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研究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研究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研究一.上市公司退市概念上市公司退市,是指一家股份公司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市场上市交易后,由于经营所处的内外部经营条件的变化使其不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上市条件,从而使其股票退出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的一种法律行为。

一个完善而且成熟的证券市场,必定是一个遵循市场规律、能使上市公司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市场,它可以引导市场投资者培养理性的投资理念,规范上市公司合理经营,更好的服务于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

二.我国现行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存在的问题比较发现,当前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退市事由方面存在的问题1.主动退市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在我国由于”壳”资源的匮乏,因而费尽气力进入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往往拥壳自重,不会轻易的主动退出证券交易市场。

当公司出现可以主动的情形时,他们采取的措施并不是申请退市,而是千方百计的去弄虚作假,造成我国主动退市制度的设定成了一个摆设。

2.我国法律没有规定自动退市制度目前我国退市类型只有强制退市一种,公司退市自主权不强。

而成熟的证券市场把退市分为三种类型:强制退市、主动退市和自动退市。

既有上市公司不符合规定的上市标准时由证券交易所使其强制退市,也有上市公司在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后主动退市。

而我国只有强制退市一种。

(二)退市标准和退市程序存在的问题1.标准的细化问题目前我国退市标准相对单一,可操作性欠缺。

关于上市公司的退市标准,可以分为数量标准和非数量标准两个尺度。

发展至今我国退市制度的核心一直没有变动,还是以”连续亏损的持续区间”作为衡量尺度,而对于股权分布、股票市值、净资产等的具体细节基本没有涉及。

2.退市程序存在不足st、*st存在的原因是证券监管者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设置投资风险警示向公众投资者提示上市公司存在的可知风险。

但这些设置初衷良好的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却被改变了原意。

实际操作中,往往被冠上st、*st的股票却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研究

二板市场上市 , 易 一段 时间后 才能进 入标 准更 高 的主板市 场。 交 主板 市 场 流 通 的 股 票 , 果 指 标 下 降 而 低 于 规 定标 准 , 要 降 到 二 如 就
板 市场 ; 果 二 板 市 场 流通 的股 票 其 指 标 下 降 不 再符 合 有 关 标 准 , 如
亏损 额 加 大 持 续 亏 损 的 时 间 延 长 , 市 ” 种 国外 股 票 市 场 的 淘 ” 退 这
汰机 制 开 始 被 管 理 层 重 视 , 引 入 到 市 场 中 。S 制 度 开 始 出现 , 并 T
代 表性 , S A 是场 外 交 易 市 场 , NA D Q 以下 主要 以 NY E退 市 规 则 为 S
效 的 约 束 和 激 励 作 用, 使 上 市 公 司更 加 充 分 地 进 行 信 息 披 露 , 强 信 促 增
10 3 0 0 7)
然 或 人 为 因素 的 破 坏 、 产 清 算 、 务 状 况 困 难 等 情 况 , 致 公 司 破 财 导
失 去持 续 经 营能 力 作 为 退 市 的 基本 条件 。而 我 国 规 定 的 退 市 条件
从 政 府 管 理层 19 年 开 始 推 进 股 票 退 市 制 度 的 建 设 以 来 , 98 前 后有 2 余 家 上 市 股 票触 及退 市 线 , O 目前 除 了水 仙 等 退 入 三 板 市 场
与美 国 主板 市 场 和 二 板 市 场 分 别 制 定 退 市 标 准 不 同 , 国 的 英 二 板 市 场 ( I 市 场 ) 行 开 放 市 场 机 制 。 二 板 市 场 与 主 板 市 场 AM 实
联 系密 切 , 个 市 场 实行 双 向 流通 制 度 , 两 即所 有 新 上 市 股 票 先 是 在

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

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

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概述退市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证券交易所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的,用于规范上市公司退市的程序和要求的一套制度体系。

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以进一步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需要完善的问题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 退市门槛较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门槛相对较低,导致一些实力薄弱、业绩亏损的公司可以长期挂牌,并对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造成潜在风险。

2. 退市程序复杂:当前,上市公司退市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程序,包括重组、破产清算等多个阶段,程序复杂、周期长,导致投资者权益无法及时得到保护。

3. 退市制度执行力不足:当前,一些上市公司存在违规、欺诈等行为,但退市制度执行力不足,难以对违规公司进行及时退市处理。

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的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提高退市门槛提高退市门槛是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的关键一步。

应该通过制定具体的退市标准,如连续亏损、净资产为负等,对亏损较大、实力较弱的公司进行退市。

此外,还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做法,引入流动市值、股东人数等指标来综合评估公司的实力,提高退市门槛。

2. 简化退市程序为了提高退市效率,应该简化退市程序。

可以考虑制定明确的退市流程,缩短退市程序的时间,提高退市决策的效率。

此外,还可以建立专门的退市工作组织,加强对退市过程的监管和指导,确保程序的顺利进行。

3. 加强退市制度的执行力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应加强退市制度的执行力。

可以通过加大对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从而约束公司的行为。

此外,还可以建立健全退市制度执行机构,加强对退市工作的监管和指导,确保退市制度的有效实施。

4. 完善退市信息披露要求退市是一项重大的商业决策,需要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原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原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原因及对策一是我国现行的退市制度相对较为宽松,对于违规、经营困难或者财务状况恶化的上市公司,退市流程繁琐、程序复杂,法律法规对于退市的标准和程序并不明确,给了上市公司很大的回旋余地,导致了“退市难”的现象。

