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籍(第二讲《周易》201312)
全面精讲《周易》2讲-周易文本——经和传(内容完整 可编辑使用)
爻的成因
不同学者见解不同,最值得注意的 是数字起源说。爻起源大致有6种 说法:
结绳记事说
生殖崇拜说
龙马图纹说
竹棍竹筹说
原始文字说
“数字卦”说
河图
洛书
河图
洛书
传河 说南 伏淮 羲阳 在画 此卦 揲亭 蓍 画 卦
关于卦
•由“爻象”的叠加组合推演出“卦象”
甲骨文
三爻卦和六爻卦
•它有三爻卦和六爻卦两种。 •由三爻构成的卦共有八个,《周礼》 上称之为经卦,就是通常称作的 “八卦”。 •由六爻(实则由两个三爻经卦叠加而 成)构成的卦共有六十四个,《周礼》 上称之为别卦,通称六十四卦。
• 《 论 衡 ·状 留 篇 》 云 : “ 蓍 七 十 岁 生 一 茎 ; 七 百 岁 生 十 茎 。 神 灵 之 物 也 , 故 生 迟 留 , 历 岁 长 久 , 故 能 明 审 。 ” 这两种说法均有夸大成分,但都说明蓍草有神奇之处。有人亦说之所以用蓍草,原因在于蓍草其茎直、其寿 久、其味异,兽与虫不喜近之,有神性,能预示吉凶。因蓍草难得易损坏,而后占卦便多改用了竹筹替代了, 所以筮从竹字头。
小篆易
• 第二种意见认为,“易”上为日,下为月,从日月表现阴阳。《说文解字》上说 “日月为易”,象征阴阳,是个“会意字”。
• 卜占是将准备好的龟甲或兽骨,进行削刮整形,然后在中间钻一小孔。卜问者祷告其事,致诚通灵后,把龟甲 或兽骨放在火上灸灼;待其出现裂纹,再根据裂纹的长短走向等以定吉凶,认为这是神灵的启示。古人用火灼 龟取兆(裂纹),以预示吉凶叫“卜”。
• “卜”字是象形字,《说文解字》说:“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纵横”。卜字之字形乃灼龟时之 裂纹,读音乃取龟甲火灼后发出之声,字义乃为占问,故“贞”。占字从卜,从口,口说卜兆之意为占。
《周易》全文及翻译
很多人看不懂易经,一是因为《易经》是用古文写的,对于现代人而言,很多语句生涩难懂,二是因为《易经》讲的内容以卦为表现形式,很多没有基础的人,读的雨里雾里。
作为中国伟大的辩证法哲学书,作为中国的群经之首,每个中国人,还是应该去了解下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易经》原本有三本:《连山》《归藏》《周易》,因为《连山》、《归藏》已失传,所以现在的《易经》指的就是周文王姬昌所写的《周易》。
周易分为六十四卦,其中上经三十卦,约2252字;下经三十四卦,约2764字,上下经合计约5016字.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完整版)一卦:《乾卦》乾:元,亨,利,贞。
译《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初九,潜龙勿用。
译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译《象辞》说:龙象征阳。
'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译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译《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译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译《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译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译《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
《易经》原文完整版
《易经》原文完整版《易经》易经,是一部阐述天地万物、宇宙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和辩证思想的哲学典籍,是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握自然运行的规律,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他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他博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其内容涉及哲学、生命、自然、科学、政治、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简介《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周易》相传是周文王被囚羑里时,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
对于《周易》的成书,《汉书·艺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周易乾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
“三圣”、“三古”之说简而言之,即:上古时代,通天之黄河现神兽“龙马”,背上布满神奇的图案,圣人伏羲将其临摹下来,并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时代,姬昌被纣囚禁于羑里,遂体察天道人伦阴阳消息之理,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时代,孔子喜“易”,感叹礼崩乐坏,故撰写《易传》十篇。
《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预测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为孔子所撰。
周易,所谓周者:一为“周代”,二为“周普”。
西周所用之书则冠以“周”字,名为《周易》。
后者则取郑玄《易赞》,“'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
'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易”者,“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周易乾凿度》云“'易’一字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即简易、变化、不变三层含义。
《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
《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篇1《经典常谈》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这是很明达的议论。
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相传中国文字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造的。
见地上印有兽蹄和鸟爪的痕迹有了灵感,开始造字。
