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是指用于迅速、准确地检测转基因作物的工具和方法。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和使用,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本文将对目前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目前,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PCR、实时荧光PCR、电化学检测、生物芯片技术和纳米技术等。
PCR是最常用的转基因作物检测技术之一。
通过PCR技术,可以扩增转基因作物中特定的基因序列,并通过凝胶电泳等方法进行检测。
实时荧光PCR技术是PCR技术的改进,可以实时监测扩增过程中产生的荧光信号,从而实现更快速和准确的检测。
电化学检测是利用电化学传感器检测转基因作物中的特定基因序列,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的特点。
生物芯片技术是将转基因作物样品与具有不同等位基因的探针结合,通过检测探针与样品结合的信号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转基因成分。
纳米技术是利用纳米颗粒对转基因作物样品进行标记,通过纳米颗粒的荧光信号来检测样品中的转基因成分。
尽管现有的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现有的技术主要针对特定的转基因作物,对于新出现的转基因作物或者多重转基因作物的检测仍存在困难。
某些转基因作物样品的基因含量非常低,需要更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来确保准确性。
目前转基因作物检测技术的操作复杂、耗时较长,需要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标准化和标定也亟待完善,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未来,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进行:需要开发多样性检测技术来解决转基因作物样品的复杂性。
结合DNA芯片技术和纳米技术,可以实现更全面、准确和高通量的转基因作物检测。
需要发展更快速和高效的转基因作物检测技术。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大大提高转基因作物的检测速度和准确性。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作物检测技术的标准化和标定,提高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是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可靠地检测转基因作物的技术手段。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逐渐普及和应用,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目前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进展情况,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PCR技术、电泳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等。
PCR技术是一种在实验室中常用的快速检测技术,它能够对特定DNA序列进行扩增和检测。
PCR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不能同时检测多种基因。
电泳技术则是一种通过电场作用将DNA分子分离的方法,可以检测转基因作物中的目标基因。
电泳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基因,但其操作复杂,且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
高通量测序技术是一种能够快速测定DNA序列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转基因作物的检测。
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基因的方法,可以提高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尽管目前已经开发出了许多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目前的技术主要是针对已知的转基因作物进行检测,而对于未知的或新开发的转基因作物,往往无法准确检测。
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复杂的样品中。
技术成本也是一个制约因素,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和耗材,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应用。
未来,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重点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开发更加高效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以提高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需要加强对未知或新开发的转基因作物的检测研究,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和可追溯性的需求。
还需要研发更加经济、简便、便携的设备和试剂盒,以降低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成本,推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应用。
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工作,以确保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
转基因生物的产生是基因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能力,改善其品质,提高养殖动物的繁殖能力等等。
但是,转基因生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危害,如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潜在威胁等等,所以对转基因生物进行检测监管十分重要。
近年来,高通量转基因检测技术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该技术可同时检测多个目标DNA片段,实现高效、快速、准确的转基因检测,被广泛用于转基因农产品品质检测、环境监测等方面。
本文就对近年来,高通量转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1、PCR芯片技术PCR芯片是一种利用微流控技术将小反应室集成成芯片的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DNA 的快速大规模扩增。
PCR芯片的设计理念是将工作站点密集地排列在芯片上,每个站点上都有微通道连接到样品、试剂和检测设备等,使得PCR反应可以在微流动条件下进行。
这种技术可以在10-30分钟内完成目标DNA的扩增,并且具有减少样品消耗、防止污染和提高精度等显著优点。
当前,PCR芯片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检测、病毒检测、肿瘤检测、个体基因检测等方面。
2、扩增反转录电泳技术扩增反转录电泳技术是一种以PCR技术为基础的高通量转基因检测技术,其原理是将目标DNA片段通过PCR扩增后,用反转录酶将RNA转化为cDNA,进而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
扩增产物经过电泳,可通过带电荷的片段在凝胶上移动,最终形成一系列特定大小的DNA条带,通过条带分布的情况,可以确定样品中目标基因的种类和含量。
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样品处理简便、结果可视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检测、病毒检测和遗传检测等领域。
3、二代测序技术二代测序技术是指基于高通量平台的测序技术,可以同时读取数百万条DNA序列,并且速度快、精度高、数据分析简单等优势, 在转基因检测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如测序法检测转基因食品中的提取物,实现定量检测种子发芽中的转基因等。
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李夏莹ꎬ陈㊀锐ꎬ刘鹏程ꎬ等.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ꎬ2019ꎬ47(1):27-30.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9.01.006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李夏莹1ꎬ陈㊀锐2ꎬ刘鹏程1ꎬ王顥潜1ꎬ梁晋刚1ꎬ张旭冬1ꎬ李文龙1ꎬ张秀杰1(1.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ꎬ北京100176ꎻ2.天津市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ꎬ天津300192)㊀㊀摘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日新月异ꎬ转基因检测的需求日趋多样化㊁复杂化ꎬ现有的转基因检测技术体系已经很难满足转基因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ꎮ近年来ꎬ以PCR阵列技术㊁芯片技术㊁DNA测序技术为代表的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发展迅猛ꎮ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ꎮ㊀㊀关键词:转基因ꎻ高通量ꎻ芯片ꎻDNA测序㊀㊀中图分类号:S188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1-0027-04收稿日期:2017-09-07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6ZX08012003)ꎮ作者简介:李夏莹(1986 )ꎬ女ꎬ云南玉溪人ꎬ博士ꎬ农艺师ꎬ主要从事转基因检测技术研究ꎮE-mail:esmacloed006@163.comꎮ通信作者:张秀杰ꎬ硕士ꎬ副研究员ꎬ主要从事转基因检测技术研究ꎮE-mail:zhxj7410@sina.comꎮ㊀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资源㊁环境和医药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ꎬ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也十分迅猛ꎮ2016年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第21年ꎬ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hm2迅速上升到至2016年的1.851亿hm2ꎬ实现了近110倍的增长ꎮ2016年也是转基因水果和蔬菜的商业化快速发展元年ꎬ美国与加拿大先后批准了改善营养指标的转基因马铃薯和耐储存的转基因苹果的市场销售ꎮ2016年ꎬ全球26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ꎬ其中包括19个发展中国家和7个发达国家ꎮ发展中国家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占总面积的54%ꎬ而发达国家占46%ꎮ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8个亚太地区国家ꎬ在2016年种植了1860万hm2转基因作物ꎮ2016年转基因作物的最大种植国仍然是美国㊁巴西㊁阿根廷㊁加拿大和印度ꎮ这5个国家加起来的种植面积达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91%[1]ꎮ截至目前ꎬ我国共批准发放7种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ꎬ分别是耐储存番茄㊁抗虫棉花㊁改变花色矮牵牛㊁抗病辣椒㊁抗病番木瓜㊁转植酸酶玉米和抗虫水稻ꎬ但只有抗虫棉和抗病毒木瓜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化生产ꎮ二十多年来转基因商业化进程带来的巨大经济㊁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生态效益已充分显现ꎬ它的推广应用速度之快创造了近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奇迹ꎮ伴随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激增以及转基因技术研发的日益加速ꎬ以及转基因标志制度与监管需求ꎬ现有的转基因检测技术体系已经很难满足转基因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ꎬ影响到转基因产品的安全评价㊁身份验证㊁国内监管㊁进出口检验㊁企业自控和国际贸易互认ꎬ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和国家利益ꎮ因此ꎬ开发快速㊁精准㊁高通量的转基因检测方法ꎬ建立相应的检测技术体系是当务之急ꎮ现有的高通量转基因检测技术主要包括PCR阵列技术㊁芯片技术㊁DNA测序技术ꎮ本研究就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概述ꎮ1㊀PCR阵列技术聚合酶链式扩增技术(polymerasechainreactionꎬPCR)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转基因方法ꎬ包括定性PCR和定量PCR(quantitativePCRꎬqPCR)ꎮ多重PCR(multiplexPCR)可在同一个反应中同时扩增检测2个或多个目标基因序列ꎬ具备高通量检测的潜质ꎮ但由于多重qPCR之间的引物干扰ꎬ同时在1个反应管中设计的多重qPCR最多5~6重ꎬ很难满足实际检测需求ꎮ随着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激增和品种的日益丰富ꎬ检测需求也随之扩大ꎬ现有的检测方法通量低㊁过程繁杂ꎬ很难满足转基因检测需求ꎮ近年来基于qPCR的另一种策略逐步被关注和报道ꎬ即利用内含特定引物组合的96孔或384孔预制板用于高通量转基因筛查ꎮ预制板内含有指定浓度的特异引物ꎬ形成规律性的矩阵ꎬ可同时用于同一模板DNA的多重检测ꎮ该方法也被称为实时定量PCR阵列/芯片法(real-timePCRarray)ꎬ结合已知的转基因信息列表ꎬ这种转基因检测策略能够有效地简化试验操作ꎬ增加检测通量ꎮPCR阵列技术最早由欧盟联合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于2009年建立ꎮ针对欧盟转基因法规与检测需求ꎬ依据DecisionSupportSystem与JRCGMO-Matrix中的信息ꎬ将各转化体㊁外源基因与元件设计成最简化的检测组合ꎬ利用欧盟验证的事件特异性定量PCR方法ꎬ可同时在7种作物中检测39种转化事件ꎮ这种策略能够有效地增加检测通量同时降低人为犯错的风险ꎮ后续的研究证明这种策略能够有效地检测加工食品与饲料产品的转基因成分ꎬ在转基因检测实验室中被迅速推广和使用ꎮMano等基于96孔预制板设计了可同时检测15种转基因玉米㊁4种转基因大豆和2种转基因油菜的qPCR阵列ꎬ共计包含21个事件特异性㊁13个外源插入基因和5个内源基因ꎬ检测低限LOD在0.01%~0.25%之间[2]ꎮCottenet等基于384孔板整合了47套qPCR引物和探针ꎬ每个孔中进行3重qPCR反应ꎬ可同时检测7个样本中的47个靶标基因ꎬ方法特异性良好ꎬ检测低限LOD低于0.045%[3]ꎮ欧盟联合实验室基于96孔板开发了最新版本的转基因72 江苏农业科学㊀2019年第47卷第1期检测qPCR阵列ꎬ包含7个内源基因㊁5个元件㊁1个构建特异性和3个事件特异性ꎬ涵盖80多个转基因品系ꎬ可满足同时检测欧盟授权的全部转基因农作物[4]ꎮ其中ꎬ96孔预制板由EurogentecSA公司制作ꎬ检测特异性由LifeTechnologies公司完成ꎮ该方法相对老版本有很大改进ꎬ进一步满足了转基因检测需求[5-7]ꎮ2㊀芯片技术基因芯片(microarray)又称DNA芯片(DNAmicroarray)ꎬ是芯片技术中研究最早㊁最为成熟㊁应用最广泛的产品ꎮ基因芯片技术通过固体在基质表面的上千个特定探针ꎬ能够一次性准确地对样品中不同种类的DNA序列进行定性㊁定量筛查ꎬ具有高通量㊁集成化和自动化的特点ꎮ相对核酸印迹杂交技术ꎬ基因芯片技术操作简单㊁自动化程度高㊁检测效率高ꎬ可应用于基因突变检测㊁多态性分析㊁基因表达谱测定㊁功能基因组研究等领域ꎮ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转基因检测的报道很多ꎬ相对PCR技术ꎬ芯片检测的成本较高ꎬ但在检测通量方面具备巨大优势ꎮLeimanis等开发了Silverquant®芯片检测方法用于转基因检测ꎬ该方法利用硝酸盐沉淀来检测生物素化的扩增产物ꎬ在灵敏度和可信度方面要优于荧光染料ꎻ该方法覆盖7个事件特异性㊁4个转基因元件和5种内源基因ꎬLOD在0.03%~0.3%之间[8]ꎮTengs等设计了包含了约4万个探针的Tilling芯片ꎬ涵盖绝大多数植物转化用的载体序列ꎬ可用于筛查未知转化事件[9]ꎮHamels等评价了Eppendorf公司的DualChip转基因检测芯片ꎬ该产品可一次性进行3个平行试验ꎬ包含12个元件㊁7个植物内源基因㊁11个事件特异性和6个control对照ꎮ该芯片可检测到1%的植物成分㊁0.1%的GMOꎬ准确率大于95%[10]ꎮKim等针对19个转化事件开发了DNA芯片ꎬ包含27个探针用于检测内源基因㊁35S启动子㊁事件特异性和内源基因ꎻ其中事件特异性检测包括2个GM大豆㊁13个GM玉米㊁3个GM油菜和1个GM棉花ꎬ方法检测低限约为0.5%[11]ꎮLee开发的转基因检测芯片包含4个植物内源基因㊁2个元件和7个外源基因(P35S㊁tNOS㊁pat㊁bar㊁epsps1㊁epsps2㊁pmi㊁cry1Ac和cry3B)ꎬ方法特异性良好ꎬ灵敏度均可达到0.5%[12]ꎮTurkec等针对3个GM大豆和9个GM玉米开发检测芯片ꎬ共计设计了1830个60nt的探针ꎬ最终筛选出33个探针可用于区分12个GMO事件ꎬ并开发了1套数据算法来实现最大的检测通量和灵敏度ꎮ作者利用该芯片可直接对土耳其市场流通的食品进行转基因定量检测ꎬ检测灵敏度小于1%[13]ꎮ3㊀高通量测序技术近年来ꎬ以Roche/454㊁Illumina/Solexa和ABI/SOLiD为代表的高通量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sequencingꎬNGS)极大地推动了以动物㊁植物和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生命科学研究[14-17]ꎮ相对于传统DNA测序方法(Sanger法)ꎬNGS因其革命性的技术进步ꎬ可在很短的时间内产出千万倍的测序数据ꎬ从而实现对一个物种的基因组或转录组的整体覆盖和全貌精细研究ꎮ目前以NGS技术为基础的全基因组测序㊁基因组重测序㊁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㊁转录组测序㊁小分子RNA测序和表观基因组测序等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医学㊁农业㊁食品㊁生态等多个研究领域ꎮNGS技术革新了以基因为研究对象的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研究ꎬ策略上实现了由钓鱼式到撒网式的点到面的升级ꎬ极大地推动了以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为代表的 组学 技术发展ꎬ使从全基因组尺度开展生命科学研究常态化[18-20]ꎮ目前国内外基于NGS技术开展转基因检测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ꎮTengs等利用转录组测序与差减计算的方法ꎬ在转基因拟南芥中发现了外源插入片段ꎬ理论上证明了NGS技术能够实现转基因检测[21]ꎮ但由于RNA的时空特异性表达与可变剪接等问题ꎬ使RNA的序列复杂度极高ꎬ直接导致该研究中基于RNA序列的差减分析存在大量的假阳性结果ꎮYang等利用NGS技术对转基因水稻T1c-19和TT51-1进行的分子特征鉴定研究中指出ꎬ基于盲检模型与20倍全基因组测序深度ꎬ只能部分识别外源DNA插入片段ꎬ并且结果中存在转基因元件的假阳性判定[22]ꎮ对于大片段转基因的分子鉴定试验中ꎬ染色体步移策略是无法获取全长信息的ꎬ而NGS技术在转基因分子鉴定领域具备强大优势ꎮZhang等利用NGS技术对转基因牛中的1个150kb的人类乳铁蛋白进行了分子鉴定ꎬ一步获得外源基因全长序列㊁整合位点和拷贝数等信息ꎬ结果通过了事件性PCR和FISH试验杂交验证[23]ꎮBarbau-piednoir等利用NGS技术对1个未授权的GM枯草杆菌进行测序ꎬ通过Blast比对发现目的序列ꎬ然后设计引物用于事件性qPCR检测ꎮ结果证明ꎬ这是有效的针对未授权GMO的检测策略[24]ꎮFritsch等利用NGS技术检测转基因玉米的纯合性ꎬ结果证实NGS策略与qPCR相比更具优势ꎬ不需要试验步骤的优化ꎬ统计学上也更加可靠[25]ꎮSahebi等对NGS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指出ꎬNGS能够解决很多传统办法不能解决的问题ꎬ但同时大数据的安全存储和繁杂的数据分析是对研究者的极大挑战[26]ꎮWillems等对NGS技术应用于转基因检测中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ꎬ作者以转基因水稻为例进行了测序和分析ꎬ提出了用于计算P值的公式和用于阳性结果认定的算法ꎬ为NGS技术在GMO检测中的应用提供了量化标准[27]ꎮ由于主流转基因农作物的基因组较大(例如大豆㊁玉米等)ꎬ全基因组无差别测序需要很高的数据量才能实现有效的全基因组覆盖深度ꎬ这直接导致了昂贵的测序成本㊁较高的生物信息学计算负荷和大量无法避免的假阳性结果ꎮ所以ꎬ全基因组无差别重测序策略很难实现有效的转基因检测ꎬ在测序之前增加特异性富集步骤十分必要ꎮ特异性的富集指定区段的DNA序列ꎬ而后再进行深度测序能够对特定的基因组区域或感兴趣的位点进行针对性研究ꎬ相比于全基因组无差别测序ꎬ测序目的性更强ꎬ测序成本更低ꎬ是高效的NGS研究手段[28]ꎮ近年来逐步发展并不断成熟的相关测序技术包括: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sequencingꎬWES)[29]㊁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romatinimmunoprecipitaionꎬChIP)[30]㊁降解组测序(degradomeseuqencing)[31]㊁DNA甲基化测序(methylatedDNAsequencing)[32]和酶切位点相关DNA测序(restriction-siteassociatedDNAsequencingꎬRAD-seq)[33]82 