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合集下载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一)、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其成本为开发 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 的费用。除此之外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其他支出应 予以费用化计入损益。另外税法规定,企业为开 发新技术、新产品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 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50%加计扣除;形成 资产的,按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账面价值 负债 计税基础
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 出企业 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按税 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未来 期间不得税前扣除的金额)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即未来期间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扣除不得 税前扣除的金额后,剩余部分均为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应 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企业的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 额为负数,增加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影响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 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但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当有确凿 证据表明某项固定资产确实存在减值迹象的,通过减值测 试的结果可以确认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故因为两 者的规定差异也会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 生差异
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 同而产生的差额。产生了在未来回收资产或清偿债务的期 间内,应纳税所得额增加或减少并导致应那说的税额的变 动的情况,形成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在有关暂时性差异发 生当期,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 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 暂时性差异)。 按税法规定的可结转至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 抵减,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税率对其所得利润进行纳税的一种税种。

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介绍企业所得税计算的方法及相关要点。

一、所得范围确定企业所得税的计算首先需要确定纳税所得的范围。

一般来说,纳税所得包括企业经营、生产所得以及其他经营所得。

其中,经营、生产所得是指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利润,其他经营所得则是指除经营、生产所得以外的其他利润。

二、税务会计核定企业在计算所得税前,需要进行税务会计核定。

税务会计核定依据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税务会计凭证为依据,核定纳税所得额和可抵扣税收抵减项目。

在税务会计核定中,企业需要根据会计准则对收入、费用、资产和负债等进行核算,并记录影响纳税所得及可抵扣税额的业务事项。

企业还需遵循财务会计准则和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正确计算纳税所得额。

三、收入确认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还需要对收入进行确认。

收入确认时,应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方式,按照实际经济利益发生之原则,正确识别和计量收入。

在确认收入时,应特别注意遵循货币实现原则和收入的辨认标准。

企业应将收入按照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进行区分,并正确计算纳税所得额。

四、费用确定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还需要确定各项费用。

费用确定是指企业识别、计量和分摊费用的过程。

企业在费用确定过程中,应遵循经济事项计入会计记账依据、经济利益发生时点和经济资源支出发生依据的原则,对各项费用进行准确计算,并纳入到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中。

五、税率确定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中,还需要确定适用的税率。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所得应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进行纳税。

税率的确定应根据税法规定进行计算,并在所得税申报时正确适用。

六、税务处理企业计算完纳税所得额后,需要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税务处理包括预缴和年度结算两个环节。

预缴是指企业根据税务部门的要求,在一定期限内预先支付一定比例的所得税。

年度结算是指企业对一年的所得利润进行综合计算,根据实际所得税额的大小,进行补缴或退还。

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

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
易 或 事 项 , 会 计 处 理 与 税 收 处 理 不 同 的 ,应 在 会 计 利 润 的 基 础
上 , 照 适 用 税 收 法 规 的 要 求 进 行 调 整 , 算 出 当 期 应 纳 税 所 得 按 计
使 财 会 人 员在 利 润 表 中准 确 填 报 所得 税 费 用 .从 而 达 到 国 家 税 收
个 经 济 接 轨 的 发 展 中 国 家 , 国 目前 还 我
没 有 相 同 或 类 似 的 经 济 交 易 事 项 . 者 我 或
国相 同和 类似 经济 交易 事项 才 刚刚起 步 , 经 验 还 很 少 , 还 没 有 制 定 相 应 的 会 计 标
欧 美 国 家 开 始 对 我 国 完 全 市 场 经 济 地 位 的 认 定 , 改 善 了我 国企 业 的 出 口环 境 , 促
国 际 地 位 五 、 会 计 准 则 趋 同 的 思 考 新
1 借 鉴 国 际 惯 例 与 立 足 国 情 的 关 系 、 相 结 合 我 们 提 倡 与 国 际 规 则 接 轨 , 并 不 是 地 把 西方 的东 西简单 地采 取“ 来 主义 ” . 拿 时 应 当 充 分 借 鉴 国 际 财 务 报 告 准 则 及 其 他 得
额 , 照 应 纳 税 所 得 额 与 适 用 所 得 税 税 率 计 算 确 定 当 期 应 交 所 按
得税。 2、 延 所 得 税 递 递 延 所 得 税 , 指 按 照 企 业 会 计 准 则 规 定 应 予 确 认 的 递 延 所 是
利 益和企业收益 兼顾的工作要 求。 关键词 : 业所得 税 ; 企 当期 ; 延 ; 认 : 量 递 确 计
得税 的确认与计 量关 系着 国家税 款征收 和企 业收益分 配。本 文通