仓颉泄露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
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
鬼夜哭。
”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会争着去做那些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人变少了。
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
鬼也害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作用的。
但此传说是在战国末期才有的,那时的人并不都相信;如《易》和《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
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
文字不断地在演变,说是一人独创,是万不可能的。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
《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他们识字。
秦以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渐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做了一部《说文解字》。
这是划时代的字书,囊括了历代的各种书体,他保存了小篆和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朔源沿流。
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
从前的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即从文字学入手。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
一是象形;二是指事;三是会意;四是形声;五是转注;六是假借。
汉字从秦朝开始演变成各种书体,真(正、楷),行,草,隶,篆书体的来历及发展。
就从这第一课的内容来看,应该说很丰富的了。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章节概括内容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章节概括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经典常谈周易第二章》是《周易》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它包含了很多关于阴阳、五行等基本概念的讨论。
这一章节被认为是周易哲学的精髓,对于理解《周易》的整体意义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概括《经典常谈周易第二章》的主要内容。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章》从阴阳之说入手,阐述了阴阳的本质和作用。
阴阳是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是宇宙的两大基本要素,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阴阳辩证观念贯穿于整篇文章,为后面讨论五行的理论打下了基础。
接着,文章详细阐述了五行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五行是古代中国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代表了不同的属性和特点。
通过对五行的详细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万物生成变化的规律和规则。
除了阴阳和五行的讨论,《经典常谈周易第二章》还探讨了天地人三才之道。
天地人三才之道是《周易》中关于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重要理论,它强调了宇宙和人类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人类如何根据宇宙规律来做出决策和选择。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章》总结了阴阳、五行和三才之道的内在联系,强调了它们在宇宙生成变化中的重要性。
文中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实践的建议,告诉读者如何运用阴阳、五行和三才之道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章》是一篇具有深刻哲学内涵的文章,它揭示了宇宙生成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规则,对于理解周易哲学的本质和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更好地把握周易的核心思想,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第二篇示例:周易是一部古代经典的书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包含了对人类世界、自然界和宇宙的哲学思考,被视为人类智慧的结晶。
周易一共分为十六卦,每卦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解释方法。
其中第二卦是坤卦,代表地,是八卦中的第二位。
坤卦象征着地,代表着柔顺、顺从、谦虚、宽厚等含义。
坤卦的本质是阴,因此它被称为地、顺、母。
坤卦的主旨在于柔顺地向下运行,包容万物、滋养万物,承载一切。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的主要内容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的主要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是中国传统经典著作之一,囊括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本文将重点探讨其主要内容,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部经典的内涵。
第一,本篇主要围绕“言”这个字展开,通过对“言”的解释和意义进行分析,揭示了言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指出,“言”是“一语发出的情绪表现”,它不仅能够传达信息,更能够表达情感,引发共鸣。
言语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人们传递思想、情感和意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慎重选择言辞,并学会用言语去感染和启发他人,实现心灵的沟通和共鸣。