江苏农业科学㊀2019年第47卷第1期等等ꎮ在NGS测序之前先采取目的片段富集的策略ꎬ已在微生物和医学领域存在很多报道[34-36]ꎮ在转基因检测领域ꎬ针对已知元件或外源基因的上下游序列进行特异性富集ꎬ是利用NGS技术检测(未授权)GMO的主要策略ꎮ目前按起始基因组DNA的打断方式可分为3类:直接扩增㊁随机打断和酶切特异性打断ꎮ具体方法包括:(1)长模版快速扩增基因组DNA末端法(longtemplate-rapidamplificationofgenomicDNAendsꎬLT-RADE)ꎬ该方法由RACE技术演化而来ꎬ先利用特异性引物单向外扩ꎬPolyC加尾后再用巢式引物扩增ꎬ可获得插入位点的上下文序列[37]ꎻ(2)线性扩增介导的PCR法(linearamplification-mediatedPCRꎬLAM-PCR)ꎬ该方法利用生物素标记特异探针ꎬ可以利用磁珠富集一链cDNAꎬ使用随机引物获得二链cDNA后ꎬ连接接头再进行巢式PCR扩增可获得目标片段[38]ꎻ(3)非限制性线性扩增介导的PCR法(nonrestrictivelinearamplification-mediatedPCRꎬnrLAM-PCR)ꎬ该方法是LAM-PCR的变种ꎬ其中二链cDNA并不合成ꎬ直接使用单链DNA接头连接一链cDNA后进行扩增ꎬ该方法的缺点是单链DNA连接效率较低[35]ꎻ(4)位点特异PCR法(SiteFinding-PCR)ꎬ该方法属于半随机引物扩增策略ꎬ直接利用基因组上的特异序列与基因特异引物配对ꎬ可直接扩增获得目的片段ꎬ一般获得序列长短不一[39]ꎻ(5)座位特异PCR法(locus-findingPCRꎬLFPCR)ꎬ该方法与SiteFinding-PCR方法类似ꎬ但在巢式PCR富集步骤中利用已知序列设计接头用于磁珠富集以提高效率ꎬ缺点是该方法只能单向扩增获得一侧序列ꎬ一般序列长度小于500bp[40]ꎻ(6)高通量的插入追踪测序法(high-throughputinsertiontrackingbydeepsequencingꎬHITS)ꎬ该方法先片段化基因组DNAꎬ经末端修复后连接测序接头ꎬ再结合基因特异引物可扩增插入位点的边界序列[36]ꎻ(7)随机片段PCR扩增法(randomlybrokenfragmentPCRꎬRBF-PCR)ꎬ该方法与HITS类似ꎬ基因组DNA片段化后加PolyA尾ꎬ全部连接测序 Y 形接头ꎬ再经巢式PCR扩增后可获得目标序列[41]ꎻ(8)AT接头法(AT-linkerPCR)ꎬ基因组DNA经酶切片段化后加A尾ꎬ再利用特异引物与OligodT复合引物配对可扩增目的片段[42]ꎻ(9)环状接头法(loop-linkerPCR)ꎬ该方法与AT接头法类似ꎬ酶解基因组DNA后直接使用带黏性末端的环状接头与之连接ꎬ再经巢式PCR扩增可获得目的片段[43]ꎻ(10)TOPO载体连接PCR法(TOPOvectorligationPCR)ꎬ该方法与A-Tlinker法类似ꎬ但使用一个平末端载体来代替A-Tlinkerꎬ使用载体的上引物与目的基因特异引物配对ꎬ可扩增目的片段[44]ꎻ(11)探针杂交测序法(Southern-by-SequencingꎬSbS)ꎬ利用已知目标序列设计~70nt探针ꎬ用于杂交富集DNA片段再测序ꎬ该方法不需要PCR扩增ꎬ但必须要预制插入位点附近的序列ꎬ不适用于未知转基因检测[45-46]ꎮ总的来说ꎬ目前NGS技术在GMO检测上的应用还很有限ꎬDNA富集策略必须依赖预知元件ꎬ还没有非常便捷㊁低成本的靶标富集方法ꎮGM检测一般需要0.1%的灵敏度和高通量需求ꎬ最好能够分析混合物种样本(例如玉米和大豆混样)ꎬ要想实现上述技术要求ꎬNGS技术还需要在低成本㊁高效和宽靶标等方向有所进步ꎮNGS技术为GM检测打开了新的大门ꎬ虽然还存在很多技术瓶颈ꎬ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ꎬ随着测序成本的不断下降ꎬNGS技术必将成为转基因检测领域的主流技术ꎮ参考文献:[1]ISAAA.GlobalstatusofcommercializedBiotech/GMcrops:2016[J].ISAAABriefꎬ2016(52).[2]ManoJꎬHaradaMꎬTakabatakeRꎬetal.ComprehensiveGMOdetectionusingreal-timePCRarray:single-laboratoryvalidation[J].JournalofAOACInternationalꎬ2012ꎬ95(2):508-516. [3]CottenetGꎬBlancpainCꎬSonnardVꎬetal.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amultiplexreal-timePCRmethodtosimultaneouslydetect47targetsfortheidentificationof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J].AnalyticalandBioanalyticalChemistryꎬ2013ꎬ405(21):6831-6844.[4]RosaSFꎬGattoFꎬAngers-LoustauAꎬetal.Developmentandapplicabilityofaready-to-usePCRsystemforGMOscreening[J].FoodChemistryꎬ2016ꎬ201(1):110-119.[5]QuerciMꎬFotiNꎬBogniAꎬetal.Real-timePCR-basedready-to-usemulti-targetanalyticalsystemforGMOdetection[J].FoodAnalyticalMethodsꎬ2009ꎬ2(4):325-336.[6]KlugaLꎬBulckeMVDꎬFolloniSꎬetal.Aready-to-usemulti-targetanalyticalsystemforGMsoyandmaizedetectionforenforcementlaboratories:INTECHOpenAccessPublisher[J].Soybean-Applicationsꎬ2011ꎬ3(4):225-240[7]KlugaLꎬFolloniSꎬBulckeMVDꎬetal.Applicabilityofthe real-timePCR-basedready-to-usemulti-targetanalyticalsystemforGMOdetection inprocessedmaizematrices[J].EuropeanFoodResearchandTechnologyꎬ2012ꎬ234(1):109-118. [8]LeimanisSꎬHernandezMꎬFernandezSꎬetal.Amicroarray-baseddetectionsystemforgeneticallymodified(GM)foodingredients[J].PlantMolecularBiologyꎬ2006ꎬ61(1/2):123-139. [9]TengsTꎬKristoffersenABꎬBerdalKGꎬetal.Microarray-basedmethodfordetectionofunknowngeneticmodifications[J].BMCbiotechnologyꎬ2007ꎬ7(1):91.[10]HamelsSꎬLeimanisSꎬMazzaraMꎬetal.MicroarraymethodforthescreeningofEUapprovedGMOsbyidentificationoftheirgeneticelements[R/OL].EurpeanCommission:JointResearchCentre.Italiaꎬ2007[2017-08-20].http://biotechjrcit/home/docshtm. [11]KimJHꎬKimSYꎬLeeHꎬetal.Anevent-specificDNAmicroarraytoidentify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inprocessedfoods[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ꎬ2010ꎬ58(10):6018-6026.[12]LeeSH.ScreeningDNAchipandevent‐specificmultiplexPCRdetectionmethodsforbiotechcrops[J].JournaloftheScienceofFoodandAgricultureꎬ2014ꎬ94(14):2856-2862.[13]TurkecAꎬLucasSJꎬKaracanliBꎬetal.Assessmentofadirecthybridizationmicroarraystrategyforcomprehensivemonitoringof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GMOs)[J].FoodChemistryꎬ2016ꎬ194(3):399-409.[14]MeyerMꎬStenzelUꎬHofreiterM.Paralleltaggedsequencingonthe454platform[J].NatureProtocolsꎬ2008ꎬ3(2):267-278. [15]QuailMAꎬKozarewaIꎬSmithFꎬetal.Alargegenomecenter simprovementstotheIlluminasequencingsystem[J].Nature92江苏农业科学㊀2019年第47卷第1期Methodsꎬ2008ꎬ5(12):1005-1010.[16]TurcattiGꎬRomieuAꎬFedurcoMꎬetal.Anewclassofcleavablefluorescentnucleotides:synthesisandoptimizationasreversibleterminatorsforDNAsequencingbysynthesis[J].NucleicAcidsResearchꎬ2008ꎬ36(4):26-40.[17]HousbyJNꎬSouthernEM.FidelityofDNAligation:anovelexperimentalapproachbasedonthepolymerisationoflibrariesofoligonucleotides[J].NucleicAcidsResꎬ1998ꎬ26(18):4259-4266.㊀[18]MardisER.Theimpactofnext-generationsequencingtechnologyongenetics[J].TrendsinGeneticsꎬ2008ꎬ24(3):133-141. [19]SchusterSC.Next-generationsequencingtransformstoday sbiology[J].NatureMethodsꎬ2008ꎬ5(1):16-18.[20]ShendureJꎬJiH.Next-generationDNAsequencing[J].NatureBiotechnologyꎬ2008ꎬ26(10):1135-1145.[21]ButenkoMAꎬJonBꎬArneHJꎬetal.Characterizationofunknowngeneticmodificationsusinghighthroughputsequencingandcomputationalsubtraction[J].BMCBiotechnologyꎬ2009ꎬ9(1):87. [22]YangLꎬWangCꎬHolst-JensenAꎬetal.CharacterizationofGMeventsbyinsertknowledgeadaptedre-sequencingapproaches[J].ScientificReportsꎬ2013ꎬ3(5):115-131.[23]ZhangRꎬYinYꎬZhangYꎬetal.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transgeneintegrationbynext-generationsequencingintransgeniccattle[J].PLoSOneꎬ2012ꎬ7(11):50348-50368.[24]Barbau-piednoirEꎬdeKeersmaeckerSCꎬDelvoyeMꎬetal.UseofnextgenerationsequencingdatatodevelopaqPCRmethodforspecificdetectionofEU-unauthorizedgeneticallymodifiedBacillussubtilisoverproducingriboflavin[J].BMCBiotechnologyꎬ2015ꎬ15(1):103.[25]FritschLꎬFischerRꎬWambachCꎬetal.Next-generationsequencingisarobuststrategyforthehigh-throughputdetectionofzygosityintransgenicmaize[J].TransgenicResearchꎬ2015ꎬ24(4):615-623.[26]SahebiMꎬHanafiMMꎬAziziPꎬetal.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versusnext-generationsequencinginplantgeneticengineering:challengesandperspectives[J].MolecularBiotechnologyꎬ2015ꎬ57(10):880-903.