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合集下载

第四章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四章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问题探索:什么是道德?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东汉时刘熙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得事宜也。

”意思是说,“得”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

许慎对“德”的解释是:“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

”这也就是说,“德”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时,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这就是“内得于已”;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也就是“外得于人”。

这说明,一方面“德”是一种行为活动,一种力量;另一方面,“德”是一种得益行为,使利益有所得为德,使利益有所损为非德或缺德。

德,为力,为得,为内而行于外。

把“道德”两字连在一起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可见,道德从它的原始规定和后来的使用来说,就包含着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等广泛内容。

它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这个概念的科学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的要求表现为道德的外部形式——行为规范;二是个体的内在约束力——表现为内在个人品质(人格)规范;三是表现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即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特殊方式。

我们可以给道德以定义: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道德也是人们发展自己的一种特殊力量和方式。

(人生在世,谁都想拥有一个幸福、美满、有价值的人生,这不仅需要人们对人生有正确的观念、对价值有正确的评判,而且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生存智慧。

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同时又不得不受到社会的政治、法律、伦理的支配和约束。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3篇汇总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3篇汇总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1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

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扩展资料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方向。

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

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2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

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

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
“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 润, 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 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 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 冒绞首的危险。”
——《资本论》
2、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
资本主义私有制 (经济基础)
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
3、拜金主义、金钱万能是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规范
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 人与人之间变成了金钱关系。
4、“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道德 的外在表现形式
马克思揭示实质:
民主: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 自由:资本家购买和剥削工人劳动力的自由; 平等:货币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在交换市场上的形式平等,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封建等级制度。体现封建君主 的绝对权威。
2、道德要求:维护人身依附和宗法等级关系
• 奴隶社会:奴隶对奴隶主的无条件服从。 • 封建社会:等级秩序固定化、严重化。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人分为三个等级:
材质 本性 职能 品德源自国王金 理性 管理国家 智慧
武士
银 意志 保卫国家 勇敢
• 道德规范: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 会公德
• 3、高度完善和普及阶段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历史演变
从原始社会的习俗道德到奴隶社会的等级道德,再到封建社会的宗法道德,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等 道德观念,道德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同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观念也呈现出多样性。
道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道德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道德作为上层建筑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另一方面,道德对社会 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能够推动或阻碍社会进步。
道德诉求
现代社会对道德有着高度的诉求 ,要求人们遵守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家庭美德等道德规范,以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道德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传 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出现了一 些新的道德问题和挑战,如网络 道德、环境道德、科技道德等。
道德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社会秩序维护
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具有重要作 用,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社会 冲突和犯罪。
•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道德: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 类的共同追求。未来道德发展需要关注生态伦理问题,推动建立生态友好的生 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道德观念。
• 个体道德品质提升与社会责任担当: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个体道德品质 的提升和社会责任担当显得尤为重要。未来道德发展需要关注个体品德培养和 社会责任教育问题,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强调个人主义,认为个人是社会的 主体和目的,追求个人自由、平等和权利。
竞争与效率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观念还强调竞争和效率,鼓 励人们通过竞争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进步。
3
诚信与责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诚信和责任被视为重要的道 德品质,人们需要遵守契约精神、承担社会责任。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建构路径

第五章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五章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毫 无自私自利之心,就是一个高尚的 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 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
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五 种 历 史 类 型
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的道德 原始社会的道德
曲 折 上 升 的 过 程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 道德的内涵
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形态。
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 来维系 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 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1、非科学的道德起源说
神启论 神启论 天赋论
情感欲望论
动物本能论

1、神启论

知和行的实践统一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由经济 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 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 系,因此,道德具有阶级属性。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 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道:“假如你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 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 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是道 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那究竟用什么来说 明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道:“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 便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时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你真 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了 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实用参考]道德及其历史发展.ppt