第二,本篇还探讨了“易”这个字的含义和作用。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认为,“易”是“事情变化的模样”,它揭示了事物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易是自然界的基本法则,无论是生活中的人事物,还是宇宙间的风云人物,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和转变。
通过对易的深入理解,我们能够领悟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的种种变化和挑战。
易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洞察,是一种哲学,我们要学会借助易来看待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握机遇,避免陷阱,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目标。
本篇还讨论了《易经》的重要性和价值。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誉为“八卦玄机之根本,变化之体用”。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组合,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演变和规律,以及人类生活的方向和原则。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认为,《易经》不仅是一部占卜之书,更是一部智慧之书,它包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能够帮助人们洞察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引导人们走向成功和幸福。
我们要认真研读《易经》,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将其智慧融入日常生活,指导我们的思考和行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第二篇示例:《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在解读古代文字和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说文解字第一《经典常谈》(教师版)
《经典常谈》阅读练习二《周易第二》(教师版)1.《周易第二》从人们熟知的“八卦”开篇,八卦是圣物,放在门头和帽饰里是可以辟邪的,还能够因往知来、预言吉凶。
讲五行的经典有《尚书·洪范》,讲八卦的便是《周易》。
2.相传八卦是伏羲氏画的,相传有匹龙马从黄河里出来,背着一幅图,上面就是八卦,这就是所谓“河图”。
那讲五行的《洪范》,据说是大禹治水时在洛水中从一只神龟背上得着的,也出于天赐。
这就是所谓的“洛书”。
3.商民族用牛的胛骨、龟的腹甲卜吉凶,然后便将卜的人、卜的日子、卜的问句等用刀刻在甲骨上,这便是卜辞。
到了周朝进入了农业社会,牛骨少了,人们用蓍草计数,用_筮法_辅助卜法,这可以说是一种巫术,是靠了_数目_来判断吉凶的。
筮法比卜法简便得多,小事用筮,大事用卜。
数是宇宙的架子,如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就是一生二、二生四的意思。
其中太极是混沌的元气,两仪是天地,四象是日月星辰。
4.八卦的基础是一、二、三的数目。
整画“一”是一;断画“--”是二,三画叠而成卦就是三。
这样配出八卦,便是乾(☰)、兑(☱)、离(☲)、震(☳)、艮(☶)、坎(☵)、巽(☴)、坤(☷),是这些卦的名字。
5.卜法里的兆象据说有一百二十体,每一体都有十条断定吉凶的“颂”辞。
筮法里的六十四卦,就相当于一百二十体的兆象。
那断定吉凶的辞,原叫作繇辞,“繇”有“_抽出来_”之意。
《周易》里一卦有_六_画,每画叫作_一爻_。
六爻的次序是由下向上数的。
繇辞有属于卦的总体的,有属于各爻的;所以后来分称为卦辞和爻辞。
这种卦、爻辞也是卜筮官的占筮纪录,但和甲骨卜辞的性质不一样。
6.那时卜筮官将这些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的,便成了《周易》这部书。
“易”有“简易”“变化”之意。
7. 战国(朝代)末期,《周易》变成儒家的经典。
汉代(朝代),《周易》上升为儒家“六经”之首。
8.战国末期,儒家在阴阳家、道家学说的影响之下,给《周易》的卦、爻辞用儒家的哲学作了种种新解释。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读书笔记摘抄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读书笔记摘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读书笔记摘抄》是一本探讨周易文化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对周易这一古老而又深奥的哲学体系进行深入解读,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启示。
以下是我从这本书中摘抄的一些精彩内容:1.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易哲学的核心思想,即宇宙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太极,太极分化出阴阳两仪,两仪又相互作用生成四象,四象又进一步变化为八卦。
这种以太极为根源的思想贯穿了整个周易体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2. “易者,经之始,妙法也。
”易经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之始,其中蕴含了妙法之道,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指导人们在生活中取得顺利和成功。
学习易经不仅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修养和修身的方式。
3. “阴阳和合,静而动,动而静,正气自天地,时运降人。
”这句话表明了周易中阴阳的辩证统一原则,阴阳相互搭配,相互作用,才能形成有序的运行规律。
只有在静定中动,动中静,才能使人保持心境平和,与天地同律,抓住时运的机会。
4. “大学至热闹处,必为寂静。
大相至流泪处,必为欢笑。
”这个观点揭示了周易中的“中和”哲学,即事物在达到极端的时候会发生反转。
热闹之处难免有寂静,流泪之后必然会有欢笑。
只有在这种变化中保持中和,才能达到幸福与成功。
5. “性命可保,唯志为上。
”这句话强调了人的志向和信念的重要性。
只有树立正确的志向,坚定的信念,才能保持性命安全。
周易强调了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通过这些摘抄,我们可以感受到周易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周易,领悟到生活中的智慧和真谛,走向成功与幸福的人生之路。