[27]WillemsSꎬFraitureMAꎬDeforceDꎬetal.Statisticalframeworkfordetectionof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basedonnextgenerationsequencing[J].FoodChemistryꎬ2016ꎬ192:788-798.[28]MetzkerML.Sequencingtechnologies-thenextgeneration[J].NatureReviewsGeneticsꎬ2010ꎬ11(1):31-46.[29]NgSBꎬTurnerEHꎬRobertsonPDꎬetal.Targetedcaptureandmassivelyparallelsequencingof12humanexomes[J].Natureꎬ2009ꎬ461(7261):272-306.[30]WangXꎬEllingAAꎬLiXꎬetal.Genome-wideandorgan-specificlandscapesofepigeneticmodificationsandtheirrelationshipstomRNAandsmallRNAtranscriptomesinmaize[J].ThePlantCellOnlineꎬ2009ꎬ21(4):1053-1069.[31]GermanMAꎬPillayMꎬJeongDHꎬetal.GlobalidentificationofmicroRNA-targetRNApairsbyparallelanalysisofRNAends[J].NatureBiotechnologyꎬ2008ꎬ26(8):941-946.[32]LiNꎬYeMꎬLiYꎬetal.WholegenomeDNAmethylationanalysisbasedonhighthroughputsequencingtechnology[J].Methodsꎬ2010ꎬ52(3):203-212.[33]BairdNAꎬEtterPDꎬAtwoodTSꎬetal.RapidSNPdiscoveryandgeneticmappingusingsequencedRADmarkers[J].PLoSOneꎬ2008ꎬ3(10):e3376.[34]VolpicellaMꎬLeoniCꎬCostanzaAꎬetal.Genomewalkingbynextgenerationsequencingapproaches[J].Biologyꎬ2012ꎬ1(3):495-507.㊀[35]GabrielRꎬEckenbergRꎬParuzynskiAꎬetal.Comprehensivegenomicaccesstovectorintegrationinclinicalgenetherapy[J].NatureMedicineꎬ2009ꎬ15(12):1431-1456.[36]GawronskiJDꎬWongSMꎬGiannoukosGꎬetal.Trackinginsertionmutantswithinlibrariesbydeepsequencingandagenome-widescreenforHaemophilusgenesrequiredinthelung[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ꎬ2009ꎬ106(38):16422-16467.㊀[37]SpalinskasRꎬvandenBulckeMꎬvandenEedeGꎬetal.LT-RADE:anefficientuser-friendlygenomewalkingmethodappliedtothe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theinsertionsiteofgeneticallymodifiedmaizeMON810andriceLLRICE62[J].FoodAnalyticalMethodsꎬ2013ꎬ6(2):705-755.[38]SchmidtMꎬZicklerPꎬHoffmannGꎬetal.Polyclonallong-termrepopulatingstemcellclonesinaprimatemodel[J].Bloodꎬ2002ꎬ100(8):2737-2774.[39]TanGꎬGaoYꎬShiMꎬetal.SiteFinding-PCR:asimpleandefficientPCRmethodforchromosomewalking[J].NucleicAcidsresearchꎬ2005ꎬ33(13):122-145.[40]ThirulogachandarVꎬPandeyPꎬVaishnaviCSꎬetal.Anaffinity-basedgenomewalkingmethodtofindtransgeneintegrationlociintransgenicgenome[J].AnalyticalBiochemistryꎬ2011ꎬ416(2):196-201.㊀[41]XuWꎬShangYꎬZhuPꎬetal.RandomlybrokenfragmentPCRwith5ᶄend-directedadaptorforgenomewalking[J].ScientificReportsꎬ2013ꎬ34(15):115-135.[42]TrinhQꎬXuWꎬShiHꎬetal.AnATlinkeradapterpolymerasechainreactionmethodforchromosomewalkingwithoutrestrictionsitecloningbias[J].AnalyticalBiochemistryꎬ2012ꎬ425(1):62-85. [43]TrinhQꎬShiHꎬXuWꎬetal.Loop‐linkerPCR:anadvancedPCRtechniqueforgenomewalking[J].IUBMBLifeꎬ2012ꎬ64(10):841-845.㊀[44]KanizayLBꎬJacobsTBꎬGillespieKꎬetal.ParrottWA.HtStuf:High-throughputsequencingtolocateunknownDNAjunctionfragments[J].ThePlantGenomeꎬ2015ꎬ8(1):67-98[45]LepageEᶄꎬZampiniEᶄꎬBoyleBꎬetal.Time-andcost-efficientidentificationofT-DNAinsertionsitesthroughtargetedgenomicsequencing[J].PLoSOneꎬ2013ꎬ8(8):70912-70935. [46]Zastrow-HayesGMꎬLinHꎬSigmundALꎬetal.Southern-by-sequencing:arobustscreeningapproachfor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geneticallymodifiedcrops[J].ThePlantGenomeꎬ2015ꎬ8(1):25-49.03 江苏农业科学㊀2019年第47卷第1期。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已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遗传改良方法。
转基因作物丰富了人类的食品来源,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引发了各方面的争论与关注。
针对转基因作物的检测需求,科学家们研发了许多检测技术,其中,快速检测技术成为了一种热门研究方向。
目前,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PCR(聚合酶链反应)、LAMP(循环介导等温扩增法)、电化学和免疫学等多种方法。
其中PCR技术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高,能够快速检测出极其微小的检测目标;LAMP技术则比PCR技术更为便捷,可以在简单的温度条件下迅速实现标的基因的扩增。
电化学法和免疫学法利用化学方法或者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快速检测出目标基因。
与传统的检测技术相比,快速检测技术有许多优点。
首先,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缩短了检测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快速检测技术精度高,能够准确地鉴定转基因作物的种类和含量,避免了错误的鉴定和误判。
最后,快速检测技术检测方式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实验设备和技术,使得检测过程更容易实现。
然而,目前的快速检测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在PCR扩增中,存在着扩增产物污染和误判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免疫学方法的检测精度和特异性也受到检测样品的影响,需要更加细致地针对样品进行处理并优化检测方案。
此外,快速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标准化、可靠性等问题,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和可信度。
未来,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将继续向着以下方向进行改进和创新:一是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例如探索新型扩增技术、改进样品处理流程等;二是优化检测方案和建立标准,以提高检测可靠性、稳定性和可复性;三是加强合作和共享,建立合作平台和共享数据资源,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
总之,快速检测技术将在转基因作物检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饮食安全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用于筛选转基因玉米的高通量多重串联PCR测定法
用于筛选转基因玉米的高通量多重串联PCR测定法摘要转基因生物(GMO)越来越被接受,这导致了对高通量检测方法的需求日益增加。
这项研究描述了一个高通量和低成本的多重串联PCR(MT-PCR)检测方法,此方法使用SYBR Green I进行定量分析,用于筛选包含7个转基因(GM)共有的筛选元素,6个转基因玉米和一个玉米参考基因共14个靶标。
这14个目标的高通量多重串联PCR分析成功地扩增了单一事件样本中转基因玉米DNA含量小于0.001 ng的产物,并显示出高度特异性。
该测定可有效地用于筛选食物和饲料中的GM玉米。
引言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的市场上都有大量的转基因生物。
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处的统计,到2016年,全世界已经有29种转基因品种被开发和商业化。
值得注意的是,玉米获得了世界范围内最大的认可,有29个国家批准了229个转基因品种。
有几个国家对来自欧盟成员国等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实行强制性标签,规定含有超过0.9%转基因材料的产品必须按照现行法规加贴标签。
然而,未经授权的转基因生物(UGM)偶尔会被释放到市场中。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有必要采用大容量监测方法检测转基因玉米。
GMO检测是基于发现插入的外源基因(含有插入连接序列)或在转基因植物中特异性表达的蛋白质。
基于蛋白质的方法是费力和不太敏感的,通常不适用于可能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加工产物。
相比之下,基于DNA的PCR方法更为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已经描述了高通量的基于DNA的GMO检测方法的许多策略。
其中,一次反应可同时扩增多个DNA目标的多重PCR是监测多个GM含量的基本策略。