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1纳税调 整 后 所得 =会 计 利 润 一计 入 损 益 的 不 .
征 税 收 入 或 免 税 收 入 ±按 照 会 计 准 则 计 入 损 益 但
究 开发 费 用加 计 扣 除 而调 减应 税 所 得 , 者 因业 务 或 招 待 费调 增 应 税 所 得 ,都 属 传 统 意 义 的 永 久 性 差 异 , 因 资产 、 而 负债 的 公 允价 值 计 量 而 导 致 调 整 应 税 所 得 ,因 计提 资产 减 值 准备 而应 调 增 应 税 所得 ,
3 .当期 所 得 税 费 用 的 确认 与 确 认 、转 回 递延
所得 税 资 产 、递 延 所 得 税 负债 ( 下 统 称 递 延 税 以
款 ) 直接 关联 。递 延 税 款 确 认 或 转 回 的原 因在 于 无
准 则计 入 损 益 的 成 本 费 用 与 按 税 法 规 定 可 以在 税 前 扣 除 的成 本 费用 的 差 额 ±其 他 需 要 作 为 纳 税 调
额 ,作 为 期 末 递 延 所 得 税 资 产 和 递 延 所 得 税 负债 期 末应 有 余 额 ; 5 根 据 递 延 所 得 税 资产 和 递 延 所 ()
“ 延 所得税 费用” “ 递 与 当期所 得税 费用” 一样 在 得 税 负债 应 有 余 额 与 账 面 现 有 余 额 的 差 额 ,确认 新 准则 下都是 “ 所得 税 费用 ” 目的明 细科 目, 递 延 或 转 回 递 延 所 得税 资 产 和 递 延 所 得 税 负债 。 对 于 科 “ 所得 税 费用” 的核 算 内容是 确 认 、 回莲 延税 款 而影 与 其 相 对 应 的递 延 所 得 税 ,则 向按 其 抵 销 后 的 净 转 响 所得 税 费 用的金 额 , “ 延所 得 税 费用 ” 为一 但 递 作

利润表准则应用指南(3篇)

利润表准则应用指南(3篇)

第1篇一、引言利润表是财务报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

为了规范利润表编制,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编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文旨在为广大财务人员提供利润表准则的应用指南,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利润表准则。

二、利润表准则概述1. 利润表准则的制定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会计信息质量成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为了规范企业利润表编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编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 利润表准则的主要内容(1)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利润表应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等。

(2)利润表编制的基本原则:遵循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等。

(3)利润表项目的具体处理方法:如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三、利润表准则应用指南1. 营业收入(1)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实现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营业收入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即当企业已经提供商品或服务,且收入已经实现时,应确认营业收入。

(3)营业收入确认时,应注意区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进行核算。

2. 营业成本(1)营业成本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2)营业成本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即当企业已经提供商品或服务,且成本已经发生时,应确认营业成本。

(3)营业成本确认时,应注意区分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分别进行核算。

3. 税金及附加(1)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应缴纳的税金和附加费用。

(2)税金及附加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核算。

4.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

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方法有哪些

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方法有哪些

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法有哪些《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会计应采⽤债务法,即通过⽐较资产、负债等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将该差异的所得税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所得税费⽤。

可见,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是会计处理的关键。

资产的账⾯价值⼩于其计税基础或是负债的账⾯价值⼤于其计税基础时,会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通常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的账⾯价值⼤于其计税基础或是负债的账⾯价值⼩于其计税基础时,会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对于初学者来说,以上说法有点抽象,现在介绍⼀种简单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法。

