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关照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设置
浅谈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制定
浅谈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制定一、课程定位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使用英语的需求。
一方面,课程内容需要符合学生的专业需求,帮助他们掌握在各自领域中所需的基本英语技能和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跨学科、跨行业的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英语。
课程大纲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定位。
二、课程内容三、教学方法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更加灵活、多样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大纲制定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可以引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估方式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的评估方式也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相应调整。
传统的笔试形式已经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因此在大纲制定中需要考虑到采用多种评估方式。
可以采用口语考试、听力测试、书面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进行评估,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五、师资队伍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的师资队伍也需要得到加强和培养。
在大纲制定中,可以考虑到对于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明确要求,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将基础英语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英语教育服务。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制定需要紧密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应用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英语基础。
基于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基于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培养目标的设定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培养目标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放在首位。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进行交流和沟通。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能够流利地进行英语交流和表达,不仅要求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多种语言知识,还要求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有效的交际。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能力愈发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与合作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社会环境。
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英语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运用能力。
我们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加强英语实践应用的环节,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进行英语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学生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获取和更新知识。
我们需要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设定,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传统的英语教学内容多为语法、词汇和阅读理解等,忽视了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我们需要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核心。
加强英语口语和听力的培养。
口语和听力是英语交际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口语和听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听力训练中可以采用多种听力材料和听力练习,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156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汪美侠 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摘要: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其教学目标应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大学英语课程的资源优化配置策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这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资源优化配置;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是任重道远。
近几年来,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其原因之一是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职位所需要的英语能力相差甚远。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大学英语课程资源优化配置迫在眉睫。
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一)大学英语教与学的目标尚不明确目前,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仍然注重学生基本语法点、基本语言知识的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尤其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某一领域专业英语知识的传授还不够深入。
学生的学也仅仅局限于教材所包含的语言点及知识点,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学分考试或者是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从而使得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比较薄弱。
因此,大学英语的教与学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化知识层面的教与学,要以英语的使用领域为导向,要和社会所需英语人才和工作需求接轨,使大学英语的教与学更加专业化和实用化。
(二)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需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决定着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关键。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主要还是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采取灌输式教学,仍局限于分析教材所包含的基本知识点及基本语言现象。
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毕业后直接从事一线教学,缺乏社会经验,也没有机会从事涉外部门工作的经验,教学上也很少涉及专业领域英语方面的学习和培训。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三位一体”课程设置探究
[摘要]课程设置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提出大学英语“三位一体”课程设置改革方案,把通用英语、人文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三大模块有机融合,拟构建一个以英语基础与专业结合、语言与文化结合、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多种考核评价相结合得更加科学、更能够满足社会和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设置;通识英语;人文英语;专业英语[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49-0032-02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三位一体”课程设置探究①李柳英(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来宾546199)一、前言大学英语课程是本科院校不可或缺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大学英语教学如何跟时代接轨,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其教学深化改革的一大问题。
