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
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
![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https://img.taocdn.com/s3/m/3997319401f69e3142329473.png)
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作者:暂无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第1期糖尿病患者生活中想要更好的管理病情,最关键的是做好自我血糖的监测工作。
一方面,自我监测能够及时掌握血糖的变化,更好的阻止并发症的产生,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出现低血糖的危险。
血糖监测是维持良好血糖的必要工具,任何一种治疗计划都必须有监测的指标来获知成效,血糖监测是最直接的指标。
经常的血糖监测除了可以避免高血糖带来的问题外,还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有规律地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有助于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糖尿病管理,为医护人员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但是,且不论是那些刚起病的新糖友们,即便是很多老糖友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医生通常会要求病人每周测几个空腹血糖、几个餐后血糖来观察自己的血糖情况,那么究竟是哪一个更为重要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是指8小时以上没有进食而测得的血糖值。
而吃过早饭,到午饭前胃已排空时的血糖不能视作空腹血糖,只能称为餐前血糖。
同理,晚餐前血糖也不能当作空腹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进餐第一口计时间,进食后2小时测得的血糖。
空腹血糖作为一天中血糖变化的起点,与餐后血糖关系密切。
空腹血糖对于餐后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的漂移程度具有预测作用。
但是,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有关,监测餐后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血糖控制状况,另一方面,对于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不同种族的糖尿病患者,其高血糖的表现类型不同。
来自我国人群的研究发现,在糖尿病的早期,往往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大多可以在正常范围。
此外,中国人的饮食结构特点是以米、面为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因而更易出现餐后高血糖。
可见,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在血糖监测中具有同等地位。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区别和意义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如果有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的临床表现,只要空腹血糖大于7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大于1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只要空腹或餐后血糖证实达到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3552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5.png)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接受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红蛋白检测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57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及6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B组和C组,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A组空腹血糖为(8.02±0.75)mmol/L,C组空腹血糖为(5.15±0.34)mmol/L,B组空腹血糖为(6.58±0.49)mmol/L。
A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C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项指标联合应用对糖尿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采取其中任何一项指标检测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的方法应用于糖尿病诊断中,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可以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受到遗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引起血糖异常升高,并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对人体的器官、血管、神经造成损伤。
目前糖尿病无法彻底根治,但可以通过血糖控制,延缓病情进展,降低疾病的危害性。
因此,及早诊断、治疗是改善糖尿病预后的关键。
然而糖尿病难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作出诊断,需进行相应的血糖监测和生化指标检测方可确诊。
临床常通过对空腹血糖的检测来了解机体血糖水平,以FPG=7.0 mmol/L作为标准进行判断。
但是在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胰岛素和葡萄糖调节异常,属于空腹血糖受损,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所以仅根据FPG水平对糖尿病的发生做出诊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1]。
