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促进科学发展的着力点

合集下载

发挥工商联职能作用 促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

发挥工商联职能作用 促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

发挥工商联职能作用促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作者:席雨中来源:《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01期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工商联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作用,履行职能,发挥优势,为促进淮安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找准着力点,促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加强调查研究,为非公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建言献策,这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

尽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不断改善,部分长期阻碍非公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但目前仍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

要围绕非公有制经济在法律上的“平等”保护和经济上的“平等”竞争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从我市来看,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金融服务体制还不够完善。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制不完备,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还不能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社会化服务体制还不够完善。

对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仍然带有“各部门分兵把守,齐抓共管”的特点,造成政出多门,职责交叉,缺乏一个有效的政策协调机构和机制;三是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不高,存在着服务不规范的现象;四是民营企业内部体制不完善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十分值得关注,如个别企业家法律意识薄弱,企业劳资关系不够和谐等等。

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的精神,根据市委的统一要求,切实加强调查研究,为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献良策,进诤言。

二、选好切入点,促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工作职能就是引导我市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培养一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分子队伍和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健康成长。

应该说,为全市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服务是我们工商联的工作中心,要找准服务民营企业的切入点,积极引导全市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 推动科学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   推动科学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确立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道路,符合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面对新形势,县域经济如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县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是当前和今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科学认识,找准定位强意识要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前提必须要正确理解科学发展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石是发展,目标是发展,离开了发展,就没有意义。

作为县域经济,要做到求真务实的科学发展,最根本的必须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最根本的必须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动力、储备后劲;要做到统筹兼顾的发展,最根本的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要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最根本的是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把发展从主要依靠投入、廉价的生产要素、资源消耗转变到主要依靠人才、技术、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上来。

要实现县域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离不开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目标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建设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任何一样都离不开先进科技的支撑。

离开了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就难以保障,社会稳定就难以保持,社会就难以和谐;离开了新型工业化,县域经济就难以强大,财政收入就难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就难以巩固,社会事业就难以发展,工业化就会停止不前,或者步入先污染后治理,后续发展能力差的老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管是县域经济中的工业还是农业,都必须面对市场,都不可避免的要接受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洗礼,要接受知识经济的挑战。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四个着力点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四个着力点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四个着力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一个关键环节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可以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对于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找准着力点,通过打破科技创新供需之间的“藩篱”,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活力,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化服务,搭建公共平台增强科技成果流动性等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从而更好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打破科技创新供需之间的“藩篱”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先要打通科技创新与企业需要之间的“藩篱”,把科技成果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进行对接,改变科技创新主体之间的“各自为政”。

通过产学研用的方式紧密结合起来,让科学研究面向经济生产,让经济生产依靠科学研究,形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主体之间的创新合力,建立有效的合作创新体系,通过科技创新有效供给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产学研用的结合要以“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第一主体,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技术创新的盲目性,缩短产品研发到商品化、市场化的周期,还可以有效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

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必须解放思想,改变观念,突破科技体制机制障碍,把科技人才从实验室解放出来,把创新的活力激发出来。

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一要以政府为主导,利用各种资源,建立科技创新的合作体系和长效机制。

发挥各个创新主体的优势,调动各方创新的积极性,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无缝连接”。

二要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扶持政策。

在充分考虑各方需求与利益的基础上,保证各方利益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共享。

三要强化政府财政投入的引导和保障机制,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路子,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从而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

实施一化促四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现实意义重大

实施一化促四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现实意义重大

实施一化促四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现实意义重大□县委研究室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大力实施一化促四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

这是县委深入贯彻中市决策部署、立足酉阳阶段发展实际、积极探索符合酉阳科学发展的路径、强力推进扶贫攻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大力实施一化促四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市决策部署,符合酉阳发展实际的科学路径。

从全国看,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为我县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质量指明了方向。

大力实施一化促四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县委结合酉阳实际把十八大精神转化为谋划酉阳发展的正确思路和重大举措。

从全市看,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市委、市政府又召开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工作推进会,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又提出“把信息化贯穿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过程,推进同步发展”,大力实施一化促四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四届二次全委会精神的具体体现。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从渝东南看,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渝东南地区战略性支柱产业。

大力实施一化促四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基于市委、市政府对渝东南旅游发展的定位,基于酉阳具备发展大旅游、建设旅游大产业的条件和基础,体现了县委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基本思路。

二、大力实施一化促四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把握酉阳阶段发展特征,抢抓历史机遇的必然选择。

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全县各族人民奋力开拓,拼搏进取,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酉阳已站在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新起点,迎来了提速增效的战略新机遇,大力实施一化促四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决策正当其时、切实可行、意义深远。

