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沸石转轮吸附浓缩+催化燃烧新工艺新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沸石转轮吸附浓缩+催化燃烧新工艺

摘要:阐述了沸石转轮吸附浓缩+焚烧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基本工艺特点,并介绍了一种新的沸石转轮浓缩+催化燃烧工艺,详细阐述了该工艺的特点及关键点,并指出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性质各异,在很多情况下采用一种净化技术往往难以达到治理要求,而且也不经济。利用不同单元治理技术的优势,采用组合治理工艺,不仅可以满足排放要求,而且可以降低净化设备的运行费用。因此,在有机废气治理中,采用两种或多种净化技术的组合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沸石转轮浓缩技术就是针对低浓度的治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与催化燃烧或高温焚烧进行组合,形成了沸石转轮吸附浓缩+焚烧技术[1]。

1、技术研究现状

蜂窝转轮吸附+催化燃烧处理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由日本发明的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吸附装置是用分子筛、活性炭纤维或含炭材料制备的瓦楞型纸板组装起来的蜂窝转轮,吸附与脱附气流的流向相反,两个过程同时进行。这种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我国引进和仿制,但由于吸附元件(蜂窝转轮)以及系统关键部位连接技术都不过关,吸附与脱附的串风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设备性能不稳定,因此国内应用较少,一直未得到推广。

20世纪80年代末研制设计了固定床吸附+催化燃烧处理系统。该系统是将吸附材料装填在固定床中,再将吸附床与催化燃烧装置组合成净化处理系统。该工艺系统的原理与上述蜂窝转轮吸附+催化燃烧技术基本相同,但由于单件吸附床的吸附与脱附再生过程分开进行,在操作上克服了蜂窝转轮净化系统吸、脱附易串

气的缺点。经不断改进,系统配置更加合理,净化效率高,运行节能效果显著,在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该工艺系统非常适合处理大气体量、低浓度的废气,其单套系统的废气处理量可以从几千到十几万(m3)。该技术是我国真正自主创新的废气治理工艺,自1989年首次在国内推广,到目前已有数百套该类系统与装置在使用。已经成为国内工业废气治理的主流产品之一,并预计在将来仍将有很大的应用前景[3]。

利用催化燃烧法进行工业有机废气的治理,已经普遍应用于汽车喷涂、磁带制造和飞机零部件喷涂等。催化燃烧技术将挥发出来的大量有机溶剂充分燃烧。催化剂采用多孔陶瓷载体催化剂,催化前的预热温度视种类而不同:聚氨酯380~480℃,聚酯亚胺480~580℃;有机物浓度约16003,净化效率平均为99%。

2、转轮浓缩+催化燃烧新工艺

2.1 技术介绍

针对现行各种方法在处理低浓度、大风量的污染空气时存在的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去除效率低等问题,我们研发了一种用于处理低浓度、大风量工业废气的高效率、安全的处理工艺。该方法的基本构思是:采用吸附分离法对低浓度、大风量工业废气中的进行分离浓缩,对浓缩后的高浓度、小风量的污染空气采用燃烧法进行分解净化,通称吸附分离浓缩+燃烧分解净化法。具有蜂窝状结构的吸附转轮被安装在分隔成吸附、再生、冷却三个区的壳体中,在调速马达的驱动下以每小时3~8转的速度缓慢回转。吸附、再生、冷却三个区分别与处理空气、冷却空气、再生空气风道相连接。而且,为了防止各个区之间串风及吸附转轮的圆周与壳体之间的空气泄漏,各个区的分隔板与吸附转轮之间、吸附转轮的圆周与壳体之间均装有耐高温、耐溶剂的氟橡胶密封材料。含有的污染空气由鼓风机送到吸附转轮的吸附区,污染空气在通过转轮蜂窝状通道时,所含成分被吸附剂所吸附,空

气得到净化。随着吸附转轮的回转,接近吸附饱和状态的吸附转轮进入到再生区,在与高温再生空气接触的过程中,被脱附下来进入到再生空气中,吸附转轮得到再生。再生后的吸附转轮经过冷却区冷却降温后,返回到吸附区,完成吸附/脱附/冷却的循环过程。由于该过程再生空气的风量一般仅为处理风量的1/10,再生过程出口空气中浓度被浓缩为处理空气浓度的10倍[4]。因此,该过程又被称为浓缩除去过程[5]。

2.2 新工艺及其流程图

图1 转轮吸附浓缩-催化燃烧工艺流程图图1是转轮吸附浓缩-催化燃烧工艺流程图,相关说明如下:1号风机带动含废气经过转轮a区域(蓝1线路),a区域为吸附区,根据不同的目标物可在转轮中填充不同的吸附材料。吸附了的a区域随转轮转动来到b区域进行脱附(红2)。流经传热1的高温气流将吸附于转轮上的脱附下来,并经过传热2达到起燃温度,随后进入催化燃烧室进行催化氧化反应。由于转轮脱附之后要又要进行吸附,所以在脱附区域旁边设冷却区域c,以空气进行冷却(蓝2),冷却之后的温空气经传热1变成脱附用热空气。催化燃烧反应之后的热气流(红3)将部分热量传递给

传热2、传热1后排至空气。为了防止催化燃烧室温度过高,设置第三方冷却线路(紫4)用于催化燃烧室的紧急降温。整个系统由2个监控系统组成,1(绿点线)负责监控催化燃烧室、传热器的温度(其内部设电辅热装置以平衡温度波动),2(黄点线)负责风机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进气流量。2属于1的子级系统,当1监测到温度波动超过允许范围时立刻将信息传递给2,2将收到的信息转成指令传递给各风机。

2.3 新工艺的特点

在近期调研的基础上对前期工艺进行了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吸附区旁路内循环的建立,当废气经过吸附区吸附后不达标(绿色在线监测仪),进入旁路内循环,再次进行吸附处理。此旁路内循环的基本思路为消灭现有污染再吸纳新的污染。

2、冷却风旁路建立,在工况十分复杂的情况下,浓度有可能陡然升高,此时将部分冷却风引入到吸附区以降低脱附风量,同时在传热2后补充新风,以维系进入催化反应器的风量在预设范围以内。此旁路的基本思想是以新风对高浓度进行稀释,因而从效果上看此法也会延长治理时间。

3、与传统工艺相比,该整个系统采用引风机设计,便于对旁路的调控。去掉给催化燃烧装置用的降温鼓风机,此机治标不治本,改为在转轮部分控制浓度。

4、催化燃烧室去掉电辅热系统,改由传热2对空气加热到起然温度,并利用反应放热使催化燃烧室温度稳定在500-600范围内。

5、转轮转速易调,则在2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提高转轮转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