Shrestha等人已开发出一种多重PCR用于同时检测八个转基因玉米品系,但是由于PCR产物需要进一步的琼脂糖电泳分析以确认结果,所以耗时且限制了产量。
为了提高多重PCR的能力,开发了结合多重PCR 的新策略,如毛细管凝胶电泳(CGE)或微阵列杂交。
但是,这种改进也受到单管多重PCR能力的限制。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
同时,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因此,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也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将介绍当前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进展和展望。
一、传统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的缺陷传统的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包括PCR技术、Southern blotting等,虽然这些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作物的检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检测出转基因物质的存在,但是这些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1)复杂性高:这些方法需要从样本中提取DNA,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准确性不高:传统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对于一些植物材料中的非特异性引物没有很好的控制,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偏差。
(3)成本较高:传统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需要购买昂贵的实验设备和试剂,成本较高。
二、快速检测技术的进展为了克服传统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的缺陷,人们已经开发了一些快速检测技术,其中包括:(1)荧光PCR技术:荧光PCR技术是利用PCR技术和荧光探针结合来对转基因物质进行检测。
相比传统PCR技术,荧光PCR技术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并且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实时监测PCR产物的积累情况,从而减少了误报率。
(2)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技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技术是利用生物分子与电极表面相互作用来监测转基因物质的存在。
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和可靠等优点,并且可以进行在线监测,因此可望在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展望未来的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将更加注重实时监测和快速检测。
一些新技术将得到应用,如基于纳米材料的检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同时,高通量的转基因作物检测技术将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满足大规模的检测需求。
此外,在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法律法规方面,也将会得到完善。
各国将逐渐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促进食品安全与转基因技术的和谐发展。
总之,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将更加多样化和全面化。
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食品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的探讨,不仅关乎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也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
本文旨在综述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将从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分类及安全性评估入手,分析当前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基因检测技术、蛋白质检测技术、代谢物检测技术等。
还将探讨这些技术在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介绍近年来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创新进展,如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发、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应用等。
本文还将对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食品安全监管和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二、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概述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食品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伴随其广泛应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公众关注。
因此,对转基因食品的分析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主要涵盖了DNA分析、蛋白质分析以及代谢物分析等多个方面。
DNA分析是转基因食品检测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它主要包括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DNA芯片技术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等。
这些技术可以精确地检测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从而判断食品是否经过基因改造。
蛋白质分析技术则主要关注转基因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外源蛋白质。
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技术包括Western Blot、免疫电泳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外源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助于评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代谢物分析是另一种重要的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手段。
它通过对转基因食品中的代谢物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间接反映基因改造对食品成分的影响。
转基因食品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食品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候吉超,吴 斌,姜 蕾,宋晶晶,任小娜,王 东*(喀什大学 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新疆帕米尔高原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新疆喀什 844000)摘 要: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转基因作物品种和食品种类不断增加,给人们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存在安全方面的争论。
研发新的转基因检测技术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对转基因蛋白和核酸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阐述,以期为转基因产品快速、高通量检测技术的研发提供更多思路。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es in Detection Technologies for TransgenicFood IngredientsHOU Jichao, WU Bin, JANG Lei, SONG Jingjing, REN Xiaona, WANG Dong*(College of Life and Geographic Sciences, Kashi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Ecology of Pamirs Plateau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Kashi 84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the varieties of transgenic crops and foods are increasing. While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bring economic benefits to people, there are also safety disputes. It is extremely urgent to develop new transgenic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nsgenic protein and nucleic acid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reviewed,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detection methods are described,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ideas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rapid and high-throughput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transgenic products.Keywords: transgenic food; det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随着世界人口的高速增长,“全球粮食危机”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而转基因技术的诞生为解决“全球粮食危机”带来了希望[1-2]。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转基因作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作物中,以实现特定的性状改良。