为获得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还需对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患者的血糖水平,从中了解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状态,FPG、2hPG以及HbA1c的检测结果,可以作为判断糖尿病发生的重要依据[2]。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评估价值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评估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4001493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5.png)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评估价值摘要:目的:研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评估中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价值。
方法:择选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FBG、PBG2h、HbA1c检测,之后再进行眼底检查,将其中眼底正常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比较2组FBG、PBG2h、HbA1c水平。
结果:两组FBG水平比较,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HbA1c、PBG2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FBG、PBG2h水平关键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评估糖尿病是严重威胁大众健康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为多见,以前,糖尿病以老年人为主,而如今,糖尿病越来越倾向于中青年人群,作为终身性疾病之一,目前西医并无彻底的根治方法,经过规范用药、运动、饮食控制可将指标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减少疾病对指标的影响[1]。
糖尿病虽然表现为机体血糖升高,但其危害主要来自各类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等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就是糖尿病眼病最常见的症状,而很多DR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可通过早期筛查来提高DR的检出率,而筛查过程中对筛查方法的选择比较高。
临床上可通过双眼免散瞳眼底照相筛查评价患者的眼底情况,但如何预防和监测DR的危害就非常重要了[2]。
本研究探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DR之间的关系,并对糖尿病患者DR风险进行评估,现就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进行眼底检查,将其中56例未发生DR的患者作为本研究对照组,将其中24例发生DR的患者作为本研究观察组。
二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标准
![二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16f079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9.png)
二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标准
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是维持健康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以下是对二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标准的详细说明: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在禁食8-10小时后的血糖水平。
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0-100毫克/分升(mg/dl)或3.9-6.0毫摩尔/升(mmol/L)之间。
如果空腹血糖持续高于126毫克/分升(7.0毫摩尔/升),则可能患有糖尿病。
2.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是指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
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餐后血糖应控制在140毫克/分升(7.8毫摩尔/升)以下。
如果餐后血糖持续高于200毫克/分升(11.1毫摩尔/升),可能提示存在并发症的风险。
3.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
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下。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持续高于9%,可能提示存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4.无明显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
二型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尿常规检查中酮体阴性,以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5.无严重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出现心悸、出汗、头晕等症状。
二型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
总的来说,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患者应保持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长期的健康状况。
糖尿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统计图坐标图
![糖尿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统计图坐标图](https://img.taocdn.com/s3/m/11b1cb3c43323968011c9251.png)
4.5
5
14
15
12
13
10
11
9.5
5.5
6.5
7.5
6
7
8
8.5
9
4
4.5
7
2014年餐后2小时血糖统计图( 月 日—— 月 日)
6.5
6
5.5
5
13
12.5
12
11.5
15
14.5
14
13.5
11
10.5
10
9.5
4
9
8.5
8
7.5
分析说明:
1、本人初患糖尿病,以上是本人对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统计图(坐标图)。
空腹每天测量一次;餐后2小时血糖每周测2天(周三和周六),分别是早餐后2小时,中餐后2小时,晚餐后2小时。
(中晚餐分别打16个单位胰岛素)
2、上面2张表格是本人花了4个多小时做成的,用于统计自己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3、表的制作依据是:空腹6.1-6.9为空腹血糖受损,餐后2小时7.8-11糖耐量受损,可通过控制饮食和锻炼恢复;空腹大于7.8,餐后2小时大于11.1就是糖尿病。
4、从图上看,本人空腹血糖坐标图折线多数分布在“空腹血糖受损”区域,就是分布在正常区域的部分,也是在正常区域的高值附近;本人的餐后2小时血糖坐标图折线基本分布在“糖耐量受损”区域。