2017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从国家战略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角度对大学英语课程提出了教学总体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其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效地使用英语,能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对此,新晋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做出相应的改革,达成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设置现状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使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各行业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英语要求,给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极大挑战,要跟上时代步伐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而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观念偏离教学目标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然而,在大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仍把考试作为学生最终的考核方式,甚至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可以免修英语课程,这种“考试为上”的教学观念是非常错误的。
观念的错误导致教学偏离了既定的目标,教学方向偏向传授英语知识、帮助学生通过考试,学生更是把考试作为学习英语的目标,通过了考试就意味着英语学习成功,正因为目标的模糊和异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仍不尽如人意。
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2019年精选文档
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人才是大学教育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都是从专业角度出发的,虽然也包含素质教育,但是主要强调的还是专业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不断发展,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不仅重视专业素质,更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培养多元化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中央,在200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十七大报告里又再次作出了强调。
个人和社会需要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个人的需求越来越多地受到广泛关注,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逐步开始有机相结合起来。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以社会和个人的双重需求为依据,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为社会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大学英语教学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成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趣味式教学,不断更新教学模式。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者。
(一)更新教育观念英语教学中要把书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有结合起来,注重传统知识,语法,词汇等基本内容教学的同时,更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与最新技术新知识结合好,让学生了解综合人文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与听、说、读、写、译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在讲解大学英语课文时,将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背景知识,中英文化差异,并让学生课前预习,认真准备,用课前展示、小组汇报等形式分享自己对文化背景的理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英语专业人才,我们需要设计一套完善的培养方案,以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和素养等方面都能达到要求。
主体:1.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基础,应包括英语语言技能、文学和文化、翻译和口译等方面。
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应覆盖听、说、读、写等方面,并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文学和文化课程应涵盖英语文学、英美文化和英语国家相关研究等内容,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翻译和口译课程应培养学生在翻译和口译领域的实际能力,如翻译技巧、口译技巧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
2.实践教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实践课程、实习和实践项目等方式来实现。
实践课程可以包括语言实践、翻译实践和口译实践等,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来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可以提供学生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触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实际应用场景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项目可以是跨文化交流活动、国际合作项目等,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创新思维培养:英语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环境。
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包括课程设计、评估方式和学习资源等方面的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通过开展英语演讲比赛、研究项目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教师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跨学科培养:为了满足新时代的需求,英语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
可以通过设置选修课程、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等方式来实现。
选修课程可以是其他语言学习、商务英语、国际关系等方面的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交叉学科研究可以是与其他学科合作开展的研究项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结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考虑包括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创新思维培养和跨学科培养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的整合,我们可以培养出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高质量英语专业人才。
基于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基于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大学英语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关的改革。
特别是在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本文将围绕基于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展开讨论。
