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甫律诗艺术特色
结合作品,谈谈杜甫律诗创作的主要特点。
结合作品,谈谈杜甫律诗创作的主要特点。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律诗创作大家,他的律诗作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丰富多样的题材:杜甫的律诗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了政治、社会、历史、自然、人物等各个方面。
他通过律诗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关注,同时也表现了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咏史人物的表达。
他的律诗通过多元的题材选取,展示了对复杂世界的全面观察和理解。
2.精确犀利的言语表达:杜甫律诗的语言准确而犀利,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他善于以独特的现实细节和形象表达,塑造鲜明的场景和人物形象,以准确的词句和形象的对比,展示了真实的社会和人生面貌。
他的诗歌同时避免了空洞的抽象和模糊的表达,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可读性。
3.雄浑激昂的思想气魄:杜甫的律诗作品思想气魄宏大,充满感慨和豪情。
他关注时事与政治,并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表达深切的关怀。
他常常通过想象、联想和铺陈,扩展诗歌的视野,表达自己对人生、时局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关切。
从表面的景物描写到内在的情感抒发,他给人一种情感上的震撼和思想上的启迪。
4.严谨的律格与韵律优美:杜甫的律诗在形式上严谨,律诗的格律和韵律被他运用得非常熟练。
他能根据不同的题材和情感变化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律诗体裁,如绝句、律诗、长短句等,使之与内容相得益彰。
他的诗句节奏流畅,用词准确,音韵效果优美,让人耳目一新。
综上所述,杜甫的律诗创作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精确犀利的言语表达、雄浑激昂的思想气魄以及严谨的律格与韵律优美。
他的诗作通过形象绘画、言辞犀利以及严密的格律,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敏锐洞察,使得他的律诗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并成为唐代律诗创作的重要代表之一。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1.沉郁:杜甫的诗歌内涵深厚,情感饱满而深沉,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人生艰难困苦的深切体验。
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背景,以及人民生活的疾苦和社会矛盾的尖锐,表现出一种厚重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艺术氛围。
2.顿挫:这既指诗歌节奏和音韵上的抑扬顿挫,又寓含着情感表达的起伏转折。
杜甫在表达情感时,往往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曲折回环、婉转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诗歌的内在情绪张力十足,读起来富有音乐美感和心理层次感。
3.现实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主义精神,他的作品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又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揭露和批判,被誉为“诗史”。
4.多样化的艺术手法:杜甫的诗歌风格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多样,既有雄浑奔放的一面,也有清新细腻之处,既擅长工整精妙的格律诗,又能在古体诗中展现出自由奔放的气势。
5.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文关怀:杜甫诗歌中蕴含着深厚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他以诗寄情,关心民间疾苦,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体现了仁爱、忠诚、正义的人文精神。
6.精湛的艺术技巧:杜甫在语言运用上追求精炼与精准,善于运用典故、象征和寓言等手法,创造出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和动人篇章。
论述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论述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答: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
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以古体写时事,较少受限制,杜甫多数写时事的诗都是古体;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他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五律和七律都有这样的组诗。
杜甫律诗的又一成就,在于他炼字炼句上的成功。
精于用字,刻划细微,在他的古体中有同样表现,而以律诗的表现最为精彩。
他炼字,用力之处在表现神情韵味。
他善于用动词使诗句活起来,用副词使诗疏畅而富于转折。
他还善于用颜色字以强化某种情感色彩,用叠字以创造氛围,用双声叠韵以使诗的声调更加和谐悦耳,用俗字口语使诗读来更加亲切。
