”似乎与会学者并未予以特别关注,这大概跟与会学者大多为研究中国哲学史有关。

笔者以为,二十一世纪人类遇到的的重大问题之一必定是“女性问题”。

而该问题似乎明显地受到了男权社会的占绝大多数的男性学者的“集体无意识”的冷落和漠视。

在涉及到女性的研究里,到会二百多学者,只有一位女学者谈论《庄子》与女权,一位男性学者谈了李大钊的女性观。

按照我的理解,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如果不把女性问题放到一个很重要的层面上来讨论,如果不从学术、学理层面对阻扰中国社会进步的“男尊女卑”问题作出创造性的诠释,那么二十一的中国哲学发展走向是有严重缺憾的。

两性在宗教领域中的平等与权利挑战

两性在宗教领域中的平等与权利挑战

两性在宗教领域中的平等与权利挑战在宗教领域中,两性的平等与权利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争议的话题。

尽管各个宗教信仰都倡导着爱与和平,然而宗教的传统与教义往往对两性平等存在一定的限制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宗教的角度探讨两性在宗教领域中面临的挑战,并呼吁宗教界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促进两性平等与权利的实现。

一、基督教中的平等与权利挑战基督教信仰认为男女是上帝创造的共同体,应共同承担着神赋予的责任和权利。

然而,在传统的基督教教会中,男性的地位往往高于女性。

例如,天主教会中只允许男性担任神职人员,而女性只能担任次要的服务角色。

这种性别角色的划分导致了女性在宗教领域中权利的不平等,对于女性而言,他们在主教、牧师以及教会领导层中的地位和发言权受到限制。

然而,近年来不少基督教团体开始重视女性在教会中的角色与地位,积极争取女性神职人员的参与与平等发展。

他们认为,女性同样有能力传播教义、担任领导职位,并应当享有平等的机会。

这种积极的改变有助于促进基督教中的两性平等与权利。

二、伊斯兰教中的平等与权利挑战伊斯兰教对于两性平等的理解在世界各地存在一定的差异。

尽管伊斯兰教义强调男女在社会地位上的平等,但实际上在一些社会中,女性的权利和地位仍然受到限制。

例如,在某些穆斯林国家,女性在宗教领域中的权利和自由受到限制。

传统的伊斯兰文化认为女性在宗教事务上不宜有过多的自主权。

女性在清真寺中往往需要与男性分开,并且在决策、宗教知识传授等方面受到制约。

这种局面限制了女性在宗教事务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然而,越来越多的伊斯兰学者和社会领袖开始倡导女性在宗教领域中的平等与权利。

他们强调伊斯兰教义对于两性平等的重要性,并提倡在宗教教育、决策等方面给予女性更多的自由和机会。

这种观念的传播有助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推动伊斯兰教中的两性平等与权利。

三、佛教中的平等与权利挑战佛教强调人人平等,无论男女皆可修行。

然而,在传统的佛教文化中,男性僧侣的地位和权力要高于女性。

中国古代传统女性地位之我见--浅析道教对妇女的尊崇思想

中国古代传统女性地位之我见--浅析道教对妇女的尊崇思想

中国古代传统女性地位之我见--浅析道教对妇女的尊崇思想李明杰
【期刊名称】《海峡科学》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中国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源于儒家礼教中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教条,而道教却提出"尊阴阳,等男女"的宝贵思想,对妇女抱有一种尊崇的态度:老子哲学为道教尊重女性、提升女性意识,起了理论上的先导作用,道教的修炼成仙理论及道教戒律对妇女的保护,为妇女地位的提高做出了实际的贡献.道教对妇女的尊崇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值得大力弘扬.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李明杰
【作者单位】福师大公共管理学院2000级政教1班 35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
【相关文献】
1.浅议中国古代传统婚姻与女性地位 [J], 魏晓皎
2.从传统妇女节日风俗看女性地位 [J], 许娟;;
3.从社会性别视角浅析中国妇女史——女性地位的变迁 [J], 郭丹
4.浅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我国女性地位的发展 [J], 杨巧娜
5.尊崇传统的社会心理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J], 李传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道教与妇女地位

道教与妇女地位

道教与妇女地位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解的是关于道教与社会妇女问题。

首先,我们来谈谈咱们的妇女地位。

男尊女卑,是宗法社会父系氏族制的产物。

在封建时代,历来是重男轻女,女子是男子的奴婢、附属品,没有独立的人格。

男女之间,在社会中的地位极不平等。

社会上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法律戒条等等,都是贱视妇女,压抑束缚妇女,甚至凌辱虐杀。