一、背景在当前迅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对培养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国家对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根据这一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二、目标基于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等,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三、内容1. 课程设置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根据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
除了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可以通过添加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内容或者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来实现这一目标。
2. 教学方法针对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演练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资源为了达到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这包括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而学生则需要获得足够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环境,以便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
四、实施1. 教师队伍建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需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支撑。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培训、研究和交流活动来增强自身的能力。
2. 学生评价在改革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能力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空间。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浅探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浅探摘要:结合作者所在学院的课程改革和实践,以教学实践的方式来检验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整合。
构建一个能满足各行业需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应做好以下几点:根据不同专业进行教学;合理安排英语理论的学习时间;使用多元教学方法和多元评价方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公共英语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改革任务。
高职高专英语课是公共必修课之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被定位为公共基础课。
该课程一直在培养各专业学生的英语基本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公共英语改革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中, 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然而, 其课程设置仍存在若干问题。
一、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现状1.公共英语课程“边缘化”,实行“大统一”由于受到师资和其他硬件的限制, 高职院校大多把工作重心放在专业教学建设上,忽视了公共英语教学部门、教师甚至学生,公共英语课程处于边缘化。
开设公共英语课,只因课程设置的需要, 考证考级的需要,忽略了英语在实践中的运用。
而且其结构单一, 大部分学校只开设基础英语,很多专业的基础英语课程都是统一教材,统一教法,统一考试,这种“大统一“,未进行分专业分教材教学,体现不出对学生今后的英语职业能力的不同要求。
无法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应用型的高职人才。
2.公共英语课程设置重理论和考级,忽视实际运用目前,公共英语课程还是以课内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课时由教师自由分配,随意性较大。
而且实训内容以一般的英语口语训练为主,如谈论兴趣爱好、旅游、理想等,职业针对性不强;而不是学生将来要面对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英语模拟。
其次,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往往把各种考级考证作为英语教学与学习的最终目的,这似乎也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摘要】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估体系和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实践,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学以致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改革一、引言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学科为基础,以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点是“应用性”。
本科应用型人才是指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够顺利完成理论的应用转化的人才。
其本质特征,决定了必须构建以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英语教学亦应服务于该目标。
二、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大学英语作为各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为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和经济结构转型,急需既有专业知识,又能以英语作为工具,顺利进行国际交流的应用型人才。
但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制约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根据2009年蔡基刚课题组对国内高校学生和教师抽样调查结果,总结起来,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英语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不能学以致用。
2.课程设置不合理,费时低效,教学内容重复。
3.教学手段效率不高。
4.应试教育明显,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有限。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应用型特色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本科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要求学生应具备某一行业或领域所要求具备的实践能力。
通过改革,大学英语教学要为该培养目标服务,以内容为依托,在教学中体现专业英语特色。
浅谈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制定
浅谈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制定【摘要】本文探讨了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制定问题。
在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并明确了制定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估体系建立以及实践环节安排。
结论部分强调了制定大纲的重要性,指出持续改进与更新的必要性,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了解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制定过程以及其中的关键要素,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引言、背景介绍、制定目的、研究意义、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估体系建立、实践环节安排、制定大纲的重要性、持续改进与更新、展望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已经不再仅仅是一门语言课程,而是一种必备的生存能力。
学校在制定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大纲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场景,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对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制定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1.2 制定目的制定《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通过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安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的学习重点和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制定《大学英语》课程大纲可以规范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制定《大学英语》课程大纲还可以促进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和更新,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提升课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制定《大学英语》课程大纲既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过程的不断完善。