①杜甫的律诗,大大扩展了其创作领域,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面,增强了律诗的表现功能;②从诗歌形式上而言,杜甫发展了“连章体”(组诗),创造了拗体律诗;③杜甫的律诗章法多变,手法多样,姿态各异,体现了高超的技巧,如在谋篇布局上,打破了传统的前景后情的格局,情景融为一体;在对仗形式上不循常格,自创新格,或四联全对仗,或前三联对仗,综合运用多种对仗形式,使诗歌整体更为严整,手法更加丰富④自杜甫始,律诗中较多地出现了叙事和议论,改变了以往近体诗重抒情,轻叙事、议论的状况,对律诗作出了重要发展;⑤杜甫律诗的语言呈现出多种风貌。
或雅丽典重,或清新俊爽,或自然平畅,或沉郁雄厚,或婉致精蕴。
而最具开创性的是善于吸收提炼民间俗语、口语入律诗;同时,常用虚字、喜用叠字,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
杜甫律诗创作的主要特点
杜甫律诗创作的主要特点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创作的律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人民的疾苦。
杜甫律诗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真实性强
杜甫的律诗真实反映了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他深刻揭示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和社会的腐败,以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关怀。
他的律诗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真实性,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情感豪放
杜甫的律诗情感豪放,有着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他不拘一格,既有豪放的风格,也有慷慨激昂的气势,同时还有深沉的思考和哲理的探究,展现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感悟。
他的律诗气势磅礴,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引人入胜。
三、题材广泛
杜甫的律诗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了历史、政治、社会、自然、风俗、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他的律诗创作主题丰富,风格多样,从人生感悟到时事评论,从自然景观到历史传承,从民俗风情到文化演变,无不表现出他多方面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语言优美
杜甫的律诗语言优美,清新自然,富有韵律感和音乐美。
他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排比、描写、抒情等,使律诗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总之,杜甫律诗是唐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律诗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人民情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七言律诗
杜甫的七言律诗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才卓越,作品内容广泛,以写实主义和忧国忧民的态度闻名于世。
其中,他的七言律诗作品更是所独具特色。
本文将从杜甫的七言律诗的特点、主题以及对后世诗人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杜甫的七言律诗的特点杜甫的七言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手法,成为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形式上,七言律诗以每句七个字为基本单位,在音韵上要求严格,分为仄平仄平平仄仄的律声。
这种形式上的限制使得杜甫在用词上更加精准、凝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其次,杜甫的七言律诗在内容上往往关注社会现实,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
他常以自然景物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和悲伤,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和对人民的同情,深刻地描绘出了唐朝的社会动荡和百姓的苦难。
最后,杜甫的七言律诗在表达方式上兼具理智与感性,充满力量与激情。
他时而借景抒怀,时而抒情吐志,时而歌咏英雄,时而抒发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种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赋予了他的诗歌以生命力和感染力。
二、杜甫的七言律诗的主题杜甫的七言律诗不仅形式上有自己的特点,主题上也具备丰富的内涵。
他的诗歌常常以宏大的历史背景为背景,展现出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先,杜甫的七言律诗表达了对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的忧虑之情。
他通过对战乱、流亡、贫寒等社会问题的描绘,揭示了唐朝社会的矛盾和不公。
《丽人行》中写道:“努力努力,破车驱马两分飞。
胡尘何奈!吴钩霜雪明。
”诗中表现了他对战争带来的苦难和人民生活的困顿的深刻关切。
其次,杜甫的七言律诗渗透着对时代变迁和个人遭遇的思考。
他在《登高》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些诗句表现了他对岁月更迭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时运不济的思考。
