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
第4讲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教学案--2022届高三统编历史新教材二轮复习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时空定位】【阶段特征】隋唐(581—907年)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在强有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
封建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文化辉煌灿烂,科技领先世界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典型特点。
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中华文化圈对世界文化影响深远。
(1)政治上: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三省六部制确立,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科举制创立,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与完善;唐中后期藩镇割据削弱了唐朝统治。
(2)经济上:生产工具改进,出现筒车、曲辕犁,精耕细作日益成熟;封建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展;唐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赋税制度由按人丁收税到按资产收税。
(3)对外关系: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陆海丝绸之路空前繁荣,隋唐先进的物质文化对周边国家和民族产生极大的影响。
(4)民族关系: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5)文化上:雕版印刷术、火药技术影响广泛;佛教繁荣、完成本土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三教合一趋势出现,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
【落实备考基础】一、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隋朝兴亡隋朝的建立581 年,杨坚建立隋朝。
589 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与统一的局面隋朝的建设兴建仓库;兴建洛阳;开通大运河隋朝的灭亡618 年,隋朝灭亡(1)唐朝建立:618 年,李渊建立唐朝。
(2)唐朝前期的统治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武周政权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在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开元盛世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①概况少数民族概况突厥(西北)建立与分裂:6世纪中叶建立政权,后分裂为东、西突厥。
灭亡:贞观初年,东突厥汗国灭亡;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步步高】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考纲要求](1)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①大抗议书;②内战;(2)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①《独立宣言》;②《人权宣言》;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4)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①法国大革命;②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5)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①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②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思维导图][知识主线]1.一个核心:近代民主思想的形成与成功实践。
2.一个组成部分: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3.两点备考建议:一是要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英、美、法等国代议制政体的建立结合起来思考,特别要注意英、美、法等国对近代民主思想的实践运用的命题角度;二是注意资产阶级民主实践中的政治文献及法律文件。
一、近代欧洲的民主实践二、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想的核心内容作为理论根基,都是西方民主制度史上具有法律性、纲领性和理想性的重要文献。
三、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和新贵族控制的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制度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转变,确立了以法律保障个人自由权利的制度。
四、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1)康有为: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相结合。
(2)梁启超: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
(3)孙中山: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前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1)辛亥革命。
(2)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先后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和维护《临时约法》的护法运动规律启示维新变法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只不过二者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
康有为、梁启超代表了上层资产阶级利益,而孙中山代表了中下层资产阶级利益。
二者的主张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不同的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实现的方式不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采用改良方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以革命方式。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史料实证
解密16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考点热度★★★★★说明:史料实证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渗透至每个高考题中,本专题只选举单纯考查史料与史料实证的2022年高考真题。
2022年高考涉及知识点分布考点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史料的分类及史料价值(2022 辽宁卷05)以诗证史与诗歌的史料价值(2022 北京卷20)文献史料的分类与史料价值(2022 广东卷17)官方记载和小说的史料价值(2022 全国乙卷17)史书的评判与史料价值(2022 山东卷18)宣传画的史料价值史料辨析及选取史料的原则(2022 湖北卷01)文物与文献的相互印证(2022 海南卷10)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2022 浙江卷6月25)对文献史料的研究要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2022 海南卷19)研究指南针西传与史料的选择(2022 北京卷20)研究一战中华工问题与史料的选择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2022 海南卷12)通过史料确定探究主题(2022 广东卷01)史料与结论的逻辑关系(2022 北京卷15)史料的时间顺序(2022 北京卷04)明代刻本书籍与文化产品商品化的研究考点预测与趋势分析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
知道史料是通过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实证意识;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核心考点一史料的分类及史料价值一、按照表现形式分为四类1.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①以纸张为载体的。
如:官修史书、私修史书、文书档案、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新建等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汇总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文书,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你有准备自己的教案吗?下面是本店铺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标考纲】【课程标准】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考试大纲】(1)1840年至l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2)1840年至l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3)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高考回眸】【考情分析】①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造成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就是列强对中国持续不断的侵略。
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来讲,非常适合对考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比较容易考查学生的历史阐释能力等,因此,每年的高考试题都或多或少地涉及这部分内容。
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仍然是今后命题的重要考点之一。
③日本侵华问题近几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后出题的可能性很大。
④在复习时应注意把中国各时期的社会状况放在世界形势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即把中国近代史与世界近代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会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应对策略】本专题内容集中在侵略与反侵略这条线索。
在客观上要统揽整个专题知识结构,重点抓住四次大的侵华战争。
在微观上,具体分析某次侵华战争时,应该抓住两条线索:一是列强侵华史实及罪行,二是中国军民反抗史实及结果,进而再分析败因或胜因,及其危害或影响、教训、启示等。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五、明清之际的中国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教案
