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细胞因子

一、细胞因子与疾病

正常情况下,细胞因子表达和分泌受机体严格的调控,在病理状态下、细胞因子会出现异常性表达,表现为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缺陷,细胞因子表达过高,以及可溶性细胞因受体的水平增加等。

(一)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缺陷

包括先天性缺陷和继发性缺陷两种病理情况,例如先天性的性联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人(XSCID),表现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双重缺陷,出生后必须在无菌罩中生活,往往在幼儿期因感染而夭折。现已发现这种患者的IL-2受体γ链缺陷,由此导致IL-2、IL-4和IL-7的功能障碍,使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细胞因子的继发性缺陷往往发生在感染、肿瘤等疾病以后,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破坏TH后,可导致TH细胞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缺陷,免疫功能全面下降,从而表现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一系列症状。

(二)细胞因子表达过高

在炎症、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休克等疾病时,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可成百上千倍地增加,例如为风湿关节炎的滑膜液中可发现IL-1、IL-6、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而这些细胞因子均可促进炎症过程,使病情加重。应用细胞因子的抑制剂有可能治疗这为类症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的疾病。

(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水平升高

细胞膜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可脱落下来,成为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存在于体液和血清中,在某些疾病条件下,可出现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的水平升高。这类分子可能结合细胞因子,使其不再与膜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因而封闭了细胞因子的功能。

二、细胞因子与治疗

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细胞因子做为生物应答调节剂(BRM)治疗肿瘤、造血障碍、感染等已收到良好的疗效,成为新一代的药物。重组细胞因子做为药物具有很多优越之处。例如细胞因子为人体自身成分,可调节机体的生理过程和提高免疫功能,很低剂量即可发挥作用,因而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是一种全新的生物制剂,已成为某些疑难病症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目前已批准生产的细

胞因子药物包括干扰素α、β、γ,Epo,GM-CSF,G-CSF,IL-2,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包括IL-1、3、4、6、11,M-CSF,SCF,TGF-β等(表4-3、4-4。)这些细胞因子的主要适应症包括肿瘤、感染(如肝炎、AIDS)、造血功能障碍、创伤、炎症等。表4-3 已批准生产的细胞因子多肽药物(略)表4-4 已批准临床试验的细胞因子多肽药物(略)

细胞因子疗法(cytokine therapy)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即细胞因子补充和添加疗法及细胞因子阻断和拮抗疗法。

(一)细胞因子补充和添加疗法

通过各种途径使患者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增加,充分发挥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从而抗御和治疗疾病。目前已有多种细胞因子(多为基因重组产品)试用于临床治疗,经大量临床资料验证,以下几种细胞因子的临床适应症比较明确,临床疗效比较肯定。

1.IFN 不同型别的IFN各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生物学活性,其临床应用适应症和疗效有所不同。IFN-α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和肿瘤。IFN-α对于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疱疹性角膜炎、带状疱疹、慢性宫颈炎等有较好疗效。IFN-α对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如毛细胞白血病(有效率达80%以上)等疗效较显著,但对实体

肿瘤的疗效较差。虽然IFN-γ的免疫调节作用强于IFN-α,但其治疗肿瘤的效果弱于IFN-α,目前有人应用IFN-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肉芽肿取得了一定疗效。

2.IL-2 目前多将IL-2与LAD/TIL合用治疗实体肿瘤,对肾细胞癌、黑色素瘤、非何杰金淋巴瘤、结肠直肠癌有较显著的疗效,应用IL-2(或与IFN合用)治疗感染疾病亦取得了一定疗效。

3.TNf 由于其全身应用副作用严重且疗效差,目前多倾向将其局部应用如瘤灶内注射治疗某些肿瘤和直肠癌,其确切疗效尚待进一步评价。

4.CSF 目前主要应用GM-CSF和G-CSF治疗各种粒细胞低下患者。例如与化疗药物合用治疗肿瘤可以降低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程度,使粒细胞的数量和功能能尽快回升并能提高机体对化疗药物的耐受剂量,从而提高治疗肿瘤的效果。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和AIDS亦有肯定疗效。用于骨髓移植后可使中性粒细胞尽快恢复,降低感染率。此外,应用EPO治疗肾性贫血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二)细胞因子阻断和拮抗疗法

其基本原理是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阻断细胞因子与其相应受体的结合及受体后信号传导过程,使细胞因子的病理性作用难以发

挥。该疗法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病、移植排序反应、感染性休克等的治疗。例如抗TNF单克隆抗体可以减轻甚至阻断感染性休克的发生,IL-1受体拮抗剂对于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细胞因子的检测