最后,杜甫的七言律诗也描绘了他对自然界的热爱与关注。
他通过对山水风景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与哲理。
例如《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写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向往。
杜甫诗歌艺术特色
杜甫诗歌艺术特色杜甫诗歌艺术特色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得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得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诗歌艺术特色,请参考!杜甫在唐代诗坛上是与李白双峰并峙得伟大诗人,而且即使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上,也是可以列名在最伟大得诗人之列。
他得诗歌创作,内容极为丰富,广泛地反映了他得时代得社会生活,而他得诗歌得艺术性更是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得颠峰。
今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杜甫诗歌得艺术成就。
一、“沉郁顿挫”得艺术风格关于杜甫得艺术风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
杜甫诗歌里得多种多样得形象都在“沉郁顿挫”得风格上取得了统一。
杜诗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导风格是其夫子自道得“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
“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得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意”、“思想”。
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得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得联系。
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得深沉郁勃。
“沉郁顿挫”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又波澜老成得含义。
动乱得社会现实,长期得生活磨难,使其年轻时得理想壮志逐渐为沉郁、感伤所取代,忧国忧民,慨叹身世,愈至晚年,其情绪愈加强烈。
而杜甫又是一位有骨气、有良知得人,其郁结于胸中得悲愤涌至口边时,又往往强咽下去,使感情更加深沉浑厚。
这种回环往复得感情流程发之于诗,便是潜气内转得起伏顿挫,给人波澜老成之感,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洗兵马》、《蜀相》、《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均为典型之作。
或景中含情,或借古说今,或欲说还休,反复吞吐,言情顿挫,都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风格。
他往往把思想感情凝聚在秋景之中,在秋天得萧瑟和衰飒中,渗透了诗人伤时忧国得心情。
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大文豪,他的律诗是他最伟大的艺术成就。
杜甫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造诣和充满激情的诗意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中,律诗更是凸现出了杜甫诗歌的特色和个人思想的强大气势。
在其律诗中,杜甫巧妙地运用了押韵技巧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他的真情实感,从而形成了他独有的诗风。
他的律诗不仅注重要素的精确调和,而且强调情感的实际性,这给读者以愉悦的体验。
杜甫的律诗主要涉及了两个方面——诗歌内容和艺术形式。
他律诗的内容,以非常动人的抒情性和深刻的思想性为特点,充满了哀怨和无奈;他的艺术形式,通过对五言、七言的自由组合,把丰沉的情意最终结合起来,形成了细腻、流畅、有力的句法,彰显出强有力的意象美艺术,使其诗歌深入人心,有一种明志发自内心的震撼力。
总之,杜甫的律诗充满了诗人丰沛的情感,以其高明的文字技巧和细腻的艺术形式使其受到人们的喜爱,是中国古代诗歌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成就之一。
- 1 -。
杜甫律诗集大成理解结合诗歌
杜甫律诗集大成理解结合诗歌在唐代诗歌史上,杜甫被誉为“诗圣”,其律诗成就尤为突出。
杜甫的律诗作品不仅在形式上严谨规整,内容上丰富多样,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那么,如何理解杜甫律诗的集大成之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杜甫律诗在声韵和格律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他的诗歌作品遵循古法,音韵和谐,对仗工整,体现了唐代律诗的典范特点。
在杜甫的律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平仄、押韵、对仗等技巧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令人回味无穷。
其次,杜甫律诗的主题内容和题材丰富多样。
他的诗歌作品涉及历史、政治、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描绘山水风光之篇。
在安史之乱前后,杜甫的诗歌风格逐渐形成,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反映时代面貌。
他的诗歌真实记录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和矛盾,展现了深刻的历史观照和人文关怀。
