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彭聃龄》知识点整理要点

《认知心理学-彭聃龄》知识点整理要点

《认知心理学-彭聃龄》知识点整理要点
认知心理学-彭聃龄知识点整理要点
简介
彭聃龄是一位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做出
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彭聃龄的研究和知识点的整理要点。

知识点一: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彭聃龄认为,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知觉、记忆和语言
等认知过程。

他强调了认知过程在信息加工和思考中的重要性。

知识点二:信息加工理论
彭聃龄提出了信息加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可以
比喻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

他将信息加工分为输入、处理和输
出三个阶段,并研究了认知过程中的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

知识点三:注意与注意力
彭聃龄对注意与注意力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认为注意是选择性
地关注特定刺激或信息的能力,而注意力是维持和调控注意的能力。

他提出了分配注意、选择性注意和分离注意的概念,并研究了注意对认知过程的影响。

知识点四:记忆与遗忘
彭聃龄的研究还涉及了记忆与遗忘的领域。

他提出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概念,并探索了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检索过程。

他研究了记忆的容量和持续时间,以及遗忘的原因和机制。

知识点五:思维与问题解决
彭聃龄对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也进行了研究。

他关注了概念形成、推理和决策等认知过程。

他提出了原型理论和脚本理论,并研究了人类思维的局限性和创新性。

结论
彭聃龄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知识点对于理解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贡献不仅丰富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也对实际应用产生了影响。

北大认知心理学复习笔记

北大认知心理学复习笔记

认知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

认知是人类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包括范围相当广的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将探讨各种心理或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表象、语言、问题解决和推理,等等。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或途径。

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认知心理学简史一、认知心理学的起源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把人记忆比喻成鸟舍。

冯特提出,心理学应该使用一种叫做内省的技术,研究心理过程。

艾宾浩斯构建了2000多个无意义音节(如“DAP”)威廉詹姆斯出版了著名的《心理学原理》华生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不是心理过程。

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人有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格式塔心理学著名的论调。

格式塔心理学家也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二、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出现1956年是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年。

1956年9月11日确定为心理学的生日。

另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Ulric Neisser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

认知心理学名声上升的因素:心理学家对统治美国心理学的行为主义的观点越来越不满意。

语言学家拒绝语言获得的行为主义途径,而强调心理过程。

20世纪50年代末期,人类记忆研究开始兴旺起来。

瑞士著名理论家皮亚杰建构了新的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该理论强调了儿童如何发展对概念的鉴别。

一个最重要的发展,即信息加工途径,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

信息加工途径有两个重要的成分。

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与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当前的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对心理学学科产生了巨大影响。

认知途径也已经渗透到了大多数以往没有强调思维过程的心理学领域。

例如,认知途径对社会心理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认知心理学重点笔记

认知心理学重点笔记

认知心理学的简史、思潮和研究方法•1.1认知心理学简史•1.2认知心理学的主要思潮和发展趋势•1.3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4课程体系•1.5参考教材认知研究简史认知研究简史认知研究有着各种传统学派,至少可以追溯到莱比锡的冯特实验室。

从冯特以来,出现了特点鲜明的各大学派――结构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以及格式塔主义,它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认知课题。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学派致力于发现能够解释我们的直接意识经验的定律和原理。

•结构主义心理学家特别感兴趣的是找到心灵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元素,以及这些元素是如何结合起来产生复杂的心理现象的。

•点评:理想很远大,虽败犹光荣。

机能主义•机能主义是与詹姆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心理学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心理学的基本目标是理解心灵的机能,是探索心理机能如何使个体适应他的环境。

•点评:认知生态学的前身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被部分学者看作是机能主义的一个分支。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的中心目标是对行为进行的科学的研究,而行为专指心理过程的可观察到的结果。

•激进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应该将观察不到的、主观的心理状态(例如意识)以及同样是对于观察不到的、主观的心理过程(例如期望、信仰、理解、记忆、希望、决策、知觉)驱逐出心理学。

行为主义•斯金纳与操作条件反射鸽子与迷信•新行为主义对认知研究的贡献Tolman与认知地图•点评:将客观性放在首位,心理学才能真正被称为科学格式塔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中心理论是,心理现象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而只能在整体上加以分析和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观察不是将某个经验的各个简单基本的感觉元素构建成一个整体的知觉,相反,要对经验的全部结构进行整体的审视。

发生认识论和个别差异•皮亚杰的工作阐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随着儿童的成长,他的认知过程以一种有规律的方式发生着变化。

•高尔顿强调的是个别差异,认为即使是成人,他们的认知容量、能力和偏好也都是不同的。

认知心理学的蓬勃兴起•认知革命•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和两个重要时期认知革命•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源于计算机科学、通信学、工效学、语言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创新,反过来又促进它们进一步发展。