细胞因子检测是判断机体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具有重要的实验室研究价值,同时还可能在临床上有诸多实用价值、包括许多疾病的诊断、病程观察、疗效判断及细胞因子治疗监测等。但是,由于细胞因子在体内的含量甚微,给细胞因子的检测带来困维。目前细胞因子的主要检测方法包括:

(一)依赖性细胞株

一些肿瘤细胞株必须依赖于细胞因子方能在体外增殖,如DTLL细胞株依赖IL-2;FDC-PL细胞株依赖于小鼠IL-3;TF-1细胞株依赖于人IL-3和人GM-CSF,因而可利用这些依赖细胞株检测相应的细胞因子。这种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也不错,但可异的是并非所有细胞因都能找到相应的细胞株,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二)功能检测

利用一些细胞因子的功能特性,可建立相应的活性测定方法,如干扰素的抑制病毒感染效应,肿瘤坏死因子对L929细胞的杀伤作用等。这样的方法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不够,容易受一些扰因素的影响。

(三)免疫测定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制备出抗细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可进行细胞因子的免疫检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缺点是灵敏度不够,且不能代表活性测定的结果。从目前的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已研制出了高灵敏度、特异性高、高度配套的细胞检测试剂盒,其应用范围正在扩大,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功能测定与抗体抑制

为解决功能定特异性不够,免疫测定灵敏度不够的问题,可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利用各自的长处,有可能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在这一方法中,所用的抗细胞因子抗体必须是具有中和活性的抗体。

(五)分子杂交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制备出细胞因子的基因探针,可通过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这是一种高度敏感和

高度特异的检测技术,目前在实验室研究中使用较广,其缺点是操作较为繁琐,测定结果只能代表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而不能代表活性细胞因子的水平。

(六)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

PCR(polymerase chain reation)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基因体外扩增技术,目前PCR技术已用于细胞因子的检测中,首先将细胞因子产生细胞的RNA提取出来,再经逆转录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在细胞因子引物的引导下,即可进行PCR扩增。这种技术是迄今最敏感的细胞因子检测技术,操作也较简便,缺点与分子杂交技术类似,并且不容易对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进行定量。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

6 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 检测靶标 促炎因子: IL-6、IL-17、IFN-γ、TNF-α、 抑炎因子:IL-4、IL-10、 本项目涵盖由Th1、TH2、Th17、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更全面的反映疾病状态下机体免疫系统的改变。 重症疾病 细胞因子水平是早期预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证(SIRS)的灵敏指标,SIRS 发生时IL-6、IFN-γ、IL-10、TNF-α等细胞因子大幅升高,是反映SIRS 的关键细胞因子。对于临床重症患者,如脓毒症、不明原因发热、急性胰腺炎、重症肺炎、围手术期等患者,若发生SIRS 不能及时治疗,则易引发ARDS 和MODS,死亡率高达40-60%,因此,越完善的因子种类更有利于反映患者的细胞因子风暴,进而警醒临床医生及时干预。 IL-4 是机体Th2 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是机体Th1 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临床中多用IFN-γ/IL-4 来反映机体Th1/Th2 漂移水平,Th1/Th2 漂移是评估肿瘤疾病病情的重要指标; 自身免疫性疾病 IL-17 几乎参与所有自身免疫疾病的炎症反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损伤 评估的主要指标 感染/炎症相关疾病 IL-6、IFN-γ、TNF-α是感染患者主要升高的促炎因子,IL-4、IL-10 是机体最主要的抗炎因子,检测促炎/抗炎因子变化情况可评估感染病情进展及预后疗效。 细胞因子谱鉴别脓毒症和噬血细胞综合征(HLH) 脓毒症:IL-6 显著升高,IL-10 升高较明显 噬血细胞综合征:IFN-γ和 IL-10 显著升高