如果把资产理解成正数,把负债理解成负数(即负的资产):资产:(账⾯价值-计税基础)×适⽤税率=正数,即为递延所得税负债,表⽰以后要缴纳的递延所得税。

(账⾯价值-计税基础)×适⽤税率=负数,即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表⽰以后可抵扣的递延所得税。

负债:(负的账⾯价值-负的计税基础)×适⽤税率=(负数-负数)×适⽤税率=正数,即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负的账⾯价值-负的计税基础)×适⽤税率=(负数-负数)×适⽤税率=负数,即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以上可以简化如下:(账⾯价值-计税基础)×适⽤税率=正数,即为递延所得税负债;(账⾯价值-计税基础)×适⽤税率=负数,即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举例说明:1.固定资产折旧按税法规定采⽤加速折旧法5年折旧,企业按10年折旧,那么5年内会计折旧都⽐税法规定的折旧少,不管是5年内还是10年内都是(固定资产账⾯价值-计税基础)×税率=正数,则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5年后递延所得税负债逐渐减少,⾄第⼗年末减为零。

2.如果企业为研究开发新产品,符合资本化后⾄达到预定⽤途前发⽣的费⽤⽀出为120万元,开发⽀出按150%全部在发⽣当期税前扣除,则该⽆形资产账⾯价值为120万元,计税基础为零,则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企业所得税会计

企业所得税会计

税法:计税基础=入账成本
2024/1/25
13
例题
例:2015年1月1日,企业支付800万元购买股 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期末公允价为 860万元。
【解析】 初始确认时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分别为 多少?是否产生暂时性差异?
2024/1/25
14
(四)其他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时 期末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期末计税基础=入账价值
2024/1/25
11
某企业当期发生的研发支出2 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 出4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400 万,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1200万元。
要求: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 能否形成暂时性差异?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1200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1200*150%=1800 不形成暂时性差异
【解析】
2011年年末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分 别为多少?会产生什么差异?

2024/1/25
16
例:2011年年末,企业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 100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 。
【解析】 2011年年末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分别为 多少?会产生什么差异?
2024/1/25
17
根据其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不同,可分 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 >资产计税基础
资产账面价值 <资产计税基础
增加未来应 纳税所得额
抵减未来应 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暂 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 时性差异
确认递延所 得税负债
确认递延所 得税资产
2024/1/25

《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应用指南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本准则第五条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所得额,即其计税基础保持不变,则产生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假定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000 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500 万元,而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1000 万元之间的差额500 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本准则第六条规定,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交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但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损益,并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

比如,企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预计负债,在满足确认条件时,按照履行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确认,假定企业因产品售后服务确认了100 万元预计负债,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按照税法规定,与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视相关交易事项的具体情况,一般在实际发生时准予税前扣除,该类负债的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浅谈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注意事项

浅谈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注意事项

浅谈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注意事项企业所得税会计是企业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多、范围广、工作层次相对复杂。

鉴于新的税法、新的商业模式和税务专业人士得到的收入之间仍然存在许多差异。

基于新税制背景下更完善更成功的商业模式,要严格遵守税法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开展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业务。

一、所得税会计制度国内发展历程随着我国不断地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企业所得税制度。

1958年实行营业税制改革时,所得税与营业税分开,定名为工商所得税。

企业税是分别进行了综合统一的,内外企业税法并存。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家所得税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总的来说,它主要经历了四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2年企业所得税制度,主要由中国投资者的收入以及外国合资企业和外国公司的增加。

第二阶段:1983年至1990年的企业所得税制度,主要对国有企业、集团和私营企业征收所得税。

第三阶段:1991年至2007年企业所得税制度,主要是对境内外企业所得税进行整合统一,内外企业所得税两法并存。

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企业税制与内外企业所得税法合并实施。

二、新准则下企业所得税会计(一)新准则下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1.企业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公司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包括当期税金和收入所得。

当前税收必须等于当前收入和适用的税率,递延所得税等于负债本期增加(-减少)的递延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增加(+减少)的比率收入。

2.企业所得税计算新标准新的企业所得税制度来自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清偿债务的公司。

在资产负债表日,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标准之间的差异在每个项目中进行确认,并对此类差额的后续税务影响进行分类可以扣除的税收税或临时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预计根据税法的规定,预计将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

