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税收概论汇总
第1章 税收概论

特殊区域增值税政策。 特殊区域增值税政策。 第八、 第八、做好促进节能减排的消费税政策研 究工作。 究工作。 第九、 第九、完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界定和收入 确认的相关制度, 确认的相关制度,完善特殊事项和行业的所得 税政策。 税政策。 第十、 第十、研究明确股权奖励及转让等个人所 得税政策。 得税政策。 第十一、 第十一、研究统一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办法 完善出口退税政策。 活动能力和行为,进而对社会经济结构 产生影响。政府正好利用这种影响,有目的的 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引导,从而合理调整社会 经济结构。 3、监管管理社会经济活动 国家在征收取得收入过程中,必然要建立 在日常深入细致的税务管理基础上,具体掌握 税源,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监督纳税人依法 纳税,并同违反税收法令的行为进行斗争,从 而监督社会经济活动方向,维护社会生活秩序。
9
分税制和不设共享税的分享税种式分税制。 b. 分享税源式分税制 分享税源式分税制是指中央和地方都有相 对独立的税收管理权限,中央与地方可以对同 一税源课征相同性质的税收。 还可以细分为分征式、上解式、附加式三种。 三、我国的分税制 (一)类型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享税种式分税制中的 有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分税制 。选择这种类型的原因有:
22
税收的这种无偿性是与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 收入分配的本质相联系的。无偿性体现在两个 方面:一方面是指政府或的税收收入后无需向 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报酬;另一方面是指政府 征得的税收收入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税收 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体现,它反映的是一种社 会产品所有权、支配权的单方面转移关系,而 不是等价交换关系。 税收的无偿性是区分税收收入和其他财政收入 形式的重要特征。 3、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是按照国家法令规
税收概论

(三)税制
• 税制,即税收制度,是指在既定的管理体 税制,即税收制度, 制下税种的设置以及与这些税种的征收、 制下税种的设置以及与这些税种的征收、 管理有关的、 管理有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级成文法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的总和。 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的总和。 • 一个国家的税制可按照构成方法和形式分 为简单型税制和复合型税制。 为简单型税制和复合型税制。
累进税率表
级数 1 2 3 4 课税对象 500元以下( 500元以下(含) 元以下 500~2000元 500~2000元 2000~5000元 2000~5000元 5000元以上 5000元以上 税率( 税率(%) 5 10 15 20
(二)税法
•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 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义务性法规, 从法律性质上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 1.从法律性质上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以规定 纳税人的义务为主。 纳税人的义务为主。但这并不是说税法没有规定纳 税人的权利, 税人的权利,而是指纳税人的权利是建立在其纳税 义务的基础之一,处于从属地位。 义务的基础之一,处于从属地位。 税法具有综合性 综合性, 2.税法具有综合性,它是由一系列的单行税收法律 法规及行政规章制度组成的复杂体系, 法规及行政规章制度组成的复杂体系,其内容涉及 课税的基本原则、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课税的基本原则、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税收管 理规则、法律责任、解决税务争议的法律规范等。 理规则、法律责任、解决税务争议的法律规范等。
(三)税率
(1)比例税率 即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 即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 比例。我国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 比例。我国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企业所得 税都采用比例税率。比例税率可分三种形式: 税都采用比例税率。比例税率可分三种形式: 单一比例税率, ①单一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的所有纳税人 都适用同一比例税率。 都适用同一比例税率。 差别比例税率, ②差别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 适用不同的比例征税。 适用不同的比例征税。具体又分为产品差别比例税 率、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和地区差别比例税率三种类 型。 幅度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 ③幅度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税法只规定 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 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各地区在该幅度内确定具体 的适用税率。 的适用税率。
《税收概论》PPT课件

关税、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 分)、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车辆 购置税
—地方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 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 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
税收立法权基本集中于中央
个别小税种(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地方有一定的立法权
第四节 我国税收立法
税收立法是指有权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遵循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 公布、修改、补充和废止有关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活动
广义的税法: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税收法律体系 狭义的税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税收法律
一、税收立法机关(按照由高到低排列) 1.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等级最高) 如《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 2.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
在税法中指的是对什么征税
征税对象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征税对象 生产经营所得和其它所得
税种
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财产 、行为税
财产税(遗产税)、 印花税
销售收入额或劳务收入额或 流转税(增值税,消
营业额
费税)
(三)计税依据
又称税基,是计算应纳税额的根据,是征税对 象的数量化。分为:
纳税地点一般为纳税人的住所地,也有规定在营业地、财产所在地或特定行为发生地 的。
(九)减免税
减税、免税是指国家为了贯彻鼓励或扶持政策,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 税或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
减税是指对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额依法少征一部分。 免税是指对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额依法全部免税 --起征点 --免征额 (十)罚则 罚则是指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
税收概论知识点总结