二是我国股权结构较为复杂,一些上市公司由大股东控制,并存在着利益输送、关联交易等问题。

这些大股东在一些重要的决策环节上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公司治理不规范,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的问题,使得上市公司退市的难度加大。

三是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本市场短期主义倾向,上市公司追求短期效益,忽略了长期发展和企业价值的提升,使得一些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

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导致了市场上的追涨杀跌行为,使得那些本来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在市场上失去了一些关注和支持。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明确退市的标准和程序,简化退市流程,加快退市进程。

同时要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是改善公司治理环境,建立健全股权结构和治理机制。

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严格审查关联交易,拓宽监管范围,减少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输送行为。

同时要加强对大股东的监管,防止其操控市场,保证市场公平竞争。

三是优化上市公司的融资环境,提高股权融资比例,减少负债融资的压力。

同时要加强对投资者教育,提高其长期投资意识,减少市场的短期主义倾向,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是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加处罚力度,对于一些严重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一些企业的违法行为给市场带来不良影响。

要解决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的问题,需要政府、监管机构和市场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优化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环境,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竞争力,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探讨

1 韦 毅 82 % , 每 股 收 益 从 0 3 .2 .7元 下 降 到 0 2 4元 ,这 摊 薄 了 上 市 公 司 的 平 均 利 .0 润 , 累 了 上 市 公 司 的整 体 业 绩 , 利 于 拖 不 证 券 市 场 健 康 、 定 、 序 地 发展 。 稳 有 我 国股 市 退 出 机 制 的正 式 启 动 ,掀 开 了我 国证 券 史 上 新 的一 页 ,是 我 国 证
要 求 有 退 市 。但 在 我 国 , 由于 复 杂 的体
制 原 因 和社 会 原 因 ,在 证券 市 场 的 建 立 并 未 伴 随 有 相 应带 来 了 不 利 影 响 ,其 中最 重 要 的 影 响 是 “ 币 驱 逐 良 劣
、 , f

期所 有的绩优 股 、 科技股 和次新股 , 高 股
票 市 场 的 评 价 体 系被 严 重 扭 曲 ; 次 , 再 退 市机 制 的 缺 位 , 得 绩 差 公 司 大 量 增 加 , 使 从 19 9 2年 到 19 9 9年 ,上 市 公 司 的 平 均
口 净 资 产 收 益 率 从 1 .8 下 降 到 42%
维普资讯
重 庆 经 济 2 0 ・9 02
难 点 探 讨
20 0 1年 2月 2 2日 中 国 证 监 会 依 据
陈 代 谢 才 能 保 持 生 命 力 ,有 上 市 就 必 然
《 公司法》 发布 了 《 亏损上 市公 司暂停上
市 和终 止 上 市 实 施 办 法 》 ,规 定 了 退 市
次 ,P 苏 三 山在 改 名 为 P 振 新 的 五 个 r r r
退 市 机 制 的 全 面 启 动 。 然 而 ,几 个 公 司
的 退 市 未 意 味 我 国 股 市 的 退 市 机 制 已 经 建 立 并 完 善 了 。要 真 正 建 立 有 序 和有 效 的股 市退 出 机 制 ,进 而 发 挥 退 市 机 制 在 资 源 配 置 中 的功 能 和 作 用 ,是 一 个 任

上市公司退市政策规章及相关案例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退市政策规章及相关案例的实证研究

f.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或者半年度报告,且公司股票已停牌两个月;
g.因欺诈发行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 或者因涉嫌欺诈发行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1、风险警示
h.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者 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 关; i.出现本规则 12.12 条、 12.13 条规定的股权分布不再 具备上市条件的情形,公司披露的解决方案存在重大不 确定性,或者在规定期限内未披露解决方案,或者在披 露可行的解决方案后一个月内未实施完成; j.法院依法受理公司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 k.出现可能导致公司被依法强制解散的情形; l.本所认定的其他存在退市风险的情形。

退市流程
1、风险警示 2、暂停上市 3、退市阶段 4、新三板挂牌 5、重新上市
1、风险警示
1.1、其他风险警示(ST)
(1)其他风险警示条例【戴帽(ST)】:
a.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且预计在三个月以内不能恢复正常;
b.公司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
c.公司董事会无法正常召开会议并形成董事会决议;

退市

退市是上市公司由于未满足交易所有关财务等其他上 市标准而主动或被动终止上市的情形,既由一家上市公 司变为非上市公司。退市可分主动性退市和被动性退市, 并有复杂的退市的程序。 退市的处置方式: 1、重组后再重新回到主板;

2、将来上新三板;
3、破产。
二、与退市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


(2)交易规则:股票报价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2.暂停上市
(1)暂停上市条例
a.*ST的1项后,首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继续为负值;
b.*ST的2项后,首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继续为负值;

上市公司ST板块退市制度研究

上市公司ST板块退市制度研究

上市公司ST板块退市制度研究基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制度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我国证券市场的退市制度,特别是对现行的ST制度进行细致分析,观察到实践中存在的薄弱点、发现有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在退市制度的改革思路上有所促进和推动。

