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叙事研究法
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叙事研究法
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叙事研究法教育科研是教师们提升教学水平和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
而在进行教育科研时,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教育科研方法,叙事研究法,以及其应用领域和具体步骤。
叙事研究法是一种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个体或群体的经验故事,探索并理解人类行为和经验的相关问题。
它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注重研究对象的主观体验和意义构建过程,适用于对个体或群体的其中一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和理解的研究。
叙事研究法在教育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困惑,从而更好地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故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在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而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叙事研究法可以帮助教师们分享和传承自己的教学经验。
教师们可以通过写教学日志或口述自己的教学故事,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传递给其他教师,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和共享。
此外,叙事研究法还可以帮助教师们研究和探索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等。
下面是叙事研究法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研究学生的学习经验,问题可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2.收集数据: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口述、采访、观察等方式进行。
例如,我们可以采访几个学生,并记录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3.分析数据: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以寻找其中的共性和差异。
这一步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来实现。
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的经验归纳为不同的主题,比如学习方法、困惑和探索等。
5.撰写研究报告:最后,研究者需要将研究结果撰写成研究报告,以便分享和交流。
报告中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总之,叙事研究法是一种常用的教育科研方法,适用于深入研究和理解个体或群体的学习经验和行为。
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是一种教育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个人教育经历的叙事来了解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这种研究方法强调个体的视角和经验,将个人的故事作为理解教育过程和结果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介绍该研究法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首先,教育叙事研究法的核心是个体的故事。
研究者通过面对面的访谈、观察和文献查阅等方法,收集个人的教育叙事材料。
这些故事可以是个体的教育经历、教育目标、教育挑战等,通过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来了解个人对教育的认识、期望和反思。
其次,教育叙事研究法注重个体的主观视角。
研究者通过对个人故事的解读和分析,揭示个体对教育经历的感受、意义和影响。
这种研究方法鼓励个体参与到研究过程中,促进个体的反思和思考,同时也可以促进教育者对自己实践的反思和改进。
然后,教育叙事研究法强调故事的情境和背景。
个人的教育叙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考虑故事的背景和情境,分析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最后,教育叙事研究法注重个体的发展和变化。
个人的教育叙事并不是静态的,它们会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而发展。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关注个体故事的变化和发展轨迹,分析教育对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总体而言,教育叙事研究法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个人教育叙
事来了解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这种研究方法强调个体的视角和经验,注重个体的主观视角和背景,同时关注个体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教育叙事研究法,可以深入了解个体对教育的认识、期望和反思,为教育改进和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教育研究方法第九章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研究方法第九章教育叙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法是一种以叙事方式来探索、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的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教育参与者的叙述,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个体和群体的经验、观点和意义构建过程,从而揭示教育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介绍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定义、特点、研究过程和应用。
教育叙事研究法是一种“基于人的”研究方法,关注个体的经验、观点和故事。
这种方法通过收集教育参与者的叙述,如口述、书面文本或多媒体材料,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个体在教育中的经历、观点和意义构建过程。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强调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聚焦于个体经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此揭示教育现象的多样性和动态性。
教育叙事研究法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它强调研究者与教育参与者的合作关系。
研究者与参与者之间的合作是研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研究者需要建立信任和共享权力的关系,以便获得参与者真实的叙述。
其次,它注重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观点,通过收集不同个体的叙述,可以展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三,教育叙事研究法强调表达和解释的过程。
研究者需要理解并解释个体叙述背后的意义和主张,以揭示更深层次的教育现象。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研究过程包括准备、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四个阶段。
首先,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目的、问题和参与者选择标准,并制定研究计划。
其次,研究者通过采访、观察、文本分析等方法收集教育参与者的叙述。
采访可以是结构化、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取决于研究目的和参与者特点。
然后,研究者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编码和分析。
