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课堂

合集下载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教师如何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一、读懂教材:特级教师XXX老师说: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1)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读教材;(2)要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读教材;(3)要怀着质疑好问的态度解读教材;(4)要抓住学科的本质去解读教材。

(5)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6)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7)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是改变教材,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

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

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

做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

最好是利用教材作为原型,创设适合自己学生的情景。

万变不离其综,只有研读透教材,才能更进一步。

真可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二、读懂学生(一)为什么要“读懂学生”?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读懂学生的差异是教学的基础。

差异一:人的认知水平存在纵向的差异;差异二:儿童间存在横向差异。

(二)“读懂学生”什么?(1)学生的糊口经历和进修经历;(2)已有的知识基础;(3)由经历而来的典型的困难和错因;(4)学生的兴趣点和进修需要;(5)学生的研究路径。

(三)如何“读懂”学生?(1)引导学生思考、发现(2)协调好实践、感受、体验、探究之间的关系(3)注重揭示学科本质(4)树立基于“品德味”的教学观专家认为,读懂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我们每天都是在和学生的心理打交道,而学生的心理又是个变化而精密的体系,要以心换“心”,多关心学生,读懂学生的“心”,就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要知学生的心,把全班学生的心抓住、读懂,就需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每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读懂教室读和懂之间有一段距离,怎么缩短距离,要靠反思。

1、读懂教什么?(1)读: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课堂上有没有实现目标?教师有没有调整目标?有没有新生成的目标?(2)反思:a、教的内容是否体现了品德讲授的本质特点和核心思想。

《读懂课堂》读后感(二篇)

《读懂课堂》读后感(二篇)

《读懂课堂》读后感在看书的过程中我思考了很多。

读这本书让我有一种和作者对话的感觉, 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让我不断回忆起从业一年多在课堂中的点点滴滴, 很多的片段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这本书中有一部分讲到了日本老师和上海老师教同一篇文章。

日本老师的角色定位是: 为学生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揣测学生的需求, 引导学生的思考, 辅助学生的活动。

而中国老师是以老师的逻辑为中心为学生铺就学习之路。

一个是老师去揣测学生, 一个是学生去揣测老师。

如果在课堂上我们根据学生的生活设置学习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铺设问题的梯度,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课堂更接地气, 也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

其次, 这本书强调建构式教学。

建构式教学讲的是尊重差异的教学。

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习风格。

我们教师上课的关键在于, 如何尊重学生的差异, 尽可能地调儿童活跃的思维, 发现不同的思路, 激活认知冲突, 展开集体思维。

这部分让我想到我的一个学生, 他的记忆力比较弱一些, 但是思维还可以而且上课很积极。

这个学生我上课会注重基础问题, 请学生举生活中例子的时候经常会叫他, 课下也强调对其的辅导, 并且一直让课代表帮我重点关注并提出帮助。

所以这个学生虽然基础较差, 但是对物理学科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成绩也一直还可以。

所以事实上, 学生的疑难、困惑、冲突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 不是课堂教学的困惑与阻力, 恰恰是教师指导的出发点, 是课堂教学的原动力。

最后, 这本书的另一个重点是强调对话式教学。

我们知道, “对话式教学”远比“灌输式教学”更有效率。

“灌输式教学”的效率是牺牲了学习困难学生、失落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效率。

可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有没有意识去成为“反思性实践家”?我们每天上课, 备课批改作业, 辅导学生, 甚至是学习, 最终为了什么?学生们是否达到了我们所期望的程度?为什么我们在课堂上卖力地讲授新知识, 而我们的孩子们却兴趣缺失?是否我们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知道采用“对话式教学”可能会耽误我们的教学进度, 采用“对话式教学”比之以教师为中心操控课堂的效率要低得多。

《读懂课堂》读后感

《读懂课堂》读后感

《读懂课堂》读后感《读懂课堂》读后感《读懂课堂》是钟启泉教授的一本教育著作,这本书以课堂为切入点,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等重要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书中强调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格的重要场所。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学有所获。

书中还强调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教学职责。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学有所获。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读懂课堂》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路,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课堂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阅读这本书,并将其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学有所获。