如果适用税率发生变化,则重新计算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然而,由直接计入所有者自有资金的交易或事件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除外;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所得税负债进行重估,其影响是当期所得税费用。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核算所得税,主要是为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从而确定各期实现的净利润。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最终目的也是解决不同会计期间所得税费用的分配问题。

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1 .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缴纳给税务机关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应当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

企业在确定当期所得税时,对于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即纳税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

一般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考虑会计与税收规定之间的差异。

2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是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会计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
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3 .所得税费用。

计算确定了当期应交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以后,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两者之和,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

应纳税
交 易 性 金 融 资 产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成本 1200, 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 允价值 1100,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成本 500,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 允价值 600
1100
1200
-100
可抵扣
600
500
100
应纳税
可 供 出 售 金 融 资产 投 资 性 房 地产 长 期 股 权 投资
同上例, 区别是公允价值变动损 益计入资本公积。
原值 1000,使用期 20 年,第五 年末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 价值计价为 600 万元, 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 成本 1000,应享有 200 万元被 投资单位利润计入 “长期股权投 资-损益调整” ,被投资单位所 得税率未 0
700
750 (1000/20 × 15)
5.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收益表债务法区别 (1)核算观念不同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资产负债观出发,认为每一项交易 或事项发生后,应首先关注其对资产负债的影响,然后再根 据资产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或损失)。所以资产负债表 债务法认为,所得税会计的首要目的应是确认并计量由于会 计和税法差异给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带来的影响, 将所得税核算影响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放在首位。而收益表债 务法从收入费用观出发,认为首先应考虑交易或事项相关的 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从收入和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 业的收益。我国过去对企业评价一般强调利润指标,核算观 念更多地侧重收入费用观。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和 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收入费用观逐步被更为科学的资产负 债观所取代。此次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 中明确指出企业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说 是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中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 债观转变迈出了极大的一步。

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方法

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方法

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方法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是会计核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反映由于税法规定的差异而导致的未来纳税资产或负债。

如何准确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是每家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帮助企业准确地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首先,企业需要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基本概念。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由于税法上的差异,导致企业在未来纳税期间能够减少所得税支付的金额。

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由于税法上的差异,导致企业在未来纳税期间需要支付额外的所得税金额。

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方法通常分为两种:临时性差异法和永久性差异法。

临时性差异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根据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需要在每个会计期间内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该方法根据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计算出会计利润和税法利润之间的差额,然后将差额乘以适用的税率,以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举例来说,假设企业在某一会计年度内存在一项营业额的临时性差异,该差异导致会计利润高于税法利润。

根据临时性差异法,企业需要计算该差异,并乘以相应的税率,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

这样,企业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损益表中体现递延所得税费用。

另一种方法是永久性差异法。

与临时性差异法不同,永久性差异法只关注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的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不会在未来纳税期间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差异。

根据永久性差异法,企业需要计算会计利润和税法利润之间的永久性差异,并将这些差异反映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中。

例如,某企业在会计准则下确认了一项计入利润的支出,而根据税法规定,该支出不可抵扣。

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永久性差异法,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损益表中体现递延所得税费用。

除了临时性差异法和永久性差异法,企业还可以根据具体业务情况和税法规定的特殊要求,采用其他方法来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财务角度看股东权益价值评估中涉及递延所得税相关问题

财务角度看股东权益价值评估中涉及递延所得税相关问题

财务角度看股东权益价值评估中涉及递延所得税相关问题财务角度看股东权益价值评估中涉及递延所得税相关问题一、引言股东权益的价值评估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在评估过程中,涉及到递延所得税问题,即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暂时无需缴纳的所得税,而在未来可能需要缴纳的税额。

本文将从财务角度分析股东权益价值评估中涉及的递延所得税相关问题。

二、递延所得税的概念与计量递延所得税是根据税收法律和会计准则要求,针对企业在报表上确认的不同会计利润和税收利润的差异而计算的。

企业会计利润是依据会计原则和会计政策确定的,而税收利润是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