分析的方式可以是内容分析、故事分析、主题分析等,以揭示故事中的模式、主题和意义。
最后,研究者将分析结果进行整合和解释,并将研究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出来,如书面报告、呈现会议或多媒体展示。
教育叙事研究法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和研究目的。
它可以用于研究个体的成长、发展和学习经历,揭示个体在教育中的主观体验和意义构建过程。
同时,它可以用于研究群体的认同、文化和社会互动,展示群体的特点和意义生成机制。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旨在探索和理解个体或群体在教育过程中的经历和故事的方法。
通过以叙事为基础,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的本质,它涉及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如学生学习经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和教育政策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包括自传体教育研究、口述历史研究和群体叙事研究。
自传体教育研究是一种通过个体经历的叙述来深入理解教育现象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邀请参与者编写自传,或者采用面谈、访谈等方式收集个体的教育叙事。
在这种方法中,研究者需要仔细分析个体的故事,并从中提取出与教育相关的主题和模式。
自传体教育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挑战和转变,以及个体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口述历史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口述历史的教育叙事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与参与者进行面谈或访谈,记录他们的故事和经历。
通过对这些故事的整理和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教育历史的不同层面,如教育政策的演变、学校文化的变迁等。
口述历史研究可以为教育决策者提供有关历史经验和观点的重要信息,从而促进教育的改进和发展。
群体叙事研究是一种将多个个体的叙事整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群体,如教师团队、学生群体或教育管理者等,并收集他们的教育叙事。
通过对这些叙事的比较和分析,研究者可以发现群体中的共同主题和模式,了解群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共同经历和观点。
群体叙事研究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多元的视角和理解,从而促进教育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如视觉叙事研究和数字叙事研究等。
视觉叙事研究通过图像、照片和艺术作品等视觉材料来进行研究,数字叙事研究则利用数字化技术来记录和分析教育叙事。
这些新兴的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研究目的和需求。
总之,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深入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的方法,凭借着叙事的力量,可以揭示个体和群体在教育过程中的经历和故事。
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叙事研究法
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叙事研究法来源:虎林实验高级中学发表日期: 2013/11/5 7:17:51 收藏到:内容摘要:一、教育叙事研究概述(一)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在西方教育领域内率先兴起,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是西方教师职业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现代主...一、教育叙事研究概述(一)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在西方教育领域内率先兴起,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是西方教师职业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提倡向“解释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叙事研究转向”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学和心理学对职业生活的研究存在交叉之处,由此产生了整合各方面的研究以推动职业研究发展的需要,导致社会科学研究中关注实践的叙事研究方式,并运用到了职业研究中,教师的职业叙事也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教育叙事研究引起了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
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小学教师以往所掌握的教育研究方法与“教师成为研究者”“科研兴校”的期待相距甚远。
尤其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工作者深刻感受到了滞后的教学实践和先进的课改理念之间的差距。
因此,要真正改进教师日常教学生活,那种能够表达教师个人思想、观念、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对其受到的效果进行反思的教育叙事研究成为能够为教师掌握的有效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是指研究者(主要是教师)以故事为手段,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发生、现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期待的描述与诠释,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构建教育生活意义的研究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平民的思维和话语方式”。
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_0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到90 年代中期,教育实验法、教育调查法、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等定量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教育科研不能简单照搬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质的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与注重科学主义的量化研究相比较,现在的教育科研方法注重的是人本主义的质的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运用形式,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这是一种很有意义而且容易为教师所掌握的研究方法,值得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了解、熟悉和运用。
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叙事就是陈述人、动物、宇宙空间各种生命事物身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
它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
这种方式向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和向别人讲述我们对世界的了解的途径。
叙事普遍地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是人们表达思想的有力方式。
因此,叙事学一直受到文学、艺术和文化研究者的关注。
1 / 9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叙事研究即借鉴了文艺理论中的叙事学。
叙事研究又称故事研究,是一种研究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
这种研究方式的前提在于人类是善于讲故事的生物,他们过着故事化的生活。
叙事研究是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基础的,是质的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所谓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叙事正是这样完成的。