标签:中国证券市场;ST板块;退市制度1 绪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之快,显露的问题随之重叠层出不穷。

昨天突出的问题解决了,但今天暴露的问题涌现出,社会呼吁修改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制度的声音已经彼此高涨。

2001年02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亏损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阐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方面的相关条例。

当年11月,再次进行修改有关退市的一些规定,明确提出包括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实施被暂停上市处理办法,这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退市制度正式推行实施。

縱观全球证券市场的发展进程和状况,同每个国家经济发展好坏的晴雨表紧密息息相关。

改革与创新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趋势所为,完善制度的缺陷和解决不断显现的弊端,而在退市制度改革上将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重头戏。

中国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在2014年05月指出,我国证券市场退市制度的改革方向与改进措施。

核心重点是必须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加强做好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立足于投资者的角度来发现和解决问题,从问题的实质上实施相配套的政策,更有效地保证退市制度的改革创新。

同期还推出增强上市公司退市标准指标,大力完善标准法规的精准性,量化提高退市制度的可操作性。

完善退市程序的更具可操作性,提高退市程序的执行效率,建立起系统化的退市机制。

一方面,我们应该推出措施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对于未满足退市要求的上市公司,要求能够其主动退市。

另一方面,对于存在欺诈违规违法行为的上市公司,坚决实施强制性退市。

这些对于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无论采用何种退市方式,上市公司的退出意味着流动性变差减弱,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在所难免的折价。

这就要求在退市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权益,将是我国证券监管层需要面对和处理好的重大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原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原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原因及对策1. 引言1.1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走向资本市场进行上市融资。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旦一家公司出现经营困难或者违法违规行为,很难被清理出市场,即“退市难”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会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

怎样解决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问题已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和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解决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问题的有效方法,已成为当前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200字】2. 正文2.1 退市难的原因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的问题在于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退市制度相对滞后,导致了很多问题上市公司不愿或不敢退市。

缺乏明确的退市标准和程序,使得一些明显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公司依然能够挣扎求生。

这种制度上的短板,严重影响了市场规范和健康发展。

监管力度不足也是导致“退市难”的原因之一。

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区和漏洞,导致一些问题公司得以逍遥法外。

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处罚,确保市场秩序的良性运行。

市场信息透明度不足也是导致“退市难”的重要原因。

一些上市公司不愿意进行信息披露,或者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造成投资者无法对公司的真实情况有清晰的认识。

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不仅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也会影响市场整体的运行效率。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的问题根源在于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力、信息不透明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必须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推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2 对策一:完善法规制度,加强监管力度要解决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问题,首先需要完善法规制度,加强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退市标准相对较低,监管机构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也相对较弱,这导致了一些企业出现了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却难以被及时发现和解决,从而加大了退市的难度。

论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有效性

论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有效性

论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有效性摘要:文章对我国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退市率低,并且ST 制度没有很好地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以至于我国资本市场呈现出一种半封闭状态,多进少出,鱼龙混杂,市场投资风险较大,因此退市机制是缺乏效率的。

并进一步分析了退市制度低效能运作的原因和提高退市制度有效性的措施,同时结合分析了2014 年10 月退市制度改革的效果。

关键词:退市制度改革有效性主板市场一、我国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首先,股票退市率低,相当一部分劣质公司存留在市场上。

相较于我国不断增长的上市公司总数以及新上市的公司数目,退市公司的个数少,退市率不足1%,这是否意味着我国上市公司完全符合了上市标准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国每年有相当一部分的上市公司被实施特别处理,相对于这些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的“准退市公司”的数量,真正退市的公司仍然微乎其微。

李自然(2006 )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在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以贷款利率或债券收益率衡量的整体投资价值仍旧不高。

这些都直指我国资本市场的核心问题:退市制度效率低下。

其次,针对中国早期证券市场情况提出的中国特色的特别处理制度并没有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对投资者的风险警示作用有限假设ST 制度能够起到充分的警示投资者的作用,那么通过对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实行特别处理,理性的投资者便会充分知晓投资风险就不会投资于ST 股票,从而S T 板块不会呈现股价涨跌不规律、股价与其内在价值偏离等严重现象,即股价的变动应该是合理的。

而实际上,ST 股票的变动趋势与大盘走势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ST 公司股票价格波动更大,其换手率远大于股票市场的平均换手率。

一方面说明投资于ST 股票的风险较大,而另一方面则说明ST 股票被投机炒作的次数多,交投活跃。

ST 公司股票过于活跃的市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设立ST 制度以减少市场投机成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初衷,并没有对市场起到较理想的警示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沦为市场过度投机和内幕交易的滋生地。

中国退市制度的现状

中国退市制度的现状

中国退市制度的现状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简要介绍中国退市制度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按以下方式写概述:中国的退市制度是指公司股票从证券交易所摘牌,不再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使公司完全退出资本市场的制度。

退市制度的建立旨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它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规则,对于提高市场透明度、规范市场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的退市制度在不断完善。

自2001年上市公司法修订以来,中国证监会逐步建立起了科学的退市制度框架,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规则和指导意见,以完善退市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中国的退市制度中,强制退市和自愿退市是两种常见的方式。

强制退市是指公司因违反相关法规或其他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而被交易所摘牌的情况。