因此,会计利润和税收利润之间的差异会导致递延所得税的产生。

递延所得税的计量通常采用“资产负债法”进行确认。

即以资产负债表的项目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会计利润和税收利润的差异,计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表示企业未来能够减少应缴纳税额的权益,递延所得税负债表示企业未来需要增加应缴纳税额的责任。

三、递延所得税在股东权益价值评估中的影响1. 股东权益价值的计算递延所得税的存在对股东权益价值的计算具有重要影响。

在计算股东权益时,需要考虑递延所得税对企业净资产的影响。

企业净资产=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企业负债总额的一部分,因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会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减少,从而影响股东权益的数值。

2. 影响股东权益分配递延所得税的存在也会对股东权益分配产生影响。

在分配利润时,需要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意味着未来需要缴纳更多的所得税,这将减少可供分配的利润额度,进而影响股东权益的分配。

3. 影响资本结构递延所得税的存在还会对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影响。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意味着企业需要支付更多的未来所得税,这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而影响资本结构的稳定性。

在股东权益价值评估中,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对于合理评估资本结构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06.02.15•【文号】财会[2006]3号•【施行日期】2007.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财会[2006]3号二○○六年二月十五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所得税包括企业以应纳税所得额为基础的各种境内和境外税额。

第三条本准则不涉及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但因政府补助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应当按照本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

第二章计税基础第四条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第五条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第六条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第三章暂时性差异第七条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第八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第九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第四章确认第十条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将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

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的若干探索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的若干探索
三、 实例 分 析

当 期 所 得 税 的 确 认 与 计■
所 谓 当期 所 得 税 。 具体指的是以税法相关规定为依据 。 针 对 企 业 当 期实现的交易及事项 , 对需 要 向税 务 机 关 缴 纳 的 所 得 税 数 额 进 行 计 算 。 关于企业当期所得税 . 针 对 当 前发 生 的 交 易 或 事 项 。 如 果 出 现会 计 处 理 不同于税务处理的情况 。 需 要 以会 计 利 润 为 基 础 , 以税 收 法 规 适 用 规 定
同主要体现 为: 第一 , 自 1月份 开始计提折 旧的一项 1 5 0 0万元 的固定
资产, 使用年 限 l O年 , 净 残 值 0, 会计处 理与税收处 理存在差异 。 前 者
允 许 税 前 扣 除 的 费用 一计 人 利 润 表 的 费 用 与 按 照 税 法 规 定 可 予 税 前 抵扣的金额之间的差额 + , 一计 入 利 润 表 的 收 入 与 按 照 税 法 规 定 应 计 入
通 常 情 况 下 .确 认 计 量 企 业 所 得 税 需 要 建 立 在 已经 明 确 当期 所 得 税 及 递 延 所 得 税 的 基 础 之 上 。 下 面 笔 者 将 通 过 实 例 对 企 业 所 得 税 费 用 的确 认 及 计 量 进 行 分 析 说 明 。 某公 司 2 0 1 1 年 度 利 润 表 中列 举 利 润 总 额 3 0 0 0万 人 民 币 .适 用 2 5 %的 企 业 所 得 税 税 率 ,递 延 所 得 税 资产 及 递 延 所得 税 负 债 不 存 在 期
整 完 之 后 的项 目为 基 础 ,可 以 得 到 递 延 所 得 税 资 产 以 及 递 延 所 得 税 负 债 两 个 科 目 的应 有 余 额 ; 最后 , 以 两 个 项 目的 应 有 余 额 与 账 面 上 的 实 际 金 额 进 行 比对 , 从 而 为 二 者 的 确 认 与 转 回提 供 依 据 。