叙事研究被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是 20 世纪80 年代的事情,是由加拿大的几位课程学者倡导的。
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叙事研究法
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叙事研究法
叙事研究法(Narrative Research)也称“叙述研究”,它是一种教育科研的方法,旨
在对与某一群体相关联的类似或不同的人员,以及他们在不同社会环境中所经历的典型经历,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以揭示这一群体的普遍趋势、共性与差异。
例如:在教育领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以“学子”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学子高三升学经历的叙事,对这
一叙事群体中每位学子的叙事进行深入地分析,以了解他们所经历的种种挑战、困难与收获,以及他们在每一典型步骤中的应对策略。
由此,从教育者们可以获得有价值的宝贵经验,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学子们在升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及如何处理种种不同的问题。
叙事研究法是一种多学科性的研究方法,在叙事研究时,研究者除了要从科学的视角
和认谱的视角进行解读,还可以从艺术的视角突出叙事的特点,从而更加全面地探索叙事
的本质和价值意义。
例如,研究者可以根据受访者的叙述,仔细考察叙述的形式,寻求模式、结构和形式、是选择某种叙述形式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有何背后的文化原理。
此外,
在叙事研究中,研究者可以从故事表达者及读者两个角度,进行客观分析,以发掘叙事价
值理念及社会意义,进而分析叙述者在社会结构和文化过程中的地位,对之进行诠释和演绎。
叙事研究法作为一种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有其卓越的教育意义。
叙事研究不仅能为
社会科学的深入探索带来有益的尝试,而且还能为教育空间带来宝贵的信息,指导新的教
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引领教育事业的进步。
未来,在叙事研究的帮助下,老师们将更加
深入地洞察到学生的心理与思维活动,以及它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一起
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完整word版)教育研究方法--叙事研究法
教育研究方法——叙事研究法一、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从教育学史来看,教育研究从17世纪就在科学化的道路上蹒跚前进,试图去寻求客观的、普遍的和中立的标准,强调把自然科学日益成熟的范式运用于教育研究的尝试,力图寻求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关注方法的独立性和普适性。
这种片面追求所谓的“科学化”的研究范式,造成教育研究缺少人文关怀,远离生活体验而丧失了生活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
”[1]反对那种不顾“人的整体事实”,不从“整体的人”出发的所谓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主张从人的历史和存在分析入手,去对人的精神、心灵等内在世界加以体验、理解和诠释。
在研究方法论上,从传统的实证主义和规定性模式,向现象学和描述-解释性模式转移。
这种转型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哲学意蕴。
其核心是批判科技理性、客观主义知识观造成的非人化境遇,强调人之为人的精神生活。
人们认识到如果仅仅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性、价值中立性等原则要求教育研究,事实上是否认了其自身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即人自身的生活体验,导致教育研究中的人的物化,也使研究者自身处于自惭自叹的状态。
以改变宏大规划、理想与项目驱动的方式为实践驱动、学校为本和以人为出发点的方式,这正是近年来教育学界兴起一股以描述和诠释社会经验现象为特征的叙事研究热潮的直接原因。
同时自然科学自身的研究关于复杂性一系列重大发现,冲击着经典研究范式,其吸收了过去被认为只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若干方法论原则。
如历史性的时间观;研究主体介入研究过程的不可避免性;可能研究域到现实研究对象之间选择的意义;研究过程的生成构建等等。
[2]法国思想家莫兰把经典科学的理解方式称为简化范式,与之相对,提出了复杂范式。
因为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已经不得不面对复杂,这也促使我们思考:难道对人、对教育的探究只满足于普遍性的、还原的和分离的原则,满足于寻找简单、线性的因果关系吗?在教育研究何以走向生活体验的问题上,德国文化教育学的先驱威廉·狄尔泰认为,主体与客体是以“体验”的方式相互融合的,两者构成了一种“生活关系”,教育研究的真正目的在于把握主体与客体之间活生生的“生活体验”、“生活关系”,这样才能透过教育现象看到教育的本质。
第八章 教育叙事研究法
本章小结
1、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定义、特点、优缺点。 2、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3、教育叙事研究法的三个阶段。 4、教育叙事研究法的规范。
谢谢大家!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实施
1、教育叙事研究法的三个阶段
(3)从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教育叙事研究的总结阶段
• 收集研究资料
整理分析资料
撰写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具备的特点:典型性、真实性、感受性、情节性。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实施
2、教育叙事研究法的规范
(1)要遵循事实; (2)要体现实然性; (3)意义与事实要真实结合; (4)要保持价值中立; (5)要注重人文关怀。
教学、研究实践等);
(3)以教育实践者为研究主体; (4)以归纳为形成认识的主要方式;
一、教育叙事研究法概述
2、教育叙事研究法的优点与缺点
•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优点: (1)有助于研究者收集到生动、真实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
资料; (2)接近日常生活与思维范式,易于被教育实践者所理解; (3)有助于叙述者发掘教育的深层意义,从而改进教学观
• 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叙事研究就是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 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描述和分析,通过这种形 式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教育工作、事件和行为背后的意义、 思想或理念,从中发现教育问题,探究教育思想,揭示教育活动 的特点。
一、教育叙事研究法概述
1、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内涵
•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当叙述的内容属
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究”。
另一种是教师只是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
一、教育叙事研究法概述
1、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内涵
