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综合测试题(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八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综合测试题(新)北师大

八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综合测试题(新)北师大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非生物环境的是()。

A.土壤 B.水分 C.阳光 D.细菌2. 看下图可知,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光合作用示意图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3. 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在种类和数量上均比其他动物少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它们的繁殖能力低B.栖息场所有限C.被人类大量捕杀D.在食物链中所处营养级较高4. 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因某种原因减少,则蚯蚓的数量变化在较长时间内是()。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不变5. 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如图所示,则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A.A B.C C.D D.F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使落红化作春泥的生物是()。

A.分解者 B.消费者C.生产者 D.非生物部分7.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哪条食物链的加强有利于增加鹰的数量()。

A.草→鼠→鹰B.草→鼠→蛇→鹰C.草→蝗虫→青蛙→蛇→鹰D.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鹰8. 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9. 兔子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中,红狐处的消费者级别及营养级分别是()。

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10. 下列生物学观点不正确的是()A.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B.被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是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C.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不能进行D.增加物种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1.我们通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12. 我们通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13. 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2018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综合测试题新版北师大版

2018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综合测试题新版北师大版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非生物环境的是( )。

A.土壤 B。

水分 C。

阳光 D。

细菌2、看下图可知,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光合作用示意图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3、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在种类和数量上均比其他动物少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它们的繁殖能力低B。

栖息场所有限C。

被人类大量捕杀D。

在食物链中所处营养级较高4、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因某种原因减少,则蚯蚓的数量变化在较长时间内是( )。

A.上升 B。

下降 C。

先上升后下降 D.不变5、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如图所示,则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

A.AB.CC.DD.F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使落红化作春泥的生物是().A.分解者B.消费者C.生产者D.非生物部分7、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哪条食物链的加强有利于增加鹰的数量( ).A.草→鼠→鹰B.草→鼠→蛇→鹰C.草→蝗虫→青蛙→蛇→鹰D.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鹰8、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

9、兔子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中,红狐处的消费者级别及营养级分别是().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

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C。

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10、下列生物学观点不正确的是( )A、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B、被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是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C、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不能进行D、增加物种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1、我们通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B。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C。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1)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题文】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请回答:(1)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请你作出假设:______。

(2)对(1)所提出的问题,应选择______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______开始的。

(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______瓶。

【答案】(1)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影响。

(或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无影响)(2)C(3)太阳能(4)B【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组成和稳定性。

【解答】假设可肯定也可否定,即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影响或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无影响。

该实验的变量应是光照,B瓶有光照,所以对照组应无光照。

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B瓶有光照、生产者、分解者所以维持时间最长。

2.【题文】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条食物链。

请写出猫头鹰在该生态系统中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2)该生态系统若被DDT污染,则体内DDT含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3)在该生态系统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是绿色植物的______。

一般情况下该池塘生态系统中某种消费者减少并不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

(5)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______方向的。

【答案】(1).4(2).草→鼠→猫头鹰(3).猫头鹰(4).光合作用(5).自我调节(6).单【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的内容以及会分析生物的数量变化。

【解答】(1)食物链的数法是:从生产者开始,沿着箭头走到最高消费者(也就是说再往后没有箭头了为止),逐条逐条的数,看有多少种走法(注意最高消费者不一定是一个),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题中的食物链有:草→虫→鸟→猫头鹰,草→虫→蛙→蛇→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鼠→鹰,共4条食物链,食物链越简单,能量损耗就越少,所以猫头鹰在该生态系统中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猫头鹰;(2)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的积累,其浓度也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鹰位于食物链的最末端,其体内有害物质的浓度应该是最高;(3)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一般情况下该池塘生态系统中某种消费者减少并不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逐级递减,由绿色植物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同步检测卷第八单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word版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同步检测卷第八单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word版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句话描述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A. 捕食B. 竞争C. 合作D. 追逐2. 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A. B.C. D.3. “一山不容二虎”,是生物之间的A. 捕食关系B. 寄生关系C. 竞争关系D. 共生关系4. 蚂蚁、蜜蜂往往成千上百只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这是一种关系。