而我们的道教教义,看待妇女却是较为人道平等的。

我们来举一些实例。

在《汲冢周书》里面就有写到:“春分之日,元鸟不至,妇人不信,,(此处跳过百字),,小雪之日,东虹不藏,妇不专一”听了这种话,真让人啼笑皆非。

我们古人很愉快的把所有的不祥之兆,一古脑的嫁祸给妇女,说是妇女的行为造成的,这些妇女到底跟他们是什么仇、什么怨了,这样的贱视妇女。

要我看,这些妇女要有这么大能耐,首先做的事就是—赏这种人‘一丈红’。

再来看《论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春官外署语》还说:天下易私而难化者妇人。

可见,这女子到底是有多么的无可救药。

社会上宣扬的也是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等等,,男人三妻四妾,帝皇三宫六院。

把女人视为玩物,女奴被残杀,后宫陪葬的现象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这样的思想也依然存在很多人的头脑中,这是一个顽固的社会弊病,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比如福建一带针对这个问题还出台了相应的生育政策。

超生的女孩子上户口不会罚款,若是男孩子不罚是不可能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汉出现了我们土生土长的道教,在他的第一部’神书’---《太平经》中,对当时社会贱视妇女的传统观念就提出了异议,呼吁社会应当保护妇女。

首先,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依据,提出男女都是元气所始,先天是没有区别的。

比如《太平经》卷三十五所阐述的元气本论和卷九十三所说的“然夫天名阴阳男女者,本元气所始起,阴阳之门户也。

”生理性别,本是阴阳元气,没有贵贱之分。

认为男承天统,女承地统。

阴阳和合才能滋生万物;男女和合才能共传天地统,如果伤害女子,绝地统,就会让人类成为‘濒危物种’。

论中国哲学中的女性观念——弘扬道家、道教尊崇女性的思想

论中国哲学中的女性观念——弘扬道家、道教尊崇女性的思想

论中国哲学中的女性观念——弘扬道家、道教尊崇女性的思想内容提要:儒家能否解读出男女平等关乎其能否在二十一世纪之复兴。

而道家、道教却对妇女抱有一种尊崇的态度,老子哲学为道教尊重女性、提升女性意识,提高女性地位,起了理论上的先导作用。

女道士跻身道教领导地位,为女性地位的提高做出了实际的贡献。

道教戒律保护妇女不受侵犯。

道教的成仙理论及修炼功法,为女性打造了追求精神超越、自由自主地决定人生命运的钥匙。

佛教讲究普度众生,女性自然成为关心对象。

关键词:男尊女卑男女平等儒家道教道家女道士女性女权弁言2001年7月21-24日,我应邀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中国哲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

报到后,拿到了会议手册和大会论文提要。

手册上说会议主题为“中国哲学与二十一世纪文明走向”。

希望与会学者能从四个方面作番宏论或个案研究。

从编辑成册的论文提要以及二十多场分组讨论来看,关于儒、道、佛、墨、易等中国传统哲学资源,如何经过创造性诠释和转换,在二十一世界充分体现其积极价值;比较东西方文明和哲学思维方式之异同,阐明二十一世纪多元文化互补的文明对话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方式和途径;以及中国当代哲学与世界哲学的交融趋势,在二十一世纪将会表现出哪些新的特点?中国哲学的自身价值和特性如何得到保持并进一步突显;这三方面的研究和讨论非常热烈。

与以上三方面的研究相比,关于“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将面临一些什么重大问题?”似乎与会学者并未予以特别关注,这大概跟与会学者大多为研究中国哲学史有关。

笔者以为,二十一世纪人类遇到的的重大问题之一必定是“女性问题”。

而该问题似乎明显地受到了男权社会的占绝大多数的男性学者的“集体无意识”的冷落和漠视。

在涉及到女性的研究里,到会二百多学者,只有一位女学者谈论《庄子》与女权,一位男性学者谈了李大钊的女性观。

按照我的理解,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如果不把女性问题放到一个很重要的层面上来讨论,如果不从学术、学理层面对阻扰中国社会进步的“男尊女卑”问题作出创造性的诠释,那么二十一的中国哲学发展走向是有严重缺憾的。

