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情感教育论文:让爱温暖孩子的心灵
论文——让爱温暖孩子的心灵

让爱温暖孩子的心灵爱,像人的灵魂,每天陪伴在我们身边,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
多年以后,自己成为一名教师,和孩子们快乐生活在一起,和他们成为朋友,感受他们的快乐和悲伤,满怀爱心走进孩子的心灵,用爱温暖每一个孩子。
爱孩子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充分地了解和信任学生,对学生有真正的爱,才能对他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作为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和事;既要了解学生表面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以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愁。
只有全面了解和信任学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如今的农村学校里,留守儿童很多,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多数是与自己的祖辈生活在一起,而隔代的爱,很多是对孩子的溺爱和迁就,做得好,什么要求都答应,做得不好,非打则骂,骂实在管不了,就告诉在外的孩子父母,而远水救不了近火,往往使孩子与父母的交流沟通变得更加困难,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班里有个学生小昊,机灵乖巧,父母常年在青海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和他,小昊平时学生很认真,也很爱动脑筋,深得上课老师的喜爱,但连续几次的测试成绩不理想,他怕爷爷批评,测试卷从不拿回家给爷爷看,而且还冒充大人的笔迹签字,我问他:为什么不给爷爷看呢?他告诉我:要是爷爷奶奶知道他考得不好,告诉远在青海的父母,他的拉竿书包就买不成了,我问他:为什么课堂上问题都能解决,而考试结果却很糟糕呢?他流着眼泪说:每次考试都很想考好,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让他们高兴,想着想着,做题就不那么仔细了。
听他这样说,我发觉这个孩子是个很有思想的,也很在乎家人对自己的评价。
我对他说,爸爸妈妈既关心你的学习,也关心你的生活,你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是个聪明的孩子,没有考好,不要气馁,想爸爸妈妈了,要在平时多给他们打电话沟通,说说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要考试了,就认真复习,爸爸妈妈很爱你,只是隔得很远,对你的爱没有随时表现出来……我多说了爸爸妈妈对他的爱,少说了他考得不理想的现状,让他从思想上认识到,老师理解他,知道他很想父母,但老师没有迁就他的错误,相信他能成为一个好孩子。
用爱温暖孩子的心灵

《用爱温暖孩子的心灵》世上有很多东西,分给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
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
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
是给予。
是自我牺牲。
教师只有热爱孩子,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孩子,只有爱的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地对待孩子。
从教十余年,在这五彩缤纷、酸甜苦辣的人生道路上,我始终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种花人,用心地给种子浇水、施肥,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变化,看着他们变得成熟懂事,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
我们班里有个女孩,她学习很好,可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只要一站起来就紧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同学们都替她着急。
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我经常在课下找她谈心,鼓励她。
后来我发现她很喜欢读课外书,在上课时,我就试着让她带着全班学生读题目,她竟大胆地走上讲台,毫无羞涩地读了起来。
同学们也很激动,在她的领读下,都放声读了起来。
这样既锻炼了这个女孩的胆量,也让我们班的学生养成了认真读题的习惯,慢慢的这个女孩变得活波开朗了,上课也能积极主动的发言了,看着孩子们点滴的进步,快乐的成长,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段话:“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花未被点燃,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能最充分地表现出来。
”我发现,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被欣赏中,不断地体验成功,快乐成长。
我班的张鹏博同学学习基础不是太好,上课小动作多,经常管不住自己,做出一些扰乱课堂的事。
后来我发现,他对收发作业的事情特别感兴趣,愿意做小组长。
于是我单独找他谈心,他表示只要能做小组长,愿意改正缺点,严格要求自己。
于是我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并让他在全班表态,赢得同学们的信赖和支持。
最终他当上了小组长。
他在担任小组长时,对工作认真负责,每天按时收发作业,而且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我及时地在全班肯定他的进步,同时,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