认知心理学笔记整理

认知心理学笔记整理

认知心理学笔记整理
简介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过程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人们如何感知、认知、记忆、理解、推理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关注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

该领域涉及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例如记忆、知觉、语言处理、决策和问题解决等。

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记忆
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信息的存储和检索。

人们常常利用记忆来回忆过去的经历,理解当前的情况,以及为未来做出决策。

知觉
知觉是指人类感知事物的能力。

通过感知,人们能够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并对其做出反应。

语言处理
语言处理是指人类对语言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听力、阅读、口语和写作都是语言处理的重要方面。

决策和问题解决
决策和问题解决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活动。

该过程涉及了对信息搜集、分析、综合和判断等方面。

认知心理学的应用
认知心理学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教育、心理治疗和设计等。

例如,知识点理论可以用于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研究效果。

另外,认知行为疗法和认知治疗等方法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

总结
认知心理学是对人类心理活动过程的全面了解和研究,它不仅与日常生活相关,而且是实施其他领域的重要工具。

通过了解其重要概念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完整)北大认知心理学笔记

(完整)北大认知心理学笔记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名、选、填)一、认知和认知心理学1、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作用。

2、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

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二、发展史1、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2、一些心理学家把1956年9月11日确定为认知心理学的生日,许多重要的研究者出席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讨论会。

Ulric Neisser(1967)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

3、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他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

行为主义者认为内省法过于主观,是不科学的,意识太模糊以至于不能恰当地进行研究。

4、重要的新的流派是格式塔心理学,大部分早期的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完成的。

格式塔心理学派也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

三、认知心理学现状1、生态学效度是指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2、认知科学是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他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3、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知道方法)⑴脑损伤病人研究;⑵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⑶磁共振成像;⑷事件相关电位;⑸单细胞记录技术。

其中⑸不能用在人类身上。

第二章知觉一、模式识别的含义与理论1、知觉:是使用我们先前的知识,收集并解释我们的感觉所登记的刺激的过程。

2、※模式识别理论的主要假设,观点,彼此之间的区别?①所谓的模式识别是指对感觉刺激复杂排列的识别。

②模式识别理论:⑴模板匹配理论;⑵原型模型;⑶区别性特征模型;⑷计算途径。

⑴原型模型:按照原型模型,刺激与原型之间的匹配不需要十分精确。

⑵区别性特征模型认为,我们对刺激的辨别是在少量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些将一个刺激同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特征叫做区别性特征。

在解释人们如何识别字母时,该模型认为在人的记忆中存储着每个字母的特征成分。

认知心理学读书笔记

认知心理学读书笔记

心理学部分相似概念对比分析一、注意的指向性VS集中性(1)概念:①指向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应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②集中性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得到比较清晰和明晰的反应。

(2)区分:指向性强调对象;集中性强调状态(3)例题:例一:医生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病人的手术部位上。

体现的是注意的指向性特点。

例二:医生在给病人手术时全神贯注,屏息凝神。

体现的是注意的集中性的特点。

二、感觉VS知觉(1)概念:①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区分:感觉——个别属性(局部特征)知觉——整体属性(事物整体)(3)例题:例一:这个苹果的颜色是绿色的,味道是甜的,闻着是香的,形状是圆形的——感觉例二:看到一朵花,并认出是玫瑰花——知觉三、感受性VS感觉阈限(1)概念:①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②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

(2)区分:感受性——人——感受能力感觉阈限——物——数量(3)例题例一:很轻微的声音我都能听得到——感受性高例二:例一里面的声音的分贝值就是感觉阈限四、感知规律的差异律VS对比律(1)概念:①差异律:这是针对感知对象与它的背景的差异而言的。

凡是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被感知得越清晰;相反,凡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小,对象就被感知得越不清晰。

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这点红就很容易被感知。

鹤立鸡群,也是属于这类情形。

但是在白幕上印白字,则几乎无法辨认。

②对比律:凡是两个显著不同甚至互相对立的事物,就容易被清楚地感知。

因此,在观察中要善于用对比的方法,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甚至还可以制造对比环境。

