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高简介_公羊高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合集下载

公羊高《春王正月》原文译文赏析

公羊高《春王正月》原文译文赏析

公羊高《春王正月》原文|译文|赏析《春王正月》出自《公羊传》,通过周朝时隐公与桓公对继承王位的历史事件来说明“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的道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春王正月》原文先秦:公羊高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春者何?岁之始也。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

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

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

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

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

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

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

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桓何以贵?母贵也。

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译文及注释译文“元年”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是指国君即位的头一年。

“春”字是什么意思?是一年的开始。

“王”指的是谁?是指周文王。

为什么先说王而后说正月,这是为了说明是周王朝的正月。

为什么说周王朝的正月?是为了尊重周天子的一统天下。

隐公为什么不说即位?是为了成全隐公的意愿。

为什么说是成全隐公的意愿?因为隐公准备治理好国家,然后还政于桓公。

为什么还政于桓公?因为桓公年幼却地位尊贵,隐公年长却地位卑下;他们之间尊卑的差别是很小的,国都里的人没有知道的。

隐公年长而有德行,众大夫攀援隐公而立他为国君。

隐公在这时要是推辞即位,就不知道桓公是否一定能立为国君;如果桓公立为国君,又恐怕众大夫不能辅佐幼君。

所以,总的说来,隐公的即位,正是为了桓公将来即位。

隐公年长而有德行,为什么不宜立为国君?这是因为,立嫡子,凭年长不凭德行;立庶子,凭尊贵不凭年长。

桓公为什么尊贵?因为他的母亲尊贵。

母亲尊贵,儿子为什么就尊贵?母凭子贵,子凭母贵。

注释①元年:指鲁隐公元年。

②文王:周文王。

③曷:为什么。

正月:阴历每年第一个月。

④王正月:指周历正月。

古时改朝换代即改正朔(正月的第一天)。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1、《尚书》“尚”即“上”,《尚书》即是上古之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其内容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

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

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

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

东晋梅赜(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

后来《十三经》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书》与梅氏伪书的合编,宋人开始怀疑梅氏伪书,至清渐成定论。

今文各篇内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盘庚》反映商代奴隶社会的情况、《禹贡》记述战国时黄河、长江两流域的地理等。

《尚书》的目录如下●虞书·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夏书·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商书·汤誓·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盘庚上·盘庚中·盘庚下·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周书·泰誓上周书·牧誓·武成·洪范·旅獒周书·金滕·大诰·微子之命·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蔡仲之命·多方·立政·周官·君陈·顾命·康王之诰·毕命周书·君牙·冏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2、《逸周书》班固认为是周代的史书,刘向则认为是周代的“诰誓号令”文献集。

公羊传原文与解析

公羊传原文与解析

公羊传原文与解析公羊传,又称《公羊春秋》,是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由公羊高敖编纂而成。

该文献记载了公羊高敖对历史事件进行的一系列评论和解析,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本文将对《公羊传》进行原文及解析的介绍。

一、公羊传原文《公羊传》原文如下:【公羊传·襄公第二年】齐襄公二年春,王正月。

【襄公二年春,王正月】正月,在王正月之时。

【齐襄公二年春,王正月】王正月,在齐襄公二年的春季。

以上是《公羊传》原文的一个片段,通过类似的描述风格,记载了不同时期的君王以及重要事件。

下面将对这一段的解析进行说明。

二、公羊传解析《公羊传》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了君王的年号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

在这一段原文中,首先提到了齐襄公二年春,然后是王正月。

从这段原文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解析:1. 时间顺序:这段原文首先提到了齐襄公二年春,随后出现了王正月。

因此,可以推断出这一事件发生在齐襄公的第二个年头的春季。

2. 年号:通过这段原文可以得知,这一事件发生在齐襄公的统治时期。

年号是一种君王为纪念特定事件而设立的系统,有助于确定历史上特定事件的发生时间。

3. 形式标记:在这段原文中,可以看到"【公羊传·襄公第二年】"和"【襄公二年春,王正月】"等标记,这些标记起到了区分不同君王和时间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公羊传》中所记录的历史事件与时间关系,进一步研究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

三、结语《公羊传》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通过其原文与解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与君王的统治时期。