自愿退市则是指公司自行决定停止在证券交易所上市,通常是因为业务转型、重要股东减持或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等原因。

然而,中国的退市制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其中,制度标准不够统一、实施程序不够规范、监管不足等是当前退市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同时,退市制度也需要进一步与其他市场机制配套,如破产法、债券市场等,以提高退市制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因此,本文将对中国退市制度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

通过分析现有问题和挑战,旨在为完善中国的退市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旨在为读者提供对中国退市制度的全面了解。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

在引言的第一个子部分中,我们将概述中国退市制度的现状和重要性。

退市制度是一个国家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引言的第二个子部分中,我们将介绍文章的结构。

通过明确文章的结构,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顺序。

在引言的第三个子部分中,我们将阐述撰写本文的目的。

通过明确文章的目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研究动机,从而更有效地阅读和理解本文。

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

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

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渐发展壮大,上市公司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一些上市公司存在财务假象、内幕交易、信息披露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公司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

首先,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监管,防范财务造假行为。

在我国目前的退市制度中,主要是通过连续三年亏损或连续两年亏损且不符合再上市条件的公司才会被强制退市。

这一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上市公司存在财务造假的情况时,连续亏损也可能是公司故意编造的财务数据;另一方面,连续亏损的公司仍然可能存在潜在的投资机会,但由于退市制度的限制,这些公司无法继续留在资本市场上。

因此,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监管,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以确保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其次,应完善对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的监管措施,加大对内幕信息泄露和操纵市场行为的打击力度。

内幕交易是造成投资者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内幕交易的行为应予以严惩。

在退市制度中,应将内幕交易列为强制退市的重要标准之一。

此外,应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内幕交易监管机制,加强对内幕信息泄露和操纵市场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内幕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以减少操纵市场、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最后,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基本义务,也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基础。

然而,目前一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乏善可陈,存在虚假宣传、隐瞒重要信息等问题。

为了彻底解决信息披露不完善问题,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并对信息披露不规范和虚假宣传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还应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024年上市公司退市_理论分析和制度构建》范文

《2024年上市公司退市_理论分析和制度构建》范文

《上市公司退市_理论分析和制度构建》篇一上市公司退市_理论分析和制度构建上市公司退市:理论分析与制度构建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上市公司退市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退市,即上市公司因各种原因不再符合交易所的上市条件,被终止上市。

这一现象不仅对上市公司自身产生深远影响,也对投资者、市场监管机构等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上市公司退市的理论分析和制度构建进行研究,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上市公司退市的理论分析1. 退市的原因上市公司退市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公司自身经营问题,如财务状况恶化、违规违法行为等;二是市场环境变化,如市场供需关系、政策法规变化等。

这些因素导致公司无法满足交易所的上市条件,最终被终止上市。

2. 退市的影响上市公司退市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对上市公司自身而言,退市意味着公司失去了资本市场融资的渠道,需要重新考虑自身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

对投资者而言,退市可能导致其投资损失,特别是那些盲目追涨杀跌的投资者。

对市场监管机构而言,退市是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一种体现,有助于提高市场整体质量。

三、上市公司退市的制度构建为了规范上市公司退市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需要构建完善的退市制度。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完善退市标准交易所应制定明确的退市标准,包括财务指标、治理结构、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应建立科学的退市预警机制,提前告知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

2. 加强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在退市过程中应加强信息披露,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退市风险等信息,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3. 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应建立完善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包括退市风险警示制度、投资者赔偿制度等。

对于因上市公司退市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应提供相应的赔偿和救济措施。

4.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市场监管机构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上市公司违规违法行为。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相关法律制度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相关法律制度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相关法律制度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成为了热门话题。

退市对于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也意识到了退市制度的重要性,逐渐完善了上市公司退市相关法律制度。

本文将探讨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的演变、退市的方式和程序以及退市带来的影响。

一、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演进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缺乏正规退市制度到现如今完善的法律框架。

1.1 初期阶段中国股市起步较晚,上市公司退市没有专门的法律制度,也没有规范的退市程序。

退市多靠行政手段,比如注销企业登记、吊销营业执照等方式。

这时期市场监管薄弱,退市制度的缺失导致了股市乱象频发。

1.2 引入法律制度1998年,我国引入证券法,正式确立了上市公司退市的法律地位。

该法规定了严格的退市条件和程序,并规范了退市方式。

这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进入了法治化的轨道。

1.3 完善法规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被提上日程,并逐渐完善。

2001年,《上市公司退市暂行办法》出台,进一步明确了退市的条件和程序,并增加了自愿退市的规定。

此后,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法规,如《上市公司退市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上市公司退市相关法律制度。

二、上市公司退市的方式和程序上市公司退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强制退市、自愿退市和其他情形退市。

2.1 强制退市强制退市是指上市公司因不符合法律规定或监管要求而被交易所强制撤销上市资格。

强制退市的情形包括公司被宣布破产清算、重大违法违规、持续亏损等。

强制退市程序一般由交易所根据法律规定和监管要求进行。

2.2 自愿退市自愿退市是指上市公司根据自身需要,主动选择退出股票交易市场。

公司股东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议,提出退市申请,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告和报送材料。

自愿退市程序一般由交易所进行审核和决定。

2.3 其他情形退市除了强制退市和自愿退市,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导致上市公司退市,如重组失败、股票暂停上市期限届满等。