根据规则,一目了然的可以看出,(如果不是打胰岛素)本人是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注意饮食控制和加强锻炼可以恢复到正常。
5、花的时间太多了,故下载要的分多。
20分。
6、如下不了,可以到淘宝搜索“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统计图坐标图”即可。
糖耐餐二标准
![糖耐餐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3ec8b4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2.png)
糖耐餐二标准
糖耐餐二一般是指糖耐量试验中的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参考值,其标准根据个体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于普通人,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标准在3.9~7.8mmol/L之间。
如果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小于7.8mmol/L,通常认为是正常的。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糖耐餐二的标准可能高于正常值。
一般情况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在7.8~11.1mmol/L之间,则可以诊断为糖耐量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糖耐量试验的结果判断,需要综合考虑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的值。
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两小时血糖的任何一个值超过了正常范围,都可以考虑为糖代谢异常。
此外,糖耐量试验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指标,但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如果想要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可以进行糖耐量试验。
如果是普通餐后的血糖,受进食量和进食时食物种类的影响,波动比较大,不能用来诊断糖耐量异常。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标准应参考医生给出的诊断意见。
正常人的血糖标准
![正常人的血糖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24ed1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f.png)
正常人的血糖标准正常人的血糖标准是指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范围。
一般来说,空腹血糖是指人体在8小时未进食的情况下测得的血糖水平,其正常范围一般为3.9-6.1mmol/L。
在进食后2小时内测得的餐后血糖水平,正常范围应该在3.9-7.8mmol/L之间。
除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血糖标准。
比如,运动前和运动后的血糖水平,应该在4.4-7.0mmol/L之间;睡前的血糖水平,应该在3.9-6.1mmol/L之间。
这些血糖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监测人体内葡萄糖的浓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血糖的异常水平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空腹血糖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而餐后血糖过高则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另外,长期的血糖异常还可能会对眼睛、肾脏、神经系统等器官造成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合理饮食是维持血糖稳定的关键。
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控制饮食总量,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其次,适量运动也是维持血糖稳定的重要手段。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内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降低血糖水平。
最后,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来说,及时监测血糖水平,调整药物治疗和饮食运动,对于控制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总之,了解正常人的血糖标准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定期的监测,可以帮助我们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的健康。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重视自己的血糖健康,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迎接健康美好的生活。
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2
![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2](https://img.taocdn.com/s3/m/5b2623283169a4517723a379.png)
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 • FPG:是指至少8小时没有热量摄入的血 糖。一般指过夜空腹血糖。 • FPG与空腹(基础)胰岛素分泌、各种 拮抗激素的水平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 性有关。 • 基础血糖是指食物吸收、处理完毕后的 血糖水平。
餐后2h血糖 (2h-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PPG)
OGTT适应症
• 年龄在45岁以上,合并肥胖或超重者; • 有DM家族史者; • 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痛风、冠心病、 中风等病史者; • 有分娩过巨大儿史者; • FPG超过5.6mmol/L(合并IFG)者; • 有妊娠DM史的妇女。
OGTT的注意事项
• 试验前3天内不应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 入量,并禁食刺激性食物; • 试验前禁食10~16小时,试验前休息半小时; • 试验前应排除其他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 如内分泌疾病、应激等; • 试验前应禁用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 水杨酸制剂、口服避孕药等至少3~7天; • 试验中气温炎热时,应及时分离样本血浆 于冰箱冷藏暂时保存或直接测定(2h内)。
以OGTT2h血糖≥7.8mmol/L(≤11.1mmol/L)为IGR 诊断的标准