慢慢的他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了。
面对孩子的进步,使我感悟到:对特殊的孩子多一点真挚的偏爱,多一点情感的交流,多一点宽容,就能让他站起来,大步向前走。
班主任论文 用爱呵护学生稚嫩心灵

班主任论文用爱呵护学生稚嫩心灵作者:吴小娇写在前面的话:身为教育工作者、学生进步成长的引路人,如果能抛开传统观念的羁绊与束缚,以一种全新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对象,他会惊奇地发现,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座座等待着开发的“金矿”。
每一个小学生,无论年龄上的落差多大,个性的区别多大,他们的内心里边都有无限的珍宝,我们要善待每一个孩子!!用爱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案例背景]:林旭,个性倔强,生性好动,经常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
父母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管他,主要由奶奶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平时与小伙伴们有矛盾,老师如果不帮他,他有时会怒气冲冲、瞪眼跟你对峙半天,一言不发;有时会情绪激动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一样。
[案例过程]:“孩子,对不起”每每回想起自己8年来的教学历程,总是或喜或忧,或笑或泪……其中一次的意外,让我真正领悟到了:孩子的心灵像一朵需要呵护的花,雪上加霜,会使它的花瓣凋零得更快。
此时的我怀着悔意,痛楚的内心草拟此文,以此来警戒自己:多一份爱,多一份宽容,你的教育生涯将因此而更加“丰硕、饱满。
”激情的起伏深秋的脚步已近了,秋高气爽,使人心情舒畅。
外出听课。
回来后,深有感触,满脑子都是人家的学校、学生、老师那多姿多彩的一面:学校美而不华;教师春光阳溢;课堂活而不乱;学生更是了得个个见多识广。
令我惊讶而又羡慕,更多的是在欣喜之余下,想到的对自己的教学改观—“还孩子一片更美丽广阔的蓝天。
”恰逢双休日,整理了一下学习所得,调整了一下情绪,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教学。
回到班级,我刚一出现在教室门口,值日班长就叽哩呱啦地汇报说:“老师,你不在那天,××和××打架;××同学骂粗话;××同学作业没交,特别是××同学,什么作业都没做,还顶撞××老师,使老师不能上课”……这仿佛之间给我那一颗赤热的心,泼了一大盆冷水,使我全身凉了一大截。
教师论文情感教育论文:让爱温暖孩子的心灵

教师论文情感教育论文:让爱温暖孩子的心灵摘要: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感情的纽带,是开启学生心扉、使之乐于接受教诲的金钥匙。
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无限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的热爱。
作为人民教师,让我们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洒下爱的灿烂阳光。
关键词:教师;学生;爱的教育“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融为一体,缩短与他们的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他们亲近你,了解你,也使自己熟悉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特长,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其思想脉搏,以利于在工作中对症下药。
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多年来,我用心呵护着每一位学生,学生思想出了问题,我耐心开导;学习上遇到困难,我释疑解难,指导学习方法;生活上遇到困难,我设法帮助解决。
真挚的情感,火热的爱心成为学生行为的动机,也得到学生爱的回报,他们理解、信任、尊重老师,将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1、用爱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的爱,是建立在对学生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
教师要理解学生,善于体察学生的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替他们着想。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爱是相互的,只有当教师付出自己赤诚的爱,才能获得学生对教师深沉的爱。
我班有一名男生叫张吟,家住在乡下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外婆抚养,孩子性格孤僻,不与同学相处,总是默默坐在位子上,对老师也爱理不理的。
一次,隔壁班的一名女生下课着急上厕所,正好与刚走出教室的张吟相撞,张吟的前额眉毛处被女生的牙齿刮破一个长口子,流了很多血。
我得知情况后立刻带孩子上医务室并给孩子外婆打电话,王医生看过后建议去医院缝针,于是我又急急忙忙带着张吟赶往人民医院。
一路上我不停关切询问他痛不痛,还有哪里不舒服。
他总是摇摇头。
当医生给他缝针时,他咬紧牙关可以看出他很疼,我便紧紧握住他的手,鼓励他“坚强点,马上就好了”缝好针拿好药走出医院时,孩子的外婆才赶到,我交待好注意事项后转身对张吟说再见时,他竟充满感激地对我说了一声:“陈老师,谢谢您。
让爱温暖孩子的心灵