转基因作物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抗虫、抗病、逆境适应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力。
由于转基因作物带来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旨在介绍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包括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在野外环境中进行的快速检测方法两种。
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PCR法、ELISA法、南方杂交法等,通过检测目标基因或蛋白质的存在与否来确定作物是否具有转基因。
这些方法在实验室中进行,对样本的处理和提取DNA或蛋白质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需要几小时到数天的时间。
这些方法还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转基因作物,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和改进更为快速和便捷的检测技术。
近年来,新开发出了一种基于便携式PCR技术的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不需要复杂的实验设备,只需少量的DNA样本和PCR试剂,就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检测。
还有一种基于免疫检测原理的便携式快速检测仪器,可以通过检测样品中的特定蛋白质来确定是否存在转基因作物。
除了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还有一些可以在野外环境中快速检测转基因作物的方法。
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基于光谱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光谱仪器对作物样品进行扫描分析,可以实时获得作物样品的光谱信息,进而确定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
还有一种基于纳米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特定的纳米材料与转基因作物的特定成分发生反应,可以实现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
尽管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当前的快速检测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率,并且在样本处理和检测过程中可能受到一些条件限制。
由于转基因作物的种类繁多,每种转基因作物都需要特定的检测方法,这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带来了困难。
基于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
基于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DNA 高通量测序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它允许对DNA 中的基因进行快速、准确和经济的分析。
因此,该技术成为生物学、医学和农业产业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 DNA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这一领域的未来。
第一部分: DNA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原理和发展DNA 高通量测序技术是一种基于测序仪器和相关软件的特殊分析方法。
该技术可以通过对细胞内的 DNA 样本进行快速分析,来确定其 DNA 序列。
DNA 分子由四种碱基组成,分别是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和鸟嘌呤(G)。
高通量测序技术利用了这些碱基的特性来建立 DNA 序列的基础。
DNA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研究。
最初的 Sanger 测序技术只能测定数百个碱基的序列,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DNA 高通量测序技术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生命科学工具。
DNA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可以高效、准确地识别 DNA 分子,并快速生成大量分子序列。
这意味着可以对复杂 DNA 分子进行深入研究,并理解它们在生命体中的作用。
例如,这种技术可以分析人类基因组的细微差异,从而确定不同基因型之间的遗传差异。
第二部分: DNA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领域DNA 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在生命科学、医学、农业和环境等领域广泛应用。
在生命科学领域,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以及进行人类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医学领域,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例如,该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某些癌症的早期诊断,并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辅助医生研究某些基因缺陷与遗传病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化医疗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被用于研究作物基因组,以及提高植物农艺特性。
例如,该技术可以帮助改良农作物,以增强其耐旱、抗病和抗虫能力,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近年来,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广泛应用和种植,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为转基因作物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政府和有关机构又要求对转基因产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检测,所以大力推进与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文将简单介绍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传统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1. PCR法PCR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常用的转基因快速检测方法,它的原理是基于DNA 的扩增,即让DNA分子在体外通过一系列反应条件得以精细拷贝,并能够对目标DNA分子定量分析。
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PCR法经济、快速、高效、对同种基因不同表达的鉴别效果非常显著。
但是PCR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其中主要的缺点包括产生假阴性、假阳性结果,其检测范围受到一定限制等问题。
2. 蚕豆胆囊减水法蚕豆胆囊减水法是一种集样品制备和检测于一体的检测方法,它采用蚕豆越冬苗的冷却提取,去除胆囊和胆汁等杂质的方法,以达到有效地检测转基因组成的目的。
这种检测方法的优点是便捷、实用,并且对于不同的转基因品种都有一定的检测敏感性和鉴别性。
3.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主要基于分离技术的检测方法,它利用不同成分在流动相中的物理、化学特性差别,相互进行有效分离。
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检测快速,同时也具备较高的质量控制水平,如分辨率、检测灵敏度、分离度等多个检测指标。
但是该方法也有一些缺陷,如成本较高,依赖专业技能、需要预处理等问题。
除了传统的检测方法以外,基于近年来的技术进步,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下面将介绍一些当下主流的转基因快速检测技术。
1. 基因组学方法基因组学方法主要针对目标序列进行定序、组装和注释,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软件平台。
因此,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快速性和高通量性,同时较少依赖于实验条件和实验者的技能水平,适用于不同来源、不同处理方式的特定转基因,在转基因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转基因技术是近年来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使其具有特定的性状,例如抗虫、抗病、耐逆境等。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并且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检测转基因作物的种类和含量。
传统的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且对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要求较高,成本也较高。
急需开发一种快速、精准、简便的转基因作物检测技术,以满足市场和监管部门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就从PCR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和免疫学检测技术三个方面对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进展与展望进行探讨。
一、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能够在体外扩增DNA片段的技术,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转基因作物检测中,PCR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PCR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对多种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例如大豆、玉米、棉花等。