革兰氏阴阳性菌细胞因子谱 G-BIRCP:我们将 IL-6、 IL-10 同时高度增高>10 倍( X+S),定义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 G-BIRCP)G+BIRCP:将 IL-6 为轻度增高>2 倍甚至>10 倍( X+S),但 IL-10 正常或增高值<10 倍( X+S)者,定义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相关细 胞因子谱( G+BIRCP) 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细胞因子谱 IFN-γ>100pg/mL, ,IL-10>60pg/mL ,且 IFN-γ水平高于 IL-10 水平。该标准对于 HLH 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达到 88.0%和 98.7%,且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达到了 93.6%和97.5%。 细胞因子在不同类型疾病中的结果解读 1、常见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相关细胞因子 2、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细胞因子 一、细胞因子与疾病 正常情况下,细胞因子表达和分泌受机体严格的调控,在病理状态下、细胞因子会出现异常性表达,表现为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缺陷,细胞因子表达过高,以及可溶性细胞因受体的水平增加等。 (一)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缺陷 包括先天性缺陷和继发性缺陷两种病理情况,例如先天性的性联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人(XSCID),表现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双重缺陷,出生后必须在无菌罩中生活,往往在幼儿期因感染而夭折。现已发现这种患者的IL-2受体γ链缺陷,由此导致IL-2、IL-4和IL-7的功能障碍,使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细胞因子的继发性缺陷往往发生在感染、肿瘤等疾病以后,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破坏TH后,可导致TH细胞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缺陷,免疫功能全面下降,从而表现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一系列症状。 (二)细胞因子表达过高

在炎症、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休克等疾病时,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可成百上千倍地增加,例如为风湿关节炎的滑膜液中可发现IL-1、IL-6、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而这些细胞因子均可促进炎症过程,使病情加重。应用细胞因子的抑制剂有可能治疗这为类症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的疾病。 (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水平升高 细胞膜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可脱落下来,成为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存在于体液和血清中,在某些疾病条件下,可出现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的水平升高。这类分子可能结合细胞因子,使其不再与膜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因而封闭了细胞因子的功能。 二、细胞因子与治疗 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细胞因子做为生物应答调节剂(BRM)治疗肿瘤、造血障碍、感染等已收到良好的疗效,成为新一代的药物。重组细胞因子做为药物具有很多优越之处。例如细胞因子为人体自身成分,可调节机体的生理过程和提高免疫功能,很低剂量即可发挥作用,因而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是一种全新的生物制剂,已成为某些疑难病症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目前已批准生产的细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IL-6、IL-8、TNF-α)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0例MPP急性期患儿(MPP急性期组)、35例恢复期患儿(MPP恢复期组)、7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BALF中IL-6、IL-10、TNF-α水平。结果:MPP急性期组IL-6、IL-12、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和MPP恢复期组比较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P恢复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IL-10、TNF-α在小儿在MPP 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这些指标可以较准确地判定患儿病情和预后。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IL-6;IL-8;TNF-α 目前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细胞因子等免疫学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检测标本一般是血液及痰液,而以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为检测标本的研究少见。因此,本文对MPP患儿BALF 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研究,以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MPP发病中的作用,为小儿MPP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70例MPP急性期患儿为研究对象(MPP急性期组),均符合诊断标准[1]。

70例患儿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1~13岁,平均(5.31±0.79)岁。经跟踪、随访,收集到其中35例患儿恢复期(MPP恢复期组)患儿肺泡灌洗液。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查体儿7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1~13年,平均(5.18±1.01)岁,既往无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疾病,近3个月无任何感染、发热及咳嗽病史。两组在性别和年龄构成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术,MPP组根据胸片或胸部CT,选择浸润选择浸润影最大区域,对照组选择右肺中叶或左肺舌叶,当纤维支气管镜嵌入上述部位时,用10 ml的无菌注射器经纤维支气管镜吸引孔注入37℃无菌生理盐水灌洗并回收BALF,立即送检,BALF 以4℃以下以1 800 r/min离心10 min,留取上清液,置于-80℃冰箱保存等待。IL-6、IL-10、TNF-α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作。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所有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MPP急性期组IL-6、IL-12、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和MPP 恢复期组比较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P恢复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各组IL-6、IL-12、TNF-α水平的比较(,pg/ml)组别