1.3 研究意义《大学英语》课程是应用型本科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和分析本课程的研究意义,可以更好地指导大纲的制定和课程的实施,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论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
论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1. 引言1.1 介绍论文主题论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调整。
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适应这一变化,积极探索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的课程建设模式。
本文将通过对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方面进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当前教育形势和社会需求。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为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对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一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构建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知识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如何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提升其教学质量,成为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通过深入剖析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向更加适应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ENGLISH ON CAMPUS 2023年02期总第650期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教师需基于课程建设、注重课程改革,明确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材选择、学生实践能力、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
同时,应确保每个环节都可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有序实施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计划,进而通过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达到预期的育人目标。
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一)专业课程除公共基础课外,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英语类课程主要包括《商务英语阅读》《语音与交际》《时事讨论》《演讲》《辩论》《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口译》《商务英语写作》旨在让学生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
商务类课程主要包括《国际商务导论》《世界经济概论》《商业伦理》《国际商务礼仪》《英文坐席员实训》《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客户服务英语》《IT行业英语》等,学生在学习商务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技能的锻炼。
文化和创新素养类课程主要包括《西方文明史》《英语文学导论》《西方媒体中的中国》《中西方文化比较与分析》《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英语国家文化体验》为基础,《国际商务环境英语实训(一级)》《国际商务环境英语实训(二级)》是基于学生未来岗位要求,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英语环境下的商务沟通与交流能力,体现了在做中学。
(二)专业建设理念创新高校商务英语教师应当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答案,并确保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保育人效果。
高校商务英语教师应通过学院与行业、学院与企业、校际合作(中外)、校地合作等多元化资源要素的融通配置,汇聚各方资源,互相赋能,共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与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专业的结合将会更加深入,以特色需求为基本导向,保障教育教学的改革成效,并积极优化教育教学组织与李海英摘 要:本文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明确其专业课程、专业建设理念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群等内容,并提出了构建这一体系的具体措施,包括“引入线上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围绕日常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水平”“结合课程语言技能特点,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等,可供参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选修课教学管理体系初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选修课教学管理体系初探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对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又一个新要求。
面对社会的需求,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与公办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相比较起来,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更具灵活性与针对性。
本文根据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目前的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研究,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管理体系。
一、课程设置情况设置专业选修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拓宽专业知识面,为学生将来参与社会工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选修课主要设置在第二学期至第六学期,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需求,每学期设置3-5门选修课供学生选修,每门课程为0.5-2学分不等。
为了扩大学生的可选度,以及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在课程类别上主要划分为文化、教育、翻译、旅游等四个方面,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15门以上,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目的逐级安排,并且较为均匀的分布于每个学期。
二、专业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由于专业选修课不同于专业必修课,在教学质量监控、选课学生、课程设置等方面还需要教学管理者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改进。
笔者就所在院校的英语专业选修课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一)专业选修课程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在专业选修课设置上有不同的需求。
但是根据每一学期不同专业的选课结果来看,学生对所设置的专业选修课进行选择的结果都是相似的。
在英语专业选修课中,设置有文化类课程,如《西方文化概论》、《希腊罗马文化》、《圣经故事》等,还设有师范类课程,如《英语课堂教学技巧》、《英语教师课堂口语艺术》等,除此之外,还设置有语言学、英语鉴赏性、实操性等将近20门课程,学生的选择余地较多。
但从学期末的教学质量评估当中,学生对课程的反应较多的是,虽然开出的课程很多,但是实际与以后的就业相关的课程较少。
学生在选择时,只是凭借着容易取得学分、感兴趣来选择课程。
浅述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构建