找准症结 寻求突破 理清思路 促进发展

找准症结  寻求突破    理清思路    促进发展

找准症结寻求突破理清思路促进发展——子长中学当前存在问题及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子长县人大代表白金梅为全面了解我县子长中学发展现状,以便找准制约发展的症结,寻求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谋划和理清发展思路,促进我县高中教育的科学发展,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同时作为一名子长中学的老师,我通过自己观察思考;走访领导、同事、家长、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子长中学的办学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子长中学始建于年,占地、硬件、师生人数及老师的职称学历、班额、荣誉、高考成绩。

二、存在问题及发展现状近几年,我县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上线人数逐年增加,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教育基础依然薄弱,办学条件与质量与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1、教学设施不完善,硬件配置落后。

虽然我县通过了“普九”验收达标,但和市上其他区县相比,子长中学无论从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科室设置、器材配备诸方面都远远落后,学校在硬件建设上校园占地面积狭小,生均占地面积不足,绿化面积少,学生活动场地严重缺乏(只有一个不规范的沥青水泥操场),教室、宿舍、办公楼不能满足发展现状,缺乏拓展空间。

设施设备陈旧,由于新课改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现有实验设备陈旧老化,按新课程标准开设通用技术课程设备缺少,许多新增实验无法开展。

在2014年5月份全市316教育督导工程考察中,我县硬件设施及办学条件位列全市倒数第三,严重制约了学校的长远发展,也导致一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流失。

2、校园周边环境恶劣,校园内遗留问题棘手。

学校大门狭小,对面不足一百米处又是冯家屯小学,一旦放学,往往造成严重交通堵塞,对学生的安全造成危险。

学校大门两侧有不少于20家饭馆商店,店内店外卫生脏差乱,所售食品没有安全保障,部分商店饭馆容留学生并给学生出售香烟,对学生的健康和学校的管理造成了严重危害。

虽联合工商公安食品监督相关单位进行检查,但往往检查过后一如从前,治标不治本。

找准落后差距,领跑科学发展

找准落后差距,领跑科学发展

找准落后差距,领跑科学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市统计局崔忠波当前,全市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进行之中。

第一阶段的任务是学习调研。

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认真研讨《珠三角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各项要求。

调研就是结合学习体会针对江门实际,吃透市情,找准科学发展的存在的障碍和问题,进一步明确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找准问题,理清发展思路,加快发展。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总要求是突出实践特色,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科学发展,先行先试。

通过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学习培训和自学有关文件资料,感觉收获很大。

特别是增强了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觉得江门要实现珠三角科学发展排头兵的目标最紧要的就是找准我市现行发展体制机制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问题所在,找准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拉开差距的深层次原因,并切实加以改进,把我市今后的发展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推动江门弯道超车,加快发展,勇当新一轮科学发展的领跑人、排头兵。

一、江门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差距分析江门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凭借着珠江口西岸便利的交通优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商贸流通业十分发达,创造了可观的商业价值,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特别是工业化的步伐加快,深圳,佛山、东莞等一批沿海沿江城市占尽“特别政策,用足用活”的先机,及时承接了港澳、东南亚和西方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三来一补”等加工制造业获得空前发展,极大地壮大了当地的产业规模,为提升经济实力打下坚实基础。

这时的江门步子稍嫌慢了一些,工业化起步较晚一致被一些后起之秀赶超已成必然之势。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各市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形势更加逼人,一不小心就会被兄弟地区赶超,2008年惠州的GDP总量、财政收入、外贸总额、利用外资等项指标超过了江门,据统计,2008年惠州的投资,出口和消费增长速度在珠三角九市都是最高的,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后劲。

ffdd

ffdd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必须切实找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用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方法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在发展基础上,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始终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解决包括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防建设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用这一科学观念看待国防建设就会发现,国家经济社会的充分发展是实现国防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具体而言,经济发展将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的全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将从总量基础、技术基础、体制基础三个方面对未来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因此,要保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使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源保障,根本前提是确保国家综合实力提升过程的延续性。

如果我国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受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因素的破坏和阻断,那么,这种损失对中华民族将是历史性的。

二、在发展模式上,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融合式发展”必须依据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原则,全方位全过程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之中,通过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共同建设,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高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新路子,实现经济效益、国防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具体来说,就是重点做好“七个纳入”: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划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军队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体系;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将军事斗争准备需求和战场建设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将军事人才基础教育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军队生活服务保障纳入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将国防动员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行“融入”发展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改革阻碍“融入”的体制,建立健全“融入”机制,制定有利于“融入”的政策法规,积极稳妥地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问题。