再者,杜甫律诗的艺术风格独特,以沉郁顿挫为主要特征。
沉郁意味着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顿挫则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非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这种风格的形成,源于杜甫对人生情感的强烈表达和理性节制。
他的思虑复杂,心情矛盾,因此在诗歌中寻求恰当和适度的表达方式。
此外,杜甫律诗在语言表现形式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展现社会风貌。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综上所述,杜甫律诗之所以成为唐代律诗的集大成者,是因为他在声韵、格律、内容、风格和语言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代表了唐代律诗的高峰,还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如清代叶燮《原诗》中所言:“杜甫之诗,包源流,综正变。
”杜甫律诗的集大成地位,堪称古代诗歌的瑰宝。
杜甫七言律诗艺术成就
杜甫七言律诗艺术成就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其中,杜甫的七言律诗艺术成就尤为突出。
首先,杜甫的七言律诗扩大了七言律诗的表现范围。
杜甫在七言律诗中不仅描写了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等常见的内容,还用于写时事。
杜甫用律诗写时事,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与议论,把律诗的表现力扩展到了更大的范围。
其次,杜甫的七言律诗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
杜甫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如《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另外,杜甫的七言律诗达到了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的境界。
杜甫的律诗写得纵横恣肆,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
最后,杜甫的七言律诗在炼字炼句上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杜甫律诗的精于用字,刻划细微,在他的古体中有同样表现,而以律诗的表现最为精彩。
杜甫炼字,用力之处在表现神情韵味。
总之,杜甫的七言律诗艺术成就非常高,他通过扩大七言律诗的表现范围、以组诗的形式表现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达到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的境界以及在炼字炼句上的成就,将自己的诗歌艺术推向了推向了推向了高峰。
杜甫律诗及艺术风格、地位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承上,八章之骨)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倒文;典,事,情)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启宋诗特色)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以景结,萧瑟含情)
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仰天翘首北望、长夜不寐的孤独。上应“孤舟”联,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
倒装句(倒文):“听猿实下三声泪”
西方意象诗、印象派,现代诗歌
三、意象的超越现实
借事物渲染出一种意象,以表达某一感情境界;化实物为感情意象
如:“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借织女、石鲸表现出一种“机丝虚夜月”“鳞甲动秋风”的空幻苍茫、飘摇动荡的意象。(难作现实之说明与勾画,而极易引起联想。)
前人解:织丝比君臣失纶、防微杜渐,石鲸比叛贼
名句例释: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或以为倒装句: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叶嘉莹:倒装则成为叙述鹦鹉啄稻、凤凰栖梧两件普通情事;而此联主语本非二鸟;而为稻与梧,二者又为回忆中渼陂风物之美的烘托影像,后五字不过为形容短语耳,以渲染丰美安适之意象,见怀乡恋阙、盛衰今昔之种种悲慨情怀。
朗读节奏应为“二——五”,以下五字为形容短语。
“前半论骨相,后半并及性情”(《唐诗别裁》)
“为自己写照”(《读杜心解》)
“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钱泳《履园谈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起势迅猛,以形传神)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动作连续、因果,转)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深入阐释,反常情事)
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色
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色杜甫的七言律诗的创作在近体诗的进展上继往开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常被视为古典诗歌中的巅峰。
杜甫的七言律诗向来被推崇为七言律诗之中的典范,杜甫更是七言律诗这一题材真正的开创者。
据统计,杜甫之前的七律创作活动所流传下来的七律总共只有246首(舒志武,20xx),而杜甫创作了一百五十余首七言律诗,且如元朝方回所云,每一首均"不可暂废',而且自杜甫之后,七言律诗迅速超过了五言律诗乃至其他所有的诗歌体裁,成为古典诗歌中作家最多,作品最富,作品质量最高的文体。