钟启泉读懂课堂有感

钟启泉读懂课堂有感

钟启泉读懂课堂有感篇一:读读懂课堂心得阅读《阅读课》的体会假期拜读了钟启泉老师的《读懂课堂》,感想颇多,收获颇丰。

“读懂课堂”是教师成长的标志。

钟老师在引言中提纲挈领地提出了这个中心思想,包含着对中国教育和教师向上发展的无限期望。

在这里,我想谈谈一些关于阅读儿童和阅读课堂的肤浅经验。

书中提到,我们应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其固有的独特性;我们应该从儿童的角度理解儿童的感受;相信孩子们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真诚地接受孩子们的各种情感表达;保护儿童的个人隐私;孩子们的问题需要老师仔细分析。

这为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学会倾听。

我第一次知道,教师的教育职业是一个不断倾听教育呼唤的职业。

呼唤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声音。

教师倾听三种声音的呼唤,承担三方的诉求:学生的呼唤、教育内容的呼唤、制度的呼唤。

那么教师的工作也应该做出三个回应:回应学生对教育职业导向的爱的呼唤;回应教育内容呼唤的教育职业指导真理;教育职业公正是对制度呼唤的回应。

课堂是师生互动和知识获取的主阵地,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战场。

教室是一个平凡、平凡、神秘的地方。

它是一个给不成熟的孩子以无生命的知识活力、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发光的地方。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教书育人的主战场,是施舍的场所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让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神圣殿堂。

我们的课堂正逐步完成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的转变,从独角戏向师生互动的转变,从填压、灌输的教育方式向学生自主探究方式的转变,在这样的一个转变过程中,如何保障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权益,实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作为课堂的实施者,就必须思考怎样倾听,倾听什么内容的问题了。

至于如何倾听,我们需要分析具体问题。

我想把重点放在如何倾听孩子们的声音上。

首先,我们应该以儿童为朋友,强调平等。

其次,要以儿童为教师,突出主体性。

这样,孩子们对独立的渴望就可以得到释放,让他们自学。

《读懂课堂》读后感(精选3篇)

《读懂课堂》读后感(精选3篇)

《读懂课堂》读后感(精选3篇)《读懂课堂》读后感1钟启泉老师的《读懂课堂》让我们以课堂为场域去诠释课堂,读懂课堂、读懂孩子,超越偏见,实现成长。

在书中谈到“单元设计”这一章节时,更让使我停下来吸引了我的眼球,让我停下来仔细阅读、领会作者的思想。

他对“单元设计”的定义以及分类使我有较为直观的理解和清晰的认识。

对我们进行“单元设计”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单元”是基于一定的目标与主题所构成的教材与经验的模块、单位,可以大体分为给予学术与艺术等文化遗产的、以系统化的科学为基础所构成的“教材单元”和以学习者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所构成的“经验单元”两种。

“经验单元”是以主题—探究—表达的方式来设计的活动课程的单元编制,它把活动性、协同性、反思性学习作为一个单元来组织。

通过师生的合作或者儿童自身的双手,打破学科的框架,作为儿童自身的经验活动模块来计划于组织的。

这一点让我感受深刻,我在平常备课中运用颇多。

比如在备七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课时,要从单元整体出发,了解掌握整章的知识点,类比七上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从情境探究开始,一步步由学生引入主题,学生学习起来也很自然轻松。

《读懂课堂》让我认识到单元”不是把教学内容碎片化地当作“知识点”来处置,而是有机地、模块式地组织与构成的。

“单元设计”不是单纯指试点传输与技能训练的安排,而是教师基于“学科素养”,思考怎样描绘基于一定的目标与主题而展开探究活动。

《读懂课堂》读后感2教学十多年,对教育教学思考了很多,实践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一直遵循着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教学原则,既能读懂自己的课堂,又能读懂他人的课堂。

今日手捧钟启泉教授的《读懂课堂》,心中又升腾起曾经的思考——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读懂课堂了吗?仔细阅读这本书,发现里头有很多有悖于过去甚至现在教育观点的主张,惊讶现在的教育研究者敢于发出如此不同的声音,惊讶之余心中油然而生对钟老的钦佩之情!真的,有些观念我们要改变了!很多教师对“分层教学”情有独钟,并且将其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倡导,诸如“分层教学的好处”、“分层教学实施方案”、“分层教学优秀案例”……我们经常能读到这样的教学论文。