纪检干部《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学习心得体会

纪检干部《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学习心得体会

纪检干部《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学习心得体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是新时期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廉洁从政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纪检监察工作,进一步使纪检监察工作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在指导思想上相一致,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努力探索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的新路子。

牢固树立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抓反腐倡廉、抓好反腐倡廉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理念,找准为科学发展服务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支持、服务和保障科学发展。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贯穿于严格执纪的全过程,把“人”的工作做细、做深、做活,更好地调动、保护和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在保持工作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以创新的观念、发展的思路、科学的精神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与时俱进。

廉洁从政要坚持以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为根本。

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

按照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要求,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来抓,在求实效上下工夫。

端正党风的任务非常艰巨,实现社会和谐则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以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

要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导反腐倡廉工作,在处理上访、查办案件、纠正不正之风、专项治理等具体工作中,按照“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既注重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保持党的肌体的纯洁性,又努力把各种消极因素转化为促进党内和谐和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

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 [找准着力点强壮本科教育]

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 [找准着力点强壮本科教育]

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找准着力点强壮本科教育]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

随着“新时代高教40条”、“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围绕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各地各校纷纷拿出真招实招高招,整个高教战线呈现出大力建设本科教育的良好局面。

当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着力点在哪里?如何强壮本科教育,提升本科高校的办学质量?两会期间,来自高教战线的代表委员就此展开热议。

专业建设为一流人才培养夯实基础专业建设好了,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就立起来了。

但当前,我国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明显滞后于新技术新产业发展需求,“新的东西不会教、教的东西过时了”,跨专业复合型人才难求。

“学科和专业结构失调,课程设置不合理是突出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说,首先是很多本科专业设置和国家的经济发展脱节,专业设置比例失调,而适应科学发展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比较薄弱,复合型、应用型学科少;其次,部分专业划分过细,存在专业口径过窄,专业大量重复设置等。

而在课程设置上,基础课、专业课和通识性课程的比例不够优化,导致学校的培养成效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偏差,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不足以承担相关工作。

怎样优化专业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加快专业现代化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认为,一方面,要加快战略新兴领域和未来尖端领域专业建设;同时压缩专业规模,推进传统专业改造升级,重点发展优势专业、交叉复合专业;另一方面,要注意强化专业内涵,构建“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本科专业体系。

她介绍,近年来,山东大学积极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

2018年,学校申请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等6个新工科专业,创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等16个新工科特色创新实验班。

同时加强对传统工科专业新的改造与整合。

例如,将材料类6个传统专业整合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个专业,机械类停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和工业设计3个本科专业,申请新增智能机械制造专业。

谈构建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

谈构建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

谈构建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摘要阐述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论述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以期指导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关键词企业;劳动关系;和谐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8-0297-0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诸多变化。

如何构建企业与职工之间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是应该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的关键问题。

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1.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首先表现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能力。

如果劳动关系内部的双方始终处于一种紧张、对立的状况,经常发生摩擦和冲突,不但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劳动者自身的利益,也影响社会和谐目标的最终实现。

因此,要把党和政府的要求、企业的需要、职工的意愿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贯彻落实我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达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目的。

1.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本质需要要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赖于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不仅要理顺产权关系,还要理顺劳动关系。

实践证明,凡属竞争力强的企业,劳动关系都很和谐。

2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2.1加强劳动管理,规范企业的行为准则2.1.1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

一是认真落实集体合同制度。

把落实集体合同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手段,注重维护企业与职工的双方利益,不断完善集体合同内容,通过宣传教育,强化管理者和职工遵守集体合同的意识。

二是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的日常管理工作,使劳动合同签订、续订、解除、终止的流程和手续规范化、流程化。

三是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明确责任,落实到部门、到人,确保《劳动合同法》贯彻到位,巩固企业劳动管理的成果。