通过对《公羊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丰富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总之,《公羊传》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通过其原文与解析的学习和研究,可以进一步挖掘历史事件的历史背景与含义,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百家姓公羊,公羊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百家姓公羊,公羊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公羊氏历史来源:「公羊」源出:公羊(Gōngyáng)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姬姓,以祖上名字为氏。

据《尚友录》上指出,公羊氏家族,是先秦时期鲁国的公孙羊孺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而得姓。

春秋时,鲁国有位才学出众的人物,叫做公孙羊孺,他的后代子孙便取祖上名字中公羊二字为姓,称公羊氏。

得姓始祖:公孙羊孺。

古代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名望很高,才学出众的人物,叫公孙羊孺。

公孙羊孺的子孙,取祖上姓名中的公羊两字为姓,世代相传。

可是到了后来,有一部分公羊姓的族人,就简化成公姓了。

公姓是由许多姓如公良、公建、公明、公孙、公羊等简化来的,他们多是王公贵族的后代。

故公羊氏的始祖就是公孙羊孺。

二、迁徙分布(缺)公羊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公羊一姓出自姬姓。

根据《尚友录》上指出,公羊氏家族,是先秦时期鲁国的公孙羊孺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而得姓。

《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也介绍,春秋时鲁公孙羊孺,颇有才学,基孙以祖父名字中的两个字公羊为氏。

使公羊姓为姓氏人所知的人物是战国时人公羊高。

相传他是《春秋公羊传》的作者。

不过,有学者认为《春秋》三传之一的《公羊传》,起初只是口头流传,进到西汉景帝时才由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和齐人胡母生(字子都)将其著于竹帛面成书流传后世。

依照《尚友录》的记载,公羊氏家族当时的繁衍中心是在顿丘,即今河北省清丰县西南一带。

堂号春秋堂:战国时,齐国人公羊高是孔子弟子卜子夏的学生,他钻研《春秋》,作了《春秋公羊传》。

他的玄孙公羊寿与弟子都禄把书稿整理出版成书。

至汉代,何休又作了《解诂》,使《公羊春秋》一书得以大传。

公羊氏遂以春秋为堂号。

============================================================【公羊姓宗祠通用对联】〖公羊姓宗祠四言通用联〗承系姬姓;望出顿丘。

——佚名撰公羊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周时鲁公孙羊孺之后,因以公羊为氏。

《春秋公羊传》简介

《春秋公羊传》简介

《公羊传》的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即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

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

《汉书·艺文志》,《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将春秋三传的渊源说得很详细。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尚书》和《春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

”这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甲骨文)最早的两部书。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

现仅存左丘明编写的《左传》。

《春秋》和《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榖)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

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

所以自汉至今,学者只藉三传研读春秋。

《公羊春秋》作为家学,最初只是口耳相传,至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汉景帝时人)方与齐人胡毋生(《汉书》作胡母生,复姓胡毋或胡母,名子都,生是“先生”的意思)合作,将《春秋公羊传》定稿“著于竹帛”。

所以《公羊传》的作者,班固《汉书·艺文志》笼统地称之为“公羊子”,颜师古说是公羊高,《四库全书总目》则署作汉公羊寿,说法不一。

但比较起来把定稿人题为作者更合理一些。

《公羊传》的体裁特点,是经传合并,传文逐句传述《春秋》*的大义,与《左传》以记载史实为主不同。

《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历代今文经学家时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

同时它还是研究先秦至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后世注释《公羊传》的书籍主要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

【作者之谜】传说《公羊传》是战国时代公羊高编撰的,先是师徒口耳相传,直到西汉景帝时才写定成书。

公羊传:又名《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

公羊传:又名《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

公羊传:又名《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本文导读:《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公羊传》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

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

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

《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

《公羊传》的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即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

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

《汉书·艺文志》,《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将春秋三传的渊源说得很详细。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尚书》和《春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

”这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甲骨文)最早的两部书。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

现仅存左丘明编写的《左传》。

《春秋》和《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榖)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

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

所以自汉至今,学者只藉三传研读春秋。

《公羊春秋》作为家学,最初只是口耳相传,至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汉景帝时人)方与齐人胡毋生(《汉书》作胡母生,复姓胡毋,名子都,生是“先生”的意思)合作,将《春秋公羊传》定稿“著于竹帛”。