五、明清之际的中国: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明初废丞相设内阁,强化专制皇权;清设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但清政府的“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文化上承古萌新出现新观念,李贽、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批判旧思想与专制制度,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文学艺术繁荣,出现四大小说名著。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清时期,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一方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并以孕育了新的经济因素,带有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趋势;另一方面,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力图压制新的经济因素与思想观念,最终使古代中华文明没有在明清时期实现转型,走入近代社会。
随着同时期欧洲成功地迈向工业文明,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严重的危机。
【教学重点和难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海禁【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教学过程】八、明清(前期)总的特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1368-1840年)(一)强化君主专制1.明朝:①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丞相制度的废除使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②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对皇权不起制约作用。
2.清朝:①皇太极仿明制设内阁,负责奏章票拟;②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以制约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集权于皇帝;③雍正帝设军机处,由亲信充任军机大臣,军国大事由皇帝决策,军机处行文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这种不受约束和监督的绝对君主制度,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的随意性的特点,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成为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
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中国政治文明的历程
模块一中国政治文明的历程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演进★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的政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产生及维持的原因(1)理论基础:华夏族共同的社会文化传统,有利于这一制度的长期维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流派大都强调“大一统”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成功,儒家思想在汉代的胜利,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莫定了理论基础——思想基础。
(2)经济根源: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的地主经济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来保护他们的土地私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3)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新兴地主阶级为反对奴隶主贵族的需要,改革变法,封建制逐渐形成。
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
(4)地理原因: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是促成制度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因素。
2、演变过程(1)萌芽——战国时期:①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的主张。
②实践上,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除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初步确立。
(2)创立——秦朝:①内容: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行郡县、颁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②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
③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是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④意义: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注意:秦始皇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历史影响)(3)巩固——西汉:①内容:实行刺史制度;西汉推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膨胀。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实行“大一统”(即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教学计划(精选10篇)
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教学计划(精选10篇)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教学计划范文(精选10篇)时间过得飞快,高三第二学期已经开始了,现在的你肯定是在做第二轮复习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教学计划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教学计划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资料、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进取的改革探索。
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现状分析:1、教师视野不够开阔,业务钻研不是异常到位。
2、有时知识点落实不是很到位,学案没有做到及时、全面地检查。
个别同学存在不完成作业现象。
3、做题很多,但学生没有完全消化掌握,做过的题继续出错。
以后,要强化纠错本的使用,多考查易错题。
4、学生初中时历史课没学好,通史掌握很不梦想,特别是时间概念很模糊,今后应适时穿插、讲解有关通史知识。
5、学生联系、归纳本事有待加强,答案写得过多,要点提炼不出来。
6、对材料题的变化研究不够,定势思维倾向有待克服。
7、读题、审题本事有待加强。
(审题时间太短,审题不清便匆忙下笔)三、教学安排:全学年总体安排三轮复习。
第一轮按专题模块加通史复习,侧重专题模块。
(从20__年7月——20__年2月),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
意思是说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通史。
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注意基础知识落实”,我们把它称为“地毯式”扫描。
时间比较长。
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
第二轮主要根据考试说明的顺序,通史加专题复习,侧重通史。
(20__年2月——5月上旬),主要目的是综合本事突破。
第二轮复习时,以通史体例辅之以热点问题进行,学生仅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专题五现代西方的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第二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要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二战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对比,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
②二战后反法西斯同盟基础不存在,加上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歧使美苏关系破裂,同时苏联实力的增强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视。
③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2)形成:①美国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
②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成果,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成立“经互会”和“华约”。
2.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关系发展的影响(1)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2)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分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
(3)古巴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没有发生。
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给世界带来动荡不安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①原因:抗衡美苏的需要;实现欧洲安全的需要;资源共享的需要;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经过: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③作用:推动欧洲经济发展,提高西欧国家政治地位,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发展,加强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2)日本经济的崛起:①原因: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和民主改革;美国的援助;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和教育;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计划;朝鲜战争提供的机遇等。
②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统编版通用)专题0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