推动科学发展要着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推动科学发展要着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1 0 0年 7月
理 论 学刊
Th o yJ u n l e r o r a
Jl. 0 0 l 2 1 1
N o 7 Se . . r No.1 7 9
第 7期
总第 17期 9
推 动 科 学 发展 要 着 力 提 高 辩证 思维 能力
刘 熙 武
( 国防大学训练部 , 北京 10 9 ) 00 1 [ 摘 要] 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掌握科 学发展观基 本理论 的基础上 , 力提 高辩证 思 维能力 , 着 把握 其 中蕴含的方
么发 展 阶段 , 立 足 点搞 清 楚 。邓 小 平 第 三次 出来 把 工作 之后 , 很大 的贡献 , 就是把 我们 的历史 方位搞 清
楚 了 。根 据 国际 国 内的形 势 , 断 出我 们 处 于并 长 判 期处 于社 会 主义 的初 级 阶段 , 确立 了经 济 建设 为 中 心, 实现 了我党 工 作 重 心 的 战略 性 转移 。一个 单 位
路 清 不 清 , 则 , 现 科 学 发 展 就 是 一 句 空 话 。所 否 实
以, 贯彻 科学 发展 观 , 重要 的一点 就是 学会 统筹兼 很 顾 , 于在错综 复 杂 的矛 盾 和问题 面前 , 出一条 清 善 理 晰的工 作思路 来 , 到思 路清 、 做 目标 明 、 干劲 大 。
通 过 调研 来看 , 的单 位 对科 学 发展 观这 一 理 有
论 把握 得 比较 透彻 , 工作 思路 理得 比较 清楚 , 推动科 学 发展 也很有 成 效 , 为兄 弟 单 位 学 习 的标 杆 。而 成 有 的单 位对 于贯彻 落 实 科学 发 展 观 积极 性很 高 , 推 动科 学 发展 的决心 也 比较 大 , 发展 的成 效 往 往不 但

找准着力点 谋求新突破

找准着力点 谋求新突破

找准着力点谋求新突破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寻求新的发展突破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企业家或从业者,如何找准着力点,谋求新突破,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找准着力点1. 把握市场趋势我们需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了解目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需求。

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市场的影响日益凸显,我们需要紧跟市场步伐,把握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的变化趋势。

只有深刻理解市场,才能找准着力点,谋求新突破。

2. 挖掘内部潜力我们需要认真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资源。

在很多情况下,企业往往因为未能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而错失了许多发展机会。

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而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

只有激发内部潜力,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 客户需求导向还有就是要紧跟客户的需求。

客户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开发出合适的产品或服务,才能谋求新突破。

可以通过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举办客户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把握客户的饮食、购物习惯,以及生活和工作中的痛点,提供更加贴近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二、谋求新突破1. 强化创新意识要谋求新突破,首先需要企业家和从业者强化创新意识。

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紧跟市场需求,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作为企业家或从业者,需要时刻牢记“创新是生产力”的理念,不断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2. 注重产业升级要注重产业升级,寻求新突破。

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产业升级,只有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新的突破。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企业产业升级。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也是企业谋求新突破的重要举措。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找准着力点 谋求新突破

找准着力点 谋求新突破

找准着力点谋求新突破1. 引言1.1 认识找准着力点在商业竞争激烈的今天,要想取得成功并保持竞争优势,找准着力点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找准着力点,就是要在众多因素中找到最关键的、最能够产生影响的那个点,集中资源和力量,做出最有效的努力。

这需要对市场、竞争对手、自身优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深入理解和把握。

找准着力点不仅仅是在发展战略上的考虑,更是一种战略思维的体现。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和优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如果没有找准着力点,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迷失方向,难以取得成功。

要认识到找准着力点的重要性,需要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前瞻性思维。

只有深入了解市场和自身的情况,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找准着力点更显得至关重要,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1.2 意识到谋求新突破的重要性谋求新突破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不断寻找新的突破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保持创新和突破意识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必备条件。

意识到谋求新突破的重要性,意味着企业领导者要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市场变化,敏锐地分析行业趋势,及时调整战略方向。

只有不断寻找新的机遇和突破点,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实现持续的发展和成长。

谋求新突破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压力,更是为了创造价值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和创新点,不停地调整思路和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只有意识到谋求新突破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企业才能稳慎行进,抓住市场的脉搏,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分析找准着力点的方法分析找准着力点的方法包括多个方面,首先需要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当前的市场状况、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找到自身产品或服务的优势和劣势,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一、当前形势分析2024年,我国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经济面临一定压力,但也有着发展的有利条件。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当前形势,找准发展的着力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二、工作思路1. 创新驱动在2024年,创新将成为我国发展的主要动力。

我们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同时,要发挥企业家精神,不断探索市场需求,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2. 提升产业竞争力在2024年,我们要重点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加强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实现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

3. 推动绿色发展环境保护是关系人民福祉的重要问题。

2024年,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动能源、交通、工业等领域绿色转型,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和乡村环境。

三、重点任务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2024年,我们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2. 培育新动能2024年,我们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支持创新型企业加快成长,推动新型消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不断壮大新动能。