《国学经典丛书:公羊传》札记

《国学经典丛书:公羊传》札记

《国学经典丛书:公羊传》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公羊传》的背景与意义 (3)1.2 本书的目的与结构 (4)二、《公羊传》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5)2.1 《公羊传》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6)2.2 《公羊传》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7)2.3 《公羊传》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9)三、《公羊传》的哲学思想 (10)3.1 公羊传中的天道与人性论 (11)3.2 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 (12)3.3 君主政治与道德正义的探讨 (14)四、《公羊传》的社会政治理念 (15)4.1 《公羊传》中的尊王攘夷思想 (16)4.2 社会等级与秩序的维护 (17)4.3 《公羊传》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思考 (19)五、《公羊传》的文学特色 (20)5.1 《公羊传》的文辞风格与修辞手法 (21)5.2 《公羊传》中的寓言故事与象征手法 (21)5.3 《公羊传》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3)六、《公羊传》的现代意义 (24)6.1 《公羊传》对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 (26)6.2 《公羊传》对现代政治理念的借鉴意义 (27)6.3 《公羊传》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28)七、结论 (30)7.1 《公羊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31)7.2 个人学习《公羊传》的体会与收获 (33)一、内容概览《国学经典丛书:公羊传》是我对这部国学经典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思考的记录。

这部作品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对于古代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体现。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其内涵丰富,思想深邃。

本读书随笔的内容概览部分,将围绕作品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以及阅读感受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我会介绍《公羊传》的基本内容。

《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儒家经典,主要讲述了古代的政治制度、历史事件以及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古代社会的政治架构、礼仪制度以及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会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这部作品强调了君子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提倡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公羊传 公羊高 完整原文

公羊传 公羊高 完整原文

公羊传公羊高完整原文◎ 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春者何,岁之始也。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

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

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出微,国人莫知。

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

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

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

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桓何以贵,母贵也。

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三月,公及邾娄仪父盟于眛。

及者何,与也,会及暨皆与也。

曷为或言会或言及,或言暨,会犹最也;及犹汲汲也;暨犹暨暨也。

及我欲之,暨不得已也。

仪父者何,邾娄之君也。

何以名,字也。

曷为称字,褒之也。

曷为褒之,为其与公盟也。

与公盟者众矣,曷为独褒乎此,因其可褒而褒之。

此其为可褒奈何,渐进也。

眛者何,地期也。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克之者何,杀之也。

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

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

段者何,郑伯之弟也。

何以不称弟,当国也。

其地何,当国也。

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在内也。

在内虽当国不地也,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宰者何,官也。

咺者何,名也。

曷为以官氏,宰士也。

惠公者何,隐之考也。

仲子者何,桓之母也。

何以不称夫人,桓未君也。

赗者何,丧事有赗。

赗者,盖以马以乘马束帛,车马曰赗,货财曰赙,衣被曰襚。

桓未君则诸侯曷为来赗之,隐为桓立,故以桓母之丧告于诸侯。

然则何言尔,成公意也。

其言来何,不及事也,其言惠公仲子何,兼之,兼之非礼也何以不言及仲子,仲子微也。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孰及之,内之微者也。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祭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

何以不称使,奔也。

奔则曷为不言奔,王者无外,言奔则有外之辞也。

公子益师卒,何以不日,远也。

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_《三字经》_原文_解释_翻译_相关故事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_《三字经》_原文_解释_翻译_相关故事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出处】
《三字经》
【解释】
孔子著作的《春秋》文字简练,却蕴藏深的寓意,这样的微言大义没有下一番研读的功夫是读不出所以然的。

三传是三本解释《春秋》的经义,帮助读书人阅读《春秋》这部书,分别是《公羊传》、《左传》、《谷梁传》。

《公羊传》是鲁国人公羊高所作,《左传》是鲁国人左丘明写成,《谷梁传》则是鲁人谷梁赤所写。

【故事延伸】
董仲舒写《春秋繁露》
董仲舒,汉广川郡人,即今河北省景县人。

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是汉代的重要著作。

现存《春秋繁露》中有《玉杯》、《竹林》等80多篇。

《春秋繁露》宣扬“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作者认为,天是有意志的,是宇宙万物的主宰,是至高无上的神。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思想体系,尽管以后各个王朝的哲学形态有所改变,但这一思想一直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