让爱温暖孩子的心灵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的孩子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因此,关注每个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一直都兢兢业业地工作,各项成绩都很突出,尤其在转化后进生及关注贫困生和留守学生方面,我做出了更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每天很早就到学校,工作虽然很累,但是我认识到:对家长,教师代表着学校,肩上扛着责任;对学生,教师代表着家长,双手履行义务;虽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可以为教好学生付出一颗爱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出奉献。
首先,我深知要教育好学生,就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
我对学生思想上积极诱导,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关怀体贴。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亲切交谈,多方面了解每一位同学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亲身经历了困苦的生活,所以特别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尤其爱护特困家庭的优良学生,从多方面注意给予他们以温暖的关怀。
我曾带过的班级有一个叫周震的女生,因为父亲病故、母亲改嫁,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
由于家庭的不幸,也让这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心里蒙上了阴影而变得沉默寡言起来。
我知道这个情况后,多次找她谈心,鼓励她要好好学习,孝敬爷爷奶奶。
与此同时,我还经常带她到我家去“改善火食”,让她和我儿子玩耍,带她逛街买衣服,让她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她在我身边,有时也像女儿在妈妈面前撒娇一样,也让我感到心里暖融融的。
久而久之,她或许是忘却了烦恼,或许是感受到了人间的真爱,心里敞亮起来,开朗起来,重又拾回了往日的快乐。
对于班级的留守儿童,我经常想到的是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所说的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
这种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使我对学生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并努力创设着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使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我班上有一位学生,家长一年到头不在家,这个孩子自己洗衣做饭,自己来校学习,除了父亲从远方给他寄来生活费以外,没有亲人在身边,一切都靠自己。
让爱温暖孩子的心灵

让爱温暖孩子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师爱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爱的力量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爱可以转变心理的变异,启发学生的自尊。
作为一位教师,应用自己的和颜悦色,用亲切的目光,用慈爱的双手给每一个学生以自尊、自信、关爱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
同时作为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自己的学生,理解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变得眼明心亮,才会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没有爱心不配做老师,只有爱能化尴尬为神奇,奏出和谐的育人旋律。
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和耐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把自己的爱心倾洒在学生的身上,一切为学生服务。
同时,教师要公平、公正、合理地去呵护自己身边的每一位学生,要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所取得的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进步和成绩。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言行中体会到了真诚的关爱,他们会以自己的最大努力来珍爱自己、回报老师。
以我班有一个男孩为例,以前他的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稍有不如意时就发脾气,时常和班里的同学发生摩擦,甚至有时还对同学大打出手。
更有甚者,他对父母也不尊重,父母稍微说他一下他就不愿意了还骂他父母。
记得有一天中午他不愿回家,给老师和同学说是家里没人,后来他爸到学校给他送吃的,随口问他家里有人为什么不回去,没想到他爸这么随便一问就像捅了马蜂窝似的,他又哭又闹还对他爸破口大骂,而且骂的话还挺难听。
下午去上课的时候同学们七嘴八舌的给我说刘统还骂他爸呢。
我当时还引导他:父母是你的长辈,抚养你长大不容易,我们应尊敬父母听他们的话,怎么能骂他们呢。
但是他对我说的话置若罔闻,就像和他没关系似的。
回到办公室和班主任说了这件事,提到这个孩子班主任也挺头疼的。
可他虽然脾气暴躁,我行我素,课堂上总爱制造一些“小插曲”,但考试时却还能考个中上成绩,一次期末考试他的数学成绩居然是全年级第一名,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啊!后来我和班主任孙老师一起去他家家访,才了解到:原来他身体一直都比较瘦弱,家人把他当成"掌上明珠",千方百计给他吃好的穿好的,小心呵护,由此却使他从小就形成了好动、任性、娇生惯养、脾气暴躁的性格。