《企业会计准则(16)——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16)——所得税》
2013年8月27日 30
4、其他负债
其他负债如应交纳的罚款和滞纳金等,一 般情况下,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2013年8月27日
31
(三)特殊交易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对于合并中 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 计量。 以货币性资产作为合并对价 按照税法规定,如企业合并为应税改组——不会 产生差异。 全部以发行的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 按照税法规定,如企业合并为免税改组——会产 生差异。 (税收上维持有关资产、负债的原账面价值,会
2013年8月27日 19
(2)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会计准则——可以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后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下降。 税法——计提的减值准备不能税前扣除,计税基 础不会随减值准备的计提发生变化。 例: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160万元,因其使 用寿命无法合理估计,会计上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 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但税法规定按不短于10年 的期限摊销。取得该项无形资产1年后。 账面价值=160万元 计税基础=160-16=144万元
2013年8月27日 14
(2)折旧年限产生的差异
会计准则——由企业按照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 况合理确定。
税 法——规定每一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3)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会计准则——可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下降。 税 法——计提的减值准备不能税前扣除,计税基 础不会随减值准备的计提发生变化。
值。
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如自费用中提取的负 债)可能会涉及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应纳税所 得额,使得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
2013年8月27日 26
1、预计负债
(1)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确认的预计负债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本准则第五条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产生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

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按照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其计税基础保持不变,则产生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假定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如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 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500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本准则第六条规定,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通常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但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损益,并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

比如,上述企业因某事项在当期确认了100万元负债,计入当期损益。

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确认该负债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准予税前扣除,该负债的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分析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浙江会计继续教育网上课程——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04

浙江会计继续教育网上课程——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04

浙江会计继续教育网上课程——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
第五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一、所得税费用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加(减):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增加) ×××
加(减):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减少) ×××
所得税费用(I/S) ×××
二、不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转出
1、设置递延税款备查登记薄,记录暂时性差异的原因、金额、预计转销期限、已转销数额等。

2、每一资产负债表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不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税利润可供抵扣,应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三、新旧准则的衔接
1、原应付税款法
首次执行日,应调整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算确定计税基础,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影响,同时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2、原纳税影响法
按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比较,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冲减原已。

所得税核算方法

所得税核算方法

所得税核算方法所得税核算是指企业或个人按照国家税收法规和财务会计准则对应纳税期间内的所得额进行计算和核算的过程。

所得税是一种按照收入或利润额征收的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企业所得税核算的方法和步骤。

一、所得税税基的确定企业所得税税基是指企业在纳税期间内实际取得的收入减除法定和合理的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净额。

税基的确定是所得税核算的第一步,关系到纳税义务的大小。

1.1 收入的确认企业所得税税基的第一步是确定纳税期间内的收入。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等。

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对收入进行准确计量和确认。

1.2 成本、费用和损失的核算确定收入后,企业需要核算纳税期间内的成本、费用和损失。

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损失包括营业外损失和所得税费用等。

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对成本、费用和损失进行准确计量和核算。

1.3 收入减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净额在确认收入、核算成本、费用和损失后,企业需要计算出纳税期间内的所得额。

所得额是指纳税期间内收入减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净额。

企业应按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对所得额进行准确计算。

二、所得税税率的确定所得税税率是指企业按照一定比例对所得额征收的税率。

税率的确定是所得税核算的第二步,关系到纳税义务的金额。

2.1 企业所得税税率企业所得税税率根据企业的纳税身份和所得额的大小来确定。

在中国,一般纳税人的所得税税率为25%,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20%,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15%。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得税税率。

2.2 个人所得税税率个人所得税税率根据个人的纳税身份和所得额的大小来确定。

在中国,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为7个档次,从3%到45%不等。

个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得税税率。

三、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是所得税核算的最后一步,是企业或个人根据所得额和税率计算出应纳税款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所得税考情分析本章内容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编写,该准则是一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特别是我国首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它是会计准则体系中最难的内容之一。

本章内容在考试中既可能出现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这些客观题题型中,又很可能与其他章节内容结合出计算分析题或综合题。

因此,本章内容非常重要。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本章主要考点1.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4.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引言提示:为了使大家对于所得税会计有一个基本的框架性认识,在概述部分我们舍弃掉某些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处理,仅就一般情况介绍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理。

至于更全面的内容在概述之后进行讲解。

一、所得税在会计中的体现所得税的核算是会计核算中的难点,应分成两条线: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1.应交所得税(1)应交所得税是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的。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额)×所得税税率(2)应交所得税作为负债核算,在核算中,设置“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进行核算;(3)应交所得税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负债中。