• 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1)以质性研究为工具(运用多种质性研究方法,包括观察、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与应用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与应用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以教育实践为中心,采用叙事方式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描述教育实践中发生的事件和故事,来探究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和应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实用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概念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它通过对教育实践中的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来探究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研究方法强调教育实践的真实性和情境性,通过挖掘故事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1.选择研究对象:选择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实践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是课堂上的一个教学案例,也可以是学校或家庭中的一个教育故事。
2.深入观察:通过观察和记录的方式,详细了解教育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和细节,包括事件的发生背景、参与人员、行为表现、情感反应等。
3.分析故事:在对事件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通过与相关人员交流、反思、总结等方式,来获得对事件的深入理解。
4.总结规律:通过对故事的分析和总结,探究教育实践中的规律和特点,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依据和支持。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优势和应用1.真实性和情境性:教育叙事研究以教育实践为中心,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教育故事,来探究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研究方法能够真实地反映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依据和支持。
2.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它不需要过多的技术支持和设备资源,只需要研究者具备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即可。
3.促进反思和研究:教育叙事研究通过对教育实践中的故事进行分析和总结,能够促进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和研究能力。
这种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从故事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依据和支持。
四、结语总之,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实用、有效、易于操作的研究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法(Narrative Inquiry in Education)是一种研究教育领域的方法论,它以叙事的方式探究个体的经验、情感与理解,从而深入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育叙事研究法将讲故事作为一种解释和理解的手段,通过分析和诠释叙述,揭示出教育故事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教育叙事研究法的起源与背景教育叙事研究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研究领域。
在传统的实证研究方法主导的背景下,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反思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认为传统方法难以捕捉到个体的复杂经验和情感。
因此,他们借鉴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叙事理论与方法,发展出了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发展得益于对叙事的深入理解。
叙事作为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基本模式,可以帮助个体理解和建构自身的身份认同、个人成长和教育经历。
因此,教育叙事研究法通过对叙事的分析和解读,能够揭示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
二、教育叙事研究法的核心原则教育叙事研究法的核心原则是以叙事为中心,关注个体的经验、情感和意义。
具体而言,教育叙事研究法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则:1. 微观视角:教育叙事研究法关注个体的故事,强调对个体经验的详细和深入的描述。
研究者通过深入采访和观察,收集个体故事中的重要细节和事件,并通过分析和解读,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主题。
2. 叙事者的主体性:教育叙事研究法认为叙事者是研究的核心,他们的经验和理解对于教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者通过与叙事者的对话和互动,共同构建并解释故事的意义。
3. 多样性和复杂性:教育叙事研究法强调个体经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育叙事研究关注不同个体在不同时间、空间和背景下的故事,通过比较和对照,揭示教育经验的共同特征和差异。
4. 理论和实践的整合:教育叙事研究法支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研究者应该将实际案例与理论框架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
三、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应用教育叙事研究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层面和领域。
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叙事研究法
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叙事研究法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叙事研究法。
叙事研究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个体或群体的叙述,来探索和理解人们的教育经验和教育实践。
这种方法注重个体和群体的故事和经历,通过叙述和解析故事中的意义和目标,深入探究教育的本质和实践的意义。
一、叙事研究法的特点和基本步骤叙事研究法的特点是注重个体和群体的经验叙述,强调理解和解释个体和群体的背景、动机、情感和行为。
与传统的实证研究方法不同,叙事研究法更关注个体和群体故事背后的意义和目标。
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择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收集叙述材料、编制和分析叙述、解读和解释叙述、撰写研究报告。
二、叙事研究法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1.数据收集2.数据编制和分析在收集到叙述材料后,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编制。
可以使用文字转录、录音或录像等方式将叙述转化成可分析的数据形式。
然后,对叙述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取关键词、主题和情感等内容。
可以使用内容分析、故事分析、语义分析等方法来分析叙述材料。
三、叙事研究法的解释和应用1.解释叙述在对叙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对叙述进行解释和理解。
通过分析叙述中的情感、动机和行为等内容,探索叙述背后的意义和目标。
这样可以加深对个体和群体教育经验和教育实践的理解。
叙事研究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教育科研领域,比如教师培训、教学、学生发展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个体和群体的叙述,可以探索教育中的问题和挑战,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育和创新。
四、叙事研究法的优势和限制1.优势叙事研究法可以深入了解个体和群体的教育经验和教育实践,理解个体和群体在教育中的动机、情感和行为。
这种方法注重个体和群体的故事和经历,能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数据。
2.限制叙事研究法主要依赖个体和群体的叙述,可能会受到叙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叙述有可能存在记忆失真、理解偏差等问题,需要研究者对数据进行谨慎分析和解释。