[实用参考]道德及其历史发展.ppt
“志于道,据于德”。 荀子在《劝学篇》中开始把“道”和“德”联用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谓道德之极”。
《管子·君辰下》“道德定于上,则百姓花于下”。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最早来源于拉 丁语的“moralis”,其原意是风俗习惯、性格的意思, 以后逐步引申为原则规范、行为品质、善恶评价等方面 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4、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问题。
2013年11月13日合肥 百只放生白鸽被哄抢
2013年10月27日,一辆运送菠萝的大货车侧翻, 20吨菠萝被附近村民哄抢一空。经济损失价值 15万元以上
以上道德起源说是非科学的
它们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生活、 人类的历史发展来思考道德的起源和基础。 它们把道德看成是外在强加于人的规约。 它们把道德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情感要素 和心理体验,把道德神秘化。
★科学的道德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1.道德的语义分析: 中国古时候“道”和“德”是分开使用的,分别表 示不同的意思。“道”指道路、坦途。后引申为原则、 规范、规律、道理等。“德” 指字原义与“伐”相通 ,是指征伐的结果而言,由是“德”与“得”相通,指 得到或占有奴隶、财富之义。
从最原始的意义上来说,道德即从物之道引出人之得。 道”“德”并举,始于孔子,《论语·述而》云:
★道德的本质
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 大街上投放了800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没有上 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到目的地就地摆放。 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发现八百 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3篇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3篇

道德(dàodé)的起源及历史开展(kāizhǎn) 3篇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Xiān Qín)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ɡuì dé)。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qízhōng)“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开展变化的事物。

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扩展资料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方向。

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那么,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标准自己行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那么和标准。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那么称为道德绝对主义。

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标准的心理意识。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开展·2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第三,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统一的 社会条件
人类最早并没有道德规范,而是有一些风俗后成习惯, 以后发展成为族规民约,后来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 生活的复杂化、多样化,才产生的初步的道德,以后不断逐 步演变成为比较牢固的道德意识、道德心理和道德感情,特 别是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道德便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 形成独立的意识形态,统一的道德也分裂成为彼此相对立的 阶级道德。因此,道德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即社会关系的产物, 是人类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产生和逐步形成的。
主讲:杨文博&童莹
小组成员:席亚楠 孟洋 盛璐 胡文燕 宋叙章 张圆 张鹏飞 康乾坤
幻灯片制作:张鹏飞 广告位招租……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 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 敬畏:那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
——康德《实践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第二,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 生的主观条件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在阐述
群婚向个体婚过渡时,曾经谈到过妇女耻辱心与保持贞操 这种观念的出现。他说:‚巴霍芬坚决地断定,从他所谓 的‘杂婚制’或‘污泥生殖’向个体婚制的过渡,主要是 由妇女所完成的,这是绝对正确的。古代遗传下来的两性 关系,愈是随着经济生活条件的发展,从而随着古代共产 制的解体和人口密度的增大,而失去朴素的原始的性质, 就愈使妇女感到屈辱和难堪;妇女也就迫切地要求取得保 持贞操,暂时地或长久地只同一个男子结婚的权利作为解 救的办法。‛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 的过程中,妇女对于贞操的意识逐渐产生了,而正是这种 意识成为了道德观念产生的主观条件。随着人们头脑中意 识的逐渐发展、扩散,如何做、做什么‚有利‛、做什么 ‚有害‛(实质上是最初的善恶观念),应该如何、不应 该如何的道德要求逐渐以观念、意识的形式被固定下来, 并最终成为道德规范。氏族内部禁止通婚就是最初的道德 规范。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的发展
汽整2班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道德的概念和特点
• 第二节 道德的起源
• 第三节 道德的历史演变
• 第四节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
2
一、道德的概念和特点
(一)道德的概念 苏格拉底:“道德即知识”。 霍尔巴赫:“做善事,为旁人的幸福尽
力,扶助别人,就是道德。道德只能是为社 会的利益、幸福、安全尽力的行动。”
(2)维护人身依附和宗法等级关系,是这两个社
会所公认的道德要求
(3)鄙视劳动,歧视妇女,主张男尊女卑也是这
两个社会所公认的道德规范
2.特点
(1)进步中夹杂着退步,退步中伴随着进步
(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道德成为独立的社会上
层建筑成分和意识形态
(3)政治道德化,道德宗教化
.
17
制成材料 本性 职能 品德 国王 金子 理性 管理国家 智慧
子。此时猴子们已经学聪明了,它们知道触摸香蕉可以享淋 浴, 而试图独占香蕉则会遭到痛扁。于是,一个新的现象出 现了,当猴子们有冲凉的需要时, 会有一只猴子将香蕉拿起
来,而当它发现有遭到攻击的可能时,它会马上放下香蕉逃 到一边去。这样,猴子们都能冲凉,但是又不至于再象以前 那样N败俱伤。. 没有猴子发11现那个香蕉是假的。
.
23
美国大兵枪杀阿富汗平民
• 美国军队驻阿富汗部队士兵与阿富汗遇难平民遗体的 “合影”,画面血腥。照片上的士兵涉嫌在阿富汗谋杀 平民,看了美国军人污染杀害阿富汗贫民照片并对其污 染,不仅让我热血沸腾,想起日本侵略中国的事情了, 下面公布这组照片太给力了,任何国家任何人看了都不 会想被侵犯的。
.
24
.
8
-阶级的起源-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怎样理解这个概念呢?首先,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和政治、法律、宗教一样,都是社会意识形态。