《A股上市公司主动退市效应的实证研究》范文

《A股上市公司主动退市效应的实证研究》范文

《A股上市公司主动退市效应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带来了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快速增加。

然而,部分公司出于各种原因选择主动退市,这一现象引起了市场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主动退市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市场行为,其对公司自身、投资者以及市场整体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主动退市效应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动因、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中,关于A股上市公司主动退市的现象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相关文献指出,主动退市的主要原因包括企业战略调整、市值管理、经营不善等。

退市后,公司可能面临投资者信心下降、股价波动等风险。

同时,主动退市也可能带来资源优化配置、市场净化等积极效应。

然而,现有研究尚缺乏对主动退市效应的全面、系统分析。

三、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本文假设A股上市公司主动退市会对其股价、投资者信心以及市场整体产生显著影响。

同时,不同原因导致的主动退市在效应上可能存在差异。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近五年内A股市场上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公开的财经数据库和公司公告。

(三)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本文选取了公司股价、投资者信心、市场整体表现等作为研究变量,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以分析主动退市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四、实证分析(一)描述性统计通过对样本公司的描述性统计,我们发现主动退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中,且退市前大多经历了股价下跌、投资者信心下降等表现。

(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股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对其股价、投资者信心以及市场整体均产生显著影响。

具体而言,退市后公司股价出现明显下跌,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市场整体表现也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不同原因导致的主动退市在效应上存在差异,如战略调整型退市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可能具有积极影响,而经营不善型退市则可能导致公司陷入困境。

(三)稳健性检验为确保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

《2024年上市公司退市_理论分析和制度构建》范文

《2024年上市公司退市_理论分析和制度构建》范文

《上市公司退市_理论分析和制度构建》篇一上市公司退市_理论分析和制度构建上市公司退市:理论分析与制度构建一、引言在股票交易市场中,上市公司退市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对于上市公司本身、投资者及市场运行具有深远影响。

本篇论文将对上市公司退市进行理论分析,同时就我国现有制度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制度构建建议。

二、上市公司退市的理论分析上市公司退市,是指公司因经营不善、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等原因,无法继续维持其上市地位,被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的行为。

从理论角度来看,上市公司退市具有以下意义:1. 优化资源配置:退市制度可以引导市场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推动企业优胜劣汰,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2. 保护投资者利益:退市制度能够通过淘汰业绩不佳的公司,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

3. 维护市场秩序:退市制度有助于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防止市场出现过度投机和操纵行为。

三、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现状及问题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已经初步形成,包括退市标准、退市程序、退市风险警示等。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 退市标准不够明确:当前我国退市标准较为模糊,导致部分公司存在争议,影响退市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2. 退市程序繁琐:现行退市程序较为繁琐,导致退市时间过长,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3. 投资者保护机制不足:在退市过程中,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充分保护,需要进一步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

四、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构建与完善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明确退市标准:制定更加明确、具体的退市标准,使退市决策更具公正性和透明度。

同时,应建立相应的申诉机制,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

2. 简化退市程序:优化退市程序,缩短退市时间,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3. 加强投资者保护:建立健全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包括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投资者教育、建立投资者维权渠道等,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退市制度研究

退市制度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摘要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证券市场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退市制度能够有效保证证券市场的高效有序发展。

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但该制度还很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功能的发挥。

依据我国现有退市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运行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健全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对策,有利于我国早日健全上市公司退市制度。

关键词:上市公司;退市原因;退市制度;证券市场一、中国退市制度变化的情况2012年5月1日起实施的创业板退市制度拉开了中国股市退市制度改革的大幕,改革后的主板退市制度不仅弥补了现行退市标准和程序的不足,还通过新增指标完善了净资产、营业收入、非标审计意见等相关退市标准,并且新增了股票成交量、股票收盘价两个市场交易方面的退市标准,明确了恢复上市和重新上市的条件,同时保障新旧退市制度的平稳衔接和过渡。

(一)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出现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的、出现最近连续两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其股票将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股票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其股票将暂停上市;公司股票暂停上市后,首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继续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其股票将终止上市;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上市公司出现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的,其股票将直接终止上市等。

(二)创业板4月20日正式发布的《创业板上市规则》明确了创业板退市相关规定,主要包括八大亮点:创业板暂停上市考察期缩短到一年;创业板暂停上市将追述财务造假;创业板公司被公开谴责三次将终止上市;造假引发两年负净资产直接终止上市;创业板借壳只给一次机会补充材料;财报违规将快速退市;创业板拟退市公司暂留退市整理板;创业板公司退市后纳入三板等,并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二、退市制度难以真正建立的原因分析1.非市场化的发行制度导致壳资源的价值太高。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必要性及路径探究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必要性及路径探究