例如观察的高矮对比,色彩对比。

认知心理学考试笔记重点

认知心理学考试笔记重点
第十七页,共136页。
信息加工模型 information-processing
• 基本上将事件以时间顺序排列,以阐述、研究和理 解认知(非唯一模型)。该模型是建立在一组假设 的基础上的: (1)认知活动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
(2)每一个阶段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独一无二的加工。 最终的反应被假定为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如知觉、 信息编码、从记忆中回忆信息、概念形成、判断和语
第五页,共136页。
When did CP start? 考
C
• 外部原因: • - 一般系统论
• - 信息系统 • 控制论
• - 耗散结构理论 • - 语言学
• - 计算机科学
• 内部原因:行为主义传统
第六页,共136页。
key points
• external inputs
第七页,共136页。
第三十二页,共136页。
长时记忆形成的基础 考
• 突触的传递 • p45
第三十三页,共136页。
长时程增强作用,又称长期增益 效应(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 长时程增强作用,又称长期增益效应 (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是发生在 两个神经元信号传输中的一种持久的增强现 象,能够同步的刺激两个神经元。这是与突 触可塑性——突触改变强度的能力相关的几 种现象之一。由于记忆被认为是由突触强度 的改变来编码的,LTP被普遍视为构成学习 与记忆基础的主要分子机制之一。
具备物理特征,遵循物理法则,以及神经科学法则(它调节着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
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神经传递(neurotransmission))第二个世界是记忆、思想、 观念、想象等构成的。它们也同样受到法则的支配。二元对立的结论是 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一个世界关注的是物质的领域,或曰身体;而 另一个世界的核心则是精神的领域,或曰心灵。心灵和身体的分离从直 观上看是合理的,但是这两个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同样是一目了然的。 (身体受到的物理性的损害会影响精神的集中)身心关系问题(mind— body issue)的简要阐释:当我们谈论心灵的时候,我们涉及的是那些由 大脑所做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灵是由脑中的处理过程所构成的。

认知心理学笔记

认知心理学笔记

认知心理学笔记认知心理学完整版笔记1.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学科。

它探讨人类是如何获得、处理和储存信息的,以及思维过程如何影响行为和决策。

2.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感知:研究人类如何感知并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 注意:研究人类如何选择关注某些信息,忽视其他信息。

- 研究与记忆:研究人类如何研究新知识和记忆信息,并如何运用这些知识。

- 思维:研究人类如何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

- 语言:研究人类如何理解和产生语言。

- 决策与判断:研究人类如何做出决策和判断。

3. 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与模型- 信息处理模型:将人类认知过程比喻为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

- 注意选择模型:解释人类如何选择关注某些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

- 工作记忆模型:解释人类如何在短期记忆中储存和处理信息。

- 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人类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思维。

- 懒惰大脑理论:解释为什么人类倾向于使用少量认知资源。

4. 认知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教育:利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改进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研究效果。

- 人机交互:设计更符合人类认知特点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以提高用户体验。

- 健康与临床:研究认知心理学与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探索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 组织与管理:应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改进组织和团队的管理、决策过程。

- 运动与表演:研究认知心理学在运动和表演领域的应用,提高技能和表现。

5.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行为实验: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分析其背后的认知过程。

- 认知实验:通过给被试者提供特定任务和信息,研究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过程。

- 脑成像技术:使用MRI、EEG等技术研究脑部活动与认知过程的关系。

- 计算建模:使用计算模型来模拟和解释认知过程中的信息处理过程。

以上是一份对认知心理学的完整版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Goldstein, E.B. (2019). Cognitive Psychology: Connecting Mind, Research, and Everyday Experience. Cengage Learning.- Anderson, J.R. (2009).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Worth Publishers.。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认知⼼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第⼀章绪论⼀、信息加⼯的⼀般原理感受器→加⼯器→记忆系统→加⼯器→效应器⼆、对认知⼼理学的实质的理解: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理过程看作信息加⼯的过程。

认知⼼理学关⼼的是⼈脑的⼼理功能、⽽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理学的核⼼是:以信息加⼯的观点揭⽰认知过程的内部⼼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和使⽤的。

三、认知⼼理学的研究⽅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过程)(⼀)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种作业包含另⼀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者在其他⽅⾯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应⽤:确定某个⼼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理过程的存在。

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减法反应时⼩结: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的。

2. 在认知⼼理学研究中的应⽤⽐较⼴泛。

3. 对于⼀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阶段还存在⼀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该⽅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这些因素进⾏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作⽤某⼀个特定的加⼯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那么这两个因素作⽤于同⼀个信息加⼯阶段。

应⽤: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结: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的。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学习指导:第一章:绪论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1956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7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Dartmouth会议上创立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年S.Paert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

第二个推论,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它就能够表现出某种智能。

第三个推论,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那么,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2、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学说):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范式逐渐形成,并对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的元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经典实验一、康纳德法(1964):短时记忆编码研究康纳德针对听觉代码而设计的,用听觉码研究短时记忆的编码,其突出特点是对被试的回忆错误进行分析。

实验目的:探讨短时记忆是如何进行编码的实验材料:10个字母组成的字母序列:B C P T V F M N S N两个表:视觉呈现字母的回忆混淆矩阵和听觉呈现字母的回忆混淆矩阵实验程序:第一阶段是用字母广度作业测量视觉呈现的字母的错误回忆;第二阶段是在白噪音背景下,测量听觉呈现的字母的错误回忆。