为了维护劳动、生活的正常进行和社会生活的稳定,人们必须对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必要的调节,对个人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

道德便是这种调节、约束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二句,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这句是说明道德发挥作用的方式。

我们知道,法律是通过强制手段来发挥作用的,而道德不同,道德靠的是人们的自觉。

比如,做公共汽车的时候,上来一个老大爷,同学们通常都会给他让个座。

这时候,法律有没有规定不让座不行啊?没有,这时候靠的是我们内心的自觉,不让座给他心里会过意不去,这就是道德在发挥作用。

遵守它们会受到舆论的赞许并感到心安理得;否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并感到内疚。

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同时,道德发挥作用的方式,也是人们进行道德评价的方式,也就是说,道德评价以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为主要手段,第三句,道德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这句说明的是道德的结构,道德包括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

道德是一个社会现象,是从每个人身上的品德抽象出来的;如果把道德具体化,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就表现为个人所具有的品德。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的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

在具体了解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这四个概念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个真实的案例。

这个案例的题目是“偷钱,为哥哥交学费”。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新)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新)

寻 根 溯 源
(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论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 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反映,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只有在发生社会 关系的地方和时候,才能出现道德. 关系的地方和时候,才能出现道德.
寻 根 溯 源
寻 根 溯 源
如果我生在一个 孤岛上,孑然一身, 孤岛上,孑然一身, 我的生活就没有什 么罪恶与道德了. 么罪恶与道德了. 我在那里既不能表 现道德, 现道德,也不能表 现罪恶. 现罪恶. (法)爱尔维修
(五)道德的特征
1,历史性(社会性) ,历史性(社会性)
道德是一个发展过程, 道德是一个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有 不同的道德要求和标准. 不同的道德要求和标准. 原始社会人们并不以群婚为不道德; 原始社会人们并不以群婚为不道德; 中国历史上,对于妇女苛刻的道德要求, 中国历史上,对于妇女苛刻的道德要求,在今天已经 不在我们的道德要求中.例如汉代的妇女裹小脚. 不在我们的道德要求中.例如汉代的妇女裹小脚.
道 德 特 征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功能 , 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 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功效与能力. 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集中表现: 集中表现: (1)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 )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 系的行为规范; 系的行为规范; (2)它是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它是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摩西十诫
寻 根 溯 源
摩西带领他的族 人在西奈山下祈祷 神刻意把十诫 分别刻在两块石板上
2,天赋论 ,
天赋论认为道德是先天的, 先验的, 天赋论认为道德是先天的 , 先验的 , 与生 俱来,人本固有的, 俱来 , 人本固有的 , 试图从人的思想意识中寻 找道德的起源. 找道德的起源. 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 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 —— 认为 仁义之心,恻隐之心,羞耻之心, 仁义之心,恻隐之心,羞耻之心,是非之心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西来自人的 康德认为, 认为 善良意志. 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 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