一、杜甫七律于内容方面的艺术特色1.包罗万象的题材涵盖在杜甫之前的七言律诗,其所书写的内容均较为狭窄。
六朝以降,七律已有为数不少的创,而经过了初唐的沈缙凇⑺沃问等人的加工,七律的形式已经初步具备;但六朝以来的奉和应制、酬唱赠答、代言思妇等题材仍然是七言律诗的主流。
而自杜甫已降,七言律诗的创作方进入了中国诗人的日常生活的主流之中,可能使用于诗歌创作的各种题材都与七言律诗的创作密不可分。
杜甫七律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类:对自然环境进行描绘,所写基于眼前的现景;对典籍中的故事做出议论,所写基于历史;对社会日常中的大事小情予以记录,所写基于生活;以及经常在以上题材的基础上进行的的抒情写作。
如《诸将五首》借古讽今,被誉为"最上者'的《秋兴八首》《登楼》等作品揉家国之情、身世之感于一体等。
总而言之,杜甫的七言律诗将个人、社会、环境、历史、现实等诸多元素融为一体,如此广阔的书写范围实为七律史上一大创举。
2.娴熟恰当的意象运用杜甫七言律诗十分注重意象的建构与安置,其对意象的运用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如曾被明朝文学评论家胡应麟称为"精光万丈,古今第一'的《登高》的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两句中,紧密排布了六个意象,每个作为意象指代的的名词(风、天、猿、渚、沙、鸟)之后,均连接了形容词和/或动词对其进行修饰。
杜甫晚期律诗的艺术特点
杜甫晚期律诗的艺术特点杜甫晚期律诗的艺术特点代婷婷杜甫是唐代律诗的集大成者,采用“以古入律”的写作手法,将“古之比兴”与“今之声律”进行了完美结合,使律诗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沉郁顿挫”,但在这种主体风格以外,还闪现着其他多种风格。
同时,杜甫写诗用情至深,被后人称作“情圣”。
本文从“以古入律”的写作手法,“沉郁顿挫”以外的多种艺术风格,“情圣”——至深的情感三方面,对杜甫晚年的律诗进行研究。
一、“以古入律”的写作手法“以古为律”是中唐诗人提出的一个诗学思想,也是中唐律诗发展的一种倾向。
独孤及在《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中“以古为律”有过明确表述。
他认为皇甫冉“其诗大略以古之比兴,就今之声律”,其诗歌融合了古体的“比兴”和近体的“声律”,这是“以古为律”的一种表现。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以古为律”是“古之比兴”与“今之声律”的完美结合。
在唐代,比兴不仅仅是一种含蓄的表现手法,更多的是指一种源自《诗经》的关怀现实的创作精神。
杜甫认为比兴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法,更是一种关怀现实的创作精神。
他对比兴的认识体现在《同元使君〈舂陵行〉序》中:“览道州元使君结《舂陵行》兼《贼退后示官吏作》二首,志之曰:当天子分忧之地,效汉官良吏之目。
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小安可待矣。
不意复见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感而有诗,增诸卷轴,简知我者,不必寄元。
”①元结的《舂陵行》和《贼退后示官吏作》这两首诗并没有采用比兴的手法,杜甫认为这是“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实质上就是白居易所提出的“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同义语,主要着眼于元结诗中关心社稷民生的比兴精神。
可见杜甫的比兴观念是要求诗人直面现实,关注社稷苍生,要求诗歌有美刺讽喻的功能。
希望当时的诗人们向元结看齐,多反映人民的疾苦。
虽然“以古入律”的诗学思想是在中唐时提出,实际上是继承了杜甫以律诗写时事,强调律诗的讽喻功能的基础之上。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一个人品格的体现,“诗仙”写诗的特点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一)杜甫在艺术上取得具有开创性的巨大成就,为了更好地说明杜诗的艺术成就,善于铺陈,高度概括。
谈到杜甫诗的艺术时说杜甫善于“铺陈始终,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杜甫诗中用赋法之处很多,但杜甫的“铺陈”,很注意对现实生活作艺术的概括,善于把丰富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浓缩在一些场面中或个别人物形象上。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十个字,揭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洗兵马》中:“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
《羌村三首》中:“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描写兵荒马乱中,家人相逢的场面,虽然写的只是杜甫一家的遭遇,却反映了广大百姓的悲惨命运。
《兵车行》,写的是“道旁过者”和行人的对话,但众多行人的不幸也显示无余。
《新婚别》中写的是一个征人妻的痛苦,却集中了安史之乱中无数青年夫妻生离死别的遭遇。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二)精心刻画细节,于细微处见真实。
《北征》是杜甫的名作,他在诗中回忆自己由凤翔到鄜州省家一路上所见所感,诗中写到家的情景: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这一段描写相当细腻,通过妻子的“衣百结”,儿女的“垢腻脚不袜”“补绽才过膝”以及补丁上颠倒错乱的图案这些细节,形象地反映了战乱中民不卿生、穷困潦倒之象。
《丹青引》写曹霸的才高运蹇,为了表现曹霸绘画的高超本领,杜甫选择了曹霸为功臣画像的细节:“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杜甫律诗的成就
杜甫律诗的成就
杜甫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律诗成就也是他的重要贡献之一。