A. 竞争B. 合作C. 捕食D. 寄生5. 下列食物链中,假设蚱蜢和鼠从生产者获得能量数值相同,那么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A. 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B. 绿色植物鼠猫头鹰C. 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D. 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6. 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以下属于非生物部分的是A. 植物B. 动物C. 细菌D. 空气7. 古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或规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的生物学规律是A. 生物圈的物质循环B. 生物间的竞争关系C. 生物适应环境D. 生物的变异现象8. 彤彤想制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希望生活在其中的水草和小鱼能生存较长时间。

下列装置和材料中,最好选用A. 无色透明玻璃瓶、池塘清水B. 棕色玻璃瓶、池塘清水C. 无色透明玻璃瓶、蒸馏水D. 棕色玻璃瓶、蒸馏水9. 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

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A. 光和温度B. 温度和水分C. 水分和光D. 土壤和温度10. 目前地球的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A. 人口过度增长B. 臭氧层空洞C. 长年的水旱灾害D. 野生动植物死亡11. 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如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是A. B.C. D.1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B. 沼泽是典型的淡水生态系统C. 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看做一个生态系统D. 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13. 下列不属于共生现象的是A. 地衣B. 豆科植物的根瘤C. 玉米上长的黑瘤D. 帮助消化的肠道细菌14. 如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兔和鼠都是生产者B. 猫头鹰和蛇只存在捕食关系C. 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D. 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草15. 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八单元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测试题(解析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八单元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测试题(解析版)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 B.湖泊里的鱼C.湖泊里的水草D.湖泊里的水2.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下列做法符合要求的是()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 C.填海盖楼 D.引进,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3条食物B.该食物网是一个生态系统C.图中鼠和兔之间是竞争关系D.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鹰4.如图是草、鼠和蛇三种生物在某生态系统的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不存在相互关联B.人过度捕食蛇,会造成鼠类迅速减少C.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D.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5.在一成熟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稳定的食物链:甲→乙→丙→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B.该食物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次级消费者,丁属于第四营养级C.因为某种原因导致丁灭绝,丙的数量是先增加再减少D.若该生态系统被农药污染,则丁体内的农药浓度最高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叙述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A.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染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C.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7.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8.“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应牢牢铭刻在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行动中.以下观点错误的是()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围湖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D.生物圈是人类的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9.“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保意识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试卷() 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试卷() 含答案)
A. B. C. D.
2.据报道,香菇内有多种抗癌成分,香菇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成分
3.金枪鱼可以通过捕食章鱼获得营养,章鱼捕食小鱼,小鱼以浮游藻类为食,这组成了一条食物链。若金枪鱼生活的海域被有毒物质污染,则这条食物链中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3)该图中青蛙和蜘蛛都以食草昆虫为食,同时青蛙也捕食食草昆虫,所以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捕食与竞争。
(4)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逐级递减,所以食物链越短,能量损失越少,猫头鹰获得的能量流也就最多。因此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猫头鹰。在该食物链中,如果草消耗1000千焦能量,能量传递效率10%~ 20%,要计算鹰最多可以获得的能量,应该按照能量损失最小,传递效率最高即20%来计算,最少消耗就=最大效率= 1000*20% *20%=40,猫头鹰最多可以获得40千焦能量。
(1)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图中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是_____;从进化角度看,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_____。
(3)该图中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4)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在该食物链中,草消耗1000千焦的能量,猫头鹰最多可获得________千焦能量。
A.水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包含5条不同的食物链
B.若大量捕捉狼,短期内羊的数量会增多
C.该食物网中,物质和能量最多的生物是鹰
D.该食物网中加入分解者就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二、填空题
11.我们通过调查一个生态系统的活动,了解到生态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6.生产者通过_____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递给消费者、_____,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_____。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试题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试题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

3.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是紧密联系,彼此作用的。

4.食物链: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5.食物网: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结构.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①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能量逐渐递减,②一个营养级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

③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

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往返循环叫物质循环。

8.神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所占的比例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9.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一但被破坏,将会给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带来生存的灾难。

10.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有许多其中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

1.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及其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有两大组成因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而形成的,叫做食物链。

许多食物链,形成复杂的联系,称为。

3.和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生态系统中的和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

能量流动是从开始,其特点是。

和进行的。

生物的数量和获得的能量沿着逐级递减。

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内,生物及无机环境通过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的结构,这个结构中的成分在不断的变化中,维持着结构的稳定性,也就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时,生态系统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导致稳定状态的破坏。