实验结果:刺激材料无论是视觉呈现还是听觉呈现,回忆错误与正确反应之间有语音上的联系。

例如:在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如E和F)很少发生混淆。

这说明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形式。

人们通过研究语音类似性对回忆效果的影响,证实了语音听觉编码方式的存在。

评价:1、这个结论是否有普遍性受到了怀疑。

因为康拉德的实验是以英文字母作记忆材料,字母以拼读为主要职能,缺乏意义,虽然也有一定的形状,但对被试来说,读音应是它的最突出特征。

对于汉字情况就不尽然。

如有实验(莫雷,1986)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

对于绘画,脸和身体动作以及视觉观察事件所属范畴的短时记忆,倾向于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因此,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似乎是随记忆材料而相应变化的。

2、声音相似的字母,视觉特征也相似。

如B与P,M与N。

就很难区分是因为觉特征相似造成的回忆错误,还是因为听觉特征相似造成的回忆错误。

3、视觉或听觉接受字母等信息的同时,总有内部言语伴随。

与此相应的信息就能转换成言语运动器官的动作模式。

(从喉、舌等有关部位的肌电图获得证实言语运动器官确实在活动。

)因此,听觉混淆现象也有可能是言语运动或发音的混淆所致。

故很难从混淆的错误中肯定哪是听觉混淆,哪是发音混淆。

鉴于此种情况,人们常将听觉的、口语的、言语的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 VL单元,所以,听觉编码常包含这么几个方面的意思。

认知心理学笔记

认知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问题:•认知心理学研究什么?有哪些研究领域?•你能说清认知心理学的来龙去脉吗?•为什么说信息加工心理学是认知心理学主流?它的地位在今天如何?•心理学家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进行认知研究?•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概述一、认知与认知心理学的概念(一)认知•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化、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奈塞尔•(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的机制的科学。

–实质在于主张研究认知本身的结构和过程。

–广义:研究认知过程的各种心理学科或学派。

–狭义:信息加工、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领域:注意、知觉、记忆、表象、问题解决、言语、认知发展等。

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认知革命•神奇数字“7±2”在短时记忆中的意义的论文•关于语言起源的理论•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通用问题解决者”计算机模型•(二)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1956年的一系列认知革命事件——艾森克等人•1967年,奈塞尔出版《认知心理学》——普遍的观点•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主要思潮一、信息加工学说(一)基本观点——计算机隐喻•信息加工学说在功能或软件的水平上把人脑比作计算机,把认知看作信息加工系统。

•信息加工系统就是对符号的操作系统,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或标志外部世界的事物。

这种功能被称为表征。

•强调符号的序列或串行的加工方式。

•信息加工模型•(二)信息加工学说的理论解释•以知觉的模式识别为例•以思维中的计算为例5+6+3+8+4=26•二、联结主义学说(一)基本观点——神经网络隐喻•以类似于脑神经元的结点和单元构成认知网络。

每个结点或单元都有不同的活性,它既可以兴奋和抑制其他单元,也可以受到其他单元的兴奋和抑制。

•当网络有一个初始的输入,其兴奋和抑制便在单元之间扩散,直到形成一个稳定的状态。

•网络的信息加工是并行加工,即并行分布加工。

•(二)联结主义学说对认知过程的解释•知识表征或概念表征的语义网络模型。

认知心理学复习笔记

认知心理学复习笔记
九、 表象
1、 表象: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2、 表象特点
① 模拟性:表象模拟真实事物或事件。会保存物体的知觉特性,对表象的加 工类似于对真实物体的加工。 心理扫描:要求被试构成一个视觉表象并加以审视,如同用眼睛扫描,以 确定其中的客体或其空间特点,记录所需的事件; 距离效应/大小效应 表象的干扰
2、 产品设计准则 ① 产品对用户而言,概念模型应该尽可能简单 ② 产品的操作要保持一致性 ③ 使用的词汇要贴合用户的概念系统 ④ 专用词汇应保持一致
3、 人工概念: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 4、 Bruner 人工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
① 基本观点:概念形成是提出和检验假设的过程
② 概念形成的策略 a) 形成假设的策略 ⚫ 整体策略:将第一个正例的全部属性当成自己的第一个假设 ⚫ 部分策略:将第一个正例的部分属性当成一个假设 b) 策略应用 ⚫ 聚焦策略(对应整体策略):保守性聚焦(每次比对改变一个属性)、冒险 性聚焦(每次比对改变两个以上属性) ⚫ 扫描策略(对应部分策略):同时扫描(对所有对象比对假定的部分属性, 全部符合再换其他属性)、相继扫描(对单一对象比对假定的部分属性,直 到完全符合再换下一对象)
② 抽象性 ③ 可操作性 ④ 认知地图:个体关于环境的空间布局的内部表征;性质:环境的综合知识
(界标、程序、测量)、模拟性和命题性(以概念形式表征);影响因素: 个体特征、作业特点、参照方位;系统失真:距离、角度、校直和旋转
十、 概念
1、 概念: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作用:归类新事物、预期新物体的性质、提供解释、互相沟通
早期,视觉系统对图形的拓扑性质更敏感。
五、 面部识别
1、 面孔识别和物体识别在神经机制上是分离的 2、 面孔识别主要是整体加工 3、 倒置效应:正常人对倒置面孔的识别不仅差于对正立面孔的识别,也差于对倒置房