叙事研究法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科研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个体和群体的故事和经历,可以深入探究教育的本质和实践的意义,促进教育和创新。
教育研究方法--叙事研究法
教育研究方法——叙事研究法一、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从教育学史来看,教育研究从17世纪就在科学化的道路上蹒跚前进,试图去寻求客观的、普遍的和中立的标准,强调把自然科学日益成熟的范式运用于教育研究的尝试,力图寻求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关注方法的独立性和普适性。
这种片面追求所谓的“科学化”的研究范式,造成教育研究缺少人文关怀,远离生活体验而丧失了生活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
”[1]反对那种不顾“人的整体事实”,不从“整体的人”出发的所谓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主张从人的历史和存在分析入手,去对人的精神、心灵等内在世界加以体验、理解和诠释。
在研究方法论上,从传统的实证主义和规定性模式,向现象学和描述-解释性模式转移。
这种转型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哲学意蕴。
其核心是批判科技理性、客观主义知识观造成的非人化境遇,强调人之为人的精神生活。
人们认识到如果仅仅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性、价值中立性等原则要求教育研究,事实上是否认了其自身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即人自身的生活体验,导致教育研究中的人的物化,也使研究者自身处于自惭自叹的状态。
以改变宏大规划、理想与项目驱动的方式为实践驱动、学校为本和以人为出发点的方式,这正是近年来教育学界兴起一股以描述和诠释社会经验现象为特征的叙事研究热潮的直接原因。
同时自然科学自身的研究关于复杂性一系列重大发现,冲击着经典研究范式,其吸收了过去被认为只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若干方法论原则。
如历史性的时间观;研究主体介入研究过程的不可避免性;可能研究域到现实研究对象之间选择的意义;研究过程的生成构建等等。
[2]法国思想家莫兰把经典科学的理解方式称为简化范式,与之相对,提出了复杂范式。
因为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已经不得不面对复杂,这也促使我们思考:难道对人、对教育的探究只满足于普遍性的、还原的和分离的原则,满足于寻找简单、线性的因果关系吗?在教育研究何以走向生活体验的问题上,德国文化教育学的先驱威廉·狄尔泰认为,主体与客体是以“体验”的方式相互融合的,两者构成了一种“生活关系”,教育研究的真正目的在于把握主体与客体之间活生生的“生活体验”、“生活关系”,这样才能透过教育现象看到教育的本质。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 !!!!!!!!!!!!!!!!!!!!!!!!!!!!!!!!!!!!!!!!!!!!!!!!!!!!!!!!!!!!!!!!!!!!!!!!!!!!!!!!!!!!!!!!!!!!!!!!!!!!!!!!!!!!!!!!!!!!!!!!!!!!!!!!!!
后现代主义是批判西方形而 操守等问题, 都取决于研究者本人
!!!!!!!!!!!!!!!!!!!!!!!!!!!!!!!!!!!!!!!!!!!!!!!!!!!!!!!!!!!!!!!!!!!!!!!!!!!!!!!!!!!!!!!!!!!!!!!!!!!!!!!!!!!!!!!!!!!!!!!!!!!!!!!!!!
是理解使表达具有了意义, 使分享 成为可能, 使个体生命体验得以延
三 、国 内 教 育 叙 事 研 究 存 在 的 问题
教育叙事研究 """""""""""""""""""""#
开辟了一条教育科
"""""""""""""""#
研回归生活的道
路, 不以抽象的概
念或符号替代教育
生活中鲜活生动的
情节, 不以苍白的
注释: ①王洪玲: 《对 “教育叙事”“教育叙 事 研 究 ”“教 育 叙 事 研 究 的 研 究 ” 概 念 的 分 析 》, 《吉 林 省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2006年 第 8期。 ②刘万海: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教育 叙 事 研 究 回 溯 》, 《中 国 教 育 学 刊 》2005年 第3期。 ③申毅、王纬虹: 《学前教育叙事研 究 中 常 见 问 题 与 对 策 》, 《山 东 教 育 》2007 年3月( 下旬) 。 ④徐 子 煜 : 《论 教 育 叙 事 研 究 》, 《幼 儿教育( 下) 》2006年9月。 参考文献: ①[ 加] 马克斯·范梅南著、宋广文等 译 : 《生 活 体 验 研 究— ——人 文 科 学 视 野 中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1. 研究文献:阅读相关的先前研究,以了解不同教育叙事研究方法的应用,从而建立研究框架和理解现有的知识体系。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广泛的学科,涉及许多领域和研究方法。
在开始自己的研究之前,应仔细研究以前的研究,以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并提出研究问题。
2. 访谈:包括对学生、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口头访谈,以了解他们的教育经历,并了解他们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些经历。
口头访谈是一种收集数据的有效方式,可以深入了解教育者的想法和经历,并获得有关他们的教育叙事的直观和个人化的信息。
3. 观察:观察教育场景,例如课堂、学校、教育机构和社区场景,以了解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交互和互动方式。
观察是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可以让研究者充分了解教育场景和参与者的行为,从而为教育叙事的研究提供更好的理解。
4. 文本分析:通过对文本(例如教材、学生作品、教师备课笔记和课程材料)进行分析,以了解教育叙事的形式和内容。
文本分析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教育叙事中隐含的信息和意义,以及如何为不同参与者提供不同的信息和声音。
5. 自传和日记:鼓励参与者记下自己的故事和经验,帮助研究者了解他们的内心体验和感受。
自传和日记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入口,能够让参与者讲述他们的教育叙事,帮助研究者了解他们的内在体验和信仰。
6. 焦点小组:组织一组参与者,共同讨论特定的教育叙事问题,以了解不同人的观点和看法。
焦点小组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可让研究者了解不同参与者的不同观点和看法,从而获得更全面的理解和洞察力。
7. 历史研究: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档案进行研究,了解过去和当前的教育实践和政策,并比较不同时期的教育叙事的演变和变化。
历史研究可以让研究者看到不同阶段的教育叙事的演化,并了解过去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进而为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启示。
8. 数字化研究: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分析和跟踪参与者的教育叙事,以获得更精确的结果和分析。
数字化研究可以让研究者更好地收集和分析数据,并扩大样本容量,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育科研方法之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教育叙事
教育科研方法之调查法一.调查法的概念和特点(一)调查法的概念调查法,是指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开座谈会、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包括口头的或书面的,直接的或间接的)、掌握有关教育实践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或有关的成果和经验、问题和教训,并在大量掌握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今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间接的观察。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调查法显得日趋重要,频繁地被采用。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要研究它的过去、现在以及判断它的未来,就得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一方面可以为教育科学研究搜集事实,另一方面可以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政策、法令、法规和制订教育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再一方面也可以为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提供经验教训,似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二)调查法的特点1.基本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而间接地研究某一教育问题。