8.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一类是,如、等;另一类是,主要是指人类在、活动中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状态造成的破坏。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无论哪种泡菜,其原理都是利用()A.醋酸菌B.乳酸菌C.酵母菌D.霉菌2 . 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丁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C.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丙、丁数量增加D.丙体内含的有毒物质最多3 .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包括下列中的()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B.能够净化空气C.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D.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4 . 苍蝇、小麦、蝗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依次是()A.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B.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C.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5 . 在茂密的森林中,大树下面的植物长得纤弱,这主要是由于哪种因素的影响()A.没有充足的空气B.没有充足的阳光C.温度过低且水分不足D.生存空间狭小6 . 下列是关于微生物对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等分解成简单无机物B.有的可与动植物共生C.能分解有机物,起净化污水,改善环境作用D.能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供生物利用7 . 下列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朵朵葵花向太阳B.雨露滋润禾苗壮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8 . 下列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阳光→草→兔→狐B.小麦→鼠→蛇→鹰C.鼠→蛇→鹰→腐生细菌D.草籽←麻雀←鹰9 . 判断和书写食物链时,错误的一项是()A.起点一定是绿色植物B.箭头从吃者指向被吃者C.箭头从被吃者指向吃者D.食物链中不能有分解者10 . 对一只生活在草原上的野兔而言,环境就是()A.草原上的植物、狼等B.阳光、水、温度、土壤C.草原上的细菌、真菌等D.除这只野兔处的其他野兔及其它生物和非生物因素11 . 自2010年以来,我市的响塘地区由于无序采锰,导致地质塌陷,良田缺水,使粮食大量减产说明植物生活需要()A.阳光B.空气C.水D.温度12 . 科学家利用一些细菌来清除有石油(有机物)泄漏的海洋表面,或是有汽油(有机物)渗漏的土壤,以便于净化环境。

北师大版八年级 生物 下册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 生物 下册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试题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山东淄博中考)艾伦规律揭示,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在寒冷的地方有变短趋向,这有助于减少热量散失。

例如,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赤狐,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大耳狐,这说明( )A.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B.温度能够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下列生物现象中与温度因素无关的是( )A.鸟类的迁徙与繁殖B.黄鱼的季节性洄游C.柑橘在北方不易成活D.仙人掌的叶片变成刺3.右图是某校“达尔文社团”的同学在磁山拍摄的照片。

推测影响这棵松树形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水B.温度C.空气D.风4.下列哪些现象不能说明生物的生活受非生物环境因素的影响( )A.春兰、秋菊、冬梅、夏荷B.黎明时候鱼浮头C.猫捉老鼠D.飞蛾在夜晚的灯光下盘旋5.下列对各种生物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小丑鱼和海葵属于种内互助关系B.田间的杂草和庄稼是寄生关系C.蜜蜂采集槐花蜜,所以蜜蜂和槐树是捕食关系D.繁殖季节,雄鹿之间的角斗属于种内斗争6.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 )A.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C.大树底下好乘凉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生态系统都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一片森林就是一个生态系统C.农田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活环境形成的整体8.看图可知,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9.环节动物中的蚯蚓主要食用落叶等腐败物,并把这些腐败物分解为无机物。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不是10.某大型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昆虫→小鸟→蛇B.图中的6种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能被水稻重新利用C.田鼠和昆虫储存的能量之和大于水稻储存的能量D.小鸟与蜘蛛之间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的关系11.兔和鼠都吃草,兔和鼠又都被狐狸所捕食,草、兔、鼠、狐狸四种生物形成了几条食物链?( )A.一条B.两条C.三条D.四条12.一片海域被DDT(一种难以分解的化学农药)污染,海洋中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小虾→鱼→鱼鹰”中,体内DDT含量最低和最高的生物分别是( )A.浮游植物、鱼B.小虾、鱼鹰C.浮游植物、小虾D.浮游植物、鱼鹰13.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植食性动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14.下列哪一项不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A.能量循环B.水循环C.碳循环D.氮循环15.a→b→c→d是一条捕食食物链,下面关于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A.c与b之间是捕食关系B.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这条食物链,d中含量最多C.物质与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D.b、c是消费者,d是分解16. 某简单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下图为四种生物所占的能量关系比例。

