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2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课堂笔记及重点内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心理学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及行为、意识及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3.心理及行为、意识及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心理及行为(1)心理及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及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及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山香教材心理学1-2章(临沭联华学习)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2、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3、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望梅生津”4、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谈虎色变”5、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
6、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7、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8、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
9、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又称最小可觉差。
10、差别感受性: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1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2、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3、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14、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直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15、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16、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17、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
18、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19、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运用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和意志努力,自然而然的识记。
20、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实际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21、机械识记:是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采取多次重复的方式所进行的识记,即平时所说的死记硬背。
《普通心理学》 重点总结归纳-2021年精品整理
《普通心理学》 重点总结1、心理现象:①心理过程:a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b 、情感:情绪与情感。
c 、意志:意志。
②个性心理:a 、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
b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2、心理的实质:心理是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是各种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3、心理学研究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人的心理进行研究。
②系统性原则:坚持系统性整体的观点,对人的心理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
③发展性原则。
情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知 意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包括语言、表情、行为等)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②实验法:指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或改变某条件,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包括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③个案法: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④谈话法。
⑤问卷法。
⑥模拟法。
⑦作品分析法。
⑧测验法。
5、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为世界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人才。
6、感觉: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一切感觉都具有两个特性:①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全貌;②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事物,也不是将来的事物。
7、感受性:①感受性是指感受器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即感觉的灵敏程度。
②感受性的大小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
8、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9、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析器能刚刚分辨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10、绝对感受阈限:绝对感受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超齐全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气质、性格、能力等。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二。
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巴甫洛夫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建立的条件反射--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的的根本区别(2)规律: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1)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反射的活动(2)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应(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历史背景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2020山香教师招聘笔记之心理学(醉醉新)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精神分析是伤残心理学,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客观):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选择)2.心理学有时被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
(判断)3.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选择)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单选)布洛卡运动性失语症(一)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选择)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侧优势:左半球:抽象逻辑思维和语言中枢(理性脑),负责语言、阅读、书写、运算、推理等。
右半球: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直觉(艺术脑),负责处理信息、知觉空间关系、情绪情感、欣赏音乐、艺术、创造力等。
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
(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1.反射和反射弧(选择)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
2.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基本规律:A.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B.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同时和相继)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单选)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客观性“狼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主观性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地反映——能动性主动、预测、改造“改造世界”“出淤泥而不染”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选择)●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冯特被称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他的代表作有《生理心理原理》《民族心理学》《心理学大纲》等。
2020山香教师招聘笔记之心理学(醉醉新)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精神分析是伤残心理学,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客观):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选择)2.心理学有时被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
(判断)3.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选择)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单选)布洛卡运动性失语症(一)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选择)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侧优势:左半球:抽象逻辑思维和语言中枢(理性脑),负责语言、阅读、书写、运算、推理等。
右半球: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直觉(艺术脑),负责处理信息、知觉空间关系、情绪情感、欣赏音乐、艺术、创造力等。
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
(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1.反射和反射弧(选择)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
2.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基本规律:A.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B.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同时和相继)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单选)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客观性“狼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主观性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地反映——能动性主动、预测、改造“改造世界”“出淤泥而不染”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选择)●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冯特被称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他的代表作有《生理心理原理》《民族心理学》《心理学大纲》等。
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 心理学的探讨对象1.心理学定义:是探讨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心理现象及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特性心理两个方面。
①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心情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⑴认知过程:包括感觉, 知觉, 思维, 想象, 记忆等。
⑵心情情感过程:宠爱, 欢乐, 满足, 忧愁, 悲伤, 憎恨等现象。
⑶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动机, 目的, 行动等)。