在教育实践中,不可能直接观察到全部教育现象,也不可能全都用实验法进行研究。
如研究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师生党关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如何为社会服务、社会如何参与学校教育等等,一般均可采用调查法,通过间接地掌握实际情况(或材料)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或现象。
2.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收集材料。
采用调查法,收集资料的手段多、速度快,涉及人数和问题的范围广。
它可以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等多种手段向熟悉研究对象的第三者或当事人了解情况;也可以通过测验、收集书面材料等途径了解情况,掌握教育现状。
3.教育调查法是在自然状态中进行的,它主要通过考察现状收集资料、进行研究,而不是像实验法那样通过控制实验因素的方法进行研究,所以调查法比较简便易行。
4.采用调查法,可以对客观的教育现象(或现实)进行描述和解释。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无所不有、复杂多变的,要研究它,就得进行调查研究,变复杂为有序、变模糊为清晰,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整体概况,以便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判断。
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一、何为教育叙事研究?特点如何?教育叙事研究是运用“质的研究”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科研方式。
教育叙事研究主要以两种方式开展。
一种是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既充当叙事者又充当研究者,即自己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生活中发生的事进行叙述与研究,我们称其为教师教育叙事。
另一种是教育者只是叙事者,由专门的教育研究者进行记述,并对此进行研究,我们称其为专业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研究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
简单地说,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就是叙说教育故事,就是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
按我的理解,教育叙事,其实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重新咀嚼、回味和反思,是在叙述中进行思维的梳理。
在整理自己的思维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考自己的教育实践,获得理性的升华,达到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
写教育叙事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分析、调整的过程,是一种更彻底的自我反思、自我培训学习的过程。
真正能达到“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的目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认为,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特点应是:面向实际,站在前沿,重在应用,加强合作。
教育叙事研究应该说具有这些特点。
综合研究者的观点,教育叙事研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真实性。
任何一种研究方法,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教育叙事也不例外。
因此教师叙写的故事,必须是真实的,要实事求是,不能为了预设的结果而人为地更改事实,虚构事实。
不论是事件的背景、起因,还是过程中的具体内容、细节,都必须是真实可信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掺杂虚构的成分,更不是杜撰、编造的东西。
真实性对于教育叙事有着特殊的意义。
因为教育叙事既是研究方法,又是研究内容。
那种杜撰、编造的故事,那种为了自圆一个道理而说一个“美丽故事”,无论文字多美,情节多复杂,都是不严肃、不负责任的,是对科学的亵渎。
《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7日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教育美文》,作者写道:近一段时期以来,教育写作中,除了“毕恭毕敬”的学术类论文外,教育叙事,也就是教育故事写作日趋流行。
教育叙事研究法
概述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背景
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有一种神秘感,觉得 高深莫测;对教育科研有一种焦虑感,有畏难情 绪,甚至成了教师的一种负担和一块心病;对教 育科研有一种疏远感,总觉得它无法融入教师的 日常教学生活。 (一)迷信定量研究 (二)注重理论研究 (三)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脱节 具象永远大于抽象,生活永远大于理论,理论 研究使鲜活的生命僵化,叙事研究就是要还原有 血有肉的生命。
二、教师如何叙事
(一)教育叙事的基本框架 • 1、问题产生的背景。背景是交代故事发生的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须面面俱到, 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 2、问题情境描叙。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 个鲜明问题或矛盾。不能杜撰,但可以对实际 情节进行选择,凸现焦点。要有细节的生动描 写。描写一般采取叙议结合,即描叙+分析。 3、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的描述。 主要内容结构:背景、问题、细节、结果
•
(二)写教育叙事的要求
•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 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 修补,但不能虚构。 •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 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 问题”或发生的某一起意外的“教学冲突”。 • 3、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叙述要有一个从 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突出戏剧性冲突,有人 物的语言、内心活动,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 世界,不是记流水账。叙述要具体、生动 。
叙事研究是适合于教师的研究方式,它倡导、提 醒教师重新珍视个人经验的意义和价值,鼓励教 师在日常教学生活的积累、反思中蕴育个人教育 智慧。 一、教师叙何事 教师的叙事研究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 教学叙事:教师把自己某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叙述出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 生活叙事 自传叙事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简介
教育科研除了实验法、调查法、统计法和测量法等定量研究的方法外,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正是在这种新的教育科研思潮的影响下应运而生。
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领域,不少教师已经开始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开展了许多颇有价值的研究。