(最新)生物八年级下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最新)生物八年级下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选择题1.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青蛙属于该生态系统的()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2.人体细胞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是()A.植物中的化学能B.燃烧放出的能量C.食物中的化学能D.太阳能()3.科学家曾对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这是因为()A.海沟深处水温太低B.海沟深处缺乏空气C.海沟深处没有阳光D.海沟深处空间狭小4.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A.草←兔←狐B.草→兔→狐C.草←兔→狐D.阳光→草→兔→狐5.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6.下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在这条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A.甲→乙→丙→丁B.丙→丁→甲→乙C.丁→丙→乙→甲D.丙→丁→乙→甲7.今年三月中下旬我市气温较低,美丽的紫荆花开花的茂盛期推迟了半个月,请分析影响紫荆花开花推迟的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水分C.温度D.空气8.哺乳动物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最主要的是( )A.体表被毛B.用肺呼吸C.牙齿分化D.神经系统发达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生物学意义是()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10.小薇买来的香蕉放了几天后,开始慢慢长出“黑斑”,出现了腐烂的现象,这与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有关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都不是11.柑橘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苹果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造成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温度B.水分C.阳光D.土壤12.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会影响和改变环境B.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C.大树底下好乘凉,描述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包括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13.食性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A.山羊B.蚜虫C.棕熊D.兔子14.在一个由草→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猫头鹰,鼠的数量就会()A.缓慢上升B.迅速上升C.仍保持相对稳定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15.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温带阔叶林B.热带雨林C.寒带针叶林D.温带草原16.“朝蝇暮蚊”主要影响因素是()A.阳光B.温度C.空气D.湿度17.“春兰秋菊”、“南橘北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依次是()A.温度和水分B.土壤和温度C.水分和光照D.光照和温度18.下列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A.AB.BC.CD.D二、综合题19.食物链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________开始的;(2)位于食物链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________;(3)位于食物链其他环节的生物则大多是________。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单选题1.有人喜欢用一种水晶样的玻璃球作装饰.该球密封,内装有水、两三条小鱼(或虾),底部有珊瑚、沙子,并生长着一些水藻、小鱼(或虾).该玻璃球构成一个()A. 生物圈B. 生态系统 C. 食物链 D. 环境因素2.有甲、乙、丙三种生物,甲和乙均以丙为食,甲又以乙为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乙、丙一定是动物 B. 丙一定是植物,甲、乙一定是动物C. 甲与乙一定是捕食关系 D. 乙与丙不是竞争关系3.“八月桂花香”,此句中影响桂树开花的环境因素主要是A. 光B. 温度C. 水D. 空气4.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A. 湿地B. 热带雨林 C. 海洋 D. 草原5.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是:()A. 绿色植物B. 细菌 C. 动物 D. 微生物6.我们美丽的家乡可以看成一个乡村生态系统,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是村庄里()A. 所有的村民B. 所有的花、草、树木C. 广阔的运动场D. 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A. 光B. 水C. 空气 D. 土壤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态系统()A. 一块草地B. 沙漠 C. 生物圈 D. 羊群9.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哪个条件并不是所有细菌真菌都需要的?()A. 水分B. 适宜的温度 C. 有机物 D. 氧气10.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以上都是11.此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 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 蛇的数量迅速增加C. 水稻虫害严重D. 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12.“小草青青,踏之何忍”,经常踩踏小草,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小草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小草的死亡,主要原因是()A. 小草的茎被踩断了B. 土壤缺少空气,影响根的呼吸作用C. 影响小草的蒸腾作用 D.土壤缺少空气,影响根的光合作用13.维持生态平衡必不可少的生物是()A. 生产者和草食动物B. 生产者和分解者C. 肉食动物和分解者D. 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B. 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C. “阳光→草→鼠→狐”可称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D. 大气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绿色植物体内15.下面各项中属于共生现象的是()①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②黑粉菌导致玉米形成黑粉瘤③某些藻类和真菌形成地衣④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CO2供植物光合作用⑤牛胃内的瘤胃细菌,可以帮助牛分解和利用纤维素⑥红色毛廯菌导致人患足和手廯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③⑤D. ②④⑥16.下列不属于共生的是()A. 地衣B. 冬虫夏草 C. 大豆和根瘤菌 D. 人与大肠杆菌17.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变异现象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食物关系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18.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是A. 减少生物的种类B. 减少生产者的数量C. 增加生物的种类 D. 增加消费者的数量19.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多,这主要是()A. 骆驼刺喜欢沙土B. 骆驼刺怕被风刮走C. 骆驼刺需要营养物质 D. 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20.人类也是生态系统的成员,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 C. 生产者和消费者 D. 分解者21.以下对绿色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绿色植物既是生产者也是分解者B. 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线粒体C. 绿色植物能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D. 绿色植物通过根、茎、叶吸收水分,有利于生物圈的水循环22.为了使中国西部的生态系统平衡不遭受破坏,并使生态系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和演化,我国政府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下列哪一项是重要的措施()A. 开山种粮食B. 退田还湖 C. 退耕还林还草 D. 退耕还牧23.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黄羊、野兔等动物后,其生存数量首先减少的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 C. 次级消费者 D. 三级消费者24.以下关于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 田鼠→蛇→鹰B. 猫头鹰→蛇→田鼠→草C. 草→田鼠→蛇→猫头鹰 D. 阳光→草→田鼠→猫头鹰2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 草原上的全部羊B. 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 C. 大兴安岭林区 D. 河里的鱼二、非选择题26.自然界除了水循环和氧循环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碳循环。