读书心得《读懂课堂》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读懂课堂》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读懂课堂》读书心得
《读懂课堂》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和方法。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师在课堂上的重要性。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也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

其次,书中提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方式和需求也是不同的。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最后,书中还强调了课堂氛围的营造。

一个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读懂课堂》,我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于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有了更清晰的定位。

我会将书中的理念融入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每一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真正的收获。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类的著作,更是一本教师成长的指南,我会将它作为我的教学宝典,不断翻阅和借鉴。

钟启泉《读懂课堂》第二辑核心观点

钟启泉《读懂课堂》第二辑核心观点

钟启泉的《读懂课堂》第二辑主要观点是关于教学与学习的关系。

在这本书中,钟启泉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他认为教师应该放下权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主人。

这一观点在当今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我们需要了解“学习者为中心”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唯一主角,而是与学生一同成为知识的传递者和构建者。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思考问题。

在这一理念下,教师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

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背景,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这也与钟启泉在书中提到的“因材施教”理念相呼应。

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需要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学习者。

他们需要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并通过实际行动来获取知识。

学生也需要学会团队合作,与教师和同学一起构建知识、交流思想,共同进步。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也正因如此,这种教学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关注。

即便如此,钟启泉的《读懂课堂》第二辑核心观点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学生的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效果不够确切。

而另也有人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科和教育阶段,需要因材施教。

从个人的观点来看,《读懂课堂》第二辑的核心观点“学习者为中心”是一个有益的教育理念。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很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从而应对未来的挑战。

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读懂课堂读书心得

读懂课堂读书心得

读懂课堂读书心得【心得体会】《读懂课堂读书心得范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写了《读懂课堂》一书,丰富了我的寒假生活。

“读懂课堂”是教师成长的标志。

钟老师在导言中概括地阐述了这一中心思想,其中蕴含着对中国教育和教师向上发展的无限期待。

本书共分五卷,从课堂革命的挑战到课堂研究的理论视角,系统地论述了如何“懂”课堂,并着重于优秀教学传统的继承和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创新。

整本书很有启发性。

第二部分,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这一点尤为重要,弥补了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文章首先提到,人类的婴儿期相对于其他动物来说比较长,但同时也造成了人类婴儿期的可塑性相当强。

然而,自中世纪以来,儿童教育逐渐从开放的社会和自然的交流发展到封闭的被动学习中。

原本被认为是合作伙伴的教师也逐渐被分开。

“学生”是孩子在学校的地位,他们有责任、义务和权利去学习。

然而,在现代学校制度的规范下,只有学习的责任和义务得到体现,而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发展的权利被抹杀掉了。

“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不是提供好的课程,范文内容地图而是给每个学生学习的权利和挑战高标准学习的机会。

”佐藤学在《学校的挑战:创建一个学习共同体》中如是说。

实现儿童的学习权利,必须面对“发展优先”与“教育优先”的双重对立。

事实上,无论是发展优先还是教育优先都不能完全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这意味着教育本身并不能直接促进儿童的发展,儿童的主观发展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儿童的学习权利,有必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无论是语言、逻辑优秀,还是音乐、体育优秀,学生的智力没有高低之分,它们是等价的,不能说体育好,艺术类成绩好而其他成绩差的学生不好。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

启发和引导每一个孩子,儿童的语言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儿童语言是儿童潜在的内心世界的表达。

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倾听孩子的声音,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情绪和情感表达,从而对孩子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正确的指导。

读懂课堂读书笔记

读懂课堂读书笔记

读懂课堂读书笔记课堂,是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在步入社会后的各种培训和学习中,我们都在课堂中汲取知识、培养能力。

然而,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课堂?当我们坐在教室里,听着老师的讲解,我们是否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还是能够主动地去理解、思考和探索?读完一些关于课堂的书籍,我有了许多新的感悟和体会。

在我看来,读懂课堂首先要理解课堂的本质。

课堂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平台。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而学生则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思考答案,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互动和交流的过程,才是课堂的真正魅力所在。

其次,读懂课堂需要我们关注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在传递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可能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比之下,现代的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探究式教学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或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去寻找答案。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合作式教学中,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分享成果。