3. 深化改革开放在2024年,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市场竞争,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四、结语2024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动能,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只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保持社会稳定。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1]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1]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一、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指导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既指明了党的建设、组织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又提出了对策、措施、办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指导意义,准确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找准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开阔思路,拓展内容,创新方法,注重实效,使基层党建工作与时代要求合拍,与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对接,与各级党员的目标愿望一致。

二、认清形势,注重实际,务求实效当前,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已启动,参加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与群众联系更紧密、更广泛,群众对活动效果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直接、体会最深刻,同时,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基层单位多、党员数量多、行业类别多,工学矛盾较为突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比较多,只有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投身活动的积极性,保障活动的覆盖面和质量。

(一)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需准确把握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特点,从基层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活动的组织领导。

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基层单位要坚持贯彻群众路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目标和要求,使活动效果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

要始终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力戒形式主义。

要引导广大党员正确处理工学矛盾,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

(二)要处理好党支部建设中队伍建设和班子建设的关系,坚持抓好班子建设。

【知识学习】团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言材料

【知识学习】团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言材料

团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言材料按照中央和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月*日团市委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部署会,正式启动团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市委第十指导检查组组长籍之伟传达了中央和市委有关指示精神,并对团市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

团市委副书记方力主持大会,并作工作部署。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既是团市委系统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同时对于推动共青团工作和首都志愿服务事业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指导检查组的指导帮助下,周密谋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地做好团市委系统的学习实践活动,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充分认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要认识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的重要举措;是适应世情国情党情变化,推动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北京共青团组织在新形势下开创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

二是正确把握工作目标要求,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

要在深化认识、解决突出问题、构建长效机制和改进作风等各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团的工作和志愿服务事业取得新进展。

要以奥运志愿服务工作成果转化为契机,构建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巩固“志愿、公益、创业、成才”四个工作支柱,找准共青团工作推进科学发展的着力点;要围绕“四个全面”的工作目标,不断拓展共青团组织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空间。

四是切实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

要落实领导责任,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体制;要分阶段推进,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序;要推进当前工作,做好统筹兼顾。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党的事业中始终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既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也是共青团的重要任务。

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团市委高度重视,前期准备工作行动迅速、扎实认真,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李兆富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机制体制上来一个深刻转变,找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增强大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跨越。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成功的实践总是源于科学理论的指导。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还没有真正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含义,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错误地把科学发展观看作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理念,没有看到在解决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解决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把科学发展观曲解为只解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二是视野狭隘,思路不宽,开放意识不强。

作为沿海开放地区的党员干部应该有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胸襟,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置于国际国内大环境中来思考、来定位,高起点、深层次、广角度地谋划设计工作。

但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说个别党员干部是愧对于我们所处的开放前沿位置的,考虑问题简单,分析问题粗浅,谋事缺乏气度,不能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审视谋划工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三是重物轻人,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民本意识不强。

长期传统的增长概念使我们的一些人只注重扩充规模、增加总量,忽视发展的质量和对成本的计算,尤其是对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理解不准,对人的需求关注不够;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时,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缺乏关怀;在谋划公共服务方面,对弱势群体关心不够。

好大喜功,贪大求洋,不顾发展实际,片面追求大手笔、大动作,热衷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认为这些工程既美化了“面子”,又提高了政绩,殊不知这恰恰是扭曲的政绩观在作祟,是科学发展的大忌。

四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发展意识不强。

有些党员干部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沾沾自喜,觉得本地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繁荣已属不易,安于现状。

找准着力点实现太和科技工作更大作为

找准着力点实现太和科技工作更大作为
热忱服 务 , 充分发挥好 7 医药产业基 地提 升到 战略 高度 , 企业。 以实现企 业拥有更 多的 自主知 方面积极 引导, 全 识产权 , 拥有更 多的专业人才 , 拥有更 职能部 门的作用。科技人才方面, 不仅 r 推进。
设备 , 拥有更 强的研 要 帮企业 引入才 , 要采取科技奖励 、 还 太和县科技局作 为县政府 的一个 先进的研发仪器 、 期权 、 技术入 股等办法 留住 【 部 门,承担着全县科 技工作 的宏 发 中心 ,拥有更具 市场竞争力 的高新 股权激励 、 成 帮助对专利 等成果 的评估作价 , l 管理 和微 观指 导与服务 的重任。按 技术产 品.最终把企 业培育成 国家高 人 才.