解密07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考点热度★★★★★2022年高考涉及知识点分布考点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国民大革命时期(2022 海南卷07)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扶助农工土地革命时期(2022 浙江卷1月12)土地革命时期的标语(2022 辽宁卷09)土地革命时期的宣传工作抗日战争时期(2022 浙江卷6月1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与国共合作抗日(2022 湖南卷08)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全面抗战路线(2022 全国甲卷07)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2022 全国乙卷07)日本侵华与苏维埃政权的调整(2022 山东卷07)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2022 江苏卷08)敌后抗日根据地革命动员与妇女生活的联结解放战争时期(2022 北京卷08)解放战争前中国各界对和平民主建国的期盼(2022 广东卷09)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2022 湖南卷09)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民主主义政策考点预测与趋势分析国民大革命时期联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内外政策,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重点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土地革命时期结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基本政策,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和红军长征的意义,重点考查唯物史观、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
抗日战争时期联系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史实,认识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演化的特点,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意义;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重点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解放战争时期结合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联系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创设学术情境和复杂情境,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重点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核心考点一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一、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创立1、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1927年8月,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武装斗争的目标是夺取城市】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来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1930年,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1931年,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至1937年】2、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引言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了解过去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的重要工具。
在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复习对于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高中历史复习教案,帮助教师有效组织学生的学习,并达到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目标。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2.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学习历史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前置知识回顾:回顾学生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和问答等方式进行。
2. 重点知识强化:选择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
可以采用知识填空、选择题、解答题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思考。
3. 历史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释其中的历史事件、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 课外阅读推荐:给学生推荐一些历史相关的优秀读物,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或展示一幅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兴趣。
2. 前置知识回顾:教师通过问答、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梳理学生的思维导图,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重点知识强化:教师选择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强化学习。
可以使用教科书、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 历史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历史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其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阐述观点,并进行有益的讨论。
5. 课外阅读推荐: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与历史相关的优秀读物,并简要介绍其内容和重要观点。
教师鼓励学生阅读,可以组织书评或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共享阅读的乐趣并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探索 复习教案--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学校教案2021 至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1册科目:历史年级:高三任课教师:任课班级:历史3.4.5课题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轮复习——地主阶级探索课型复习课授课日期2.21—2.25教学目标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3.认识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4.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5.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认识先进中国人抗争与探索的重大历史事件2.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 1.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意义及局限性2.三民主义及辛亥革命评价评价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总体归纳近代史的分期及特点课堂展示:问题串:1. 怎样理解李鸿章的话,中国,出路在何方?材料:“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学生根据所学,与老师一起完成所有PPT的内容,最后完成如图所示的框架。
学生总结回答:近代中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领土总结:1.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2.1858《瑷珲条约》割占割占的60多万平方公里3.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40万平方公里总体感知认识近代史,认识七本框架。
学生通过问题回顾列强侵华史史实,与本节课进行衔接。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先进中国人进行了那些探索?3.分阶段复习先进中国人先后起来挽救国家危亡教师提问:先进中国人进行了哪些探索?请同学们按阶级答题现在请同学们将以上3张PPT的内容浓缩在一张时间轴上,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一、开眼看世界教师出示材料。
学生依据材料梳理“开眼看世界”知识材料一:背景类4.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44万平方公里5.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五个议定书割占7万平方公里学生回答: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材料二:背景类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
省淳中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世界近代现代史 执笔人张典胜
专题三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史●知识整合1、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年—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④二战时期(1939--1945),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 年~至今):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
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
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
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形成过程: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一、整合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科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由于高中课改教材编写采用了专题式的体例,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相对独立的专题。
割裂了历史的内在联系。
学生就难以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知识结构。