_道_和女性生殖崇拜_浅谈老子_道_的哲学美学思想渊源

_道_和女性生殖崇拜_浅谈老子_道_的哲学美学思想渊源
关键词: 生殖崇拜 大母神 柔弱 守静
中图分类号: B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9410( 2007) 03- 0082- 04
生殖崇拜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存在的原始文 化现象, 在历史文明发展的进程中, 这一文化构成 了许多重要文化现象与思想理论的深层基础。中 国古代哲学、美学思想、观念的两大源头 儒、 道思想, 其渊源就是出于中国原始生殖崇拜文 化。其中作为道家文化的创始人 老子, 其 道 的哲学、美学思想的底蕴, 是原始女性生殖崇拜文 化。
82
种什么样的魔力使自己在性交过程中如此身心俱 醉, 也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魔力能使妇女怀孕, 并 使婴儿从母腹中钻出来, 因此产生了一种神秘的、 敬畏的心理。在这种对 生育 的奥秘还处于无知 的情况下, 人们产生了对 生殖 的崇拜。
最早, 人们认为生育是女性单独完成的, 因 此, 最早的生殖崇拜都是女性崇拜, 到了母系氏族 社会后期, 人们逐渐意识到没有男性, 女性就不能 怀孕生子, 于是把目光投向男性, 从而过渡到男性 崇拜。所以原始人早期的雕刻都以女神为主。人类 第一批自我雕塑形象是被称为 原始维纳斯 的系 列作品, 这些雕像的脸部特征都不清楚, 但共同突 出的是女性的特征: 乳房、腹部和阴部被夸张地雕 刻出来, 体现原始人对生殖的巨大热情。大多数学 者确信这些人类最早制作的偶像神灵就是 原母 神 ( TheGreatMother) 或 大女神 ( TheGreatGoddess) 的对象化表现。 !
无, 名万物之始; 有, 名万物之母。( 第一章) 有物生成, 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 第二十五章) 天下有始, 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 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 复守其母, 没身不殆。( 第五十二章) 我独异于人, 而贵食母。( 第二十章) 陈鼓应注: 母, 根源, 指道。子, 指万物。也就是 说老子把万物的根源 道, 比喻为母亲, 天地万 物都是从 道 这个母体中生育出来, 如果认识了 这个根源, 就认识了事物; 认识了事物又持守着万 物的根源, 就终身都没有危险。老子用母和子的关 系来说明道和万物之间的联系, 这一比喻显然可 以看出, 道 与女性生殖崇拜现象有深层关系。 既然 道 可以比作母亲, 那么这个 母亲 的 状态怎样, 它又是如何生产万物的?老子说: 道冲, 而用之或不盈。宗兮, 似万物之宗。( 第 四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四十章)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 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第四十二章) 道生之, 德畜之, 物形之, 势成之。( 第五十一 章) 这些篇章描写了 道 的状态和创生万物的历 程。 道 是无形的, 但不等于零, 它内在于万物, 是 一切存在的根源, 是万物之宗, 是自然界中最初的

男女者,陰陽之本也談道教的女性觀

男女者,陰陽之本也談道教的女性觀

男女者,陰陽之本也談道教的女性觀壹道教奉老子爲教祖,將道家理論與鬼神巫術、神仙方術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獨特的宗教神學體系。

儒家和道家分別是父權制和母權制在文化觀念上的不同反映,儒家尚剛知雄崇陽,道家貴柔守雌主陰。

道教以“陰陽平衡”、“貴柔守雌”的原則爲指導,特別反對殘害婦女。

《太平經》說:“今天下失道以來,多賤女子,而反賊殺之,令使女子少於男,故使陰氣絕,不與天地法相應。

天道法,孤陽無雙,至枯,令天不時雨。

女者應地,獨見賤,天下共賤其真母,共賊害殺地氣,令使地氣絕也不生,地大怒不悅,災害益多,使王治不得平。

”在道教裏,女者應地,女性象徵大地,對女性的迫害就是對地母不尊。

如果地氣斷絕、地母發怒,就會有災害發生。

這說明道教認爲不尊重女性,不給女性以相應的社會地位便不能“與天地法相應”。

道教從宇宙論的高度爲婦女地位定性,女性作爲人類社會中陰的象徵,也是“道”的體現。

《道德經》中的母、“穀神”、“玄牝”、水、柔弱、慈、儉,無不與女性有關。

老子認爲,母是根,女性是本,宇宙萬物是作爲大母神的“道”創生的,宇宙創生前的混沌狀態與嬰兒誕生前的母胎狀態完全一致。

老子以“穀神”、“玄牝”來證明道的本源性、永恆性,“穀神”、“玄牝”代表女性或其生殖器官,“穀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把山谷喻爲雌性的生殖器官“玄牝”,雌性的生殖器官“玄牝”喻爲天地之根,生出天地萬物,綿綿不斷,用之不竭,認爲女性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穀神”爲什麼“不死”並成爲“玄牝”呢!是靠水。