ROC曲线对应敏感性\特异性最理想的FPG分割点: 国内资料: 自然人群: 5.2~5.3mmol/L
高危人群: 5.6mmol/L
国内相关研究
• 国内贾伟平等从MS流行病学资料中,选取无DM病史的人群, 共5268例,以FPG与糖负荷后2hPPG ≧11.1 mmol/L对DM的诊 断率进行评价,旨在确定做OGTT的最佳FPG临界点。结果: 1. 当FPG ≧5.4 mmol/L时,预测单纯2hPPG升高型DM具有较好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对FPG 5.4~6.1 mmol/L的人群实施OGTT,每21人即可检出1 例DM,而对FPG <5.4mmol/L人群进行OGTT,每135人才可检 出1例DM。 • 研究结果提示:可以将FPG5.4~ <7.0mmol/L作为适合的OGTT 筛查人群,这具有筛查面小、花费少及提高DM检出率的优点。
体检项目中的血糖异常指标解析及处理建议
![体检项目中的血糖异常指标解析及处理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74bb7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e.png)
体检项目中的血糖异常指标解析及处理建议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血糖异常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挑战。
体检项目中的血糖异常指标对于我们了解自身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体检中常见的血糖异常指标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一、血糖异常指标解析1. 空腹血糖(FPG)空腹血糖(FPG)是指在8小时禁食后测量的血糖水平。
正常成年人的空腹血糖水平应该在3.9-6.1mmol/L之间。
如果FPG高于6.1mmol/L但低于7.0mmol/L,则可能存在空腹血糖受损(IFG),提示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
而当FPG大于或等于7.0mmol/L时,则被诊断为糖尿病。
2. 餐后血糖(2h PG)餐后血糖(2h PG)是指进食两小时后测量的血糖水平。
正常成年人的餐后血糖水平应该在3.9-7.8mmol/L之间。
如果2h PG高于7.8mmol/L但低于11.1mmol/L,则可能存在餐后血糖受损(IGT),意味着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下降。
当2h PG大于或等于11.1mmol/L 时,则被诊断为糖尿病。
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指红细胞内糖化的血红蛋白。
它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正常成年人的HbA1c水平应该低于6.5%。
当HbA1c水平在6.5%-6.9%之间时,可能存在糖尿病前期,如果超过7.0%,则诊断为糖尿病。
二、处理建议1. 饮食调控无论是空腹血糖异常还是餐后血糖异常,饮食调控都是首要的处理措施之一。
建议合理安排三餐,控制总热量摄入。
适当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避免高糖、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减少糖类和脂肪的吸收。
2. 合理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于提高体内葡萄糖的利用能力,改善血糖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
推荐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
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糖尿病实验室检查
![糖尿病实验室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db5931f4f90f76c661371a96.png)
糖尿病实验室检查一、血液检查1、血糖正常值:空腹血糖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5.0~7.8mmol/L。
血糖测定在糖尿病的诊断和病情监控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血糖水平是判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
血样标本不同,测定方法不同,血糖的正常值也不同,应注意鉴别。
1)血标本采集血标本来源分静脉血、动脉血和毛细血管,又可分为空腹及餐后(葡萄糖负荷后)血。
无论空腹血和餐后血,在我国血糖测定主要以静脉血为主,毛细血管末梢血为辅,而动脉血应用较少。
耳血、趾血或手指血是微血管血,接近于动脉血,清晨空腹的微血管全血血糖数值基本上与静脉血的血糖相符,口服葡萄糖2小时后的微血管全血血糖比静脉全血血糖值高1.03mmol/L甚至更高,因此尽可能采用静脉血。
静脉血又分为全血、血浆及血清,血浆和血清血糖比全血血糖能更好地反映细胞外液的葡萄糖含量,因为全血含有红细胞,红细胞内含水比血浆少,而葡萄糖是溶于水的,全血内红细胞的葡萄糖被利用,因此全血血糖比血浆血糖值低15%左右,现多采用血浆测定血糖,不少医院采用静脉血清,其测定值与血浆相当。
毛细血管末梢血测定值一般不可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但可用于人群糖尿病普查,筛选及患者自我监测,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血糖仪测定毛细血管血糖,在我国已经开始推广应用,这种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快速,较为准确,缺点是试纸条价格贵、保存期短,一般毛细血管血糖值比静脉血浆血糖值低。
血标本采集后应立即测定血糖,若不能及时测定应分离血浆(或血清)冷冻保存。
一般室温下血标本中的血糖以每小时0.4mmol/L的速度氧化降解,于4℃时每小时降解0.11mmol/L,在夏季气温很高时血糖降解更快,医生和患者在分析血糖结果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2)血糖测定方法从测定原理上讲血糖测定有两类化学反应法,包括3种方法:①葡萄糖氧化酶法:利用葡萄糖与葡萄糖氧化酶之间的化学反应来测定葡萄糖浓度,该方法测定的糖为葡萄糖,不与其它糖发生反应,因此准确、可靠,目前国内已较广泛推广应用。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e166c8c281e53a5902ff83.png)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198例2型糖尿病确诊者(2型糖尿病组)、110例空腹血糖受损者(空腹血糖受损组)及118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FPG、2hPG及HbA1c测定,对检测结果进行计量资料统计学分析和各项诊断指标诊断糖尿病的确诊率及漏诊率分析。