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读懂课堂还需要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学习节奏和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擅长通过听讲来学习,而有些学生则更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知识。

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那些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能够进一步深入探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跟上教学进度。

读懂课堂读书笔记

读懂课堂读书笔记

读懂课堂读书笔记课堂,是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

无论是在学校的教室里,还是在各种培训的场所,课堂承载着知识的传递、思维的碰撞和成长的希望。

然而,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课堂?读懂课堂,首先要理解课堂的本质。

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成长的空间。

在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引导者和启发者。

他们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学生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想法和疑问走进课堂,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构建知识体系。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充满活力的交流平台,每个人的观点和想法都能在这里得到尊重和表达。

读懂课堂,还需要关注课堂中的互动。

良好的课堂互动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

互动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问答,还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

在互动中,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视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哪怕是不成熟的、错误的,教师也不应该急于否定,而是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想法。

同样,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应该是真诚、平等的,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读懂课堂,也要明白课堂中的时间管理至关重要。

每节课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是教师需要精心规划的。

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把握好讲解、练习和总结的时间比例。

对于学生来说,要学会合理分配自己在课堂上的时间。

集中注意力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及时做好笔记,避免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读懂课堂还需要关注课堂中的非言语信息。

教师的表情、动作、姿态等,都能传递出丰富的信息。

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吴老师的课太神奇了!”每次听完吴老师的课,我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你看,她的课生动有趣、学生思维活跃,她的课堂朴实又不缺智慧、自然又不失灵动。

为什么吴老师能把枯燥的数学课上得如此好玩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久久找不到答案。

直到读了吴老师团队编写的《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我终于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吴老师尊重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规律,善于从学生的视角思考、设计教学活动,她能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为孩子们送上好吃又营养的数学大餐。

一、读懂学生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是为学生设计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因此要努力读懂学生,树立研究学生的意识。

当今的课堂,仅凭经验教学已经难以捕捉学生的需求。

研究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要。

除了读懂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还要尊重学生,要信任学生,要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

要给予学生客观、公正、平等的学习心理感受,力争把“爱”的阳光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

在吴老师的课堂里我们常常看到下面的场景:课堂上,学生的争论结束后,吴老师会真诚地祝贺获胜者:“祝贺你们,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欢笑。

此时,吴老师并没有忘记那些暂时“败下阵”来的学生,同样深情地握住他们的手说:“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的问题,给全班带来了一次有意义的讨论!你们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善于倾听并接纳同伴的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这是多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呀!”然后,吴老师郑重地向这些学生深鞠一躬,“谢谢!”一次握手,一声感谢,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特别是让那些暂时的“失败者”找回了学习的尊严,认可了自己的价值。

仔细品味吴老师"既好吃又有营养"的课堂教学,原来这一切都源于吴老师用尊重、友善、智慧营造了一个幸福的磁场。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通用7篇)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通用7篇)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通用7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篇1钟启泉教授的《读懂课堂》和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分别立足于理论与实践,全面深入地阐述了课堂的实质,从教育工作者角度来归纳的话,其实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一、尊重钟教授在《读懂课堂》开篇序言中便直接提出:“教师在课堂中应当追求的并不是‘教学技术’,而是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真正的学习与成长。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也有类似的阐述:“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保障(实现)学生的学习权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

要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落实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个人认为最核心的体现就是尊重儿童的选择,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让他们选择自己的人生理想,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做的只是帮助他们分析各种选择可能出现的结果,让他们明白自己选择之后应该承担的责任。

从这个意义上看,尊重儿童的选择,最终的结果必定是成就独立人格与精神的人,成就符合不同领域不同阶层需求的人才,甚至可以成就独立创造与引领新领域的领袖。

然而现实中,如何将尊重儿童的选择权与应试体制下急功近利的普遍社会心态进行有效融合,这对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来说依旧是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

佐藤学对实验学校的教师们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无论学生怎样调皮,课怎么上不下去,在教员室和学校以外的地方,绝对不说学生的坏话。