于投机性的碰运气上 ,投资理 念的不断正确改善再加上优胜劣汰机制
的作用 。 我 国 证 券 市 场 必 会 迎来 发 展 的春 天 。
三、 完 善 退 市 制 度 的 路 径 选 择
第三, 有效退 市制度 , 引导正确投 资理念 。 退市机制的缺乏 , 使一些 劣质亏损的企业盛行 于发行 市场. “ 壳 资源” 理念喧嚣于尘上 , 加上一些
恶意炒作 . 人 们 的 投 资 理念 日益 向 投机 观 念 曲 解 , 助 长 了 投 机 风 气 。缺 乏有效退市机制的市场 , 就 如一 个 富氧 的水 塘 , 炒作“ 概念” 和“ 题材” 便 像水葫芦一般疯狂生长 。 遮 住人 们 的 投 资 视 角 . 疯 狂 追 逐 被 炒 热 的 问题 股, 而 真 正 的 优 质 股 票 受 到 寒冬 一 般 的 冷 落 , 使 正 确 的投 资 理 念 难 以生 根 。退 市 机 制 的 完 善 有 力 于 市 场 的 成 熟 , 而一个成熟的投资市场 , 人 们 的 理 念 必 定 是 理 性 客 观 的 .投 资者 拥 有 长 期 投 资 的 和 价 值 投 资 的健 康

来。 盲 目投 资 、 投 资 永 远 无 利 可 图将 成 为 我 国证 券 市 场 永 久 的 怪 相 ,
经 济 的 发 展 必 然 严 重 受 阻 。因此 , 完善 退 市 制 度 成 为 证 券 市 场 改 革 必 要
的 内容之一 .实行有效的退市制度 .形成有进有退的 自然市场竞争状
着资金的运用效率与投资者的回报率 , 因而建立合理 的退 出机制 , 有助 于清退不合市场发展需求的公司 , 发挥市场资源优化配置 的功效 , 进而
规范市场运作秩序 . 提高公司治理情况 。 推 动 经 济 持 续 发 展 。 对 我 国 证 券 市 场 深 入 了解 后 , 不难发现其存在的诸多缺陷 , 并 且 随 着 我 国 证 券 市 场 的 快 速 发 展 ,制 度 上 的 构 建 与 完 善 已 成 为 社 会 各 界 主要 关 注 的 切 入 点. 其中退市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更是关系着各方切身利益 , 改 革 的 步 伐 便 是 刻 不 容 缓 的。 二、 退 市 制 度 进 一 步 深 化 改 革 的 必 要 性 通 过 比较 退 市 制 度 产 生 前 后 我 国证 券 市 场 的运 行 情 况 ,发 现 退 市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和改革,上市公司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加强监管的要求,上市公司的质量逐渐成为市场的重要问题。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及监管力度加强,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和合规程度已成为市场化经济运行的关键。

退市制度是保证市场纯净和管理的一个机制,其在市场中的作用愈加突出,成为维护股票市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一道屏障。

我国证券市场迅速发展,但是退市问题仍存在大量问题,尤其是审核与监管的问题,这对于追求公平公正的股票市场构建,建立健全的退市机制和完善的退市审核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本论文将针对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退市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1、探讨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相关法规及规定的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期通过对其研究分析,提出改进制度和法规的建议,进而完善退市制度,保证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2、以创新为引领,研究退市制度的优化方案,并探究引进国际先进的退市制度进行借鉴,适度地借鉴海外的经验和做法,把握国际证券市场发展的先进趋势,对于我国退市制度完善和市场整体稳定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3、通过对退市相关案例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欺诈发行和信息不披露等问题的原因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我国退市制度。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如下:1、我国退市制度的研究及其历史演变;2、我国退市制度、法规及规定的现状分析;3、退市的经济社会影响与特征分析;4、国际先进退市制度的研究及借鉴;5、退市机制的优化建议。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本研究拟采取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首要任务是对文献和相关信息做系列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通过统计分析以求更深层次地解析退市问题的实质。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收集和整理退市制度的相关文献和信息;2、梳理我国退市制度的基本框架,并建立理论框架;3、对退市案例及数据进行抽样、分类、归纳和分析;4、总结全球退市制度的优点和缺点,提出借鉴建议;5、根据对研究成果的评估,提出我国退市制度优化的建议与完善方案。

《退市新规下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对中小股东权益影响研究》范文

《退市新规下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对中小股东权益影响研究》范文

《退市新规下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对中小股东权益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退市制度逐渐成为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退市新规的出台与实施,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多自主决策的空间。

然而,主动退市对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研究在退市新规背景下,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对中小股东权益的影响,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与措施。

二、背景介绍与退市新规概述中国资本市场的退市制度经过多年改革与完善,退市新规在近年来正式实施。

这一新规在多方面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决策空间,其中包括主动退市的权利。

这一改变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可以促进上市公司进行优化和重组,另一方面也对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对中小股东的影响1. 投资收益影响上市公司主动退市意味着中小股东无法继续参与该公司的市场交易和资本增值机会。

尽管公司可能以其他方式给予中小股东补偿,但在短时间内,中小股东的投资收益将受到直接影响。

2. 信息披露与决策权影响主动退市后,公司可能不再需要按照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标准进行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

这可能导致中小股东在信息获取上的不平等,进而影响其决策权。

3. 股权转让与流动性风险主动退市后,公司股权的转让将不再像在交易所上市时那样方便快捷。

这增加了中小股东的股权转让难度和流动性风险。

四、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措施研究1.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为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应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公司在主动退市前后的信息透明度。

对于关键信息的披露应更为详细和规范,防止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

2. 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引入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监督机构,对上市公司主动退市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决策的公平公正和程序的合规性。

3. 完善投资者教育体系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中小股东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多种渠道普及投资知识,帮助投资者理性对待投资风险。