與“道”同質異構的水是“綿綿不絕,用之不勤”的。

張道陵在《五斗經》中,將北斗星奉爲衆星之母,“北斗”是陰,主水,是女性的象徵,在道教中受到普遍的崇拜。

貳老子主張把女性的陰柔之美德用在政治、戰爭、人生上,肯定女性的直覺能力,欣賞古代女性“足不出戶而知天下”的認知方法,讚美萬物之母“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的“玄德”。

论道家和道教的性别观

论道家和道教的性别观

论道家和道教的性别观道家、道教的性别观是一种强调两性和谐的性别观。

在两性地位问题上, 道家、道教认为男女同“道”, 其社会地位应该是等同的。

在看待两性之间的差异问题上, 道家、道教强调“阴阳并重”, 对男女两性的性别价值同时加以肯定。

在两性关系问题上, 道家、道教追求“阴阳和合”的境界, 亦即男女两性和谐共生、构成有机统一体。

道家是指以老子思想为宗脉的学术派别。

道教是指汉末张陵创立的以道为信仰的宗教。

由于道教主要通过吸取道家思想而形成,道家创始人老子同时被道教奉为始祖,因而道教在很多方面深受道家影响,性别观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男女两性的地位、如何看待两性之间的差异以及两性关系应处于怎样的状态等问题,道家、道教看法大体一致,以下即对这两者性别思想的主要观点加以厘析。

一、男女同“道”在两性地位问题上,道家、道教要比儒家、佛教开明得多。

虽然道家、道教没有明确提出男女平等的口号,但是它们的性别思想具有平等主义色彩。

道家、道教的男女平等思想建立在它们的“道”论基础上。

“道”是道家和道教的最高范畴。

道家和道教一致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最终根源。

老子多次论及这一点,如“道者,万物之奥”(《道德经》六十二章) ,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道德经》第六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

庄子同样谈到这一点,如“夫道覆载万物者也”(《庄子·天地》) ,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庄子·渔父》) 。

道教经典《太平经》称“道”为“万物之元首”。

天地万物的根源是“道”, 也就是说它们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故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

庄子云:“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庄子·知北游》) 。

《太平经》上说:“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

道教中的女性地位

道教中的女性地位

道教中的女性地位作者:熊施施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5期一直以来对道教并不是很熟悉,所以当走到长春观看见围墙上巨大的关于“中国首位道教女方丈”的海报时,有些诧异。

一来疑惑道教的最高“职位”也是方丈?二来迷茫为何道教会让一个女性徒弟成为方丈,掌管观中事物。

相对于道教而言,个人对佛教比较了解一些,在佛教里,一直以来都是男尊女卑,正如古旧时代中国社会的男女地位所反映的那样。

在佛教中,男性始终是主导。

因此,面对道观中男女道士共同修行,女性成为方丈的状况,我在惊讶的同时也抱有很多疑问。

自古以来,其实道教一直都是很推崇女性的地位的。

正因此。

道教对妇女的尊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得非常独特。

老子有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源头”,其言语、思想肯定给予了道家很大的影响。

老子认为阴阳相合而为和,因此在道家的神仙理想中,女仙具有与男仙相同或相近的地位,男女平等,阴阳和谐,才是真正的和。

老子的思想为提升女性意识,提高女性地位,起了理论上的先导作用。

在道教的理论中,女性决不是可有可无更不可能是可辱可贱的。

道教中对女性扮演的是这样一个角色:是具有独立地位、享有独立人格、神格,拥有独立意志、愿望的重要角色。

道教思想从阴阳和合的理论出发,以尊阳而崇阴为基点,形成了“重阴阳,等男女”的鲜明特色。

尊重妇女、男女平等是道教最具人文色彩的亮光。

中国道教所具有的阴柔色调,以一种特殊的文化样式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的内容。

另外,《太平经》也有云:“天地之道,乃一阴一阳,各出半力,合为一,乃后共成一。

”“男女各出半力,同志和合,乃成一家。

”由此可见,在家庭伦理中,男女地位应该是平等的,男女和合的人道与阴阳和合的天道是对应的。

此处也可以体现出道教对女性的尊崇。

道教还有一个不同于其他教派的特点在于道教对于婚姻的态度。

道教虽然也有戒欲、戒色的戒条,但是,道教并不排斥婚姻。

从某个方面来说,婚姻的存在,不正是“阴阳结合”的最好体现么?比起佛教,道教更侧重于祈求自然生命的改良和永久,对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婚姻,都希望在另一个世界即仙境中得到延续。