税收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一种强制性支付,用于满足政府运作和公共服务支出的一种收入形式。
2. 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
纳税人必须依法缴纳税款,没有选择权。
(2)普遍性。
税收适用于所有纳税人,不分贫富,不分阶层。
(3)公共性。
税收是用于政府公共支出的一种收入来源,用于满足国家公共服务和建设的资金需求。
(4)稳定性。
税收是国家的稳定收入来源,能够保障政府的运作和发展。
二、税收制度1.税种分类(1)依纳税对象分类。
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2)依税收方式分类。
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3)依税收对象分类。
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2.税收征收和管理(1)税收征收机构。
由税务局、海关等部门负责税收的征收工作。
(2)税收管理。
包括纳税申报、抵扣、汇缴等管理工作。
(3)税收征收程序。
包括税收申报、核定、征收和缴纳等程序。
三、税收的作用和意义1. 财政收入来源。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能够保障政府的基本运转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2. 调节经济和社会发展。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征收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3. 调节收入分配。
税收能够通过纳税人负担的不同来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四、税收的原则和政策1. 税收的公平原则。
税收应该符合纳税人的付费能力和经济收入水平。
2. 税收的公正原则。
税法应该公正透明,避免不公正和歧视。
3. 税收的效率原则。
税收应该尽可能的减少税收的破坏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有效的资源配置。
4. 稳定原则。
税收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保障政府财政的稳定收入来源。
五、税收政策和改革1. 税收政策的目标。
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保障社会公平等。
2. 税收改革的内容。
包括税收体制改革、税种改革、税率调整等。
3. 税收政策的实施。
通过采取差别化税率、减免税款和调整税收征收方式等措施来完善税收政策。
六、税收与经济发展1. 税收与经济增长。
第一章 税法概论

第二节
税制要素
3.税率: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3.税率: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税率 )、比例税率 (1)、比例税率 )、定额税率 (2)、定额税率 )、累进税率 (3)、累进税率 超累 全累 额累 率累
第二节
税制要素
4.税负调整制度 4.税负调整制度 调高: 调高:附加和加成 调低:减征、免征、规定起征点和免征额 调低:减征、免征、规定起征点和免征额 5.纳税环节、纳税地点、 5.纳税环节、纳税地点、 纳税环节 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第三节 税收负担和税负的转嫁
2.税负转嫁的方式 2.税负转嫁的方式 (1)前转 (2)后转 (3)混转 (4)消转 税收资本化:又称资本还原或税收偿本, (5)税收资本化:又称资本还原或税收偿本,是 指纳税人将所购资本品可预计的未来应纳税款, 指纳税人将所购资本品可预计的未来应纳税款, 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转嫁给资本 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 品的出售者的一种方式。 品的出售者的一种方式。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
四、税收分类 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直接税、 (一)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直接税、间接税 以收入归属和征收管辖权为标准分: (二)以收入归属和征收管辖权为标准分: 中央税、 地方税、 共享税 中央税、 地方税、 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分: 从量税、 (三)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分: 从量税、从价税 以税收和价格的关系划分:价内税、 (四)以税收和价格的关系划分:价内税、价外税 以课税对象为标准分: (五)以课税对象为标准分:
起征点与免征额的比较
课税对 象 49 50 51 起征点是50时 免征额是50 50时 起征点是50时 免征额是50时应 50 纳税额 应纳税额 不缴税 10% 10% 10% 多交5元税 多交 元税 5 不缴税 0.1 多交0.1元税 多交 元税
税收概论课件带复习.doc