介绍春秋小国家的书籍

介绍春秋小国家的书籍

介绍春秋小国家的书籍
1. 《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记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

它是以史料为基础,以编年体和文白夹杂的形式叙述,对春秋时期小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有着较全面的记录。

2. 《国语》:《国语》是一本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历史的文集,涵盖了10个国家的历史材料。

它记录了各国国君的言论
和故事,展现了春秋时期小国家之间的政治风貌和一些重大事件。

3. 《春秋繁露》:《春秋繁露》是清代刘向所著的一部历史哲学作品,通过对《左传》等春秋经典的解读,揭示了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家思想及其背后的道德理念。

这本书对于春秋时期小国家的政治、伦理和思想有深入的剖析。

4. 《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与《左传》同属春秋经传。

它是以孔子弟子公羊高的名义所著,通过对春秋时期各国政治斗争的记述,反映了当时小国家之间的角逐和谋略。

这些书籍对春秋时期小国家的政治、历史和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解读,对于理解春秋时期的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古代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试题一、填空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山海经》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书经3.《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孔颖达。

4.庄子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结构,后人称之为轮辐式结构。

5.“屈原”的“原”是他的字6.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有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7.《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

9.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期吴人韦昭的《国语注》。

10.《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文选》。

11.在古代神话中,仓颉相传是文字的创造者。

12.三家诗是指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13.《春秋》三传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4.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15.“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孟子》16.《庄子》的说理散文,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

17.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所撰《九辩》发端。

1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9.枚乘的赋体代表作是《七发》。

20.司马迁,字子长21.较详细地记载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的书籍是《淮南子》。

22.《诗》到了_汉_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23.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抒情诗_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4.《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高。

25.有位伊人,在水一方。

26.“狡兔三窟”成语出自《战国策》。

2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纪传体。

28.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班固和张衡。

29.《乐府诗集》是由郭茂倩所编。

30.《史记正义》的作者是张守节。

31.反映治理洪水的神话是鲧禹治水。

32.按音乐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33.孔子生于前551年。

34.“舍生取义”成语出自《孟子》。

35.《国语》的性质是国别史。

36.《庄子》三言分别是指:寓言、重言、卮言。

李承远厚德载物内容概述

李承远厚德载物内容概述

李承远厚德载物内容概述
"李承远厚德载物"是中国古代故事中的一个典故,来源于《史记·孔子世家》。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李承远的高尚品德和宽广胸怀,以及他对待人物的包容和善意。

以下是对这个故事内容的概述:
在春秋时期,李承远是一个被推崇为有德行的人物。

有一次,有人向他诬告一位名叫公羊高的人,说他有罪。

李承远没有轻信谣言,而是去调查此事。

他发现公羊高实际上是一位有德行的人,对村里的百姓也十分关心。

因此,李承远并没有责备公羊高,而是对诬告者说:“你这样的举报会害人,要以后慎重。

”并且对公羊高表示了感激之情。

李承远的行为展示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善意,他没有被诬告所蒙蔽,而是用宽容和善良的态度对待了此事,体现了他的“厚德载物”的精神。