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外周血中Th1及Th2细因子的表达及与临床分期、危险度之间的关系。为进行NB患儿化疗后免疫重建、免疫调节和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NB患儿,将患儿分为高危(HR)组及低中危(LR/MR)两组,进行对照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h1类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结果初诊时Th1类细胞因子中,IL-2表达水平HR组(7.22±3.43 pg/ml)较LR/MR组(12.69±2.76 pg/ml)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IFN-γ表达水平HR组(0.68±1.02 pg/ml)较LR/MR组(1.03±1.46 pg/ml)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76);TNF-α表达水平HR组(36.20±5.71 pg/ml)较LR/MR组(9.18±1.72 pg/ml)升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Th2类细胞因子中,IL-4表达水平HR组(5.38±1.76 pg/ml)较LR/MR组(4.61±1.20 pg/ml)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8);IL-6表达水平HR组(1.55±2.47 pg/ml)较LR/MR组(1.36±1.00 pg/ml)有升高趋势(P=0.078)。IL-10表达水平HR组(8.94±9.68 pg/ml)较LR/MR组(3.42±7.72 pg/ml)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R组NB患儿初诊时较LR/MR组呈现Th1类细胞因子呈弱势状态,相对地Th2类细胞因子较LR/MR组呈优势状态,Th1/Th2漂移。外周血Th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NB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并可能做为提示预后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因子;Th1及Th2;肿瘤分期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pheral blood Th1/Th2 cytokines level with the staging in children neuroblastoma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 6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 检测靶标 促炎因子:IL-6、IL-17、IFN-γ、TNF-α、 抑炎因子:IL-4、IL-10、 本项目涵盖由Th1、TH2、Th17、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更全面的反映疾病状态下机体免疫系统的改变。 重症疾病 细胞因子水平是早期预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证(SIRS)的灵敏指标,SIRS发生时IL-6、IFN-γ、IL-10、TNF-α等细胞因子大幅升高,是反映SIRS的关键细胞因子。对于临床重症患者,如脓毒症、不明原因发热、急性胰腺炎、重症肺炎、围手术期等患者,若发生SIRS不能及时治疗,则易引发ARDS 和MODS,死亡率高达40-60%,因此,越完善的因子种类更有利于反映患者的细胞因子风暴,进而警醒临床医生及时干预。 IL-4是机体Th2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是机体Th1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临床中多用IFN-γ/IL-4来反映机体Th1/Th2漂移水平,Th1/Th2漂移是评估肿瘤疾病病情的重要指标;

自身免疫性疾病 IL-17几乎参与所有自身免疫疾病的炎症反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损伤评估的主要指标 感染/炎症相关疾病 IL-6、IFN-γ、TNF-α是感染患者首要升高的促炎因子,IL-4、IL-10是机体最首要的抗炎因子,检测促炎/抗炎因子变革情况可评估感染病情进展及预后疗效。细胞因子谱辨别脓毒症和噬血细胞综合征(HLH) 脓毒症:IL-6显著升高,IL-10升高较明显 噬血细胞综合征:XXX-γ和IL-10显著升高 1 革兰氏阴阳性菌细胞因子谱 G-BIRCP:我们将IL-6、IL-10同时高度增高>10倍(X +S),界说为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G-BIRCP) G+BIRCP:将IL-6为轻度增高>2倍甚至>10倍(X+S),但IL-10正常 或增高值<10倍(X+S)者,定义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相关细 胞因子谱(G+BIRCP)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免疫系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系统之一。在该系统中,细胞 因子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类蛋白质,它们在免疫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将探讨细胞因子在免疫 调节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免疫细胞是指在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细胞。当免疫系统 受到外来的病原体或异物的入侵时,免疫细胞会主动参与清除这 些病原体或异物。在免疫反应中,免疫细胞可分为两类:T细胞 和B细胞。其中,T细胞分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T细胞。细 胞毒性T细胞主要负责清除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而辅助T细胞则 起到“指挥官”的作用,协调和调节免疫反应。B细胞通过分泌抗体来中和病原体。 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类蛋白质,它们在免疫调节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因子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细胞生长因子、 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其中,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作用最为显著。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激活T细胞:细胞因子可以刺激T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增强 其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2.调节T细胞:细胞因子还可以调节T细胞的分化和功能。例如,某些细胞因子可以促进辅助T细胞分化为Th1或Th2细胞, 从而使免疫反应更有效。 3.吸引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可以吸引炎症细胞和免疫细胞到感 染部位,增强免疫反应的有效性。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在许多 疾病中,细胞因子可能会出现异常水平,导致免疫反应的失调。 例如,在某些自身免疫疾病中,如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因子的过度活化可能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此外,某些感染病毒也会引起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增加,从而导致严重 的炎症反应。这种情况下,细胞因子可能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不仅对于理解免疫反应机制具有 重要意义,还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例如,在某些 免疫缺陷疾病中,如艾滋病和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SCID),细