第一章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第一节税收的产生与发展一、税收的产生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逐渐出现了私有制一阶级维护阶级统治的机关一国家国家要生存,国家机器要运转,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物质基础,需要将一部分社会财富集屮到国家手中,于是就产生了税收税收的产生,取决于相互制约着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的产生一一客观条件二是私有制的出现一一经济条件二、税收的发展1. 征收形式的发展变化以实物形式为主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实物和货币并存明朝开始实行正税折银征收以后,我国货币税的基础正式奠定下来货币缴纳形式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2. 征税权力的发展变化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发展时期:(1)自由纳贡时期(2)承诺时期(3)专制课征时期(4)立宪课税时期(1)自由纳贡时期。
在奴隶社会时期,国家的收入主要来自诸侯自由贡献的物品和劳力。
(2)承诺时期。
随着国家的发展,君权的扩大,财政开支和王室费用都随之增加。
单靠自由纳贡已难以维持,于是封建君主设法增加收入。
特别是遇有战争等特别需要吋,国君更需要增加临时收入以应急需。
当时,由于领地经济仍处主导地位,王权有一定的限制,课征新税或开征临时税,需要得到由封建贵族、教士及上层市民组成的民会组织的承诺。
3. 主体税种的发展变化(1)以古老的简单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统治者只釆取直接对人或对物征收的简单直接税。
如人头税,按人口课征;土地税按土地面积或土地生产物课征;对各种财产征收的财产税, 如房屋税等。
当吋虽然也有对城市商业、手工业及进出口贸易征收营业税、物产税、关税,但为数很少,在税收中不占重要地位。
2)以商品和劳务税为主的税收制度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简单的税制已不能满足财政的需要。
对商品和劳务课征的商品和劳务税的发展形成了以商品和劳务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第一章 税收概论

由此而言,税收的主体是国家
劳动力所有权 财产权力 资本所有权 土地所有权
(所有者权力)
工资
利润、利息 地租
税收
社会产品 分配依据
无偿参与分配 政治权力
税收的取得和财产的所有权状况没有关系,凭借的只能是政治权力
指明了税收的政治前提和法律依据—国家政治权力和宪法、 法律、法规等
政治职能
实现的基础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本质与特征
一、税收的定义
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职能(满足社 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标准,采 用强制性手段,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 形式。
二、税收的本质
税收的概念可以从这样几方面把握: 1.税收的主体—国家和政府
2.指明了税收的政治前提和法律依据—国家政治权力 和宪法、法律、法规等
单位:亿元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 百分比 93.93% 93.38% 93.30% 92.18% 91.55% 90.93% 89.79% 88.89%
三、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纳税, 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注意:强制是双方面的。
在西方国家,人们常说:“税收和死亡一 样,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两件事。”
3.税收的目的是满足实现国家职能(即社会公共需要) 4.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或社会产品的价值 5.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税收主体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征税主体,即国家, 具体体现为财政、税务和海关等专门机关;另一个 是纳税主体,即纳税人(包括单位和个人)。
税法所界定的两个税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国家在 税收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
税收学第一章税制概论

收
• 克洛克曾指出,政府行使课税权时需满足两 个条件,第一,需要经民众承诺,不经承诺,税
法无效;第二.税收若不是出于公共需要或公共
学 福利的需要,就不得征收;如果征收,则不得称
为正当的征税,所以,必须以公共福利的需要为
理由。
•
公需说提出以满足公共需要,增进公共福利
为课税的依据,这在当时欧洲封建主义经济逐渐
转向资本主义经济的时代,具有进步意义。
zym
2020/6/19
12
•
2、交换说
•
交换说也称买卖交易说、均等说、利益说
或代价说。它产生于17世纪,由国家契约主义
发展而来。主要代表人物有重商主义者霍布斯
会费用也只能采取无偿形式。
学•
注意:
• (1)税收的无偿性是国家和具体纳税人对社
会产品的占有关系而言,而不是对国家与全体
纳税人的归宿利益关系而言。
• (2)无偿性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如
公债、规费等)的重要区别。
zym
2020/6/19
7
• (三)固定性(规范性)
•
固定性是指税收是按照国家法令预先规定
何理由征税?课税的依据是什么?自17世纪以来,
西方学者就此展开了争论,形成了各种课税依
据理论。
zym
2020/6/19
11
•
1、公需说
•
公需说又称公共福利说,产生于17世纪德国
君主专制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K.克洛
克(Klock)、法国的J.波丹(Bodin)等。该学说认
税
为国家的职能在于满足公共需要,增进公共福利, 税收就是满足这种需要的物质前提。
最终提请法院强制执行等种种办法和制度,进行强制征
[经济学]税收概论
![[经济学]税收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60758b7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b.png)
第1章税收概论29%8%15%18%14%16%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其他2010年我国税种分布本章主要内容1.1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1.2 税收的概念1.3 税收根据1.4 税收职能与作用31.1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41.1.1 税收的产生•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税收制度,是古埃及在公元前3000-2800年间建立的。
•古罗马在“王政”时期开始有了赋税,土地税、人头税、遗产税、释奴税等。
•我国税收的产生《史记》记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
•演进过程夏代,开始实行“井田制”;商代,“贡”法演变为“助”法;周代,“助”法进一步演变为“彻”法;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初步确立起了完全意义上的税收制度。
51.1.2 税收与社会公共需要•根据需要主体的不同,人类的需要可以区分为私人个别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
•私人个别需要的主体是普通意义上的社会成员,它具体包括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内容:1、由不同社会共同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产生的需要(和平的环境);2、由同一社会共同体内部不同个人或集团之间的矛盾冲突产生的需要(安定的秩序);3、由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共同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需要(交通、通信等公共设施);4、由人的自身发展所产生的需要(文化、教育和卫生)。
6•私人事务是满足私人需要的社会活动,具体包括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要素的供给两个方面。
私人事务的执行者一般为家庭或厂商。
•社会公共事务具体包括保卫社会和平、维持社会秩序、兴建公共工程和举办各种公共事业。
•早期,社会公共需要较为简单,社会公共事务是由全体或部分社会成员兼职承担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共需要的外延逐步扩张,社会公共事务也日渐复杂。
原来由社会成员兼职执行的社会公共事务,开始改由一部分社会成员专职执行。
7z税收是与政府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有着本质联系的一种产品分配形式,它是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公共事务执行者发展演变为政府的过程中,为满足政府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需要,而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般形式中逐渐分化并独立出来的。
第一章 税收概论 《税收学》PPT课件

