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通史强化训练2 秦汉时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史强化训练(二) 秦汉时期

一、选择题

1.(2022·沈阳市二模)“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中记载:秦国国君及其家室称为“公室”“王室”,秦始皇下令将“公室”“王室”的称号改为“县官”。秦始皇此举旨在( B )

A.继承先秦时期的天下观

B.彰显国家一统的丰功伟绩

C.恢复对王畿地区的统治

D.加强对地方基层官员管理

【解析】“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说明县官指天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已经实现王制(天子之制),遂进行一系列改制、改称号举措,以彰显国家一统的丰功伟绩,故选B项;“王室”“公室”代表的是诸侯国君的秦王,“县官”则代表统一天下后的秦皇帝,天下观的含义不同,排除A项;天子一直统治王畿地区,“恢复”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县官指天子,“加强对地方基层官员管理”说法错误,排除D项。

2.(2022·潍坊市高三三模)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其做法旨在( D )

A.解决人口不平衡的现状

B.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C.增强关中地区经济活力

D.巩固国家政治统一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秦始皇在完成统一之后,曾“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秦国的都城),还曾经不断大规模移民到咸阳北部地区,这种做法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力度,从而更加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统一,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

3.(202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4月联考)秦律规定:若有人在大道上杀人,距离百步以内的路人不加以救援的,应罚缴铠甲两套;若能抓获逃亡盗贼,抓捕者可得其所携钱财。由此可见,秦朝( D )

A.传承了尚武的社会风气

B.注重法治建设以教化民众

C.确立了严苛的法律体系

D.强调社会责任以维护安定

【解析】秦朝的法律对社会责任做出了规定,其意在通过法律稳定维护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要求路人施以援手没有体现尚武风气,故A项错误;教化指的是通过上行而化成于下,法律规定不是教化,故B项错误;严苛的法律体系在此之前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

4.(2022·粤港澳大湾区高三联合模拟)秦统一前,“属邦”是管理少数民族居住地的中央机构,同时还下辖这些地区的地方县治;至公元前214年后,蒙恬北逐匈奴所设陇西郡和北地郡接管了最后的少数民族县治。至此,“属邦”成为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这说明秦朝( A )

A.郡县治理体系不断加强

B.大一统实现民族大交融

C.分化事权强化君主权力

D.地方官吏行政能力提升

【解析】根据材料“陇西郡和北地郡接管了最后的少数民族县治”“‘属邦’成为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可知秦统一后,地方郡县与“属邦”之间的权责关系逐渐明确化,有利于强化郡县制在地方治理中的突出地位,说明地方郡县治理体系不断加强,故选A项;B、C、D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5.(2022·衡阳市高三三模)《汉书》记述: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据此可知,秦筑长城( A )

A.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

B.解决来自边疆的威胁

C.保障了正常的农业生产

D.利于自身的社会稳定

【解析】题干中“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等,可知《汉书》认为秦筑长城致使民心怨恨、国力耗尽、社稷垮台等,故选A项;题干侧重秦筑长城的消极影响,“解决来自边疆的威胁”为积极影响,排除B项;“保障了正常的农业生产”为意义,与题意相悖,排除C项;“利于自身的社会稳定”为积极影响,与题意相悖,排除D项。

6.(2022·福州市高三5月质量检测)下表为秦末部分起兵反秦、叛秦者的身份。

A.底层民众反抗激烈B.六国贵族势力活跃

C.对外战争动员频繁D.地方治理体系崩溃

【解析】该表显示秦末部分起兵反秦、叛秦者的身份都是地方的官吏,尤其是下层官吏,这说明当时秦朝的地方治理体系已经陷入崩溃境地,这是秦朝败亡的重要原因,故选D 项;A、B、C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7.(2022·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汉简《二年(吕后二年)律令·金布律》载:“诸私为蓾(卤)盐、煮济、汉,及有私盐井煮者,税之,县官取一,主取五。”据此可知,当时( A )

A.釆取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

B.盐铁专卖政策已有所松动

C.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D.诸侯王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解析】据题干“吕后二年”“诸私为蓾(卤)盐”“县官取一,主取五”等信息,结合所学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允许民间煮盐,故选A项;盐铁专卖是汉武帝时期政策,排除B项;C、D两项均不符合材料,排除。

8.(2022·长春市高三四模)秦汉初年,朝廷将百姓限定于既有的城乡区域之中。西汉文景以后,随着在交通便利之处自然形成的“聚”规模逐渐变大,朝廷会派官置吏予以管理,建立配套的乡里体系。这一变化反映了( A )

A.国家组织能力的提升B.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

C.城乡道路交通的便利D.政府控制区域的扩大

【解析】据材料“秦汉初年,朝廷将百姓限定于既有的城乡区域之中……随着在交通便利之处自然形成的‘聚’规模逐渐变大,朝廷会派官置吏予以管理”可知,国家对百姓的管理,由原来的限定于城乡区域到建立配套的乡里体系,说明政府组织能力提升,故选A项;“完善”表述错误,排除B项;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D项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9.(2022·湘豫名校联盟高三5月联考)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武帝好四夷之功,而勇锐轻死之士充满朝廷,辟土广地,无不如意。及后息民重农,民亦被其利。”材料表明( B )

A.休养生息促进经济恢复

B.君主喜好影响国计民生

C.大一统的局面得以形成

D.崇尚武力助推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汉武帝“好四夷之功”激励了将士,之后“息民重农”则保证了民生,百姓均受其益,表明君主的喜好影响国计民生,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