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情和景的关系(全版)
诗词鉴赏景与情关系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二句写事写情,已露出“愁”字,似乎接下来就要正面写愁,然而诗人却将笔触转到景物上, 巧妙地以景结情,含不尽之意于景中。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前三句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轻轻宕开一笔,以壮阔而悲凉的景象收束全诗,将不尽之情以不 尽尽之,这种以景结情,真可谓“绝处生姿”。
这首词前四句写景,结尾两句直抒胸臆,以情结景,使抒发的感情由隐而显,实属点睛之笔。
拓展练习:从景与情之间结构关系的角度辨析下列作品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融情于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前二句实写秋天菊花盛开之景,后二句发挥想像,虚写
2、借景抒情: 又称“缘情写景”“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 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 景乐”(吴乔《围炉诗话》)。 “借景抒情” 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 “景”。
• 思路:作用+ 内容+ 意境+ 情感 • 步骤:
(作用)
描写…… 营造…… 表达……
作用
南乡子 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词的最后通过“潮退”反衬思乡却无法回乡,强化了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①词中借景抒情,②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等意象,③勾勒出一幅凄凉伤感的 画面,④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完美版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 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 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 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 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 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 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新声:新的歌曲。 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 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 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 长城。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重章叠句
前句(联)后 句(联)的关 系
铺垫
过渡
照应
1.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或相似的结 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 道天凉好个秋。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前两联描绘洞庭湖壮丽阔大 而充满活力的景色;后两联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 全诗“体物写志”,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 之景中流露了心声。此诗含蓄委婉,独标风韵,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词句注释 ⑴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 ⑵“八月”二句:湖水上涨,与岸齐平;天水相连,混为一体。虚、太清:均 指天空。 ⑶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 干变淤,成为平地,并称为云梦泽,约为今洞庭湖北岸一带地区。宋代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盖城据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 如万鼓,昼夜不息。” ⑷“欲济”二句:是以比喻的方式说,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引荐,但不做 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⑸羡鱼情:《淮南子· 说林训》中记载:“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句 仍是表示作者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1] [2] 白话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水天迷蒙。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 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 羞愧难容。只能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2]
古诗借景抒情鉴赏
古诗借景抒情中的景、情关系一、景、情反衬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1、以哀景写乐(豪)情“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
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
过多也就未免令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
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 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某种壮怀、豪气,非要借助哀境的反衬,不足以倍增光彩。
《塞上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律诗的前四句,写西汉时的“天之骄子”匈奴,正在白草连天、荒原落日的塞外射猎示威,哀景写得十分凄烈。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含解析)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足()A.首句写园内之景,正面描写池水清澈,池边大树倒映池中的景象。
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B.第二句中“窥”字让诗句活了起来。
移诗人情感于山峦,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园之可爱,亦从正面突出了园中最物之富有魅力,其匠心令人叫绝。
C.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
黄叶满山,斜晖映照,尽显山光之致。
D.颈联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表现环境的清冷、寂寥,因此作者在尾联表达不愿久立的失落、怅惘之情。
E.此诗的景物描写加入了大量的主观发挥。
所以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小园之美,也着意写出了诗人自身的情怀。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学成归来,旅客们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海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
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3.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的“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闲散安逸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唯有木槿、露葵相伴,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孤寂寡淡。
C.尾联运用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
D.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古典诗歌鉴赏:情景关系解析
古典诗歌鉴赏:情景关系解析此情此景,让我忍俊不禁。
此情此景,让人潸然泪下。
看到这种情景,心潮澎湃。
这种情景,让人浮想联翩。
……上述情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情、景二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密不可分!情、景是诗歌内容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情景交融”。
因此,情景关系常成为诗歌考查的重点。
本文拟从3大角度10个方面对古典诗歌的情景关系做一探讨,以飨莘莘学子。
一、从抒情方式角度看,可分为三种方式: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1.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本诗凭吊屈原。
用沅湘长流不尽的江水比喻屈原千年不尽的怨恨,表达了对他的极大同情。