本文将简要介绍教育叙事研究方法的概念、特点、意义以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界定20世纪80年代,在加拿大几位课程学者的倡导下,叙事研究被运用于教育研究领域。
在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研究领域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是从近几年开始的。
国内有学者(郑金州,20XX:153154)认为,教师以研究者身份从事的叙事研究是行动研究的重要方式。
“教育叙事(包括教学叙事)可以理解为一种研究方式,也可以理解为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
作为行动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教育叙事,既指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书面写出的成形的研究成果〞(同上)。
笔者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即研究者)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教学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教育教学事件中发掘隐含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解释、发现或揭示教育的本质与规律。
“教师在自我叙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通过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而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同时这种叙述还可以启示同行,引起共鸣〞。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其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郑金州,20XX:155)。
具体来说,教育叙事研究有如下几个特点:1.叙述的内容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在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时,研究者所叙述的内容应当是自己或他人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教育事件。
研究者在叙述事件时应尊重客观事实,决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研究目的或研究结论而歪曲甚至捏造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叙事研究法来源:虎林实验高级中学发表日期: 2013/11/5 7:17:51 收藏到:内容摘要:一、教育叙事研究概述(一)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在西方教育领域内率先兴起,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是西方教师职业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现代主...一、教育叙事研究概述(一)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在西方教育领域内率先兴起,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是西方教师职业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提倡向“解释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叙事研究转向”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学和心理学对职业生活的研究存在交叉之处,由此产生了整合各方面的研究以推动职业研究发展的需要,导致社会科学研究中关注实践的叙事研究方式,并运用到了职业研究中,教师的职业叙事也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教育叙事研究引起了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
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小学教师以往所掌握的教育研究方法与“教师成为研究者”“科研兴校”的期待相距甚远。
尤其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工作者深刻感受到了滞后的教学实践和先进的课改理念之间的差距。
因此,要真正改进教师日常教学生活,那种能够表达教师个人思想、观念、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对其受到的效果进行反思的教育叙事研究成为能够为教师掌握的有效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是指研究者(主要是教师)以故事为手段,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发生、现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期待的描述与诠释,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构建教育生活意义的研究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平民的思维和话语方式”。
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
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1.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叙事研究则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来说,“教育”是土壤,“质的研究”是方法论。
质的研究将使教师不仅获得有意义的职业生活,而且会改变教师的存在方式。
2.以归纳为思维方式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3.以反思为其根本特征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其根本特征在于反思。
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
离开了反思,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
4.以“故事”为载体,以叙事为途径教师的叙事研究所叙之事就是教师的故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
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是丰富的,也是平凡的。
其中,可能包含着丰富的内心体验,可能蕴藏着细腻的情感变化,可能反映出潜在的缄默知识,可能预示着远大的理想追求……正因如此,这些生活故事对于教育事业具有道德示范的摄人心魄的力量,胜过任何说教,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5.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解说者就是讲故事的人,其实就是研究者,它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研究教师的人;研究者解说的是教师的故事,故事的主线和研究者的分析交叉出现,使所叙之事通过研究者的解读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故事的叙事中,解说者有时“在场”,有时“隐身”,在场的叙事更多地表现为解说者(研究者)夹叙夹议,解说者不仅对故事的过程进行描述,而且还就其中包含的价值观、情感、心境以及涉及的伦理等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展示出解说者的立场和理论视角;隐身的叙事则把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故事视作“社会真相”,力求客观地再现故事本身,尽可能不夹杂解说者本人的判断,以使读者能凭借自己的“前见”对故事作出每个人独特的判断。
6.教学叙事的区别与教学论文的区别:教学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附以论证;教学叙事是以叙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说明和议论,也就是说,教学叙事是讲故事,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与教学实录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是全过程的全部内容;而教学叙事则是视不同的主题有所选择,可以是过程的某一方面、某一情境或某一片断。
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表述,是预期,没有结果;教学叙事则是对已发生过的教学事件的反映,是写在教之后,有结果。