随着PCR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新一代PCR技术已经出现,并且在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多重PCR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个转基因作物,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实时PCR技术可以实现对转基因作物的快速定量检测,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更准确、更可靠的数据。
未来,随着PCR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会变得更加精准、简便和快速。
二、毛细管电泳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是一种基于电泳原理的分离和检测技术,具有快速、高效、自动化的特点。
在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中,毛细管电泳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毛细管电泳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对多种转基因作物的快速鉴定和检测,具有高度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三、免疫学检测技术总结而言,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正在不断取得进展,可以预见,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将会更加精准、简便和快速。
转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转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者:马文良来源:《食品安全导刊》2018年第04期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加,转基因作物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然而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组织的广泛关注。
转基因作物与自然选择导致的进化不同,自然选择是一种十分缓慢的进化,转基因作物由于基因受到了人为的修改,使这些作物能够迅速改变,因此这些作物的安全性很难判断。
为了维护人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已有超过40个国家相继颁布了转基因相关产品的标识制度。
转基因作物的检测技术转基因作物不仅种类众多、数量庞大,而且深度处理会造成转基因成分的部分或完全降解,极大地增加了检测难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标识管理制度,还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开发新的检测方法。
目前针对转基因作物的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蛋白质水平上的检测技术,例如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试纸条法和蛋白质芯片法等;另一类为基于核酸水平上的检测方法,常见的有核酸分子杂交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基因芯片法以及等温扩增法。
蛋白质水平的检测技术转基因作物所转入的外源基因通过表达会产生外源蛋白,通过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对外源蛋白进行分析即可实现对转基因玉米的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ELISA是蛋白质检测中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但是使用ELISA检测转基因作物不仅需要良好的抗体,而且还需要稳定的标准品来制作标准曲线,所以商业化的转基因ELISA检测产品并不多。
ROMER LABS?作为世界知名的转基因检测产品生产商及第三方实验室之一,其产品的抗体有着高灵敏、高特异性的特点,且在试剂盒中包含了稳定的标准品,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ROMER LABS?试剂盒的原理是以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为基础,同时结合酶的高效催化反应的一种高灵敏度蛋白检测方法。
目标蛋白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结合酶标的抗体或抗抗体,就能够利用酶的标记作用实现目标蛋白的检测。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摘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日益紧缺,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传改良手段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综述了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PCR法、电化学法、免疫学法、质谱法等多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情况。
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将会出现更加灵敏、快速、准确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PCR;电化学法;免疫学法;质谱法引言: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对生物进行基因改良,以创造具有新的性状或改良已有性状的生物。
转基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工业等领域,并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由于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检测转基因成分来确定食品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
目前,常用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包括PCR法、电化学法、免疫学法、质谱法等。
本文将对这些技术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PCR法检测转基因食品PCR法是一种基于核酸扩增的技术,它利用DNA聚合酶催化下的链式反应,扩增出目标DNA片段,并通过凝胶电泳等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
对于转基因食品检测而言,PCR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例如,基于PCR法的检测可以检测到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籽等主要转基因作物。
PCR法的实验过程可以分为样品处理、DNA提取、PCR扩增、凝胶电泳等步骤。
样品处理的目的是从食品中提取目标基因组DNA,并去除携带着非目标DNA的成分。
DNA提取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DNA从细胞或组织中释放出来。
PCR扩增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合适的引物对目标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反应物质。
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作者:李夏莹陈锐刘鹏程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01期摘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日新月异,转基因检测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现有的转基因检测技术体系已经很难满足转基因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以PCR 阵列技术、芯片技术、DNA测序技术为代表的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发展迅猛。
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关键词:转基因;高通量;芯片;DNA测序中图分类号: S18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1-0027-04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资源、环境和医药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也十分迅猛。
2016年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第21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hm2迅速上升到至2016年的1.851亿hm2,实现了近110倍的增長。
2016年也是转基因水果和蔬菜的商业化快速发展元年,美国与加拿大先后批准了改善营养指标的转基因马铃薯和耐储存的转基因苹果的市场销售。
2016年,全球26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其中包括19个发展中国家和7个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占总面积的54%,而发达国家占46%。
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8个亚太地区国家,在2016年种植了1 860万hm2 转基因作物。
2016年转基因作物的最大种植国仍然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
这5个国家加起来的种植面积达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91%[1]。
截至目前,我国共批准发放7种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分别是耐储存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抗病番木瓜、转植酸酶玉米和抗虫水稻,但只有抗虫棉和抗病毒木瓜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二十多年来转基因商业化进程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生态效益已充分显现,它的推广应用速度之快创造了近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奇迹。
伴随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激增以及转基因技术研发的日益加速,以及转基因标志制度与监管需求,现有的转基因检测技术体系已经很难满足转基因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影响到转基因产品的安全评价、身份验证、国内监管、进出口检验、企业自控和国际贸易互认,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和国家利益。