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

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

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两个领域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相互交织,影响着个体和社会的价值观、规范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如何在这个问题上取得更大的进展。

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涵盖了各种信仰体系,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

宗教信仰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还塑造了道德观、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然而,正如许多人所知,宗教信仰在性别平等方面并不总是表现出积极的作用。

在许多宗教中,性别角色被严格定义,通常以男性为中心。

这种传统观念可能导致性别不平等现象,如男女在宗教仪式中的角色分配不均等,女性对宗教领导地位的有限访问,以及一些宗教教义中的性别歧视。

例如,一些宗教传统中认为女性在宗教仪式中不能担任祭司职务,或者认为女性应该服从男性领导。

这些观念对性别平等构成了阻碍。

然而,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是负面的。

有一些宗教群体积极倡导性别平等,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平等对待,不论其性别。

这种观点的根本是宗教信仰的精神核心,它强调了慈悲、仁爱和公平。

例如,基督教的一些派别支持女性神职人员,伊斯兰教中也有女性担任宗教领袖的例子。

这些宗教团体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促进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之间的和谐共存,有一些重要的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宗教领袖和学者可以重新解释宗教文本,以强调性别平等的原则。

这需要深入研究宗教经典,以寻找支持性别平等的元素,并将其传播给信徒。

其次,宗教组织可以积极采纳性别平等政策,确保在教堂、寺庙、清真寺等地方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给男女信徒。

此外,教育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促进性别平等的认知和实践。

除了宗教信仰内部的努力,政府和社会机构也可以发挥作用。

立法和政策可以制定,以保护女性免受性别歧视和不平等待遇。

社会活动家和非政府组织可以推动性别平等议程,呼吁宗教团体参与并支持这一目标。

道教的女性精神平等观及启示

道教的女性精神平等观及启示

近 一个 多世 纪 以来 , 在 女 性 主义 的影 响下 , 女 性
会权 利 、 经 济权利 、 甚 至是 生 存 权利 有关 。 比如 世 界 妇 女大会 曾经把 贫 困问题 与 妇 女 的发展 问题联 系在

不断走 向社 会 , 在政 治、 经济、 文 化 等 领 域 中都 得 到
了很 大的解 放 , 不 过 这 并 没 有 从 根 本 上 改 变 女 性 的
女 性主 义 往往 不是 被 归 结 为 性 别 问题 , 就 是被 看 作权 利 问题 , 实则 不 然 。女性 的 种 种 问题 其 根 源 在 于精 神上 的不 平 等 。女 性 所 居 的地 位 、 所 享 有 的
歧和不 足 。《 墨西 哥宣言 》 曾对 “ 男女平 等 ” 作 了比较
女平 等首先 是 精 神 上 和 观 念 上 的平 等 , 然 后 才 是 权 利、 机会 和社 会责 任 的平 等 。
最初, 女 性 问题 被 认 为 是 性 别 差 异 的结 果 。 性 别差异论 者认 为两 性 之 间 固有 的生物 意 义 上 的差 异 是造 成女 性 依 附于男 性 、 社会 地 位下 降 的主要 原 因 。 男性 强健 有力 , 在 生 产和 战争 中都 有绝 对 优势 , 是 社 会财 富的 创 造 者 , 因而 也 就 是 所 有 者 和 支 配 者 。女 性在社 会分 工 中的 角 色 就 被局 限在 生育 、 维 持 家 庭 等作 用里 , 对 社会 没 有充 分 的话语 权 和影 响力 , 因而 成 为以男性 主导 的 文化 中的附 庸 。这实 则 是一 种 僵 硬 的物质决 定论 。 女性 的问题 不 是 单 纯 的性 别 的 问题 , 它 涉及 到 社会 生活 的方 方 面 面 , 应 当有 一 个 历 史 的整 体 性 认 识 。而基 于这 种 意 识 的 人 们 认 为 , 女 性 问题 实 则 是

妇女权益与性别平等 中国的宗教与信仰

 妇女权益与性别平等 中国的宗教与信仰

妇女权益与性别平等中国的宗教与信仰妇女权益与性别平等中国的宗教与信仰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宗教文化传统。

在这个多元宗教存在的国家中,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宗教与信仰对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现实挑战。

一、妇女权益的传统观念和历史演进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中,男尊女卑是一种常见的性别观念。

在家庭中,男性被认为是家族的传承者和负责人,而女性则被限制在家庭和产子生育的角色中。

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和强化了这种传统观念。

例如,佛教对于女性的地位和机会限制较为明显。

历史上,女性往往无法成为寺庙中的高级僧人,佛教的僧侣多数为男性。

道教则有“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妇女的身份和社会角色相对较为宽松,然而,女性在道教中的地位仍然不及男性。