认知心理学笔记

认知心理学笔记

选择发生在早期。 3、实验证据 Gray&Wedderburn的双耳分听实验,1960 左耳:OB 2 TIVE 右耳:6 JEC 9 皮肤电实验 追随耳呈现某个单词的时候给被试电击以建立条件反射,在非追 随耳呈现该词的时候,也有皮电反应,说明信息没有被过滤掉。 4、与过滤器模型的相同点 (1)加工容量或通道容量有限,必须有过滤机制来调节。 (2)过滤器位置相同,在初级分析和高级分析之间,即在语义分 析之前。 (3)过滤器作用相同,注意选择都是知觉性质的。 (三)反应选择模型response selection model 1、提出者 Deutsch&Deutsch,1963 2主要假设 所有信息都可以被知觉加工,选择发生在后期反应阶段。 选择的依据是刺激的重要性。 3、实验证据 Hardwick(1969)的双耳分听实验 左耳和右耳对靶词的反应率都在59%-68%间。 Shiffrin(1979)的辅音识别实验 双耳分听、只用左耳、只用右耳,三种条件下对辅音的识别率相 同。说明无论是双耳还是单耳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双耳分听不比 一只耳朵差。 三、两类选择性注意模型的争议 1、两类模型的主要差别 刺激--->觉察--->识别--->复述与反应择定--->反应 2、实验研究
计算机模拟(computer simulation) 主要用于研究思维、问题解决等内容。
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可以验证该理论是否合理。
第二章 知觉与模式识别
第一节 知觉 一、知觉的概念
1、知觉:人脑对经过感官获得的外部信息进行加工,产生反映事 物整体的心理现象,这一过程叫知觉。
2、知觉的种类 (1)按知觉时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分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 嗅知觉、味知觉 (2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物体在空间的位移。

认知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认知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认知心理学的读书笔记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认知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在读《认知心理学》之前,一直都觉得心理学是一门很神秘的学科,因为由于它的名字比较突出。

吸引我的眼球。

所以就决定来看一看。

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洞悉别人的想法,所以当初就迫不及待地想读一读《认知心理学》。

可是当我拿到《认知心理学》,翻开一看,里面的种种术语就让我摸不着头脑。

那些模式识别、表象等概念,还有各种各样的学派,都是以前甚至连听都没听过的东西。

由于现实和想象差距太大(其实主要原因是我没有搞清楚认知心理学是什么),使得我当初的“一腔热血”当即变成了“一沟绝望的死水”,不再有兴趣看《认知心理学》了。

但是,既然已经选择了,那就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是?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开始翻看《认知心理学》,不过依旧是一头雾水。

看书的速度几乎到了一天一页。

过了几天自己也觉得这样不行,于是乎,到图书馆的角落里找了几本认知心理学方面的书,对照着自己手头的那本北大出版社的《认知心理学》看。

看着看着,真的开始有“传说”中的“渐臻佳境”的感觉,开始觉得认知心理学有意思了。

本书介绍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对各种重要认知过程的研究,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思维和言语等。

对记忆过程分章阐述了记忆结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对思维过程则分章阐述了概念、问题解决和推理。

书中涉及各种认知过程的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将丰富的实验资料与理论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

着重介绍了各种认知过程的模型,同时指明各种认知模型存在问题和争论,使读者可以了解认知心理学的全貌,有助于作深入的思考。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的结果。

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这个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如培根、洛克等人。

笛卡尔强调演绎法的作用,认知心理学重视假设演绎法。

康德的图式概念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概念。

心理学关于“认知”与“思维”笔记

心理学关于“认知”与“思维”笔记

心理学关于“认知”与“思维”笔记我哭泣,因为我没有鞋;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一个人——他没有脚。