后两句借景抒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落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寄托了作者的同情。
2.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春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首诗从首联“野兴长”到尾联“忽惆怅”,反映了诗人喜悦到悲伤的情感变化。
诗人兴味十足,骑马观赏秋天景色,却触景生情,看到了好似自己家乡的桥和树,由此思念起家乡来。
3.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后事之师
堂
成
杜 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2)简要赏析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答:通过描写堂边美丽的景色,表现出诗人草 堂建成的兴奋和喜悦的心情。尾联借典,表 现出诗人仕途不得意的愤懑之情。(1)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参考答案: 步骤一: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 步骤二: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 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 如今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步骤三: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谢谢 大家!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 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答:全诗诗人通过对自己建成的“草堂”周围树木葱
郁,景色秀丽,鸟儿栖息筑巢等景描写来抒发自己 怀才不遇,孤苦漂泊,无限悲伤的感情。(0)
答:①整首诗作者融情于景,写了草堂旁遮蔽,用了
拟人的修辞,将落叶拟人化,说它阻碍了太阳,清 风吹拂着叶子,竹子和缕缕烟海在有露珠的树梢上, 看着燕子频频来筑巢,作者感叹无心,作《解嘲》。 ②用典则实出表现自己因仕途不顺而抒发的无奈, 愤懑感慨之情。(0)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学习目标
通过错题回顾,在原有古诗知 识的基础上,掌握景情关系. 2.通过拓展练习,研究探讨并总 结情景关系题的解题思路及答题 技巧,并规范准确答题。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学了不少诗词,也做了不少诗词鉴赏题,请认真思考,自己阅读诗词的习惯性步骤是怎样的?常常想到的表达技巧有哪些?五看:1看标题明确所写的对象,推想大致题材2看作者知人论世熟悉的作者,想其一贯的主旨与风格(当然也有特殊的时候)3看题注(背景)特别是要注意朝代的开始与末尾,中间转折的也要留意4看情词概括人物情感心态的词是最佳提示5看意象(物象或人象)一般以情景居多,要注意描写对象有什么特点(一两个词概括),寓含了什么情感(情意)三想:题材——山水田园(南朝谢灵运、晋代陶渊明、唐代王孟);惜别送别(酒、杨柳、长短亭、南浦);思乡怀远(山高水阔、战乱频仍、久戍边关、宦游难归);边塞诗;咏史怀古;咏物言志主旨——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厌弃官场闲适淡泊情怀;感伤离愁(也有旷达之别);羁旅思亲闺怨;主战反战;怀古伤今,昔盛今衰,壮志难酬,忧国伤时;技巧——借景抒情,白描,动静声色多角度;--------触景伤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从己方、从对方等角度入笔);;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象征、比拟、托物言志不管是哪类诗词,情景往往是其中的两个要素,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诗篇,不管是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其“情”与“景”的关系不外乎有正衬和反衬两大类:景、情正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景、情反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
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和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
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命题人常常会选取情景交融的诗篇作为测试材料,让考生赏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懂得诗歌意境究竟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专题教案
表述方式:①诗中(通过、等意象),描绘了一幅(一般是时令+人物+主事件,如初春丽景图,游子思乡图等)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展开)
②营造了一种的氛围
③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例题示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游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请简要分析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答案示例:第一步:这首诗通过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意象,描绘了一幅春日丽景图。春天阳光普照,田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问: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
①本句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辨析
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辨析“情者文之经。
”《文心雕龙•情采》里如是说。
所以我们很难想象,没有感情的艺术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对于诗来说,特别是对于抒情诗来说,感情的表现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直接了。
中国古典诗词的抒情一般分为两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在写景抒情的诗歌中多运用间接抒情的方法。
诗中情与景的安排设计,或借景引情、或借景写情、或托情寓物、或寄情于景、或融景入情、或融情入景,于是景生情,情生景,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情中有景,景外含情,达到情景相触相融之诗境。
情、景结构关系辨一、先景后情,借景抒情(以景托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写景抒情诗有的不以描写的景物作为诗篇表现的主体,而着重表现诗人因描写的景物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更抒写诗人自身触景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活动,塑造诗人自身的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
如辛弃疾在路过赣州的造口时,面对赣江流水,追思国家旧耻,抚念国事艰难,写下了《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就先触景生情,看到郁孤台下的赣江流水,不由想到当年金兵南侵,人民流亡死伤,觉得那流水当中饱含着多少流亡人民的血泪。
进而结合写景,抒写思想感情活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慨叹大好河山仍被敌人占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悲愤空有爱国志士,难挽国事衰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忧虑国事实在难为。
从而塑造出词人自身心系国耻、忧虑国事的形象,创造出沉郁苍茫的意境,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腐朽无能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懑。
又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情与景的关系
古典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边塞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思乡怀人诗、闺怨诗等赏析)一、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1、情景分写,情景互见:可先景后情,也可先情后景;有一句景一句情的,有一联景一联情的,也有一阕景一阕情的;先景后情,情感易把握;先情后景,一般情感较含蓄。
2、只写景,不写情,景中含情。
3、情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⑴情景关系的具体表现: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正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⑵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⑤借助联想想象写二、鉴赏示例1、2007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2、2008年江西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3、2007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葛溪驿(宋)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情景关系(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情景关系【考情简述】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