与教学案例(研究)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但教学叙事叙述的只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个案;而教学案例是教学的整合,可以是在教学叙事的基础上,以某个核心主题为对象,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的、多种角度的教学故事来进行研究、反思和讨论,是综案。
(四)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教育叙事研究大致分两类:1.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研究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导下进行。
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
2.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教师只是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
教育研究者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对象,包括以教师的“想法”(内隐的和外显的)或所提供的文本(如工作日志)等为“解释”对象。
研究主要由教育研究者实施。
当然,这两种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而并列的,它们原本是相互牵连的。
因为即使在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中,教师本人在叙述自己的教育生活史是,这种叙述将使教师自己进入一种“自我构建”的状态,将使教师形成“自我意识”。
(五)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叙事研究是研究“事”的,即研究“故事” “事件”。
教师的叙事研究已非常鲜明地划定了事件的范围:这些“事”是教师之事,这些“故事”是教师的生活故事;教师叙事研究就是研究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所遭遇、所经历的各种事件。
这些事件不是转瞬即逝的、不是淡无痕迹的、不是无足轻重的、不是若有若无的,它长久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教师、影响着课堂、影响着生活。
因此,进行教师的叙事研究无论对于教师本人还是对于学生或是对于社会来说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1.教师的叙事研究的内容⑴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教师对教育秉持着怎样的信仰,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采取的做法。
因此教师的叙事研究首先就要研究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以便为教师的行为寻求到理论的支撑,为教师的生活建构起思想的框架。
⑵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
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教师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活动中塑造自己,在行为中成为自己,而这点点滴滴的细节和事件构筑起教师充实的职业生涯和美妙的事业人生。
叙事研究正是立足于此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有助于教师更深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由此而带来教育世界的整体升华。
⑶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
教师的叙事研究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研究学生所感兴趣、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
2.教学叙事的内容分类⑴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
“教学叙事”类似以往的“教学案例”,但“教学叙事”不仅强调所叙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而且强调“叙述者”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师工作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节课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位,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是十分适合教师开展叙事研究的对象。
课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叙事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如一节课的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设计思想、基本过程、教学要点、课堂效果等;一节课中的某个环节或侧面:教学过程的特定阶段、教材内容的处理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等;课堂上的意外或突发事件:学生的争吵或冷场阻碍了教学进程、教师困窘于学生提出的难题等。
还可以把课前(课前的准备阶段)、课中(课堂教学阶段)、课后(课后的评价阶段)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和研究对象,也可以有重点地研究其中的某一部分。
如某节公开课前集体备课过程中的争议,或课后评课引发的不同议论和评价,都是很有价值的研究内容。
⑵生活叙事。
“生活叙事”指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述,涉及教师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和“管理叙事”,一起构成“生活叙事”。
教师的“生活事件”同样是非常丰富的,“生活叙事”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
①活动。
除课堂教学外,各种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校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
与课堂教学相比,教学活动的形态更具开放性、生成性和不确定性。
教师在组织开展这些活动时,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活动主题的设计、组织形式、资源开发和环境支持、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师的参与指导问题等。
由于活动的过程和形态比较复杂,教师可以对某次活动的基本过程或某个侧面进行描述和分析,通过叙事研究来提炼教改经验。
如近年来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教改试验,在缺乏资料和经验的情况下,通过叙述研究提供范例和经验,已成为指导教改的一种主要形式。
②事件。
教师工作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事件所构成的。
除文化学习外,教师还要关心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在多彩而又繁复的学校生活中,有一些事情会给人以特别的感受,即使时过境迁,仍会留在记忆的深处,触动人的情感和灵魂。
关注这些事件,就会发现许多值得思索和研究的内容。
如一次对学习困难生的辅导、一次教室里失物事件的处理、一次失败或成功的家访、一个教师面对自己失误或错误的场景、一本载满师生对话交流的作业本、一张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贺卡等等。
事件的生动感人和事件本身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应该是选择事件作为叙事研究对象的重要标准。
③人物。
教育研究也是对人的研究。
在学校生活中,作为研究者的教师经常会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予以特别的关注,并产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兴趣。
这些人可能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能是一个有特殊天赋的学生、或者是一个本校或邻校的优秀教师。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研究,可以从中发现、体会和借鉴许多有益的、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如一种学习指导方法、一条教育原则、一种教学风格、一套管理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