二、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女性地位的提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中国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宪法和法律规定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并且国家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也有力地推动了妇女权益的保障和发展。

宗教领域也出现了些许的变化。

近年来,一些寺庙和道观逐渐开始允许女性参与宗教仪式,女性比例较高的宗教团体也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变化为中国妇女争取平等权益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三、宗教和信仰对性别平等的挑战尽管在现代社会中,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有了显著的改善,但宗教和信仰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和挑战。

首先,由于宗教文化传统的影响,一些宗教团体仍然持守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

这导致了一些宗教仪式和信仰场所对女性的限制,或是不同对待男女信众,限制了女性的平等参与。

其次,一些宗教教义和规定对女性的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例如,一些教派认为女性应该专注于家庭和子女的抚养,在职业和社会领域展示能力的机会较少。

最后,一些宗教仪式和传统习俗仍然存在对女性的歧视和剥夺。

在部分地区,女性仍受到传统的封建观念的束缚,限制了她们的言论自由、经济权益和社会地位。

四、妇女权益与性别平等的未来展望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指示标志,也是宗教与信仰需要正视和重新解读的话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与女性,世界上唯一崇尚男女平等的宗教道教是世界上最珍视生命的宗教,尊重女性,崇尚男女平等,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是和谐和平衡,天地万物只有氤氲和谐才可长久;道教女性在自身修行修养行持上,为后人做出卓越的贡献为道教女性树立了榜样。

女性作为人类社会中阴柔的象征,也即是“道”的体现,“弱者道之用”道祖把这种美德用在政治,修身,生活上,这个“弱者”,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那种软弱;而是似水一样的柔弱之性,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上善若水,水是德的体现,正是这种“柔弱之道却是天下事物生生不息之源。

“厚德载物”,正是她含容万物的特性,无为而自治,化万物为自然,柔弱胜刚强,舌存齿亡,能够保存下来的一定是柔软的。

“因此在《道德经》中“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牝常以静胜牡”“知其雄,守其雌”等贵柔崇阴的话语,《元阴隐秘要》亦云:“阴者,阴为无也,无则能变化,能无能有,出生入死,包容隐显也,如临军之用兵法也,六阴无形,用之则应。

凡有道之士用阴,无道之士用阳,阳则可测,阴则不可穷也”。

所以说道祖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女性的阴柔之美及勤劳质朴、吃苦耐劳、慈祥和气、温柔善良,聪明智慧,含容不争等美德哲理化,将女性所特有的性格归于伦理道德如“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道教女性的早期发展女性地位从母系氏族社会一路演变,而日渐下降,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认为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乃是红艳祸水,从而轻贱女性,权贵者可以任意杀害,蹂躏,为他们守寡殉葬。

而道教第一部经典《太平经》就对此提出了强烈反对,认为阴阳和合才能生育万物,贱视和杀害女性是违反天道绝天地统的,“太平经”认为男属阳女属阴,男承天统,女承地统,惨害女子,使男女不能平衡,,等于是绝后世,灭人类,违反天道,何况“汝响不得父母所生,若何得有汝乎”?人人都是母亲生养的,当然不能贱杀“地母”。

道教为苦难女性请命的呼吁,无疑是正义的进步的,对社会和谐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意义。

所以道教重视生命,尊重女性的教理教义吸引了社会不同层次的女性,使她们看到了希望,明白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女人即不是薄命,也不是祸水,而是有独立人权的,并不依附于任何的人,可以通过自身的修持而长生久视,得道成仙,不论贫贱富贵人人平等,在《女仙传》,《列仙传》,《墉城集仙录》等传记中记录了社会不同地位的女性,这些女性虽身世各异,但殊途同归。

每个阶层的女子都可以修得正果,,“成仙”的女子,在神仙世界的秩序中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墉城集仙录》中,不仅有“凝气”而化的女仙,如“洞阴玄和之炁凝化成人”的圣母元君,“西华至妙之气”凝化而生的西王母,“西华少阴之气”凝化而成的云华夫人。