第四节 税收的职能和作用
三、税收的作用
(一)筹集财政收入,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资 金需要
(二)鼓励市场公平竞争 (三)贯彻产业政策,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四)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五)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维护国家权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二)税收的特征
○ 1.强制性 ○ 2.无偿性 ○ 3.固定性
第三节 税收要素和分类
一、税收要素
(
(三)税率
○ 1.比例税率 ○ 2.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 (3)全率累进税率。 (4)超率累进税率。 (5)超倍累进税率。
第一章 税收概论
第一节 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一、国家、财政和税收的起源
(一)国家的形成 (二)财政的出现 (三)税收的产生
第一节 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二、我国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一)我国税收的起源 (二)我国税收的发展
三、西方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一)西方税收的起源 (二)西方税收的发展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的唯一来源
三、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决定税收制度 (二)税收制度影响经济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四、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 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职能, 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无偿地集中一 部分社会产品,形成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 形式。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 对税收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 第一,税收是由国家(政府)征收的。 ○ 第二,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 第三,税收收入是政府的经济基础,是国家财政收
第1章 税法概论

(三)在大部分地区,地方附加、耕地占用税由地方财 政部门征收和管理。 (四)海关负责征收的税收:关税、行李和邮寄物品进 口税和、负责代征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四、中央地方税收收入的划分
(一)中央政府的固定收入:消费税(含 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分)、车辆购置税、 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的增值税。 (二)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包括:城镇土地 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 税、车船税、契税、筵席税。
行业差别比例税率(营业税)
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农业税)
幅度比例税率(营业税)
2、累进税率:将征税对象按数额或比例的大小规定不同 等级的税率,数额或比例越大,税率越高的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将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其所 适用的最高一级征税比例计税的一种累进税率形式。 (2)超额累进税率:将征税对象各按其所属级次所适用 的征税比例计税的一种累进税率。 (3)超率累进税率:按征税对象的比率划分纳税等级, 将纳税人征税对象适用不同级距部分的数额分别按与之 相适用的各级距税率计征的一种累进税率。 3、定额税率:按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征税 数额的税率。
(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包括:
1、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由海关代征的部分):中央政府分享75%, 地方政府分享25%。 2、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 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 3、企业所得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 中央政府,其余部分中央与地方政府按60%与40%的比例分享。 4、个人所得税:除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外,其余部分 的分享比例与企业所得税相同。 5、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 政府。
【中国税制 精品讲义】第一章 税收概论