②特性心理:特性心理倾向性, 特性心理特征⑴特性心理倾向性:须要, 动机, 信念, 志向, 价值观世界观等⑶特性心理特征:实力, 气质, 性格二、心理学的体系儿童心理创始人:普莱尔《儿童心理》第一部儿童心理学著作何林渥斯:《发展心理学概论》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教化心理学探讨核心:学习过程(学习心理)教化心理学发展:1903 桑代克《教化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其命名著作“教化心理学之父”1877 卡普捷列夫《教化心理学》最早以其命名的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化教学心理学化”思想廖世承:1924我国第一本《教化心理学》教科书心里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活动基本形式:反射:无条件(先天)反射和条件反射巴普洛夫: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第二信号系统活动(人类特有)都伴随着留意这种心理状态神经活动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实践对心理起确定作用心理发展:个体诞生成熟苍老直至死亡整个过程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学龄前期3-6, 7)童年期(学龄初期6,7-11,12)(四年级11, 12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须要具体形象为支柱)少年期(学龄中期11, 12-14, 15)(心理断乳期危险期)青年期(学龄晚期14, 15-25)(抽象思维由阅历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成年期(25-65)老年期(65及以后)学习打算状态:遵循学习的打算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关键期: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时期(劳伦兹“印刻效应”提出)三,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心理学产生历史背景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超齐全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气质、性格、能力等。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二。
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巴甫洛夫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建立的条件反射--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的的根本区别(2)规律: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1)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反射的活动(2)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应(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历史背景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2012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打印版)
的观察品质 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
( 1)实物直观 ( 2)模像直观( 3)言语直观
遵循感知规律, 促进直观教学
(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 2)运用知觉的组织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记忆 1.记忆概述
( 4)让学生参与直观过程 概念: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
解正常成人
一般心理规律, 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 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
行为问题。
(2) 、机能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美国)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
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 川流不息的过程, 因此不能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 集合。机能主
心理学家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 运用意识作用与功能的原理提高人类的活动
特点: 时间极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 编码: 图像记忆 ---- 主要形式 声像记忆 存储: 时间约为 1秒 概念: 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
是信息从感觉记
的过度 特点: 时间短;容量有限, 2-9 个;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
编码: 听觉编码 --主要 视觉编码
存储 ---- 复述(有效方法)解性 (3) 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
多种属性整合 统一整体的过程
(4) 、.知觉的恒常性:
观察:
含义: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品质:目的性、客观性、精细型、敏锐性 观察力的培养 (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性 (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观察、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 ( 3)加强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汇报观察成果, 提高培养良好
普通心理学笔记全
2.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 脑得进化:
(1)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脑指数
(2)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皮层指数
7.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
1,学科分类中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类。 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及心理的神经生物学 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 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人的心理的发生离不开社会环境 的影响,此外心理学还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这些心 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 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总之,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 质。所以心理学处在中间位置,因而叫做中间科学或者边 缘科学。
(3)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脑的功能区
3.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元——1891年,瓦尔岱耶提出。是具有细长突 起的细胞,它有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胞体:最 外是细胞膜,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质有神经原纤维、 尼氏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其中神经原纤维和尼氏体 是神经元特有的结构。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将 神经冲动传向胞体。轴突——较长,包含平行排列的神经 原纤维。轴突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去,到达与它 联系的各种细胞。 神经元按突起的数目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 胞。 按功能分为:内导神经(感觉神经)、外导神经(运动神 经)、中间神经。
8.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这些方 法的特点是什么?
(三)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实 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 行的。这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联系,并可以进行反复的验证;但是 缺点是主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景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使人们在正常 的学习和工作情景中进行的。它消除了实验室实验的缺点,但是由于 条件控制的不够严格,因而难以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 实验法是包含着一系列的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有些变量是由 试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叫自变量和独立变量。还有实验者所要测定 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
山香——2.心理学总结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气质、性格、能力等。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二.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巴甫洛夫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建立的条件反射--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的的根本区别(2)规律: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1)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反射的活动(2)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应(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历史背景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绪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现象可以从动态性和意识性两个维度进行划分。
从动态性维度来看,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从意识性维度来看,心理现象可以分为意识和无意识。
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包括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有XXX和XXX,他们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
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有XXX和XXX,他们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XXX,他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法是不科学的。
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XXX、考夫卡和XXX,他们主要研究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完型”的过程。
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是XXX,他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包括意识、前意识(可控)和无意识(不可控),无意识又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和潜伏的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口唇期、肛门区和性器区。
4、在潜伏期(6岁-12岁),孩子的玩伴通常是同性的。
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期)则是两性期。
6、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包括XXX和XXX。
这个流派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正常人,相信人类有无限的潜能,而这些潜能能否得到发挥或实现,则完全取决于环境和条件的影响。
20世纪的心理学巨大思潮包括了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
7、认知心理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心理过程,而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则研究认知过程的信息加工理论。
(完整版)山东教师编山香心理学笔记表格版(必背)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2.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间、边沿学科3.人的心理可区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人品4.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思想、想象、记忆情绪感情过程——情绪、感情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个体身上比较稳固的心理个性心理偏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相貌,个性心理特色——能力、性格、气质反应了人与人之间稳固的差异特色)关系互相联系、互相浸透、互相限制心理状态是人在某一时辰的心理活动水平,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5.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6.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运动神经元(传出)、中间神经元(联系):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构成,刺激传导次序: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下一个神经元。
解剖12对脑神经(有感觉、运动、混淆神经)和31对脊神经(分管颈部以下身体有关部位的感觉和运动)外周神经躯体神经系统抵达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
系统功能自主神经系统拮抗作用,支配内脏器官,与情绪有关。