思修第五章道德

思修第五章道德
“孝慈”: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 养”。

.
“诚”和“信”: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说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文 行 忠 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诚着,表里如一” “君子以诚为贵”
.
第四,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 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克己复礼为仁。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恭 宽 信 敏 惠”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徳
.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 展
“天意神启论” “先天人性论” “情感欲望论” “生物进化论”
.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和
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其根源 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是从人类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发生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 中逐步形成的。
.
社会公德特点: 第一,社会公德规范是十分具体明确的。 第二,社会公德的规范是简单易行的,但需
要教育。 第三,社会公德的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第四,规范具有普遍适用性。
.
基本内容:分三个层次。 第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 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个性。 助人为乐。关心 帮助他人 第二,人与社会关系方面, 爱护公物。 遵纪守法。 对纪律 规章 法律 法规等社会公
.
道德是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和意 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 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 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 总和。
.
道德的本质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道德的本质只能在社会 生活中揭示,道德的本质是一定经济关系反 映到人们思想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决定 道德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通过一定社会经济 关系表现出来的物质利益关系。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l)道德的起源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形成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

(2)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二)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l)道德的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通过传授道德知识和规范,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
习惯。
02
道德修养对道德教育的补充作用
个体通过自我修养,不断深化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
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03
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的互动关系
二者相互促进,道德教育为道德修养提供理论指导和规范约束,而道德
修养则通过实践反馈和个体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
03 中西方道德观念的比较
CHAPTER
中西方道德观念的起源与特点
中国道德观念起源于儒家思想,强调 个人修养、家庭和谐以及社会责任, 注重内在品德的培养。
西方道德观念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和基 督教教义,强调个人自由、平等、公 正和理性,注重外在行为的规范。
中西方道德观念的核心价值观比较
中国道德观念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爱 、礼制和中庸之道,强调人与人之间 的亲情和和谐关系。
02 道德的历史发展
CHAPTER
原始社会的道德观念
集体主义
原始社会人们以部落或氏族为单 位生活,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 利益,形成了集体主义道德观念 。
平等主义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成 员之间应平等相待,共同劳动、 共同分享,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异 。
互助精神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压力 ,原始人懂得互相帮助、团结协 作,以共同应对挑战。
西方道德观念的核心价值观包括自由 、平等、博爱和宽容,强调个人的权 利和自由。
中西方道德观念的现代融合与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中西方道德观念在相 互交流和碰撞中逐渐融合,形成了一 些具有普世价值的道德观念,如尊重 生命、热爱和平、积极向上。
VS
同时,中西方道德观念在各自的发展 历程中也不断汲取新的思想资源,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西 方现代社会中的公民道德和生态伦理 等,不断推动道德观念的更新和发展 。

道德的发展历史

道德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问题探索:什么是道德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东汉时刘熙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得事宜也。

”意思是说,“得”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

许慎对“德”的解释是:“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

”这也就是说,“德”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时,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这就是“内得于已”;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也就是“外得于人”。

这说明,一方面“德”是一种行为活动,一种力量;另一方面,“德”是一种得益行为,使利益有所得为德,使利益有所损为非德或缺德。

德,为力,为得,为内而行于外。

把“道德”两字连在一起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可见,道德从它的原始规定和后来的使用来说,就包含着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等广泛内容。

它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这个概念的科学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的要求表现为道德的外部形式——行为规范;二是个体的内在约束力——表现为内在个人品质(人格)规范;三是表现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即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特殊方式。

我们可以给道德以定义: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道德也是人们发展自己的一种特殊力量和方式。

(人生在世,谁都想拥有一个幸福、美满、有价值的人生,这不仅需要人们对人生有正确的观念、对价值有正确的评判,而且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生存智慧。

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同时又不得不受到社会的政治、法律、伦理的支配和约束。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1)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1)