4. 设立投资者保护基金建立投资者保护基金,为因上市公司主动退市而遭受损失的中小股东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退市机制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还能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

本文将对上市公司退市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监管提供参考。

二、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现状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主要包括主动退市和被动退市两种方式。

主动退市是指公司基于自身发展需要,主动向监管部门申请退市;被动退市则是由于公司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交易所规定,被监管部门强制要求退市。

在退市过程中,上市公司需遵循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包括信息披露、风险提示、投资者保护等。

然而,当前上市公司退市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在面临退市风险时,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另一方面,退市标准不够明确、执行不够严格,使得一些本应退市的公司得以继续留在市场。

三、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存在的问题1. 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不健全。

部分上市公司在面临退市风险时,未能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传递风险信息,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作出决策。

此外,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使得公司在退市过程中难以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

2. 退市标准不够明确、执行不够严格。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退市标准主要涉及财务指标、市值等方面,但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人为干预和操作空间。

这使得一些本应退市的公司得以继续留在市场,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效率。

3. 投资者保护机制有待完善。

在上市公司退市过程中,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往往容易受到侵害。

因此,需要加强投资者保护机制建设,包括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风险提示要求等。

四、改进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措施1. 健全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

应加强上市公司内部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建设,及时向投资者传递风险信息。

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研究李菲菲(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内容摘要】我国虽然基本建立了上市公司退市的法律框架,但长期以来在具体实践中并未有效的发挥其作用,使得我国上市股票的退市率远低于国外成熟市场,没能及时清理证券市场中的劣质公司,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股价的波动性,也不利于证券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对退市制度的完善做以探讨。

【关键字】上市公司退市证券市场一、引言我国的金融市场中的各种融资活动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时资金需求者直接向多个资金供给者发出要约或者要约邀请,并由资金供给者提供资金,这种融资活动主要依赖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的信任,最典型的莫过于证券市场,因此由《证券法》来调整直接融资活动;间接融资是由资金供给方在一定条件下将资金交给金融中介机构,并由其交给资金需求者。

在我国金融机构有银行和信用合作社。

对这两种不同的融资活动我国给予了不同的监管思路。

间接融资制度对金融中介机构采取了特许制,对其有不同一般的监管要求。

而直接融资基于的融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用而进行,因此我国对其监管的核心主要在于入市制度和信用披露制度的规定,但很少关注发行人的持续经营状况,也不限制发行人资金运用的风险情况,这使得我退市制度在直接融资活动中成了一片空白。

2001年4月23日,PT水仙打破了中国证券市场长达十年之久零退市的记录,成为了首例上市公司退市案。

自此,在现有相关法律体制极其模糊泛化的情形下,退市逐渐成为了证券市场中热点的法律问题,进而被更多人关注和研究。

退市又称终止上市或者摘牌,实际上是指上市公司股票由于各种原因不再继续挂牌交易而退出证券市场的做法。

上市公司退市分为两种情况:主动退市和被动退市。

主动退市是上市公司的股票或资产被其他公司或个人收购后提出退市申请;被动退市则是由于上市公司不再符合证券市场规定的持续挂牌条件而被监管当局终止上市。

①由于自愿退市是基于上市公司的自我决策,所以本论文主要对现行法律关于强制退市规定进行探讨。

二、我国的证券市场退市的制度框架和存在的问题(一)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在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中,退市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退市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净化市场,从而使证券市场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对投资者的保护,并且利于不同层次的融资者有效的获取资金。

我国关于上市公司退市的正式立法为199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其只是对上市公司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法定条件进行了初步规定。

1998年中国①王林清:《证券法理论与司法适用》,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第263页。

第一部《证券法》也对此做出相应的规定,此时期所有法律法规对退市制度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

1998年证监会推出了特别处理ST制度,用于对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

尔后,沪深交易所公布并开始实施《股票暂停上市相关事宜的规则》,规则决定对连续3年亏损的公司暂停上市,并对其股票实施“特别转让服务”即PT制度。

在此基础上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颁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

同年六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以及《股份代办转让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也同时对终止上市做出较为详细和全面的规定。

而新修订的《证券法》的第55条和第56条分别对暂停股票上市和终止股票上市进行规制,而新《公司法》不再规定相关内容。

以上即我国关于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法律框架。

(二)退市制度现存的问题与国外成熟证券市场的有关制度相比,中国的制度规划过于框架化,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细则。

当前过于宽松的退市标准无法有效改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无法将经营状况差,资不抵债或者股票缺乏流动性的企业淘汰出局,使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未被最大化的利用。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退市标准的不具体不全面。

公司要能在证券市场上存续,其要具备持续上市标准的要求。

持续上市标准包括了数量标准和非数量标准。

②数量标准主要是公司的股本总额、股权结构、股权的分散程度以及股票股票交易价格等可量化要素的最低要求。

而非数量标准具体说来包括:公司的经营状况、公司的负债情况、公司的股利分配情况例如“公司最近5年没有发放股息将被终止上市”、公司经营的合法性。

③其中公司经营的合法性又包括了信息披露是否及时准确充分和是否有虚假信息等、财务报告中不遵守规定的会计准则、违反上市协议、有与公共利益或政策相冲突的规定。

新证券法第55条规定:“上市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1)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在证券交易所规定的期限内仍不能达到上市条件;(2)公司不按照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且拒绝纠正;(3)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在其后一个年度内未能恢复盈利;(4)公司解散或者被宣告破产;(5)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的其他情形。