世事并无好坏之分,全看我们怎么去想。

——哈姆雷特一、认知行为治疗(CBT)1、认知是由想法和观念组成的。

自己开车过十字路口,刚出现绿灯,一名小学生却从人行道走过,阻碍自己行程,心里会想:“这孩子真不知道老师家长怎么教的,交通规则都不懂。

”这其实是我们心中认知使然,认为遵守交通规则是铁律,任何人不得违背。

这时候如果我么换一种思维:“小学生应该遵守交通规则,而不是强制性的。

凡是都有例外。

”那么我们心中就只会有一点不快,而不会怒火中烧。

2、认知产生情感事实上,每当我们感到愤怒、内疚、焦虑、羞耻、受挫、怨恨或者忧郁,都是我们的认知使然——是我们关于某个情况的想法和观念使我们产生这种感受。

3、认知影响行为认知不但决定我们感受事情的方式,而且对我们的行为方式产生重要作用。

4、行为可以影响认知和情感·行为直接影响情绪:体育活动、倾诉、看电影、唱歌、听音乐等本身就可以愉悦心情·行为间接影响情绪:逃避社交——我认为别人不喜欢我;行动不果敢——我们得不到的;逃避现实——那种事太可怕了;做事尽善尽美——发现做的不完美时,紧张不安,不知所措。

5、改变行为可以改变情绪。

·改变某些行为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面临的问题,从而觉得好受些,勇敢面对我们害怕的某些事情,可以让我们不再把这些情况看成极具威胁性的。

例如主动去结交一个以前觉得我们肯定不会成为朋友的人,例如去参加社交聚会发表演说,去打一个让人不开心的电话,故意把某一件事做得不完美,因为世间没有完美的事情。

让我们从不必要的担忧中解脱出来,果敢的沟通解决冲突,让我们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得到快乐。

6、认知的由来·生物学方面的倾向:某些人存在焦虑倾向,很敏感察觉到某一件事存在危险,出现担忧、焦虑。

·从社会得到的信息:我们必须有体面高薪的工作;我们要苗条帅气;有钱,事业成功;家庭和谐幸福。

认知笔记整理版

认知笔记整理版

认知笔记整理版第一章绪论两个重要的问题:心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如何知道心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认知:研究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es 如何产生的,sensory input is transformed转化、reduced 集中认知资源于一定的刺激上以待进行精细加工、elaborated精细加工、stored存储、recovered 复述and used使用。

[即:编码操作(转换、缩减、添加)&记忆和应用操作(储存、提取、运用)]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领域:知觉、注意、记忆、一般知识组织、表象、语言、问题解决、推理Eg:语言产生(心理过程,依赖于认知系统,非常快):思维表达——概念形成——选择词汇——语法概念、线性顺序(细分的心理结构)心理表征:加工时,要转化成心理符号;【发展简史】(1879年以前,心理学时而敲敲哲学的大门,时而敲敲生理学的大门)1879年冯特科学心理学实验室;(内省是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地、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19世纪艾宾浩斯研究记忆(学习无意义音节,测量重学时节省的时间);19世纪威廉詹姆斯注重生活中的心理学;20世纪华生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它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不是心理过程。

)20世纪格式塔心理学顿悟对问题解决的影响;(人有一种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顿悟——问题的各个部分最初看起来彼此无关。

然而,随着突然的“顿悟一闪”,各个部分就会配合在一起产生解决办法。

)1956年9月11日认知心理学的生日;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出现:对行为主义的观点越来越不满——皮亚杰发展心理学(儿童如何发展);信息加工途径*(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序列的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内部表征: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符号→脑);信息加工模型与神经科学模型。

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笔记

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笔记

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个体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2、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减法反应时实验实验包含两种认知加工任务,其中一种任务包含另一种任务中所没有的过程或因素,而其他方面均相同。

两种任务反应时之差就是所要知道的心理过程所花费的时间,而这一差数表明存在着某种心理过程.相加因素法实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开窗"实验1、设计原理:通过某种实验操作技术,把某一认知过程所经历的阶段、时间等比较直接地测量出来(非间接推理)。

3、两个对立的知觉理论假设考验说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到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解释。

注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刺激物说知觉只具有直接的性质.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注重刺激的特点4、自下而上加工: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身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数据驱动加工.自上而下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概念驱动加工。

系列加工:对输入信息一个一个地依次处理。

人们通过辨认红色的,方形的,有五角星的,各个特征,最后得出结论是国旗.平行加工:同时对所有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