帮助企 业建 立研 发 中心 , 优势 ,在于主动 帮助企 业与大专院校 支 I桔梗 生产加工基地 。十一五” 、 “ 以来 , 结合之路 ,
和 县委 、 县政府确立并 不断赋 予“ 主 持企业 申请专利 ,争取 国家科技计划 做好联姻 ,下大 力气抓好 专利 及科技
建立企业 战略联 盟 . 培育创新型 成果 , 同时在科技信 息平 台建 设 、 企业 : 业、 工 繁荣 三产 、 强农 固本 、 谐发 项 目. 和 体 思路新 的内涵 , 打造太和生 企业 ,培育高 新技 术产 品及高新技术 生产力促进 中心、企业科技孵化器等 把

A H …E C T C N O N一 S IN E OLG C… — EH U

& 塞Y l、 Jl 发J 地 恻 l _ I , l l 社会 芪 J l厶l ‘ i农 村 l ^, ,
} 育和农业科技 示范基地 建设 ,把太 基地建设 中充 当着领 军者 的角色。 家富民强县科技工程开展工作 。粮食
生物 医药产业基地打造 成 国家级高

找准着力点 谋求新突破

找准着力点 谋求新突破

找准着力点谋求新突破1. 引言1.1 引言"找准着力点,谋求新突破"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我们需要找准自己的发力点,集中精力解决最关键的问题,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在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变化迅速,企业和个人都需要不断创新,寻找新的突破点。

只有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才能保持竞争力,取得成功。

找准着力点和谋求新突破成为了我们不可忽视的任务。

只有明确目标,聚焦核心问题,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如何找准着力点和谋求新突破,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让我们一起努力,追求更好的未来!2. 正文2.1 找准着力点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大环境和市场竞争压力下,找准着力点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所谓找准着力点就是在众多的发展方向中选择适合企业自身优势和资源的重点领域,并集中力量加以突破和发展。

在找准着力点的过程中,企业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了解消费者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从中找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匹配的发展方向。

找准着力点不仅仅是选择一个方向集中精力,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这个方向的战略价值和发展潜力。

只有找准了着力点,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持续的增长和盈利。

找准着力点也需要企业不断创新和更新,不断调整战略方向和资源配置,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

找准着力点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一环,只有找准了着力点,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谋求长期发展和持续突破。

企业需要深入思考和科学分析,确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的战略方向,做到行动果断、目标明确,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 谋求新突破在谋求新突破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和方向。

只有明确了要实现的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找新的突破点。

在确定目标之后,便可以开始积极探索各种可能的途径和方法。

谋求新突破需要积极创新和不断尝试。

找准科学课后服务课的用力点——以“中国古代杠杆类工具”项目为例

找准科学课后服务课的用力点——以“中国古代杠杆类工具”项目为例

找准科学课后服务课的用力点——以“中国古代杠杆类工具”
项目为例
王云国
【期刊名称】《湖北教育》
【年(卷),期】2024()7
【摘要】小学科学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很快成为学校热门的课后服
务学科。

在杭州市富阳区东吴小学两个多月的趣味科学课后服务中,我发现学生易
陷入无心学习、无法探究、无规可控的三“无”困境,根源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即
重知识、轻能力,重成效、轻思维,重纪律、轻素养。