这个故事也被后人引为典范,以示人们在待人接物时应该持有宽容、公正和善意的态度。

《春秋公羊传》的核心思想与流传过程诸论

《春秋公羊传》的核心思想与流传过程诸论

《 春秋公羊传》 是一部传解《 春秋》 的著作 , 又称 《 公羊春秋》 简称《 , 公羊传》 。它是今文经学的重要 典籍 , 在汉 代就 有 了很 高 的地 位 , 为 当时人们 议 早 成 政 的依 据 ; 唐 代 , 被 政 府 列 为 “ 经 取 士 ” 考 在 又 明 的
地传与其子敢 , 敢传与其子寿 , 至汉 景帝时 , 寿乃共 弟子齐人胡毋子都著于竹 帛。 这里 , ” 称孔子能预知 秦 始 皇焚 书坑儒 自然是 附会 之 辞 , 特 别 言 明孔 子 而 将《 春秋》 中的“ 微言大义” 口授子夏 , 这却引起后世 人格外注意。有人怀疑 “ 公羊” 谷梁” “ 都是 “卜 商” ( 子夏姓 卜 名商 ) 的转音; 近人蔡元培 、 顾颉刚等认
书・ 艺文志》 : 《 载 “ 公羊传》 十一卷。 班 固注 :公羊 ” “ 子, 齐人。 唐代颜师古注 :名 ‘ 。 清代洪颐煊在 ” “ 高’ ”
《 经义丛钞》 中提出 :明” “ 字古音读若 “ , 羊 ” 芒” 与“
处很多 , 而且有《 谷梁》 攻击《 公羊》 ” 处。 他还指出: “ 大一 统 ’ ‘ 这个 观念 , 在 秦 、 以后 才 能有 , 就 要 汉 这
足以证明《 公羊传》 不出于子夏。 近人崔适也在《 ” 春 秋复始》 中指出: 公羊传》 《 之名与公 羊氏之籍始见 于西汉刘歆所撰《 七略》 而公羊 氏之世 系及人名始 , 见于戴宏的序 ,何以前人不知 , “ 而后人知之也? 他 ”
又指 出 : 有关 史 料来 看 , 从 子夏 生 于 鲁 定公 二 年 , 到
这样 , 每代相距六十余年 。除非“ 父享耄年 , 子皆夙 慧, 乃能及之 。 由此 , ” 崔适 对戴宏 所说 的传承线索 提出了质疑。此外 , 《 就 公羊传》 本身看 , 书中多处

《晋文公重耳之亡》资料讲解

《晋文公重耳之亡》资料讲解

楚国史书称《梼杌táo wù 》,鲁国史书称《春
秋》。
• 后其他国史书已失,唯遗鲁国史书,《春秋》就 专指鲁国史书。
二、关于《春秋》三传
• 1、《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流传至 今,被称为“《春秋》三传”。这是解释《春秋》 的三部不同的书,同为 儒家重要经典。
• 2、《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称《春秋公 羊传》简称《公羊传》,又称《公羊春秋》。
• 据说作者是战国齐人公羊高,相传是子夏的弟子。 • 3、 《谷梁传》亦称《春秋谷梁传》、《谷梁春
秋》,为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 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
• 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 (赤或作喜、嘉、俶、寘zhì)。
三、《左传》
• 1、 《左传》 体例。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体史
• 戲謔:“待我二十五 年,不來而後嫁”
• 季隗重情義:“我二 十五年矣,又如是而 嫁,則就木焉,請待 子。”
第三段:受土(衛)
• 情節:過衛而受辱,子 犯進言。 主要人物:重耳、野人、 子犯。
• 重耳:“野人與之塊, 公子怒,欲鞭之”、 “稽首,受而載之。” 從紆尊乞食到憤恨難平 再到心平氣和。
四、《晋文公重耳之亡》讲解
1、历史背景简介
晋献公晚年宠爱妃子骊姬,他听信骊姬的谗言,打算让幼 子奚齐(骊姬所生)继位,逼死了太子申生。骊姬为了确 保奚齐继位,继续陷害晋献公的次子重耳和三子夷吾,逼 得重耳和夷吾只得躲回自己的封地蒲地和屈城。献公派宦 臣勃醍(tí)带兵追杀重耳。当追兵赶到的时候,蒲城人 要抵抗,重耳上前劝阻。他说:“我靠着君父的命令,享 受封地的供养,才得到属下的人民。有了属下的人民,就 跟 君父较量起来,再没有比这罪过更大的了。我还是走 开吧!”说完,翻墙而逃。勃醍追上去拉住他的袖子,一 刀砍了过去,结果只砍下了一块袖子,重耳就这样 逃跑 了。

《公羊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公羊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公羊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公羊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公羊传》是训释《春秋》经义的传文著作。

《吴子使札来聘》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吴子使札来聘》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吴子使札来聘》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吴子使札来聘》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吴国派公子札访问鲁国,《左传》对经过情形有详细记载。

