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基本要求》第二篇知识点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第二篇岩石圈
专题5、板块运动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在软流层之上滑动,板块内部
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处是地壳运动活跃地带,多地震、火山。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见书本44页图):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版块、南极洲板块。
2、阅读书本44页板块分布图,理解板块的消亡边界和生长边界。
3、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往往形成海沟、
弧状岛链、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的海沟与弧状岛链是由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形成。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南极洲板块挤压美洲板块导致安第斯山脉隆起。
4、洋脊是岩石圈中最不稳定的破碎带,大洋地壳的诞生处,距洋脊越近,海底岩石年龄越
轻。
5、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叫震中。震源到震
中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地面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6、地震发生时,能量从震源处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纵波(速度快)先于横波到达
地表,在震中区,人们先觉察到的是上下颠簸,接着觉察到的是左右摇晃。
7、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级升高二级,能量就增加约900倍,一次地震只有一
个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8、地震造成的破坏强弱程度叫地震烈度。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
震中距、震源深度、建筑物质量、地质构造等等。
9、世界上主要由两大地震带:其一为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约80%的地震,其二为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专题6、岩石与矿物
10、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岩浆在地球内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矿物晶
粒较粗,最常见的侵入岩的是花岗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矿物晶粒细小或不成晶粒,岩石中多气孔,最常见的喷出岩是玄武岩。
11、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岩层中常保存沉积时期的动植物化石。沉积岩的种类有
石灰岩(重要)、(砾岩、砂岩、页岩、泥岩、生物岩(如煤炭)。
12、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新的岩石叫变质岩。石灰岩经高温、高压、变质形成
大理岩岩,石英砂岩经高温、高压、变质形成石英岩。
13、地壳中最多的三种化学元素是氧、硅、铝。
专题7、地貌
1、主要地貌类型有: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
2、河流上游流水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河流中游往往形成曲流,河流的凹岸不断遭受侵蚀,
泥沙在凸岸不断堆积;河流下游流水堆积作用强盛,往往形成三角洲或冲积平原。
3、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岩分布地区,我国喀斯特地貌尤以西南各省区最为
突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的桂林山水。
4、黄土地貌以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最典型,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土
层疏松、植被破坏,在暴雨冲刷下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5、等高线密集表示地表坡度较大,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几乎重叠在一起,就表示这儿是
陡崖,若有河流流经可能形成瀑布。
6、地表常见的五种地形类型: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
7、平原是指海拔高度不超过200米的低平地区;丘陵是指山峰的海拔高度低于500米,相
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坡度较缓的地区;山地是指山峰的海拔高度超过500米,相对高度大于200,坡度较陡地区;高原是指海拔超过500米,顶部较平缓的地区;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表示该地为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8、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称其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表示
该地为山峰。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位指向低处表示该处是山脊。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位指向高处表示该处是山谷。
9、湿润的平原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干旱的平原、盆地适合发展畜牧业,海拔较高的山地,
土层薄,适合发展林业。
10、制约青藏高原建设的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是高寒、缺氧、多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