一般不受意识支配(训练可稍条件)(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喜悦,调换能量)副交感神经(沉着,保持机能均衡)脊髓灰质、脊髓白质脊髓延髓:生命中枢神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最初级部位,传达信息,膝跳反射经脑干中脑、桥脑、延脑、脑干网状构造系(与脊髓连结,最古老)统中枢神经间脑丘脑除嗅觉外全部感觉的中枢系统(脑干上,脑半球覆盖)上丘脑嗅觉和某些激素调理脑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下的重要神经中枢,调理内脏系统活动底丘脑调理肌张力,使运动可以正常进行小脑(延脑桥脑后)身体均衡,调理肌肉紧张度大脑(端脑)额叶(前回、运动)顶叶(后回、感觉)颞叶(听觉功能)枕叶(枕极、视觉)胼胝体连结两半球大脑皮层的高度发达是人脑的主要特色。
普通心理学 课堂笔记与重点内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心理学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心理与行为(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叫心理活动)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根据下面的话画一个结构图)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A、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喜、怒、哀、惧;心境、应激、激情。
情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B、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3、普通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或总学科,主要任务是依据并归纳心理学在各个方面的研究结果,阐明心理现象在各种最基本的事实与最一般的问题,探索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生命全程中身心变化与其年龄之间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在教育者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与意义1、心理学的任务:A确定心理事实B揭示心理规律C揭示心理机制D揭示心理本质2、学习心理学的意义A、理论意义: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B、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a、有助于理解和揭示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b、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c、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地开展对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节工作d、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三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一是受到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二是受到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二、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879年,冯特(德)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注意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区别).(要理解以下各种心理学理论的内容)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主张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和构造.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等,主张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3、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行为主义的首次提出者),他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引发了一场“行为主义革命”,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第二势力”:精神分析学派;“第三势力”人本主义)。
行为主义的重要特:一是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二是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主张把心理学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综合;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主义)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势力”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认为人的本质都是好的,人有自我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7、现代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以1967年奈塞尔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
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主张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他们设计实验,利用客观研究方法来研究这些过程。
第二章认知过程第一节注意(将注意的分类各部分清晰理解)重点:★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分类注意看,不要记混了)★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一、选择题:1、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3、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客观) ②人本身的状态(主观)4、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①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②合理组织活动③对兴趣的依从性④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5、产生有意后注意的条件: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兴趣。
6、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①知觉对象的特点(相似、集中、规则)②当时的知觉任务(如从事编辑和校对工作时的注意范围)③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水平(根本途径)7、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①注意对象的特点(取决于事物的复杂和变化的程度)②有无坚定的目的③个人的主观状态(意志、身体)8、注意转移的影响因素:①原有注意的紧张度②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③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④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二、名词解释:1、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2、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3、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4、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5、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6、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7、注意的起伏(注意的摇动):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起伏周期一般为2、3秒到12秒。
8、注意的分散(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事物所吸引。
9、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1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三、简答题:1、注意分配的条件:答:①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
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
③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四、论述题:1、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①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无意注意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既可以成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因素,又可以成为造成学生学习分心的因素.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教室内布置的简朴等;另一方面则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使学生集中注意听讲,如教学方法新颖、教学形式多样、教学组织生动有趣等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②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干扰,如果学生只凭借无意注意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必须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向学生提问,在学生刚开始注意分散时给予提示和批评。
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③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如果过分地要求学生使用有意注意,容易引起疲劳,而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如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但当讲到重点、难点时,则必须设法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以充分理解和思考问题。
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如边听课边记笔记的习惯等.第二节感觉和知觉重点:★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中的相互作用★★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简2)一、选择题:1、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
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2、感受性与感受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
3、似动的主要形式:①动景运动(两条直线)②诱导运动(浮云和月亮)③自主运动(在暗室里注视一个光点)④运动后效二、名词解释: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3、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4、绝对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5、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6、差别感受性:是指对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7、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8、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9、感觉后效: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电影,电视的播放)。
10、联觉:是指一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1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12、空间知觉:是指物体的空间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等。
13、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即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14、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物体的速度。
15、似动: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16、诱导运动: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17、运动后效:是指在注视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转向注视一个静止的物体,看到静止的物体向相反的方向运动.18、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19、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直观教学的类型之一,是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
三、简答题:1、知觉与感觉的关系联系:一方面,两者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都是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另一方面,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感觉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知觉不仅受感觉系统的生理因素影响,而且依赖于人的过去经验,受人的心理特点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