《中国税制》第一章
税收概论
Tax Law
1.2 税收制度 1.2.2 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是课税的客体 指每个税种征税的标的 物
是税收制度的首要要素,是 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 要标志。
体现不同税种课税的基本范围 和界限
《中国税制》第一章
税收概论
Tax Law
1.2 税收制度 1.2.3 税率
• 税率是什么? • 公民为了获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向
应纳税工薪入 扣除3500元后
上一范围上限 税率
不超过1500元的 超过1500元至4500元部分 超过4500元至9000元部分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部分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部分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部分
超过80000元部分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的比重逐渐下降 。
例:同样的一万元,给20个工人一人涨500元,还是 给两个月收入为15000元的副总一人涨5000元。工人 得到500元,给双方的老人每月多寄50元,给孩子买 一个篮球,买两身劣等运动服和两双鞋。如果财富 都给富人,没有消费只有投资,产能过剩。
《中国税制》第一章
税收概论
倾向
出
(10%) 比例(%)
1000 0.9
900 90
9
2000 0.8
1600 160
பைடு நூலகம்
8
3000 0.7
2100 210
7
4000 0.6
2400 240
6
5000 0.5
2500 250
5
《中国税制》第一章
税收概论
Tax Law
1.2 税收制度 1.2.3 税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4年以来
四、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税法体系
税收实体法 税收征收管理程序法
税收征收 《税收征收管理法》
管理程序法
《海关法》
分类
流转税类 资源税类 所得税类
特定目的税类
财产和行为税类 农业税类 关税
税收实体法
具体税种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停征)、筵席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耕 地占用税 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车船使用牌照 税、印花税、屠宰税、契税 农(牧)业税
业税条例〉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05年12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5年1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59 号 2006-02-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4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3号发布的《国务 院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自2006年2月17日起废止。 对该规定中的烟叶收入征税,另行制定办法。 1950年12月15日政务院第六十三次政务会议通过,1950年12月 19日政务院发布的《屠宰税暂行条例》自2006年2月17日起废止。
关于本课程
其他税种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
消费税 税法概论
营业税
第1章 总论
税收概述 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 我国税收征收管理体制
能力目标 教学方法
能理解税法和税收的关系 能分析税制的基本要素 能运用税收管理体制规范纳税
启发式教学 归纳教学法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论教学4学时 税收制度的组成要素 税收管理体制
注 纳税申报基本要求:及时申报、全面申报、如实申报
4、税款征收制度
(1)税款征收的原则
①税务机关是征税的惟一行政主体的原则 ②税务机关只能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 ③税务机关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 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或者延缓征收税款或者摊 派税款 ④税务机关征收税款必须遵守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的 原则
第三节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 联系
税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特殊领域,是以财务会计为基 础的。
税务会计并不要求纳税人在财务会计的凭证、账簿、报表 之外再设一套会计账表。
税务会计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它对财务会计处理中与现 行税法不符合的会计事项,或出于税务筹划目的需要调整 的事项,按税务会计方法计算、调整,并做调整分录,再 融于财务会计账簿或报告之中。
税收保全措施的内容: 书面通知纳税人的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 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 其他财产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强制执行措施条件:超过纳税期限、告诫在先、超 过告诫期
欠税预防制度:延期 纳税的最长时间不得 超过3个月(省级税务 机关批准)
注意点 税目: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是征税对象的 具体化
3、税率
定 义 税率: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是计算税额的 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 的重要标志。
税率可以分成哪些种类?
定额税率
地区差别定额税率 分类定额税率
税
产品比例税率
率 分
比例税率
行业比例税率 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类
有幅度的比例税率
华宁大酒店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该酒店工商营业执照核准的注册资金为15000万元,企 业合同规定的投资总额为16000万元。
如果你是办税员,就华宁大酒店你要负责做 的工作有哪些?
分析华宁大酒店会涉及哪些税种的认定?
在生产经营中,华宁大酒店在纳税方面有哪 些权利?
如果华宁大酒店资金紧张,主管税务局会如 何操作?
(1)税款征收的原则