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十三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节习题(带解析)

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十三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节习题(带解析)

第二十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生物圈是指人能够达到的范围,例如月球和太空D.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大气圈2.下图是生物小组的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在生态瓶里放置了金鱼藻、沙石、小鱼、水等,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正确的是A.生态瓶中不放金鱼藻小鱼存活时间会变短B.这个生态瓶中的非生物环境只有水C.把这个生态瓶放在光下或是黑暗中都不会影响它的维持时间D.这个小生态瓶会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大3.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潮白河水及河内的所有生物B.顺义区内的所有农作物C.“花鸟鱼虫”市场内的所有动物D.减河公园内的所有植物4.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限制它的生态因素是A.水B.阳光C.温度D.土壤5.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袋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少分解者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6.下表是甲、乙、丙、丁、戊五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这五种生物之间有着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下列食物链关系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戊B.丙→戊→乙→甲→丁C.丁→甲→乙→戊→丙D.戊→丁→丙→乙→甲7.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是A.先有物质循环,然后才有能量流动B.由于有了能量的流动,所以才有了物质循环C.虽然二者是同时进行的,但它们是各自独立的过程D.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储存、转移和释放8.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创造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类属于A.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建设者9.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条河流B.池塘中的鲤鱼C.湖中的所有生物D.草原上的全部羊10.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在一起形成的,真菌和藻类的关系是A.寄生B.腐生C.共生D.竞争11.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兔→狐B.草→兔→狐C.草←兔←狐D.阳光→草→兔→狐12.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 生态系统概述-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 生态系统概述-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植被中,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A.针叶林B.热带雨林C.草原D.常绿阔叶林【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知识,据此作答。

【解答】B、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那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热带雨林不仅为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因而被称为地球的“肺”。

符合题意。

A、C、D、针叶林主要以针叶树种为主,草原中的植物以草为主,常绿阔叶林以阔叶数树种为主,植物的种类较单一,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及热带雨林,因此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能力不及热带雨林。

不符合题意。

选:B。

2.【答题】在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分解者,那么()。

A.动物和植物会越来越多B.生态系统会越来越大C.动物和植物的遗体残骸会堆积如山D.生态系统依旧能够运行【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解答】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产者,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为消费者,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又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所以,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不会被分解而消失,导致动物和植物的遗体、残骸将会堆积如山。

C正确。

3.【答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弱主要取决于()。

A.生产者多少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多少C.分解者多少D.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的知识点。

【解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2)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1.【答题】以下对绿色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绿色植物既是生产者也是分解者B. 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线粒体C. 绿色植物能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D. 绿色植物通过根、茎、叶吸收水分,有利于生物圈的水循环【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基本知识。

【解答】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才是分解者,故A错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故B错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故C 正确;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水,植物的茎和叶能缓冲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的雨水,补充地下水,因此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故D错误。

故选C。

2.【答题】为了使中国西部的生态系统平衡不遭受破坏,并使生态系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和演化,我国政府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下列哪一项是重要的措施()。

A. 开山种粮食B. 退田还湖C. 退耕还林还草D. 退耕还牧【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解答】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因此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快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