【全文完】第二篇示例:《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读书笔记》是一本关于周易的经典著作,旨在深入解读周易的精髓理论,并提供读者全面的学习指导。
先秦文学
讼———与人相处,以和为贵
•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 谋始。 • 爻辞: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不克讼, 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食旧德, 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不克讼, 复即命,渝,安贞吉;讼,元吉;或锡之 鞶带,终朝三剥之。
比———人际关系是必须课
•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 以建万国,亲诸侯。 • 爻辞: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 缶,终来有他,吉;比之自内, 贞吉;比之匪人;外比之,贞吉; 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 不诚,吉;比之元首,凶;
《易经》的对象和三原则
• 简而言之就是观察日月运行和万物运 行发展及其所产生的阴阳变化
《周易乾凿度》说:“易一名而含三义, 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变易:绝对的运动,宇宙是在运动中 形成;简易:可知论,不是事物复杂, 只是人的认识未达到;不易:在相对 范围内,只有一种状态时不变的,那 就是运动本身)
谢谢观赏,如有问题欢迎致电。
结束
乾——自强不息者的成功哲学 自强不息者的成功哲学
•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本卦的七个爻辞:潜龙勿用、先龙在田、 夕惕若厉、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 悔、群龙无首;
坤——以德治国,以德修身
•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爻辞:履霜,坚冰至;直方大,不习无不 利;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括囊,无咎无誉;黄裳,元吉;龙战于野, 其血玄黄;利永贞;
咸——善于与他人沟通感情
•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 爻辞:“咸其拇”,志在外也;咸其腓,凶 局吉;咸其股,执其随,往咎;贞吉,悔 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咸其背,志未 也;咸其辅、颊、舌;
恒——成功的基本
《周易》全文
《周易》全文《周易》简介:《周易》,汉史家司马迁把它列为“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与《书经》(尚书)、《诗经》、《礼经》、《春秋经》合称为“五经”。
《周易》是我国古代—部指导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藉,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易经》作者何人,成于何时,迄今仍无定论。
《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认为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作《易传》以解经。
原文如下:乾(卦一)——吉人自有天象(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坤(卦二)一贴近大地的胸怀(坤下坤上)坤:元亨。
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
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7);不习(8),无不利。
六三:含章(9),可贞(10)。
或从王事(11),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12),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13),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14)。
用六:利永贞。
屯(卦三)一人间路难行(震下坎上)屯:元亨,利贞。
勿用有攸往。
利建侯。
初九:磐桓。
利居贞。
利建侯。
六二:屯如邅通如,乘马班如。
匪寇,婚媾。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六三:即鹿无虞,惟人于林中。
君子几,不如舍。
往,吝。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嫣。
往,吉。
无不利。
九五:屯其膏。
小贞吉,大贞凶;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蒙(卦四)——诚信得神佑(坎下艮上)蒙(1):亨。
匪我求童蒙(2),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3)。
利贞。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4),用说桎梏(5)。
以往(6),吝。
九二:包蒙(7),吉。
纳妇(8),吉。
子克家(9)。
六三:勿用取女(10),见金夫(11),不有躬(12)。
无攸利。
六四:困蒙(13)。
吝。
六五:童蒙(14)。
吉。
周易解经篇(全)
九四,或跃在渊, 无咎。
上九——天(宗庙) 天 宗庙) 上九 九五——天(天子) 天 天子) 九五 九四——人(诸侯) 人 诸侯) 九四 九三——人(三公) 人 三公) 九三 九二——地(大夫) 地 大夫) 九二 初九——地(元士) 地 元士) 初九
不正不中:可降可升 不正不中 可降可升 龙可三栖:升降无忧 龙可三栖 升降无忧 无心权利:知命俟命 无心权利 知命俟命 伴君伴虎:四则多惧 伴君伴虎 四则多惧 立志于仁:方可迁升 立志于仁 方可迁升 身尚在渊:思不出位 身尚在渊 思不出位 虽然能跃:不急于成 虽然能跃 不急于成 知进知退:乐观终生 知进知退 乐观终生
道德·天 易经·春秋 道德 天 易经 春秋
礼乐·人 礼经·乐经 礼乐 人 礼经 乐经
政刑·地 书经·诗经 政刑 地 书经 诗经
初九:潜龙,勿用。 初九:潜龙,勿用。
西伯侯与姜子牙 刘玄德与诸葛亮 陶渊明:潜元亮 陶渊明: 位与时: 位与时:畏天命 穷与通: 穷与通:修养论 顺与应: 顺与应:莫强行 上九——天(宗庙) 天 宗庙) 上九 九五——天(天子) 天 天子) 九五 九四——人(诸侯) 人 诸侯) 九四 九三——人(三公) 人 三公) 九三 九二——地(大夫) 九二 地 大夫) 初九——地(元士) 地 元士) 初九
初六:履霜,坚冰至。 初六:履霜,坚冰至。
卦象 上六 — 六五 — 六四 — 六三 — 六二 — 初六 —
— — — — — —