如何来构建知识体系,这应该是教师在第二轮复习的主要工作,让学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对某一段历史,某一个历史事件有全方位的认识,也就是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的角度去理解.从这个层次来说,就是新课程回归老教材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教师首先学会整合.形成一种复习的思路,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这里的思路借鉴了兄弟省的经验.大致思路如下一、按照考纲的历史顺序,结合教材编排顺序,重新制作学案,为学生建立宏观的历史知识体系,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和历史思维能力。
中国史和世界史两部分,依次为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二战前)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二战后)中国现代史。
每一时期又根据政治、经济、文化顺序复习编排。
具体如下:中国古代史:1古代政治制度史、2、古代经济、3、古代思想、4古代文艺与古代科技5、春秋战国社会巨变、6、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世界古代史: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世界近现代史:1、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体建立4、两次工业革命5、近代工人运动6、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7、俄国和苏联历史8、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9、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10、世界近现代科技中国近代史:1、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与中国抗争2、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略与抗争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4、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现代史:1、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发展2、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4、中国近现代科技和文化二、关注热点和地方史(湖南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
高考历来不回避热点,备考无疑不关注热点。
第3课时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案--2022届高三统编历史新教材二轮复习
第3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时空定位】【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220年曹魏建立—581年隋朝建立)是我国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的重要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
(1)政治上: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采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士族政治形成并发展。
(2)经济上:北方经济遭到破坏,江南经济初步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翻车等灌溉工具改进,精耕细作不断发展。
北魏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促进农业生产。
(3)文化上:道教传播,佛教盛行,玄学出现,冲击了儒学地位。
(4)民族关系上:战争频繁、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南迁等因素,加强了民族交融。
【考情考向分析】1.考情分析:(1)考查内容:本单元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迭、江南的开发、民族交融的发展上,特别是江南的开发、民族交融的发展;非选择题的考查与近几年社会热点结合紧密。
(2)命题趋势:预计主要集中在隋唐时期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江南经济发展和佛道文化的发展繁荣、民族交融等主干知识上,注重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承载的人文教育功能。
2.备考策略:(1)抓住魏晋至南唐的阶段特征及主干知识,即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重点关注民族交融、江南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科技的繁荣。
(2)抓住本单元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如九品中正制、均田制、草市、三教合一等。
(3)基于核心素养的考查趋势,需注意运用用用时空观念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的背景和影响,培养历史解释能力;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由世卿世禄制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的演变历程,运用唯物史观辩证评价科九品中正制;梳理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成就深入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考点1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时空图】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三国与西晋三国鼎立220 年,曹丕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建立蜀国;229年,孙权建立吴国西晋短暂统一263年,司马昭灭蜀;266 年,司马炎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西晋灭亡316 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民族关系匈奴、羯、氐、羌、鲜卑内迁;出现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1)政权更替东晋建立317 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南朝更替420 年,刘裕夺取皇位,国号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编写人:王学春审定:高三历史组
【考试要求】
1、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2、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荷兰、法国和英国等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3、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知识框架】(见链接高考)
【知识整合】
1、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
实战高考
1.(2012•全国文综大纲卷•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实战演练
2、(2012·嘉兴模拟)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状态
②欧洲列强开始早期殖民扩张
③美洲的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
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广泛传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能力提升:
3、(2010山东文综,27)(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
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相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
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10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
实战高考
4、(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0) 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重、难点突破1: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阶段性特征:(见链接高考)
自主与合作学习: 17—18世纪英国依仗哪些方面的优势而崛起?
探究:如何辨证地看待殖民扩张活动?
知识整合
2、对比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3、结合三本必修,找找工业革命给西方国家带来的影响?从中得到的认识.
【疑难剖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知识拓展:工场制度、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实战高考
6、(2011•山东文综•15)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2011•海南单科•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8、(2011·重庆文综·21)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
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B.英国
C.德国D.美国
易错警示
1、“ 革命”的表现是贸易范围的扩大、商品种类的增多、经营方式的改变、贸易中心的转移;“ 革命”的表现是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以及社会分化。
2、新航路的开辟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和
却未能把掠夺的财富转化为资本,而是被统治者用于奢侈的生活消费。
3、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而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4、新航路开辟后列强对外主要体现为殖民扩张和掠夺,工业革命后对外经济扩张主要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体现为。
5、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而罗斯福新政开创的是的新模式。
【典型题例】
1、(2008年江苏)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不能
..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2、(2009年广东)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2009浙江高考)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已的见解。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
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蓝剑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
——马克等《世界史考史》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