以下是一些杜甫律诗成就的表现:
1. 内容深刻:杜甫的律诗内容深刻,涉及广泛,包括社会、政治、历史、人生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歌主题多样,包括对时局的担忧、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对自我境遇的不满等,这些主题使得他的律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2. 技巧精湛:杜甫的律诗在技巧上也非常精湛,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将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他还能巧妙地运用押韵和对仗等技巧,使得他的律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3. 形式规范:杜甫的律诗在形式上也非常规范,他严格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进行创作,每首诗都由八句组成,排列整齐,符合传统诗歌的审美要求。
同时,他在形式上的规范也使得他的律诗更加易于传播和流传。
4. 语言简洁:杜甫的律诗在语言上也非常简洁,他善于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使得他的律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表现力。
总之,杜甫的律诗成就表现在内容深刻、技巧精湛、形式规范和语言简洁等多个方面,这些成就使得他的律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佼佼者之一。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所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很少有诗人可以相比较的;杜甫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纯熟、精湛的程度,在我国浩浩荡荡的文学长河之中,也是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的。
杜甫是站在唐代文学辉煌颠峰的不朽诗人。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篇1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所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很少有诗人可以与之相比较的;杜甫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纯熟、精湛的程度,在我国浩浩荡荡的文学长河之中,也是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的。
杜甫是站在唐代文学辉煌颠峰的不朽的诗人。
他的诗歌广泛地、深刻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矛盾。
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
一、杜甫诗歌的思想性早在唐代,杜甫就有“诗史”之称。
因他的诗不仅广阔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形象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而且更重要的是诗人满怀同情地真实反映了当时人民的苦难生活,他们的情感,愿望和要求,诚挚动人地表现了他的至死不渝地爱国热忱,深刻地揭露和有力地鞭鞑了统治阶级各种祸国殃民的罪行,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一)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杜甫广泛而深入地体验到人民的痛苦,他的诗歌反映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在赋税剥削和不合理兵役制度压迫下的痛苦遭遇。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关怀、同情人民的博大胸怀的真实写照。
当他亲眼目击不义战争的征戎造成人民生离死别的惨象时,便写出《兵车行》那样的长歌,对人民深表同情。
在安史之乱中,亲见了残酷的兵役所造成的各种悲剧,则写下“三吏”、“三别”等诗篇分别加以反映,字里行间可看出诗人的泪痕。
人民的贫穷,痛苦来源于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对此,诗人勇敢地加以揭露:“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鞑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色
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色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的七言律诗的创作在近体诗的发展上继往开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常被视为古典诗歌中的巅峰。
杜甫的七言律诗向来被推崇为七言律诗之中的典范,杜甫更是七言律诗这一题材真正的开创者。
据统计,杜甫之前的七律创作活动所流传下来的七律总共只有246首(舒志武,2004),而杜甫创作了一百五十余首七言律诗,且如元朝方回所云,每一首均“不可暂废”,而且自杜甫之后,七言律诗迅速超过了五言律诗乃至其他所有的诗歌体裁,成为古典诗歌中作家最多,作品最富,作品质量最高的文体。
一、杜甫七律于内容方面的艺术特色1.包罗万象的题材涵盖在杜甫之前的七言律诗,其所书写的内容均较为狭窄。
六朝以降,七律已有为数不少的创作者,而经过了初唐的沈�缙凇⑺沃�问等人的加工,七律的形式已经初步具备;但六朝以来的奉和应制、酬唱赠答、代言思妇等题材仍然是七言律诗的主流。
而自杜甫已降,七言律诗的创作方进入了中国诗人的日常生活的主流之中,可能使用于诗歌创作的各种题材都与七言律诗的创作密不可分。