很多本科院校的英语 专业 教师的教学方法陈 旧,主要 以 传 授基本的语言知识 为重 点 ,忽略了对 于学生创新素质 的培 养。 很多学生对于英语知识学得较为死板而且被动 , 其分析 问 题 和解 决问题 的能力也通 常较 弱。 此外 , 由于受到实践基地 的 限制 , 大部分 的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 , 很 少有 机会 真正的接触 社会 , 在理论与实践中常常脱节 , 导致学 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 实 际的操作 能力较为低下 , 而无法满足职业 对于人才 的需要 。 3 . 大学生的知识面较窄 。 学 习方法少有创新 目前我 国的大部分本科高校未实行真正 的学 分制 ,学生 通常按教学计划所规定 的课程进行选课 , 缺乏一定的 自主权 。 同时在学 习的过程 中主要是被动地 吸收知识 ,无法充 分发挥 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 也很难进 行个性 化的 自主式学习。此外 , 受到教学 内容 、 语言环境 和师资水平 等因素影响 , 大部分学 生 的知识面不宽 , 而且 学习方法少有创新 , 应试教育导致 的填 鸭 式教学方法仍然 限制着学生的学习能力 。 三、 应 用型本科院校 英语课程体 系的改革与创新 1 . 课 程体 系中强调英语基础知识 的学 习和巩固 英语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英语技能的重要基础 , 其语 言知识本身 同时也是语言学习的 目标。学习并掌握语言知识 的 目的是将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运 用在语 言的实践 中。 因此 , 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 的积累 , 就无法产生有效的表达。 要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 课程体 系中加 强英 语音 、 形、 意等基 础课 程的教学内容 , 充分利用有限 的课堂教学 时间 , 将英语语 言知识 高效 地传 递给大学 生。 2 . 强化英语课程体系 中的实践技能的教 学内容 首先要让 大学生 清晰的认识到 能力 培养 的重要性与必要 性。 因为英语专业 的课程设置会体现 出教学理念的转 变 , 是英 语 知识技能化 的关键所在 。应用型 的本科 院校更 加强调的是 对 于英语实 际应用能力人才 的培养 , 重视语 言知识技 能化的 课程设置 。运用语言 的能力需要在 吸取信息并表 达 自己的交 际过程 中得 到进一步 的提高 。本科 院校 的英语语 言技 能类 课 程包括 口 语、 写作 、 翻译 、 视听说等能力 的学习 , 这些课 程能使 学生把所掌握 的语言知识通过具体 的应用而转化成 为语 言的 技能 , 同时锻炼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和严 密性 。 3 . 增 加专业型英语 课程 的比例 本科阶段 的英语教学要适应市场的需要 ,因此就要根 据 不 同专业 的办学情况 以及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 把握学 生 的实践能力结构 ,切实在提高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 的 口 语 以 及文字交流的能力。 例如 , 可 以结合各学科的发展 方向以及各 专业学 生的培养去 向等 , 增 加开设计算机 英语 、 新 闻英语 、 外 贸函电英语 、 法律英语 、 旅游英语 、 体育英语等课 程。此外 , 还 要增设一些跨文化知识的课程 ,因为文化类的课程通常会注 重文化素养的提高, 使大学生深层次地把握 好各 种语 言知识 , 并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逻辑性 ,让英 语的语言教学起到文化 的沉淀与净化心灵的作用 参考文献 : [ 1 】 于轶. 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J 1 . 文学- 9 艺术. 2 0 1 1 。 O 5 . ~ [ 2 】 赵应吉.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探索『 J 1 . 重 庆科技 学院学报. 2 0 1 l , 2 3 . ~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十二五” 规划 课题《 应用型本 科院校特 色英 语专业课程体 系的构 建 ( 编号: H G J X H B 1 1 9 2 5 ) 》 阶段性研 究成果
大学英语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大学英语“三位一体”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证。
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整合、应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遵循人才培养的教育规律,突出实践,强化应用,但同时也不能削弱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即知识学习—知识应用—实践能力训练,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目标明确了大学英语需要转变思想,把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重点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性实用能力上来,也体现了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三、“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根据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要求,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结合怀化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模式包涵了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优化构建、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大学英语课程测评体系的优化、课外拓展性教学延伸以及教师和教学管理。
四、实施方案、措施和途径1.建立大学英语课程新体系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校应参照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以发展空间;既要保证在整个大学期间英语语言水平的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进入 新 世 纪 , 国与 世界 的联 系越 来 越 密 切 。 养具 有 良好 外 语 能力 中 培 与综 合素 养 的人 才 , 有 利于 提 升我 国 的 国际竞 争 力 , 不但 还能 有效 促 进 中国 和世 界 的相 互 了 解 , 强 我 国 的文 化 实力 。 国务 院 副总 理 李岚 清 说 : 增 原 外语 不好 不但成 为 我们 吸收别 国先 进科 技文 明成 果 、 对外 开放 和交 流合 作的 一大 障碍 和弱 点 , 是我 们 的 吃亏 之 处 。 教 育部 高 教 司 司长 张 尧学 说 : 次改 也 前 这 革 的 目的就 是 要 把学 生培 养 成 具 有 国 际竞 争 能力 , 能够 在 l年 和 2 年后 作 0 O 为国 家和社 会 的精英 活跃 于 国际舞 台并 有所 作为 的 高素质 人 才。 因此外语 教 学 的 好坏 直接 关 系到 我 国经 济 与科 技 的发展 。 在这 一方 面 , 高校 的 大学 英语 课 程发 挥着 特有 的重 要作 用 。 正确地 理 解和 认识 大学 英语 课程 的特殊 陛与重
及科研等任务本来就相当繁重 , 因此普遍超负荷工作 , 或年纪较大而精力不 足, 其教 学 质量 显 然难 以保 证 , 教 学 的模 式 上也 很 难有 时 间追 求 创新 , 在 也 不能适应独立学院发展的方 向以及人才培养目标。 三是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 齐 , 生 的高 考英 语 成 绩在 10 5 分 之 间不 等 , 样 的学 生在 同一班 级 学 3到 0 这 上课, 老师 在 教学 内容 的安 排 上 很难 把 握 。
择 学 习地 点 , 内容和 方 式 , 制学 习 过程 以及学 习 计划 的 实 施 。 控
四 、 结 论
独 立学 院作 为 高等 教 育 大众 下 的产 物 , 要对 当代 对 人 才的 需 求具有 独 特的前瞻性。 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目标。 单单为应对某一考试而设立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适应当今中国对人才的要 求。 要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 要把英语教学真正用来推动我国的科技生产 力 发展 , 我们 大学 英 语 就 要适 时 地进 行 转 移 。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也越来越注重其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
作为高校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大学英语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课程体系,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逐渐从传统的知识、能力目标转向综合素质目标,即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在这一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必须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1.注重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真实场景为背景,以任务为导向,通过真实情境模拟,让学生在探究、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任务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用能力,强化学生合作、创新精神和团队会话能力。
2.注重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
大学英语课程应当注重个性化发展,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课程体系设计中应当打破传统形式化和智力性教育的桎梏,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注重跨学科融合在当前社会中,跨学科知识的应运而生,大学英语课程也应当注重跨学科融合,将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门语言技能,而且还能在学习其他学科时更加得心应手。