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FPG、2hPG、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空腹血糖受损组的FPG和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98例糖尿病患者中FPG确诊率为48.0%,2hPG确诊率为91.4%,HbA1c确诊率为89.9%,三者联合检测确诊率为98.5%,明显高于任一单项指标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FPG、2hPG及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有其自身的诊断特点,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在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风险评估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value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2 h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2hPG)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in the diagnostic of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 The FPG,2hPG and HbA1c of 19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11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mpaired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118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was tested.The test outcomes and the positive rate and misdiagnosed rate of diabetes mellitus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FPG,2hPG and HbA1c in the group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of healthy people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The FPG and HbA1c in the group of impaired fasting plasma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of healthy people,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but the 2hPG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diagnosis rate of the FPG in the group of 19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as 48.0%,the diagnosis rate of 2hPG was 91.4%,the diagnosis rate of HbA1c was 89.9%,and the diagnosis rate of all the three was 98.5%,which was evidently higher than any single index,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As diagnosis index of diabetes mellitus,FPG,2hPG and HbA1c all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the three can further enhance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which has major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in screening,diagnosing and assessing toward diabetes mellitus.[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Fasting plasma glucose;2 h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Glycosylated hemoglobin;Joint detection糖尿病是全世界流行的一种代谢性疾病[1],随着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2]及肥胖人口的增加,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3]。
血糖餐前餐后标准值
![血糖餐前餐后标准值](https://img.taocdn.com/s3/m/957aaf7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9.png)
血糖餐前餐后标准值血糖是人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功能至关重要。
血糖的测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等疾病。
血糖的标准值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其中包括餐前和餐后的标准值。
本文将对血糖餐前餐后的标准值进行详细介绍。
餐前血糖标准值是指进食前测量的血糖水平。
正常情况下,餐前血糖的标准值应该在3.9-6.1mmol/L之间。
如果血糖水平低于3.9mmol/L,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出汗、心悸等。
而如果血糖水平高于6.1mmol/L,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血糖,这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因此,餐前血糖的标准值对于评估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非常重要。
餐后血糖标准值是指进食后2小时测量的血糖水平。
正常情况下,餐后血糖的标准值应该在3.9-7.8mmol/L之间。
餐后血糖的标准值相对于餐前血糖更能反映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情况。
如果餐后血糖水平低于3.9mmol/L,可能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或者餐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导致的低血糖。
而如果餐后血糖水平高于7.8mmol/L,可能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血糖,这可能是糖尿病的表现。
除了餐前和餐后的血糖标准值,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血糖标准值需要特别关注。