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的,经过时间的磨练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 会意识形式。
道德的本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大多数唯心主义思想家认为,道德是
精神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看来,道德的本质只能在 社会生活中揭示,道德是在社会经济 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功能的内涵:道德功能 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 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 与能力。道德功能集中体现在处 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 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功能 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2015级视觉传达01班
道德的起源
一. 产生的条件: •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依赖产生的条件。 (简单来说就是: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 主观条件。(简单来说就是:当人类自己意识到 自己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 的利益关系或者调解矛盾时,道德就会产生。) •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 的。而劳动创造了人类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 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会道德 2.奴隶社会道德 3.封建社会道德 4.资本主义社会道德 5.社会主义社会道德
阶第 级一 民次 主明 和确 法而 制系 的统 基的 本提 原出 则的 资 产
原始社会的道德
• 道德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 道德规范: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平等 民主 ,勇敢刚毅。 • 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 之风
除上述功能外,道德还有导向功、激励功能、 辩护功能、沟通等功能,但都是建立在这两种功 能基础之上的。
道德的社会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道德?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 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东汉时刘熙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得事 宜也。”意思是说,“得”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 所得。许慎对“德”的解释是:“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这也就是说,“德” 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时,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 其益”,这就是“内得于已”;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 益”,也就是“外得于人”。这说明,一方面“德”是一种行为活动,一种力量;另 一方面,“德”是一种得益行为,使利益有所得为德,使利益有所损为非德或缺德。 德,为力,为得,为内而行于外。 把“道德”两字连在一起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 是之谓道德之极。”可见,道德从它的原始规定和后来的使用来说,就包含着道德意 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等广泛内容。它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
B.弘扬: 1.可以在社区中举办联欢会,表演道德传统节 目。 2.出版报或者是海报,也可以将道德传统的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信息,精华,重要性写成文字或改编成文 档形式放到互联网上宣传。 ......

LOGO
道德及其历史 发展
主讲:戴海航 编排:孙健 郭融 施未来 史东海

LOGO
道德的由来 中国道德从上古发展而来,尧、舜、禹、周公是 道德的楷模。孔子《六经》,汉朝为《五经》, 孔子学说,被称为儒家学说,儒家《五经》发展 为《十三经》成为中国道德的主要思想来源。儒 家学说是中国社会道德观的依据。
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A.继承: 1.自己学会一两门中国传统文化的技艺,如书法、国 画、围棋、象棋......熏陶培养这种道德情操。 2.将自己学会的推广到身边社会群体人员上,培养他 们的道德情操。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在这时让他 们懂得什么是道德尤其重要! 3.深入社会中寻访各种社会现象,会从中不自觉地接 受各种道德传统。 4.翻看《孝经》等传统化的名著。
道德的发展
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也有自己的发生发 展过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 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一部分先进分子, 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道 德;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或人群还会有不同的道德。在阶级社会中,占 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则总是 处于从属的地位。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 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 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德 向前发展的。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 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 程度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 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 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依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的善恶判断和评论, 表明褒贬态度。道德评价对道德行为进行全面考察并作出裁决,分析判断哪些行为是善的,哪些行 为是恶的;对善的行为给以赞扬、褒奖,对恶的行为加以批评、谴责,进而帮助人们明确自己承担 的道德责任。它可以揭示一个人行为的善恶价值,判明这些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的道则和规范,是否 符合道德理想,从而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形成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弃恶扬善,以调整人与 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道德评价在社会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 价。道德评价是道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杠杆。人们道德评价的能力,道德评价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标志着一定道德体系原则,规范被人们接受的程度。道德评价也是个人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形成的 重要因素,它贯穿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等实践活动中。 道德评价必须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这个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它是绝对的, 又是相对的。在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善恶观念,因而有不同的道德评 价标准。作为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总是以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作为道德评价的基础。没有超阶级的、 永恒不变的善恶标准。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产生以前的伦理思想家,在道德评价的标准问题上,或者片面夸大道德评价 标准的绝对性,把它看成是永恒不变的;或者片面夸大道德评价标准的相对性,把它看成是主观随 意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力图掩盖道德评价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以 及不同民族之间,有不同的善恶标准。道德评价的方式包括舆论、内心信念等。 发挥道德评价的社会作用,对于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提 倡,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的道德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这个概念的科学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的要求表现为 道德的外部形式——行为规范;二是个体的内在约束力——表现为内在个人品质(人格) 规范;三是表现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即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特 殊方式。 我们可以给道德以定义: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 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来维持的,以 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 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道德也是人们发展自己的一种特殊力量和方式。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 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 为活动的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