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当有选择性地开设相关的跨学科课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人才培养。
1.开展真实任务的教学教师可以将真实的社会场景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中进行交流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实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举办英语角,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英语交流。
2.开展跨学科教学教师可以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相关的主题海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的同时学习美术、摄影等相关知识。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高校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未来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如何构建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英语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已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开展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对高校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为高校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和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校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而大学英语课程又是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期望,有利于高校调整教育教学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大学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其体系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科学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个人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本研究对于指导高校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旨在通过分析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现状,深入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需求,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实践探索,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项目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项目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一、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定义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在具体的项目实践中进行问题解决和知识应用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
项目式教学的核心是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二、项目式教学模式的特点1.学生主体参与:项目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积极参与,主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跨学科整合:项目式教学注重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和综合应用,促使学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团队合作:项目式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来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问题导向:项目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项目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构建项目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构建该教学模式的几个关键步骤:1.确定项目主题:首先确定一个适合大学英语教学的项目主题,可以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项目主题,或者根据社会热点话题设计项目主题。
2.制定项目任务:根据项目主题制定适当的项目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可以包括调查研究、文献阅读、信息收集等。
3.组建团队:学生按照兴趣和专长组成团队,进行团队合作。
每个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职责来完成项目任务,通过互相合作来实现项目目标。
4.教师的指导和辅导:教师在项目过程中起到指导和辅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和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材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项目展示与评价:项目完成后,学生需要进行项目展示和评价,展示他们的成果和收获。
可以通过口头报告、PPT展示、论文撰写等形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人才培养关照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设置【摘要】独立学院的存在与发展,既要顾及一定的理论教育,更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这就要求传统的大学英语语言本体教育在独立学院这一新型高等教育平台上,必须转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关照,在课程设置结构、课程实施方式、教学方法及课程评价方式等层面构建新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为构建人才国际化视野培养模式奠定有力基础。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02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高等教育办学方式,由于自身的发展历史与目前的教育制度等因素,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存在着套用其它类型高校的教学体系、偏离学生主体与市场客体的双重实际需求;因此,必须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性质,针对课程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改革与完善之对策,以实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重心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不仅仅着眼于学生能否掌握某一学科的系统知识,而是要求在以掌握一定度的基础理论前提下,快扩充应用性知识、提升知识转化为实际产出的英语技能。
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关注理论知识课程、应用知识课程、技能知识课程之间建立的关联性,尽可能地避免彼此脱节的可能性。
一、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结构课程结构是指课程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由内容结构和形式结构组成。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照搬其母体院校的学术型框架结构路线,即:综合英语+视听说,且仅限于大学基础阶段,以通过cet4、6为宗旨。
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培养能否实现,取决于这种课程结构能否改变、改进;“改革的目标是,在研究型大学三年级达到基本上能听懂接受双语教学的课。
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的大学要有一部分学生在四年级左右也能听懂双语教学。
”[1]大学英语这一面向更多受众的公共课程,必须体现前沿性与应用性,尤其是体现在能否渗透进学生其他课程中,在其专业课中合理地体现应用性,为学校整体层面的培养模式的创新奠定基础。
目前的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着缺乏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建制,这就必然制约着课程科目类型的设置,导致单一科目课程主导大学英语教学的局面,与其它课程极其缺乏交叉性及复合性,势必难以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应用能力。