比如,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标准值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老年人和儿童的血糖标准值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总的来说,血糖的餐前和餐后标准值是评估胰岛素分泌和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发现血糖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因此,了解血糖的标准值对于维护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希望本文对于读者们对血糖餐前餐后标准值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血糖的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PPT培训课件
![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PPT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bd214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3.png)
定义和概念
空腹血糖
指禁食8-10小时后的血糖水平, 通常在早上测量。
餐后2小时血糖
指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通常在 餐后2小时测量。
02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的重要性
01
02
03
诊断糖尿病
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 重要依据,有助于早期发 现糖尿病。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监测空腹血糖,可以 评估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分泌和糖代谢能力。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之间 存在密切关系,两者相互影响, 共同反映一个人的糖代谢状态。
如何解读两者之间的数值
空腹血糖正常值:3.9-6.1mmol/L, 高于7.0mmol/L为糖尿病,低于 3.9mmol/L为低血糖或糖代谢不足。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同时升高, 提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 需要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预测并发症风险
空腹血糖水平与糖尿病慢 性并发症的风险密切相关, 控制空腹血糖有助于降低 并发症风险。
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
正常值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mmol/L (70-110mg/dL)。
理想值
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空腹血糖在理想 范围内(4.4-6.1mmol/L)有助于减少 并发症的风险。
案例二:餐后2小时血糖异常的案例
总结词
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可能存在糖尿病风险
详细描述
患者女性,48岁,餐后2小时血糖多次检测结果超过正常范围(7.8mmol/L),但空腹血糖正常。经进一步检查, 诊断为糖耐量异常,经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餐后2小时血糖逐渐恢复正常。
案例三
总结词
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升高,可能已患有糖尿病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612b9ecf84b9d529ea7a4a.png)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目的分析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服务中心检验科进行糖尿病诊断的110例患者,结合患者糖尿病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组,再选择5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检查对象FPG、2 hPG、HbA1c水平。
结果在FPG、2 hPG、HbA1c水平方面,2型糖尿病组患者FPG、2hPG、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组FPG、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P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确诊率方面,2 hPG、HbA1c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高于FPG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2 hPG、HbA1c三者联合诊断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属于糖尿病诊断指标,将三种指标联合在一起进行糖尿病的诊断,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诊断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糖尿病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当前人们的饮食习惯有着较大的改变,肥胖人口数量越来越多,2型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1]。
本文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服务中心检验科进行糖尿病诊断的11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服务中心检验科进行糖尿病诊断的110例患者,其中男60例,女50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5.5±5.9)岁。
排除其他因素干扰,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结合患者糖尿病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组,2型糖尿病组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5.9±5.4)岁;空腹血糖受损组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4.4±6.3)岁,再选择5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各项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测定筛查糖尿病的价值比较
![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测定筛查糖尿病的价值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9b0dd3f31126edb6f1a10c0.png)
【 中图分类号】 R 5 8 7 . 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l o o 3 —6 3 5 O ( 2 O 1 4 ) O 5 —O 7 4 4 —O 2