脚下有霜, 脚下有霜,阴气渐重 小人初进, 小人初进,防微杜渐 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君子独善 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四季循环 养正防邪, 养正防邪,生生不息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用九,见群龙无首,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国学典籍(第二讲《周易》2012)
1
国 学 典 籍
第二讲 《周易》与中国文化
一、《周易》的性质及成书年代
《周易》这部经典,我们今天把它看作是一部哲学 著作,冯友兰《周易纵横录》称“周易是一本比较完整的辨证的宇宙代数学。”“一部《周易》,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学。”余敦康认为:“一部《周易》,中华民族的智慧的结晶”。(《中国智慧在<周易> <周易> 智慧在和谐》,见《光明日报》2006年8月24日,第6·7版)
幼儿读经《周易》原文及译注
幼儿读经《周易》原文及译注介绍《周易》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书,神秘的形式中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智慧。
初萌芽于上古至殷商,成形于周代,内容包括重叠八卦而成的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爻的顺序由下而上,依次称为初、二、三、四、五、上),爻分阴(以“六”来表示)阳(以“九”来表示),共三百八十四爻,此外还有解释卦与爻的卦辞与爻辞。
上经序言《周易》产生后,大约从春秋战国至汉代,出现了一些解释、阐发易理及卦辞、爻辞的专题论文,重要的有七种十篇,故称《易传》,又称“十翼”,相应地改称原本的《周易》为《易经》了,后人又将《易经》与《易传》合称为《周易》。
“十翼”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系辞》上下篇及《文言》、《说卦》、《序卦》与《杂卦》,其中《彖》与《象》中的大传解说卦辞,《象》中小传解说爻辞,《文言》专门解说《乾》、《坤》两卦的卦辞、爻辞。
《周易》都是用阴阳的对立统一对天、地、人进行说明,并推知过去,预见未来,在不同条件下阐述事物的绝对性,并肯定事物的相对性,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
老子曾有“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说法,得到古今中外广大学者的推崇。
但《周易》却比他高明得多。
《周易》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与之相对立的事物,同一事物也有对立的两方面,这是绝对的。
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同一事物的对立面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如:第一卦先肯定为“大吉大利”卦,然后告诉人们,要像潜龙一样,苦心修炼,等待时机。
时机一旦成熟,便干大事,这是吉利的。
相反,就有凶险;上九的爻辞告诉我们,龙飞起的高度达到自己的极限,会有灾祸之困,但这并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紧接着用九的爻辞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把自己看成一群龙中的一条,并且在这群龙中,不知谁是首,即让各方英杰各尽其能,把“一枝独秀”换成“百花齐放”。
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人有从弱小的幼儿——健壮的青年——衰弱的老年——痛苦的死亡——回归自然的过程,植物也有从幼芽——开花——结果——死亡——回归自然的过程,就是对称之为恒星的太阳来说,也是遵循这一规律。
周易(易经)—搜狗百科
周易(易经)—搜狗百科《周易》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学界长期以来存在分歧,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筮书,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历史书,也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哲学书等。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周易》随着政治变迁,理论需求以及自身地位变化,其性质也有所不同。
一:从《周易》产生以及早期应用看,它是一部筮书,为人们提供行动的准则。
在中国早期的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产生对鬼神的崇拜。
当人们屡遭意外的天灾人祸打击后,就萌发出借助于神意预知这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
基于此,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故《周易》纯是满足当时人们生产和生活预测需要而产生。
《周易》产生后很长一段时间主要用于占筮,在《春秋左传》和《国语》中就记载了22个运用《周易》占筮的事例。
在春秋时期,《周易》主要用于筮占,为人们行为提供指南。
二:经过演化,成为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典籍。
从《易传》对《周易》解说看,《易传》注重《周易》的筮占功能,并且明确地告诉人们《周易》是使人们顺从天意,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同时,在《易经》中包含了比较完整的《周易》筮占的方法一一大衍法。
到了汉以后,《周易》的性质有所变化,在保留原有占筮性质的同时,得到了充分发展。
易学家们克服了大衍法的种种局限,创立了比较完备的新筮法。
焦延寿作《易林》创立焦氏筮法。
其弟子京房则更胜其老师一筹,对筮法进行了彻底变革,创立了纳甲法。
因而在汉代筮法趋向完备。
另一方面,《周易》也有了新的功能,因为《周易》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经过《易传》解释和发挥,其哲理化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周易》遂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
也正是这个原因,《周易》得到了汉代统治者的青睐,由原来卜筮之书,而成为官方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之书,被称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第二(内容概括+同步练习)
《周易》第二内容要点起源:商民用甲骨卜吉凶,然后便将卜的人、卜的日子、卜的问句等用刀笔刻在甲骨上,这便是卜辞,卜辞里并没有阴阳的观念,也没有八卦的痕迹。
周朝用筮法辅助卜法,筮法里六十四卦,一卦有六画,每画叫作一爻。
断定吉凶的辞,原叫作繇辞,“繇”是抽出来的意思。
繇辞有属于卦的总体的,有属于各爻的;所以后来分称为卦辞和爻辞。