”反观我们的教育现状,在应试成绩的高压下,能做到佐藤学“不说学生坏话”这个简单要求的能有几个?急躁情绪常常让我们口不择言。

二、倾听钟教授专门用一个专辑特别强调“倾听儿童的声音”,他认为这种倾听“不仅听取儿童的言说,而且听取儿童的内心世界。

读懂课堂读书笔记

读懂课堂读书笔记

读懂课堂读书笔记课堂,是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在工作后的培训和进修中,我们都在各种各样的课堂里度过了大量的时间。

然而,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课堂?在阅读了相关的书籍并进行深入思考后,我对课堂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场所,更是一个充满互动和交流的动态空间。

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座位上倾听,这看似简单的场景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发展。

而学生的每一次提问、每一次回应,也在反馈着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权威,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准确性,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今,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课堂开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

例如,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读懂课堂,需要我们理解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数学、物理等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能会通过讲解例题、推导公式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而对于语文、历史等人文社科类学科,教师则更倾向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分析案例,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还有实验教学、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同时,读懂课堂还要求我们关注课堂中的情感因素。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充满尊重、信任和关爱的。

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能够促进他们共同进步。

相反,如果课堂中充满了批评、指责和竞争的压力,学生可能会产生焦虑和抵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课堂中的评价机制也是读懂课堂的重要方面。

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读懂课堂读后感

读懂课堂读后感

读懂课堂读后感篇一:谈教师怎么样读懂课堂有感谈教师怎么样读懂课堂有感课堂,是师生互动、知识习得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

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

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永恒的工作追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20多年来,我一直行走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一直在求索,一直在努力。

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才能算是一堂好课呢?对此,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课程的理解,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新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学观念是教学工作者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及其规律、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主观反映。

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知识观、新的人才观、新的评价观、新的质量观。

2.思路新——即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的:教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X高。

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

有的组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计算出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

读懂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读懂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环节,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重要场所。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也在这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和反思。

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既有知识目标,又有能力目标,还要有情感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知识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要让学生明白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应用。

2. 能力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例如,在教授物理知识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例如,在教授语文知识时,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以下是一些优化教学设计的建议:1.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历史知识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授英语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

3.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拓展题目,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辅导。