自此《证券法》作为高位阶法对退市制度做了原则性体系性的规定,但通过法律条文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第四章中对退市标准有具体的细化,使得退市条件的规定更加规范和务实,但总结起来主要是以在具有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的情形下的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为标准的。

而在国际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建立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也已形成了规范完善并行之有效的退市标准。

总结起来,发达国家规定的上市证券退市的标准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上市公司的资本规模或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达不到上市要求;二是公司经营业绩或资产规模达不到上市要求;三是当上市公司因涉及资产处置、冻结、财务状况欠佳等情形,造成公司失去持续经营能力;四是公司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并造成恶劣影响。

④以美国证券市场的退市标准为例。

美国联邦政府是证券市场监管金字塔体系的最高层,证券交易委员会是其代理机构,监督整个证券市场的运行以及个体上市公司。

国会制定证券法来规范市场。

⑤美国的退市标准可以由交易所规定,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②李明良:《证券市场热点法律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67页。

③屠光绍:《上市制度:比较与演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67页。

④蔡业冰:《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标准的法律问题研究》,/jingjifa/061001/16595183.html。

⑤李自然、成思危:“晚上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载《金融研究》2006年第11期。

美国规定的退市标准主要为:股权的分散程度、股权结构、经营业资产规模和股利的分配情况,上市公司只要符合退市条件之一就必须终止上市。

纽约交易所作为美国全国性证券交易市场的核心和纳斯达克为二板市场的核心分别对在其板块的上市公司设定了比较完备的退市制度,并且其标准涉及的范围很广,如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经营能力、资产规模、股利分配情况、股权的分散化程度、股权机构的合理化程度、资产负债营运状况、公司经营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忠实履行其信息披露义务等。

⑥与之相比,我国规定的标准就显而易见的过于宽松和笼统。

首先发达国家规定了很多量化标准,并且采用了时间和资本的双重标准。

而我国,根据《证券法》对公司上市条件的规定可推知我国退市的数量标准仅有当公司股本总额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公开发行的股份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25%,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低于10%。

由此可看出,我国法律法规对于公众持股人数、股票市值、成交量等数量标准都没有进行具体的规定。

除此以外,对上市公司的总资产的规定也不详尽不全面。

同时,比起我国仅规定了“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的时间标准,美国证券交易法规的规定更为准确、逻辑性更强、实践性更强。

并且可以有效的避免通过财会等手段来规避法律标准的现象。

其次,对于非数量标准的规定,我国也存在用此模糊,涉及范围窄,难以对数量化标准形成有效的补充。

2.退市程序的不健全。

公正、透明以及合理的退出程序的设计利于退出制度的实施,甚至某种程度上,科学的程序设计可以决定暂停的上市公司最终的命运,同时也可以减少退市公司利用程序上的漏洞钻法律空子,从而影响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质量。

各国在退市程序的具体设计上有很大的差别,但总体而言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证交所都慎重的“驱逐上市公司出市或者停止其交易”,⑦而选择了从退市预警到暂停上市到最终终止上市的阶段性退市方式,并赋予亏损的上市公司一段时间的重整期。

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是中国证券交易市场首次对退市的具体操作程序的规定。

其包括:(1)证交所对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从公司公布年度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做出暂停其股票上市的决定并通知公司并公告;(2)在股票暂停上市期间,公司每月至少披露一次为恢复上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3)公司在法定期限结束后未披露恢复上市后的第一个年度报告或未提出恢复上市申请,或恢复上市申请未被证交所首例,或恢复上市申请已被证交所受理但未被核准,或公司恢复股票上市后的第一个年度报告表明公司经营亏损的,证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4)证监会认为证交所的决定不合法的可以要求证交所予以纠正或直接撤销其决定。

美国的主办市场和纳斯达克市场对退市程序都分阶段进行了规定,并且不同的市场板块对其市场中不同退市阶段的程序规定的清楚具体,每一个阶段都有其阶段性标准,不同的阶段之间可以很好的衔接。

但是我国对此程序的规定模糊,阶段性不明晰,因此使得不同阶段的功能没能很好的发挥。

其次,作为发展最好的二板市场,美国的那斯达克市场采用了聆讯制,而中国虽然在新《证券法》中规定了申请复核制度,但是缺乏具体的程序细则去细化来增强其可操作性,从而影响此项规定的价值充分的发挥。

3.除上述退市制度中主要存在的制度缺陷外,还有一些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造成的原因。

我国的证券市场并非市场机制的自然因素形成,是政府有意为之的设计,加之我国施行市场经济体制不过20年的光景,因此我国的证券市场充斥着一定的行政干预色彩,这就影响了市场上的竞争机制的运行,从而无法通过市场的杠杆进行选择,优胜劣汰。

当然,这种有意为之的证券市场设计由于其发展时间过短,导致我国证券交易体系不健全,没能为退市公司提供好的过渡平台,从而影响退市制度的效力。

⑥李自然、成思危:“晚上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载《金融研究》2006年第11期。

⑦高如星、王敏祥:《美国证券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6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