故选C。

3.【答题】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草原上的全部羊B. 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C. 大兴安岭林区D. 河里的鱼【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答】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测试(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测试(新版)北师大版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下列哪种措施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减少使用农药,控制环境污染 B. 封山育林,禁止随意打猎C. 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D. 大量植树,增加绿地面积2.下列各项措施中,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的是()A. 将污染物排放到河流中B. 植树造林 C. 开荒造田 D.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3.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牧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罩的牧草生长良好.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A. 网罩影响了牧草的光合作用 B. 破坏了牧草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C. 降低了牧草抵抗害虫的能力 D. 造成了牧草周围环境的污染4.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平衡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平衡B. 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稳定不变D. 生产者大量死亡会破坏生态平衡5.有关生态平衡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B. 处于平衡的状态下的生态系统种各种生物的数量大致不变C. 处于平衡的状态下的生态系统种各种生物所占比例大致不变D. 处于平衡的状态下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平共处,没有任何的捕杀和争斗发生6.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A. 数量不改变B. 比例不改变C. 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相对平衡D. 数量暂时平衡7.下列各项措施中,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的是()A. 开荒造田B.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C. 植树造林 D. 将污染物排放到河流中8.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A. 开垦草原,变牧场为农田 B. 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C. 保护植被,适度放牧 D.提倡狩猎,扩大放牧9.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A. 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B.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C. 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D.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0.某小组的同学观察如图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哪些观点是正确的()①因为标杆不平衡,所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②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鼠→蛇③若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则蛇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是最多的④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最多,能量是最少的⑤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就会破坏生态平衡.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②④⑤D. ①②③⑤11.蝗虫在麦田里大量繁殖,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引起了该农田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A. 青蛙大量被捕杀,破坏了食物链B. 大量清除杂草C. 大量捕杀田鼠D. 大量捕杀黄鼬12.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3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3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第23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实验中,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骆驼生活在干旱的荒漠中B.海豹生活在寒冷海域中C.在沙地上栽种植物可防风固沙D.荒漠中的骆驼刺具非常发达根系2.生物之间相互影响。

同种生物之间()A.有互助、有斗争B.无互助、无斗争C.只互助不斗争D.只斗争不互助3.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了()A.环境改变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环境制约生物4.假定一个草原是由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若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上升后又下降5.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6.哪项成语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7.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瓢虫和蚜虫B.猫和老鼠C.狼和羊D.白菜和杂草8.同一块田里同一品种的小麦,生长在遮阴处的比阳光处的杆细、穗小。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水分不足B.阳光不足C.遗传物质的改变D.肥料不足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A.竞争B.合作C.捕食D.寄生10.从“狼吃羊,羊吃草”的食物链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A.阳光B.草C.羊D.狼11.下列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的是()A.秋风扫落叶B.螳螂捕蝉C.草盛豆苗稀D.狐假虎威12.以下关于食物链“野草→食草昆虫→鸡→人”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是生产者B.昆虫、鸡和人都是消费者C.人的能量最终来自鸡D.这条食物链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13.海带能在海水中生活,却无法生活在淡水中,这说明()A.生物能适应一切环境B.生物不能适应环境C.生物不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14.下列生物中,通常属于分解者的一组是A.水藻和细菌B.细菌和真菌C.鱼和蛇D.地衣和大豆15.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甲、乙、丙三者中能量最多的是乙。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有关城市生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系统的主体是人B.它是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C.和其他生态系统相比,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强烈D.人们可以随意调节该系统的平衡2 .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除生产者外,哪种生物的灭绝会导致另一种生物随之灭绝()A.乙B.丙C.丁D.戊3 . 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植被中占据主体的是()A.荒漠B.热带雨林C.针叶林D.草原4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所含的食物链是A.水→水稻→青蛙B.阳光→水稻→青蛙C.水稻→青蛙→蝗虫D.水稻→昆虫→青蛙5 . 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杂草和水稻的关系是()A.合作关系B.捕食关系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6 . 在草原上,有很多野兔和狼,野兔爱打洞破坏草地,狼既吃野兔又捕食羊。

人们为了保护羊大量捕杀狼,结果发现,草地上的草越来越少,而且由于缺少草,羊大量的饿死。

这个事例不能说明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B.人类大规模干预自然的活动,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C.野兔没有狼这个天敌而大量繁殖,破坏了草地D.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关系7 . 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维持原状。

但是,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了,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很难恢复原样了。