这种卦爻辞也是卜筮官的占筮纪录,卜筮官将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周易》这部书。
演变: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家学说盛行,儒家受两派影响,对《周易》的卦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借着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
这种新解释的内容,便是所谓《易传》。
《易传》中间较有系统的是彖辞和象辞。
彖辞断定一卦的涵义——“彖”就是“断”的意思。
象辞推演卦和爻的象,这个“象”字相当于现在所谓“观念”。
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
《文言》解释乾坤两卦:《系辞》发挥宇宙观人生观,偶然也有分别解释卦爻的话。
《系辞》是最重要的一部《易传》。
到了汉代,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来称为《逸易》。
《说卦》推演卦象,说明某卦的观念象征着自然界和人世间的某些事物。
《序卦》说明六十四卦排列先后的道理。
《杂卦》比较各卦意义的同异之处。
地位:《周易》称为儒家经典,是在战国末期,同时有了新解释,便是《易传》。
汉代,《周易》上升为儒家“六经”之首。
同步练习一、填空1.讲五行的经典有《尚书洪范》,讲八卦的便是《______》。
2.商民族用_____卜吉凶,然后便将卜的人、卜的日子、卜的问句等用刀刻在甲骨上,这便是______。
3.周朝用______辅助卜法,这可以说是一种巫术,是靠了______来判断吉凶的。
4.筮法里______卦,就是《_____》里的卦数。
一卦有_____画,每画叫作______。
5.筮法里_______的辞,原叫作繇辞,“繇”有“_______”之意。
6.繇辞有属于卦的总体的,有属于各爻的;所以后来分称为______和______。
周易解经篇(全)
周易解经篇(全)周易解经篇(全)周易是中国古代六经之一,被誉为“易学之经”,它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占卜学的重要基石。
《周易解经篇》是对《周易》全书进行深入解读和研究的文章。
本文将从易经的起源与发展、易经解读的基本原则以及易经的应用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易经的起源与发展易经最早起源于古代中国商周时期,它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与思考的结晶。
在古代,易经以卜辞的形式出现,通过扔硬币或者用蓍草卜杯的方式来预测未来的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易经的内容逐渐形成了《周易》这本书,并被赋予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二、易经解读的基本原则易经的解读依据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易经强调变化和永恒的规律,认为世界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其次,易经注重观察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把它们归纳为一些易理和卦象,通过卦辞和爻辞的解读来传达信息。
最后,易经注重心理学和道德教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
三、易经的应用易经在古代不仅仅是一种占卜的工具,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决策、人际关系、医学、农业等领域。
在决策方面,易经可以通过对卦象的解读来指导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人际关系方面,易经可以通过分析卦辞和爻辞来帮助人们解决人际冲突和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医学方面,易经可以通过分析卦象和爻辞的变化来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
在农业方面,易经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和预测天气来指导农民的种植和收获。
四、易经的价值与现代意义易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价值与现代意义。
首先,易经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倡顺应自然的规律。
这一观念在现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易经注重人品修养和道德教化,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提升个人素质具有重要启示。
再次,易经具有思辨性和开放性的精神,对于培养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最后,易经的卦辞和爻辞蕴含了深奥的哲学思想,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追求真理具有重要启示。
总结起来,周易解经篇是对中国古代六经之一《周易》的深入解读与研究的文章,它涵盖了易经的起源与发展、易经解读的基本原则、易经的应用以及易经的价值与现代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
【导语】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化中⾃然哲学与⼈⽂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千年来的政治、经济、⽂化等各个领域都产⽣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
欢迎阅读参考!1.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周易),是传统经典之⼀,相传系周⽂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四卦和三百⼋⼗四⽘,卦和⽘各有说明(卦辞、⽘辞),作为占⼘之⽤。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辞的七种⽂辞共⼗篇,统称《⼗翼》,相传为孔⼦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
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分化。
⾃孔⼦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
儒门之外,有两⽀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为旧势⼒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为⽼⼦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