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摘要】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且高效的检测方法,对于食品安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了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然后介绍了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接着对现有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其优势和应用前景。
探讨了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强调了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和持续创新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作用,促进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发展。
【关键词】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食品安全、发展历史、原理、比较、优势、应用、未来发展、重要性、创新、持续发展、意义。
1. 引言1.1 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是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转基因成分的技术手段,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需求愈发迫切。
通过对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食品安全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在这个领域,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引入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不仅可以准确鉴定转基因成分,还可以对不同转基因品种进行迅速区分和分析。
未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食品安全监管的加强,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持续创新和技术升级,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将为食品产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的保障提供坚实支撑,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和放心的食品。
2. 正文2.1 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关于转基因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环节。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相应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最早的转基因检测技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当时主要采用基因组学和生物化学方法来检测转基因成分。
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在生物学和食品安全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随着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转基因食品和生物制品的检测需求越来越迫切,研究人员一直在致力于开发更快、更准确、更高效的转基因生物检测技术。
高通量检测技术正是应运而生,它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样品中的多个基因,为转基因生物的检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目前,高通量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基因芯片技术、下一代测序技术和PCR技术等。
这些技术各有优劣,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转基因生物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下面,我们将就这些技术在转基因高通量检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可以同时分析多个基因的技术,它使用微阵列芯片来进行检测。
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是将DNA或RNA样品标记后加到芯片上,然后通过光刻技术在芯片上固定所需的基因片段。
接着,采用荧光标记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光探测器获得信号并进行数据分析。
这种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样品中的转基因成分,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下一代测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种高通量测序技术,它能够同时测定样品中的多个基因序列。
相比传统的Sanger测序技术,下一代测序技术在测序速度和成本上都有明显优势。
目前,Illumina、Ion Torrent和PacBio等公司生产的下一代测序仪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领域的转基因研究中。
利用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样品中的转基因组成,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PCR技术是一种可以扩增目标DNA序列的技术,通过PCR扩增后再进行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目前,一种名为数字PCR的新型PCR技术在转基因高通量检测中被广泛应用。
数字PCR技术是一种通过单分子水平检测目标DNA序列的技术,它可以高度精准地测定样品中的转基因含量,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转基因作物是指经过基因工程技术修改或改良过的作物,具有较高的产量、抗病性、适应性等优点。
然而,由于其可能对人类健康、环境等产生影响,许多国家对其进行了监管和管理。
因此,转基因作物的迅速检测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目前的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基于PCR的检测技术PCR技术可以检测DNA序列,因此可以对转基因作物的基因组DNA进行检测。
本方法可以检测特定的转基因DNA和其分类,可以检测其份额和成分,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选择性。
蛋白质是作物发育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蛋白质来判断其中是否有转基因作物。
本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基因,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检测样品中转基因中所含有的特定物质与抗体的结合程度,来判断转基因的存在情况。
具有检测多种物质并且标记物质色彩鲜艳的优点。
在现有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人员不断加强转基因作物的快速、高效、低成本检测技术。
比如:利用微小的检测器件和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地器件检测样品中的转基因成分。
有望比现有技术在时间、成本和效率等方面取得更高质量。
这种技术可以快速进行转基因样品的扫描,可以更快速更全面地检测有潜在危害的物质。
三、结论总的来说,快速检测技术在检测转基因作物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目前各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限制,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可以期待更多更准确、更高效、成本更低的技术的出现。
这些技术将有助于实现对转基因作物的快速、准确的检测,并为人们保护环境、维护食品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是一种能快速、准确地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方法,其应用范围
非常广泛。
该技术主要基于DNA序列的变化进行检测,通过PCR扩增、酶切、芯片、测序
等多个技术手段来进行鉴定。
本文将介绍目前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PCR扩增技术
PCR扩增技术是一种基于DNA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检测方法,通过对转基因生物中特定
基因的DNA序列进行扩增,从而得到转基因生物的检测结果。
近年来,随着PCR技术的不
断改良,如多聚酶链式反应(qPCR)、数字PCR等,PCR扩增技术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化的检测手段。
二、酶切技术
酶切技术是利用内切酶来识别、切割特定DNA序列的方法,从而确定转基因生物的存在。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转基因成分比例的检测,可以检测生物材料中转基因成分的所占比例,能够监管遗传物质的流向和外源基因的输送,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三、芯片检测技术
芯片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微阵列技术的检测方法,通过构建转基因生物特定DNA序列
的探针,将其固定于芯片表面,再将待检测的DNA样品与芯片进行杂交反应,通过读数分
析图像信号来判断是否存在转基因生物。
该技术可以在同一芯片上鉴定多个转基因标记物,检测效率较高。
四、测序技术
测序技术是一种基于DNA序列分析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鉴定转基因生物。
该技术分布式测序、二代测序、第三代测序等多种技术,其中二代测序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二代测序技术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DNA进行大规模并行测序,能够检测出所有的转基因
标记物,不仅可以实现精确可靠的检测,还能够对转基因材料的来源进行追溯和溯源,探
索种质资源的组成和演化规律。
综上所述,转基因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已经走过了普及应用的初期阶段,现已成为
食品安全、医药研发、生物实验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该技术将会继续得到完善和发展,为转基因食品检测提供更加可靠和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