控制性加工:需要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

上课时认真听讲自动化加工不受人的目的与意图的控制的加工,且是不自觉的.边吃东西边看电视5模式识别: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CT技术;PET技术;ERP技术;(书P46-49)第二章知觉一、知觉失调:统合失认;联想失认(associative agnosia);面貌失认知觉失调——指对于看到的事物不能理解和再认•统合失认——指可以完整地再认轮廓,但不能再认事物本身•联想失认——指可以认出事物,但集中注意细枝末节•面貌失认——指不能再认人脸二、自下而上的知觉加工1、模板匹配理论(书P106-111)•基本思想:在个体的头脑中存在着许多与不同事物相对应的模板,当个体面对着一个未知的知觉模式时,他就将这个刺激模式与头脑中的模版一一比较,找出匹配程度最高的那个模版,从而完成识别模式•意义:确认了在人的头脑中应该存在于各种刺激相对应的表征2、特征分析理论(书P111-113)•基本思想:人的头脑中,各种模式是从它们分解后得到的一系列特征的形式来表征的,模相比较,找到最佳匹配•实验证据1:视觉搜索试验(Treisman,1963)•任务:从许多字母中搜索出目标字母条件A:非目标字母都是直线字母•结果:A条件Q容易找到;B条件Q不容易找到•讨论:目标字母的识别不是依靠模板,而是依靠目标检测•实验证据2:静止网膜像3、特征整合论:错觉性结合;非对称性搜索•什么是特征和客体?特征是某个维度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整合•Treisman,1982 在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模式识别的双加工阶段模型。

•Treisman认为,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错觉性结合——在注意分散或过载时不同个体的特征发生彼此交换的现象•实验方法:向被试快速呈现卡片,卡片上两边印着数字,中间印着字母。

被试先报告数字,后报告字母及其位置和颜色6T(绿)S(红)N(蓝)2实验中第二作业里出现的错误:“左面的黄T”或“右边的蓝O”“左边的红T”或“中间的红N”•结果:报告数字的正确率高于90%,报告字母的正确率仅25%•实验证据2:非对称性搜索实验•结果:对称性实验出现非对称性现象三、自上而下的知觉加工:知觉学习;变化盲;词优效应•知觉学习——是知觉成绩随着训练逐步提高的过程这种训练经常不需要反馈其成果,往往不能被意识到,但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甚至是永久性的并且与训练时的特定任务相联系,很少迁移到不同任务中•变化盲——是指个体检测不到事物变化的情况变化盲现象说明,人的知觉不想摄影那样一览无余,细微特征的某些变化只要不影响事物的意义,可能就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可能变化盲鱼自上而下的加工有密切联系•词优效应视觉拓扑理论——典型的拓扑性质包括:连通性、封闭性、洞等。

而大小、角度、平行性等几何特性在拓扑交换下会发生变化,因而不是拓扑特性第三章注意一、选择性注意:过滤器理论;衰减器理论(书P80-84)选择性注意•认为人们可以同时注意的事物数目是有限的•日常生活、实验室研究和神经生理学研究中得到的证据显示,受到积极注意的信息与受到忽视的信息在加工上是不同的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同一时间可以被注意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信息量超过限度注意过滤器就将选择让一些信息通过,并将另一些信息排斥在注意之外•SUPPORT:双耳分听实验OBJECT:鸡尾酒会现象衰减器模型(attention model)•Treisman将注意比作一个衰减器,它可以“调解”非追随信息•Treisman的AM认为,接受的信息要经历三种分析或检验:•分析刺激的物理属性•确定刺激是否语言,如果是就将它们分为音节和单词•识别单词并赋予意义•三个阶段并非全部需要FM和AM比较•相同:1、两模型的根本出发点相同,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或通道容量有限,必须过滤予以调节2、过滤器位置相同,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3、过滤器的作用都是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的知觉分析水平,使之得到识别,因此,两者并成为“知觉选择模型”•不同:1、FM认为选择注意性的基础是对输入信息(刺激)的物理属性的粗略分析;AM认为前注意分析更为复杂,甚至由语义加工组成2、FM理论中的过滤器是“全”或“无”的工作方式,而AM认为衰减器的方式认为,为选择的通道不是完全关闭的,而是变小或阻抑二、自动化与练习效应:Stroop任务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自动加工——是一种几乎不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就可以进行的认知方法•Posner&Snyder(1975)将一个任务或加工判定为自动化的标准:个体没有进行该加工的意图个体没有意识到正在进行该加工该加工不干扰其它的心理活动•控制加工——是需要运用注意才能进行的认知加工,受到意识的控制,其容量有限,可以灵活的适应变化着的环境•Stroop效应(1935)——指被试者在颜色命名时,其颜色信息和词义信息不协调时可导致命名困难的现象:如命名用红色写成的刺激词“绿”时,与红色写成的非颜色词比较会出现前者的命名时间比后者长的多且容易出错三、分配性注意:心理不应期注意瞬断研究•心理不应期(Psychological refratory period)是指在进行两个乃至更多个任务的过程中,由于认知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出现的认知加工的瓶颈现象,表现在第二项任务因为得不到同时处理而造成的反应时延迟•注意瞬断研究注意瞬断(Atterntion blink,AB)指的是在快速连续的呈现两个目标刺激条件下,第一个目标刺激(T1)出现后的数百毫秒的时间内,人无法准确的辨别(甚至检测)出第二个刺激(T2)不同刺激都可以产生注意瞬断现象产生AB干扰的三个条件:1、T1需要具有阻碍后面项目进入第二阶段加工的资源2、T2加工也需要有一定的资源要求,以显示T1加工的负载3、T1、T2都需要被充分掩蔽RSVP范式:各种视觉材料以相同的时间在固定位置相继呈现,图标以区别于其他刺激方式(如不同颜色、不同类别等)呈现,被试的任务是对目标进行识别。