2.所得税费用(1)所得税费用是按照会计的规定计算的;(2)所得税费用作为费用核算,在核算中设置“所得税费用”科目进行核算;(3)所得税费用列示在利润表中。

二、所得税会计解决的问题及其思路1.解决的问题:所得税会计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应交所得税基础上如何确定所得税费用。

2.解决的思路:(1)最简单的方法——应付税款法,即将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缺点:这是收付实现制的思路,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要求。

为了实现会计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确定所得税费用。

(2)新准则规定的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例1】某企业2007年12月5日以100万元购入某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2007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80万元。

【答疑编号12150101】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 此时,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

如果未来出售该股票,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抵扣的金额为100万元,这里的100万元,即为该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

这样,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就出现了20万元的差异。

由于税法不认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所以这20万元的差异,在2007年不能在税前抵扣。

但税法也不是永远不认可,而是在实际发生时认可,即在未来处置时可以税前抵扣20万元。

如果所得税率为25%,则会导致未来少纳税5万元。

即这一差异很可能会在未来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减少,并且金额是可以确定的,因此,满足了资产的确认条件。

因此,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一项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元(假设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期初余额为0,企业未来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税额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假设企业2007年按照税法规定应交所得税为100万元,则企业应做如下会计处理:【答疑编号12150102】借:所得税费用95 ③(倒挤)递延所得税资产 5 ②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 ①【例2】在上例中,假设12月31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20万元,其他条件不变,则应作如下会计处理:【答疑编号12150103】借:所得税费用1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 借:所得税费用 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5 或者合并上面两笔分录如下:借:所得税费用10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5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 【例3】假设例2中企业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余额为10万元,则应冲回5万元。

【答疑编号12150104】借:所得税费用95递延所得税负债 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三、所得税核算的基本程序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核算有三个步骤:1.计算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2.计算暂时性差异的影响额,分别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期末余额①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适用所得税税率②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适用所得税税率③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得到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本期的发生额。

(3)计算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所得税会计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一、所得税会计的特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体现了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对未来期间计税的影响,即会增加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或是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情况,在所得税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等基本会计要素的界定。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企业进行所得税核算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1.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其中,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

例如,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2 000万元,企业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l00万元的坏账准备,其账面价值为l 900万元,即为该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金额。

2.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该资产负债表日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及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期末数),并将该金额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构成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递延所得税。

4.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组成部分,其中,当期所得税是指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予以转销的金额的综合结果。

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即当期所得税),同时结合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即递延所得税),作为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第二节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说明:为了便于学员更容易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程的讲解对教材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

一、定义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核心概念)【例4】某企业存货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则存货的账面价值为90万元;出售存货时,可以抵税的金额为100万元,则存货的计税基础是100万元。

所以,存货的账面价值9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100万元的差额10万元,成为暂时性差异10万元。

【答疑编号12150201】二、分类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的不同,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例5】第一节例1中的暂时性差异属于哪一类暂时性差异?【答案】上例中,会计上计提的1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在税法上是不认的,即当期不得税前扣除,而是未来期间税前抵扣,所以产生的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三、资产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也就是说,按照税法规定,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未来期间计税时可税前扣除的金额通常情况下,资产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如果资产的计税基础不等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其于某一会计期末的账面价值为公允价值,如果税法规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计税时不予考虑,即有关金融资产在某一会计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取得成本,会造成该类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例l5—5】20×6年10月20日,A公司自公开市场取得一项权益性投资,支付价款800万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

20×6年l2月31日,该项权益性投资的市价为880万元。

要求:分析20×6年l0月20日和12月31日该项资产的暂时性差异,并指出暂时性差异的性质。

【答疑编号12150202】【答案】(1)20×6年10月20日:账面价值=800万元计税基础=800万元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2)20×6年l2月31日账面价值=880万元计税基础=800万元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88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800万元之间产生了80万元的暂时性差异,该暂时性差异会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导致企业应交所得税的增加,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拓展】如果20×6年l2月31日,该项权益性投资的市价为700万元,则此时的暂时性差异为多少?属于何种性质的差异?【答案】此时账面价值为700万元,而计税基础仍为800万元,则暂时性差异为100万元,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