实践证明,在小学科学课后服务
课中开展项目化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王云国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吴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找准思维着力点促进科学思维生长——以《把固体放入水里以后》一课为例
2.
找准思维着力点促进科学思维生长——以《把固体放入水里以后》一课为例3.科
普类课后服务活动的实践研究——以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为例4.科
普期刊助力科学教育类课后服务新实践——以《科学大众》为例5.“五育并举”项目化课后服务育人路径探究——以村小高段学生开展课后服务项目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小企业中找准促进科学发展的着力点一、科学发展观理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由创业期,进入了非常重要的转型期,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我们的社会正在发展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化,由于不再有终身就业的保障和员工个性化的需求、每年周期性的通过“跳槽”升职、提薪导致企业人才流失,员工队伍不稳定企业发展受到制约.所以,我们中小企业必须建立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公平的激励竞争机制.要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励志培训、大力提高员工职业素养,鼓励人人上进;同时,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和条件,为人才打造施展才干的平台.科学发展观还告诉我们中小企业经营者,当今社会在政治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要求我们中小企业要有走出去的战略.从沿海中下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来看已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是也出现了反倾销问题、能源问题、战略资源问题等“走出去”的问题,这些都是全球化的问题,说明今后面对的主要是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国必须要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道路.科学发展观告诉了我们的中小企业经营者们在追求业绩的同时,应懂得运用经济外交,和其他经济体实现双赢,这样经营业绩才有稳定的保证.二、科学发展观理论对中小企业的指导作用1、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中小企业的明智选择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培育和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关乎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小企业的明智选择.全球主要国家均制定了不同的保护环境和生态的措施, 全球一体化不仅仅反映在经济方面, 表现在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如果中小企业选择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生态环境和人文建设,不仅不能立足于当今社会,相反有被淘汰的可能,甚至受到国家政策和法律的惩罚.2、可持续发展能够指导中小企业实现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1)可持续发展将指导中小企业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中小企业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本着对自身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既要保持企业较快的成长速度,又要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2)可持续发展指导中小企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观来看,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还要求中小企业不断增强企业内部劳资和谐,企业与园区和谐、企业文化与社会价值和谐的协调发展观念,努力实现中小企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三、中小企业如何找准促进科学发展的着力点我国中小企业的创业大都经历过迅速地崛起,迅速地衰落,不断直演着“创立、崛起、衰败”的三部曲,它们在企业创业阶段,总是充满了活力和生机,极富竞争力和开创精神,对各种机会的把握和利用也总是恰到好处.从而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效果和业绩,并以此得以迅速崛起.然而,就在这些中小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具备了大踏步前进的条件和能力之时,他们却停了下来,有的迷失了目标和方向,表现出一系列的非理性行为,有的则从此江河日下、迅速衰败.在令人惋惜的同时,也令人深思:中国的中小企业为什么总是强大不起来?是什么原因制约着中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即有自身经营管理的不足,也有外部环境条件的限制,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这里只对许多中小企业所采取的管理模式在经营发展中暴露出的普片问题,提出一点看法,进行探讨.(一)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现状及成因从中小企业的形成来看,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一种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一种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式企业;还有通过组建、承包、买断乡镇或国有企业转型过程的“红帽子”企业等,其共同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一些投资者所有.其中家族式企业又具有合作、决策的优势而更为普遍.但不论是家族式,还是合伙式,许多中小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即企业由一位强有力的人物作为统帅,以家长的身份带领几名亲信,实行高度集权化管理.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中小企业试图用这种血缘关系建立起一种天然信任关系,以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南方周末》曾在一篇文章中就私营企业人员比例的有关情况提供了资料,私营企业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的比例为3:5.相关资料还表明,资产小于百万元私营企业这一比例约为3:2或4:1.同时,私营企业中重要职位由“家族”成员担任的比例高达40%.对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的创办资金大都来自家庭的财产积累,或通过小范围内的筹资而取得,企业的资源极为有限,人手不足,出于稳定和节约成本的考虑,企业的所有权、管理决策权、人事财权等理所当然地掌握在主要投资者和创办者手中.这样以来企业可以凭借经营者的经验和高度责任心,通过快捷的经验决策,把握市场机遇,并以其灵活多变、高度统一、高效快捷的经验决策,把握市场机遇,并以其灵活多变、高度统一、高效快捷的特点减少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迅速立足和快速增长.同时,高度的统一和集权也便于经营者直接掌握第一手材料,把握全局,利于企业决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此外,企业出于安全的考虑和加强企业内部认同的需要,其成员的挑选往往来自经营者的同宗、同乡、同学等,尤其在企业创业阶段,血缘的亲近更容易达成组织成员间的信任、默契和服从,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日后因财产、权力方面发生的纷争.(二)目前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现在,我们的中小企业尽管增长很快,但如果企业还抱着家族式管理经验而不思改进的话,在中国已经入世后的今天,它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家族式管理的弊端,作为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冰山一角”也充分暴露无遗.1、战略的缺位、错位.中小企业创业之初,基本上不谈战略,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许多民企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还和创业初期一样.一些新办的中小企业,虽然员工和老板的素质相对较高,但过于考虑战术、营销和眼前利益,甚至为了短期的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很少能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去审视企业自身走过的道路和制定企业完整的发展战略,有的企业在谈到企业的发展战略时,完全是理想主义,看似美好蓝图,实为泡影.2、信用和信任危机.