4. 精讲多练: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要注重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要注重学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考学科读书沙龙
开卷有益 碰撞无敌
读懂课堂
读懂课堂 两层含义:一是读懂自己的课堂。 二是读懂他人的课堂。
读懂自己的课堂
必须具备,设计意识、资源意识、反思意识。 创设有效的教学系统的根本目的—— 学生的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 的学习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提醒老师们:注意——要先培养起一个 意识“学生意识”,教师要问问: 我的学生需要什么? 我应该给学生提供什么? 我能给学生提供什么?
2反思的类型 指向行为,观念及其角色层面的反 思。 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表现及其背后的隐性观念和角色假 定,进行反思的分析。 指向设计,实施及其结果层面的反 思。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设计 及其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进行反思 和分析。 指向个性、风格、机智及其智慧层 面的反思。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 学个性、独特性、智慧和机智表现 进行反思和分析。
反思习惯
1 为什么要反思?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善于 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 经验的老师。” “越是经常、执着的思考,越是充满永远 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 (康德) 教师的反思有利于观念的改变。 教师的反思有利于专业精神的发展。 教师的反思是形成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
第三个问题:怎样读懂他人的课堂? 走进教室,我们很容易把目光放在教 师教的行为上,我们主张在观察教的行 为时,一定要和学的行为结合起来,和 学的效果结合起来,从中发现彼此的联 系和关系。读懂他人的课堂,还要读懂 行为和行为追求关系。 观察教的行为,还要思考授课教师行 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读懂这 种教育行为背后的追求和想法。
当这三个问题都能回答了,再进入 “设计”,才能胸有成竹。 要设计好一节课,教师要问一问: (1)引领学生去到哪里去?(教学任 务 教学方向 教学目标) (2) 你的学生现在在哪里?(教学 起点) (3)怎么到达?(教学过程) (4)是否到达了?(目标达成评价)
资源意识
一是在教案设计中,对教材文本和学 生个体基础性资源的开发。 二是在教案实施过程中对课堂生成性 资源的开发。 课堂教案中的六大资源:基础性资源 互动性资源 生成性资源 原始性资源 方案性资源 研究性资源
我们说“读懂课堂”,其实说一千,道一 万,最重要的就两个字,一个是“读”,一个 是“懂”,读了未必就懂,不读肯定不懂。读 和懂之间是有距离的,从读到懂要有一个桥梁, 这个桥梁是“反思”,通过反思去真正明白什 么是“读懂”。所以,我们仅仅看到现象不够, 更重要的是想,去思考。
品茶使人宁静,品茶使人喜悦。今天我们一 起品读了“读懂课堂”,大家有什么思考和启 迪呢?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要上好一堂课, 读懂教材是基础,读懂学生是支撑,读懂课堂 是核心。只有做到“读懂课堂”,课堂才有根, 教学才有效。
如果你进教室,只是为了应付听课要求, 应付一种检查,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您怎么 可能在课堂上有所发现,获得智慧? 第二个问题:你为什么听课? 正确的想法是:我要自我成长,先要有自助, 然后才能对别人实施帮助。这样能转换了视角, 听课不是千方百计地发现和批评别人的优点和 问题,而是把自己投放进去,千方百计地寻找 对自己有价值有帮助的思路和做法。 无论自助还是帮助,它都需要改变平常听 课只填写《听课记录本》相关栏目,以备检查 的无所事事,而是在听课评测过程中,都能够 积极而有效的思考。
老和尚听罢,微微一笑,双手合十道: “鞋子脏不脏与灯笼关系不大,主要看你 的心在不在。” 小和尚没听懂,但下意识地摸了摸胸 口。 老和尚接着解释:“你拎着灯笼的时候, 眼睛只注视灯笼,怕风把它吹灭,脚下自然 不管,所以,即使鞋踩到泥坑你也未觉察。 我虽然没灯笼照明,但我的心和眼睛都注视 脚下,借着你的余光,鞋自然会避过坑坑洼 洼,不让泥水给弄脏。”
一老一小两个和尚结伴回寺院。
心 在 哪 里 ?
通往寺院的山路本来坑坑洼洼,再加上白天下 过雨,路面未干,晚上走起来当然艰难。 为了照顾小和尚,老和尚把灯笼让给了他。
师徒俩人回到禅房,脱鞋准备睡觉的时候,小 和尚发现自己的鞋又脏又湿,而师傅的鞋则一尘不 染。小和尚十分惊讶,好奇地问老和尚说:“师傅, 我打着灯笼都把鞋走脏了,你没打灯笼,鞋子为什 么一尘不染呢?难道你真练有轻功吗?”
若要到达不曾拥有的快乐,就得走一条 令你不快乐的路; 若要到达尚不具备的有知,就得走一条 无知无识的路; 若要到达不曾拥有的富有,就得走一条 一无所有的路; 若要成为不同于现在的你的你,就得走 一条不同于现在的你的路。
最后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 而在于他用每天四问” 指向行为,观念及其角色层面的反 一问:今天我们为孩子的身体健康做了什么? 思。 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问:今天我们为孩子的道德养成做了什么? 表现及其背后的隐性观念和角色假 三问:今天我们为孩子的能力发展做了什么? 定,进行反思的分析。 四问:今天我们为孩子的学问增长做了什么? 指向设计,实施及其结果层面的反 思。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设计 及其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进行反思 “每节四问” 和分析。 一问:这节课,学生会喜欢吗? 指向个性、风格、机智及其智慧层 二问:这节课,要让学生收获什么? 面的反思。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 三问:这节课,每个学生都在投入学习吗? 学个性、独特性、智慧和机智表现 四问:这节课,怎样让学生收获更多? 进行反思和分析。
《红楼梦》中有句话:“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其中“痴”的意思就是执 着。一个是艺术的执着,一个是爱情的执 着。 “都云作者痴”,既表达了曹雪芹作 者对艺术的痴,也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痴。
希望我们也能够“痴”心于教育, “痴”心于教学,“痴”心于钻研。认真 扎实“读懂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 发勃勃生机。
读懂他人的课堂
故事:心在哪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在什么地方,就会 在什么地方得到收获;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 里。 现在可以问一问自己:走进课堂,我的心 在哪里? 第一个问题:在平常听课时,您在干什么? 听课本身是否让您觉得累? 如果您的回答是: “我很累”。那我要恭喜您:“答对了,我要 对您表示尊重,您是一个对自己的教学生命质 量负责的老师。” 为什么这样说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