是在时间维度上进行的操作四、注意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单侧忽视单侧忽视也呈半球忽视。

其生理原因是人们对损伤半球、对侧室间中心区域发生注意的能力受损。

他损伤的部位通常发生在右侧大脑,以致影响左侧空间问题这类忽视病人常常忽略刺激的左侧。

但实际上,有证据显示单侧忽视患者仍能知觉到忽视区域的信息第四章记忆一、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启动效应及测量方法外显记忆——指的是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也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内隐记忆——个体无法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无意识记忆启动效应1、概念:是指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同样的或类似的任务的促进作用直接启动:医生医生间接启动:医生护士2、启动效应的测量方法:知觉辨认、词干补笔、单词补全二、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再认与回忆再认与回忆•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知的心理过程•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现的过程•再认和回忆的比较:•再认比回忆简单、容易•再认比回忆出现得较早三、遗忘1、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后者提取是有困难就是遗忘2、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但不能回忆的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的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的叫临时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的叫永久性遗忘3、遗忘规律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后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曲线)四、陈述性记忆:图式与脚本图式与脚本•图式——是广义的概念,它是认知活动的基本构件,是经过组织的知识图式合并了关于世界的一般知识,和关于特殊事件的信息,可以表征概念、情况、时间、行为和关系•脚本——是一种特殊的图式,是一种关于常规性事件或人类行为的某些相对固定的程序的图式五、目击者证词瞬间和目击者记忆上的研究表明:1、人们对过去时刻的会议可能是错误的,但他们看起来对回忆的正确性很自信2、目击者证词上的工作表明,一个目击过的时间的记忆痕迹时可塑的,尤其会主观的受到时候提问的影响3、重构性记忆:指的是先汲取关于世界的事实,然后在消化这些事实时再精确反4、建构性记忆:是指先前经验、事后信息、知觉因素、甚至个人更想记住某些而非其他事情的意图都会影响我们的回忆内容六、记忆编码:双重编码理论(书P263)•是由Paivio(1969,1971)提出的,认为长时记忆包括两种明显不同的编码方式,一种是语言性质的,另一种是表象性质的•如果信息可以用时用言语标鉴和视觉表象进行编码,记忆的效率就会提高;如果只能用言语标鉴进行编码,效率就会降低七、对于表象的经验研究:心理旋转;心理扫描(书P265-268功能等价假说)功能等价假说•视觉表象:关于视觉表象的研究提示,表象有点象内部图片,可以执行一些心理操作和转换。

这些操作和转换的方式似乎与相应的物理操作和转换相似•对表象的扫描:以Kosslyn为代表的“表象存在论”认为表象和现实客体的知觉相似,视觉表象中的客体也有大小、方位、位置等空间特征。

为此,他们进行了实验扫描的实验研究八、健忘症:顺行性健忘症;逆行性健忘症1、成因:中风、脑炎、事故损伤2、遗忘症的主要类型:顺行性遗忘症:不能回忆病发以后发生的事情顺行性遗忘症的主要记忆特征:•影响LTM,但不影响工作记忆•对记忆的影响与同道无关•不损害发病前牢固获得的一般性知识•不损害动作技能逆行性遗忘症:不能回忆发病前的事情逆行性遗忘症的主要记忆特征:•记忆丧失的时间跨度很大•记忆丧失的选择性•不损害发病前的“过度学习”信息•不影响动作技能的学习六、编码特异性:场合依存效应;状态依存效应•场合依存效应——是指环境刺激对回忆起到的线索作用•Godden实验:让潜水员在岸上或深水下学习40个单词,然后在相同或不同的环境下回忆•结果:•状态依存效应——是指生理或回忆状态对回忆起到的线索作用•Bowell,Goodoin,Bremer&Stern的实验:S学习状态(清醒或醉酒)——I测试状态(清醒或醉酒)•结果(错误数):S/S:1.1 S/I:2.0 I/S:4.4 I/I: 2.4*实验题:短时记忆提取方式——斯滕伯格范式(书P162-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