杜甫七律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类:对自然环境进行描绘,所写基于眼前的现景;对典籍中的故事做出议论,所写基于历史;对社会日常中的大事小情予以记录,所写基于生活;以及常常在以上题材的基础上进行的的抒情写作。
如《诸将五首》借古讽今,被誉为“最上者”的《秋兴八首》《登楼》等作品揉家国之情、身世之感于一体等。
总而言之,杜甫的七言律诗将个人、社会、环境、历史、现实等诸多元素融为一体,如此广阔的书写范围实为七律史上一大创举。
2.娴熟恰当的意象运用杜甫七言律诗十分注重意象的建构与安置,其对意象的运用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如曾被明朝文学评论家胡应麟称为“精光万丈,古今第一”的《登高》的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两句中,紧密排布了六个意象,每个作为意象指代的的名词(风、天、猿、渚、沙、鸟)之后,均连接了形容词和/或动词对其进行修饰。
杜甫律诗的艺术特色
杜甫律诗的艺术特色1、循环往复的手法(不同角度、层层深入)2、句法的突破传统中国古诗传统句法:以承转通顺、散文句法为主律诗兴起后:向紧缩凝练方向发展杜甫:有意识地颠倒、破坏因果与文法,而以感受为重点组织句子。
既符合了律诗发展的趋势,又为它开辟了超乎写实的新境界。
因而七律能既保留精美的形式,又不受严格的束缚3、意象的超越现实借事物渲染出一种意象,以表达某一感情境界;化实物为感情意象4、以绚丽衬悲凉,以乐景写哀的手法5、情景交融的极高境界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双关,以景含情)《赠崔咨议》绿骥本天马,素非伏枥驹。
长嘶向清风,倏忽凌九区。
何言西北至,却走东南隅。
世道有翻覆,前期难豫图。
希君一翦拂,犹可骋中衢。
绿骥本是天宫之骏马,那不是伏枥之驹。
长嘶一声迎向清风,倏忽之间游遍九州。
为什么从西北来,却到东南海隅?所谓世道容易翻覆,前程难以预先谋划。
希望你提携我一把,我是可以驰骋中路之天马。
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会来。
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练。
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
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
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2]再就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
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杜甫律诗艺术特色
浅析杜甫律诗的艺术特色
一、句法突破传统。
杜甫对于律诗的贡献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
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在字数、格律限制中,运用自如,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与议论。
如《征夫》一诗中,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
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
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格律方面,这首五言律诗的用韵方式为首句不入韵仄起式,运用律诗的形式来反应当时吐蕃围松州,蜀中人民苦于征戍的社会现状,进而反映诗人不知吾道之何在的愁郁,表现出诗人走投无路之感。
二、以绚丽衬托悲凉,如《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一诗中,
雀啄江头黄柳花,??鸂鶒满晴沙。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尊恋物华。
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
丈人文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
首二叙景,描写春事物华,江头柳树长出黄色的嫩蕊,有鸟正在啄食,晴天下的沙滩上更有鵁鶄、鸂鶒,描写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
但美好的春景也掩饰不了诗人的伤感之情,而且在映衬之下,更显诗人的愁情。
可见诗人已是银丝满头,只能自怜自艾,想到自己官居近侍,既难浮沉浪迹,更无家计可资,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
但最后两句犹言其才力犹强,不当学邵平之种瓜。
表现出诗人年事已高而一心想要报效祖国的豪情,但联系诗人的生平,不禁让人为杜甫而感叹,叹其人生之何其悲凉。
三、情景交融的极高境界。
如《蜀相》一诗中,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柏森森”这里是描写高大茂密的柏树,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让人肃然起敬。
而三四句写“碧草”和“黄鹂”,本是可以很好地反映美好春色的意象,却用到“自春色”和“空好音”来修饰,一个“自”和一个“空”字,让人感觉到美好的春色似乎也不能引起世人的重视和爱怜,只能在那里自怨自艾,让人惋惜。
可是草木本为无情,哪里理会人世的沧桑变革,诗人把浓郁的悲伤情怀投注到了景物之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四、格律严谨,对仗工整。
如: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对今,表动作的“闻”对“上”,地点名词“洞庭水”对“岳阳楼”,字字对仗,音韵和谐。
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叠词“娟娟”对“片片”,“戏蝶”对“轻鸥”,动词“过”对“下”,表状态的“闲”对“急”,一边写戏蝶的悠闲,一边写轻鸥的急速飞翔,工整对仗中给人勾勒出自由而充满生机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