《四库全书总⽬》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
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为占⼘宗,⼆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化中⾃然哲学与⼈⽂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千年来的政治、经济、⽂化等各个领域都产⽣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为群经之⾸,设教之书。
2.《周易》成书时间 成于西周 顾颉刚关于《周易》卦⽘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
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此⽂“推定经⽂卦⽘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辞年代的范围,是极有贡献的”。
成于战国 ⼤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
易传的成书问题,⾃欧阳修《易童⼦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再信是孔⼦所做了,钱穆、顾颉刚、冯友兰、郭沫若、李镜池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史记》的说法不⾜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典籍第二讲《周易》与中国文化一、《周易》的性质及成书年代《周易》这部经典,古人把它看作是“推天道以明人事”的经典(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易》类序)。
张载《横渠易说·系辞上》:“《易》即天道,独入于爻位悉之以辞者,此则归于人事”。
程颐《程氏易传·系辞》:“圣人作《易》,以准则天地之道。
《易》之义,天地之道也”。
四库馆臣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我们今天把它看作是一部哲学著作,冯友兰《周易纵横录》称“周易是一本比较完整的辨证的宇宙代数学。
”“一部《周易》,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学。
”余敦康认为:“一部《周易》,中华民族的智慧的结晶”。
(《中国智慧在<周易> <周易> 智慧在和谐》,见《光明日报》2006年8月24日,第6·7版)“周”的讲法有二:一是指周代,二是指周全、周普。
《周礼注疏》卷二十四(页354):“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贾疏:“郑虽不接《周易》其名《周易》者,《连山》、《归藏》皆不以地名,以义名《易》,则周非地号,以《周易》以纯《乾》为首,乾为天,天能周匝于四时,故名《易》为‘周’也。
”又参看张舜徽先生说,见《致顾颉刚先生论<周官>、<左传>标题书》,见《讱庵学术讲论集》第597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易”的本义在《说文解字》中解为“蜥蜴”之“易”。
这是一个象形字,段玉裁注为:“上象首,下象四足,尾甚微。
”(页459)许慎又引纬书说“日月为易。
”段注辩驳说:“谓上从日象阳,下从月象阴。
纬书说字多言形而非其义。
此虽近理,要非六书之本。
然下体亦非月也。
”后来讲“易”的含义一般从郑玄的说法,其义有三:一、简易,二、变易,三、不易。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认为这种说法“属骈枝之说。
”他“疑易初为官名,后为书名。
”所谓官名是指掌占卜的官。
(页5—6)【参看文献】孔颖达《周易正义》引郑玄《六艺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郑玄这个说法是根据《易纬乾凿度》。
张舜徽先生《史学三书平议》页180:“三者之中,以变异为尤要”。
孔颖达《周易正义·论易名》:“夫《易》者,变化说名,改换之殊称”。
汉人著论,多以变易赅义诠。
《释名·释典艺》:“易,易也,言变易也。
”孔氏修《正义》,特本汉人旧说为言。
又参看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周易正义《札记开篇“论易之三名”。
简要地说这是一部讲事物如何发展变化的书。
英译The Book of Change就是取此义。
《周易》本来是一部古代占筮的书,即俗话所说的算命的书。
《连山》、《归藏》、《周易》三部筮书称为“三易”,故易是筮书专有名词。
上古时候的人,遇到难以决定的事情,常常要向神灵请示。
(今天中国人算命更多的带有看心理医生的意味。
)请示的形式主要有卜和筮两种。
“卜”,是用龟甲或牛肩胛骨,占卜时,用火烧灼甲骨的一定部位,甲骨出现裂纹,称为卜兆,根据卜兆判断事情的吉凶。
占卜后,还要将占卜的时间、占卜者的名字、所问事情以及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上,后人称为卜辞。
这种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又被称之为甲骨文,清末光绪二十五年(1899),商代的甲骨文被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
人们对商代的占卜的具体情形才开始慢慢有所了解。
“筮”,是用蓍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本多茎,可入药。
夏秋间开白花,可供观赏。
《易·系辞上》:“是故蓍之德,圆而神。
”)据《易·系辞上》记载,占筮的方法是用四十九根蓍草杆任意分成两份,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组合,求出卦象,来判断吉凶。
汉代焦延寿作《易林》创立焦氏筮法。
其弟子京房则更进一步,对筮法进行了彻底变革,创立了纳甲法。
汉代筮法因而趋向完备。
(现代有的老先生还会这种方法,如石声淮先生。
又参看高亨《周易古经今注》第七篇《周易筮法新考》,页139)把占筮的情况记录下来,就是筮辞。
筮辞在上古时就被选编成册,经过不断整理,辗转流传,演变成《周易》这部书。
《周易》又称为《易经》,简称《易》。
它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春秋左传》和《国语》中记载了22个运用《周易》占筮的事例。
如在《春秋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棠公死,崔武子吊丧,看其遗孀美貌,想纳为妾,但心中没有底,故用《周易》占了一卦,得《困》,有人根据爻辞“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断定,此女人不可娶,而崔武子不相信,认为一个无夫之妇有何害,若有害早已让先夫带走。
故取之为妾。
根据《周易》的内容推断其写作年代,可知其不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