随着人们 自我保健意识 的增强 , 参加体检 的人也 越来越多 , 而糖尿病 ( D i a b e t e s , D M) 是体检 中的必检 项 目。 一般 认 为 空腹 血 糖 ( F a s t i n g b l o o d s u g a r , F B S ) 检 查 有 助 于 DM 的 诊 断 和 筛 查 , 而餐后 2 h血 糖 ( 2 - h o u r p o s t p r a n d i a l b l o o d g l u c o s e , 2 h P B G ) 检查 在 体 检 中的重要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笔者对 2 0 1 1 年来 我 院体 检 中心 同时做过 F B S 和2 h P B G检查 的教 师 的结果进行分析 , 发现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有显著差 异, 现报道如下 :
・ 经验交流 ・
空腹血糖和餐后 2 h 血糖测定筛查 糖尿病 的价值 比较
关 丽 , 曹黎明 , 黄旭明 ( 1 . 深 圳 市 罗湖 区人 民 医院体 检科 , 广东 深圳 5 1 8 0 0 1 ; 2 . 深圳 罗湖 区人 民 医院脑病 中心 , 广 东 深圳 5 1 8 0 0 1 ; 3 . 深 圳 市石岩人 民 医院 内科 , 广 东 深 圳 5 1 8 1 0 8 )
海 南医学 2 0 1 4 年3 月第 2 5 卷第 5 期
H a i n a n Me d J , Ma r . 2 0 1 4 , V o i . 2 5 , N o . 5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6 3 5 0 . 2 0 1 4 . 0 5 . 0 2 9 0
血糖定量
![血糖定量](https://img.taocdn.com/s3/m/e7d5a34ce45c3b3567ec8bc5.png)
四、实验操作流程
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 Ⅰ.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 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 注:用奥氏吸管吸全血较困难,可用普通的1ml移液 管代替。 全血(已加抗凝剂)1ml 已加抗凝剂) 50ml三角瓶 三角瓶 摇匀 H2O 7ml 血液变为红色透明 摇匀 10%钨酸钠 钨酸钠1ml 0.33mol/L 钨酸钠 H2SO4 1ml---->充分沉淀 充分沉淀---->过滤 过滤---->滤 充分沉淀 过滤 滤
(2)碱性硫酸铜溶液 )
A液:无水碳酸钠35g,酒石酸钠13g,碳酸氢钠11g溶于蒸馏水后,稀释至约700ml, 液 无水碳酸钠 ,酒石酸钠 ,碳酸氢钠 溶于蒸馏水后,稀释至约 , 溶于蒸馏水后 待溶液清晰后再稀释至1000ml。 待溶液清晰后再稀释至 。 B液:晶体硫酸铜 ,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 液 晶体硫酸铜5g,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加浓硫酸数滴作保护剂。 ,加浓硫酸数滴作保护剂。 临用时, 液至50ml,摇匀。并冰箱内可保存。 临用时,取A液25ml,B液5ml,混合后,再加 液至 液 , 液 ,混合后,再加A液至 ,摇匀。并冰箱内可保存。
(4) 10%钨酸钠溶液: 钨酸钠溶液: ) 钨酸钠溶液
钨酸钠10g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 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 钨酸钠 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 。
硫酸溶液: (5) 0.33mol/L硫酸溶液: ) 硫酸溶液
蒸馏水中加入1ml浓硫酸。 浓硫酸。 于53ml蒸馏水中加入 蒸馏水中加入 浓硫酸
:(草酸钠或草酸钾 (6)抗凝剂:(草酸钠或草酸钾) )抗凝剂:(草酸钠或草酸钾)
六、注意事项
1.取血液时量要准确。由移液管放出血液的速 取血液时量要准确。 取血液时量要准确 度要慢,以尽量减少黏附在管壁上的血液, 度要慢,以尽量减少黏附在管壁上的血液,一般放 血液所用的时间应不少于1min。 出1ml血液所用的时间应不少于 血液所用的时间应不少于 。 2.如果血沉淀放置后不变为棕红色或重滤后仍 如果血沉淀放置后不变为棕红色或重滤后仍 混浊,可在钨酸与血混合液中加入10%硫酸 滴, 硫酸1-2滴 混浊,可在钨酸与血混合液中加入 硫酸 等变为暗棕红色后再滤。(沉淀由鲜红变为暗棕红色, 等变为暗棕红色后再滤。 沉淀由鲜红变为暗棕红色, 沉淀由鲜红变为暗棕红色 是因为钨酸钠与硫酸作用生成钨酸,在适当酸度时, 是因为钨酸钠与硫酸作用生成钨酸,在适当酸度时, 血红蛋白变性、沉淀。 血红蛋白变性、沉淀。) 3.过滤时盖上表面皿防水分蒸发。 过滤时盖上表面皿防水分蒸发。 过滤时盖上表面皿防水分蒸发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626b894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b.png)
·医学检验·糖尿病新世界DIABETES NEW WORLD 糖尿病新世界2021年3月DOI:10.16658/ki.1672-4062.2021.05.072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李文艺,盛楠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福建厦门361000[摘要]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对糖尿病诊断的参考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期间于该院接受检查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57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及6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B组和C组,通过对FPG、2hPG以及HbA1c的检测,分析各组的检测结果。
结果A组患者的FPG、2hPG以及HbA1c检测结果分别为(7.81±1.93)mmol/L、(13.76±2.04)mmol/L和(8.16±1.05)%,显著高于B组(t=3.945、21.621、10.953)和C组(t=9.942、40.440、16.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在FPG、HbA1c检测结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A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以FPG≥7.0mmol/L、2hPG≥11.1mmol/L、HbA1c≥6.5%为诊断标准,对糖尿病的确诊率分别为53.23%、85.48%和87.10%。
而在FPG、2 hPG以及HbA1c的联合检测中,检测结果糖尿病的确诊率为98.39%,与其他3项诊断标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74、6.961、4.313,P<0.05)。
结论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中,通过对受检者FPG、2hPG以及HbA1c等指标的检测,可以根据检测结果,对糖尿病的发生做出判断。
采取联合检测的方式,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其对糖尿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