十二项细胞因子检测(流式法)的临床意义与检验须知

十二项细胞因子检测(流式法)的临床意义与检验须知 为提高我院疾病诊断技术水平,从即日起,检验科利用流式高通量检测技术开展十二项免疫功能相关细胞因子联合检测项目。本项目将为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妇产科和生殖医学科相关疾病等多种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依据,为前来医院就诊的临床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全面的检验服务。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及某些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包括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不同患者在感染过程中反应不同,如感染流感后,机体免疫反应过强,促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引起严重免疫病理损伤称之为“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风暴”的目标是清除病毒,但也可能导致患者自身的机体损伤。在流感发展成重症前,采取临床干预至关重要,因此需监测细胞因子,及早识别并监测过度炎症反应,能够为临床的诊疗提供有力帮助。 细胞因子监测范围主要包括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手足口病、胰腺炎或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抗生素、免疫调节剂、激素用药前、用药后;手术后;ICU患者等。 一、适用科室: 肿瘤科、ICU、呼吸科、感染科、风湿免疫科、血液科、器官移植科、放化疗科、外科、皮肤科、肾内科、眼科、妇科等科室均可以开展,其结果可以为疾病的辅助诊断、指导用药、监测疗效及预后提供参考。 细胞因子12项包括: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TNF-α、IFN-γ、IFN-α。 方法学:流式免疫荧光法 二、收费标准:513元∕人(甲类医保) 三、医嘱:医生工作站直接搜索“细胞因子12项”

细胞因子的检测

细胞因子的检测 IL-1又称淋巴细胞激活因子,是急性期免疫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对T细胞激活,诱导IL-2产生起着基本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大多数是IL-1β直接产生的。 【参考值】 0.13~0.25 μg/L (ELISA) 【临床意义】 1.组织损伤或感染,如Crohn's病、败血症;某些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如类风湿关节炎)、结核、风湿等血中IL-1β升高。 2.神经系统炎症或损伤时脑脊液中IL-1β升高。 3.胸膜腹膜炎渗出液中IL-1β升高。 4.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单核细胞产生IL-1能明显下降。 5.老年人或癌症患者外同血中单核细胞产生IL-1能力也低于正常人,因而在感染后不易出现发热等临床症状。 【注意事项】 1.不抗凝静脉血检测,也可是脑脊液或渗出液; 2.采集标本必须用不含致热原、内毒素的清洁试管; 3.标本不应有溶血、脂血、黄疸。 (二)白细胞介素2(IL-2)检测 白细胞介素2(IL-2)是白细胞介素中的一种。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是具有多向性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促进淋巴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它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和抗病毒感染有重要作用。 【参考值】 3.5~6.5μg/L (ELISA) 【临床意义】 1.IL-2主要刺激T细胞生长;诱导细胞毒作用;对B细胞的生长及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明显加强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抗原递呈能力、杀菌力、细胞毒性。IL-2随年龄增长有降低趋势。 2.增高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等)、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心血管病、肝病、肿瘤、排斥反应等。 3.降低见于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联合免疫缺陷病等)、恶性肿瘤、l型糖尿病、某些病毒感染、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和老年人等。 【注意事项】

细胞因子测定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测定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 义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引起的疾病,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这些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重大 威胁。在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准确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以及动态监测治疗效果非常关键。细胞因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潜力。 细胞因子是一类分泌性蛋白质信号分子,可以调节和协调机体免疫 反应。它们在感染时迅速释放,作用于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参与 细胞信号转导、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常 见的几种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家族、干扰素(IFN)家族和趋化因子等。 细胞因子的测定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许多细胞因子 在感染发生后会迅速释放,例如TNF-α和IL-1,在感染早期就能检测 到其升高的水平。通过监测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可以早期判断感染 的存在,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例如,在临床上血清中可测定IL- 6和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当其浓度明显升高时,可提示感染性 疾病的存在。同时,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还可以帮助判断感染是否已 经控制、治疗是否有效。例如,在感染治疗过程中,监测细胞因子IL- 6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炎症的程度和治疗效果,指导医生进行及时的 调整和干预。

细胞因子的测定对感染性疾病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细胞因子的浓度与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例如,在严重感染患 者中,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常常明显增高,而轻度感染患者的浓 度则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细胞因子的测定还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免 疫功能状态。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细胞因子的浓度往往较低, 从而反映了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和抵抗能力。 细胞因子测定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指导意义。一方面,通 过测定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可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例如,对于感 染性疾病的患者,治疗后细胞因子浓度的下降与治愈的相关性较高。 另一方面,细胞因子测定可以指导药物治疗的选择和调整。例如,如 果细胞因子测定显示感染程度较轻,可以选择常规的抗感染药物进行 治疗;而如果细胞因子浓度升高较多,可能需要考虑使用更强效的抗 感染药物。 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细胞因子测定还可以帮助鉴别感染类型和 病原微生物。不同类型的感染性疾病在细胞因子的浓度和组合上可能 存在差异。通过测定不同细胞因子的水平,可以辅助医生鉴别感染类 型和病原微生物,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细胞因子测定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监测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可以早期诊断感染、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选择和调整,并帮助鉴别感染类型和病原微生物。 细胞因子的测定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疾 病的诊治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健康。