教师教学论文:把爱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灵

教师教学论文:把爱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灵鲁迅先生曾有言:“教育植根于爱。
”是的,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以真诚的师爱,在学生们成长的历程中,撑起了一片无雨的天空。
人们曾无数次讴歌伟大的母爱,却不曾提及无声的师爱。
师爱是山涧里的清泉,默默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师爱是灿烂的阳光,应该洒向每个孩子的心间。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
”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学生的。
对全班同学,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是平民百姓之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都应一视同仁。
爱,就应该爱得公平;爱,就应该爱得公正。
有人也曾说过“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更要让他们明白:老师是关心他,爱护他的,是为他着想才会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理解老师的苦心,使“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师爱的付出应该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的明白:班主任工作虽然平凡,但平凡中却担负着别人无法取代的使命;班主任工作虽然辛苦,但辛苦中却蕴含着别人无法体会的幸福。
也许,学生一个纯真的笑靥,就能消除你一天的疲劳:也许,学生不经意犯下的错误,就能在你心中掀起层层涟漪。
曾记得,在一个寒冬的夜晚,当我收拾起一天的疲惫,钻进被窝睡得正香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扰乱了夜的宁静,我潜意识知道学生可能出问题了。
果然,我班的几名男生离开寝室不见了。
虽然夜已深,可作为班主任,我不能不管。
我不假思索,冲出家门,四处找寻,跑“网吧”、奔游戏厅。
当时,我顾不得黑夜带给我的恐惧,终于在“网吧”里找到了我的学生。
他们震惊了,因为他们没有想到在深夜班主任老师会来到他们的身边;我却很冷静,因为我知道此时换种方式处理也许效果会更好。
教育叙事:让爱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灵范文

教育叙事:让爱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灵范文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教育的本质是爱心的传递,老师播下爱的种子,才能收获绚丽的人生。
几十年的教育生涯,我时刻不忘一名老师的初心,一路探究,砥砺前行,把一腔热血都献给了乡村的孩子们。
难忘那双迷茫的眼睛教育工作的非常性,决断其过程的繁复性。
它胜利的关键在于对教育对象的精确把握。
老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性格存在差异,背景也不尽相同的有思想的孩子;要想激发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热忱,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老师就应当走进他们的心灵,滋润他们的心田。
家访,就是拉近师生之间距离的有效途径。
它不仅让老师更全面的了解同学,更能让老师悟出许多道理。
那次家访,让我记忆犹新,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憾。
他叫张明,一个很一般的同学,家住随县草店镇大石桥村。
一向本分守纪的他,不知什么缘由,突然打算辍学。
带着许多的迷惑,我们决断利用周末前去家访。
来到他家,首先看到两间略显陈旧的平房,一个中年妇女在院子里不停的忙着。
听说老师来家访,张明的母亲便喋喋不休的说开了:一会说孩子的父亲在外面不好好的混,一会说孩子不听话不等我们张口说话,他妈妈的埋怨声越来越大,我们根本插不进任何话语,也听不明白她究竟要表达什么。
张明更是泪眼迷茫,一脸的懊丧和无奈,一贯低头不语。
鉴于此种状况,我向邻居打听张明家里的状况。
据邻居们反映:张明的父亲常年在外,很少和家里取得联系;他们夫妻感情几乎破碎,张明的母亲因此精神上受到严峻的刺激,见人就数落家庭的不幸,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管理自己的孩子。
他家里还欠下不少的债务。
了解到这些状况之后,我好像打了一个寒噤;好"意外'的家访,好可怜的孩子!我究竟明白他想辍学的缘由了:小小年纪的他,内心承受怎样的重负啊!在校得不到老师应有的理解与关爱,有时还受到同学们的尖锐的嘲讽;回到家里,除了"收获'母亲的唠叨以及心灵的孤寂,哪里感受得到家的暖和!因此,他对前途很是悲观,没有人能理解他内心的痛楚,没有人为他开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论文情感教育论文:让爱温暖孩子的心灵
摘要: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感情的纽带,是开启学生心扉、使之乐于接受教诲的金钥匙。
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无限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的热爱。
作为人民教师,让我们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洒下爱的灿烂阳光。
关键词:教师;学生;爱的教育
“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融为一体,缩短与他们的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他们亲近你,了解你,也使自己熟悉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特长,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其思想脉搏,以利于在工作中对症下药。