当时的吴王馀祭是公子札的二哥。

吴国在公子札的父亲寿梦就位时(公元前585年)就已称王。

但中原诸国还是视吴国为蛮夷之邦,《春秋》记事称之为“吴子”,“子”的爵位在公、侯、伯之下,所以实际上是贬称。

而《公羊传》出于“诸夏”的民族偏见和地域偏见,甚至否认吴国“有君、有大夫”,对《春秋》记事用语理解为抬高了吴国的地位。

本文就是《公羊传》解释《春秋》为什么用“吴子”肯定吴国“有君”,用“聘”肯定吴国“有大夫”的。

全文层层设问,步步深入,以事实说明公子札的贤、仁、深明大义,使吴国在诸夏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作品原文:“吴子使札来聘(1)。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2)。

何贤乎季子?让国也(3)。

其让国奈何?谒也(4),馀祭也(5),夷昧也(6),与季子同母者四。

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

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7),季子犹不受也。

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

”皆曰诺。

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8)。

”故谒也死(9),馀祭也立。

馀祭也死(10),夷昧也立。

夷昧也死(11),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12)。

僚者长庶也(13),即之。

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尔。

阖庐曰(14):“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

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子,我宜当立者也。

僚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15),而致国乎季子(16)。

季子不受,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

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去之延陵(17),终身不入吴国。

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

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

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

宋人及楚人平(公羊高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宋人及楚人平(公羊高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宋人及楚人平先秦:公羊高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

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

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

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

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

”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

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司马子反曰:“不可。

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

”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

”庄王曰:“诺,舍而止。

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

”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

”引师而去之。

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

此皆大夫也。

其称“人”何?贬。

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标签古文观止、对话、解释译文鲁国以外的诸侯之间讲和,《春秋》都不记载;这次楚宋两国讲和,为什么破例记载呢?这是因为赞扬这次讲和,出于两国大夫的主动。

为什么要赞扬两国大夫的主动?楚庄王围攻宋国,军队只剩下七天的口粮。

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只好回去了。

于是派司马子反登上土堙,窥探宋国都城的情况。

宋国的华元也登上土堙,出来会见子反。

子反说:“你们的情况如何?”华元说:“疲惫不堪啊!”子反说:“疲惫到什么程度?”华元说:“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

”子反说:“呀,很厉害啦,疲惫!我听说,被围困的军队,总是让马儿衔着木棍,不让马儿吃饱,只牵出肥马给客人看,你怎么这样对我吐露真情?”华元说:“我听说:君子看见别人困难就怜悯他们,小人看见别人危难就幸灾乐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羊高
《公羊传》
与《左传》《谷梁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

亦称《春秋公羊传》。

旧说创始于子夏弟子齐人公羊高,传五世至西汉景帝时得立于官学。

其大师胡毋生、董仲舒等任博士,专门从事研习、讲授之业。

武帝时贫苦儒生公孙弘因通晓该书竟得官至丞相,其后学者益众,遂为汉代显学。

该书援引前人解“经”成说颇多,如鲁子、高子、子沈子、子司马子等,子公羊子仅属其中之一,未见处于特殊地位。

但书中认为从春秋战国之际的公羊高到汉景帝时的公羊寿,历三百年仅传五代,亦甚可疑。

大约《春秋》曾作为孔门教材,传习不绝,历代儒生研讨讲述,遗说甚多,其中一部分经西汉初的公羊氏及其弟子胡毋生等整理,编著成书而行于世。

由于它写成于汉初,用的是汉代通行文字“今文”,故属“今文经”,并为“今文经学”主要经典(见经今古文学)。

《公羊传》用问答体解说《春秋》所记史事,着重从政治而非历史学的角度阐述这些记载的是非观,并把它看成政治的体现,作为指导后世帝王行事的准则。

由于其借对史事的议论发挥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常有一些“非常异义可怪之论”。

如齐襄公恃强兼并纪国,却被肯定,以为是为其九世祖齐哀公复仇;宋襄公在泓之战坐失战机,丧师辱国,歌颂为“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

”该书本文二万七千多字,其中有三十七年无传,可能已有残缺。

东汉何休依据胡毋生条例所作《春秋公羊解诂》,集两汉公羊学之大成。

北宋著录有徐彦所作《公羊传疏》。

清人陈立著《春秋公羊义疏》,广搜诸家解说,可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