他们得道多源于太古,并且多获得特殊的道法传授,如南极王夫人“受书为金阙圣君上保司命”。

另外也有世俗间的平凡女性。

,在这些女性中,既有皇后、皇妃、皇女,公主等皇亲国戚如钩弋夫人、昌容、弄玉等皇亲贵族,也有普通黎民百姓之妻之女,如村妇汉中酒妇,陈市上酒妇女几,园客妻、西河少女,太玄女等普通女性,更有采女等宫人侍女,这些凡间女子,或是由于遭遇悲惨,婚姻不幸,或是体弱多病需神灵护佑,或是自幼幕道,受到感召,由于平日积善,恪守伦理,诚心向道,或是由于礼遇神仙,而得道飞升,这就说明了道教女性的一个鲜明特点,即道教成仙思想具有广博的胸怀,无论原先身世地位如何,只要诚心向道就能得道飞升,永脱沉沦。

正因为此,在道教中,女性成神仙者众多,在道教众神中所占重要地位。

比如太玄女,姓颛,名和,少年丧父。

随其母亲生活,因体质太差,常思:“人之处世,一失不可复生。

况闻寿限之促,非修道不可以延生也。

”遂行访明师,洗心求道,行之累年,遂能入水不濡。

盛雪寒天时,单衣冰上,,而颜色不变,身体温暖,可至积日。

又能徙官府宫殿城市屋宅于他处,视之无异,指之即失其所在,门户椟柜有关钥者,指之即开,指山山摧,指树树拆,更指之,即复如故。

将弟子行山间,日暮,以杖叩石,即开门户。

入其中,屋宇床褥帏帐,廪供酒食如常。

虽行万里,所在常尔。

能令小物忽大如屋,大物忽小如毫芒。

或吐火张天,嘘之即灭。

又能坐炎火之中,衣履不燃。

须臾之间,或化老翁,或为小儿,或为车马,无所不为。

行三十六术甚效,起死回生,救人无数。

不知其何所服食,亦无得其术者。

颜色益少,鬓发如鸦。

忽白日升天而去。

又汉南阳公主,夙慕空虚,崇尚至道。

常思“国危世乱,非女子可以扶持。

但当自保恬和,退身修道,稍远嚣竞,必可延生。

若碌碌随时进退,恐不可免于支离之苦,奔迫之患也。

”公主遂于华山结庐,栖止岁余。

精思苦切,真灵感应,遂舍庐室而去。

人或见之,徐徐绝壑,秉云气冉冉而去。

入山追之,越巨壑,升层巅,涕泗追望,漠然无迹。

忽于岭上见遗朱履一双,前而取之,已化为石。

因谓为公主峰。

又汉期门郎程伟妻,得道者也。

能通神变化,伟不甚异之。

伟当从驾出行,而服饰不备,甚以为忧。

妻曰:“止阙衣耳,何愁之甚耶?”即致两匹缣,忽然自至。

伟亦好黄白之术,炼时即不成,妻乃出囊中药少许,以器盛水银,投药而煎之,须臾成银矣。

伟欲从之受方。

终不能得。

云,伟骨相不应得。

逼之不已,妻遂蹶然而死。

尸解而去。

太玄女因从小身体欠佳而慕道修真,多有灵验之术济世,汉南阳公主弃富贵慕清虚而得道成真,成伟妻虽嫁人为妇也同样享有修道成仙的权力。

在道教史第一部女仙集传,《墉城集仙录》中展现了绚丽多姿的女性世界,她们个个年轻貌美,品质超群也折射出人们对道教女仙的敬慕和尊崇。

道教女性对社会的奉献道教有度人度己,度己度人的济世思想,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佛教有一句话,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道教女性在自身修炼的同时有不少著作留世,为后世女性修炼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孙不二元君,原名孙富春因修道无二心故名不二,宁海(今山东牟平)人,道号:“清静散人”是道教全真七子中的一位女性,在洛阳开创了,“全真教清静派”元世祖时封“清静渊真顺德真人”后被元武宗加封为:“清静渊贞玄虚顺化元君”因坤道身体结构与乾道有别,太阴炼性之术,从斩赤龙入手,著有《孙不二元君法语》、《孙不二坤道次弟》和《女功内丹》传世百字,在女丹功法的历史上,孙不二元君的女功内丹次第诗也是非常著名的,次第诗为五言绝句,隐晦艰深,从头到尾,龙虎铅金,天支地干,胎息安神,五行八卦,金丹术语颇多,须经明师指点。

宋朝曹文逸真人,宣和年间女道士,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宋徽宗赐名“文逸真人”著作的《灵源大道歌》据陈撄宁先生考证,女丹功法著作当以孙不二元君和曹文逸为最古的了曹文逸的《灵源大道歌》和《孙不二元君法语》为“历代女真,自己肉体在世间,亲笔所写正式丹经,且有亲身体验经历的,曹文逸的七言绝句《灵源大道歌》毫无隐喻,明白易懂,在次基础上并著有《灵源大道歌白话解》凡是学道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用,绝无流弊,见功神速。