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一、常见命题方式:(1)试简析这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2)从“景”和“情”两个角度分析这首诗(诗的第×联)。
(3)试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诗(诗的第×联)。
二、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解释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阐述表现手法的运用效果,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残翁宏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1.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
B.“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C.诗歌主要通过写主人公院中所见所感,抒发其忧思难解,反复抒写,意多重复。
D.尾联两句描写月亮升起时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凄凉、忧愁、冷寂的意境,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旨。
2.诗歌颔联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写得细腻深刻而委婉含蓄。
试结合诗句简析如何达到这一效果。
浅谈诗歌鉴赏中景与情的关系_以_沁园春_长沙_为例
12/2011浅谈诗歌鉴赏中景与情的关系———以《沁园春·长沙》为例◆姚志爽(唐山市开滦一中)诗歌鉴赏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也是学生在高考中的薄弱环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而中国的优秀的古典诗歌都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产物。
情、景是构成诗歌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讲,要想让他们走近古典诗歌,不断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就必须理清古典诗歌中景和情的关系,《沁园春·长沙》虽是一首新诗,但是集中体现了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景和情在结构安排和内容选择上的关系。
古典诗歌景和情《沁园春·长沙》“情者文之经。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触景生情,以情状景。
王国维认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
任何千古流传的好的诗歌,不论是先写景后抒情,还是先抒情后写景,或是边写景边抒情,都能心与物融,情与景合。
而且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也是高考诗歌鉴赏中的一个重点,从04年到11年各省份的高考卷中对诗歌中景与情关系的考查。
例如,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中,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这首诗就考查到了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那么诗歌中的景与情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对于高一高二的基础年级来讲,在极有限的诗歌阅读的基础上,我们不能单纯抛开文本进行抽象的理论讲解,而应该结合具体的课文,在对诗歌的赏析和解读中巧妙地化解这一诗歌教学的难点。
《沁园春·长沙》这是一篇高中语文第一课,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
《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虽然属于新诗,但是这首词的景与情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古诗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抒情与结构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抒情与结构一、诗歌景与情的关系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表现方式古诗词以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
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
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诗句。
一般来说,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都要把握这些抒情诗句。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
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缘情写景。
):诗人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3、用典抒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如曹操的《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诗歌鉴赏情景关系ppt课件
精选ppt
9
高考常见题型答题指导
精选ppt
10
(2011年全国卷)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③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
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
。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 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 泾水:渭水支流,精选在ppt 今陕西省中部,古属14
▪ 【参考答案】
▪ 9.(第一步):(1)诗歌用了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
▪ (第二步):(2)借荒郊、泾水、春草、 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景物,
精选ppt
22
▪ 【答案】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奠定了词 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 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 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 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 暗淡的暮色。
精选ppt
23
借景抒情类诗歌鉴赏题解题步骤: 1、明确手法(情和景的关系) 2、列举景物(意象) 3、营造氛围(气氛、意境) 4、抒发情感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 要分析。(4分)
精选ppt
17
(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2
古人早就注意到了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古诗鉴赏——景与情的关系
古诗鉴赏——景与情的关系河北迁安一中教师韦秀平诗是文学中的精品,是文学国度的王子,她涅盘于诗人心底的软泥,羽化于景与情的无声默契,是诗人穷其一生去追求的美丽新娘。
在我国灿若星河的文学宝库中,古诗则是这其中最耀眼的一颗,因为她地位险要,艺术动人,这才要我们努力的去学习和研读,从而才成了高考中的一个热点。
既是精品就会让人快意而无从下手,那么方法就显示出了高手的不凡,如何才能作到答案准确而不失分呢?我觉得体会诗人在诗中赋予的情感,把握情感与其附着物——景,的关系很重要。
这里我就对鉴赏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作一下探讨。
“诗言志”,诗人写景的目的是抒发感情。
要鉴赏诗中的景,就需留意写景的角度,如远近、高低、俯仰;要把握和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色、绘声;要理解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明暗、虚实、香臭、酸甜、苦辣、冷暖等。
诗人写景是为了衬托(包括正衬、反衬)情,具体关系为:乐景写哀情,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写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喜悦之情;哀景写哀情,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用落叶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哀景写了情,如李白的《塞下曲》写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表现的却是“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样的保家为国的豪情;乐景写哀情,如,“劳歌一曲斛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以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用色彩明丽之景表现的是依依惜别之情。