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目的探讨IL-6、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及关节液中的表 达及临床意义。方法RA患者51例为RA外周血组,其中15例为RA关节液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IL-6及IL-17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RA外周血组及关节液组具有较高的IL-6、IL-17检测值(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本实验中的血液及关节液均采用干净的试管进行收集,在室温条件下凝固0.5 h,离心(1 000 r/min)15 min,弃沉淀后收集分离中的上清液。将上清液进行分装后冷冻于-80°C条件下保存备测。ESR的检测采用Alifax公司的Microtest1全自动快速血沉仪进行,而CRP及RF的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液及关节液中的IL-6、IL-17,检测中使用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试剂盒。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与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对RA相关的指标与IL-6、IL-17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组IL-6及IL-17水平的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与对照组比较,RA外周血组及RA关节液组均具有明显较高的IL-6、IL-17检测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与RA外周血组患者比较,RA关节液组具有明显较高的IL-6、IL-17检测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 2.2 ESR、RF、CRP与IL-6、IL-17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2数据可以得出,ESR、RF、CRP与RA外周血患者及关节液患者中IL-6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P < 0.05)。进一步将RA外周血中的IL-17及关节液中的IL-17与RA的各观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RA外周血中的IL-17与RA各观察指标不具有相关性,而RA关节液中的IL-17则显著正相关于CRP(r = 0.78,P < 0.05)。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较为常见,关节慢性炎症为其主要的临床表现,由于Th1细胞功能失调能够导致严重炎症反应的发生,并且很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均可

婴幼儿癫痫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婴幼儿癫痫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及其 临床意义 癫痫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神经免疫调节网络失衡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癫痫的发病过程[1]。白细胞介素 2(IL-2)、TNF-α和干扰素α(IFN-α)是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的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检测了婴幼儿癫痫血清IL-2、TNF-α和IFN-α水平,旨在探讨婴幼儿癫痫的免疫学作用机制。 对象 癫痫组患儿21例,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1个半月~1岁9例,~3岁12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病房经临床和脑电检查确诊为癫痫的患儿,其中大田原综合征、强直性发作和阵挛性发作各3例,婴儿痉挛症、强直阵挛性发作和部分运动性发作各4例。病程1周~1年半。分别采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硝基安定、氯硝基安定、丙戊酸钠、苯巴比妥或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治疗。对照组20例,为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儿童,其中男女各10例,年龄2个月~1岁9例,~3岁11例。 方法 1.标本采集:癫痫组13例患儿于抽搐发作后1 h内(发作后状态期)抽取非抗凝静脉血2 ml,余8例患儿于抽搐发作后1 h~6 d内(发作间期)抽取非抗凝静脉血2 ml。对照组于清晨空腹抽取非抗凝静脉血2 ml。4℃下分离血清,置-20℃冰箱保存待测。全部受试者采血前均无使用干扰素、丙种球蛋白、血浆或全血史。 2.测定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2、TNF-α和IFN-α水平。采用美国Hyperion MRⅢ型酶标仪,试剂盒由中美合资 (3)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误(±)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变量间相互关系采用多变量相关分析。 结果 癫痫组血清IL-2、TNF-α和IFN-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表1)。将21例婴幼儿癫痫血清IL-2、TNF-α、IFN-α水平和发作后状态期与发作间期进行变量间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婴幼儿癫痫血清IL-2与