《丹房须知》有云:“修炼之士,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达阴阳,穷卦象,并节气。

”对修道炼丹提出很严格的要求,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

女丹修炼必须遵守九大戒律,否则难成正果。

女性修道所经历的“静养化炁,知时炼形,斩龙立根,采取生药,炼结还丹,会合胎息,调养出神,合道成仙”,这一苦其心志、凋形炼骨的过程,使女金丹成为内丹学一束奇葩。

《壶天性果女丹十则》:“女子修行,所贵者在于成真了道。

若修行未能成真了道,犹如田中之蛙未出泥途一般,终归是那孽海之物,焉能躲得脱轮回,超得过劫运。

”了道成真的关键是有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勤勤恳恳的努力。

《西王母传》“王母曰:夫养性之道、理身之本,汝固知矣,但在勤行不怠也。

”道教女性除了有经验著作济世度人者,还有显身行善世间者,如海神妈祖林默娘,福建湄洲岛人,自幼聪明颖慧,胆识过人,五岁即随父出海巡逻,谙熟水性,八岁入塾读书,过目成诵,译文解义,十岁喜静,礼道诵经,十三岁得遇道人授以“玄微妙法”。

十六岁时某日,与众姐妹照妆于井中,忽见一仙人手持一对铜符,自井底冉冉而上。

众姐妹惊骇奔走,独默娘不慌不忙,跪拜仙人,仙人即以手中铜符相赠,并授以仙法。

默娘得此铜符之后,潜心研习,学得一身法术,灵通变化,未卜先知。

自次神通广大,为人治病,除疫去瘟,驱鬼避邪,呼风换雨,解旱止涝,飞驰海上,游巡岛屿,打救海难,深得百姓爱戴。

可见成仙了道当以善行为先,《太平经》就提出,"寿最为善"、"善自命长,恶自命短",因此想要长生成仙必须先修善行。

"万善之基,亦在三业十善相生,至于万善。

行善益算,行恶夺算,赏善罚恶,各有职司报应之理,毫分无失。

"行善可以增寿,行恶则要减寿但他所说的"善"并非抽象,除了要遵循忠、孝、仁、义等社会伦理道德准则之外,还必须救世济俗,助人为乐。

在道教女性中还有一些是以道教斋醮科仪来济度众生的,斋醮有两个主题:一为祈福谢恩,祛病延寿,祝国迎祥,祈晴祷雨,禳灾解厄,祝寿庆贺,祈求上天护国佑民,风调雨顺,人民康乐,天下太平,一为摄召亡魂,沐浴渡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拔度亡灵,千罪冰消,万罪蠲除,永脱沉沦,早升天界。

在古代不仅皇帝的生辰吉日要斋醮,皇室成员亡故或忌日都要斋醮,历史上就有很多女性在做斋醮,如魏华存夫人,晋代著名坤道,(251年-334年),山东任城人,晋司徒魏舒之女。

博览老、庄、三传、五经、百氏。

持斋修道多年,曾为天师道祭酒。

集医学仙道术为一体,有清虚真人王褒等神仙感起修为降授“神真之道”《太上宝文》《八素隐书》《大洞真经》《神虎真文》等经共三十一卷,景林真人授之以《黄庭内景经》。

道教上清派奉魏华存为第一代太师、“上清派开派祖师”。

尊为紫虚元君南岳魏夫人。

所著《黄庭经》等书,为道教重要经典。

《隋书.经籍志》著录《清虚真人王君内传》一卷,题名“弟子华存撰”,并载入《云笈七签》卷一百六十,祭酒为主持斋醮法事活动的人,在古代是权力很大的,原始社会是巫师,巫师的主要职责是奉祀天帝鬼神,并为人祈福禳灾。

此后又有了“祭酒”,主持飨宴中的酹酒祭神活动,人们便用“祭酒”泛称位尊或年长者。

汉魏以后,祭酒还被用作官名,含有为首者或主管者的意思。

祭酒作为语词,至今未废。

现代亦用以泛称文坛、艺坛或文化界、学术界的首脑人物。

结语道教女性修行首重伦理道德,讲布施,散财,广生仁爱,积功累德,忘我,无私。

在新世纪的今天道教女性必将秉承厚德载物的理念,与社会发展同步,为社会的和谐和昌盛而积功培德广度有缘。

参考书目《太平经研究》《道德经》《女仙传》《墉城集仙箓》《列仙传》《中国道教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