这说明A.草原生态系统不具有自动调节能力B.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极差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易遭到破坏8 . 对下列六种生物的归纳不正确的是()①衣藻②酵母菌③乳酸菌④银杏⑤蚂蚁⑥燕子.A.只有④属于种子植物B.用于食品发酵的是②③C.只有①④属于生产者D.具有社群行为的是⑤⑥9 . 下列哪一个选项是对稳定生态系统的正确描述()A.很长的食物链B.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少C.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很多D.系统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10 . 能正确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中所蕴含的食物链是()A.蝉→螳螂→黄雀B.黄雀→螳螂→蝉C.树→螳螂→蝉→黄雀D.树→蝉→螳螂→黄雀11 . 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A.青蛙捕食蝗虫B.蛇捕食青蛙C.松鼠吃蘑菇D.牛吃青草12 . 下列可以称之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草原B.草原上所有的生物C.草原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D.草原上所有的植物13 . 图为某食物网中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农作物是生产者B.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C.蛙、蛇、田鼠是消费者D.蛇大量减少会影响昆虫的数量14 . 野鸭湖湿地广泛分布着各种水生和陆生植物,有鸟类近300种、高等植物近500种、鱼类近40种,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北师大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单元测试卷: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二)含答案与解析

(北师大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单元测试卷: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二)含答案与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单元测试卷(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为某生态系的食物网简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数量最少的消费者是鹰B.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C.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2.下列各项,构成生态系统的是()A.草原中的全部植物B.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C.农田中的全部庄稼D.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3.下面四组概念图中,错误的是()A.B.C.D.4.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

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

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A.图①:丙→甲→乙→丁B.图②:丙→乙→甲→丁C.图③:丁→甲→乙→丙D.图④:戊→乙→丙→甲→丁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B→C可表示一条食物链B.②③④可表示呼吸作用,⑤⑥可表示捕食关系C.A表示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D.C是消费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6.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B.丙表示肉食性动物或杂食性动物C.若甲遭受毁灭性破坏,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D.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则图1可表示生物圈【答案】B7.“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8.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训练题(含解析)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训练题(含解析)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训练题双基巩固1.在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能较好体现该生态系统中某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2.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A.动物的数量会不断增多B.动物的数量会不断减少C.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D.各种生物的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3.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A.天然落叶林B.天然常绿林C.人工纯种林D.人工混交林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 )A.生产者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增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生物的种类C.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生物的种类6.玉米螟在田里大量繁殖,造成玉米严重减产,引起该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可能是( )A.破坏了食物链B.大量清除了田间的杂草C.大量捕杀了田鼠D.大量捕杀了黄鼬7.下列哪种措施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封山育林,禁止随意打猎B.减少使用农药,控制环境污染C.大量植树,增加绿地面积D.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8.(2012·湘潭学业考)近年来,“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湘潭迅速蔓延,对湘潭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关于这一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B.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C.这是外来物种入侵现象D.引入新生物资源,可大力推广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破坏是自然因素导致的,而绝非人为因素所致B.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得以恢复C.生态系统的破坏只是暂时的D.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可能引起严重后果10.稻田中存在一条食物链:水稻→稻飞虱(水稻的害虫)→青蛙。

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竞争关系B.水稻的生长只受到稻飞虱和青蛙的影响C.青蛙体内农药的浓度比稻飞虱体内高D.大量捕杀青蛙不会破坏生态平衡11.近年来频发的生态灾难对生物圈中的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以下生态灾难中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 )A.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B.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发次生灾害C.冰岛火山灰对欧洲航空、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D.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12.下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蛇和田鼠数目的动态变化平衡示意图,依图回答问题:(1)如果人类大量捕捉蛇,田鼠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非生物环境的是()。

A.土壤 B.水分 C.阳光 D.细菌2. 看下图可知,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光合作用示意图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3. 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在种类和数量上均比其他动物少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它们的繁殖能力低B.栖息场所有限C.被人类大量捕杀D.在食物链中所处营养级较高4. 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因某种原因减少,则蚯蚓的数量变化在较长时间内是()。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不变5. 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如图所示,则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A.A B.C C.D D.F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使落红化作春泥的生物是()。

A.分解者 B.消费者C.生产者 D.非生物部分7.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哪条食物链的加强有利于增加鹰的数量()。

A.草→鼠→鹰B.草→鼠→蛇→鹰C.草→蝗虫→青蛙→蛇→鹰D.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鹰8. 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9. 兔子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中,红狐处的消费者级别及营养级分别是()。