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多年来,我用心呵护着每一位学生,学生思想出了问题,我耐心开导;学习上遇到困难,我释疑解难,指导学习方法;生活上遇到困难,我设法帮助解决。
真挚的情感,火热的爱心成为学生行为的动机,也得到学生
爱的回报,他们理解、信任、尊重老师,将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1、用爱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的爱,是建立在对学生理
解和尊重基础上的。
教师要理解学生,善于体察学生的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替他们着想。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爱是相互的,只有当教师付出自己赤诚的爱,才能获得学生对教师深沉的爱。
我班有一名男生叫张吟,家住在乡下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外婆抚养,孩子性格孤僻,不与同学相处,总是默默坐在位子上,对老师也爱理不理的。
一次,隔壁班的一名女生下课着急上厕所,正好与刚走出教室的张吟相撞,张吟的前额眉毛处被女生的牙齿刮破一个长口子,流了很多血。
我得知情况后立刻带孩子上医务室并给孩子外婆打电话,王医生看过后建议去医院缝针,于是我又急急忙忙带着张吟赶往人民医院。
一路上我不停关切询问他痛不痛,还有哪里不舒服。
他总是摇摇头。
当医生给他缝针时,他咬紧牙关可以看出他很疼,我便紧紧握住他的手,鼓励他“坚强点,马上就好了”缝好针拿好药走出医院时,孩子的外婆才赶到,我交待好注意事项后转身对张吟说再见时,他竟充满感激地对我说了一声:“陈老师,谢谢您。
”一声谢谢缩短了我和他之间的距离。
伤好后,他变得开朗了,总是喜欢围着老师身边帮老师拿东西。
因为他知道老师是爱着他的,关心他的。
在教师心灵的天平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砝码,都占有一定的分量。
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用自己的
心灵去培养学生的心灵。
2、用爱唤起学生的自信
一部分学生因缺点较多,错误不断往往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尊重,并屡遭挫伤,久而久之,产生疑虑自卑的心理,甘居下游,不求上进。
教师应当尊重、信任他们,消除其自卑心理,唤起自尊心,培植自信心,千方百计地找出最佳方案。
黄琛是个非常调皮而又懒惰的孩子,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学习不自觉,作业拖拖拉拉,总是找各种理由不写或少写。
我因此多次找他谈话,明确告诉他作为学生必须要完成作业,在陈老师这儿没有任何理由不完成家作,忘在家里了就立即打电话让家长送来;少写或写错就把作业认认真真重写两次。
尽管我一再强调,但他仍然不改。
为此我多次和家长联系,希望家长配合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校里,我则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办公室提前给他布置当天的家作,看着他完成,晚上则把他留下背诵课文。
并不断鼓励他:只要下决心去做,就一定能够做好。
在生活上,我发现他心地善良,学校捐助活动中,他表现得很积极,于是我便在班里大加表扬,为他在同学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渐渐地他与同学发生矛盾的次数少了,作业拖拉的次数也少了。
家长反映他在家表现明显好了,每周三晚上他由于上小星星英语作业不能完成,他总是在第二天早上6点就起床写作业,非
把作业写完不可。
他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
六一期间,我送给他两本书,其中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很高兴,没事时总喜欢捧着看。
他的转变,让班里其他学困生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他们争取上进的信心。
这样以点带面,为班里其他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用情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爱是教育的基础,严是教育的根本。
”严而不爱,就会伤害学生;爱而不严,学生不能进步。
对于优秀学生,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支持他们,又要看到他们的不足,严格要求他们。
教师的严格要求实质上是给学生提出较高的标准,让他们感到一种压力,产生一种争取向上的动力,将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当一个目标实现了,教师又提出一个新的目标要求其攀登,这样学生不断地奋进下去,就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宋怡谌是我班班干部,成绩优秀,是公认的好学生,但是上课爱讲小话,在学生中影响不好。
为此,我从多方面对他进行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鼓励他努力改正。
在给他的操行评语中,我这样写道:“你可谓咱班的‘智多星’,多难的题目都难不倒你。
待人热情诚恳,有爱心。
”也指出缺点,意殷殷,情切切:“可让老师担心的是你上课
爱讲小话,影响了你在同学中的威信,老师相信你能改掉这个毛病,对吗?”经过教育引导,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处处以一个班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课上,遵守纪律,积极动脑;课下,主动帮助其他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