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检测在胃癌中的意义

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检测在胃癌中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为胃癌免疫治疗提供参考。方法53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其中Ⅰ~Ⅱ期17例,Ⅲ期23例,Ⅳ期13例,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IL-17水平。结果胃癌组INF-γ、IL-6、IL-10、IL-17水平[(6.02±2.13)、(7.11±1.53)、(4.82±1.02)、(20.83±2.89)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38±0.93)、(4.92±1.23)、(3.93±1.29)、(12.67±3.28)pg/ml](P<0.05);胃癌组IL-2水平(2.27±1.86)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12±0.56)pg/ml (P<0.05);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已发生显著的改变,表现出明显的免疫抑制状态。 关键词胃癌;细胞因子;免疫;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术 Significance of serum cytokines detection in stomach cancer WANG Jun-hai. Taian City Tum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Hospital,Taian 27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hanges of serum cytokines level in stomach cancer patients,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tomach cancer immunotherapy. Methods There were 53 stomach cancer patients as stomach cancer group,with 17 stage Ⅰ~Ⅱcases,23 stage Ⅲcases,and 13 stage Ⅳcases,another 30 healthy people as control group. Flow cytometry test was made on levels of γ-interferon (INF-γ),interleukin (IL)-2,IL-6,IL-10 and IL-17. Results The stomach cancer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levels of INF-γ,IL-6,IL-10 and IL-17 [(6.02±2.13),(7.11±1.53),(4.82±1.02),(20.83±2.89)pg/ml] than those [(4.38±0.93),(4.38±0.93),(3.93±1.29)and (12.67±3.28)pg/ml]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while its IL-2 level was much lower as (2.27±1.86)pg/ml than (3.12±0.56)pg/ml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ytokines levels in patients of different TNM stage (P>0.05). Conclusion Remarkable changes of serum cytokines in stomach cancer patients shows apparent immunosuppression. 【Key words】Stomach cancer;Cytokines;Immune;Flow cytometry microsphere array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患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和预后差等特点,威胁身心健康,甚至危及性命[1,2]。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由于损伤大脑高级中枢,治疗效果欠佳,预后差[3,4]。关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方案众多,疗效间尚存在差异[5,6]。为此,优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方案是学者们和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和难题。为此,本研究作者采用电针联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24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2024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1、细胞因子与脓毒症 《中国脓毒症早期预防与阻断急诊专家共识》指出,对脓毒症高危患者以及可疑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的患者,应当进行细胞因子筛查,以确定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状态。 目前众多研究认为主要参与SIRS 的促炎因子包括:TNF-a、IIL-1、IL-6、IL-12、MIF、sCD74、HMGB1 等。因此,对于脓毒症高危感染患者,应当定期进行细胞因子监测(2~4 h 重复),及时发现可疑脓毒症患者。 图1 急诊脓毒症预防流程图 ❶ IL-6:当炎症反应发生后,IL-6 血清浓度的升高早于其他生物标志物,浓度升高之后诱导PCT 和CRP 生成。研究表明 IL-6 临界

值为52.6 pg/mL 时可诊断败血症,当其超过348.92 pg/mL 时可诊断败血症休克,且28 天病死率明显增高。 ❷肿瘤坏死因子(TNF-α):研究结果显示,TNF-α随着脓毒症疾病进展而升高,其在死亡组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表明TNF-α的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❸ IL-8:IL-8 是强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有研究显示,IL-8 在早期预测脓毒症有重要价值,其诊断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比PCT 高。此外,IL-8 还可以预示脓毒症患者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可能,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指标。 ❹其他细胞因子:如IL-10 是一种负性调节因子,抑制促炎因子生成和释放,调控炎症反应。IL-1b 通过一系列反应可诱导脓毒症休克形成等。

图2 脓毒症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的各个方面 2细胞因子与病毒感染 人体感染病毒后,局部的肺上皮细胞以及组织巨噬细胞会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之间大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形成炎症级联反应。 图3 病毒感染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网络图 ❶干扰素IFN-a/β:可以促进干扰素刺激基因的产生而进行抗病毒效应,发挥抵抗病毒感染的作用,但其还是强烈的促炎因子,可能会引起过度免疫,导致机体损伤。如在新冠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可能通过Toll 样受体 3 以及Toll 样受体7 转录因子促进I 型IFN 的表达,从而使患者症状更加严重。

