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02讲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教师用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

220年)

时空定位·通史概览

中外历史纲要

一、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二、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选择性必修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秦朝: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郡县两级,文书行政制度;官员选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考核实行上计制,御史参与审核;设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两广地区设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2)西汉:汉武帝设立中朝,丞相权力被削弱;地方机构为郡县两级制;察举制分为常科和特科;汉武帝设刺史,巡行郡国;颁布《九章律》和《二年律令》;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设置河西四郡。

(3)东汉:尚书台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被削弱;东汉晚期,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经济与社会生活】

(1)秦: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修筑驰道、直道、五尺道等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开凿了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2)西汉:修建龙首渠,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文化交流与传播】

(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及贸易繁荣,外来物种如苜蓿、葡萄、胡桃、胡瓜、胡萝卜传入内地;太学是西汉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关键能力·精准特训

熟记2大知识清单——落实备考基础

清单一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

(1)秦的统一:秦国相继灭掉六国,建立秦朝。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2)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皇帝制: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②中央: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分掌具体事务。

③地方:郡县制全国推广,设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

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④文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⑤选官与考核: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

⑥法律:颁行法律,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

⑦民族关系: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⑧赋役:田赋税率极高;人头税极重;徭役繁重。

⑨户籍: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包括百姓的户籍、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3)秦的速亡:秦的暴政使社会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秦灭亡。

2.经济与社会生活: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

3.思想文化与传承: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儒学受到沉重打击。

清单二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1.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

(1)政治制度

①中央:汉武帝时设置中朝,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东汉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②地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地方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体制。汉景帝“削藩”和平定“七国之乱”,王国问题初步解决。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任用酷吏等加强中央集权。东汉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汉朝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③选官与考核:汉武帝实行察举制。此处,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东汉末年,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

(2)法律: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发布法律文告,称“令”。

(3)民族关系: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西汉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派张骞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东汉,窦宪出击北匈奴。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移民屯田。

(4)对外关系:汉朝对外已打通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

(5)赋役:大致有:田赋、人头税和徭役。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还征收财产税。

(6)户籍:编户齐民。

(7)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互相监督。

(8)救济与优抚: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

2.经济与社会生活

(1)西汉初,“与民休息”,出现“文景之治”。东汉初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2)农业:牛耕普及;修建龙首渠等;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形成庄园经济。

(3)手工业:汉朝的画像石中出现人们使用纺车纺纱场景。人们使用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4)商业: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汉朝以后,凡是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要订立契约。

(5)商路:除丝绸之路外,还有“草原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西汉开辟通往印度洋的海路(“海上丝绸之路”)。

(6)疫病救治: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

3.思想文化与传承

(1)思想

①汉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汉武帝尊崇儒术,设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