课程结构的交叉性是指融合两门学科而相互作用形成的课程,复合性则指跨学科地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课程。
纵观历史沿革与社会的当下进展,知识所呈现的趋势是既分化又综合的,高校也就必须致力于交叉设置学科,体现课程的复合性。
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结构,初步而言,可以包括基础课程与进阶课程。
前者含综合英语(1—4)及听说(1—4)两门课程,又分为三个层次的差异化要求;后者含英汉翻译(笔译与口译)、专业英语(法律英语、科技英语、会计英语及物流英语等)、商务英语(谈判、函电、单证等)、英语国家概况、证书英语及英美诗歌与影视赏析等多个类型课程内容,可以有效延伸学生的英语学习时间,增强不同学科课程之间的交叉性与复合性。
该体系能够相当程度上有机结合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而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也能够体现了《课程教学要求》的科学性、系统性、个性化的原则。
二、课程实施方式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在多媒体、互联网参与下,仍然以书本知识传授为主,亦步亦趋地遵循国家或者各校自己拟定推行的教学大纲、教科书、教案等不同形式的规范,趋向于程序化授课实施方式;而学生与教师之间在课堂内部的互动及对课程主题的反应缺乏理想值。
作为新型教育载体,独立学院的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定位,针对传统大学英语课程实施方式的弊端,倡导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提中的“双主体”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能力。
1. 大学英语教学的多维模式。
教师以“课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自主学习”为主导,从教学手段着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大学英语教学,从单纯的利用语言和板书形式为主的课堂教学转为图、文、音、像多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集大学英语的“教、学、练、测”为一体,而且有助于改变课堂教学形式被动的、单向灌输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从而趋向于主动的、双向交流的、开放的教学模式。
全面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internet资源,设置基于网络计算机教学的英语课程,将基于网络计算机的英语教学模式与分级教学有机结合。
充分利用我校所有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效。
2. 授课对象基于学生入学分级考试水平。
大一新生入学后,可以在学校层面按照学生专业模块将学生分为文科、理科、工科及艺术等大类,统一组织考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为专业方向的不同而带来的统计误差。
根据学生入学英语测试成绩,将学生分别编入a、b、c三个不同级别的班级(注:在同类班级中学生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自由选择教师),其比例可以定为a类占该专业总人数的20%,c类为20%,其余学生编入b类班级,根据不同级别的英语水平,确定相应的教学要求。
3. 学生自主选择大学英语进阶课程。
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学生根据培养计划选择下个学年开设的相关课程。
全校性大学英语进阶课程打破过去按年级、院系统一排的固定模式,鼓励不同不同院系的学生在同一个课程上课,有助于学生自主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三、应用型教学方法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完善,离不开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即:教学方法。
教师应以更好地完成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要求,在原有教学方法基础上,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改革创新重组使用。
1.讲授法和研究法并用传统的讲授法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但是只单纯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实践性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
这时我们可以将讲授法和研究法进行一个教学方法的组合使用。
例如:以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泛读课程为例,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研究学习能力都比较强,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教师只需要将部分知识点讲授清楚讲授法,大部分课程可以通过学生围绕固定泛读文章,进行研究学习。
教师的教学角度从固定的讲授者,变成引导者,辅助学生进行学习。
学生的实践性应用型能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也得到相应的培养。
2.程序法和分组法并用程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使用广泛,将大学英语相关知识点分开教学教学,最为常见的方法是教师将单词、词组、语法、听说、写作、翻译等等分开教学。
这种程序教学的方法呈现分支和直线两者程学并行使用的情况,但是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效果往往不理想,也谈不上实践性应用型能力的提升。
在保持原有程序教学方法的优点的同时,加入分组教学方法,将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进行学习竞赛,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团体完成对相应课程的要求。
常见的程序法和分组法并用的教学活动有:英语阅读技能实践活动,写作实践活动、翻译实践活动、英语剧表演等等。
让学生在分组教学过程中,产生团体学习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发挥团体的学习效果,完成程序教学中的每一个程序内容。
3.谈话法和讨论法并用谈话法和讨论法在一定程度有一些相似,但是却又有很大的区别。
谈话法的主体引导者是教师,讨论法的主体是学生。
虽然都是通过师生间沟通完成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效果缺不相同。
将二者并用,更合适在开放式英语选修课程中使用。
例如:英语口语的开放式选修课,特别是以外教为主的口语教学中,这种二者并用的教学方法非常常见。
一般情况下,口语教学会围绕固定的内容进行,教师通过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回答来完成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加入讨论法,让学生进行讨论相关知识。
教师从旁进行引导,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越多口语教学效果通常会越好。
教学的开放性,可以更好的完成实践性应用型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评价方式大学英语课程是传授语言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过程,而这些是难以通过量化的手段可以测量的,并且传统的语言课程评价排斥学生生活体验,导致缺失对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及其发展过程的整体关怀。
独立学院所设置的大学英语课程是以应用性课程体系,以传授与培养应用性知识与生活体验为主要功能,因此,必须改进传统的事先预设好的量化课程评价标准,多元化整体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绩效。
首先是评价主体多元化。
目前的大学英语评价过于单一,不但忽视教师评价的层次性,而且忽视学生彼此及自我的评价。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社会互相作用的多维过程,有必要参照这一动态过程中学习主体的评价。
其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有机统一。
形成性评估所占比应不低于总成绩的40%,主要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不同形式,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建议采用教育部推荐的《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
终结性评估所占比不低于总成绩的60%,主要是期中、期末及日常水平考试。
考试设计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不仅要对学生的听力与阅读等输入性效果进行考核,而且要加强对学生口语与书面表达的输出能力考核。
参见下图:五、结语“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2]现代市场的规律已经日益需要大学英语沿着这个方向去改革了。
对于独立学院,挑战与机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伴而生。
大学英语教学只有挖掘自己潜在的的优势、克服存在的劣势,在课程体系优化及其形式结构完善等方面下足功夫,满足当下与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市场对人才的直接或间接需求,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培育之路必将愈来愈宽。
参考文献[1]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306-308[2]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