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10. 下列生物学观点不正确的是()A.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B.被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是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C.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不能进行D.增加物种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1.我们通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12. 我们通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 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13. 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 2 千焦/(平方米年)〕,该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可表示为()。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C.乙→丁→甲→丙 D.丙→甲→丁→乙14. 下图中每条食物链的起点生物都是()。

A.草 B.鹰 C.蛇 D.兔15. 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例子,叙述不正确的是()A.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蜜蜂采蜜,可以帮助植物传粉C.青蛙捕捉害虫,可以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D.大量增加羊的数量,可以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6. 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典型实例”的是()。

A.矿质元素被绿色植物吸收,其枯枝落叶腐烂后又还给土壤B.被轻度污染的水体经过物理和理化作用而得到净化C.由于大火烧毁的森林通过繁殖作用得到恢复更新D.过度开垦草原,毁林造田使气候失调,土地沙漠化17.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B.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C.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18. 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例子,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蜜蜂采蜜,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C.青蛙捕捉害虫,可以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 D.大量增加羊的数量,可以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9. 人类的活动能够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下列哪项措施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减少食肉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C.增加物种的数量D.增加分解者的数量20. 下列微生物中,不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

A.枯草杆菌 B.蘑菇 C.乳酸菌D.蓝藻21. 北京官方微博@平安北京提醒网友:寄粽需谨慎、且吃且珍惜。

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禁止各类粽子携带或邮寄入境的。

这是因为一些品种的粽子含有肉类成分,可能会有虫卵和微生物。

若外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可能出现的结果是①引起传染病流行传播②丰富当地生物多样性③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④破坏当地生态系统⑤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二、综合题22.松树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开展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请回答:(1)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应选择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2)通过该实验探究能得出“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这个结论吗?。

(填“能”或“不能”)(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流动的。

(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瓶。

23. (6分)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有条食物链。

请写出猫头鹰在该生态系统中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若被DDT污染,则体内DDT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3)在该生态系统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是绿色植物的。

一般情况下该池塘生态系统中某种消费者减少并不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5)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方向的。

24. 右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据题意回答:(8分)(1)图中各生物间通过______________关系构成多条食物链,请你认真数清:图中有_______条食物链。

(2)若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绿色植物→田鼠→X,则X所代表的生物应该是_______。

(3)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着以腐肉为食的秃鹫,从生态系统成分上看,它属于_______(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都是由_______固定在有机物中,这种生物在属于_______者。

(5)右图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食物链的能量关系,乙代表狮子,则丙可能为_______或斑马。

(6)人们如果大肆猎杀羚羊: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说明动物维持_______ 起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D2、A3、解析: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往往处在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根据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为10%~20%,最高营养级只能获得生态系统总能量的很少一部分,所以它们的数量少得多。

答案: D4、解析:蚯蚓和蚱蜢都以绿色植物为食,短时间内蚱蜢减少会使蚯蚓获得充足的食物而大量繁殖,但从长期看,过度繁殖会导致绿色植物大量减少,从而造成蚯蚓的食物减少,蚯蚓的数量也就随之减少。

答案: C5、解析:在每条食物链中,起点都是生产者,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A是生产者。

答案: A6、解析:落红是有机物,春泥是无机物,使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的生物是分解者。

答案: A7、解析: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每经过一种生物,都要因为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一部分能量,因此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越少,数量也越少。

答案: A8、解析:根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原理,能量逐级递减,越向生物链的后端,生物的数量越少,呈金字塔形排列。

答案: D9、B10、 C解析: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

被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因此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

分解者指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能进行。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因此,增加物种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1、【答案】D【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所以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关系的。

12、D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所以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关系的。

13、解析: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根据题目中甲、乙、丙、丁固定能量的多少可知四种生物可构成一条食物链:乙→丁→甲→丙。

答案: C14、A15、 D解析:动物作为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B正确;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是消费者,是食物链中主要环节之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蛙捕捉害虫,可以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C正确;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如果草原上大量增加羊的数量,就会严重破坏草原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遭受破坏,D错误。

16、D17、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解读图示,可知:(1)丙数量最多是生产者,甲、乙、丁是消费者;(2)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

所以,当乙增加时,甲减少,而丙、丁增加。

答案: C18、D试题分析: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故大量增加羊的数量会使得生态系统失去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