临床免疫学细胞因子测定及应用

第十五章细胞因子测定及应用 本章考点 1.细胞因子的概述 2.测定方法及应用 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调节、炎症应答、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这类因子不仅是基础免疫研究的有较手段,亦是临床上探索疾病发病机制、判断预后和考核疗效的指标。 第一节细胞因子的概述 (一)概念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大类能在细胞问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 (二)共同特性 (1)化学性质大都为糖蛋白。 (2)细胞因子可以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 (3)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不同类型的细胞可产生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因子。 (三)类型 细胞因子分类按其作用大致可分为免疫调节因子和免疫调控因子两大类。主要的细胞因子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家族、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转化因子家族以及其他细胞因子等。 1.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IL)是指免疫应答过程中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名称后加阿拉伯数字以示区别。现在已取得克隆化的基因、明确产物性质和活性的白细胞介素成员有15个IL在免疫细胞的成熟、活化、增生和免疫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中均发生重要作用,此外IL还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及病理反应。 (1)IL-1、IL-2的性质及生物活性 1)IL-1的性质:IL-1的产生细胞: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均可产生IL-1,主要以巨噬细胞为主,IL-1分子有IL-1α和IL-1β两种不同分子形式。所有的有核细胞表面,都有IL-1受体(IL-1R),也分为IL-1R 和IL-2R两类。 IL-1的生物活性:局部免疫调节作用:①与抗原协同作用;②促进B细胞生长和分化及抗体形成;③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等APC的抗原递呈能力;④与IL-2或干扰素协同增强NK细胞活性;⑤吸引中性粒细胞,引起炎症介质释放;⑥刺激多种不同的间质细胞释放蛋白分解酶并产生一些效应。全身性作用:①有较强的致热源作用;②对IL-1的生成具有反馈调节作用;③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急性蛋白;④使骨髓细胞库的中性粒细胞的释放和活化;⑤与CFS协同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增殖能力。 2)IL-2的性质:IL-2的产生细胞:IL-2主要由T细胞(CD4+)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合成。IL-2分子量为l5KD,是含有113个氨基酸残基的糖蛋白,具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IL-2受体:T细胞,NK细胞,B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表面均可表达IL-2R。 IL-2的生物活性:①刺激T细胞生长;②诱导细胞毒作用;③促进B细胞生长分化;④增强巨噬细胞抗原递呈能力、杀菌力及细胞毒性。 2.干扰素 (1)性质与类型:干扰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根据其产生细胞的不同分为3类:α型、β型、γ型,根据干扰素的产生细胞、受体和活性等综合因素分为2种类型:Ⅰ型和Ⅱ型。Ⅰ型干扰素又称抗病毒干扰素,其生物活性以抗病毒为主;Ⅱ型干扰素又称免疫干扰素或IF Nγ,主要由T细胞产生,主要活性是参与免疫调节,是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

细胞因子检测-应用手册

儿科 细胞因子与儿科疾病 儿科的常见疾病主要分为四大类: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和皮肤系统疾病。 Thl细胞因子主要包括ILT2、TNF-a. TNF-P . IFN-y等,参与细胞免疫应答,可激活炎症部位的巨噬细胞,增强宿主对病毒及胞内病原体的抵抗力,诱发迟发型超敏反应;Th2细胞因子包括IL-4、IL-5、IL-6、ILTO及ILT3等,促进B细胞的激活,介导体液免疫应答,可抑制自身免疫,并协助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及IgGl、IgE的生成。Thl/Th2互为调节和抑制,Thl/Th2细胞因子平衡紊乱是多种疾病的发生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1.呼吸系统疾病 儿童处于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儿童呼吸道感染分为三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是对多种呼吸疾病的总称,包括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儿科常见病。 L1肺炎 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症,肺炎的发生、发展与病原体数量、毒力以及机体失控的炎症反应有关,Thl/Th2细胞因子失衡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为腺病毒(A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V)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毒的致病力、机体的免疫应答力相关。免疫系统的激活和细胞因子或炎性介质的产生在炎性反应的激活以及组织损伤机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呼吸道病毒感染可引起免疫系统和多种炎症反应因子发生紊乱,表现为Thl/Th2细胞因子失衡。病毒性肺炎急性期患儿血清中IL-2、IL-4、IL-5、IL-6、TNF-a 水平升高,ILTO、IFN-y 水平降低;经药物治疗有效后,TNF-a水平下降,IL-10、IFX-y水平升高,Thl/Th2平衡逐渐恢复O 肺炎支原体感染机体后可导致血清IFN-Y和IL-4不同程度的升高,导致Thl/Th2免疫调节失衡,机体出现由Thl为主的细胞免疫向Th2为主的体液免疫转变,早期以Thl应答为主,中后期转变为以Th2应答为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4、IFN-y水平升高,且与肺功能、气道功能呈负相关,测定血清IL- 4、IFN-y等细胞因子水平可以辅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临床在治疗支原体肺炎时,适当使用免疫调节剂如抗IL-4单抗等进行干预或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促进疾病恢复。 1. 2重症肺炎 IL-6水平的增高是最早出现的感染指标,IL-6浓度与重症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IL-10能抑制Thl细胞产生IL-2、IL-3、TNF-a等,起着发挥下调炎症反应,拮抗炎性介质的作用,IL-10的分泌缺乏会导致持续的炎症反应和不可逆的组织损伤。急性期及恢复期重症肺炎患儿的血清ILT0水平明显下降,提示低水平的IL-10会导致Thl/Th2细胞功能失衡,免疫调节失控。TNF-a在重症肺炎的免疫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过量的TNF-a可促进炎性反应的失衡,造成局部乃至器官组织的炎症损伤,高水平的TNF-a可反映严重感染的生理病理状态, 血清中TNF-a水平越高提示肺炎越严重。在肺炎的治疗过程中,若促炎因子IL- 6、TNF-a水平呈高水平,抑炎因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