中小企业绝大部分的交易都是现金交易, 缺乏信用环境和信用平台,信任也就出现危机,以致所有者不信任经营者,所有者、经理、员工之间没有信任.企业家喜欢处处身先士卒,事事过问,中层管理者得不到锻炼,则不利于培养企业的接班人,不利于整合企业人力资源,而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企业家在事务性的工作上浪费大量的精力,势必影响在企业战略发展的研究.3、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一些中小企业不是靠健全的机制和客观事实来管理人,而是凭经营者主观的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看似事必亲躬,管得宽,抓得细,实际既辛苦,效果也不一定好, 容易出问题.以人情代替制度,其代价必然是管理的漏洞、经济的损失和亲情的失落.之会这样,1是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制度意识,认为制度是假大空,没有用;2是即使有了制度也不完整、不细致、不严密,环境变化了,企业发展了,还沿用老一套,无法起到应有的效用;3是只注重制度建设,不注重制度的实施和管理,走过场,搞形式,制度最终成了一纸空文.4、家族式管理.中小企业在具备一定规模寻求再发展时,在企业向现代化、国际化和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家族式管理会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和不足.而缺乏来自企业内部、外部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 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中小企业家族式管理的局限性、随意性,还造成了企业经营决策的浪漫化、模糊化,企业决策不计算成本,不追求效益,决策过程只凭着“大概”、“可能”等非理性判断进行.5、缺乏科学的用人机制.企业只用人不培养人,是留不住人的.企业中层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很难在人才市场中招聘到合适的人员.还有就是用人唯亲不唯贤,他们对外人、能人总有戒备心理,非常敏感,更多地考虑自家企业的安全,甚至把这个问题看得比发展还重要.很多企业财务经理和出纳都由家人担任.一些企业看似求贤若渴,实际却是叶公好龙,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的观念落后,管理方式生硬,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买卖关系,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许多优秀人才之跳槽,就是他们难于融入企业家庭圈内,其抱负得不到施展,很难有个人成就感,无奈只好走为上策.(三)建立中小企业现代管理模式1、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在一段时期内,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法制还不健全,整个社会、国民的文化素质、敬业精神都有待提高,出于企业稳定的需要,没必要也不可能将家族式管理模式一刀斩断.一段时期内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中小企业中将继续存在,并可能还是企业创业初期的首选模式,因此,首要任务就是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减少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一点就是要着重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善知识结构,转变经营管理观念,更新思想,摆脱狭隘的小生产意识的影响,要进行有关政策法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及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学习培训、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头脑、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中小企业家,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企业和经营者提出的要求.其次,企业要广招各类人才,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面向全社会招聘,吸纳良才,由非家族成员管理和经营企业已成为事实和必然, 只有如此,才能更有效地利用企业的有限资源,去获得更好的收益.将内部提升与外部招聘并举,既要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又要注意对外来人员的扶持,要唯才是用,不避亲属,大胆放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第三,企业要形成自己的组织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关键,是要从战略高度重视管理,加强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建设,利用组织和机制的力量弥补个人控制幅度的不足.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综合运用多种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匹配的激励手段,制订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机制,培训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因此,中小企业的创办者们通过改变自身来突破文化的束缚,通过中小企业自身的第二次创业来完成企业制度的脱胎换骨.这样的例子虽不比比皆是,但也并不是绝无仅有.如:浙江知名私营企业金义集团正式向家族制开刀,公司老板辞去集团总经理之职而让位于“外来族”,老板的大哥退职、二哥退休、老板的妻子退居二线,集团管理层裁减60%,30多位直系亲属或降或辞或进修学习.选择这条路径来发展中小企业最为艰难,但也最有希望,因为它不信赖于外力作用,而只依靠中小企业自己.2、建立新型的科学的现代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只有先进的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集约化,日本在20年代已完成家族企业控股公司的转变,以控股上市公司的方式经营,这也是资本社会化的选择.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吸取家族式管理模式灵活高效的优势,注意不断改进、总结和提高;另一方面又要在一定阶段果敢地抛弃旧的管理模式,大胆借鉴国内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大步迈向股份化、规范化,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型的现代中小企业科学管理模式.要使中小企业家的观念转变.中小企业由“作坊式”到现代企业,由人治到法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场革命.关键是管理者的观念,企业要有一个持续不变的发展方向,要得到良好持序发展,民企老板转变观念,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注重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公共关系.其次,完善企业的用人制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敢于授权和放权.敢于大胆启用职业经理人,学会“放风筝管理”.另一方面,重视人力资源,以人为本,注重对员工的培养和激励. 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充分挖掘人才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建立自上而下的培训体系,让员工和管理者得到不同的培训,以满足管理的需求.第三,培育核心竞争力.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应加大技术开发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储备,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开发投入的主体、推广运用的主体.应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第四,建立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小企业管理模式要从简单的控制机制向能够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转化,必须重视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中小企业也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决策体系、人才管理体系、生产经营体系、资金运营体系、质量监督控制体系和技术工作体系.同时,企业还应建立一套高效率的运行机制,如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淘汰机制等,利用组织机制的力量克服管理中的不足.企业的成长发展要具有能够激活的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找到一种企业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以及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要不断调整、改革、创新和完善企业内部价值评估和价值分配体系,克服发展过程中不平衡的利益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