⑤税务机关征收税款或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其他 财产时,必须向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或开付扣押、查 封的收据或清单 ⑥税款、滞纳金、罚款统一由税务机关上缴国库 ⑦税款优先的原则
(2)税款征收的方式
① 查账征收 ② 核定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
定期定额征收 ③ 代扣代缴、代收代缴
二、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
三、税收的职能
财政职能 经济职能 监督管理职能
四、税收的分类
流转税
所得税
按课税对象分 资源税
P21
财产税
行为目的税
农牧业税
中央税
按征收权限分 地方税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小资料
——农业税成为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四十六 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
年末工作内容:
1、汇算清缴 2、编制税务年报 3、税务年检
网上申报
四、 税务会计的科目设置
主要内容
1. 应交税费 2. 账务处理
核算范围: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
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
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个人所得税、教育费附加、
应
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交
印花税、耕地占用税以及其他不需要预计应交数的
月中工作内容:
1、编制涉税业务的凭证、登记相关账簿 2、发票领购、开具、验收、保管 3、退税、减免税办理 4、税收征管 5、新税收政策的学习 6、纳税筹划 7、税法宣传 8、税务登记变更费”账户的总分类账登记工作 2、发票汇总、编制发票使用汇总表 3、检查取得的发票、编制发票取得汇总表, 并去税务机关认证。 4、编制发票领用存月报表,检查空白发票 5、办理预交税款业务
关税
税收征收管理法
一、立法目的
1. 加强税收征收管理 2. 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 3. 保障国家税收收入 4. 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5.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适用范围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 法;我国税收的征收机关有税务、海关、财政等部门,税 务机关征收各种工商税收,海关征收关税,农业税在部分 地区税由收税征务收机管关理征法收的,遵部守分主地体区:由财政机关征收。
发票管理 ① 发票印制管理 ② 发票领购管理 ③ 发票开具、使用、取得管理 ④ 发票保管管理 ⑤ 发票缴销管理
3、纳税申报制度
纳税申报制度 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按国家有关法 律、行政法规规定和税务机关的具体要求,向主管税 务机关如实申报有关纳税事项及应缴税款是时,应履 行的法定手续的制度。
1、不同要素构成的税种(税收实体法) 2、不同税种组成的体系 3、对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税收征收管
理法(税收程序法)
二、税法体系的基本要素
纳税人 征收对象 税率 税负调整 纳税环节 纳税期限 纳税地点
1、纳税人
定 义 纳税人:纳税主体,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 或个人,是缴纳税款的主体
关键点
纳税人是由税法规定 纳税人是纳税义务的直接承担者 纳税人只是在法律上承担纳税义务
总 理 温家宝 二○○六年二月十七日
从价税
按计税标准分
从量税
按税收与价格 价内税 的关系分 价外税
第二节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一、税法体系的概念
税法体系 从法律角度来讲,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 一定体制下以法定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 法规的总和。
税收制度
从税收工作的角度来讲,所谓税法体系往往 称之为税收制度。换句话说,税法体系就是 通常所说的税收制度(税制)
案例分析
——酒店多元经营 税收缴纳多种
资料:
华宁大酒店有限公司为国有股份制企业,于2006年1月5 日领取工商营业执照,1月26日正式开业。该酒店主管单位 为某房地产开发集团,申请注册地址为杭州市上城区,生产 经营地址为上城区建国北路23号。
该酒店为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三星级酒店,兼营 烟酒、字画、古董、玉石的零售,经营期限20年,酒店员 工总计140人。
整个 财务状况、
经营业绩 等
核算前者范仅围限
于涉税业 务;后 者是整个
生 产经营活
动 的各方面
核前算者是依税据法、 会计前计者量采属性
会计准则和
用历史
会
成本;
计制度;
后者还
后者
可以考
会计准则
虑时间
和会
价值和
计制度
币值变
动情况
三、税务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
Text 1
月初工作内容:
1、网上申报、打印报表 2、税款划转 3、税款缴纳、报送报表 4、编制税款缴纳凭证
税
税金,不在“应交税金”科目核算。
费
科目性质:负债类科目,反映企业应交、未交和已交
税金的情况。贷方:反映企业已经缴纳的各种税金、
出口应税金 以及缴纳增值税的企业当月销项税额小
于进项税额留待下月继续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数额。
余额:贷方,表示企业期末已经计提的应交而未交的 税额,如为借方余额,则表示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 税费。
征税主体—税务机关 征税管理相对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有关单位 有关单位和部门
三、税务管理
税务 登记制度
税
税款
务
征收制度
管
理
纳税 申报制度
会计 管理制度
1、税务登记制度
税务登记
开业登记 变更登记 注销登记
征收管理的首要环节
2、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账簿、凭证的设置和管理 ① 会计账簿、凭证的设置和管理:自领取营业执照起 15日内,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簿 ② 会计制度、会计处理方法的管理:自领取税务登记 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会计制度、会计处理方法、会 计核算软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③ 关于账簿、凭证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