上面在形式上谈了关于景和情的关系,下面我们再谈一下在内容上鉴赏写景抒情诗的具体做法:一、先找准诗中诗人所描写的意象,再看这个意象的修饰词(形容词、动词等),从而把握意象的特点。
如:(05年高考全国卷Ⅰ)考的是李华《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诗人写的意象:草、涧水、树、花、山、鸟。
其特点(修饰词)分别是:萋萋、东流复向西、芳、自落、春空啼。
诗歌景与情的关系-课件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前两句写了什么景物? 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藤、树、鸦”三个词分别用枯、老、昏三个 字修饰,写尽了秋之萧瑟,荒凉(特征)。(哀景)
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情感)
★小桥、流水、人家,显得安详、静谧、温馨 (特征)。(乐景)
春 思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首句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 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更用暗笔 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绘出了花枝披离、 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 春意更加喧闹。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 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 的美好而消除的。
与上句景象形成反差,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作 者的悲苦(情感)(自己飘零异地他乡,不能享 受安详、静谧、温馨的生活)。
(景物形象的作用:衬托)
实 战 演 练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 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问:请分析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 【注】蔡家亲:表亲。
• 静静的深夜四周没有相邻,居住在荒野 因为家中清贫。 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犹如灯下白
共同参与: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 【注】蔡家亲:表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
学了不少诗词,也做了不少诗词鉴赏题,请认真思考,自己阅读诗词的习惯性步骤是怎样的?常常想到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五看:1看标题明确所写的对象,推想大致题材
2看作者知人论世熟悉的作者,想其一贯的主旨与风格(当然也有特殊的时候)
3看题注(背景)特别是要注意朝代的开始与末尾,中间转折的也要留意
4看情词概括人物情感心态的词是最佳提示
5看意象(物象或人象)一般以情景居多,要注意描写对象有什么特点(一两个词概括),
寓含了什么情感(情意)
三想:题材——山水田园(南朝灵运、晋代渊明、唐代王孟);惜别送别(酒、柳、长短亭、南浦);
思乡怀远(山高水阔、战乱频仍、久戍边关、宦游难归);
边塞诗;咏史怀古;咏物言志
主旨——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厌弃官场闲适淡泊情怀;感伤离愁(也有旷达之别);羁旅思亲闺怨;主战反战;怀古伤今,昔盛今衰,壮志难酬,忧国伤时;
技巧——借景抒情,白描,动静声色多角度;--------触景伤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从己方、从对方等角度入笔);;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象征、比拟、托物言志不管是哪类诗词,情景往往是其中的两个要素,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诗篇,不管是全篇写
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其“情”与“景”的关系不外
乎有正衬和反衬两大类:
景、情正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心的悲苦之情;
景、情反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心的悲苦之情,用
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榛)。
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和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
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命题人常常会选取情景交融的诗篇作为测试材料,让考生赏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懂得诗歌意境究竟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情景交融的诗篇,或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而自成意境。
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作品,须注意赏析的思路:一般是先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景的特点),然后分析这样的景又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情的特点),情景交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的特点)。
情与景的关系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结构关系”或“在关系”
(一)结构关系:①触景生情:又称“即景抒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
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情感。
②借景抒情:又称“缘情及景”、“由情及景”,是先有情后有景。
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见景不见情,但景中含情。
④以景结情:诗前面抒情或议论,最后以写景结束。
注:一般而言,这四种关系往往难以区分,尤其是前面三种;在诗歌中也不是严格区分地使用,同学们注意灵活处理。
(二)在关系:⑤以乐景写哀情⑥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出现较多)
⑦以乐景写乐情⑧以哀景写哀情(正衬)
(三)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⑤借助联想想象写
答题
本质:情与景的关系这一题型,本质上和意境题一样。
思路:关系+ 景象+ 氛围+ 情感
点明关系
描写了…
营造了…
表达了…
二、例题精析古意王融①
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
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②。
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
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
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
注:①王融(467~493):字元长,南齐琅邪(今)人。
②罗縠(hú):一种丝织品。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
诗歌的开头因景生情,引起下文,霜气、秋风从北而来,风霜的凄寒引起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挂念。
结尾以景结情,秋夜漫漫,思绪万端,流萤飞动,白光点点,秋风萧瑟,木叶纷纷,这凄寒的夜景进一步烘托出思妇纷乱苦痛的心境。
三、真题演练
1、2007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诸城)城北。
当时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2、2007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
3、2004年全国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唐)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2007年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4分)
5、2005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6、2007年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鹧鸪天•送人
(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7、2005年高考全国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
春行即兴
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三四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