“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箕子之明夷”“康侯用锡马蕃庶”等辞反映了文王以后的史实),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迄今尚无定论。
学术界一般认为,《易经》大约编定于殷商末年西周初年,其重卦出自文王之手,而卦爻辞则是周公所作。
《易传》的成文在战国时期,作者可能不是孔子,可能是孔子的后学。
据刘大钧先生《周易概论》考证,《易传》为思孟学派(孔子后代子思和后学孟子)所为。
(见《周易概论》第27—37页)也有人提出孔子不仅没有作《易传》,也没有读过《周易》,但这一看法不符合历史文献。
在《论语》中,孔子明确地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有人认为是孤证,但《论语》其他地方也引用过《周易》,《论语·子路》: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子曰:“不占而已矣。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即《周易·恒卦》九三爻辞。
司马迁、班固在史书中也肯定过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二、《易经》和《易传》《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大部分。
(一)《易经》的八卦和六十四卦1. 八卦(经卦)《易经》的基础是八卦。
八卦是中国上古时期出现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卦象符号,它由阳爻——和阴爻——这两个基本符号所构成。
阳爻和阴爻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一生殖崇拜说,阴阳二爻象征男女生殖器(见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又钱玄同说同);其二奇数偶数说,阳爻为奇数,阴爻为偶数(见汪宁生《八卦起源》等);其三结绳说,有结的表示为——,简化为阳——,无结的是阴——;其四,圭测日影说,八卦的"卦", 是一个会意字, 从圭从卜。
圭, 指土圭, 开始以泥作成土柱测日影。
卜, 测度之意. 立八圭测日影, 即从四正四隅上将观测到的日影加以总结和记录, 这就形成八卦的图象。
爻, 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
爻有阴阳两类, 阳爻表示阳光, 阴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才。
阳爻——和阴爻——重叠三层,交互组合,就形成八卦,八卦的排列顺序有多种,我们取其一种,即:乾、坤、震、巽(xun)、坎、离、艮、兑。
记忆这八卦的卦画,有一个口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俯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2. 六十四卦(别卦)及卦序八卦称为经卦,八卦自叠(自卦相叠)或互叠(异卦相叠)就构成六十四卦,又称为别卦。
自叠的八卦卦画很容易记住,共八个。
互叠的卦画有的很好记,如泰卦为乾下坤上,否卦则相反坤下乾上。
需卦为乾下坎上(第5卦),讼卦则相反坎下乾上(第6卦)。
乾在下的卦除自卦外还有七个卦即:需(第5卦),小畜(第9卦),泰卦(第11卦),大有(第14卦),大畜(第26卦),大壮(第34卦),夬(第43卦)。
按照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记乾在上的七个卦:讼(6)、履(10)、同人(13)、无妄(25)、遁(33)、垢(44)。
其中很多卦画都是两两相对:如5需与6讼……最好记的是卦形相对而没有变化的卦,如最后两卦,第63卦既济离下坎上,第64卦未济坎下离上。
六十四卦的卦画需要反复查,反复用,才能慢慢记住。
有一个卦序歌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盍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成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垢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巺,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是按一定内在逻辑顺序排列的。
按照古人说法,这种排列反映了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以乾坤为首,象征着世界万物开始于天地阴阳,乾为阳,为天;坤为阴,为地。
乾坤之后为屯、蒙,屯、蒙,象征着事物刚刚开始,处于蒙味时期。
……上经终于坎、离,坎为月,离为日,有光明之义,象征万物万事活生生地呈现出来。
下经以咸恒为始,象征天地生成万物之后,产生人、家庭、社会。
“咸”为交感之义,指男女交感,进行婚配。
“恒”,恒久,指夫妇白头到老。
社会发展,充满矛盾,但没有止境。
……最后两卦为既济、未济。
“既济”,指完成。
“未济”,表示事物发展无穷无尽,没有终止,又开始新的发展过程。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符合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演进过程。
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
3. 六十四卦的四部分六十四卦的每一卦均包括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四个部份。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的卦画都有六行,每一行叫一爻,自下往上数,每一爻有专门的称呼即爻题,其中阳爻——叫做“九”,阴爻——叫做“六”,最下一爻叫做“初九”或“初六”,最上一爻叫做“上九”或“上六”,二、三、四、五爻分别叫做九二或六二、九三或六三、九四或六四、九五或六五。
它们也叫做爻题。
六爻由初至上的变化,象征事物从初始不断向上发展的过程。
比如乾卦的六爻就分别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泰卦的六爻就分别称为初九、九二、九三、六四、六五、上六。
八卦是一套象征系统,每一卦分别代表不同特征的事物,有人把它称作基元物象: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父、母、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
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健、顺、动、入、陷、丽、止、悦。
(八种自然事物的特性)马、牛、龙、鸡、豕、雉、狗、羊。
(八种动物)……这些不同的象征意义,范围很广泛,在具体的算命及解释过程中都要起作用的。
比如乾,在《左传》、《国语》中已经有天、王、君、父、金、玉等象征意义。
按《说卦》的说法:“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